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方面的论文范文_第1页
汉语言文学方面的论文范文_第2页
汉语言文学方面的论文范文_第3页
汉语言文学方面的论文范文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第第页汉语言文学方面的论文范文

东北师范高校网络训练本科论文

论文题目:论李白的山水诗

同学姓名:XXX

指导老师:XXX

学科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

学号:XXXXXXXXXXXXXX

学习中心:XXXXXXXXXXXXXX

东北师范高校远程与连续训练学院

XXXX年XX月

独创性声明

本人对本文有以下声明:

1.本人所呈交的论文是在指导老师指导下进行的讨论工作及取得的讨论成果,已按相关要求准时提交论文稿件,最终形成本文;

2.在撰写过程中主动与导师保持亲密联系,准时接受导师的指导;

3.本文符合相关格式要求,除文中特殊加以标注的地方外,论文中单篇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讨论成果不超过800字;

4.本人本文成稿过程中不存在他人代写、抄袭或和他人论文雷同的现象。

论文签名:

日期:年月

摘要

李白是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宏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他经受坎坷,思想简单,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气质。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功成身退”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李白留给后世人九百多首诗篇。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李白一生都怀有远大的理想,他毫不掩饰地表达对功名事业的憧憬,中国传统的山水诗,便是一副山水画,诗乃大自然山水的墨之韵。北宋郭熙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无独有偶,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德斯有云:“画是一种无声的诗,诗是一种有声的画”。可见中西关于诗画的关系同源,那就是追求一种意境。李白并不是以山水诗著名,但是,李白的山水诗以雄奇、豪迈、大气、苍凉见长,突破了中国传统山水诗的借山水以自娱的窠臼。也同样取得了叫大的成就。

关键词:李白;山水诗;独特风格

引言

李白是盛唐时期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宏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他经受坎坷,思想简单,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气质。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功成身退”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李白留给后世人九百多首诗篇。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

一、李白其人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素有“诗仙”之称。少年时期生活在蜀中,家境富有,轻财好施,喜好文学,熟读百家书籍。又关怀国事,有建功立业的政治理想。二十多岁时出蜀东游,十年之内,顺着长江南浮洞庭,北游襄汉,东上庐山,直下金陵、扬州,远到东海边,后来又到黄河流域很多地方。四十多岁时,经推举,被唐玄宗召到长安,作为文学侍从,参与草拟文件等工作。李白很兴奋,以为可以辅弼君主时的玄宗沉湎于歌舞酒色,政治黑暗腐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快乐颜。”他,实现他的政治理想,“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但是,此在长安不满两年,便愤然离去,连续漫游各地,“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李白的诗歌创作于是趋于成熟,名篇叠出。天宝三年(744年),他在洛阳和杜甫相遇,结成好友。两人在河南山东一带,携手探胜,把酒论文,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佳话。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在永王(玄宗第十六子)幕府工作。后来,唐肃宗借口永王谋反,杀了永王,李白受牵连,被判处流放。中途遇赦。宝应元年(762年),62岁的李白,在穷困和飘泊中病死于安徽当涂。李白存诗九百多首。他喜爱祖国山河,自称“一生好入名山游”,写下了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美诗篇,其中,《早发白帝城》《蜀道难》《望庐山瀑布》等都是无与伦比的绝唱。

二、李白与山水诗之间的关系

李白是中国山水诗人中的另类,他有一种世外高人的气概和极富张力的生命力,特别的飘逸和潇洒,这种共性的因素使得李白的山水诗在表现手法上好像没有了固定的形式和规律,这就造成把握李白山水诗的风格和意境很难。但就像看梵高的画一看就是梵高的画,李白的山水一看便是李白的山水。实际上,李白才是真正主宰着山水诗的形式和规律的。李白写的不是山水的细节,而是山水的气概,用他的话来讲就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的气概,这也是写他本人的气概,正是他本人的气概推动着他写山水的气概,只有他桀骜放纵的共性才能把山水固有的气概从山水中张扬出来,张

扬山水的气概就是张扬李白自己的共性和生命力,即是把他自己的共性和生命力扩张到山水中,他的生命力是无限扩张的,给人的感觉不是山水感染了他,而是他感染了大唐的山水。

唐开元盛世的青年李白,爱好辞赋、剑术和豪饮,博览道家、诸子百家奇书和纵横术,受到奇而不正的教化,思想上的神游和狂想,养成一种傲岸不桀、放逸不群的游侠精神,这注定了他一生不走科试正途,而要走隐士兼侠士而成名士的独特之路。李白是不属于世俗世界的,他是属于酒的和山水的神仙世界。唐玄宗喜爱酒仙李白的才华,给其加官赐予金帛,可李白不受,其“志在青山”,只要美酒和山水的流连,以至于唐玄宗赐其金牌“逢坊吃酒,遇库支钱”,被传为千古佳话。诗人杜甫有一首诗赞酒仙李白道:“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自称“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他的一生大半岁月是在隐逸漫游中度过的。李白漫游名山大川,寄清风明月,留下很多含而不露,意境深远的山水诗的名篇。李白的一生游历范围很广,入蜀中,留下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千古佳句;出三峡,留下了“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空谷绝响;南行江浙,留下了“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长河画影;上庐山,留下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磅礴画卷;东至齐鲁,留下了“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苍凉景色;西游华山,留下“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的雄奇篇章。

三、李白山水诗的独特风格

(一)李白的山水诗明朗清爽,意境开阔

李白生活在唐王朝由强走向衰落的时期,热闹地追求光明抱负和自由解放,蔑视封建礼法和朝廷权贵,不愿“摧眉折腰”去俯就黑暗势力,因而遭到朝廷的冷遇和打击。残酷的社会现实,使他愤世嫉俗,“一声好入名山游”,[3]脚印     遍及蜀中、黄河、江淮、浙江流域的名山大川,处处寻访名山胜水,以“此行不为魲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4]的激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