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复习提纲-八上中国近代史复习【学案】_第1页
中考历史复习提纲-八上中国近代史复习【学案】_第2页
中考历史复习提纲-八上中国近代史复习【学案】_第3页
中考历史复习提纲-八上中国近代史复习【学案】_第4页
中考历史复习提纲-八上中国近代史复习【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知识结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近代化探索屈辱史兴起发展胜利1840186019011919193719451949民族工业的历程生活变迁、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两对矛盾:民族矛盾: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阶级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三条线索:屈辱史(侵华史):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抗争史:中国人民为改变屈辱地位,奋起抗争、不屈不挠的抗争史。探索史:先进的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之路的探索史。一、近代的三个政府晚清政府中华民国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南京国民政府1840191219271949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慈禧太后1860———1908二、近代化探索经济(器物)工业化洋务运动政治(制度)民主化百日维新+辛亥革命思想自由化平等化新文化运动三、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相同点:革命性质相同,都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革命任务相同,都反帝反封建。不同点:领导阶级不同;指导思想不同;革命结果不同。四、中国近代经济结构近代经济=自然经济+洋务经济+民族经济+外资经济(+官僚经济)主题1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民族危机的加剧(第1、2、3、5、7课)课程标准: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列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列举《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知道洪秀全,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知道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虎门销烟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18401842185618601894189519001901《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火烧圆明园、俄侵占领土开始沦为进一步加深大大加深完全沦为商品输出资本输出帝国主义侵略+封建主义腐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侵略+封建主义的腐朽;2、列强侵华的共同原因: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迫切要求,即打开和扩大中国市场,并从中国掠夺大量廉价的工业原料。两次鸦片战争与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背景不同:国际:前者发生在工业革命完成之时;后者发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之时。国内:后者发生在中国近代化探索开始之后3、三大卖国条约的主要内容:《南京条约》(东南沿海五口通商,协定关税);《马关条约》(长江沿线四口通商,投资设厂);《辛丑条约》(清政府严禁人民反帝)4、《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对中国的影响:《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欲望和野心;(山东省是德国的势力范围,胶州湾是其租借地);《辛丑条约》使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民族危机全面加剧;客观上加速了辛亥革命的爆发。5、列强侵华的共同影响:使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即民族危机日益加剧;客观上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中国近代化;农民阶级的反侵略斗争: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1、原因:统治阶级、外国资本主义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尖锐;洪秀全科考失利;创立“拜上帝会”组织策划起义。2、口号:反清灭洋《天朝田亩制度》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封王)《天朝田亩制度》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封王)定都天京(南京)北伐和西征胜利、全盛时期1851.1不久1853.31853—1856《资政新篇》盛极而衰(天京事变)后期斗争天京陷落18561856—186418644、影响积极: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局限:但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5、失败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义和团运动1、原因: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2、口号:“扶清灭洋”3、经过:兴起:19世纪末,反清团体变为反帝组织发展:清政府“招抚”并承认合法高潮:抗击八国联军(廊坊等地)结束:1900年,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4、影响:①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②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反抗精神,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力量。③对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产生重大影响。5、失败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主题2近代化的早期探索(第4、6课)课程标准:了解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洋务运动百日维新19世纪60年代19世纪90年代1898.61898.9一、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中期救国方案:封建专制制度+近代官办工业=富强1、背景: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剧,清政府的统治“内忧外患”。2、目的:直接目的:富国强兵;根本目的:巩固清朝的封建统治。3、口号:自强求富;(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即师夷长技)4、代表人物:中央:奕䜣;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地主阶级洋务派)5、主要内容:①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官办)和民用工业(官督商办)安庆内军械所轮船招商局江南制造总局开平煤矿福州船政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②建立新式海陆军: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③创办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设立翻译官,派留学生出国;6、结果:失败(标志:甲午战败,北洋海军全军覆没);7、败因:①根本原因: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统治,未改变封建制度;②清政府内部腐败和外国势力挤压;③洋务派本身的阶级局限性;④顽固派的阻挠;8、评价:性质: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积极: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近代化开端)。①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②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③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一定抵制作用。消极:①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统治;②清政府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未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二、戊戌变法(1898年)救国方案:民主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资本主义工业=富强1、背景:民族危机大大加剧;2、目的: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机(救亡图存);3、口号:变法图强4、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及戊戌六君子(谭嗣同)等;5、经过宣传准备阶段正式实施1895年公车上书1898.6.119.21《时务报》、《国闻报》废八股、京师大学堂强学会6、结果:失败7、败因: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②顽固势力的强大;③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④未发动人民群众;8、影响:性质:一场救亡图存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作用: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是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开端,推动了近代化进程,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主题3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近代化的进一步探索(第8、9、10、11课)课程标准: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知道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知道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的史实;了解北洋军阀混战的黑暗局面。同盟会辛亥革命北洋军阀黑暗统治1905191119121927辛亥革命:1911年;口号:民主共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救国方案:民主政治制度+资本主义工业=富强兴中会:1894年,美国檀香山,提出“振兴中华”;兴中会:1894年,美国檀香山,提出“振兴中华”;革命纲领: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总理:孙中山;机关报:《民报》指导思想: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核心)、民生地位: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意义: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革命的准备革命的准备中国同盟会(1905)中国同盟会(1905)革命的预演孙中山:1895年广州起义、1907年广西起义、1911年广州黄花岗起义等革命的预演孙中山:1895年广州起义、1907年广西起义、1911年广州黄花岗起义等1911.10.10武昌起义1911.10.10武昌起义湖北独立;各省响应各省独立;1912.1.1中华民国成立(民国与公元纪年换算:±1911)1912.2.12清帝退位1912.3.11孙中山《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1.1中华民国成立(民国与公元纪年换算:±1911)1912.2.12清帝退位1912.3.11孙中山《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民主共和制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革命的意义:①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②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③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④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革命的成功革命的成功护国革命战争失败护国革命战争失败袁世凯革命党人袁世凯革命党人1913年宋教仁案二次革命(失败)1914年,废《临时》,颁布《约》1915—1916接受《二十一条》1916年恢复帝制护国战争、护法战争北洋军阀混战: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直系、皖系、奉系;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失败:①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②没有改变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失败的原因: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②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的顽固强大;③没有发动人民群众革命的失败主题4—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开始、国共合作、国共对立(第12、13、14、15、16、17课)课程标准:知道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知道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了解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史实;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简述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主要史实;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毛泽东、朱德在井冈山会师的故事,认识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知道遵义会议,认识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西安事变国共十年内战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共一大国共第一次合作长征国民大革命遵义会议191519191921192419271934.101935.11936.101936.12一、新文化运动(1915年开始)——近代化探索的第三阶段1、背景:辛亥革命失败,北洋军阀大搞封建专制统治,掀起尊孔复古逆流。2、目的:解放思想。3、口号:民主科学。4、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鲁迅等(资产阶级激进派)5、活动内容: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开始;两大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前期宣传资产阶级民主科学思想,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6、结果: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思想日渐传播。7、评价:地位(性质):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影响: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二、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1、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2、性质: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3、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4、经过:第一阶段:北京、学生、游行罢课;第二阶段:上海、工人、罢工。5、结果:获得初步胜利,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职务,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6、地位和影响:近代一次伟大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中国的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阶级基础;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核心是爱国主义;三、中共一大(1921年7月,上海、嘉兴)1、原因(条件):思想: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阶级:无产阶级的发展壮大;组织: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创建。2、时间地点:1921年7月;上海(浙江嘉兴南湖);3、内容:党的名称;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中心工作:工人运动;4、意义: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共二大1、时间地点:1922年;上海;2、内容:确定党的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3、意义: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四、国共第一次合作(1924-1927)1、中共三大:1923年6月,决定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2、国民党一大:1924年1月,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3、黄埔军校:1924年5月,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培养出大批的政治和军事人才;4、北伐战争与国民大革命: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但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失败了,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在南京建立反动的南京国民政府;1928年,张学良在东北“改易旗帜”,南京国民政府名义上统一全国。五、国共十年对立(1927-1936/1937)城里闹: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1927年9月,毛泽东秋收起义;农村闹:1927年10月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一个);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形成: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工农武装割据);意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跑着闹:1934-1936年长征,原因:“左”倾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目的:战略转移,北上抗日;1935年10月,陕北吴起镇会师,1936年10月,三大主力会师,长征胜利结束,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遵义会议:1935年1月,内容:纠正“左”错误,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委员;意义:生死攸关;中国共产党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的表现:革命政党建立;革命军队建立;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形成。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阶段从幼年不断走向成熟的表现:幼稚(险象环生)成熟(化险为夷)1927年前没有认识革命军队的重要性1927年开始建立一支党领导下的革命军队1927年照搬苏俄革命道路(城市暴动)南昌、秋收起义失败后,开创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1933到1935年“左倾”错误严重泛滥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生死攸关转折点主题6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1931—1937—1945)(第18、19、20、21、22课)课程标准:知道九一八事变,了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知道西安事变,理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认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列举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日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知道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了解日本投降的史实;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南京大屠杀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中共七大日本投降西安事变正面战场+敌后战场1931193619371945.41945.8两个时期:1931年——1937年局部抗战时期,开始标志九一八事变;1937年——1945年全面抗战时期,开始标志七七卢沟桥事变。一个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随着日本侵略的加剧,国共两党关系由对峙走向了合作。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西安,迫使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意义: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即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红军主力改变为“八路军”,南方游击队改变为“新四军”。两个战场:正面战场:1937.8-11,淞沪会战,打破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1938.3,徐州会战中的台儿庄战役,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1938.6-10,武汉会战之万家岭战役,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1941.12,第三次长沙会战,在国内外产生积极影响。评价:正面战场是中国抗日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速亡中国的作战计划和方针,有力支援了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的抗战,振奋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但正面战场抗战也使中国丧失了大片国土。敌后战场:延安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1937.9,平型关大捷,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日本“不可战胜”的神话;1940,百团大战,主动出击,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军事:展开人民游击战争;政治: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经济: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并开展大生产运动。中国七大:1945.4,延安,地位: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最重要的一次会议。内容:政治路线+领导机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意义:党在思想上组织上达到了高度团结,为争取抗战胜利准备了条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抗战胜利:原因: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建立了一个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意义: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提醒:抗战胜利并不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原因是中国人民还要遭受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集团的统治、奴役、压迫、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也不可能改变。)主题7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945—1949)(第23、24课)课程标准: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实行独裁、发动内战的本质。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知道解放区的土地改革;简析国民党南京政权覆亡和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胜利胜利渡江战役淮海平津1948.11辽沈刘邓挺进大别山1949.101949.41949.11948.91947.61947.3中共转战陕北内战全发1946.61945战略进攻重庆谈判战略防御战略决战重庆谈判:1945年8—10月;毛泽东与蒋介石;结果:《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意义:没有阻止内战的爆发,但戳穿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解放战争的历程:战略防御阶段先后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进攻的序幕;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胜利;解放区的土改: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内容: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制定土地改革总路线。意义: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农民踊跃参军,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证。国民党政权覆亡的原因:政治上实行独裁专制统治,政治腐败;经济上,大地主资产阶级垄断国家财富,百姓生活困难;军事上,军纪涣散,军队战斗力差;民心上,勾结美帝,发动内战,不得民心。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中共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