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汉代农民如何收割水稻,史书上不曾记载,而四川成都出土的汉代画像砖《弋射收获图》(局部,见下图)则形象地展现了当时收割水稻先割谷穗,再刈谷草的情况。据此可知,汉代画像砖()A.具有弥补史书不足作用 B.能够完全还原历史的原貌C.可以纠正史籍记述的错误 D.是最真实可靠的研究史料〖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根据材料“史书上不曾记载”“画像砖……展现了当时收割水稻先割谷穗,再刈谷草的情况”等可知,史书上没有记载的历史现象,画像砖却形象地展现出来,这说明画像砖具有弥补史书不足的作用,A项正确;画像砖是人为的产物,虽然能够展现历史现象,但不能完全还原历史原貌,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史籍记述的错误,不能说明画像砖可纠正史籍记述的错误,排除C项;出土的画像砖具有较高的真实性,但不一定是最可靠的史料,排除D项。故选A项。2.西汉长安城有24.6万居民,王公贵族多住城内,平民百姓大部分住在外城,集贸市场在固定位置,城内道路有专员进行打扫、还设立公共厕所,有专职机构在道路民宅旁植树,不得随意砍伐。据此可知,汉代()A.城市规划与发展注重地理环境 B.城市建设与管理遵从儒家礼制C.城市规划与卫生环境有所改善 D.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城市繁荣〖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汉代王公贵族多住内城,平民百姓大部分住在外城,集贸市场在固定位置,说明汉代城市有专门规划;汉代城内道路有专员进行打扫、还设立公共厕所,有专职机构进行绿化,说明汉代城市建设在公共卫生方面得到发展,C项正确;材料说明汉代城市规划与卫生环境有所改善,没有体现城市规划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说明汉代城市规划与卫生环境有所改善,没有涉及儒家礼制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城市建设注重公共卫生,而非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城市繁荣,排除D项。故选C项。3.下列所示为古代中国出现的“水排”和“筒车”。其共性是()A.都脱离了自然条件的限制 B.都体现了生产动力的改进C.都体现了灌溉技术的发展 D.都体现了耕作技术的提高〖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水排”是使用水力进行鼓风冶铁,“筒车”是以水力为动力,两者都利用自然力,体现了生产动力的改进,B项正确;两者都利用水力,没有脱离自然条件的限制,排除A项;水排”是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排除C项;材料图片同耕作技术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4.理学创始人之一的张载曾说,“匹夫不可夺志也,惟患者不能坚勇。”程朱理学集大成者朱熹亦说道:“志不足以有为,此学者之大病”由此可知,他们意在()A.强调用良知支配自身行为 B.批判道德沦丧的社会现实C.规范言行以提升自我修养 D.强调了立志进取的重要性〖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两宋时期中国。根据古文释义可知,张载强调学者坚定意志、勇于进取,朱熹强调学者立志,并有所作为,说明二者都强调立志进取的重要性,D项正确;A项错误,强调用良知支配自身行为是王阳明的观点,不是程朱理学家的观点,排除A项;题干未说明立志缘由,无法得出“批判道德沦丧的社会现实”,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规范言行的信息,材料主要反映了张载和朱熹都强调了立志进取的重要性,排除C项。故选D项。5.山东运河地区地处山东西部,自古交通闭塞,重农抑商思想浓厚,讲求“文不经商,士不言利”。但至明清之际,山东运河地区市民竞相以经商致富为荣,社会逐利重商风气的盛行。这反映了()A.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B.重农抑商政策破产C.经济发展导致道德沦丧严重 D.商人政治地位提高〖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本题题干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山东。根据材料信息“明清之际,山东运河地区市民竞相以经商致富为荣,社会逐利重商风气的盛行”可知市民阶层思想观念发生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商致富、逐利重商观念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A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明清时期政府固守重农抑商政策,排除B项;“以经商致富为荣,社会逐利重商风气的盛行”不是道德沦丧,排除C项;在重农抑商政策下,商人的政治地位没有提高,排除D项。故选A项。6.1900年梁启超在《二十世纪太平洋歌》中写道:“地球上古文明祖国有四:中国及印度、埃及、小亚西亚是也……然彼四地(埃及、印度、安息、墨西哥)者,其国亡,其文明与之俱亡……而我中华者,屹然独立,继继绳绳,增长光大,以迄今日。”这反映了当时梁启超()A.倡导维新变法 B.具有真挚的爱国情怀C.倡导亚非联合 D.用唯物史观阐述世界〖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0年的中国。材料表明梁启超认为世界有四大文明古国,但其它是文明都中断了,就中华文明屹然独立,增长光大,以迄今日,可知能体现梁启超具有真挚的爱国情怀,B项正确;材料不涉及维新变法,只是说到了中华文明,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对中华文明没有中断为自豪,不涉及亚非联合,排除C项;材料不体现阐述世界的方法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7.1955年,中共中央血吸虫病防治领导小组成立。之后,卫生部成立血吸虫病防治局,各地成立血防所、血防站等机构,一场消灭血吸虫病的“人民战争”就此打响。至1958年,12个省市消灭钉螺(血吸虫的宿主)15亿多平方米。由此可见,当时我国()A.医疗技术发展实现突破 B.公共卫生体系的完善C.国民经济恢复成效显著 D.社会制度的优势明显〖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5年至1958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从1955年至1958年,我国通过成立相关部门和调动各方面力量,取得了消灭血吸虫病的初步胜利,体现了我国社会制度的优势明显,D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当时我国取得了消灭血吸虫病的初步胜利,不能说明医疗技术发展实现突破,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当时我国取得了消灭血吸虫病的初步胜利,“公共卫生体系的完善”未体现,排除B项;国民经济恢复是在1949年至1952年,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C项。故选D项。8.1980年,我国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仅有7.2平方米,2007年达到28平方米。特别是1998年下半年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后的10年间,我国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以每年1平方米的速度增加。这反映出()A.体制改革激发市场活力 B.住房保障制度有效落实C.城市发展改善居民生活 D.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特别是1998年下半年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后的10年间,我国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以每年1平方米的速度增加”并结合所学可知,住房实物分配指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分配住房给员工,停止住房实物分配,让市场调节住房市场,促进了我国人均住宅建筑面积以每年1平方米的速度增加,说明体制改革激发市场活力,A项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住房保障制度,而是强调市场的作用,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人均住宅面积增加,不等于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排除C项;人均住宅面积增加不等于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排除D项。故选A项。9.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吴孔明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研讨会”上说:中国农科院成立65年来,培育和推广包括超级稻、矮败小麦、转基因抗虫棉等优良农作物品种,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为推动粮食单产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每亩69公斤增长到近400公斤贡献了力量。这表明中国农业()A.注重研发转基因农作物 B.积极引进国外良种C.技术创新促进产量提高 D.实现机械化大生产〖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根据材料“培育和推广包括超级稻、矮败小麦、转基因抗虫棉等优良农作物品种,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为推动粮食单产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每亩69公斤增长到近400公斤贡献了力量。”可知,中国农科院成立以来,注重技术研发与创新,不断培育和推广优良农作物品种,实现了粮食产量的大幅度提升,C项正确;转基因农作物只是研究的一种,表述不全面,排除A项;材料中描述的是培育,而非引进外国良种,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农作物的培育和推广,没有提及机械化生产,排除D项。故选C项。10.2022年北京冬奥会使用了AI自动跟拍机器人、引导机器人、物流机器人、防疫机器人、炒菜机器人和送餐机器人等,尽显“冬奥科技范儿”。这表明人工智能的发展()A.改变了人类生产生活方式 B.提高了抗击疫情的能力C.丰富了运动员的比赛生活 D.推动了餐饮工作智能化〖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中大量使用人工智能技术,从而使奥运会尽显“冬奥科技范儿”,这表明人工智能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生产生活方式,A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提高了抗击疫情的能力,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丰富了运动员的比赛生活,排除C项;材料没有强调推动了餐饮工作智能化,排除D项。故选A项。11.亚述帝国时期人首飞牛是王宫大门上常见的雕刻,由人的脑袋、鹰的翅膀和牛的身体构成,代表当时最强大物种的集合。这种风格体现出()A.亚述人对东方文化的崇拜 B.亚述帝国专制统治的威严C.苏美尔人崇尚武力的征伐 D.亚述人对辉煌陵墓的追求〖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亚述帝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述帝国用最强大物种的集合做雕刻,反映的是帝国专制统治的威严,B项正确;材料中并未体现亚述人对东方文化的崇拜,排除A项;苏美尔文明始于公元前40世纪,约公元前20世纪末终止,而亚述帝国时间是公元前10世纪至公元前7世纪,亚述人与苏美尔人不能混同,排除C项;材料中的建筑不属于陵墓,排除D项。故选B项。12.以1492年为界,此前,地球上的动植物体系基本上被割裂为各自独立的生态领域;此后,全球生态系统开始走向交错融合,玉米、马铃薯、甘薯、辣椒等成为全球性产物。这说明()A.全球生态系统遭到了破坏 B.农业商品化生产开始兴起C.洲际粮食运输业出现繁荣 D.人类食物结构走向全球化〖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492年(世界)。根据材料可知,15世纪末哥伦布发现美洲,原产于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甘薯等被带到欧洲,后来又传播到亚洲、非洲等,从此全球性物种交流出现,这使人类食物结构突破了原区域的限制,走向全球化,D项正确;全球生态系统走向交错融合,不等于全球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全球动植物物种的交流,不是农业生产的商品化,排除B项;材料的主旨是物种交流,不是洲际粮食运输,排除C项。故选D项。13.16世纪,香料是欧洲从亚洲进口的重要商品之一。17世纪印度纺织品代替香料成为欧洲进口商品中占据支配地位的商品。其占1700年前后荷兰东印度公司进口额的40%以上。18世纪30年代,咖啡、茶叶在欧洲非常受欢迎,其占1740年前后荷兰东印度公司进口额的1/4。据此可知,该时期欧洲()A.荷兰确立了“海上马车夫”的地位 B.商业革命推动了消费结构的变化C.垄断公司促进了东西方贸易的增长 D.殖民贸易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6世纪到18世纪的欧洲。据题干可知主要结论:从16世纪到18世纪,先后有香料、印度纺织品、咖啡、茶叶成为欧洲进口的重要商品,受到人们的欢迎。结合所学可知,15、16世纪以来,新航路的开辟,海外市场的不断拓展,欧洲出现商业革命,商业贸易的大扩张使商品种类和流通量成倍增长,因此材料中的商品大量销售到欧洲,促进了欧洲消费结构的变化。B项正确;18世纪荷兰确立了海上霸主地位,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反映欧洲出现商业革命,推动消费结构的变化,而垄断公司只是商业革命的表现,排除C项;殖民贸易是这一时期的对外扩张的表现,而不是材料所反映的商业革命引发的消费机构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B项。14.“只有当机器应用于生产使相关方面的变化不可避免,从而使新的劳动组织形式工厂制不可缺少时,才能引发经济史上一个连续的,但又可以区别出来的演进过程。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英国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70年代。”材料意在强调工业革命()A.完成劳动组织形式全面转变 B.促进人类文明进程的连续发展C.与传统的社会演进方式相同 D.以机器应用和工厂制度为标志〖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只有当机器应用于生产使相关方面的变化不可避免,从而使新的劳动组织形式工厂制不可缺少时,才能引发经济史上一个连续的,但又可以区别出来的演进过程。”并结合所学可知,作者认为工业革命产生的标志是机器应用于生产,且推动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的产生,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劳动组织形式全面转变的内容,排除A项;材料未未体现工业革命促进人类文明进程的连续发展,排除B项;材料并未强调工业革命与传统的社会演进方式相同,排除C项。故选D项。15.二战后,美国的城市郊区出现了大量集购物、休闲、餐饮、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购物中心,后来,这一新的商业组织形式逐步推广到世界各地。该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A.城市郊区环境优美污染少 B.高速公路修建与汽车普及C.房地产企业无序盲目扩张 D.城市中心区人口严重不足〖答案〗B〖解析〗高速公路修建和汽车的普及便利了人们由城市中心去往郊区,这是城郊出现购物中心的直接原因,B正确;乡村的环境更加优美,污染更少,因此A不是购物中心设置在城郊的直接原因,排除;C与购物中心设置在城郊无关,排除C;二战后城市化发展较快,城市人口较多,排除D。16.2022年,中国北斗系统为国内110万辆共享单车、全国12个城市的20万个停车电子围栏提供高精度服务,为国内21款智能汽车提供高精度定位服务,行驶里程已经突破25亿千米。这说明我国()A.人工智能技术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B.正式建立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C.科技进步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D.航空技术提升了城市生活品质〖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中国北斗系统为共享单车、停车电子围栏、汽车等提供了高精度的定位服务,说明科技进步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C项正确;北斗导航是我国的天基定位导航授时系统,也是重要的时空信息感知手段之一,不属于人工智能技术,排除A项;材料仅提到北斗系统在国内提供的一些服务,不能说明建立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排除B项;北斗系统不属于航空技术,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外来文化传入中国示意图材料二中国文化在与外部世界的接触中汲取营养,先后融合了多种外来文化。中国文化系统或以外来文化作补充,或以外来文化作强壮剂,使整个机体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兼容并蓄的中华文化”为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答案〗兼容并蓄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异国他邦的文化,在交流中不断丰富发展。两汉之际,来自古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到宋明时期,儒家学说融合佛、道形成理学,佛教融合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对中国的宗教、哲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

明末清初,随着新航路开辟及早期殖民扩张,外国传教士来华,带来天文、地理、数学等方面的新知识,以徐光启为代表的知识分子会通中西文化,编译科学著作,促进中国传统科技的发展。

鸦片战争后,西学进一步传入中国,特别是随着启蒙思想的传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进一步深入(也可写具体表现如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与科学等),推动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入中国,先进的民主主义者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重新探寻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也可写具体表现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指导了中国的革命与建设。

总之,中华文化在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中不断发展、升华,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

〖解析〗根据外来文化传入中国示意图和材料“中国文化在与外部世界的接触中汲取营养,先后融合了多种外来文化。中国文化系统或以外来文化作补充,或以外来文化作强壮剂,使整个机体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可拟定论题:兼容并蓄的中华文化。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从古代、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发展的史实予以具体论述,注意史论结合,最后小结即可。1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97年卡尔·弗吕格提出传染病的飞沫传播理论,认为日常谈话和呼吸所产生的有细菌的小水粒(飞沫)能够传播疾病。1897年,波兰医生约翰·冯·米库利兹·来德齐发明只有一层纱布的简式口罩,并将其首次运用于外科手术中。1910—1911年的中国东北地区暴发鼠疫。中国卫生防疫、检疫事业创始人伍连德经过调查后提出“必须接受并采取措施(戴口罩)以阻止肺鼠疫继发性肺炎”的主张。实际上,20世纪初的东北政治形势非常复杂,各方势力都在中国东北地区争夺抗击鼠疫的领导权,中、俄、日、美和法国的防疫人员都设计了各自的口罩。伍连德设计的防疫口罩有效阻止了鼠疫向中国内陆腹地等更广阔地域的传播。此外,“伍式口罩”的防疫功效及其成功推广也为公众在1918年大流感时期接受和广泛使用口罩减少了阻力。1918年11月,曾任职于北京协和医学院的H·乔斯林·史密利给《英国医学会杂志》写信表示:“戴口罩是绝对有效的防护措施。”材料二1950—1953年朝鲜战争中,中、苏、美各方围绕美国是否使用了生化武器争论不休。中国成立了爱国卫生委员会并发动了大规模的爱国卫生运动,构建起将国防和卫生运动相结合的国家卫生政策,改善卫生条件以防止传染病暴发,来挫败美国的细菌战。在辽宁安东市“除五害运动”中,5000多名工人和军人戴着纱布口罩、棉布袋和手套,拿着筷子在广阔区域内搜集可疑的昆虫和啮齿动物,交由专门的卫生人员检验处理。爱国卫生运动群众大会上演唱的歌曲《消灭细菌战》也可再现当时的场景:“消灭细菌战,捉拿细菌战犯,让美帝国主义和他们的臭虫、苍蝇、跳蚤一齐完蛋!”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普通居民、军警、食品管理员、清洁工等戴棉布口罩的现象在中国非常普遍,口罩成为中国卫生现代性的标志。————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刘春燕、张勇安《医学知识的发展与防疫方式的变迁:初探医用口罩的知识史》(1)据材料一,概括“伍式口罩”发明使用的推动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对公共卫生事业的影响。(2)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50年代中国致力于公共卫生事业的特点。〖答案〗(1)推动因素:对传染病的不断研究;简式口罩的先期使用;伍连德对传染病的认识;“伍式口罩”作用显著。

影响:有效防止中国东北鼠疫和大流感的蔓延;促进防疫手段的改进推动民众正确认识和使用口罩;有利于现代化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2)特点:国家政策指导;群众广泛参与;宣传方式多样化;与战争关系密切。

〖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初(中国)。推动因素:根据材料“1897年卡尔·弗吕格提出传染病的飞沫传播理论,认为日常谈话和呼吸所产生的有细菌的小水粒(飞沫)能够传播疾病。”可知,对传染病的不断研究;根据材料“1897年,波兰医生约翰·冯·米库利兹·来德齐发明只有一层纱布的简式口罩,并将其首次运用于外科手术中。”可知,简式口罩的先期使用;根据材料“中国卫生防疫、检疫事业创始人伍连德经过调查后提出‘必须接受并采取措施(戴口罩)以阻止肺鼠疫继发性肺炎’的主张。”可知,伍连德对传染病的认识;根据材料“伍连德设计的防疫口罩有效阻止了鼠疫向中国内陆腹地等更广阔地域的传播。”可知,“伍式口罩”作用显著。影响:根据材料“伍连德设计防疫口罩有效阻止了鼠疫向中国内陆腹地等更广阔地域的传播。”可知,有效防止中国东北鼠疫和大流感的蔓延;根据材料“‘伍式口罩’的防疫功效及其成功推广也为公众在1918年大流感时期接受和广泛使用口罩减少了阻力。”可知,促进防疫手段的改进推动民众正确认识和使用口罩;根据材料“1918年11月,曾任职于北京协和医学院的H·乔斯林·史密利给《英国医学会杂志》写信表示:‘戴口罩是绝对有效的防护措施。’”可知,有利于现代化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特点:根据材料“中国成立了爱国卫生委员会并发动了大规模的爱国卫生运动,构建起将国防和卫生运动相结合的国家卫生政策,改善卫生条件以防止传染病暴发,来挫败美国的细菌战。”可知,国家政策指导;根据材料“5000多名工人和军人戴着纱布口罩、棉布袋和手套,拿着筷子在广阔区域内搜集可疑的昆虫和啮齿动物,交由专门的卫生人员检验处理。”可知,群众广泛参与;根据材料“爱国卫生运动群众大会上演唱的歌曲《消灭细菌战》也可再现当时的场景”可知,宣传方式多样化;根据材料“构建起将国防和卫生运动相结合的国家卫生政策,改善卫生条件以防止传染病暴发,来挫败美国的细菌战。”可知,与战争关系密切。19.铁路是国民经济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关键性产业,是国民经济大动脉,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居于重要地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自1825年至1835年年底,英国国会通过了54项各式各样的铁路条例。铁路公司采用股份制形式,发行债券和股票,迅速完成了大规模的铁路建设。1870年联合王国通车铁路长达15500英里,英国近代化铁路运输体系大体完成。铁路通车后,可以从特伦特河畔伯顿快速地运出啤酒,从格里尔姆斯比等新型港口迅速地运出鱼等海鲜产品。一座座小村庄在进入铁路时代后,成为了铁路枢纽,快速发展起来。铁路也使人们快速地来往于不同的地区成为可能。——摘编自胡晓莹《英国工业化时期的铁路建设对社会的影响》材料二德国是一个特殊的国家,以铁路建设为先导开启工业并实现了工业化。德国的铁路建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起步阶段、全面建设阶段和高潮阶段。在铁路建设过程中,政府一方面为参与铁路建设的企业颁发兴建许可证,鼓励私人投资,并制定相关法律,为私人或公司提供法律保障;另一方面通过贷款以及直接投资等形式,大力推行铁路国有化建设。1871年德国统一后,市场扩大,德国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机遇,将新发明运用到铁路建设上,并对原来旧有的铁路线进行电气化改造。19世纪80年代,德国拥有的铁路线长度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摘编自刘娜《工业革命时期德国政府在铁路建设中的作用》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设立了中央人民政府铁道部,对原有铁路进行修复、改建的同时,着手进行有计划的、大规模的铁路新线建设。到1978年,为了开发西南西北地区、增强中部和东部地区运输能力、直接通往港口和邻国等目的,共新建干线、支线铁路100多条。改革开放后,铁道部把建设资金主要投向现有营业铁路的技术改造上,先后完成了一些铁路的复线配套工程。另外,自乌鲁木齐到阿拉山口的兰新铁路西段,并与前苏联土西铁路接轨,第二亚欧铁路大陆桥全线贯通;南北大动脉京九铁路建成通车;南疆铁路库尔勒至喀什段铺就贯通。另外,为解决煤炭运输,新修了大秦、新兖、兖石、通霍、朔黄等运煤专线。2003年1月,我国首条跨海铁路粤海铁路正式通车,结束了海南与大陆不通火车的历史。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建成通车,改变了西藏不通铁路的历史。——摘编自《高中历史地图册必修二》(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近代铁路建设迅速发展的原因。(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德国铁路发展的特点。(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后发展铁路事业的意义。〖答案〗(1)原因:工业革命推动;议会立法的保障;股份制提供了资金支持;经济发展的需要。

(2)特点:具有阶段性;政府主导;融资形式多样;重视国有铁路建设;积极运用新技术;成效显著。(答出任意五点即可)

(3)意义:有助于推动经济建设顺利开展;加强了边疆与内地的联系,促进边疆地区的发展;有助于加强与世界的联系;有助于增强国家综合国力;有助于巩固国防。

〖解析〗【小问1】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19世纪英国。据材料一“自1825年至1835年年底,英国国会通过了54项各式各样铁路条例”可知,议会立法的保障;据材料一“铁路公司采用股份制形式,发行债券和股票,迅速完成了大规模的铁路建设”可知,股份制提供了资金支持;据材料一“铁路通车后,可以从特伦特河畔伯顿快速地运出啤酒,从格里尔姆斯比等新型港口迅速地运出鱼等海鲜产品”可知,经济发展的需要;结合所学从工业革命的推动来分析。【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19世纪德国。据材料二“德国的铁路建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起步阶段、全面建设阶段和高潮阶段”可知,具有阶段性;据材料二“政府一方面为参与铁路建设的企业颁发兴建许可证,鼓励私人投资,并制定相关法律,为私人或公司提供法律保障”可知,政府主导;据材料二“另一方面通过贷款以及直接投资等形式”可知,融资形式多样;据材料二“大力推行铁路国有化建设”可知,重视国有铁路建设;据材料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机遇,将新发明运用到铁路建设上,并对原来旧有的铁路线进行电气化改造”可知,积极运用新技术;据材料二“19世纪80年代,德国拥有的铁路线长度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可知,成效显著。【小问3】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1949年以来的中国。据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设立了中央人民政府铁道部,对原有铁路进行修复、改建的同时,着手进行有计划的、大规模的铁路新线建设”可知,有助于推动经济建设顺利开展;据材料三“到1978年,为了开发西南西北地区、增强中部和东部地区运输能力、直接通往港口和邻国等目的,共新建干线、支线铁路100多条”可知,加强了边疆与内地的联系,促进边疆地区的发展;据材料三“自乌鲁木齐到阿拉山口的兰新铁路西段,并与前苏联土西铁路接轨,第二亚欧铁路大陆桥全线贯通”可知,有助于加强与世界的联系;据材料三“南北大动脉京九铁路建成通车;南疆铁路库尔勒至喀什段铺就贯通。另外,为解决煤炭运输,新修了大秦、新兖、兖石、通霍、朔黄等运煤专线”可知,有助于增强国家综合国力;据材料三“2003年1月,我国首条跨海铁路粤海铁路正式通车,结束了海南与大陆不通火车的历史。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建成通车,改变了西藏不通铁路的历史”可知,有助于巩固国防。2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二战后,美国政府官员、学者以及情报机构强调粮食的武器职能,视粮食为外交谈判的工具,输出其意识形态的载体,缓解农产品过剩的砝码。在农业全球生产体系中,美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