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2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中友好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国有着几千年悠久的文本发展史,并具有多元化丰富的文本解读传统,它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土壤之中。《孟子·万章上》:“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孟子主张,诗歌的解读不能断章取义,曲解作品的原意,要在对诗歌全篇内容正确理解的基础上,去分析诗人写诗的主观意图。逆,解释为迎、求的意思。志为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吴淇《六朝选诗定论缘起》认为:以意逆志是“以古人之意,求古人之志,乃就诗论诗”。这就是说,应该就作者的作品论作品,以作品的实际内容为依据去分析探求作者的思想。这种方法对于探求原作者的主观意图是十分正确的,有一定的意义。但对于文本的现实功能来讲,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实际上,任何一种阅读,都是具有当代性、功利性的阅读。读者都从现实的时代需求,去“断章取义”,开掘文本中有用的信息,加入了自己的独特理解和创造,并以此增加和累积作品的价值。《孟子·万章上》:“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这就是说,要真正了解一个作品,就必须“知其人”和“论其世”,既要了解作者的文化背景、生活经历、思想感情、审美趣味、道德品质,又要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和社会现实。章学诚在《文史通义·文德》也有解释:“不知古人之世,不可妄论古人之辞也。知其世矣,不知古人之身处,亦不可以遽论其文也。”其实,一个文本一旦完成,就开始具有独立的意义,而不再受作者主观解释以及他所处时代的影响。历史文本的解读,在某种意义上取决于解读者个人的文化背景和现实需求,以及解读者所处时代提供的思维方式和认识工具。文艺学上常讲的作品(可供解读的文本话语和生发想象的各种意象)大于思想(作者的主观意图)就是这个道理。(摘编自金振邦《多元视角中的文本解读》)材料二:建构文学文本解读理念的关键在于,必须认识到文学文本解读无效或者低效,是由于读者的心理预期状态的平面化,以表层的一望而知为满足。其实文学文本是一种立体结构,它至少由三个层次组成。一是表层的意象群落,包括五官可感的过程、景观、行为和感性的语言等,它是显性的。在表层的意象中渗透着情感价值,这就构成了审美意象。正如克罗齐所说:“艺术把一种情趣寄托在一个意象里,情趣离意象,或是意象离开情趣,都不能独立。”需要说明的是,意象中的情趣并不限于情感,更完整地说应是情志,趣味中包含智趣。表层的意象是一望而知的,但其潜在的情志往往被忽略。如柳宗元的《江雪》,如果把“钓雪”解读为“钓鱼”,就是被显性的感知遮蔽,把意象当成细节,消解了隐性的审美情志。其实,意象不仅是对客体的描绘,而且也是主体的表现,是主体的情志为之定性,甚至使之发生变异的。此诗表层的形而下的钓鱼,为深层的形而上的精神境界所改变。前两句是对生命绝灭和外界严寒的超越,后两句是对内心欲望的消解。意象不是孤立的而是群落式的有机组合,其间有隐约相连的情志脉络,这是文学文本的第二个层次,可称之为意脉。其特点为:第一,意脉以情志深化表层的意象;第二,在形态和性质上对表层的整体意象加以同化;第三,意脉所遵循的不是实用理性逻辑,而是超越实用理性的情感逻辑。这在中国古典诗话叫做“无理而妙”,其具体表现为情感的朦胧性,不遵循形式逻辑的同一律、排中律,情感的主观独特性更使它超越充足理由律:情感强烈时,往往是无缘故的。情感逻辑有时还以片面性与辩证法的全面性相对立:不管是爱是恨,都是非理性和片面的。遵循逻辑规律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实用理性准则是唯一的;而超越逻辑规律则是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情感的可能性是无限的。第四,在具体的作品中,不管是小型的绝句,还是大型的长篇小说,意脉都以“变”和“动”为特点。在长篇小说中,事变前后大起大落的精神曲折和变异,乃是意脉的精彩所在。在绝句中,最动人处往往就是意脉的瞬间转换。意脉是潜在的,可意会而难言传。要把这种意味传达出来,需要具体分析具有原创性的话语。保证审美价值最大限度升值的是文学的规范形式,这是文学文本结构的第三层次。深层的规范形式对于文学文本解读学极其关键,但学术界大都囿于黑格尔的“内容决定形式”说,把形式的审美功能排除在学术视野外。历代美学家出于哲学思维的惯性,总在主观和客观里兜圈子。睿智者如朱光潜、李泽厚、高尔泰等,都未能超越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未能意识到主观情感特征和客观对象特征的猝然遇合只是胚胎,没有形式就不能化胎成形,更不能达到审美的艺术层次。未经形式规范的情感,哪怕是真情实感,也可能是“死胎”。作家的观察、想象、感受及语言表达,都要受到特殊形式感的制约和分化,主观和客观并非直接发生关系,而是同时与形式发生关系。只有当形式、情感和对象统一为有机结构后才具备形象的功能。(选编自孙绍振《文论危机与文学文本的有效解读》)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文本解读历史悠久且不乏经典之论,孟子提出凡作品的解读都要“以意逆志”,不应该断章取义。B.读者在文本解读时为累积作品的价值,可以加入自己的独特理解和创造,不用探求原作者的主观意图。C.在解读审美意象时要由表及里,结合客体的描绘和主体的表现分析审美情志,不能满足于表层的理解。D.受哲学思维影响,历代美学家都把形式的审美功能排除在学术视野之外,而无法达到审美的艺术层次。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引用章学诚在《文史通义·文德》中提出的观点,从反面佐证了“知人论世”的合理性。B.材料二以《江雪》的意象解读为例,说明主体情志对表层意象的作用,指出潜在情志不应被忽略。C.材料二作者不囿于权威的解释而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肯定了形式在文学文本解读中的关键作用。D.两则材料虽然论述重点不同,但都提出读者自身的知识水平会对文本解读产生重要的影响。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商隐《锦瑟》这篇诗歌的思想主旨解读有很多,体现了文艺学上常讲的作品大于思想这个道理。B.古典诗词“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体现了“无理而妙”。C.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种“不求甚解”地读书是一种无效的文学文本解读方法。D.鲁迅谈《红楼梦》说:“经学家看见《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这种不同解读与读者的心理预期有关。4.请结合材料二内容,给“意脉”下定义。5.在语文学习中,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文本解读能力,才能有效发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两则材料在解读文本的方法上给了你哪些启示?请简要概括。〖答案〗1.C2.D3.C4.【示例〖答案〗一】①意脉是意象之间隐约相连的情志脉络。②它可以深化、同化表层意象,③遵循情感逻辑,④以“变”和“动”为特点。【示例〖答案〗二】①意脉是由隐藏在群落式意象之中的,②可以深化、同化表层意象的,③遵循情感逻辑,④以“变”和“动”为特点的情志脉络。5.【示例〖答案〗一】①以意逆志寻本意;②结合现实时代解读;③抓住意脉解读;④形式、情感、对象三元结合。【示例〖答案〗二】①以意逆志法。以作品的实际内容为依据去分析探求作者的主观意图。②知人论世法。要真正了解一个作品,就必须“知其人”和“论其世”。③断章取义法。开掘文本有用信息,进行个性化解读,以此增加作品价值。④立体解读法。结合文学文本三个立体层次意象、意脉和形式进行有效的阅读,不要以表层的一望而知为满足。〖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扩大范围。“孟子提出凡作品的解读都要……”错误,由“故说《诗》者”可知孟子提出是针对诗歌的解读,不是所有作品。B.“可以加入自己的独特理解和创造,不用探求原作者的主观意图”曲解文意。缺失原文关键信息“读者都从现实的时代需求,开掘文本中有用的信息”,不是随意解读;原文也肯定了“探求原作者的主观意图是十分正确的,有一定的意义”,只是在文本的现实功能来讲,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不是不需要。D.“受哲学思维影响”错误,应为“哲学思维的惯性,即传统哲学具有主客体二元对立统一思维模式的影响”;“历代美学家都”过于绝对,原文“学术界大都囿于黑格尔的“内容决定形式”说,把形式的审美功能排除在学术视野外”。故选C。【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都提出读者自身的知识水平对文本解读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概括不当。材料二未提及,只是谈到读者的心理预期状态的平面化会导致文学文本解读无效或者低效。材料一中的提及的“解读者个人的文化背景”,也不等同于读者自身的知识水平。故选D。【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和运用相关知识进行逻辑推断的能力。C.“一种无效的文学文本解读方法”错误。原文“文学文本解读无效或者低效,是由于读者的心理预期状态的平面化,以表层的一望而知为满足”,陶渊明所谓“不求甚解”是对自己所读之书不执著于自己的理解,而从“每有会意”可知,他对书中的意义是有深入体会的,读书的要诀全在会意,也是一种高明的读书方法。这种读书方法是不固执于一点,不死扣一字一句,不为某一局部放弃整体,而是前后贯通,了解大意。故选C。【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概念含义,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材料二第2段,定位如下:意象不是孤立的面是群落式的有机组合,其间有隐的相连的情志脉络,这是文学文本的第二个层次,可称之为意脉。其特点为:第一,意脉以情志深化表层的意象;第二,在形态和性质上对表层的整体意象加以同化;第三,意脉所遵循的不是实用理性逻辑,而是超越实用理性的情感逻辑。……此外,在具体的作品中……意脉都以“变”和“动”为特点。示例〖答案〗一二两种形式皆可。“下定义”在简答题中建议考生采用示例一形式,在语用题中建议采用示例二形式。【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根据材料一“《孟子·万章上》:‘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孟子主张,诗歌的解读不能断章取义,曲解作品的原意,要在对诗歌全篇内容正确理解的基础上,去分析诗人写诗的主观意图”可知,孟子提出“以意逆志”,以作品的实际内容为依据去分析探求作者的主观意图。根据材料一“《孟子·万章上》……这就是说,要真正了解一个作品,就必须‘知其人’和‘论其世’,既要了解作者的文化背景、生活经历、思想感情、审美趣味、道德品质,又要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和社会现实”可知,要真正了解一个作品,就必须“知其人”和“论其世”。根据材料一“去‘断章取义’,开掘文本中有用的信息,加入了自己的独特理解和创造,并以此增加和累积作品的价值”断章取义法,是以读者为中心,关注文本有用的信息进行个性化的解读,不拘泥以往的论断而有自己的见解。根据材料二开篇“建构文学文本解读理念的关键在于,必须认识到文学文本解读无效或者低效,是由于读者的心理预期状态的平面化,以表层的一望而知为满足”和主体论述的三个方面可知,要进行立体解读,认清文学文本是由表层的意象、中层的意脉和深层的规范形式构成的立体结构是有助于文学阅读的,不要以一望而知为满足。(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娃的心娃的胆陈忠实司令跪倒在黄河滩上。眼前是翻卷着泥浪的黄河河面,右首是陡峭冷峻的悬崖石壁。身后,十余位师长、团长、营长和众多随员也相继跪倒。稍远处,十余匹战马石雕一般撑蹄昂首。三叩之后扬起头来,司令涕泪交流。每到清明,他都不忘给逝去的先祖烧一炷香,并叩拜。现在,他以从未有过的庄严、肃穆和痛彻心脾的悲怆,为八百个尚未成年的关中子弟的英灵跪倒在黄河滩上。这儿刚刚发生过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幕。八百个士兵,从右前方的悬崖峭壁上跳进了黄河。他们的手榴弹扔完了,子弹打光了,刺刀拼弯乃至断折了,他们也被两倍于自己的鬼子逼到悬崖上,全都跳进了黄河。八百个娃娃呀!全在16岁至18岁这个年龄段。他们是3个月前从关中乡村征召来的农家子弟,有的还是司令老家邻村的乡党……现在都跳到黄河里去了。就在这个刚刚组建的新兵团结束军事训练即将参加会战的时刻,他亲自去看望了这些他称为小乡党的士兵。司令曾经想到,这些娃娃肯定将成为日本鬼子难以招架的对手:他们之中肯定会有出类拔萃的人物显露出来,进入军队各级指挥岗位,乃至成为将军。当然,也免不了死亡和伤残……他唯独没有料到这种结局。司令仰头朝崖头山顶上望去,浓厚的暮色里一片模糊。他突然听到随员在身后惊讶的声音:“河里是什么?”苍茫模糊的河面上,隐隐可以看到有布质的东西在摆动。司令首先想到的是一杆军旗,这是八百个娃娃留给他的唯一的也是最后的遗物了。随员们下水打捞,竟是两具尸体,尸体被拽到沙滩上来,他们全都惊呼起来。司令自己也惊呆了——军旗的钢质尖头,从一个日本鬼子的胸膛刺进去,从背脊穿出;那个鬼子紧紧抱住中国旗手的后腰,中国旗手的双手死扣着日本鬼子的脖子;两个人面对着面,中国旗手用旗杆的尖头捅穿一个日本鬼子的胸膛,把他直压到黄河水底;中国西北军的军旗已经撕裂,暮色里看不出颜色。司令默默地脱下军装上衣,蹲下身去,捏着衣襟擦拭旗手的脸膛。旗手眼窝和鼻孔里积存着黄河的泥沙,圆睁着的眼睛和鼓出的眼球,显示着他憋着多深的一股仇气、鼓着多大的劲儿啊!司令从腮帮子擦到下巴的交界处时,突然发出一声惊叫:“三娃!是你呀!”旗手左腮和下巴棱儿交会处,有一块大拇指盖大的暗红色的痣斑。那次给新兵团做完讲演,司令直接朝士兵走过去。那些尚未完全褪尽乡村孩子神色的一张张脸膛让他想面对面和他们说话。司令盯住一个浓眉大眼方脸的士兵,士兵举手行一个军礼,铿锵有劲地开口:“报告孙司令,我是蒲城人。”司令稍一愣怔:“你是杨军长的老乡。”随即面对士兵,提高嗓门说:“蒲城出忠臣啊!全中国都知道杨虎城将军的忠肝义胆。蒲城还出过一个忠臣叫王鼎,他效法春秋时史鱼尸谏,留下劝谏皇上不要签割地赔银的卖国条约的遗书,悬梁自尽了。王鼎尸谏皇上,死忠;杨将军兵谏,大忠。人说蒲城包括整个渭北水硬土硬,长出来的麦子,秆儿硬麦芒也硬,麦子磨出来的面粉也是性硬,这样的麦子养出来的男人女人能不硬气吗?”会场一片肃然。司令问:“你怎么知道我姓孙?”士兵笑着说:“满蒲城人都知道俺杨军长把兵交给你带了……”司令又瞅住了一位脸膛红扑扑的士兵。士兵自报家门:“报告司令,俺是长安人。”“家里都有啥人?”“俺爸,俺婆俺爷,俩哥一个妹子。”“你妈能舍得你当兵?”“俺妈哭哩!俺爸把俺妈训住了。”“你婆呢?”“俺婆心宽,走时还叫我念她教的口曲儿呢!”“啥口曲儿?念一念,让我和大伙儿听听。”士兵清清嗓子,大声诵念起来:“哈高?山高,没有娃的心高。啥远?海远,没有娃的脚远。啥大?天大,没有娃的胆大。”司令听得慷慨激昂,士兵们热烈鼓掌。司令说:“心——高,脚——远,胆——大。这才是关中娃陕西娃的本色。”“俺爷还会唱戏哩,逢年过节搭台子唱。”士兵更得意了。“教给你了没?”“我能唱几段。”“那你就唱几句。”“那你就唱几句。”士兵拉开了架势,吼唱起来:“两狼山哎——战胡儿啊——天摇地动……好男儿哎——为国家啊——何惧——死啊——生……”司令已经热泪盈眶,颤着声问:“你叫啥名字?”“三娃。”司令抚摸了这个小乡党下巴棱儿上的那块暗红色的痣斑:“我把你也记住了。你婆教你的口曲儿,你爷教你的戏词,我听一遍就都记下了……”六年之后,一九四五年九月十八日,武汉市中山公园。接受日本投降的仪式在此举行。孙蔚如司令一身戎装,高大威武地坐在第六战区受降主官的位置上。他的眼前浮现出三娃捅穿日军士兵胸膛的军旗,耳边响起三娃他婆教给三娃的口曲儿。还想到了母亲。三年前,在即将东出潼关进军中条山之前两日,他回家向母亲告别,跪倒在母亲膝下,说不能尽孝了。母亲只说:“当兵就要打仗。国家遭人欺侮哩。这是尽大孝哩,你要打赢回来。”大约一个月前,日本投降的消息传到孙家,母亲喜极而终了。(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介绍司令每到清明都会给先祖烧香叩拜,突出了他向娃娃兵跪拜的庄重和招募他们的后悔。B.司令与士兵的对话凸显了士兵们的年轻活力和将士们关系的和谐,洋溢着浓浓的乡土情怀和家国情怀。C.三娃在家人的支持下,参加了新兵团,在他刚结束军事训练还未参加会战时,就被敌人逼进黄河淹死。D.孙司令在受降之际先想到了三娃,然后想到了母亲,这说明在他的心中牺牲的士兵比母亲更加重要。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的描写突出了黄河河水的浑浊有力、悬崖的陡峭冷峻、战马的昂首挺立、司令的肃穆悲伤,营造了一种雄壮悲怆的氛围,震撼人心。B.小说先写司令向娃娃兵的英灵下跪、发现牺牲的战士并为其擦拭的故事,后写司令看望娃娃兵并与他们交谈的情节,避免故事平铺直叙,很有艺术性。C.“这儿刚刚发生过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幕“他唯独没有料到这种结局”,既渲染了战士牺牲的悲壮与战争的残酷,又巧妙地连接故事,使讲述流畅自然。D.小说着力对牺牲的士兵三娃进行刻画,详细介绍了他的家乡、家庭情况,并主要通过语言描写刻画了一个面对战争斗志昂扬、不惧生死的战士形象。8.小说结尾叙述孙司令回忆母亲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9.有人说,陈忠实的短篇小说关注特定的文化背景对人的性格、命运的影响。请结合文中娃娃兵的形象具体分析说明。〖答案〗6.B7.D8.①结尾指出孙司令母亲支持儿子保家卫国,并在听闻日本投降的消息后喜极而终,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②点明在小孝和大孝之间,孙司令选择了大孝,丰富了孙司令的人物形象;
③结尾以孙司令母亲之口点出保家卫国是尽大孝,强化了小说家国一体的主题。9.①特定的历史文化传承影响人的性格和命运:文中提到蒲城出忠臣,蒲城的方脸士兵以此为傲并继承了这种光荣传统,报效国家。
②特定的地域特色影响人的性格:蒲城水硬土硬,养育了硬气的男人女人,培育了杀敌报国的娃娃兵。
③家庭教育影响人的性格和命运:三娃从小听爷爷奶奶唱戏唱曲,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爱国教育,最后为保卫国家献出了生命。
④乡土情怀影响人的感情和行为:孙司令关爱来自家乡的娃娃兵,家乡的娃娃兵也拥戴自己家乡的将军,乐于听从他的指挥,奋勇报国。〖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招募他们的后悔”说法错误,根据小说内容可知,司令并不后悔招募他们,而是为他们的死感到愧疚和悲伤。C.“在他刚结束军事训练还未参加会战时”说法错误,根据小说内容可知,三娃就是在会战中被逼进黄河淹死的。D.“这说明在他的心中牺牲的士兵比母亲更加重要”说法错误,从小说最后一段无法看出在孙司令心中谁更重要。故选B。【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D.“详细介绍了他的家乡、家庭情况”说法错误,从小说内容来看,应是对“浓眉大眼方脸的士兵”的家乡情况做了详细介绍,并没有对三娃的家乡情况进行详细介绍。故选D。【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作用的能力。孙司令回忆母亲的内容在文章最后一段。从文章内容上,这段文字补充了孙司令的家庭情况,“三年前,在即将东出潼关进军中条山之前两日,他回家向母亲告别,跪倒在母亲膝下,说不能尽孝了……大约一个月前,日本投降的消息传到孙家,母亲喜极而终了”,丰富了文章内容。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这段文字表现了孙司令在忠孝之间的选择,“他回家向母亲告别,跪倒在母亲膝下,说不能尽孝了”,体现出孙司令为了国家的利益而牺牲自己小家的利益的高尚品格,丰富了孙司令的形象。从主题表达上,这段文字强化了主题——中国人民的胜利与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密切相关。以孙司令为代表的中国人,深明国与家的关系,为了打败日本侵略者而舍弃自己的小家。而正是这种信念让中国最后获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而文中作者借孙司令母亲之口,“当兵就要打仗。国家遭人欺侮哩。这是尽大孝哩,你要打赢回来。”点出保家卫国是尽大孝,强化了小说家国一体的主题。【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此题的审题关键有两处,即“特定的文化背景”和“人的性格、命运”。考生可从“特定的文化背景”的角度出发浏览全文,看哪些因素属于“文化背景”,并分析它们是如何影响“人的性格、命运”的。从孙司令与娃娃兵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到文化对人的影响。从小说中“蒲城出忠臣啊!全中国都知道杨虎城将军的忠肝义胆。蒲城还出过一个忠臣叫王鼎,他效法春秋时史鱼尸谏,留下劝谏皇上不要签割地赔银的卖国条约的遗书,悬梁自尽了。王鼎尸谏皇上,死忠;杨将军兵谏,大忠。”可知,特定的历史文化传承影响人的性格和命运,蒲城出忠臣,蒲城的方脸士兵以此为傲并继承了这种光荣传统,报效国家。从“人说蒲城包括整个渭北水硬土硬,长出来的麦子,秆儿硬麦芒也硬,麦子磨出来的面粉也是性硬,这样的麦子养出来的男人女人能不硬气吗”可知,特定的地域特色影响人的性格。蒲城水硬土硬,养育了硬气的男人女人,所以娃娃兵也是硬气的,他们宁可跳下黄河也不做日军的俘虏。从“哈高?山高,没有娃的心高。啥远?海远,没有娃的脚远。啥大?天大,没有娃的胆大。”“两狼山哎——战胡儿啊——天摇地动……好男儿哎——为国家啊——何惧——死啊——生……”等内容可知,家庭教育影响人的性格和命运。三娃从小听爷爷奶奶唱戏唱曲,从中学到要要为国尽忠,不怕牺牲,让他走潜移默化中接受了爱国教育,最后为保卫国家献出了生命。从小说中“司令跪倒在黄河滩上。眼前是翻卷着泥浪的黄河河面,右首是陡峭冷峻的悬崖石壁。身后,十余位师长、团长、营长和众多随员也相继跪倒”“就在这个刚刚组建的新兵团结束军事训练即将参加会战的时刻,他亲自去看望了这些他称为小乡党的士兵”等内容可以看出孙司令关爱来自家乡的娃娃兵。而从“那次给新兵团做完讲演,司令直接朝士兵走过去。那些尚未完全褪尽乡村孩子神色的一张张脸膛让他想面对面和他们说话”“满蒲城人都知道俺杨军长把兵交给你带了……”等内容可知,家乡的娃娃兵也拥戴自己家乡的将军,乐于听从他的指挥,奋勇报国。这体现出乡土情怀影响人的感情和行为。二、古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汉武帝元光五年。初,王恢之讨东越也,使番阳令唐蒙风晓南越。南越食蒙以蜀枸酱,蒙问所从来。曰:“道西北牂柯江。牂柯江广数里,出番禺城下。”蒙归至长安,问蜀贾人,贾人曰:“独蜀出枸酱多持窃出市夜郎夜郎者临牂柯江江广百余步足以行船南越以财物役属夜郎然亦不能臣使也。”蒙乃上书说上曰:“南越王黄屋、左纛,地东西万余里,名为外臣,实一州主也。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窃闻夜郎所有精兵,可得十余万,浮船牂柯江,出其不意,此制越一奇也。诚以汉之强,巴、蜀之饶,通夜郎道,为置吏,甚易。”上许之。乃拜蒙为中郎将,将千人,食重万余人,从巴、蜀筰关入,遂见夜郎侯多同。蒙厚赐,喻以威德,约为置吏,使其子为令。夜郎旁小邑,皆贪汉缯帛,以为汉道险,终不能有也,乃且听蒙约。还报,上以为犍为郡。发巴、蜀卒治道,自僰道指牂柯江。作者数万人,士卒多物故,有逃亡者,用军兴法诛其渠率。巴、蜀民大惊恐。上闻之,使司马相如责唐蒙等,因谕告巴、蜀民以非上意。相如还报。是时,邛、筰之君长,闻南夷与汉通,得赏赐多,多欲愿为内臣妾,请吏,比南夷。天子问相如,相如曰:“邛、筰、冉、駹者近蜀,道亦易通。秦时尝通为郡县,至汉兴而罢。今诚复通,为置郡县,愈于南夷。”天子以为然,乃拜相如为中郎将,建节往使,及副使王然于等乘传,因巴、蜀吏币物以赂西夷。邛、筰、冉、駹斯榆之君皆请为内臣,除边关。关益斥,西至沫、若水,南至牂柯为徼,通零关道,桥孙水通邛都。为置一都尉,十余县,属蜀。天子大说。(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汉通西南夷》)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独蜀出枸酱多/持窃出市夜郎/夜郎者/临牂柯江/江广/百余步足以行船/南越以财物役属夜郎/然亦不能臣使也B.独蜀出枸酱多/持窃出市夜郎/夜郎者/临牂柯江/江广百余步/足以行船/南越以财物役属夜郎/然亦不能臣使也C.独蜀出枸酱/多持窃出市夜郎/夜郎者/临牂柯江/江广百余步/足以行船/南越以财物役属夜郎/然亦不能臣使也D.独蜀出枸酱/多持窃出市夜郎/夜郎者/临牂柯江/江广/百余步足以行船/南越以财物役属夜郎/然亦不能臣使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武帝元光,“武帝”是谥号,“元光”是年号,谥号是从秦始皇嬴政开始的。B.侯,爵位的一种,古代中国爵位共分为五个等级,“侯”是第二等爵位。C.夷,我国古代称东方的少数民族为夷,也泛称周边的民族。文中指后者。D.都尉,秦汉时代重要的中高级武官,西汉时期都尉一职的含义不断扩大。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蒙通过和南越人的交谈知道了牂柯江的基本状况,在和蜀地商人的交谈中了解了南越和夜郎国之间的微妙关系。B.唐蒙曾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夜郎国,后征发当地百姓修路,有人逃跑,唐蒙就杀掉逃亡的首领,这引起了百姓的惊恐。C.司马相如在汉通西南夷中有功绩,曾奉命到夜郎国安抚百姓,还曾持节出使西夷,使邛、筰、冉、駹等部落臣服于汉。D.汉收服西南夷时采用恩威并施的策略,如派唐蒙率兵进入夜郎国,赠送夜郎侯多同财物,让多同的儿子做县令等。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南越食蒙以蜀枸酱,蒙问所从来。(2)上闻之,使司马相如责唐蒙等,因谕告巴、蜀民以非上意。14.唐蒙出使南越后,为什么向汉武帝提出收服南夷?其提出这一建议的依据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答案〗10.C11.A12.B13.(1)南越人用蜀地出产的枸酱招待唐蒙。唐蒙问他们枸酱是从哪儿得来的。(2)汉武帝知道后,派司马相如前去责备唐蒙等人,并公开告知巴、蜀地区的百姓,这不是皇帝的本意。14.原因:南越王占地广,权力过大,有僭越之嫌。依据:可以通过夜郎牵制南越。(1)地理位置优越,临江可以行船。(2)不归属南越,可以利用。(3)借助夜郎精兵十万,可做到出其不意。(4)开通通往夜郎的道路,设置官吏,易于管理。〖解析〗【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只有蜀地出产枸酱,许多人偷着运到夜郎去卖。夜郎国,临近牂柯江,江宽一百多步,船足能行驶。南越人用财物迫使引诱夜郎归属,然而却不能征服他们。“枸酱”作“出”的宾语,后面断开,排除AB;“江”作“广百余步”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故选C。【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谥号是从秦始皇嬴政开始的”错误,谥号始于西周。秦始皇看到谥号有“子议父、臣议君”的嫌疑,把它废除了。故选A。【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征发当地百姓修路”错误,原文为“发巴、蜀卒治道”,是征发巴、蜀的士兵修筑道路。故选B。【1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食”,给……吃,此处引申为“招待”;“以”,用;“所从来”,从哪儿得来的。(2)“使”,派;“责”,责备;“谕告”,公开告知。【1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信息,归纳要点的能力。原因:根据原文“南越王黄屋、左纛,地东西万余里,名为外臣,实一州主”可知,南越王占地广,权力过大,南越王乘坐黄盖车,插着皇帝才能插的大旗,有僭越之嫌。故应收服之。依据:根据原文“夜郎者,临牂柯江,江广百余步,足以行船”可知,夜郎地理位置优越,临江可以行船,因此可以通过夜郎牵制南越;根据原文“南越以财物役属夜郎,西至桐师,然亦不能臣使也”可知,夜郎不归属南越,因而可以利用夜郎牵制南越;根据原文“窃闻夜郎所有精兵,可得十余万,浮船牂柯江,出其不意,此制越一奇也”可知,夜郎国有精兵十多万人,可乘船顺牂柯江而下,因而可以借助夜郎精兵出其不意制服南越;根据原文“诚以汉之强,巴、蜀之饶,通夜郎道,为置吏,甚易”可知,凭着汉朝的强大与巴、蜀的富饶,开通去夜郎的道路,在那里设置官吏,容易管理,因而可以通过夜郎牵制南越。参考译文:汉武帝元光五年。当初,王恢率领部队讨伐东越的时候,派遣番阳县令唐蒙到南越王国去说明出征的意图,南越人用蜀地出产的枸酱招待唐蒙。唐蒙问他们枸酱是从哪儿得来的。南越人说:“经由西北方的牂柯江运来的,牂柯江宽有好几里,从番禺城下流过。”唐蒙返回到长安,询问蜀地的商人,商人说:“只有蜀地出产枸酱,许多人偷着运到夜郎去卖。夜郎国,临近牂柯江,江宽一百多步,船足能行驶。南越人用财物迫使引诱夜郎归属,然而却不能征服他们。”唐蒙于是向汉武帝上书说:“南越王乘坐黄盖车,插着皇帝才能插的大旗,盘踞在长达万余里的地区,名义上是朝廷的外臣,实际上是一州之主。现在如果出兵从长沙、豫章去征讨南越,水路多已断绝,难以行走。我听说夜郎国有精兵十多万人,可乘船顺牂柯江而下,出其不意,是制服南越的一个奇计。凭着汉朝的强大与巴、蜀的富饶,开通去夜郎的道路,在那里设置官吏,进行管理,很容易做到。”汉武帝采纳了唐蒙的建议。于是便任命唐蒙为中郎将,率领一千士兵,运输粮食和辎重的有一万多人,从巴、蜀两郡和筰关进入夜郎国,见到了夜郎侯多同。唐蒙赠送给多同丰厚的礼物,让他知道汉朝的威势圣德,约定由朝廷在当地任命官吏,并让他的儿子为县令。夜郎国周围的小城邑,都贪图汉朝的缯帛,认为道路艰险,汉朝终究不会征服他们,所以暂且接受了唐蒙的约定。唐蒙回来上报朝廷,汉武帝在这个地区设置键为郡。征发巴、蜀的士兵修筑道路,自僰道通往牂柯江。参加修路的有数万人,士兵多因劳累而死,有的人逃跑了,唐蒙就用军法杀掉逃亡的首领。巴、蜀的百姓非常惊恐。汉武帝知道后,派司马相如前去责备唐蒙等人,并公开告知巴、蜀地区的百姓,这不是皇帝的本意。司马相如回朝廷奏报处置情况。当时,邛、筰的部落首长听说南夷与汉朝通好,得到很多赏赐,多数人都愿做汉朝统治下的臣民,请求朝廷像南夷一样,在那里任命官吏。武帝询问司马相如,司马相如说:“邛、筰、冉、駹都意近蜀郡,道路也容易开通。秦时曾开通,并设置郡县,到汉朝兴起后才撤销。现在若再开通,设置郡县,将要胜过南夷地区。”天子认为他说的有道理,便任命他为中郎将,持节与副使王然于等人乘坐传车一同前往西夷,他们用巴、蜀官府的金钱和财物送给西夷。于是邛城、筰、冉、駹、斯榆的各首长也都请求为汉朝的臣民,废除边塞的关隘。关隘开放,由此,汉朝的辖境向西到了沫水、若水,向南到牂柯江为界,又开通了零关道,在孙水上搭桥通向邛都,并在此设置一个都尉,附近的十多个县,都隶属于蜀都。汉武帝很高兴。(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与刘将军杜文学晚登西城高启①木落悲南国,城高见北辰。飘零犹有客,经济②岂无人.鸟③过风生翼,龙归雨在鳞。相期俱努力,天地正烽尘。〖备注〗①高启:元末明初人。诗题中刘将军和杜文学是他的好友。②经济:经国济世。③鸟:大鹏鸟。《庄子·逍遥游》中有“化而为鸟,其名为鹏”。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木”与杜甫《登高》中的“落木”同义,是秋天的典型意象。B.颔联“经济岂无人”句运用反问语气,强有力地表达了诗人的信念。C.颈联实写诗人登高所见,乘风而起的大鸟如同行云布雨的神龙,意境宏阔。D.全诗由“悲”字领起,情感自然真挚。尾联改“悲伤”为“奋进”,格调高迈。16.本诗表现了乱世中一个知识分子应具备的高贵品质。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答案〗15.C16.①心忧庙堂,忧国忧民。北辰星在古代常代指君主或朝廷,作者与友人秋日登高,观见北辰星,可见其心中常记朝廷与君主。尾联“天地正烽尘”写出作者心中记挂动荡的时局。②刚健奋发,互勉互励。颈联借助鹏鸟典故和龙归生雨的意象,借此鼓励友人,当有一番作为。尾联作者与有人约定,彼此要努力,可见其刚健奋发的精神品质。③志在济世,勇于担当。诗中写道,国家正处于动乱时局中,自己和一起努力,经国济世,这正是儒家一脉贯承的济世担当的高贵品质。【示例〖答案〗二】①自己具有远大志向与抱负。作者有“经济”之才,不甘平庸。②对友人有赞赏与勉励。经国济世怎么无人?一句反问表现对友人才能的充分肯定,劝勉友人如大鹏如飞龙,抓住机遇实现个人价值。③对国家有济世忧国情怀。天地烽尘,草木飘零,国家动荡不安,作者与友人约定,共同努力建立功勋,济世安邦。〖解析〗【1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炼字、诗句含义、思想情感、表达技巧和语言风格的理解鉴赏能力。C.“实写”错,此处为想象,是虚写;诗句理解错。“鸟过风生翼”一旦有了顺风的时机,鸟就会像添上新的翅膀一般翱翔。“龙归雨在鳞”,一朝风云际遇,诗人就要像神龙一样,行云行雨,比喻逢时奋进。诗人想象大鹏鸟乘风而起,龙行在天翻云布雨的景象。以此来喻指一旦时机成熟,就当有一番大作为。故选C。【1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思想情感的分析鉴赏能力。诗的首联提挈全篇,是全诗抒情的出发点。“木落悲南国”,一个“悲”字为全诗定下了基调,同时也点明时在秋令。诗人是由草木零落想到美人迟暮、国事衰败因而发出悲叹。诗人站在高高的城楼上,仰望高空,只见众星环绕着北斗星旋转。这不禁使他想到孔子的话:“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可是,现实是“登城望神州,风尘暗淮楚。江山带睥睨,烽火接楼橹。并吞何时休?百骨易寸土。”这句以乐景写哀,倍增其哀。表达了对天下战乱频仍、时局动荡的忧伤,可见诗人心忧庙堂,忧国忧民。颔联由望中众星拱卫北辰引出登临者的思绪。诗人是一个有怀抱的人,曾道:“策勋万里,笑书生、骨相有谁曾许?壮志平生还自负,羞比纷纷儿女。酒发雄谈,剑增奇气,诗吐惊人语。风云无便,未容黄鹄轻举。”从这里可以设想,诗人此次出游的目的,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考察社会形势,以便待时而举;二是为了寻求志同道合的“经济”人才,共同实现理想。“经济岂无人”,既有“夫子自道”的意味,又含对刘将军、杜文学的期望,有力地表达了诗人的坚强信念,对朋友出众才能的赞美,可见其刚健奋发的精神品质。尾联“相期俱努力,天地正烽尘。”诗人和刘将军、杜文学互相约好,一起努力,收拾这“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的烽火连天、战尘滚滚的局面。从这一联中可以看出,这位被“文字狱”腰斩的诗人,决不是那种放弃社会责任,坐等天下太平的“纷纷儿女”辈。表达了对友人救世济民的勉励和自勉,这正是儒家一脉贯承的济世担当的高贵品质。(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锦绣山河,必然哺育和吸引无数出色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将壮丽江山与千古人事并收笔下。(2)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看似闲适恬静,实则透露出诗人由于内心的惆怅而彻夜难眠。(3)“扁舟”是我国古典诗文中常见的意象,它或寄托漂泊羁旅的愁思,或承载悠然自由的情怀,或暗含淡泊隐逸的愿望,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2)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3)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米脂小米虽然生长于贫瘠的黄土高原五陵沟壑区,但其营养成分却不比①差。它富含维生素、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钙、铁、锌、硒等多种营养物质。用它熬成浓稠的小米粥可补脾养胃,强筋壮骨,易于年老体弱者消化吸收。小米粥中色氨酸含量在谷类中出类拔萃,对调节睡眠②。老乡们说它比“人参还强”,在“解火,防高血压,补身子”方面③。尤在产妇坐月子期间,米脂小米粥更是每餐必备,连续要喝四十多天。米脂小米确实能滋养人。出生在米脂河西的李继迁寨的李自成,原名鸿基,小字黄来儿。是米脂小米滋养了他的勇猛、他的识略,让他在明末动荡不安的情形下轰轰烈烈地举起“闯”字大旗,唱响“均田免赋”的口号,推翻摇摇欲坠的明王朝,建立大顺政权,在历史的滚滚河流中闪烁着谷穗一般金灿灿的光芒。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答: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案〗18.①山珍海味②大有裨益③功不可没19.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米粥中色氨酸的含量之高,表达了作者对米脂小米营养丰富的赞叹。〖解析〗【1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依据上下文“它富含维生素、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钙、铁、锌、硒等多种营养物质”分析,可知米脂小米富含营养,不比山野和海里出产的各种珍贵食品差,故可填写“山珍海味”。山珍海味:意思是山野和海里出产的各种珍贵食品。泛指丰富的菜肴。第二空,语境是指对调节睡眠作用显著,故可填写“大有裨益”。大有裨益:比喻有很大益处。第三空,语境是指米脂小米在“解火,防高血压,补身子”方面功劳极大,故可填“功不可没”。功不可没:功劳极大,不可抹灭。【1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能力。“小米粥中色氨酸含量在谷类中出类拔萃”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出类拔萃”是形容人的特征,意思是超出某一类,高出某一群,用来形容“小米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米粥中色氨酸的含量之高,表达了作者对米脂小米营养丰富的赞叹。(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①。它不仅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闪光品质,还富含膳食纤维,可以增强饱腹感、预防便秘。此外,绿豆中钙的含量在杂豆中也算优秀,分别是红豆和白扁豆的1.1倍和1.2倍;绿豆的铁含量是鹰嘴豆的近2倍,素食主义者②。绿豆如此受欢迎,还要归功于它含有丰富的多酚类物质,这导致它具有了很强的抗氧化活性,能够抑制淀粉酶活性,对餐后血糖的上升速度和预防糖尿病都有帮助。特别是在绿豆皮中存在的类黄酮物质,对心血管健康有好处,还具有一定的抗癌活性。绿豆常被人称作是“夏季解暑小能手”,闷热的三伏天儿,③,不仅能“带走”热气,还能补充水分和营养,简直美妙极了。绿豆中的钾和维生素B族营养都不错,正好可以弥补高温出汗导致的这部分营养流失。所以,绿豆汤“解署”的说法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20.下列句子中的引号,与文中画横线部分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为了经常提醒自己,鲁迅还在书签上写了一行字:“心到、口到、眼到,读书三到。”B.我们在写作叙事类文章时,应该在“怎么写”上多用些心思,努力尝试独特的表达。C.在外国的地摊上卖的书,到了国内摇身一变成了“传世经典”,读者一再受愚弄。D.股市有它的行话:如股票价格持续上涨,叫“牛市”;股票价格持续下跌,叫“熊市”。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20.B21.①绿豆营养丰富②可以常吃来补一补铁③喝上一碗绿豆汤22.这让它具有了很强的抗氧化活性,能够抑制淀粉酶活性,对缓解餐后血糖的上升速度和预防糖尿病都有帮助。〖解析〗【2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标点符号作用的能力。文中画横线部分的引号表示强调。A.表示引用;B.表示强调;C.表示讽刺、反语;D.表示特殊称谓。故选B。【2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第①空,填写总括句,通读文段可知,陈述的对象应是“绿豆”,而“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闪光品质,还富含膳食纤维”“绿豆中钙的含量……绿豆的铁含量……”是说绿豆的营养成分。所以这里可填“绿豆营养丰富”一类的句子。第②空,前句说“绿豆的铁含量是鹰嘴豆的近2倍”,所以素食主义者可以用绿豆来补铁。这里可填“可以常吃来补一补铁”一类的句子。第③空,依据后文“所以,绿豆汤‘解暑’的说法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可知,这里可填“喝上一碗清爽的绿豆汤”一类的句子。【2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语病有:一是“导致”一词使用不当,往往指不好的结果,此处应改为“让”;二是成分残缺,“餐后血糖的上升速度”缺动词,在前面加上“缓解”。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材料一: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孔子材料二: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仲材料三: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悟?请结合现实,以“共同富裕”为话题作文,自拟标题,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中友好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国有着几千年悠久的文本发展史,并具有多元化丰富的文本解读传统,它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土壤之中。《孟子·万章上》:“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孟子主张,诗歌的解读不能断章取义,曲解作品的原意,要在对诗歌全篇内容正确理解的基础上,去分析诗人写诗的主观意图。逆,解释为迎、求的意思。志为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吴淇《六朝选诗定论缘起》认为:以意逆志是“以古人之意,求古人之志,乃就诗论诗”。这就是说,应该就作者的作品论作品,以作品的实际内容为依据去分析探求作者的思想。这种方法对于探求原作者的主观意图是十分正确的,有一定的意义。但对于文本的现实功能来讲,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实际上,任何一种阅读,都是具有当代性、功利性的阅读。读者都从现实的时代需求,去“断章取义”,开掘文本中有用的信息,加入了自己的独特理解和创造,并以此增加和累积作品的价值。《孟子·万章上》:“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这就是说,要真正了解一个作品,就必须“知其人”和“论其世”,既要了解作者的文化背景、生活经历、思想感情、审美趣味、道德品质,又要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和社会现实。章学诚在《文史通义·文德》也有解释:“不知古人之世,不可妄论古人之辞也。知其世矣,不知古人之身处,亦不可以遽论其文也。”其实,一个文本一旦完成,就开始具有独立的意义,而不再受作者主观解释以及他所处时代的影响。历史文本的解读,在某种意义上取决于解读者个人的文化背景和现实需求,以及解读者所处时代提供的思维方式和认识工具。文艺学上常讲的作品(可供解读的文本话语和生发想象的各种意象)大于思想(作者的主观意图)就是这个道理。(摘编自金振邦《多元视角中的文本解读》)材料二:建构文学文本解读理念的关键在于,必须认识到文学文本解读无效或者低效,是由于读者的心理预期状态的平面化,以表层的一望而知为满足。其实文学文本是一种立体结构,它至少由三个层次组成。一是表层的意象群落,包括五官可感的过程、景观、行为和感性的语言等,它是显性的。在表层的意象中渗透着情感价值,这就构成了审美意象。正如克罗齐所说:“艺术把一种情趣寄托在一个意象里,情趣离意象,或是意象离开情趣,都不能独立。”需要说明的是,意象中的情趣并不限于情感,更完整地说应是情志,趣味中包含智趣。表层的意象是一望而知的,但其潜在的情志往往被忽略。如柳宗元的《江雪》,如果把“钓雪”解读为“钓鱼”,就是被显性的感知遮蔽,把意象当成细节,消解了隐性的审美情志。其实,意象不仅是对客体的描绘,而且也是主体的表现,是主体的情志为之定性,甚至使之发生变异的。此诗表层的形而下的钓鱼,为深层的形而上的精神境界所改变。前两句是对生命绝灭和外界严寒的超越,后两句是对内心欲望的消解。意象不是孤立的而是群落式的有机组合,其间有隐约相连的情志脉络,这是文学文本的第二个层次,可称之为意脉。其特点为:第一,意脉以情志深化表层的意象;第二,在形态和性质上对表层的整体意象加以同化;第三,意脉所遵循的不是实用理性逻辑,而是超越实用理性的情感逻辑。这在中国古典诗话叫做“无理而妙”,其具体表现为情感的朦胧性,不遵循形式逻辑的同一律、排中律,情感的主观独特性更使它超越充足理由律:情感强烈时,往往是无缘故的。情感逻辑有时还以片面性与辩证法的全面性相对立:不管是爱是恨,都是非理性和片面的。遵循逻辑规律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实用理性准则是唯一的;而超越逻辑规律则是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情感的可能性是无限的。第四,在具体的作品中,不管是小型的绝句,还是大型的长篇小说,意脉都以“变”和“动”为特点。在长篇小说中,事变前后大起大落的精神曲折和变异,乃是意脉的精彩所在。在绝句中,最动人处往往就是意脉的瞬间转换。意脉是潜在的,可意会而难言传。要把这种意味传达出来,需要具体分析具有原创性的话语。保证审美价值最大限度升值的是文学的规范形式,这是文学文本结构的第三层次。深层的规范形式对于文学文本解读学极其关键,但学术界大都囿于黑格尔的“内容决定形式”说,把形式的审美功能排除在学术视野外。历代美学家出于哲学思维的惯性,总在主观和客观里兜圈子。睿智者如朱光潜、李泽厚、高尔泰等,都未能超越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未能意识到主观情感特征和客观对象特征的猝然遇合只是胚胎,没有形式就不能化胎成形,更不能达到审美的艺术层次。未经形式规范的情感,哪怕是真情实感,也可能是“死胎”。作家的观察、想象、感受及语言表达,都要受到特殊形式感的制约和分化,主观和客观并非直接发生关系,而是同时与形式发生关系。只有当形式、情感和对象统一为有机结构后才具备形象的功能。(选编自孙绍振《文论危机与文学文本的有效解读》)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文本解读历史悠久且不乏经典之论,孟子提出凡作品的解读都要“以意逆志”,不应该断章取义。B.读者在文本解读时为累积作品的价值,可以加入自己的独特理解和创造,不用探求原作者的主观意图。C.在解读审美意象时要由表及里,结合客体的描绘和主体的表现分析审美情志,不能满足于表层的理解。D.受哲学思维影响,历代美学家都把形式的审美功能排除在学术视野之外,而无法达到审美的艺术层次。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引用章学诚在《文史通义·文德》中提出的观点,从反面佐证了“知人论世”的合理性。B.材料二以《江雪》的意象解读为例,说明主体情志对表层意象的作用,指出潜在情志不应被忽略。C.材料二作者不囿于权威的解释而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肯定了形式在文学文本解读中的关键作用。D.两则材料虽然论述重点不同,但都提出读者自身的知识水平会对文本解读产生重要的影响。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商隐《锦瑟》这篇诗歌的思想主旨解读有很多,体现了文艺学上常讲的作品大于思想这个道理。B.古典诗词“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体现了“无理而妙”。C.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种“不求甚解”地读书是一种无效的文学文本解读方法。D.鲁迅谈《红楼梦》说:“经学家看见《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这种不同解读与读者的心理预期有关。4.请结合材料二内容,给“意脉”下定义。5.在语文学习中,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文本解读能力,才能有效发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两则材料在解读文本的方法上给了你哪些启示?请简要概括。〖答案〗1.C2.D3.C4.【示例〖答案〗一】①意脉是意象之间隐约相连的情志脉络。②它可以深化、同化表层意象,③遵循情感逻辑,④以“变”和“动”为特点。【示例〖答案〗二】①意脉是由隐藏在群落式意象之中的,②可以深化、同化表层意象的,③遵循情感逻辑,④以“变”和“动”为特点的情志脉络。5.【示例〖答案〗一】①以意逆志寻本意;②结合现实时代解读;③抓住意脉解读;④形式、情感、对象三元结合。【示例〖答案〗二】①以意逆志法。以作品的实际内容为依据去分析探求作者的主观意图。②知人论世法。要真正了解一个作品,就必须“知其人”和“论其世”。③断章取义法。开掘文本有用信息,进行个性化解读,以此增加作品价值。④立体解读法。结合文学文本三个立体层次意象、意脉和形式进行有效的阅读,不要以表层的一望而知为满足。〖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扩大范围。“孟子提出凡作品的解读都要……”错误,由“故说《诗》者”可知孟子提出是针对诗歌的解读,不是所有作品。B.“可以加入自己的独特理解和创造,不用探求原作者的主观意图”曲解文意。缺失原文关键信息“读者都从现实的时代需求,开掘文本中有用的信息”,不是随意解读;原文也肯定了“探求原作者的主观意图是十分正确的,有一定的意义”,只是在文本的现实功能来讲,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不是不需要。D.“受哲学思维影响”错误,应为“哲学思维的惯性,即传统哲学具有主客体二元对立统一思维模式的影响”;“历代美学家都”过于绝对,原文“学术界大都囿于黑格尔的“内容决定形式”说,把形式的审美功能排除在学术视野外”。故选C。【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都提出读者自身的知识水平对文本解读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概括不当。材料二未提及,只是谈到读者的心理预期状态的平面化会导致文学文本解读无效或者低效。材料一中的提及的“解读者个人的文化背景”,也不等同于读者自身的知识水平。故选D。【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和运用相关知识进行逻辑推断的能力。C.“一种无效的文学文本解读方法”错误。原文“文学文本解读无效或者低效,是由于读者的心理预期状态的平面化,以表层的一望而知为满足”,陶渊明所谓“不求甚解”是对自己所读之书不执著于自己的理解,而从“每有会意”可知,他对书中的意义是有深入体会的,读书的要诀全在会意,也是一种高明的读书方法。这种读书方法是不固执于一点,不死扣一字一句,不为某一局部放弃整体,而是前后贯通,了解大意。故选C。【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概念含义,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材料二第2段,定位如下:意象不是孤立的面是群落式的有机组合,其间有隐的相连的情志脉络,这是文学文本的第二个层次,可称之为意脉。其特点为:第一,意脉以情志深化表层的意象;第二,在形态和性质上对表层的整体意象加以同化;第三,意脉所遵循的不是实用理性逻辑,而是超越实用理性的情感逻辑。……此外,在具体的作品中……意脉都以“变”和“动”为特点。示例〖答案〗一二两种形式皆可。“下定义”在简答题中建议考生采用示例一形式,在语用题中建议采用示例二形式。【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根据材料一“《孟子·万章上》:‘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孟子主张,诗歌的解读不能断章取义,曲解作品的原意,要在对诗歌全篇内容正确理解的基础上,去分析诗人写诗的主观意图”可知,孟子提出“以意逆志”,以作品的实际内容为依据去分析探求作者的主观意图。根据材料一“《孟子·万章上》……这就是说,要真正了解一个作品,就必须‘知其人’和‘论其世’,既要了解作者的文化背景、生活经历、思想感情、审美趣味、道德品质,又要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和社会现实”可知,要真正了解一个作品,就必须“知其人”和“论其世”。根据材料一“去‘断章取义’,开掘文本中有用的信息,加入了自己的独特理解和创造,并以此增加和累积作品的价值”断章取义法,是以读者为中心,关注文本有用的信息进行个性化的解读,不拘泥以往的论断而有自己的见解。根据材料二开篇“建构文学文本解读理念的关键在于,必须认识到文学文本解读无效或者低效,是由于读者的心理预期状态的平面化,以表层的一望而知为满足”和主体论述的三个方面可知,要进行立体解读,认清文学文本是由表层的意象、中层的意脉和深层的规范形式构成的立体结构是有助于文学阅读的,不要以一望而知为满足。(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娃的心娃的胆陈忠实司令跪倒在黄河滩上。眼前是翻卷着泥浪的黄河河面,右首是陡峭冷峻的悬崖石壁。身后,十余位师长、团长、营长和众多随员也相继跪倒。稍远处,十余匹战马石雕一般撑蹄昂首。三叩之后扬起头来,司令涕泪交流。每到清明,他都不忘给逝去的先祖烧一炷香,并叩拜。现在,他以从未有过的庄严、肃穆和痛彻心脾的悲怆,为八百个尚未成年的关中子弟的英灵跪倒在黄河滩上。这儿刚刚发生过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幕。八百个士兵,从右前方的悬崖峭壁上跳进了黄河。他们的手榴弹扔完了,子弹打光了,刺刀拼弯乃至断折了,他们也被两倍于自己的鬼子逼到悬崖上,全都跳进了黄河。八百个娃娃呀!全在16岁至18岁这个年龄段。他们是3个月前从关中乡村征召来的农家子弟,有的还是司令老家邻村的乡党……现在都跳到黄河里去了。就在这个刚刚组建的新兵团结束军事训练即将参加会战的时刻,他亲自去看望了这些他称为小乡党的士兵。司令曾经想到,这些娃娃肯定将成为日本鬼子难以招架的对手:他们之中肯定会有出类拔萃的人物显露出来,进入军队各级指挥岗位,乃至成为将军。当然,也免不了死亡和伤残……他唯独没有料到这种结局。司令仰头朝崖头山顶上望去,浓厚的暮色里一片模糊。他突然听到随员在身后惊讶的声音:“河里是什么?”苍茫模糊的河面上,隐隐可以看到有布质的东西在摆动。司令首先想到的是一杆军旗,这是八百个娃娃留给他的唯一的也是最后的遗物了。随员们下水打捞,竟是两具尸体,尸体被拽到沙滩上来,他们全都惊呼起来。司令自己也惊呆了——军旗的钢质尖头,从一个日本鬼子的胸膛刺进去,从背脊穿出;那个鬼子紧紧抱住中国旗手的后腰,中国旗手的双手死扣着日本鬼子的脖子;两个人面对着面,中国旗手用旗杆的尖头捅穿一个日本鬼子的胸膛,把他直压到黄河水底;中国西北军的军旗已经撕裂,暮色里看不出颜色。司令默默地脱下军装上衣,蹲下身去,捏着衣襟擦拭旗手的脸膛。旗手眼窝和鼻孔里积存着黄河的泥沙,圆睁着的眼睛和鼓出的眼球,显示着他憋着多深的一股仇气、鼓着多大的劲儿啊!司令从腮帮子擦到下巴的交界处时,突然发出一声惊叫:“三娃!是你呀!”旗手左腮和下巴棱儿交会处,有一块大拇指盖大的暗红色的痣斑。那次给新兵团做完讲演,司令直接朝士兵走过去。那些尚未完全褪尽乡村孩子神色的一张张脸膛让他想面对面和他们说话。司令盯住一个浓眉大眼方脸的士兵,士兵举手行一个军礼,铿锵有劲地开口:“报告孙司令,我是蒲城人。”司令稍一愣怔:“你是杨军长的老乡。”随即面对士兵,提高嗓门说:“蒲城出忠臣啊!全中国都知道杨虎城将军的忠肝义胆。蒲城还出过一个忠臣叫王鼎,他效法春秋时史鱼尸谏,留下劝谏皇上不要签割地赔银的卖国条约的遗书,悬梁自尽了。王鼎尸谏皇上,死忠;杨将军兵谏,大忠。人说蒲城包括整个渭北水硬土硬,长出来的麦子,秆儿硬麦芒也硬,麦子磨出来的面粉也是性硬,这样的麦子养出来的男人女人能不硬气吗?”会场一片肃然。司令问:“你怎么知道我姓孙?”士兵笑着说:“满蒲城人都知道俺杨军长把兵交给你带了……”司令又瞅住了一位脸膛红扑扑的士兵。士兵自报家门:“报告司令,俺是长安人。”“家里都有啥人?”“俺爸,俺婆俺爷,俩哥一个妹子。”“你妈能舍得你当兵?”“俺妈哭哩!俺爸把俺妈训住了。”“你婆呢?”“俺婆心宽,走时还叫我念她教的口曲儿呢!”“啥口曲儿?念一念,让我和大伙儿听听。”士兵清清嗓子,大声诵念起来:“哈高?山高,没有娃的心高。啥远?海远,没有娃的脚远。啥大?天大,没有娃的胆大。”司令听得慷慨激昂,士兵们热烈鼓掌。司令说:“心——高,脚——远,胆——大。这才是关中娃陕西娃的本色。”“俺爷还会唱戏哩,逢年过节搭台子唱。”士兵更得意了。“教给你了没?”“我能唱几段。”“那你就唱几句。”“那你就唱几句。”士兵拉开了架势,吼唱起来:“两狼山哎——战胡儿啊——天摇地动……好男儿哎——为国家啊——何惧——死啊——生……”司令已经热泪盈眶,颤着声问:“你叫啥名字?”“三娃。”司令抚摸了这个小乡党下巴棱儿上的那块暗红色的痣斑:“我把你也记住了。你婆教你的口曲儿,你爷教你的戏词,我听一遍就都记下了……”六年之后,一九四五年九月十八日,武汉市中山公园。接受日本投降的仪式在此举行。孙蔚如司令一身戎装,高大威武地坐在第六战区受降主官的位置上。他的眼前浮现出三娃捅穿日军士兵胸膛的军旗,耳边响起三娃他婆教给三娃的口曲儿。还想到了母亲。三年前,在即将东出潼关进军中条山之前两日,他回家向母亲告别,跪倒在母亲膝下,说不能尽孝了。母亲只说:“当兵就要打仗。国家遭人欺侮哩。这是尽大孝哩,你要打赢回来。”大约一个月前,日本投降的消息传到孙家,母亲喜极而终了。(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介绍司令每到清明都会给先祖烧香叩拜,突出了他向娃娃兵跪拜的庄重和招募他们的后悔。B.司令与士兵的对话凸显了士兵们的年轻活力和将士们关系的和谐,洋溢着浓浓的乡土情怀和家国情怀。C.三娃在家人的支持下,参加了新兵团,在他刚结束军事训练还未参加会战时,就被敌人逼进黄河淹死。D.孙司令在受降之际先想到了三娃,然后想到了母亲,这说明在他的心中牺牲的士兵比母亲更加重要。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的描写突出了黄河河水的浑浊有力、悬崖的陡峭冷峻、战马的昂首挺立、司令的肃穆悲伤,营造了一种雄壮悲怆的氛围,震撼人心。B.小说先写司令向娃娃兵的英灵下跪、发现牺牲的战士并为其擦拭的故事,后写司令看望娃娃兵并与他们交谈的情节,避免故事平铺直叙,很有艺术性。C.“这儿刚刚发生过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幕“他唯独没有料到这种结局”,既渲染了战士牺牲的悲壮与战争的残酷,又巧妙地连接故事,使讲述流畅自然。D.小说着力对牺牲的士兵三娃进行刻画,详细介绍了他的家乡、家庭情况,并主要通过语言描写刻画了一个面对战争斗志昂扬、不惧生死的战士形象。8.小说结尾叙述孙司令回忆母亲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9.有人说,陈忠实的短篇小说关注特定的文化背景对人的性格、命运的影响。请结合文中娃娃兵的形象具体分析说明。〖答案〗6.B7.D8.①结尾指出孙司令母亲支持儿子保家卫国,并在听闻日本投降的消息后喜极而终,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②点明在小孝和大孝之间,孙司令选择了大孝,丰富了孙司令的人物形象;
③结尾以孙司令母亲之口点出保家卫国是尽大孝,强化了小说家国一体的主题。9.①特定的历史文化传承影响人的性格和命运:文中提到蒲城出忠臣,蒲城的方脸士兵以此为傲并继承了这种光荣传统,报效国家。
②特定的地域特色影响人的性格:蒲城水硬土硬,养育了硬气的男人女人,培育了杀敌报国的娃娃兵。
③家庭教育影响人的性格和命运:三娃从小听爷爷奶奶唱戏唱曲,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爱国教育,最后为保卫国家献出了生命。
④乡土情怀影响人的感情和行为:孙司令关爱来自家乡的娃娃兵,家乡的娃娃兵也拥戴自己家乡的将军,乐于听从他的指挥,奋勇报国。〖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招募他们的后悔”说法错误,根据小说内容可知,司令并不后悔招募他们,而是为他们的死感到愧疚和悲伤。C.“在他刚结束军事训练还未参加会战时”说法错误,根据小说内容可知,三娃就是在会战中被逼进黄河淹死的。D.“这说明在他的心中牺牲的士兵比母亲更加重要”说法错误,从小说最后一段无法看出在孙司令心中谁更重要。故选B。【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D.“详细介绍了他的家乡、家庭情况”说法错误,从小说内容来看,应是对“浓眉大眼方脸的士兵”的家乡情况做了详细介绍,并没有对三娃的家乡情况进行详细介绍。故选D。【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作用的能力。孙司令回忆母亲的内容在文章最后一段。从文章内容上,这段文字补充了孙司令的家庭情况,“三年前,在即将东出潼关进军中条山之前两日,他回家向母亲告别,跪倒在母亲膝下,说不能尽孝了……大约一个月前,日本投降的消息传到孙家,母亲喜极而终了”,丰富了文章内容。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这段文字表现了孙司令在忠孝之间的选择,“他回家向母亲告别,跪倒在母亲膝下,说不能尽孝了”,体现出孙司令为了国家的利益而牺牲自己小家的利益的高尚品格,丰富了孙司令的形象。从主题表达上,这段文字强化了主题——中国人民的胜利与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密切相关。以孙司令为代表的中国人,深明国与家的关系,为了打败日本侵略者而舍弃自己的小家。而正是这种信念让中国最后获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而文中作者借孙司令母亲之口,“当兵就要打仗。国家遭人欺侮哩。这是尽大孝哩,你要打赢回来。”点出保家卫国是尽大孝,强化了小说家国一体的主题。【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此题的审题关键有两处,即“特定的文化背景”和“人的性格、命运”。考生可从“特定的文化背景”的角度出发浏览全文,看哪些因素属于“文化背景”,并分析它们是如何影响“人的性格、命运”的。从孙司令与娃娃兵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到文化对人的影响。从小说中“蒲城出忠臣啊!全中国都知道杨虎城将军的忠肝义胆。蒲城还出过一个忠臣叫王鼎,他效法春秋时史鱼尸谏,留下劝谏皇上不要签割地赔银的卖国条约的遗书,悬梁自尽了。王鼎尸谏皇上,死忠;杨将军兵谏,大忠。”可知,特定的历史文化传承影响人的性格和命运,蒲城出忠臣,蒲城的方脸士兵以此为傲并继承了这种光荣传统,报效国家。从“人说蒲城包括整个渭北水硬土硬,长出来的麦子,秆儿硬麦芒也硬,麦子磨出来的面粉也是性硬,这样的麦子养出来的男人女人能不硬气吗”可知,特定的地域特色影响人的性格。蒲城水硬土硬,养育了硬气的男人女人,所以娃娃兵也是硬气的,他们宁可跳下黄河也不做日军的俘虏。从“哈高?山高,没有娃的心高。啥远?海远,没有娃的脚远。啥大?天大,没有娃的胆大。”“两狼山哎——战胡儿啊——天摇地动……好男儿哎——为国家啊——何惧——死啊——生……”等内容可知,家庭教育影响人的性格和命运。三娃从小听爷爷奶奶唱戏唱曲,从中学到要要为国尽忠,不怕牺牲,让他走潜移默化中接受了爱国教育,最后为保卫国家献出了生命。从小说中“司令跪倒在黄河滩上。眼前是翻卷着泥浪的黄河河面,右首是陡峭冷峻的悬崖石壁。身后,十余位师长、团长、营长和众多随员也相继跪倒”“就在这个刚刚组建的新兵团结束军事训练即将参加会战的时刻,他亲自去看望了这些他称为小乡党的士兵”等内容可以看出孙司令关爱来自家乡的娃娃兵。而从“那次给新兵团做完讲演,司令直接朝士兵走过去。那些尚未完全褪尽乡村孩子神色的一张张脸膛让他想面对面和他们说话”“满蒲城人都知道俺杨军长把兵交给你带了……”等内容可知,家乡的娃娃兵也拥戴自己家乡的将军,乐于听从他的指挥,奋勇报国。这体现出乡土情怀影响人的感情和行为。二、古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汉武帝元光五年。初,王恢之讨东越也,使番阳令唐蒙风晓南越。南越食蒙以蜀枸酱,蒙问所从来。曰:“道西北牂柯江。牂柯江广数里,出番禺城下。”蒙归至长安,问蜀贾人,贾人曰:“独蜀出枸酱多持窃出市夜郎夜郎者临牂柯江江广百余步足以行船南越以财物役属夜郎然亦不能臣使也。”蒙乃上书说上曰:“南越王黄屋、左纛,地东西万余里,名为外臣,实一州主也。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窃闻夜郎所有精兵,可得十余万,浮船牂柯江,出其不意,此制越一奇也。诚以汉之强,巴、蜀之饶,通夜郎道,为置吏,甚易。”上许之。乃拜蒙为中郎将,将千人,食重万余人,从巴、蜀筰关入,遂见夜郎侯多同。蒙厚赐,喻以威德,约为置吏,使其子为令。夜郎旁小邑,皆贪汉缯帛,以为汉道险,终不能有也,乃且听蒙约。还报,上以为犍为郡。发巴、蜀卒治道,自僰道指牂柯江。作者数万人,士卒多物故,有逃亡者,用军兴法诛其渠率。巴、蜀民大惊恐。上闻之,使司马相如责唐蒙等,因谕告巴、蜀民以非上意。相如还报。是时,邛、筰之君长,闻南夷与汉通,得赏赐多,多欲愿为内臣妾,请吏,比南夷。天子问相如,相如曰:“邛、筰、冉、駹者近蜀,道亦易通。秦时尝通为郡县,至汉兴而罢。今诚复通,为置郡县,愈于南夷。”天子以为然,乃拜相如为中郎将,建节往使,及副使王然于等乘传,因巴、蜀吏币物以赂西夷。邛、筰、冉、駹斯榆之君皆请为内臣,除边关。关益斥,西至沫、若水,南至牂柯为徼,通零关道,桥孙水通邛都。为置一都尉,十余县,属蜀。天子大说。(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汉通西南夷》)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独蜀出枸酱多/持窃出市夜郎/夜郎者/临牂柯江/江广/百余步足以行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