![《谏逐客书》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8/16/31/wKhkGWYo5NSAZr4DAAKs75Sco3s032.jpg)
![《谏逐客书》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8/16/31/wKhkGWYo5NSAZr4DAAKs75Sco3s0322.jpg)
![《谏逐客书》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8/16/31/wKhkGWYo5NSAZr4DAAKs75Sco3s0323.jpg)
![《谏逐客书》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8/16/31/wKhkGWYo5NSAZr4DAAKs75Sco3s0324.jpg)
![《谏逐客书》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8/16/31/wKhkGWYo5NSAZr4DAAKs75Sco3s032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战国时期,有一位小吏,一次他上厕所时看见一只老鼠:这只老鼠长得又瘦小又肮脏,见有人来,慌忙逃窜。又一次,小吏又在米仓中看见一只老鼠:这只老鼠长得肥头大耳、干干净净,见到有人来还镇定自若。于是这个小吏就有感而发,说“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意思是说人能不能显示出才能就像老鼠一样,是所处的环境决定的。这就是他著名的仓鼠论,用现代的话说就是老鼠哲学。于是他就想着去改变他的人生地位。他先向荀子学习,后投靠秦王,最终他做了秦国宰相,改变了自己的地位,从厕鼠变成了仓鼠。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已经猜出这个小吏是谁了吧?新课导入李斯谏:旧时称规劝君主或尊长,使其改正错误。一般是下对上;逐:驱逐;客:客卿,指那些在秦国做官的其他诸侯国的人。书:表明一种文体,上书、奏章,为古代臣子向君主陈述政见、逐条分析事理的一种公文文体,与“表”性质类似。“谏逐客书”:劝谏驱逐客卿的奏章。
解题据《史记》记载,秦王逐客的导火线是“郑国渠”事件。秦为统一中国,广揽人才,韩国为削弱秦国势力,趁秦国招揽人才之机,派水利专家郑国入秦,企图通过让秦国修灌渠来耗费财力,从而削弱秦国的军事实力。计谋败露之后,秦国大臣宗室污蔑客卿都不可靠,纷纷要求驱逐客卿。公元前237年,秦始皇下令逐客,李斯亦在被逐之列。在被勒令出境的途中,李斯写下了《谏逐客书》一文,指出驱逐客卿是错误的,劝阻秦始皇不要逐客卿。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收回了逐客令,并恢复了李斯的官职。写作背景李斯(?—前208年)战国时期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秦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少时与韩非俱从荀况学帝王之术,成而入秦,得到秦王的器重,秦统一后官至丞相,积极主张废除诸侯,行郡县。统一文字和度量衡,改革典章制度。秦二世二年,宦者赵高诬其谋反,被腰斩于咸阳,灭三族。秦代因其所历时间很短,没有留下更多文章,而李斯却有《谏逐客书》及《泰山刻石文》、《琅琊台石刻》传世,所以以鲁迅说“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
作者简介课文欣赏听读课文,完成以下任务:1、勾画生字词。
2、思考: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像这样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我们称作什么?整体感知(教师范读)
1、识记生字词缪公(
)宛(
)蹇叔(
)
鄢
()郢()范雎()穰侯()鼍
()駃騠()阿缟()搏髀()赍
()yuānmùyǐngyān2、思考: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像这样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我们常称作什么?中心论点是开头第一句话:“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劝谏秦王不要驱逐客卿,认为驱逐客卿是错误的。开门见山、开宗明义。JiǎnJūrǎng
tuóJuétíGǎobìJī我听说官吏在商议驱逐客卿这件事,私下里认为是错误的。从前秦穆公寻求贤士,西边从西戎取得由余,东边从宛地得到百里奚,又从宋国迎来蹇叔,还从晋国招来丕豹、公孙支。这五位贤人,不生在秦国,而秦穆公重用他们,吞并国家二十多个,于是称霸西戎。秦孝公采用商鞅的新法,移风易俗,人民因此殷实,国家因此富强,百姓乐意为国效力,诸侯亲附归服,战胜楚国、魏国的军队,攻取土地上千里,至今政治安定,国力强盛。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文本解读第一部分:秦惠王采纳张仪的计策,攻下三川地区,西进兼并巴、蜀两国,北上收得上郡,南下攻取汉中,席卷九夷各部,控制鄢、郢之地,东面占据成皋天险,割取肥田沃土,于是拆散六国的合纵同盟,使他们朝西侍奉秦国,功效延续到今天。昭王得到范雎,废黜穰侯,驱逐华阳君,加强巩固了王室的权力,堵塞了权贵垄断政治的局面,像蚕吃桑叶那样逐步侵吞诸侯,使秦国成就帝王大业。这四位君主,都凭借客卿获得成功。由此看来,客卿有什么对不住秦国的呢?倘若四位君主拒绝客卿而不接纳,疏远外来之士而不重用,这就会使国家没有丰厚的实力,而让秦国没有强大的名声了。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1、为论证论点,本段列举了大量证明客卿不负于秦国,没有客卿秦国就不能强大的史实,请问列举了哪些历史事实?第一部分:
穆公求士———广纳人才———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变法治国———民富国强惠王用张仪——四面扩张———以横破纵昭王得范雎——打击豪门———强化集权2、本段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假设论证、反面论证:从反面论证了无客卿会使秦无“富利之实”“强大之名”。
如今陛下罗致昆山的美玉,宫中有随侯之珠,和氏之璧,衣饰上缀着月明珠,身上佩带着太阿宝剑,乘坐的是名贵的纤离马,树立的是以翠凤羽毛为饰的旗子,陈设的是蒙着灵鼍之皮的好鼓。这些宝贵之物,没有一种是秦国产的,而陛下却很喜欢它们,这是为什么呢?如果一定要是秦国出产的才许可采用,那么这种夜光宝玉,就不会成为宫廷的装饰;犀角、象牙雕成的器物,也不会成为陛下的玩好之物;郑、卫二地的女子,也不会充满陛下的后宫;駃騠这样的名骥良马,也不会充满陛下的马房;江南的金锡不会为陛下所用,西蜀的绘画材料也不会作为彩饰。用以装饰后宫、广充侍妾、爽心快意、悦人耳目的所有这些都要是秦国生长、生产的然后才可用的话,那么点缀有珠宝的簪子、耳上的玉坠、丝织的衣服、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第二段:锦绣的装饰,就都不会进献到陛下面前;那些衣着打扮随俗入时的,容颜体态优美好看的外国女子,也不会立于陛下的身旁。那敲击瓦器,弹筝拍腿的,唱着乌乌呀呀的歌,来快人耳目的,倒真是秦国的地道音乐了;那郑、卫桑间的歌声,《韶虞》《武象》等乐曲,可算是外国的音乐了。如今陛下却抛弃了敲瓮扣盆的秦乐,而取用郑、卫民间俗音,抛弃秦筝而取用《韶虞》,这样做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外国音乐可以使人快意当前,适合观赏罢了。现在陛下用人却不是这样,不问可用不可用,不管是非曲直,只要不是秦国的就要赶走,是客卿就驱逐。既然这样那么这就可以看出陛下所看重的在珠玉声色,所看轻的,是人民大众。这不是用来驾驭天下,制服诸侯的策略啊!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第二段:2、本段作者极力铺张秦王所爱之珍宝、美女、音乐,但都非秦国之产。这样写有何目的?
为了反衬秦王只看重珍宝、美色、享乐(重物),而对人才却视而不见(轻人)。委婉的警醒秦王,这不利于统一天下,制服诸侯,以利劝之,以害怵之,这就紧紧抓住了秦王的心,深深击中其要害,使秦王顺理成章地接纳其意见,并收回逐客令,达到了上书的目的。第二段:1、与第一段相比,第二段的论据有何特点?由回顾历史转入现实。以生活中的现实事例为论据来论证。我听说田地广的粮食就多,国家大的人口就多,武器精良的将士就勇敢。因此,泰山不拒绝泥土,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江河湖海不舍弃细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邃;称王的人不抛弃民众,才能显示他的德行。因此,土地不分东西南北,百姓不论国籍,一年四季富裕美好,鬼神也会来降福,这就是五帝、三王无可匹敌的缘故。如今陛下却抛弃百姓来帮助敌国,拒绝宾客来成就诸侯,使天下贤士离开秦国却不敢往西,停下脚步不敢进入秦国,这就叫做“借武器给敌寇,送粮食给盗贼”啊。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第三段:1、第三段所用论据材料有何特点?以自己所听到的名言,五帝三王的经验为依据:理论论据2、论证方法呢?比喻论证: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正反对比论证:前半段正面论证,后半段反面论证引用论证:“藉寇兵而赍盗粮”类比论证:“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明其德”第三段:物品中不出产在秦国,而宝贵的却很多;贤士不出生于秦国,愿意效忠的很多。如今驱逐宾客来资助敌国,减损百姓来充实对手,内部自己造成空虚而外部在诸侯中构筑怨恨,要谋求国家没有危难,是不可能的啊。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第四段:本段与中心论点有什么关系?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本段点明了驱逐客卿将招致秦国危亡。总结全文,得出结论。和文章开头提出的总论点“窃以为过”相呼应,具有首尾相连、前后贯通之妙。
第四段:三部分:第一部分(第一句话):逐客是错误的。开门见山,亮出论点,为绪论部分;第二部分(1、2、3段):从事实和理论两个方面论证逐客的利害得失。为本论部分;第三部分(4):强调逐客的严重后果。篇末点题,为结论部分。综合所述:本文可分几部分?每部分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这篇奏章从统一天下(“跨海内,制诸侯”)的高度,历数秦国过去因任用客卿而逐渐富强的史实,深刻分析了“逐客”的错误和危害,提出了广纳贤才的主张,说明不分地域,不分国别,以宽广的胸襟去招揽人才,才能成就帝业的道理,体现了作者顺应历史潮流的进步的政治主张和用人策略。
主旨例证法、喻证法、对比法、类比法、因果论证法。
文章首先大量列举先前四位君王对待客卿的态度及产生的功效的历史事例,接着又列举当今陛下对待各种外来之物的态度及对待外来人才的态度,将先君与当今对比,陛下对物与对人的不同态度相对比,五帝三王的做法与当今陛下做法相对比,陛下“跨海内制诸侯”的渴望与逐客将带来的“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可怕后果相对比,逐客之过在这层层对比中就不言自明了。1、课文都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感悟特色2、语言有何特点?1、善用比喻,增强了议论的形象性和说服力。
最突出的例子是用秦王取物的态度为喻,来说明秦王对取人应该抱的态度和不应该抱的态度。2、大量使用铺陈、排比和对偶手法。运用铺陈的部分集中在第二、三段。第二段中的秦穆公的求士,以“西取、东得、迎”来铺陈纳客之殷勤、周到。秦惠王用张仪之计用“拔”、“西并”、“北收”、“南取”、“包”、“制”等铺陈扩土的结果。第三段更是极力的铺张秦王所爱的“珍宝、美色、音乐”。铺陈手法主要是凭借大量的运用排比句来完成,第二段中的穆公求士和惠王扩地;第三段中所列秦王所爱之色、乐、珠、玉;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城市观光车辆租赁及旅游服务合同
- 2025年度空调销售与新型能源利用合作合同
- 2025年度市政道路工程监理合同(升级版)
- 2025年度公对公转账科技创新项目投资合同
- 2025年度家用中央空调系统安装与智能化运维合同
- 2025年度水产品品牌授权与推广合同
- 2025年度保障性住房回迁房销售合同
- 2025年度建筑垃圾处理及综合利用合同
- 2025年度科技创新项目研发借款合同范本
- 2025年度新型建筑材料经销商代理合同
- 2025年1月浙江省高考政治试卷(含答案)
- 教体局校车安全管理培训
- 湖北省十堰市城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综合物理试题(含答案)
- 导播理论知识培训班课件
- 空气能安装合同
- 电厂检修安全培训课件
- 初二上册的数学试卷
- 四大名绣课件-高一上学期中华传统文化主题班会
- 起重机械生产单位题库质量安全员
-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试题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及答辩》教学大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