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2-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名校地市好题必刷】全真模拟卷(新高考专用)·第二辑(解析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2/18/03/wKhkGGYn37CAcqdVAAKFGtH85I4558.jpg)
![卷2-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名校地市好题必刷】全真模拟卷(新高考专用)·第二辑(解析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2/18/03/wKhkGGYn37CAcqdVAAKFGtH85I45582.jpg)
![卷2-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名校地市好题必刷】全真模拟卷(新高考专用)·第二辑(解析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2/18/03/wKhkGGYn37CAcqdVAAKFGtH85I45583.jpg)
![卷2-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名校地市好题必刷】全真模拟卷(新高考专用)·第二辑(解析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2/18/03/wKhkGGYn37CAcqdVAAKFGtH85I45584.jpg)
![卷2-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名校地市好题必刷】全真模拟卷(新高考专用)·第二辑(解析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2/18/03/wKhkGGYn37CAcqdVAAKFGtH85I4558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学科网考试研究中心命制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名校地市好题必刷】全真模拟卷·第二辑语文·第二模拟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材料一知识付费目前主要指知识的接收者为所阅览知识付出资金的现象。知识付费让知识的获得者间接向知识的传播者与筛选者给予报酬,而不是让参与知识传播链条的人通过流量或广告等其它方式获得收益。知识付费的本质,就是把知识变成产品或服务,以实现商业价值。知识付费有利于人们高效筛选信息,付费的同时也激励优质内容的生产。某种意义上,正是糟糕的免费内容太多、太杂乱,反而增强了人们对精品内容付费的意愿。知识付费让知识的接收者为所获得的知识付出金钱,有利于补偿知识传播与筛选的成本,并给予知识产生——筛选——传播链条的参与者以经济报偿,利于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知识的传播过程中。选择太多,用户自己选择的时间成本增加,愿意通过付费来代替个人搜寻选择,这使知识付费成为可能。你没看过《欢乐颂》,但是看过几篇有关《欢乐颂》的文章,你就有了和别人聊天谈话的话语权;你没读过《必然》,但是你买了,遇到这个话题你就可以插嘴聊两句;你没看过《大鱼海棠》,但是看了别人的影评,你就敢像看过一样说这是一部好片。用户愿意为内容买单,内容实际有效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马云、柳传志、雷军推荐了,你看了就会有成功人士的感觉,你和别人聊天就会有话题。(摘编自“百度百科”《知识付费时代,你为你的智商交了多少钱?》等)材料二:大数据分析报告指出,超过五成的网民有过不同形式的知识付费行为。一些人在报刊上撰文疾呼,“不管你是否接受,知识付费时代已经到来。”实际上,知识付费时代的到来是一个伪命题。将为获得知识而付出费用视为一种新的现象,显然是经不起考量的。人们为获得知识而付出费用,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传统。《论语·述而》曾这样记载:“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如果有主动送给孔子十条干肉的,他就愿意收做学生。这里的干肉就可以视为弟子为获得知识而向孔子支付的费用。至于在现实生活中,为了获得知识而上学,参加培训、课程、讲座,以及购买图书、报刊资料、音像制品等等,无不属于知识付费的范畴。因此,付费下载论文、付费参加线下和线上培训,只不过是现实生活中的知识消费的网络延续而已。忽视了这一基本事实,将现实生活中长期存在的知识付费实践当作新媒体兴起之后的新事物,显然有悖于历史真相与现实经验。在新媒体崭露头角的时代,它们为了在眼球经济时代分一杯羹,往往不惜为了获得关注而制造噱头、迎合受众,甚至不惜为了吸引注意力而制造新闻。新媒体新闻的报道者、信息的提供者如只为付费受众提供正确的资讯,显然是违背新闻专业主义这一媒体从业人员最基本的职业规范,是对新闻媒体所承担的报道与传播信息责任的背弃。一旦这样,那么媒体的职业伦理与公众的知情权将轰然崩塌。在这股对于知识付费现象讨论中,最为卖力、最有热情的是新媒体这一群体,它们对于话题的炒作与持续推动有着更为内在的利益诉求。新媒体技术背后的媒介公司有着自身的经济和社会利益,它们善于利用自身的辐射力影响民众的感知与思考方式,并通过发现或打造各类现象、话题引导公众接受媒介代表的观念。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今天,媒介的裹挟力与诱导力也逐渐引起有识之士的警惕。媒介通过制造“社会需要什么”“公众在想什么”的幻觉,引导公众在这一假设的背景下步入其设置后的营销景观。一旦人们缺乏辨析地一味相信媒介充当我们的大脑,实质上公众就将自己的思考、理性与政治、经济权利无偿交付给媒介,而这一点正是值得社会深刻警惕与反思的。(摘编自《“知识付费”命题背后的营销焦虑》,有删改。原载《光明日报》)材料三:获得知识,从不付费到付费是一个历史性进步。但从知识付费到知识产品免费,又代表着更高阶段发展的必然。中国的特殊性在于,这两个历史阶段在时间上叠合在一起,造成了收费与不收费的两难。首先,知识付费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知识收费兴起,反映了人们收入结构改变的现实。这个过程刚刚开始,从这个意义上说,知识付费的空间还会不断增加。其次,免费经济兴起,知识服务化正成为潮流。知识免费作为一种商业模式,不是不收费,而是知识不按产品来收费,而按服务使用来收费。本质上,是将知识的业态从产品业态升级到服务业态。这说明,知识产品收费只是初级业态,相当于知识制造业;知识产品不收费而知识服务收费是更高级的业态,相当于知识服务业。在我国,知识的产品业态还没发育好,又迎来了服务升级。这就是当前知识付费面临的实际情况。更特殊之处在于,知识产品不收费是初级业态之前的不发达状态形成的习惯。因落后而不收费与因先进而不收费,叠合在一起。在两次浪潮合成一股的特殊国情条件下,知识付费会向哪个方向发展?一方面,知识产品业还要大发展。知识的“制造”业要从以自我为中心转向以用户为中心,要更有针对性地提供用户所需的知识。另一方面,知识服务业后浪推前浪,不断以创新业态帮助用户解决问题。举例来说,下载商业研究报告,不付费是不对的。但只靠版权收费,收的是小钱。如果通过服务附加价值,比如以用户要解决的问题为主线,根据用户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持续地提供每一步的研究线索和信息,甚至与咨询服务结合起来,可以收到比版权费更多的服务费。从续订产品升级为续订服务,要做的事情很多。完善知识服务平台功能,让在线支付手段更便捷,通过自媒体与社交网络增加交互,开发针对效果付费的打赏制度等,都可以使知识服务发展得更好。(摘编自《知识该付费还是免费》,有改动)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知识付费指知识的接收者为阅览知识和接受服务付出资金的现象,它客观上有利于知识的传播。B.早在孔子时代,获取知识就必须付出费用,因此,今天说“知识付费时代到来”是一个伪命题。C.民众面对新媒体营造的舆论环境,逐渐失去感知与思考的理性,最终沦为媒介公司的赚钱工具。D.当前知识付费和知识免费同时存在,但最终将会趋向知识完全免费,这是由其本质特点决定的。2.根据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知识付费现象的出现,部分原因是当下互联网免费内容多而杂乱,人们更愿意为精品内容付费。B.有些新媒体混淆概念,将知识付费实践当作新事物来宣传,可见他们没有历史知识和现实经验。C.如果公众付费购买的信息是媒体迎合的正确信息,那么媒体从业人员就有可能违背了最基本的职业规范。D.“靠软件卖钱,赚的钱越来越少;软件不收钱靠服务收钱,赚的钱越来越多”可作材料三的论据。3.下列对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针对“知识付费时代已经到来”这一命题,文章从历史和现实角度进行了反驳,有理有据,让人信服。B.文章以批判为主,分析了知识付费的历史和现实后尖锐指出,所谓“新趋势”不过是新媒体的营销策略。C.文章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说明知识付费这一现象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并非新媒体时代的产物。D.文章注意论述的严谨性,如第三段在探讨相关问题时,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和“往往”等限制性词语。4.下面是几篇流行于某些新媒体的文章:《我如何通过朋友圈月入5万》《从小镇青年到月入10万》《普通人如何用3个月时间逆袭》《快速读懂一本书》。结合材料二的内容,指出这类文章的错误与危害。(4分)5.知识付费时代,个人怎样做才能健康、良性地发展?请综合上面三则材料,简要回答。(5分)【答案】1.A
2.B
3.D
4.①这类文章故意用噱头来吸引受众,博取关注,违背了基本职业规范。②这类文章充斥网络,助推了浮躁、急功近利社会氛围的形成。③这类文章会诱导缺乏理性与思考意识的受众形成错误的人生观、成功观。
5.①认清社会发展方向,认可知识付费的必然性和合理性。②培养独立思考意识,理性对待媒介提供的资讯。③个人充分利用知识免费和付费的优势,通过平台解决更加个性化问题(需求)的便利,获取知识,享受服务。【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获取知识就必须付出费用”“‘知识付费时代到来’是一个伪命题”错误,孔子虽然收受学生“束脩”,但并不意味着“获取知识就必须付出费用”,且材料三中指出“知识付费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所以不能说“知识付费时代到来”是一个伪命题。C.“民众面对新媒体营造的舆论环境,逐渐失去感知与思考的理性,最终沦为媒介公司的赚钱工具”这一说法夸大了原文的意思,材料二第四段原文为“一旦人们缺乏辨析地一味相信媒介充当我们的大脑”,强调的是特殊现象,而并非普遍情况。D.“最终将会趋向知识完全免费”分析不当,材料三原文是“免费经济兴起,知识服务化正成为潮流。知识免费作为一种商业模式,不是不收费,而是知识不按产品来收费,而按服务使用来收费”。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可见他们没有历史知识和现实经验”分析不当,“有些新媒体混淆概念,将知识付费实践当作新事物来宣传”是因为部分新媒体为了获得关注而通过这种方式制造噱头、迎合受众。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D.“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说法错误,原文“新媒体新闻的报道者、信息的提供者如只为付费受众提供正确的资讯……一旦这样,那么媒体的职业伦理与公众的知情权将轰然崩塌”,应是采用了假设论证的方法。故选D。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并运用材料内容的能力。材料二第三段指出,“在新媒体崭露头角的时代,它们为了在眼球经济时代分一杯羹,往往不惜为了获得关注而制造噱头、迎合受众,甚至不惜为了吸引注意力而制造新闻”“新媒体新闻的报道者、信息的提供者如只为付费受众提供正确的资讯,显然是违背新闻专业主义这一媒体从业人员最基本的职业规范,是对新闻媒体所承担的报道与传播信息责任的背弃”,某些新媒体的文章,如《我如何通过朋友圈月入5万》《从小镇青年到月入10万》《普通人如何用3个月时间逆袭》《快速读懂一本书》显然是故意用噱头来吸引受众,博取关注,违背了基本职业规范。材料二第四段还说,“新媒体技术背后的媒介公司有着自身的经济和社会利益,它们善于利用自身的辐射力影响民众的感知与思考方式,并通过发现或打造各类现象、话题引导公众接受媒介代表的观念”“一旦人们缺乏辨析地一味相信媒介充当我们的大脑,实质上公众就将自己的思考、理性与政治、经济权利无偿交付给媒介”,媒体能够诱导公众接受自己代表的观念,《我如何通过朋友圈月入5万》《从小镇青年到月入10万》《普通人如何用3个月时间逆袭》《快速读懂一本书》这类文章充斥网络,必然会助推浮躁、急功近利社会氛围的形成;同时这类文章会诱导缺乏理性与思考意识的受众形成错误的人生观、成功观。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一“知识付费有利于人们高效筛选信息,付费的同时也激励优质内容的生产”、材料二“大数据分析报告指出,超过五成的网民有过不同形式的知识付费行为。一些人在报刊上撰文疾呼,‘不管你是否接受,知识付费时代已经到来’”可概括为:个人发展要认清社会发展方向,认可知识付费的必然性和合理性。材料二指出“它们为了在眼球经济时代分一杯羹,往往不惜为了获得关注而制造噱头、迎合受众,甚至不惜为了吸引注意力而制造新闻”“它们善于利用自身的辐射力影响民众的感知与思考方式,并通过发现或打造各类现象、话题引导公众接受媒介代表的观念”,因而,对于个人而言,无论是知识的生产者或消费者,都需要不跟风、不盲从,不为肤浅的所谓“话语权”而焦虑。要培养独立思考意识,理性对待媒介提供的资讯。材料三指出“知识产品业还要大发展。知识的‘制造’业要从以自我为中心转向以用户为中心,要更有针对性地提供用户所需的知识”“知识服务业后浪推前浪,不断以创新业态帮助用户解决问题”,作为个人,要充分利用知识免费与付费的优势,利用知识,享受服务。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一压岁钱郑振铎家里的几个小孩子,老早就盼望着大年夜的到来了。他们很早的就预算着新年数日间的计划。小妹最活泼,两颊如苹果般的红润,大哥一回家便不自禁的要去抱她,连连的亲她。她常拍着两手,咕嘟着可爱的嘴,撒娇似的说道:“姊姊,大年夜怎么还不来?”三妹一年一年的长大了,不觉已是一个婀娜动人的女郎了,便应道:“不要性急!今天是十六,还有两个礼拜就是大年夜了。”说到大年夜,那真是儿童们最快乐的一夜。他们见到许多激动而有趣的事与物,他们围着火堆,戴了花面具跳舞,他们有压岁钱,这些钱可以给他们自由花用。一切都是有味的,都是蕴蓄无穷的乐趣的。近二十时,家里开始忙乱起来了,杀鱼杀鸡鸭,有的用盐腌,有的浸在酱油中,都觉得是平常所未有过的。隔了几天,瓦檐前已挂起许多腊货来了。家里个个人都忙着,二妹三妹也去帮忙,只有小妹小弟和倍倍旁观,有时带着诧异的神情望着,有时不休的问着,问得大人们也都讨厌起来。地板窗户都揩洗过了,椅上也加了红缎垫子,桌前围了红缎围布,铜的锡的烛台都用瓦灰擦得干干净挣;这是张妈、李妈、来喜们的成绩,母亲也曾亲自动手过。大年夜一天天近了,孩子们一天天的益发高兴起来。二十九日,厨房里灯火点得亮亮的,厨子和李妈忙得没有一刻空闲,他们在蒸米粉做年糕。厨子拿了热气腾腾的大堆的糕团,在石臼中舂捶;孩子们见他执了大石捶,一下一下,很吃力的舂着,觉得他的气力真是不可思议的大。舂完了,三妹首先问他要一点糕团来,掐做好些有趣的东西,人呀,兔呀,猴子呀,她都会做。小妹,小弟学样,也去问厨子要糕团。“你们也要做什么?又不会做东西,”他故意的嗔责道。小弟哭丧着脸,如受了重大打击似的,一声不响的站着,小妹却生气了。“三姊有,我们为什么不能有?你怎么知道我不会做什么?告诉妈妈去,你敢不给我!”厨子带笑摘了两小块糕团给他们,一人一块,说道:“不要气,同你玩玩,不要气。”小弟还咕嘟着嘴不大高兴。大年夜终于到来了。早上,一切的筹备都已就绪了。大家略略的觉得安闲些。大哥还要到公司里去做半天工,因为要到下午才放假。店家要账的人,陆续的来了,母亲和嫂嫂一个个的付钱,把他们打发走。到了午后,母亲在房里包压岁钱,嫂嫂和二妹三妹在祖宗牌位前面摆设香炉烛台;厨子在劈柴。小妹、小弟和倍倍在房里围着大哥,抢着要他刚才买回家的种种花面具。晚上,先供祭了祖先,大家都恭恭敬敬的跪拜着,哥哥却只鞠了三下躬。倍倍拜时,几乎是伏在地上,大家哄堂的笑了。然后,母亲带着小弟到灶下取烧着的柴来,放在天井柴堆中。这个柴堆也烧了起来。黑暗的天井中,充满了火光,人影幢幢的往来。来喜把盐一把一把的掷在柴堆中,它便噼啪噼啪的爆响起来。小妹也学样,掷了不少盐进去。大厅上摆设了桌子,大大小小都围在桌上吃年饭。没有在家的人,也设有座位,杯前也放着一副杯箬。天井中柴堆还只是烧着,来喜在那里照料。饭后,母亲分压岁钱了,二妹三妹都是十块钱,小妹、小弟和倍倍则每人一块钱,都用红纸包了。小弟接了钱,见只有一块,立刻失望的不高兴起来。“姆妈答应给我五块钱,去定一年《儿童画报》,还买一部滑冰车。怎么只有一块钱?我不要!”说时,他把钱锵的一声抛在桌上。母亲道:“做什么?你,大年夜还要发脾气!你看,小妹、倍倍都安安静静没有说一句话。”小弟急得嘴边扁皱起来,快要哭了。“大年夜不许哭,哭就打!”母亲道。大哥连忙把小弟连劝带骗的哄到书房里来。“不要着急,等一等我给你钱。不哭,弟弟,你知道我小时有多少压岁钱?哪里象你们一样,有什么一块两块的!”“有一年,当我才八九岁时,我在大年夜的前几天,就预算好新年要用的钱和要买的东西了。我和大姊道:‘去年祖母给二百钱压岁钱,今年我大了一岁,一定可以给我五百钱。我要买花炮放,还要买糖人,还要和你及他们掷状元红,今年一定要赢你的。’我一切都计划得好好的,五百钱恰好够用。“到了大年夜了,我十分的快活,一心等候着祖母发压岁钱。饭后,祖母拿出一包包的红纸包,先递一包给大姊,又递一包给我。我一看,只有一百钱!那时,我真失望,好象跌入一个无底的暗洞中似的,觉得什么计划都打翻了;火炮糖人都买不成,状元红也不配掷了。“我哭声的问祖母道:‘今年压岁钱怎么只有一百钱,我不要!’“祖母一句话也没有,眉毛紧皱着,好象有满脸心事似的。“我见祖母不答应我,知道无望了,便高声的哭了起来。祖母道:‘你哭你哭!要讨打了!大姊只有五十钱呢!她不哭,你哭!你晓得今年没有钱吗?’说时,她脸色凄然,好象倒也要下泪了。婶母见我哭了,连忙把我哄到她房里,说道:‘乖乖的,不要哭,祖母今年实在没有钱,明年正月里一定会再给你的。’“祖母在她房里自言自语道:‘三儿钱还不寄来,只有两块钱了,今天又换了一块做压岁钱,怎么过日子!’她说时,声音有些哽咽了。那一个大年夜真是不快活的一个。后来,我见祖母开抽屉取钱发地保上门贺喜的,去望了一望,真的,她抽屉里只有一块钱,另外还有压岁钱分剩的几百钱,此外半个钱也没了。这个印象我到现在还极深刻的留着。唉!我真不应该使祖母伤心!”弟弟依在大哥怀里,默默的听着,在灯光底下,见大哥脸色很凄惨,眼角上微微的有几滴泪珠,书房里是死似的沉寂。外面,大厅上,小妹和倍倍喧闹嘻笑的声音时时的透达进来。【选自郑振铎小说集《家庭的故事》(1928年)】文本二小孩子(节选)郑振铎如果我还是一个小孩子——终日不担心地在草地上游逛,有许多自由的天地,随便我们的意思行止。我们用网来捉蝴蝶,用泥沙来堆房子,也采摘了许多花,坐下来编打花圈。这是多少自由的生活呀!但现在的我是成人了,一层层的世网,已经牢牢的缚住我们的周身,不准我们自由行动了。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小说开头交代家中小孩子对大年夜充满期盼,这份期待源于对压岁钱的渴望,因为这些钱他们是可以自由花用的。B.小弟是个异常顽劣的孩子。大家都在忙年,他却问东问西,惹人烦;母亲只给了一块钱的压岁钱,他便大发脾气。C.小说描写家中为迎接大年夜,腌腊货、扫尘、蒸米粉做年糕、祭祖、吃年夜饭等一系列情景,具有浓郁的民俗特色。D.小说以压岁钱为中心,全篇洋溢着家庭的亲情与欢乐,又通过孩子希望的笑和失望的哭,反映出旧家庭悄然衰败的事实。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母亲亲自打扫房屋,和嫂嫂一起打发要账的人,这些情节看似闲笔,实则暗示出家庭状况,为后文压岁钱减少埋下伏笔。B.文本一中划线句子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孩童时的大哥在希望落空、所有的计划都无法付诸实施之后失望、伤心的心理状态。C.作者立足家庭,以富于情感的笔触、丰富细腻的描写,意在表现当时社会虽然人民生活穷苦,但节日文化氛围依然浓郁。D.诗歌《小孩子》不拘格律,自由灵动,用“蝴蝶”“泥沙”“花朵”等意象,展现孩子的自由生活,与成人的困顿形成对比。8.小说叙述节奏舒缓,具有独特魅力,这是如何实现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分)9.如何理解文本二中的“世网”?文本一中,哪些情节能表现作为成年人的大哥被“一层层的世网”缚住?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答案】6.C
7.C
8.①叙述时穿插大量的场景描写:如准备年货的忙乱场景、孩子们要糕团的场景、祭祖跪拜的场景等,延缓了小说情节的推进。②引入回忆,舒缓了叙述节奏:大哥讲述自己小时候相同的经历,平复了弟弟的情绪,使得情节在沉寂中缓缓收束。③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围绕“压岁钱”按照时间顺序自然展开,叙写年前的准备、大年夜的种种活动、直至压岁钱的减少、弟弟的哭闹,冲突缓缓展开,简单不激烈。④叙述语言平和细腻,娓娓道来,如叙家常,不急不躁。
9.(1)“世网”指人们在成年后受到的世俗礼教(伦理道德)、现实生活等方面的束缚。(2)文本一中体现大哥被“世网”缚住的情节:①在大年夜这一天,大家都安闲些。只有大哥迫于生计还要到公司里去做半天工,因为要到下午才放假。②成年后的大哥已经懂得人生有很多无奈,懂得为钱发愁的苦楚,所以在小弟因压岁钱少而哭闹时,讲述自己的故事来教育小弟,理解成年人的不易与艰辛。③在供祭祖先时,大哥即使心中对这些繁文缛节不赞同,也屈从于礼教而鞠了三下躬。【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内容的能力。A.“这份期待源于对压岁钱的渴望”以偏概全,小孩子对大年夜充满期盼的原因是“见到许多激动而有趣的事与物”,有压岁钱只是其中之一。B.“小弟是个异常顽劣的孩子”,人物形象概括不准确,大家都在忙年,他却问东问西,惹人烦;母亲只给了一块钱的压岁钱,他便大发脾气,这些是小孩子的天性,不是“异常顽劣”的表现。D.“全篇洋溢着家庭的欢乐”错。根据原文弟弟的压岁钱少,大哥回忆自己小时候少得可怜的压岁钱,反映的是社会动荡的背景下生活的辛酸。故选C。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艺术特色的能力。C.“意在表现……”错误。根据文本一弟弟压岁钱的减少和大哥回忆自己小时候祖母发压岁钱的事,即“祖母在她房里自言自语道:‘三儿钱还不寄来,只有两块钱了,今天又换了一块做压岁钱,怎么过日子!’她说时,声音有些哽咽了。那一个大年夜真是不快活的一个……她抽屉里只有一块钱,另外还有压岁钱分剩的几百钱,此外半个钱也没了”,分析可知,作者意在表现虽然家里充满年味,但因为社会动荡,日子过得还是很艰难。故选C。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文本一中“二十九日,厨房里灯火点得亮亮的,厨子和李妈忙得没有一刻空闲,他们在蒸米粉做年糕。……三妹首先问他要一点糕团来,掐做好些有趣的东西,人呀,兔呀,猴子呀,她都会做。小妹,小弟学样,也去问厨子要糕团”和“晚上,先供祭了祖先,大家都恭恭敬敬的跪拜着,哥哥却只鞠了三下躬……这个柴堆也烧了起来。黑暗的天井中,充满了火光,人影幢幢的往来。来喜把盐一把一把的掷在柴堆中,它便噼啪噼啪的爆响起来。小妹也学样,掷了不少盐进去”为大量的场景描写,这些描写性文字嵌入叙事中,使叙事节奏舒缓。文本一插入大哥为了安慰弟弟,回忆自己小时候对压岁钱的期待和因为压岁钱少而失落的事,舒缓了叙述节奏,使得情节在沉寂中缓缓收束。全文围绕“压岁钱”展开情节,写孩子们期盼压岁钱,得压岁钱,弟弟因压岁钱少不满意,大哥回忆自己小时候得压岁钱的经历,冲突缓缓展开,简单不激烈。本文善于描写,尤其是对准备年货和过年发压岁钱的场景的描写叙述语言平和细腻,娓娓道来,如叙家常,不急不躁,使读者读来感觉叙事舒缓。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结合文本二“一层层的世网,已经牢牢的缚住我们的周身,不准我们自由行动了”可知,“世网”指人们在成年后受到的世俗礼教(伦理道德)、现实生活等方面的束缚。文本一中体现大哥被“世网”缚住的情节:①原文说“早上,一切的筹备都已就绪了。大家略略的觉得安闲些。大哥还要到公司里去做半天工,因为要到下午才放假”,可见大哥并不十分自由,而是被现实生活束缚。②原文说“我见祖母开抽屉取钱发地保上门贺喜的,去望了一望,真的,她抽屉里只有一块钱,另外还有压岁钱分剩的几百钱,此外半个钱也没了。这个印象我到现在还极深刻的留着。唉!我真不应该使祖母伤心”,可见大哥从小就懂得了生活的艰难,以致在小弟因压岁钱少而哭闹时,讲述自己的故事来教育小弟,可见他很早就懂事,被现实生活等方面束缚。③原文说“晚上,先供祭了祖先,大家都恭恭敬敬的跪拜着,哥哥却只鞠了三下躬”,可见大哥即使心中对这些繁文缛节不赞同,也屈从于礼教而鞠了三下躬,他被世俗礼教(伦理道德)束缚。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白居易传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オ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贞元十六年,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馀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①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ト居履道里②,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尝科头③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元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④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拔烟雾,冉冉生云。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今尚存。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五集,及所撰古今事实,为《六帖》,述作诗格法,欲自除其病,名《白氏金针集》三卷,并行于世。【注】①勋庸:功勋。此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②履道里:洛阳里巷名,唐白居易居处。③科头:指不戴冠帽。④鸡林国:国家名。10.对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初以勋庸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B.初以勋庸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C.初以勋庸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D.初以勋庸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弱冠”是指古代男子十五岁行成年加冠之礼,因未及壮年,故称弱冠。B.“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唐设进士科,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C.“乐府”本是始于秦汉设立的音乐机构,用来训练乐工、制定乐谱和采集歌词。后来,乐府成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D.“致仕”本义是将享受到的禄位交还给君主,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的年龄而离职。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本文开篇以顾况对白居易的前“谑”后“叹”,侧面表现了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的非凡才华。B.白居易性格耿直,常上书直言论事,触怒了权贵奸党,这给他的仕途蒙上了阴影,也是他“放纵诗酒”的重要原因之一。C.白居易的诗歌内容真实,辞句晓畅,风格平易,在当时流传甚广。内至宫廷,外达异邦,诗名远播。D.白居易居庙堂之上,则“兼济天下”;处江湖之远,则“独善其身”。儒、释两家思想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①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②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14.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写出了顾况怎样的态度?(3分)【答案】10.B
11.A
12.D
13.①顾况是吴地人,依仗有才华,很少有他推荐认可的诗文(人)。②(白居易)又向朝廷进谏,没有被采纳,于是请求外调,被任命为杭州太守。
14.顾况对白居易由轻视到赞叹,肯定了白居易的才华。【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句意:起初白居易只是认为不应当让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暴尸街头,其实并没有别的想法,(想不到却)触怒了奸党,于是志向受挫。但他能顺其自然,随遇而安,借佛教的生死之说超脱形体的痛苦。“不宜”是对“暴露”的谓语部分,中间不断开,排除AC;“奸党”是名词,作“怫怒”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故选B。11.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A.“男子十五岁行成年加冠之礼”错误。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故选A。12.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错,他“独善其身”,信奉佛教,是在他仕途失意之后。故选D。1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①“况,吴人”(判断句);“恃”,仰仗、依仗;“推”,推荐;“可”,认可。②补充句首主语“白居易”;“言事”,古代专指向君王进谏或议论政事;“不见听”,被动句,“见”,介词,被;“乞”,请求、乞求;“除”,授予官职。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中相关内容的能力。“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尔。’”等到翻阅白居易诗卷,读到其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诗时,他就又感慨道:“能写出这样的诗句,想居天下都不难。老夫我之前的话是开玩笑的了。”据此可知,顾况转变了对白居易的轻视态度,赞叹佩服其才华。参考译文: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他在年近二十名声未起的时候,(有一次)去京城游玩,拜见(当时名流)顾况。顾况是南方吴地人氏,自恃才华,很少有他推荐认可的诗人,于是就取笑白居易说:“长安城什么东西都贵,要想‘居’于此,是非常不容易的。”等到翻阅白居易诗卷,读到其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诗时,他就又感慨道:“能写出这样的诗句,想居天下都不难。老夫我之前的话是开玩笑的了。”贞元十六年,进士考试,选拔英才,白居易全都考中,被朝廷授任为校书郎。元和元年,白居易写作乐府及诗歌一百多篇,讽谏时事,流传到了宫中。皇帝读了他的诗后非常喜欢他,召见他并且授任他翰林学士一职,接着又历任了左拾遗。当时有盗贼刺杀了宰相,京城议论纷纷。白居易第一个上奏章给皇帝,请求紧急抓捕盗贼。有权贵厌嫌他越职行事,对他十分恼怒。不久就有传言说:“白居易的母亲落井而死,他却写了篇《新井篇》,词句十分浮夸华丽,如此品行不可重用。”后来白居易就被贬为江州司马。起初白居易只是认为不应当让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暴尸街头,其实并没有别的想法,(想不到却)触怒了奸党,于是志向受挫。但他能顺其自然,随遇而安,借佛教的生死之说超脱形体的痛苦。很长一段时间后,又调任中书舍人,主管制定朝廷的政令。河北发生暴乱,朝廷出兵无功,白居易又向朝廷进谏,没有被采纳,于是请求外调,担任了杭州太守。唐文宗即位后,下诏升任白居易为刑部侍郎。会昌初年辞职回家,最后死在家中。白居易多次因为忠诚耿直遭到排斥,于是就纵情喝酒作诗。被重新任用后,(由于)遇到的又都是年少君主,(所以)做官的心情顿时消沉。在履道里购宅定居,与香山僧人如满等成立净社。每天开挖沟池,栽种树木,建造石楼,开凿八节滩,作为游玩之乐,茶壶锅子酒杯不离身。曾经有一次光着头,像箕一样张开腿盘坐着,谈论佛理,吟咏古诗,十分清静安闲。自己号称醉吟先生,并且还为此作了篇传记。白居易十分喜欢佛教,也常常几个月不吃荤,自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等人宴饮集会。这些人都是年纪大却不肯做官的人,每天互相招待邀请,当时人们很羡慕他们,有人给他们画了一幅《九老图》。白居易的诗以风雅颂赋比兴六义为主,不推崇艰涩难懂,每写成一篇,必定让他家里的老婆婆先读一读,询问老婆婆直到她理解了才抄录下来。后人评价白居易的诗作就像崤山以东的百姓谈论农桑之事,字字句句都是非常朴实的话。鸡林国的商人把他的诗作卖给他们的国相,每篇都是一百两银子,如果是伪造的,鸡林国相马上就能分辨出来。白居易与元稹关系十分要好,友情可谓如胶似漆,写诗追求的音韵也相同,天下人把他们并称为“元白”。元稹死后,白居易与刘禹锡齐名,并称为“刘白”。白居易喜欢神仙,曾经自己造了一双飞云鞋,点起香举起脚,好像在腾云驾雾,云雾冉冉降临。刚来九江时,居住在庐阜峰下,建了一座草堂,炼制丹药。这座草堂如今还保存着。撰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五集,以及所撰写的古今事件实情,编成《六帖》,叙述作诗格式方法,想自己改掉其中的不足,名叫《白氏金针集》的三卷,都在世上流传。(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金词,完成15~16题。玉漏迟元好问淅江归路杳。西南仰羡,投林高鸟。升斗微官,世累苦相萦绕。不入麒麟画①里,又不与、巢由②同调。时自笑,虚名负我,半生吟啸。扰扰马足车尘,被岁月无情,暗消年少。钟鼎山林,一事几时曾了。四壁秋虫夜语,更一点、残灯斜照。青镜晓。白发又添多少。【注】①麒麟画:麒麟即汉代麒麟阁,宣帝为表扬霍光等人的功绩,将其图像画于阁中。麒麟画指功臣画像。②巢由:巢父与许由的并称,相传皆为尧时隐士,尧让位于二人,皆不受,用以指隐居不仕者。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西南仰羡,投林高鸟”两句借物抒怀,词人借飞往山林的鸟表达自己的情怀。B.“半生吟啸”中的“吟啸”和苏轼的“何妨吟啸且徐行”表达的情感是一致的。C.“四壁秋虫夜语”实写身边之景,借景抒情,表达词人内心的孤独、凄凉之感。D.全词既有写景,也有抒情,文笔婉曲,多用典故,语言含蓄,有行云流水之妙。16.词的上阕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分析。(6分)【答案】15.B
16.①故乡难归的愁苦之情。“淅江归路杳。西南仰羡,投林高鸟”三句写归乡之路遥远,暗含无法归乡的苦闷之情。②官场蹉跎的痛苦。“升斗微官,世累苦相萦绕”表达词人官场蹉跎却毫无建树,要为升斗之禄而奔走的痛苦。③归隐和做官的矛盾心情。词人一方面渴望建功立业,另一方面又羡慕古代的隐士,结果是仕隐两不遂心。④对自身处境的无奈。词人明白自己的尴尬处境,但又无力改变,只能自嘲。【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B.“表达的情感是一致的”错误,苏轼的“吟啸”表达的是一种乐观的态度,词人的“吟啸”更多的是哀叹。故选B。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此词遣怀,抒写身心窘困之郁苦。上阕起句直接入题,“淅江归路杳”抒发归期无望之叹。“淅江”与“西南”暗里通合,抒写怀念故园之情。“西南”二句借高鸟投林起兴,反叹自己空有归返故林之志。“升斗微官,世累苦相萦绕”俸禄微薄、官职卑微,还被世俗的牵累苦苦缠绕。一吐心愿难遂、且为斗米终日惶惶的愤世之言。表达官场蹉跎的痛苦。“不入麒麟画里,又不与、巢由同调”不能将画像置于麒麟阁,又不和巢父、许由志趣相投。痛说仕隐两不遂心,先叹仕途不遇,再叹追求功名虽难,放弃更不容易的矛盾心情。“时自笑,虚名负我,半生吟啸”我常常取笑自己,空有虚名,半生都在哀叹。在奔波劳碌的纷扰中,被无情的岁月消磨了年少的时光。三句自嘲平生常为虚名与世累所羁绊,只好赋诗行啸以抒怀,表达对自身处境的无奈。(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杜牧在《阿房宫赋》最后用“______,______”委婉地提醒唐朝统治者不要重蹈覆辙。(2)莲花因“出淤泥而不染”的美而深受文人墨客喜爱。周邦彦的《苏幕遮(燎沉香)》中以虚笔写到莲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3)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揽镜自照,文人墨客也把“镜”写入诗中,借以表现丰富的情感,如“______,______”。【答案】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小楫轻舟
梦入芙蓉浦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鉴、哀、楫、芙蓉、鬓、妆。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心脏是一个“泵”,把血液“泵”到全身,当心搏骤停或室颤(不规律地跳动)时,这个“泵”就停止工作了,全身会缺血。心脏就是这个工作原理,把血里面携带着的氧,
①
。当心跳停止4分钟后,脑细胞开始出现不可逆的缺氧坏死。心搏骤停患者需要做心肺复苏。我们是为了进行胸外按压手动“泵”血,把血排挤到全身各脏器,防止各脏器以免缺血缺氧坏死。什么时候可判断患者心搏骤停,需要做心肺复苏呢?首先拍打患者并大声呼唤,患者没有眨眼、皱眉、呻吟等反应,其次患者胸部无起伏5~10秒,两者同时具备即可判断患者心搏骤停,
②
。如何做心肺复苏呢?发现有人倒地,
③
:第一步,判断现场的环境是否安全;第二步,判断患者是否有意识,轻拍重唤;第三步,若患者无反应,找人拨打急救电话、取用最近的AED(自动体外除颤器);第四步,看呼吸,而不是去听和感觉,观察患者胸部有无起伏5~10秒,如果没有呼吸或者是不正常呼吸(下颌式呼吸),就要开始进行心肺复苏;第五步,实施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20.对心搏骤停患者,可以使用的现代心肺复苏技术有哪些?请用语段中的三个关键词回答。(3分)【答案】18.①运送到全身
②应进行心肺复苏
③可参考如下步骤施救
19.示例:我们进行胸外按压是为了手动“泵”血,把血挤压到全身各脏器,防止各脏器缺血缺氧坏死。
20.胸外按压
人工呼吸
AED(自动体外除颤器)【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根据前文的比喻句“心脏是一个‘泵’,把血液‘泵’到全身”可知,心脏的工作原理就是把血里面携带着的氧运送到全身,据此可写“运送到全身”;第二空,此处说的是判断患者心搏骤停后应该采取的措施,根据后文“如何做心肺复苏呢?”可知,此处应填写“应进行心肺复苏”;第三空,根据后文五个步骤的内容可知,后文是发现有人倒地后,提示大家的施救步骤,再结合所填句子后的冒号可知,该句是对后文的总领,据此可写“可参考如下步骤施救”。1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波浪线句语病有三:(1)“是为了进行胸外按压手动‘泵’血”语序不当,应将“是为了”放在“手动”前面;(2)“把血排挤到全身各脏器”搭配不当,将“排挤”修改为“挤压”;(3)“防止……以免……”成分赘余,可删除“以免”。20.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之提炼关键词的能力。由文中“第三步,若患者无反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上海市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勘察设计质量疑难问题汇编(2024 版)
- 3《荷花》 【知识精研】语文三年级下册统编版
- 2025至2031年中国数显不锈钢干燥箱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低压差稳压器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卡通奖状模板》课件
- 《建筑外立面设计》课件
- 《脑血管疾病》课件
- 商务秘书知识竞赛练习试题
- 污水厂运行维护与管理练习试题及答案
- 美容竞赛练习试卷附答案
- 五年级下册语文四大名著常考知识点
- 2024年上海普陀区司法局招聘人民调解员考试真题
- 光伏发电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及技术措施
- 驾照考试题库及答案(完整版)
- 2025年1月日历表(含农历-周数-方便记事备忘)
- 2025中国铁塔公司社会招聘85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专题06 现代文阅读(解析版)2015-2024单招考试语文(四川真题)
- 创伤中心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 《固体食品罐用冷轧电镀锡钢板及钢带》编制说明
-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 期末测试卷带答案(能力提升)
- 《人工智能发展史》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