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花》说课稿、课堂教学实录、教案_第1页
《金色花》说课稿、课堂教学实录、教案_第2页
《金色花》说课稿、课堂教学实录、教案_第3页
《金色花》说课稿、课堂教学实录、教案_第4页
《金色花》说课稿、课堂教学实录、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金色花》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的《金色花》。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十四课《诗两首》之《金色花》。七年级上册是根据生活内容编排单元的。第五单元是以亲情为主题,《风筝》写手足之间童年的故事;《羚羊木雕》写子女与父母的矛盾;《散步》写三代人的和谐美满;《世说新语》两则是写少年儿童成长中的聪明机智的故事;而《金色花》及《荷叶母亲》则是表现母爱的两篇诗歌;所以在教学时我把它定位在感受母爱的位置上。比较而言,泰戈尔的诗歌清新自然,想象丰富,语言秀丽,因此,本课时只讲授泰戈尔之《金色花》,而冰心的《纸船》则让学生课后比较阅读。文中孩子天真的想法,顽皮可爱的形象,无不充溢着浓浓的对母亲的爱和依恋。学习诗中奇特的想象不仅使学生了解诗歌的特点,也为区别下个单元《郭沫若诗两首》中“想象”与“联想”奠定一定的基础。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语文”,即“语言”和“文字”,因此积累生字词语应是每一篇课文的知识目标;根据单元目标中“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的要求,以及“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原理,第二、三个目标则是掌握常用的朗读和背诵的方法以及掌握寓情于物的表现手法。三、说教法:1、合作探究法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2、朗读法新课标重视感性层面,重视美读,读出语气、语调和韵味。在美读中,体会“想象”在诗歌中的作用,通过拓展练笔,积累创造思维的体验;3、板书辅助法。四、说学法:“教是为了不教”,教学最主要的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1、充分预习,收集有关母爱的诗歌、名言,增大学生阅读的容量,锻炼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也为上课的相关环节做好准备;2、针对七年级学生照搬参考书相关资料的现象,指导学生如何运用参考书,筛选关键信息,作圈点勾画;3、结合自主、合作、质疑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归纳朗读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根据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特点及单元目标说明,“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即是这篇课文的情感目标。五、教学重、难点1、重点:根据语文学科和诗歌体裁的特点,教学重点是反复诵读直至背诵,体味诗歌思想感情。2、难点:根据七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想象”的能力,运用“想象”以借物抒情进行拓展练笔,积累创造思维的体验,将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难点。六、教学程序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最为重要的是训练语感”,语感就是人们对语言文字正确、灵敏、丰富的感受力。语感训练的主要途径就是要美读课文,披文而入情,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章思想感情。我安排了以下六个教学环节:1、导入新课。(3分钟)母爱是人类社会中最崇高、最伟大、最圣洁、最美好的情感。通过想象“花”和“妈妈”是什么关系让学生用花来表达对母亲深深的爱,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同时营造学习氛围,对学生进行一次美的洗礼!2、知识积累学生利用参考书简介作者,结合工具书,解决生字词。2、初读诗歌,整体感知。(5分钟)3、整体感知通过认真听朗读录音,初步掌握课文朗读的重音、语速、语气、语调、节奏、感情。通过三次嬉戏的回答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4、指导朗读首先全班集体朗读,针对朗读中存在的问题(如整齐而无感情等),安排第二个步骤,选择喜欢或感受深刻的段落朗读,要求读出个人对诗歌的理解及与众不同的感受。给学生三分钟准备时间,提示在选择语段旁就“感情、语气、语速、轻重”等方面作文字或符号的标注,老师简单介绍常用的朗读符号。学生边读边评边议,老师作好评价的引导,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用放大镜观察别人的优点”等。通过对第1、6、8自然段朗读语气的讨论,把握感情基调。5、深入探究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6、创意表达首先提供老师在研读《金色花》之后受启发以借物抒情的手法,自由想象,用“假如我变成……”说话。目的有二:一是学以致用,激起学生练笔的兴趣,二是提供一种容易模仿的模式,再让学生放飞想象,借其他事物抒发对母亲的爱。之后全班交流,鼓励和肯定大胆新奇的想象。7、小结及作业如果把父爱比作高山,那是因为他高大、挺拔;而母爱则是一条小河,一片大海,她温柔、清澈、博大、源远而悠长。短短的四十分钟很快就要结束了,但我们对母爱的深情却永远抒写不完。希望同学们下课后能将收集到的表达母爱的诗歌、名言,也可是刚才的即兴创作,制作成卡片,回家送给妈妈。以上这些就是我本节课的教学设想,敬请各位专家、评委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金色花》课堂教学实录(附教案)(新教师入职必备,考教师资格证必备)课堂实录:(课前播放《妈妈的吻》)有没有同学知道,刚才上课前听到的歌曲的歌名是什么?(《妈妈的吻》)对,我们从歌中能感受到妈妈与女儿之间的深深母女情,歌曲中的女儿是用什么来回报妈妈给予她的爱的呢?(一个深情的吻)一个吻代表了母亲与女儿真挚的爱,而母女之情、母子之情则是全人类共同的情感,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一个金色的国度,一个满栽金色花的世界,去欣赏一片深深母子情!师:老师先给大家朗读一下课文,大家在听读的过程中了解下散文诗中的孩子是以什么方式来表达出对母亲的爱的?生:变成一朵金色花,为妈妈做点事,给妈妈带来幸福。师:接下来同学们就有感情地自由朗读全诗,并想一想:散文诗中的孩子是怎样一个孩子?(大声朗读读的差不多了吗?)生:调皮……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生:“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又在新叶上跳舞。”师:有同学想要补充吗?生:我暗暗地在那里……师:既然从这些语句中能看出孩子的调皮,你能用调皮的语气来读读吗?生:读。师:大家觉得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生:好。/不好。师:既然好,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不好,那就请这位同学来给大家读一读。生:读。师:我们发现孩子是有些调皮,那除了调皮外,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吗?生:对妈妈很孝顺。师:对妈妈的孝顺是从那些方面看出来的?生:“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孩子为妈妈做事情)师:面对孩子的孝心,我们又该带着怎样的感情去读呢?你能试着给我们朗读一下吗?生:读。师:刚才这位同学用深情的语气和感情给我们大家朗读了,我想大家的感觉应该是和我的感受相同的,非常不错!接下来就让我们以同桌为单位,相互读给对方听,体会孩子对妈妈的一片孝心。(推荐读)师:孩子对妈妈的一片孝心,同学们感受到了吗?生:感受到了。师:同学们都感受到孩子变成金色花后让妈妈幸福的一片孝心,我想孩子的妈妈也应该感受到了。但文中的孩子想让自己的妈妈知道吗?生:不想。师:你们又是怎么知道的呢?生:“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不响;悄悄地开放花瓣,看着你工作;却不知道这香气……我不告诉你……”师:“匿笑”是什么意思?生:偷偷地笑。偷偷地就可以看出不想让妈妈知道。师:为什么孩子变成金色花后为妈妈做了事,连我们都感受到了他对妈妈的爱和一片孝心,却不想让自己的妈妈知道呢?生:只是想让妈妈开心、幸福,回报妈妈的爱,而并不是要得到妈妈的表扬。师:刚才我们了解到一个虽然有些调皮但又很有孝心的孩子变成一朵金色花为妈妈做事让妈妈开心,那有没有同学能告诉我,你觉得怎么样的一个妈妈才能让孩子默默地去为妈妈做事让妈妈开心呢?生:有修养、善解人意、对孩子非常关爱……师:从文中我们可以体会得到吗?生: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师: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这是怎样的一个妈妈?生:从妈妈的焦急中可以看出妈妈对孩子的关心。师:别的地方还有吗?生:“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师:你从中又看到了怎样的一个妈妈?哪里看出来的?生:爱孩子的妈妈。“坏”字,惊喜、责备中看出妈妈的爱。师:你能否带着这样既惊喜又责备的语气来读一读呢?!生:读。师:我们一起来试着读一读。生:齐读。师:原来正是有这样爱孩子的妈妈,才有这样愿意用他自己认为合适的方式来回报妈妈的爱的孩子,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深深的一片母子情。师:金色花是印度的国花,代表了圣洁。在文中,孩子就是借金色花来表达孩子对妈妈圣洁的爱。那我们还可以借助什么来表达对妈妈的爱呢?生:……师:既然有那么多方式来表达我们的爱,那老师今天想在我们班了解一下:有多少同学在妈妈生日的时候表达过自己对妈妈的爱呢?生:(举手)师:看来很多同学还没有很直接的对妈妈表达过自己的爱。没关系,无论以前是否表达过,今天老师再给大家一次机会,向妈妈说出你心中的爱。(要求:以“假如我变成……”开头)生:写。师:有没有同学首先来表达你对妈妈的爱呢?生:念。师:大家觉得这位同学的表达能让妈妈开心吗?生:能。师:我想你妈妈听了之后肯定会很开心也会很感动的,多么体贴妈妈的一个好女儿啊!其他同学呢?生……师:老师今天很欣喜,也很感动,我听到了也感受到了我们班同学对妈妈的一份份深挚的爱。老师也知道还有很多同学都写下了想对妈妈说的话,我希望大家能在妈妈生日的那天,亲口对妈妈说出你今天抒写的心意,送上你对妈妈最真挚的爱。师:爱,在金色花绽放的时节无痕蔓延,当芬芳漫过,鼻尖余留一抹爱的味道!我们的身边处处浸透着妈妈给予我们的爱,也时时漫溢着儿女回报的爱。“爱在左,幸福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有爱,便有一切……”板书设计:金色花泰戈尔爱孩子<————————>妈妈金色花(调皮、可爱、孝顺)(爱孩子)《金色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语感。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2.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朗读方式使学生准确把握诗歌感情基调。通过自主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美”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教学重点】投入真情,反复诵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情感。【教学难点】利用想象,鉴赏诗歌,并尝试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抒写感情。【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你们小时候一定玩过捉迷藏吧!有没有和父母一起玩过?(没有的同学可惜了,因为你比别人少一份甜美的回忆。)有玩过的同学我想衣柜大概是家里捉迷藏的首选之地了。藏在衣柜里偷偷看妈妈在房间里到处找,等到妈妈以为你走丢了,打算出去找时,你才会跑去抱住她,跟她撒娇。妈妈这时肯定是生气地要打你啊,骂你小坏蛋,你躲哪儿去了?我敢保证你肯定一点儿都不疼,还赖在妈妈怀里笑得得意呢。当我读到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眼前一幅接一幅地出现这些画面,心里暖暖地装满了幸福。我将这首诗带与你们分享,也希望能把幸福带到你的心里。请大家闭上眼睛用心听老师把课文读一遍,听的过程中请你在脑海里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然后说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场景?二、听读感知老师配乐朗诵诗歌,学生回答:1、好,课文朗诵完了。跟随着诗的语言,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场景。场景里都有谁?(孩子和他的妈妈,还有金色花)他们在干什么?(捉迷藏)请一位同学总结前面同学的发言,用一句话概括你看到的场景是?(一个孩子变成了金色花和他的妈妈在捉迷藏)。2、徜徉在课文给我们描绘的场景中,看着孩子和妈妈在那里嬉戏,你有哪些感受?你觉得这个场景事要表达什么主题?明确:感觉十分温馨、幸福。表达了母子间纯洁的爱,孩子依恋着妈妈。妈妈宠爱这孩子。如果让你读出这种温馨与幸福,你觉得应该用怎样的语速和语调来朗读课文呢?明确:舒缓、深情三、朗读品析1、请大家用舒缓深情的语气齐声朗读课文,注意面带微笑,读出温馨、幸福的感觉。边读边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他有一个什么样的妈妈?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A、朗读过程中解决字词:匿(nì)笑罗摩衍(yǎn)那B、例1:我从文中“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我不告诉你,妈妈。”知道这是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淘气、撒娇、精灵般的孩子)朗读指导:“笑嘻嘻”、“跳舞”读得轻快,活泼;“暗暗”“悄悄”轻声,声音渐弱。体现“我”兴奋、得意的心情。例2、我从文中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知道这是一个慈爱的妈妈。焦急的语气。3、除了活泼,慈爱。孩子和妈妈还有没有别的特点?揣摩一个人的特征可以从他的行为和他人的描述入手。课文给我们展现了三幅“我”和妈妈嬉戏的场景,读一读,看看一天中他们都做了些什么。从中能看出人物什么特点。a.首先请同学概括稳重描绘了哪三幅场景?明确:清晨,当妈妈沐浴后祷告时,“我”散发出花香;午后,当妈妈在窗前读书时,“我”投影在书页;黄昏,当妈妈执灯去牛棚时,“我”变回了孩子,缠着妈妈讲故事。b.先看前两个场景,妈妈在做什么?(沐浴补充沐浴常识、祷告)看得出来,这是一个(虔诚)的妈妈,再读一读第4段,想象:清晨,刚沐浴完的妈妈一袭白衣,从金色的花荫下穿过,阳光透过树枝斑驳地照在身上。湿漉漉的头发细碎地反射着光线,看上去,妈妈好像笼罩着一层金光……你从树上看向妈妈,觉得她是那么……(美丽/圣洁)宁静的午后,妈妈捧着罗摩衍那坐在窗前细细品味,她那么陶醉,我把影子投在她的书页上,不知道她有没有察觉,妈妈十分……(沉静/安详/温柔)在妈妈祈祷、读书的时候“我”做了些什么事?“我”给妈妈送去花香,把影子投在妈妈读的地方,为什么要这么做?表现出“我”的什么特点?(给妈妈带来幸福,体贴、孝顺妈妈)c.第三个场景,黄昏到了,我在树上躲了一天,终于要结束这个游戏,又出现在妈妈面前,求妈妈讲故事给我听,妈妈怎么说?“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要读出什么语气?(焦急、嗔怪,又惊又喜)我回答“我不告诉你,妈妈。”语气(撒娇。得意。俏皮。淘气)请同学读一读。比较,变换了语序和标点符号后,表达上与原句有什么区别?变换语序为:“你这坏孩子,你到哪里去了?”“妈妈,我不告诉你。”明确:原文的句式强调“你到哪里去了”,妈妈的急切之情跃然纸上;强调“我不告诉你”表现出孩子的顽皮,自以为得意。这些情味改后的句子无法体现。变换标点为:“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明确:原文第一句重在问,而改后重在责怪;这里的坏孩子不是真的坏孩子,妈妈只是嗔怪。“我不告诉你,妈妈!”孩子是不是真的不想让妈妈知道呢?他不想让妈妈知道自己曾做过的事,自以为得意;但又希望妈妈明白自己曾做过的事——那是他的杰作。改为感叹句后,就变成绝对不想让妈妈知道了,不符合孩子的心理。d、“我”为什么不告诉妈妈“我”到哪里去了?明确:正如妈妈也从未列举过她为我们做过什么奉献一样,“我”也不用特意告诉妈妈我所做的事,默默地为对方付出才是更加真诚和诚恳的爱。总结:妈妈的焦急、惊喜、嗔怪,“我”的撒娇、得意,俏皮,都体现出了“我”和妈妈的亲密和我们之间纯洁的爱。一样的意思,换一下语序、改一个标点,表达的效果就大不一样,我们以后写作的时候也要所注意这种细节上的精雕细琢。4、三幅场景刚好是一天的时间,这一整天里,看似“我”在躲着妈妈,其实“我”无时无刻不在注视着妈妈,陪伴着妈妈,依偎在妈妈的身旁。可以看出“我”对妈妈的(依恋和爱),“我”是一个幸福的孩子。“我”的幸福源自哪里?(沐浴母爱)下面,我请三位同学分别为我们朗读三个场景,这是三幅宁静祥和的图画,徜徉其间,我们可以体会纯洁的爱,要读得舒缓深情,全班女生读第八段,男生读第九段。老师先起个头,读前面三段。希望我们合作愉快,读出诗的美感来。四、探讨释疑:这次读得好多了,看来比起刚开始上课时大家对这首散文诗的理解更深了一步,你们还有没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与大家一起讨论。1、“我”为什么要变作金色花?明确:是为了实现自己小小的心愿,为妈妈做点事,给妈妈带来一些幸福才变作了金色花。2、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比作金色花,有什么作用?明确:金色花是印度最美丽的圣树上开的一种金黄色碎花,诗人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是在赞美孩子的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泰戈尔的想象实在新奇而美妙。作用:借物抒情。五、拓展训练如果明天就是妈妈的生日,天使送你一瓶圣水,让你变成有魔法的精灵,你愿意变做什么来陪伴妈妈?例:我要变成一股清风抚摸你。我要变成水的涟骑,当你沐浴时,把你吻了又吻。将学生创作进行交流。例如:妈妈,我愿意是你的影子,静静陪在你的身边,在你沐浴之后,站在大树下,阳光温暖地照着,你是否能知道,我就在你的身边?六、结束语不管你会变作什么,唯一不变的,是那一颗奉献给妈妈的赤子之心。这颗心里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