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语文园地七》_第1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语文园地七》_第2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语文园地七》_第3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语文园地七》_第4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语文园地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园地七第1课时第2课时交流平台读一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你的体会。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树叶真绿得可爱。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第1课时体会:作者笔下的榕树枝繁叶茂、翠色欲滴,大得令人惊叹。这两段静态描写让我感受到榕树旺盛的生命力。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体会:月亮像个淘气的孩子,顺着竹帘格儿往上爬,竟然跑到穿衣镜上去了。这一段的动态描写把月亮慢慢升高的过程写得既活泼又有趣。本单元课文中还有很多类似的语句,你能找出来吗?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描写的呢?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静态描写多方面描写满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亮的。静态描写色彩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动态描写数量、声音、大小、颜色、动作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那满圆儿却慢慢儿又亏了,末了,便全没了踪迹,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动态描写形状变化同学们在课外阅读中一定积累了许多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句子,你们能说说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吗?能把内容写得更具体、更准确,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词句段运用同学们,元旦快到了,我们一起为班级的元旦联欢会设计一张海报吧!制作海报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呢?要有能打动人的宣传语和好看的图画。要有图形和文字,色彩需鲜明,具有象征性,版式新颖独特。文字包括主题、宣传语、活动时间、地点、主办单位等。我们做海报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宣传活动,吸引更多的人参与。一要有对象意识,明确宣传语写给谁,他们的喜好是什么。二要明确宣传活动的特点,明确元旦联欢会上最吸引人的是什么,宣传语要突出活动的优势。怎样写好宣传语?交流:同学们,以下两则宣传语中,你更喜欢哪一则呢?为什么?在2021年到来之际,五(1)班盛大的元旦联欢会将在本班拉开序幕,欢迎同学们踊跃参加。你想看神奇的魔术吗?你想欣赏优美的歌舞吗?你想参与好玩的游戏吗?2021年元旦联欢会,期待你的参与!我更喜欢第二则宣传语,因为第二则宣传语制造了悬念,更能激发观众的好奇心和参与的欲望。请同学们小组内交流讨论,拟定本组元旦联欢会的宣传语,看一看哪一组拟的宣传语最能激发观众的好奇心。元旦联欢会精彩纷呈,届时将有来自学校的舞蹈大咖、相声大咖参与。你不来,会遗憾!宣传海报不仅要有激发观众好奇心的宣传语,还要有吸引人的图画。请同学们课后发挥想象,制作好本组元旦联欢会的宣传海报,到时我们将会在教室里张贴展示。读下面两组例句,体会作者是如何把一个画面写具体的,仿照着写一写。夕阳西下,乌鸦归巢。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院子的中央,有一棵桂树。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作者是如何把一个画面写具体的?作者抓住归鸦的动态特点,把画面写具体。作者抓住桂树的静态特点,把画面写具体。作者增加恰当的修饰和补充说明的语句,把画面写具体。仿照例句,写一写。眼前是一条清澈的小河。示例:眼前是潺潺的小河。河水清澈见底,倒映着蓝天和白云。河水缓缓流动,绿油油的水草在水中轻轻地摇曳着,似乎在蓝天和白云里舞蹈。小狗在公园的草坪上玩耍。示例:一只小狗在公园的草坪上玩耍。只见那小家伙追着一个皮球,一会儿滚到这,一会儿滚到那,活像一个毛茸茸的雪球。清早,天空中布满了阴云。示例:清晨,原本晴空万里,可不知何时从四面八方聚来了许多云朵,有的像一团雪白的棉花,有的像一座小小的山峰,还有的像一头笨重的大象……云层越积越厚,天色越来越暗,像是有人在天地间拉上了一块黑色的幕布。知识回顾同学们,你们知道动静结合指的是什么吗?第2课时动静结合是将景物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有机地结合起来描写的一种手法。在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如果孤立地写动态或静态,难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若能将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起来,以静写动,以动衬静,动静相结合,则能塑造出栩栩如生的文学场景。下面我们来学习《渔歌子》这首词,看看它是怎样运用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吧!日积月累朗读《渔歌子》这首词,读准字音,读准朗读节奏,边读边画出词中描绘的景物。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请同学们借助课文插图,了解诗词大意,小组内相互讨论,说一说自己的理解。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白鹭:一种水鸟。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上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鳜鱼:一种淡水鱼,味道鲜美。箬笠:用竹篾、箬叶编制的斗笠。蓑衣:用草或棕麻编织成的雨衣。不须:不一定要。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学习成果,最后在全班评出理解诗词大意最恰当的学习小组。大意:西塞山前白鹭展翅高飞,桃花夹岸的溪水中,鳜鱼肥美。头戴箬笠,身披蓑衣,在斜风细雨中垂钓的人舍不得回家。张志和,唐代词人,初名龟龄,字子同,婺州(今浙江金华)人。十六岁时,举明经。献策于肃宗,令待诏翰林,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赐名“志和”。后被贬官,不再复仕,放浪江湖间,自称烟波钓徒,著有《玄真子》。《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大概是民间的渔歌。张志和曾写了五首《渔歌子》,这是第一首。据《词林纪事》转引的记载说,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刺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真卿帮助更换,并作《渔歌子》。这首词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这首诗词描绘了初春时节西塞山的美丽景色,后两句描绘出雨中钓者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之情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课外搜集一两首王维写的山水诗,进一步感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美。

赠送以下课件9古诗三首第1课时第2课时第3课时第1课时元日[宋]王安石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猜一猜这是什么字?为什么把正月初一叫作“元日”?你知道家乡在春节期间有哪些习俗活动吗?自由读古诗,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读。(1)比一比谁能把古诗读正确、流利。(2)同桌之间互读互听,互相正音。(3)班级内交流、评价。听老师范读。(4)指名读。(5)推荐一名同学展示读。初读古诗元日

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

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bàotúsūtónɡhuànfú古诗很有节奏感。你能尝试一边打节拍一边读古诗吗?元日

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组内打节拍齐读《元日》。圈出习俗。朗读古诗,想一想诗人写了哪些春节习俗,试着圈出来。小组合作理解诗意。了解大意理解“一岁除”。除:除去,逝去。理解“屠苏”。交流探究屠苏酒屠苏酒,是中国古代春节时饮用的一种药酒,又名岁酒。相传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可以避邪不染瘟疫,是由唐代名医孙思邈发扬光大的。饮用屠苏酒,要按照先幼后长的顺序,原因是小孩过年又长一岁,大家要祝贺他,而老年人过年则又少了一年的生命,迟一点喝,含有祝他们长寿的意思。理解“暖”字。喝了屠苏酒,有什么感受?是什么滋味?认识“桃符”。桃符是古代新年时悬挂于大门上的辟邪门饰,春联的前身;贴桃符是中华儿女过春节的重要习俗,人们通过挂桃符抒发美好愿望,祈祷新年新气象。

观察“符”字的字形:古代符节,一般用竹子做成,可以在上面刻写文字等,所以是竹字头。

观察“符”字的结构:上扁下大。符指导书写读这首诗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试着描述诗的画面。想象画面再读《元日》,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字词。暖:既指春风暖,也说明心情暖暖的。曈曈:形容太阳出来后天色渐亮的样子,表达了愉快的心情。新:指新的事物替换旧的事物,心情愉快。联系创作背景,体会诗情。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20岁以前,他随父南北游学,了解民生疾苦。21岁起,当过地方官员,做了许多有益于老百姓的事。在王安石49岁时,宋神宗为摆脱危机,任命他为宰相,主张变法,推行新政。此诗是诗人初为宰相执行新政时,见到新年家家忙着过春节的景象,而联想到变法开始的新气象,有感而发创作了此诗。说说诗人写这首诗想要表达什么?朗读全诗。练习背诵古诗。描写春节的诗句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苏轼《守岁》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陆游《除夜雪》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戴复古《除夜》拓展延伸议一议:说说这三句诗中诗人描写的是春节的哪些难忘情景?课堂作业:用田字格写“旧、符”两个字。拓展延伸:调查了解家乡过春节时的传统习俗,完成一份春节画报。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万象更新光明美好状物言志板书设计清明[唐]杜牧第2课时谁知道清明节是怎么来的吗?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约在每年的阳历4月5日前后。这一时节气温变暖,雨水增多,万物吐故纳新。了解诗人杜牧。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主要作品:《江南春》《泊秦淮》《清明》《山行》等。左边牛字旁的第三笔是提。牧借助生字表,放声读古诗,把字音读准确,把古诗读通顺。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初读古诗抓诗眼,悟诗情。自由读,想一想,诗中哪个词最能让你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欲断魂。理解“欲断魂”。由“魂”字可以想到哪些词?魂魄、灵魂。“欲断魂”是什么意思?失魂落魄。魂左窄右宽,不要忘记写最后的两笔撇折、点。欲字典中“欲”有三种解释,诗中的“欲”是哪一种意思?A.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B.想要,希望;C.将要,快要。说说“欲断魂”的意思?朗读古诗,读出节奏。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听老师范读。自由练习朗读。自主探究,解字析义。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合作理解古诗大意。感受诗情班级交流。(1)感知“纷纷”的精妙。“纷纷”指的是什么?细雨朦胧的样子。诗中除了“雨纷纷”,还有什么是“纷纷”的?诗人的心情。(2)猜一猜:行人中有哪些人?扫墓的人、回家祭祖的人、漂泊在外的人……清明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人们回家祭拜先祖。但这位行人孤身一人,在陌生的地方赶路,心里很不好受,现在又淋了雨,此时,他的感受如何?欲断魂。(3)拓展想象,体会“欲断魂”所传达出的意

境,体会诗人的心境。(4)齐读“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

断魂”。(5)行人为什么要找酒家?喝酒解闷、住宿、歇歇脚、驱驱寒等。(6)情境体验:学生扮演行人,教师扮演

牧童,读诗中第三、四两句。欣赏名家笔下的清明,了解清明节的习俗。我们终年住在那市井尘嚣中的低小狭窄的百年老屋里,一朝来到乡村田野,感觉异常新鲜,心情特别快适,好似遨游五湖四海。因此我们把清明扫墓当作无上的乐事。——选自丰子恺《清明》在旧时代里,上坟时绝顶高兴的是女人,其次是小孩。清明一到,妇女儿童欢天喜地,穿得漂漂亮亮去上坟,无形中构成一道亮丽的风景。——选自周作人《山头的花木》读了名家写清明的片段,你有什么感想?再次朗读《清明》全诗。酒何“酒”里面不能少写一横。指导书写。用方格纸默写古诗。四月清明,春回大地,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所以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清明节的习俗除了祭祖、扫墓、踏青外,还有荡秋千、植树、打马球、插柳等,清明节与端午、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符号。回顾《元日》《清明》,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第一步:读通读顺,借助注释或通过与同学交流,了解古诗大意。总结学法第二步:展开想象,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第三步:抓住关键词句,联系写作背景,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预习作业。用所学的方法,尝试自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清明雨纷纷欲断魂触景伤怀问酒家杏花村借酒消愁排解愁闷振作精神板书设计元日

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第3课时复习古诗背一背这两首古诗。这两首古诗分别给我们介绍了哪两个传统节日的景象?上节课,我们总结了学习古诗的三步法,谁来说一说?春节和清明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兄读了诗题,你了解到了什么?“忆”有回想、想念、记得的意思,在这里“忆”的字义是什么?想念。补充资料。王维(701—761),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他擅长绘画、书法,精通音乐,北宋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与孟浩然并称“王孟”。借助学法,先自学,再交流古诗大意;然后想象画面;最后抓住关键词和课前了解的背景,说一说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合作学诗交流所学理解关键字词的意思,然后说一说每句诗的意思,最后说说整首诗的意思。关键词:“异乡”指他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