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复习参考练习-第7讲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_第1页
中考历史复习参考练习-第7讲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_第2页
中考历史复习参考练习-第7讲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_第3页
中考历史复习参考练习-第7讲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_第4页
中考历史复习参考练习-第7讲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讲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一、选择题1.(2020·东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证明自强运动那种表面化的近代化,无法使江河日下的统治获得新生。”其中,“表面化的近代化”是指洋务派学习西方仅局限于(A)A.技术层面B.制度层面C.文化层面D.思想层面2.(2020·福建)下图所示企业的创办(A)A.推动了近代工业发展B.掀起了实业救国浪潮C.宣告了工业体系形成D.实现了独立发展目标3.(2020·北京)以下示意图中①处应填的是(C)A.戚继光抗倭B.雅克萨之战C.黄海海战D.《马关条约》4.(2019·淄博)中国首次以近代化海军抵抗外国侵略是在(B)A.鸦片战争中B.甲午中日战争中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D.抗日战争中5.(2020·江西)下面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造成的影响是(D)(《列强征服中国》,1900年)A.使中国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C.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化程度D.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6.(2020·邵阳)下边是小兵同学自制的历史学习卡片(局部)。据此判断他在学习(D)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7.(2020·宜宾)1895—1898年,中国民间新增报刊约六十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报刊(见下表),主要传播的思想主张是(D)主笔(创办人)报刊名称梁启超《时务报》严复《国闻报》康有为《强学报》A.自强、求富B.三民主义C.民主、科学D.变法图强8.(2019·益阳)戊戌政变后,除下列哪项措施外,各项变法措施均随之被取缔(D)A.奖励创造发明B.改科举,废八股C.取消旗人特权D.设立京师大学堂9.(2020·舟山)下图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C)1895—1913年设在中国的外资厂数量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开办工厂的限制B.洋务运动中大量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C.《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D.甲午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0.(2020·衡阳)一位俄国记者记述了1900年6月2日发生在天津火车站的一幕:月光照耀着这些莽汉,照耀着他们的大刀和旗帜。一排子弹射过去,大旗倒下了,又举了起来,接着又倒了下去。这描写的是(C)A.三元里民众抗英斗争B.太平军抗击洋枪队C.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D.国民革命军的北伐11.(2019·广东)1872年到1875年间,120名赴美留学幼童中,人数居前三位的广东、江苏、浙江分别为84人、20人和9人;甲午战争后,留学生的分布逐步向长江流域延伸。留学生地域分布的变化(B)A.加速了科举制度的瓦解B.与近代化进程基本一致C.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始D.加剧了中国的半封建化12.(2020·常德)梁启超在回忆19世纪80年代的情形时说:“朝士皆耻言西学,有谈者,诋为汉奸,不齿士类”,而到了19世纪末,却出现了“举国若狂,人人竞言西学”。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当时中国(B)A.社会性质的变化B.民族危机加深,救亡意识凸显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自强求富理念的推广13.(2019·扬州)译述《天演论》,把西方的进化论介绍到中国,敲响民族危亡警钟的启蒙思想家是(C)A.康有为B.梁启超C.严复D.谭嗣同14.(2020·通辽)某战争后的条约规定,中国派亲王载沣赴德国,以谢公使克林德被杀之罪;派亲贵那桐赴日本,以谢书记宫杉山彬被杀之罪,并在克林德“遇害处树立铭志之碑……”。此战后(D)A.列强获得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B.列强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C.外国公使开始进驻北京D.革命开始成为中国的时代主流二、非选择题15.(2019·安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等痛定思痛,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他们认为,中国要生存、要强大,应该而且也只能向日本那样维新变法,学习西方。1895年春,1300多名举人在北京发动“公车上书”。——据雷颐《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材料二中国在巴黎和会上蒙受的屈辱阻碍了中国寻求西方模式的国家认同。五四知识界对西方的幻灭,伴随着亲苏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许多中国人认为俄国革命是中国进行国家建构的唯一成功楷模。——据徐国琦《中国与大战》等(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的救国之道”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公车上书”发生的原因。维新变法,学习西方。原因:甲午战败,《马关条约》的签订。(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人的国家模式认同有何变化,并分析其影响。变化:西方模式到苏俄模式。影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中国共产党成立,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等。(3)综合上述材料,概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的时代使命。救亡图存(思想启蒙或民族复兴等)。16.(2020·内江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17年6月9日,为庆祝香港回归20周年,香港大学生“寻根追梦·同心同行”内地探访交流活动在静海寺纪念馆举行,双方互赠礼物,如图为静海寺纪念馆获赠礼物。静海寺纪念馆获赠礼物原件影印件材料二“九七国耻”来源于1901年9月7日,它是所有中国人的伤痛!铭记历史,吾辈更当自强!1901年,清政府被迫与英、俄、德、法、美、日、意、奥、比、西签订《辛丑条约》(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条约是什么战争的结果?它签订于哪一年?香港大学生“寻根追梦·同心同行”时选择如图礼物赠送静海寺纪念馆有什么现实意义?鸦片战争。1842年。回顾了香港岛被割占的惨痛历史,有助于吸取历史教训;说明了香港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有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寻根追梦·同心同行”活动表达了香港人民对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感;增强了香港人民的爱国热情,有助于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有助于香港的稳定发展和一国两制的推行。(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签订的条约是什么战争的结果?这场战争爆发于哪一年?综合以上两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