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广东省汕头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汕头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汕头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汕头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汕头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2广东省汕头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天人合一”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的十大理念之一,是贯通中国传统哲学的根本思想,也是中西文化差异的木本水源。从春耕、夏长、秋收、冬藏“不违农时”的日常劳作,到修齐治平“以德配天”的治国理政,天人合一都悄无声息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日用伦常。同时,天人是否合一也是中西哲学差异化的逻辑起点。在中国传统思想史上“天”和“人”的意蕴都十分丰富,“天”既指自然世界还指伦常义理,“人”对天的主动性既指自然主动也指道德主动。“自然之天”视角下的天人关系属于宇宙论范畴,主要探讨人与自然如何相处,是二十大报告中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来源。无论是老子所言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第二十五章)还是孔子所说的“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或是庄子提出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都是指人与天地万物是相互联系的、始于同一宇宙本源的有机整体,倡导顺应自然、清静无为、人合于天的“天人合一”。而且这些保护自然的理念在传统社会也都得到了实践。“义理之天”视角下的天人关系属于伦理学范畴,主要探讨人与社会如何相处,与象征社会文明的伦理道德共同发展。天道与人道并行不悖、合二为一的天人合一理念以成熟的理论体系与可实践的修养路径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特质。要回答中国传统社会为什么会产生如此超前的“天人合一”绿色环保思想,需要还原到历史的客观情境中寻找〖答案〗。《周易》中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民以食为天”的中国是典型的农业社会,古代的圣人正是在观察天地之道的基础上发现、总结、掌握自然时令的变化规律,所以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天文历法在中国古代格外先进,河南安阳出土的殷墟甲骨文中,就发现了大量天文现象记载。而且,当下仍广泛使用的二十四节气也是农业文明的产物。因此,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理念不仅对应着当代的绿色发展观,还是实现传统文化创新的必然选择,对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二十大报告定义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其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与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是从天人合一的自然宇宙层面与社会伦理交往层而衍化而来的具体指向。作为“自然之天”,天人合一的要求就是走绿色持续可协调的发展道路,确保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义理之天”,天人合一又演变为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和伦理要求,体现在国际关系上就明确为了中国的外交方针,即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这都是对传统天人合一观念的延续、继承及发展。(摘编自徐佳佳《天人合一》)材料二:在当今21世纪开始之际,人类在享受现代工业革命带来的文明发展的同时,也切身感受到现代工业革命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特别是生态的急剧恶化和环境的严重破坏给我们带来深重灾难。因此,改变我们的生存方式,从现代的工业文明迅速过渡到后工业的生态文明已经成为全世界绝大多数人的共识。而要实现这种文明形态的过渡,最重要的是要改变我们的文化观念,迅速地从工业文明的人类中心主义、唯科技主义、唯工具理性与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转变到有机整体的生态思维观念之上。这样的转变当然应主要立足于当代,并从各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但借鉴古代的生态智慧则是十分必要的。我国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易于为广大人民接受的生态与环境理念,就要借鉴我国古代文化资源,从中汲取营养,建设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当代中国生态理论。我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中的生态智慧早就引起国际哲学界与生态学界的重视。美国研究环境问题的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布朗指出:“我们只应当追求维持生活的最低限度的财富,我们的主要目标应当是精神文化的。如果我们把追求物质财富作为我们的最高目标,那就会导致灾难。老子提倡无私和博爱,并认为这是人类事业中取得幸福和成功的关键。”罗马俱乐部中国分部对此评价道:“这恰与老子几千年前所提‘无欲’‘天人合一’相对应,这正是人类正‘道’的基本前提。并且老子的思想提供的价值观念真正切中了以西方文化为主体的现代文明异化的种种问题与要害,正是医治现代文明病的良方。”当然,还有包括海德格尔等许多已经为大家熟悉的理论家都从我国“天人合一”思想中吸取诸多精华,说明我国古代这一理论所具有的当代普世性价值,值得我们重视并加以研究。(摘编自曾繁仁《中国古代“天人合”思想与当代生态文化建设》)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天人合一”是贯通中国传统哲学的根本思想,主要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B.“天人合一”思想在古代得到实践,是古人在观察天地之道的基础上产生的。C.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人们普遍意识到从工业文明过渡到生态文明的必要性。D.老子无私与博爱的思想切中现代文明异化的要害,是医治现代文明病的良方。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则材料都围绕“天人合一”展开论述,都强调这一思想的当代价值和普世意义。B.坚持走绿色持续可协调的发展道路,是对传统天人合一观念的延续、继承及发展。C.工业文明的人类中心主义、唯科技主义、唯工具理性等观念不符合天人合一的思想。D.只要借鉴古代生态智慧,就将工业文明的思维观念转变成有机整体的生态思维观念。3.下列能体现材料中“义理之天”视角下的“天人合一”理念的一项是()A.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墨子·兼爱》)B.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孟子·梁惠王上》)C.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礼记·大学》)D.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齐民要术》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5.“天人合一”是中西文化差异的木本水源,然而很多西方理论家都从我国“天人合一”思想中吸取诸多精华,为什么?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答案〗1.B2.D3.A4.①首先提出“天人合一”是是贯通中国传统哲学的根本思想,也是中西文化差异的木本水源。

②其次解释中国传统思想史上“天”和“人”的意蕴;

③然后从“自然之天”和“义理之天”视角下阐述天人关系;

④再解释中国传统社会为什么会产生如此超前的“天人合一”绿色环保思想;

⑤最后得出结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5.①这一理念不仅对应着当代的绿色发展观,还是实现传统文化创新的必然选择;

②提倡无私和博爱,这是人类事业中取得幸福和成功的关键。

③老子的思想提供的价值观念真正切中了以西方文化为主体的现代文明异化的种种问题与要害,正是医治现代文明病的良方。

④我国古代这一理论所具有的当代普世性价值。

〖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主要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错误。结合“‘义理之天’视角下的天人关系属于伦理学范畴,主要探讨人与社会如何相处,与象征社会文明的伦理道德共同发展”可知,还强调人与社会和谐相处。C.“人们普遍意识到从工业文明过渡到生态文明的必要性”错误,曲解文意。由原文“特别是生态的急剧恶化和环境的严重破坏给我们带来深重灾难。因此,改变我们的生存方式,从现代的工业文明迅速过渡到后工业的生态文明已经成为全世界绝大多数人的共识”可知,原文说的是“成为全世界绝大多数人的共识”,并没有说“必要性”。D.“老子无私与博爱的思想切中现代文明异化的要害”错误。由原文“并且老子的思想提供的价值观念真正切中了以西方文化为主体的现代文明异化的种种问题与要害,正是医治现代文明病的良方”可知,原文说的是切中了“以西方文化为主体的现代文明异化的种种问题与要害”。【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只要……就……”错误,过于绝对。结合“而要实现这种文明形态的过渡,最重要的是要改变我们的文化观念,迅速地从工业文明的人类中心主义、唯科技主义、唯工具理性与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转变到有机整体的生态思维观念之上。这样的转变当然应主要立足于当代,并从各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但借鉴古代的生态智慧则是十分必要的”可知,原文只是说“借鉴古代的生态智慧则是十分必要的”。【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义理之天”视角下的天人关系属于伦理学范畴,主要探讨人与社会如何相处,与象征社会文明的伦理道德共同发展。A.天下人能彼此相爱才会太平,互相仇恨就会混乱。体现了人与社会的关系,能体现材料中“义理之天”视角下的“天人合一”理念。B.按一定的季节入山伐木,木材就会用不完,探讨的是人与自然如何相处,体现的是“自然之天”视角下的“天人合一”,C.表现的是人在自我修养方面的基本原则,没有涉及到人与社会的关系。D.农业生产要顺应天时地利,这样就会事半功倍,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多的产出。探讨的是人与自然如何相处,体现的是“自然之天”视角下的“天人合一”。【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结合材料一第一段关键句“‘天人合一’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的十大理念之一,是贯通中国传统哲学的根本思想,也是中西文化差异的木本水源”可知,首先提出“天人合一”是是贯通中国传统哲学的根本思想,也是中西文化差异的木本水源。结合第二段关键句“在中国传统思想史上‘天’和‘人’的意蕴都十分丰富,‘天’既指自然世界还指伦常义理,‘人’对天的主动性既指自然主动也指道德主动”可知,其次解释中国传统思想史上“天”和“人”的意蕴;结合第三段关键句“‘自然之天’视角下的天人关系属于宇宙论范畴,主要探讨人与自然如何相处,是二十大报告中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来源”和第四段关键句“‘义理之天’视角下的天人关系属于伦理学范畴,主要探讨人与社会如何相处,与象征社会文明的伦理道德共同发展”可知,然后从“自然之天”和“义理之天”视角下阐述天人关系;结合第五段关键句“要回答中国传统社会为什么会产生如此超前的‘天人合一’绿色环保思想,需要还原到历史的客观情境中寻找〖答案〗”可知,再解释中国传统社会为什么会产生如此超前的“天人合一”绿色环保思想;结合第六段关键句“二十大报告定义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可知,最后得出结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结合“因此,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理念不仅对应着当代的绿色发展观,还是实现传统文化创新的必然选择,对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可知,这一理念不仅对应着当代的绿色发展观,还是实现传统文化创新的必然选择;结合“我们只应当追求维持生活的最低限度的财富,我们的主要目标应当是精神文化的。如果我们把追求物质财富作为我们的最高目标,那就会导致灾难。老子提倡无私和博爱,并认为这是人类事业中取得幸福和成功的关键”可知,提倡无私和博爱,这是人类事业中取得幸福和成功的关键。结合“这恰与老子几千年前所提‘无欲’‘天人合一’相对应,这正是人类正‘道’的基本前提。并且老子的思想提供的价值观念真正切中了以西方文化为主体的现代文明异化的种种问题与要害,正是医治现代文明病的良方”可知,老子的思想提供的价值观念真正切中了以西方文化为主体的现代文明异化的种种问题与要害,正是医治现代文明病的良方。结合“当然,还有包括海德格尔等许多已经为大家熟悉的理论家都从我国‘天人合一’思想中吸取诸多精华,说明我国古代这一理论所具有的当代普世性价值,值得我们重视并加以研究”可知,我国古代这一理论所具有的当代普世性价值。(二)现代文阅读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阿吾斯奇董夏青青云霭封锁了雪峰之间偶尔显露的天际远景。阴冷彻骨的北风越刮越大。靶场上掀起少尘,落到正在一座墓地上挥动铁锨、铁铲的几个人身上。来靶场之前教导员跟他讲,上世纪七十年代连队骑乘巡逻,一个战士的马在山口甬道的雪崩中受惊。被甩下马背的战士一只脚被马铨挂住,拖行近一公里才挣脱,事后昏迷不醒,等不及送下山医治人就没了。拾捡骨骸装箱时,烈士的弟弟跪倒在地,放声恸哭……回到连队,通讯员热了饭菜端上桌。“营长,来。”教导员冲他扬了下下巴。“您是这儿的营长?“烈士的弟弟问。“忘了介绍。”教导员说,“这是南疆军区来指导工作的殷营长,他弟弟是咱们连队的三班长。”“那这正好能跟兄弟见面了。”烈士的弟弟说。“三班长现在正在总医院住院……休养好了就回来。”教导员说。“生病了?”烈士的弟弟问。他拿起盘子里教导员掰剩下的半块馍,没作声。这两年不知说过多少回要来阿吾斯奇,可想不到有一天在这儿了,会是帮小弟收拾放在连队的被褥衣物和储藏室的行李,然后带走。去年阿吾斯奇的雪下得早、下得多。连队烧锅炉,攒的煤渣子多了没地方放,拖拉机上山运煤渣的时候没油了,驾驶员给连队打电话,说车没油了,让人快给送来。小弟一听就拿上一桶油,开着辆皮卡去给拖拉机送。路上,小弟将皮卡车停在窄道边,跑下去找拖拉机。送完油顶着风雪往回跑时,对面驶来一辆扛粮食的大半挂车,司机没刹住,车头把皮卡车推出去十几术远,小弟当时就站在车斗后边,被撞进砌在路边的雪堆里埋住了。小弟还活着,至少将来睁开眼是躺在一张干干净净的病床上。他端起热水瓶冲了杯茶,起身拉上窗帘。这时屋门被推开,教导员走进来。“我跟指导员说了,下午你跟他们一块去巡逻。到界碑看看,你弟去年刚带人上去描的字。”教导员说。他点点头。坐在勇士车的副驾驶上向外看,而前灰暗、阴沉的天空,已经被清澈明亮、瞬息万变的光芒冲破,无垠无底的草野上闪耀着星星点点。“快看,殷营长!”一个战士抱着枪站起来,头盔撞到车窗上。他顺着战士手指的方向,看见几匹棕黑色的马伫立在山坡上。“那是我们班长养的马!”旁边的战士摇下车窗玻璃,头伸向窗外朝着那几匹马吹口哨。“那他跟你们说过,他去俄罗斯给普京表演吗?”他苦笑道。“班长和我说过!”二条兵大喊,“班长去看了克里姆林宫,然后走总统办公室的特殊通道去的红场。”小弟被送进少林寺那年,他正在高三复读。二00九年,小弟在给他的一封信中说,少林寺受邀参加第一届俄罗斯国际军乐节,普京总统亲自接见了他们。信的后半部分,小弟提到身边很多师兄弟已开始寻求未来更好的出路。小弟说,他有两条路可选,一是大师兄推荐他去曼哈顿的华人街当私人武术教练;另一份工作,是和同班一个德国同学回他在巴伐利亚的老家支教。信的末尾小弟问他,到底是选美元还是欧元。他那会儿已在南疆部队当班长,深夜趴在锅炉房的地上给小弟回信。信中写到童年时奶奶家的老屋,晚上到处是老鼠的叫声,夏天雨水大,室内的积水没到脚脖。哥俩每天吃的面饼磨嗓子,印象中最好的一顿饭是猪油酱油热水泡煎饼。奶奶家有两只羊,每天奶奶都背着筐出去打草。他在信里拉杂说了两页纸才切入正题。他说,希望小弟参军,为家庭争得荣誉。信寄出后的第三个月,小弟入伍进疆。先在团里的步兵营待了几年,后被调往阿吾斯奇。二十八号界碑与哈萨克斯坦的边防哨楼毗邻。车开不进去,人走进去稍不小心也会摔倒。走过一截铺着碎石子的土路快进草滩时,指导员招呼大伙停下,各自栓查裤腿和袖口是否扎紧。指导员向他解释,草丛里有一种叫草瘪子的虫,专把脑袋钻进人的肉里吸血。“报告营长,上回班长带我们来给界碑描红,被草瘪子咬了。”见他没反应,二条兵沉下脸,正了正头盔。“营长,我亲眼看见的,班长小腿那一块都烂了。”“正常。”他说,“他身上有各种各样的伤。”“班长说他在少林寺的时候没有买保险,有病就自己治。”太阳当空,界碑上新描的红色字眼看起来醒目极了。他站在界碑前向四周远望,阳光在光滑舒缓的大地上流泻。招待室旁的图书室敞着门,屋里有灯。他经过时,看军医正坐在长条桌前翻书。见他走进来,军医起身摘下老花镜向他打招呼:“三班长有一回给我说你要他多看书,我就推荐了曾国藩的传记和家书,还有苏东坡的传记。曾国藩和他的兄弟连心,仗打得好。苏东坡和他的弟弟苏辙,两个人同朝做官,官做得明白,文章也写得好。”他回到招待室时已响过熄灯号。外头下雪了。广大空旷的天地间,每一片雪花都标示出风的力道和方向,在窗外,在他眼前连缀而下,蕴藏着沉甸甸的寒光。那晚在阿吾斯奇的图书室,军医从书柜里拿出一幅字赠他。他接过字在桌上展开。写的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选自《人民文学》2019年第8期,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面对烈士的弟弟的询问,营长拿起盘子里的半块馍,却没有回答,是因为他对弟弟的受伤感到十分心痛。B.小弟曾经在少林寺习武,有不错的就业选择,但他还是咨询哥哥的意见,体现了他对哥哥的敬佩和信赖。C.营长在写给弟弟的信中提到童年生活条件艰苦,是想引起弟弟的责任感,让弟弟为改变家庭现状去参军。D.军医向三班长推荐有关曾国藩和苏东坡书,是希望他提升文化素养,同时也是启示他要和哥哥兄弟齐心。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的环境描写突出了边境生存条件的恶劣,营造了一种苍凉悲壮的意境。B.小说多次提到的“界碑”,象征国家主权,标志边疆军人戍边卫国的崇高使命。C.小说以军医给营长的赠字为结尾,戛然而止,富有深意,使小说主题更加多元。D.小说语言平静克制,尽管故事具有悲剧色彩,但冷静客观的叙述中却不乏温情。8.小弟在小说中并未出场,但其形象十分生动,请结合文本分析小弟的形象特点。9.作家卢一萍说:“董夏青青几乎每一篇(小说)都有不同的视角,她总能找到故事中的高光点。”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此的理解。〖答案〗6.B7.C8.①小弟能吃苦、肯干活、会带兵,具有高度责任感。

②小弟面对生活的困难,没有退缩,他的经历凸显了戍边战士的英雄形象,展示出戍边战士高贵的精神气概。9.①作者以第三人称展开叙述,但运用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全知视角。小说记叙了驻守在边防线上的解放军真实的生活,以朴素、诚挚的叙事让“家”和“国”达到了情感与价值。

②小说以有限制叙事视角串联起诸多人物并展开描写。小说以殷营长来连队为小弟拿行李为线索,军医和三班的战士们。小弟和这些人一样,面对生活的困难,却没有退缩,他的经历凸显了戍边战士的英雄形象,展示出戍边战士高贵的精神气概。

③作者从微观的个人化叙述视角切入,把生活改写成片段式的、具体可感的生命过程与人生经验,赋予了现实生活以生命性和存在感。〖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分析鉴赏的能力。A.“是因为他对弟弟的受伤感到十分心痛”错,是因为烈士的弟弟在骑马巡逻时牺牲感到十分心痛。C.“让弟弟为改变家庭现状去参军”错,根据“他在信里拉杂说了两页纸才切入正题。他说,希望小弟参军,为家庭争得荣誉”可知,营长希望小弟参军为家庭争得荣誉,而不是为改变家庭现状。D.“是希望他提升文化素养”错,根据原文“我就推荐了曾国藩的传记和家书,还有苏东坡的传记。曾国藩和他的兄弟连心,仗打得好。苏东坡和他的弟弟苏辙,两个人同朝做官,官做得明白,文章也写得好”分析,军医向三班长推荐有关曾国藩和苏东坡书,启示兄弟俩要齐心协力为国奉献。【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C.“使小说主题更加多元”错,“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原本是苏东坡写给弟弟的词,表现了兄弟之间的深厚情谊。沈军医有意送这两句词,是有感于殷营长和小弟同为戍边战士、同有为国奉献的精神,深化了小说的主题。【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根据“他顺着战士手指的方向,看见几匹棕黑色的马忙立在山坡上。‘那是我们班长养的马’”“上回班长带我们来给界碑描红,被草疼子咬了”“他身上有各种各样的伤”“班长说他在少林寺的时候没有买保险,有病就自己冶”分析,可见,小弟能吃苦、肯干活、会带兵,具有高度责任感。根据“小弟提到身边很多师兄弟已开始寻求未来更好的出路。小弟说,他有两条路可选,一是大师兄推荐他去曼哈顿的华人街当私人武术教练;另一份工作,是和同班一个德国同学回他在巴伐利亚的老家支教。信的末尾小弟问他,到底是选美元还是欧元”“小弟入伍进疆。先在团里的步兵营待了几年,后被调往阿吾斯奇”“去年阿吾斯奇的雪下得早、下得多。连队烧锅炉,攒的煤渣子多了没地方放,拖拉机上山运煤渣的时候没油了,驾驶员给连队打电话,说车没油了,让人快给送来。小弟一听就拿上一桶油,开着辆皮卡去给拖拉机送。路上,小弟将皮卡车停在窄道边,跑下去找拖拉机。送完油顶着风雪往回跑时,对面驶来一辆扛粮食的大半挂车,司机没刹住,车头把皮卡车推出去十几术远,小弟当时就站在车斗后边,被撞进砌在路边的雪堆里埋住了”分析,可见,小弟具有高度责任感,他的经历凸显了戍边战士的英雄形象,展示出戍边战士高贵的精神气概。【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叙述视角的把握能力。本文以“他”为叙述人称,以第三人称展开叙述,但运用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全知视角。“他”作为戍边战士,给烈士家属取烈士的遗骸,并且来靶场之前教导员就跟他讲述了这位烈士牺牲的原因。回连队的路上,他听到教导员向烈士家属介绍“他”的身份,以及通过“他”回顾了弟弟进疆之前和进疆之后的生活,以及受伤的情况。然后经过招待室旁的图书室,遇到了沈军医,通过二人对话,描述了“他”和沈军医等一群普通的边防官兵的戍边生活,以朴素、诚挚的叙事让“家”和“国”达到了情感与价值。第三人称叙述视角,又叫做全知视角,但本文是人物的有限视角。本文是说殷营长来连队为受伤的弟弟收拾行李,写到殷营长帮忙一起取烈士的骨骸,通过营长介绍了解了烈士牺牲的原因。在遇到沈军医之后,通过沈军医之口了解到为何这家人时隔多年才来取烈士的骨骸以及来连队的艰难,所以小说以殷营长来连队为小弟拿行李为线索,以有限制的叙述视角串连起诸多人物并展开描写,向读者暗示了其叙述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小说并没有具体的故事情节,故事性也不强,通过帮烈士家属取烈士的骨骸、回忆小弟进疆之前和之后的生活以及受伤的经过、和沈军医的对话,展现了一种散碎的生活场景,对人物也没有进行人为的典型塑造和思想境界的拔高。小弟和这些人一样,面对生活的困难,却没有退缩,他的经历凸显了戍边战士的英雄形象,展示出戍边战士高贵的精神气概。作者背弃了史诗性的宏大叙述视角,从微观的个人化叙述视角切入,以小见大,以点写面,把生活改写成片段式的、具体可感的生命过程与人生经验,赋予了现实生活以生命性和存在感。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节选自归有光《项脊轩志》)材料二:余捉蟋蟀,汝奋臂出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今予殓汝葬汝,而当日之情形,憬然赴目。予九岁,憩书斋,汝梳双髻,披单缣来,温《缁衣》一章;适先生奓户入,闻两童子音琅琅然,不觉莞尔,连呼“则则”,此七月望日事也。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予弱冠粤行,汝掎裳悲恸。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汝从东厢扶案出一家瞠视而笑,不记语从何起,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凡此琐琐,虽为陈迹,然我一日未死,则一日不能忘。旧事填膺,思之凄梗,如影历历,逼取便逝。悔当时不将嫛婗情状,罗缕记存;然而汝已不在人间,则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汝之义绝高氏而归也,堂上阿奶,仗汝扶持;家中文墨,眣汝办治。尝谓女流中最少明经义、谙雅故者。汝嫂非不婉嫕,而于此微缺然。故自汝归后,虽为汝悲,实为予喜。予又长汝四岁,或人间长者先亡,可将身后托汝;而不谓汝之先予以去也!(节选自袁枚《祭妹文》)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逾A三B年C予D披E宫F锦G还H家I汝J从K东L厢M扶N案O出P一Q家R瞠S视T而U笑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的“乳”与《苏武传》中“杖汉节牧羊”的“杖”都是名词作动词。B.“束发”,一般指男子20岁时要把头发束起来,表示已经成年;而“弱冠”则一般指男子15岁,此时要举行冠礼。C.“大母过余曰”的“过”与《孔雀东南飞》中“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的“过”意义不相同。D.“望日”通常指阴历每月十五或十六,这一天日月相对,月亮圆满,而“既望”通常指过了望日后的第一天,如《赤壁赋》中的“七月既望”。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项脊轩见证了家族的变迁。随着时间的流逝,原本庭院相连的大家族走向了分崩离析,表现了归有光对诸父分家后情感隔阂的无奈和悲凉。B.归有光回忆先人时感情表达并不一致。回忆母亲时情如汹涌的潮水,直泻而出,但想到祖母,却可谓情动于中,有泪无声,含蓄而有节制。C.袁枚兄妹感情融洽无间。文中回忆了妹妹回到娘家后服侍母亲、处理文书事务等事情,记录了作者曾想将身后事托付于妹妹的想法,表达了兄妹间的深厚感情。D.两篇文章在写作上均注重在叙事中充分抒发强烈的感情。或寓情于事,以情动人;或在叙事中穿插一些抒情性的话语来直抒胸臆,表达真情实感。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竞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2)旧事填膺,思之凄梗,如影历历,逼取便逝。14.材料二中袁枚主要通过回忆一些童年琐事来抒发对亡妹的悼念之情,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答案〗10.CIP11.B12.B13.(1)我的孩子,好久不见你的踪影,怎么整天静悄悄地呆在这里,像个闺女一样?(2)往事堆积在我的胸中,想起来,心头悲切得像被堵塞似的。它们像影子一样似乎非常清晰,但真要靠近它抓住它,却又不见了。14.①二人同捉蟋蟀,同葬蟋蟀,体现了妹妹性情温厚善良。

②童年相伴读书,温馨之情溢于言表。

③作者远行广西,妹妹不忍哥哥分离,掎裳拽衣,放声大哭。

④袁枚考中进士,衣锦还家,妹妹惊喜万分,扶案而出,家人瞠视而笑。〖解析〗【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过了三年,我考中进士,衣锦还乡,你从东厢房扶着长桌出来,一家人瞪着眼相视而笑。“逾三年”是时间状语,独立成句,“予”是代词,作主语,所以C处断;“披宫锦还家”是“予”的行为,“汝”是下一句的主语,应放句首,所以I处断;“从东厢扶案出”是“汝”的行为,“一家”是下一句的主语,应放句首,所以P处断。【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常识,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能力。A.正确。“乳”,名词作动词,喂养;“杖”,名词作动词,拄着。句意:哺养两代人,已逝世的母亲待她很好/拄着汉朝的旄节牧羊。B.“‘束发’,一般指男子20岁……表示已经成年;而‘弱冠’则一般指男子15岁……”错误,选项说反了,“束发”,男孩15岁时束发为髻,表示成童;“弱冠”,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还未壮,所以称做弱冠,后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C.正确。“过”,看望;过错。句意:祖母来看我,她说/自以为可以说是没有什么罪过,能够终身侍奉公婆报答他们的大恩。D.正确。【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回忆母亲时情如汹涌的潮水,直泻而出,但想到祖母,却可谓情动于中,有泪无声,含蓄而有节制”错误,文中是借助老妪之口回忆母亲,情感流露是“语未毕,余泣,妪亦泣”;而对于祖母,作者是通过自己的回忆来写,情感流露是“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比较来看,“泣”是“无声或低声地哭”,而“长号”则是大声号哭,所以应该是回忆母亲有泪无声,含蓄有节制,想到祖母则是情如汹涌潮水,直泻而出。【1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若”,你的;“何”,怎么;“竞日”,整天;“类”,像。(2)“膺”,心中;“梗”,堵塞;“如”,像;“历历”,清晰得一一可数的样子;“逝”,消失。【1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到材料二中找到作者袁枚所回忆的与亡妹相关的童年琐事,进行概括。主要在选文第一段。结合“余捉蟋蟀,汝奋臂出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可知,兄妹二人一同玩耍,一起捉蟋蟀,一起葬蟋蟀;结合“予九岁,憩书斋,汝梳双髻,披单缣来,温《缁衣》一章;适先生奓户入,闻两童子音琅琅然,不觉莞尔”可知,兄妹二人共同温习功课,“差肩而坐”,温馨之情溢于言表;结合“予弱冠粤行,汝掎裳悲恸”可知,作者远行,妹妹牵住兄长的衣裳,悲伤痛哭;结合“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汝从东厢扶案出,一家瞠视而笑”可知,作者考中归来,妹妹惊喜万分,扶案而出,家人瞠视而笑。妹妹为哥哥考中得官而欣喜。参考译文:材料一:但是我住在这里,有很多可喜的事情,也有很多可悲的事情。这以前,庭院南北相通,连成一个大院。等到叔伯们分家以后,里里外外建了许多小门墙,到处都是。东家的狗跑到西家叫,客人得越过厨房去赴宴,鸡蹲在大厅上。院子里开始是筑起篱笆,后来修了围墙,变了两次。家里有一个老婆婆,曾经住在这座轩里。这个老婆婆,是已故的祖母的婢女,做过两代人的乳母。已故的母亲待她很好。轩西面连着内室,先母曾经来过一次。老婆婆不止一次对我说:“这里,就是你母亲站的地方。”她又说:“你姐姐在我怀里,哇哇地哭起来,你母亲就用手指敲敲门说:‘孩子是不是冷了?是不是想吃东西了?’我在门板外和她互相应答……”话还没说完,我就哭起来,老婆婆也跟着哭了。我从十五岁起在轩中读书。一天,祖母走来对我说:“孩子,好久不见你的踪影,怎么整天静悄悄地呆在这里,像个闺女一样?”等到离开时,她用手关上门,自言自语地说:“我们家的人读书老不见成效,这个孩子的功成名就,总可以期待了吧?”过了一会儿,她拿着一个象牙手板进来,说:“这是我的祖父太常公在宣德年间拿着上朝用的,以后你一定会用到它。”回忆旧日这些事物,就好像在昨天一样,令人忍不住要放声大哭。(节选自归有光《项脊轩志》)材料二:我捉蟋蟀,你紧跟我捋袖伸臂,抢着捕捉;寒冬蟋蟀死了,你又同我一起挖穴埋葬它们。今天我收殓你的尸体,给你安葬,而当年的种种情景,却一一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我九岁时,在书房里休息,你梳着两个发髻,披了一件细绢单衣进来,共同温习《诗经》中的《缁衣》一章;刚好老师开门进来,听到两个孩子琅琅的读书声,不禁微笑起来,连声“啧啧”称赞。这是七月十五日的事情。你在九泉之下,一定还清楚地记得。我二十岁去广西,你牵住我的衣裳,悲伤痛哭。过了三年,我考中进士,衣锦还乡,你从东厢房扶着长桌出来,一家人瞪着眼相视而笑,记不得当时话是从哪里说起,大概是说了些在京城考进士的经过情况以及报信人来得早、晚等等吧。所有这些琐碎的事情,虽然已经成为过去,但只要我一天不死,就一天也不能忘却。往事堆积在我的胸中,想起来,心头悲切得像被堵塞似的。它们像影子一样似乎非常清晰,但真要靠近它抓住它,却又不见了。我后悔当时没有把这些儿时的情状,一条一条详细地记录下来;然而你已不在人间了,那么即使年光可以倒流回去,儿童时代可以重新来过,也没有人来为它们对照证实的了。你与高家断绝关系后回到娘家,堂上老母,依仗你照料扶持;家中的文书事务,期待你去办理。我曾经以为妇女中很少明白经书的意义、熟识古代文物典故的人。你嫂嫂并非不够温柔和顺,但在这方面稍有不足。所以自从你回家后,虽然我为你而悲伤,对我自己来说却很高兴。我又比你年长四岁,或许像世间通常那样年长的先死,那就可以将身后之事托付给你;却没有想到你比我先离开人世!(节选自袁枚《祭妹文》)(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筹笔驿①罗隐②抛掷南阳为主忧,北征东讨尽良筹。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千里山河轻孺子③,两朝冠剑恨谯周④。唯余岩下多情水,犹解年年傍驿流。〖备注〗①筹笔驿:驿站名,位于今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军师村,因诸葛亮多次在此驻军筹划军事而得名。②罗隐,唐代诗人。应进士试屡试不中,史称“十上不第”,一生不得志。③孺子:指蜀国后主刘禅。④谯周,三国时蜀国大臣,在邓艾近成都时,力排众议,劝蜀后主刘禅投降。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蜀相》首联通过设问,表达作者对诸葛亮的景仰之情和缅怀之意;《筹笔驿》颈联将刘禅、谯周之辈与诸葛亮形成对比,衬托出诸葛亮为国尽忠的精神。B.《蜀相》颈联写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策,后辅佐刘备,匡扶刘禅;《筹笔驿》首联写诸葛亮舍弃南阳的隐居生活,为蜀汉基业南征北战,运筹帷幄。C.《蜀相》和《筹笔驿》均以咏怀诸葛亮为题材,通过描写遗址周围景色、回顾诸葛亮为蜀汉呕心沥血来表达对诸葛亮雄才伟略的赞颂以及功业未就的惋惜。D.《蜀相》和《筹笔驿》都借用咏怀诸葛亮来表达自己壮志难酬的抑郁之情,两首中的“英雄”均指诸葛亮之后包括诗人在内的历史上一切事业未竞的英雄人物。16.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与“唯余岩下多情水,犹解年年傍驿流”。〖答案〗15.D16.①都用了以景结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手法。②《蜀相》展现武侯祠树茂草深、黄鹂空鸣的景象,借祠堂景色的荒凉,表达诗人对武侯功绩被后人淡忘的感慨;同时,将自然界的兴盛与祖国中兴的希望非常渺茫进行对比,暗含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③《筹笔驿》将岩下流水拟人化,意思是说一切成为历史,只剩山岩下多情的流水,年年从筹笔驿附近流过,仿佛还蕴藏着深情,诗人借流水多情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尊敬怀念、感叹惋惜,以及自身的抑郁不得志之情。〖解析〗【1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均指诸葛亮之后包括诗人在内的历史上一切事业未竞的英雄人物”说法有误。《筹笔驿》中的“英雄”主要是指诸葛亮,该句意思是大运一去即使英雄也难以指挥自由。【16题详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及思想情感的能力。《蜀相》颔联写祠堂内的景色,是前文“寻”的结果。“映阶碧草自春色”,是承接第一句的丞相祠堂。碧草映阶,足见草深,表明祠堂缺人管理和修葺,游人也很少来到这里。“隔叶黄鹂空好音”,是承接第二句的古柏森森。黄鹂隔叶,足见树茂;黄鹂空作好音,表明武侯呕心沥血所缔造的一切,已被后人遗忘。这两句诗衬托出了祠堂的荒凉冷落,并含有诗人感物思人、追怀先哲的情味。同时还含有碧草与黄鹂并不理解人事的变迁和朝代的更替这一层意思。特别是诗句中的“空”和“自”两个字的巧妙运用,“自”和“空”互文,刻画出一种静态和静境。诗人将自己的主观情意渗进了客观景物之中,使景中生意,把自己内心的忧伤从景物描写中传达出来,反映出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筹笔驿》尾联“唯余岩下多情水,犹解年年傍驿流”写岩下流水,借景抒情,将岩下流水拟人化,原本无情的流水也变得如此多情,日日夜夜从筹笔驿附近流过,仿佛在怀念诸葛亮,水尚且如此,更何况人呢?借年年不断的岩下流水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尊敬怀念之情;昏君庸臣葬送了大好河山徒留遗恨,使诸葛亮一生的努力付之东流,对此事也表现了感叹惋惜之情;结合注释,与诸葛亮相比,诗人自己“十上不第”,更是英雄无路,壮志难酬,这里也表现了诗人自身抑郁不得志之情。(三)名篇名句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里仁》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出见贤思齐、自我反省是道德修养的方法。(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其实是从《离骚》中的“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脱胎而来。(3)古诗词中常常用斑白的头发来表达诗人因时光流逝而带来的悲愁,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2)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3)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三、语言文字运用(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款与赛博朋克有关的游戏赢得了不少玩家的称誉。但因为游戏程序漏洞太多,玩家同时也对此款游戏提出批评,一言蔽之,这款游戏瑕瑜互见,①,但宏大的世界观,强烈的未来感,仍然在很多年轻人当中掀起了一股“赛博朋克热”。有人设想未来世界是一个无限美好的理想社会,倾情打造一个没有疾病、贫穷、争斗的②;也有人架空设计一个文明与野蛮,幻想与迷失并存的离奇空间。正是后面这种理念,构成了赛博朋克的底层架构和深层逻辑。打开赛博朋克的世界,反差感和违和感扑面而来,灯红酒绿的摩天大楼与拥挤不堪的贫民窟形成鲜明的对照;义体人和仿生人屡见不鲜,人类文明与机器文明界限模糊……在赛博朋克的设定里,一边是对宏大时代趋势的笃定不疑,一边是对微观人性变化的深入探讨,既充满矛盾,也极具张力。因而,在赛博朋克的世界里,无论是光怪陆离的呈现和新奇冷峻的风格,我们对社会和人性的思考总能被引发。这正得益于其张力十足的设定,总之,深具奇思妙想的科幻作品,往往审视着当下所立足的“现代”和以后所通往的“未来”,换句话说,赛博朋克的最大意义或许在于,让我们在探索人类自身发展前途时,可以尽早知晓,哪些是③,哪些是穷途末路。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赛博朋克的故事里充满着对时代和人性的深入思考”,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句表达效果更好?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8.①毁誉参半②世外桃源③柳暗花明19.①原句对“矛盾”与“张力”的具体表现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加以评价,表述更具逻辑性。②原句的设定内容与评价形成强调的对比,更容易引发读者思考。20.无论是光怪陆离的呈现还是新奇冷峻的风格,总能引发我们对社会和人性的思考。〖解析〗【1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常见的成语的意义的能力。①根据前文“一款与赛博朋克有关的游戏赢得了不少玩家的称誉”“玩家同时也对此款游戏提出批评”可知,此处表达的是因为游戏优点和缺点都很明显,因此人们对它有表扬也有批判,故可填“毁誉参半”。毁誉参半:说好和说坏的各占一半。②根据前文“一个无限美好的理想社会”以及修饰成分的内容“一个没有疾病、贫穷、争斗的”可知,这是一个人们都无比向往的美好世界,故可填“世外桃源”。世外桃源:比喻脱离现实斗争、逃避社会矛盾的理想场所。也常借指空想的美好安乐之地。③根据语境“可以尽早知晓,哪些是……,哪些是穷途末路”,可知此处应填的是“穷途末路”的反义词,即指前方还有无限希望,故可填“柳暗花明”。柳暗花明:比喻经过困难或曲折后出现的有利局面。【1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原句中,作者先介绍赛博朋克的设定的不同的具体内容“一边是对宏大时代趋势的笃定不疑,一边是对微观人性变化的深入探讨”,然后对这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展开评价“既充满矛盾,也极具张力”,这样对原因和评价的具体介绍,使得作者的表述更具逻辑性。此外,“一边是对宏大时代趋势的笃定不疑”和“一边是对微观人性变化的深入探讨”,“既充满矛盾”和“也极具张力”分别形成强烈的对比,如此强烈的对比,更引人思考到底孰对孰错,更容易加深读者的理解,引发读者思考。而改句则没有这些效果。【2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语病的能力。画线句共有两处语病:第一处,关联词搭配不当,“无论”应与“还是”搭配,表示选择,而“和”则表并列,指包含两者,故应改为“无论是光怪陆离的呈现还是新奇冷峻的风格”;第二处,中途易辙导致前后主语不一致,后一句应将“我们”作为宾语,改为“总能引发我们对社会和人性的思考”。故句子可修改为:无论是光怪陆离的呈现还是新奇冷峻的风格,总能引发我们对社会和人性的思考。(二)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直言命题,是陈述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①:主项是表示直言命题所陈述的对象的词项,可以是表示一般对象的普遍词项,也可以是表示特定对象的单独词项;谓项是表示直言命题所陈述的对象具有的性质的词项;连接主项和谓项的词项是联项,一般用“是”或“不是”来表示;除此之外,直言命题中还有一个成分是量项。量项分为全称量项、特称量项和单称量项。全称量项的标准表达形式是“全部”,特称量项的标准表达形式是“有”“有的”或“有些”。在自然语言中,全称量项有时可以省略,如“恒星自身发光”,主项“恒星”前面省略了“全部”;②,如“有些人是自私的”不能省略为“人是自私的”。演绎推理中最常见的一种是直言三段论。“所有金属都是导电体(大前提),水银是金属(小前提),所以水银是导电体(结论)。”这便是三段论的典型格结构。但在日常思维中所表述的三段论常常是不那么标准的。例如,“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永远在那儿运动、变化、发展,语言也是这样。”这一推理形式省略了小前提——③。21.下列句子中的“这”和文中画横线处的“这”,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小明心里这一急,本来想说的话也说不出来了。B.这时候,他又觉得赵太爷高人一等了。C.他到了植物园,这也看,那也看,一双眼睛都忙不过来。D.在阿Q的记忆上,这大约要算是生平第一件的屈辱。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答案〗21.D22.①直言命题包括主项、谓项、联项和量项②有时则不可以省略③语言属于世界上万事万物〖解析〗【2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词义的能力。画线句的“这”表示指代,代指前面例子展示的三段论典型格结构。A.语助词,无意义。B.表示当下的时间。C.指示较近的人或物,即“这里”。D.指代前面所说的内容。【2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①根据后文“主项是表示直言命题所陈述的对象的词项”“谓项是表示直言命题所陈述的对象具有的性质的词项”“连接主项和谓项的词项是联项”“除此之外,直言命题中还有一个成分是量项”可知,该空是对前文的总说,而冒号表示引出后文的解释说明,故可填“直言命题包括主项、谓项、联项和量项”。②根据两个例子的对比,“如‘恒星自身发光’,主项‘恒星’前面省略了‘全部’”和“不能省略为‘人是自私的’”,可知此空所填内容应与前面相反,即前面说“全称量项有时可以省略”,这里应指不能省略,故可填“有时则不可以省略”。③根据前面“所有金属都是导电体(大前提),水银是金属(小前提),所以水银是导电体(结论)”的例子,可知,小前提指的是第二句主语“是”第一句(大前提)主语,故可由此推出,这里小前提指的是语言也属于……,故可填“语言属于世界上万事万物”。四、写作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孔子曰:“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孟子曰:“发而不中,不怨胜已者,反求诸已而已矣。”大意是,实行仁义的人好比射箭的人,箭射出去没有射中目标,不埋怨胜过自己的他人,而是反过来审察自己的不足罢了。其实我们立身处世,努力做成一项事情时以及最后事情不幸失败时,都应仔细思考孔子和孟子所说的这两句箴言。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综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明确文体;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广东省汕头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天人合一”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的十大理念之一,是贯通中国传统哲学的根本思想,也是中西文化差异的木本水源。从春耕、夏长、秋收、冬藏“不违农时”的日常劳作,到修齐治平“以德配天”的治国理政,天人合一都悄无声息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日用伦常。同时,天人是否合一也是中西哲学差异化的逻辑起点。在中国传统思想史上“天”和“人”的意蕴都十分丰富,“天”既指自然世界还指伦常义理,“人”对天的主动性既指自然主动也指道德主动。“自然之天”视角下的天人关系属于宇宙论范畴,主要探讨人与自然如何相处,是二十大报告中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来源。无论是老子所言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第二十五章)还是孔子所说的“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或是庄子提出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都是指人与天地万物是相互联系的、始于同一宇宙本源的有机整体,倡导顺应自然、清静无为、人合于天的“天人合一”。而且这些保护自然的理念在传统社会也都得到了实践。“义理之天”视角下的天人关系属于伦理学范畴,主要探讨人与社会如何相处,与象征社会文明的伦理道德共同发展。天道与人道并行不悖、合二为一的天人合一理念以成熟的理论体系与可实践的修养路径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特质。要回答中国传统社会为什么会产生如此超前的“天人合一”绿色环保思想,需要还原到历史的客观情境中寻找〖答案〗。《周易》中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民以食为天”的中国是典型的农业社会,古代的圣人正是在观察天地之道的基础上发现、总结、掌握自然时令的变化规律,所以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天文历法在中国古代格外先进,河南安阳出土的殷墟甲骨文中,就发现了大量天文现象记载。而且,当下仍广泛使用的二十四节气也是农业文明的产物。因此,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理念不仅对应着当代的绿色发展观,还是实现传统文化创新的必然选择,对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二十大报告定义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其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与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是从天人合一的自然宇宙层面与社会伦理交往层而衍化而来的具体指向。作为“自然之天”,天人合一的要求就是走绿色持续可协调的发展道路,确保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义理之天”,天人合一又演变为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和伦理要求,体现在国际关系上就明确为了中国的外交方针,即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这都是对传统天人合一观念的延续、继承及发展。(摘编自徐佳佳《天人合一》)材料二:在当今21世纪开始之际,人类在享受现代工业革命带来的文明发展的同时,也切身感受到现代工业革命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特别是生态的急剧恶化和环境的严重破坏给我们带来深重灾难。因此,改变我们的生存方式,从现代的工业文明迅速过渡到后工业的生态文明已经成为全世界绝大多数人的共识。而要实现这种文明形态的过渡,最重要的是要改变我们的文化观念,迅速地从工业文明的人类中心主义、唯科技主义、唯工具理性与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转变到有机整体的生态思维观念之上。这样的转变当然应主要立足于当代,并从各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但借鉴古代的生态智慧则是十分必要的。我国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易于为广大人民接受的生态与环境理念,就要借鉴我国古代文化资源,从中汲取营养,建设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当代中国生态理论。我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中的生态智慧早就引起国际哲学界与生态学界的重视。美国研究环境问题的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布朗指出:“我们只应当追求维持生活的最低限度的财富,我们的主要目标应当是精神文化的。如果我们把追求物质财富作为我们的最高目标,那就会导致灾难。老子提倡无私和博爱,并认为这是人类事业中取得幸福和成功的关键。”罗马俱乐部中国分部对此评价道:“这恰与老子几千年前所提‘无欲’‘天人合一’相对应,这正是人类正‘道’的基本前提。并且老子的思想提供的价值观念真正切中了以西方文化为主体的现代文明异化的种种问题与要害,正是医治现代文明病的良方。”当然,还有包括海德格尔等许多已经为大家熟悉的理论家都从我国“天人合一”思想中吸取诸多精华,说明我国古代这一理论所具有的当代普世性价值,值得我们重视并加以研究。(摘编自曾繁仁《中国古代“天人合”思想与当代生态文化建设》)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天人合一”是贯通中国传统哲学的根本思想,主要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B.“天人合一”思想在古代得到实践,是古人在观察天地之道的基础上产生的。C.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人们普遍意识到从工业文明过渡到生态文明的必要性。D.老子无私与博爱的思想切中现代文明异化的要害,是医治现代文明病的良方。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则材料都围绕“天人合一”展开论述,都强调这一思想的当代价值和普世意义。B.坚持走绿色持续可协调的发展道路,是对传统天人合一观念的延续、继承及发展。C.工业文明的人类中心主义、唯科技主义、唯工具理性等观念不符合天人合一的思想。D.只要借鉴古代生态智慧,就将工业文明的思维观念转变成有机整体的生态思维观念。3.下列能体现材料中“义理之天”视角下的“天人合一”理念的一项是()A.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墨子·兼爱》)B.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孟子·梁惠王上》)C.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礼记·大学》)D.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齐民要术》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5.“天人合一”是中西文化差异的木本水源,然而很多西方理论家都从我国“天人合一”思想中吸取诸多精华,为什么?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答案〗1.B2.D3.A4.①首先提出“天人合一”是是贯通中国传统哲学的根本思想,也是中西文化差异的木本水源。

②其次解释中国传统思想史上“天”和“人”的意蕴;

③然后从“自然之天”和“义理之天”视角下阐述天人关系;

④再解释中国传统社会为什么会产生如此超前的“天人合一”绿色环保思想;

⑤最后得出结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5.①这一理念不仅对应着当代的绿色发展观,还是实现传统文化创新的必然选择;

②提倡无私和博爱,这是人类事业中取得幸福和成功的关键。

③老子的思想提供的价值观念真正切中了以西方文化为主体的现代文明异化的种种问题与要害,正是医治现代文明病的良方。

④我国古代这一理论所具有的当代普世性价值。

〖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主要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错误。结合“‘义理之天’视角下的天人关系属于伦理学范畴,主要探讨人与社会如何相处,与象征社会文明的伦理道德共同发展”可知,还强调人与社会和谐相处。C.“人们普遍意识到从工业文明过渡到生态文明的必要性”错误,曲解文意。由原文“特别是生态的急剧恶化和环境的严重破坏给我们带来深重灾难。因此,改变我们的生存方式,从现代的工业文明迅速过渡到后工业的生态文明已经成为全世界绝大多数人的共识”可知,原文说的是“成为全世界绝大多数人的共识”,并没有说“必要性”。D.“老子无私与博爱的思想切中现代文明异化的要害”错误。由原文“并且老子的思想提供的价值观念真正切中了以西方文化为主体的现代文明异化的种种问题与要害,正是医治现代文明病的良方”可知,原文说的是切中了“以西方文化为主体的现代文明异化的种种问题与要害”。【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只要……就……”错误,过于绝对。结合“而要实现这种文明形态的过渡,最重要的是要改变我们的文化观念,迅速地从工业文明的人类中心主义、唯科技主义、唯工具理性与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转变到有机整体的生态思维观念之上。这样的转变当然应主要立足于当代,并从各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但借鉴古代的生态智慧则是十分必要的”可知,原文只是说“借鉴古代的生态智慧则是十分必要的”。【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义理之天”视角下的天人关系属于伦理学范畴,主要探讨人与社会如何相处,与象征社会文明的伦理道德共同发展。A.天下人能彼此相爱才会太平,互相仇恨就会混乱。体现了人与社会的关系,能体现材料中“义理之天”视角下的“天人合一”理念。B.按一定的季节入山伐木,木材就会用不完,探讨的是人与自然如何相处,体现的是“自然之天”视角下的“天人合一”,C.表现的是人在自我修养方面的基本原则,没有涉及到人与社会的关系。D.农业生产要顺应天时地利,这样就会事半功倍,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多的产出。探讨的是人与自然如何相处,体现的是“自然之天”视角下的“天人合一”。【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结合材料一第一段关键句“‘天人合一’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的十大理念之一,是贯通中国传统哲学的根本思想,也是中西文化差异的木本水源”可知,首先提出“天人合一”是是贯通中国传统哲学的根本思想,也是中西文化差异的木本水源。结合第二段关键句“在中国传统思想史上‘天’和‘人’的意蕴都十分丰富,‘天’既指自然世界还指伦常义理,‘人’对天的主动性既指自然主动也指道德主动”可知,其次解释中国传统思想史上“天”和“人”的意蕴;结合第三段关键句“‘自然之天’视角下的天人关系属于宇宙论范畴,主要探讨人与自然如何相处,是二十大报告中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来源”和第四段关键句“‘义理之天’视角下的天人关系属于伦理学范畴,主要探讨人与社会如何相处,与象征社会文明的伦理道德共同发展”可知,然后从“自然之天”和“义理之天”视角下阐述天人关系;结合第五段关键句“要回答中国传统社会为什么会产生如此超前的‘天人合一’绿色环保思想,需要还原到历史的客观情境中寻找〖答案〗”可知,再解释中国传统社会为什么会产生如此超前的“天人合一”绿色环保思想;结合第六段关键句“二十大报告定义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可知,最后得出结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结合“因此,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理念不仅对应着当代的绿色发展观,还是实现传统文化创新的必然选择,对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可知,这一理念不仅对应着当代的绿色发展观,还是实现传统文化创新的必然选择;结合“我们只应当追求维持生活的最低限度的财富,我们的主要目标应当是精神文化的。如果我们把追求物质财富作为我们的最高目标,那就会导致灾难。老子提倡无私和博爱,并认为这是人类事业中取得幸福和成功的关键”可知,提倡无私和博爱,这是人类事业中取得幸福和成功的关键。结合“这恰与老子几千年前所提‘无欲’‘天人合一’相对应,这正是人类正‘道’的基本前提。并且老子的思想提供的价值观念真正切中了以西方文化为主体的现代文明异化的种种问题与要害,正是医治现代文明病的良方”可知,老子的思想提供的价值观念真正切中了以西方文化为主体的现代文明异化的种种问题与要害,正是医治现代文明病的良方。结合“当然,还有包括海德格尔等许多已经为大家熟悉的理论家都从我国‘天人合一’思想中吸取诸多精华,说明我国古代这一理论所具有的当代普世性价值,值得我们重视并加以研究”可知,我国古代这一理论所具有的当代普世性价值。(二)现代文阅读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阿吾斯奇董夏青青云霭封锁了雪峰之间偶尔显露的天际远景。阴冷彻骨的北风越刮越大。靶场上掀起少尘,落到正在一座墓地上挥动铁锨、铁铲的几个人身上。来靶场之前教导员跟他讲,上世纪七十年代连队骑乘巡逻,一个战士的马在山口甬道的雪崩中受惊。被甩下马背的战士一只脚被马铨挂住,拖行近一公里才挣脱,事后昏迷不醒,等不及送下山医治人就没了。拾捡骨骸装箱时,烈士的弟弟跪倒在地,放声恸哭……回到连队,通讯员热了饭菜端上桌。“营长,来。”教导员冲他扬了下下巴。“您是这儿的营长?“烈士的弟弟问。“忘了介绍。”教导员说,“这是南疆军区来指导工作的殷营长,他弟弟是咱们连队的三班长。”“那这正好能跟兄弟见面了。”烈士的弟弟说。“三班长现在正在总医院住院……休养好了就回来。”教导员说。“生病了?”烈士的弟弟问。他拿起盘子里教导员掰剩下的半块馍,没作声。这两年不知说过多少回要来阿吾斯奇,可想不到有一天在这儿了,会是帮小弟收拾放在连队的被褥衣物和储藏室的行李,然后带走。去年阿吾斯奇的雪下得早、下得多。连队烧锅炉,攒的煤渣子多了没地方放,拖拉机上山运煤渣的时候没油了,驾驶员给连队打电话,说车没油了,让人快给送来。小弟一听就拿上一桶油,开着辆皮卡去给拖拉机送。路上,小弟将皮卡车停在窄道边,跑下去找拖拉机。送完油顶着风雪往回跑时,对面驶来一辆扛粮食的大半挂车,司机没刹住,车头把皮卡车推出去十几术远,小弟当时就站在车斗后边,被撞进砌在路边的雪堆里埋住了。小弟还活着,至少将来睁开眼是躺在一张干干净净的病床上。他端起热水瓶冲了杯茶,起身拉上窗帘。这时屋门被推开,教导员走进来。“我跟指导员说了,下午你跟他们一块去巡逻。到界碑看看,你弟去年刚带人上去描的字。”教导员说。他点点头。坐在勇士车的副驾驶上向外看,而前灰暗、阴沉的天空,已经被清澈明亮、瞬息万变的光芒冲破,无垠无底的草野上闪耀着星星点点。“快看,殷营长!”一个战士抱着枪站起来,头盔撞到车窗上。他顺着战士手指的方向,看见几匹棕黑色的马伫立在山坡上。“那是我们班长养的马!”旁边的战士摇下车窗玻璃,头伸向窗外朝着那几匹马吹口哨。“那他跟你们说过,他去俄罗斯给普京表演吗?”他苦笑道。“班长和我说过!”二条兵大喊,“班长去看了克里姆林宫,然后走总统办公室的特殊通道去的红场。”小弟被送进少林寺那年,他正在高三复读。二00九年,小弟在给他的一封信中说,少林寺受邀参加第一届俄罗斯国际军乐节,普京总统亲自接见了他们。信的后半部分,小弟提到身边很多师兄弟已开始寻求未来更好的出路。小弟说,他有两条路可选,一是大师兄推荐他去曼哈顿的华人街当私人武术教练;另一份工作,是和同班一个德国同学回他在巴伐利亚的老家支教。信的末尾小弟问他,到底是选美元还是欧元。他那会儿已在南疆部队当班长,深夜趴在锅炉房的地上给小弟回信。信中写到童年时奶奶家的老屋,晚上到处是老鼠的叫声,夏天雨水大,室内的积水没到脚脖。哥俩每天吃的面饼磨嗓子,印象中最好的一顿饭是猪油酱油热水泡煎饼。奶奶家有两只羊,每天奶奶都背着筐出去打草。他在信里拉杂说了两页纸才切入正题。他说,希望小弟参军,为家庭争得荣誉。信寄出后的第三个月,小弟入伍进疆。先在团里的步兵营待了几年,后被调往阿吾斯奇。二十八号界碑与哈萨克斯坦的边防哨楼毗邻。车开不进去,人走进去稍不小心也会摔倒。走过一截铺着碎石子的土路快进草滩时,指导员招呼大伙停下,各自栓查裤腿和袖口是否扎紧。指导员向他解释,草丛里有一种叫草瘪子的虫,专把脑袋钻进人的肉里吸血。“报告营长,上回班长带我们来给界碑描红,被草瘪子咬了。”见他没反应,二条兵沉下脸,正了正头盔。“营长,我亲眼看见的,班长小腿那一块都烂了。”“正常。”他说,“他身上有各种各样的伤。”“班长说他在少林寺的时候没有买保险,有病就自己治。”太阳当空,界碑上新描的红色字眼看起来醒目极了。他站在界碑前向四周远望,阳光在光滑舒缓的大地上流泻。招待室旁的图书室敞着门,屋里有灯。他经过时,看军医正坐在长条桌前翻书。见他走进来,军医起身摘下老花镜向他打招呼:“三班长有一回给我说你要他多看书,我就推荐了曾国藩的传记和家书,还有苏东坡的传记。曾国藩和他的兄弟连心,仗打得好。苏东坡和他的弟弟苏辙,两个人同朝做官,官做得明白,文章也写得好。”他回到招待室时已响过熄灯号。外头下雪了。广大空旷的天地间,每一片雪花都标示出风的力道和方向,在窗外,在他眼前连缀而下,蕴藏着沉甸甸的寒光。那晚在阿吾斯奇的图书室,军医从书柜里拿出一幅字赠他。他接过字在桌上展开。写的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选自《人民文学》2019年第8期,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面对烈士的弟弟的询问,营长拿起盘子里的半块馍,却没有回答,是因为他对弟弟的受伤感到十分心痛。B.小弟曾经在少林寺习武,有不错的就业选择,但他还是咨询哥哥的意见,体现了他对哥哥的敬佩和信赖。C.营长在写给弟弟的信中提到童年生活条件艰苦,是想引起弟弟的责任感,让弟弟为改变家庭现状去参军。D.军医向三班长推荐有关曾国藩和苏东坡书,是希望他提升文化素养,同时也是启示他要和哥哥兄弟齐心。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的环境描写突出了边境生存条件的恶劣,营造了一种苍凉悲壮的意境。B.小说多次提到的“界碑”,象征国家主权,标志边疆军人戍边卫国的崇高使命。C.小说以军医给营长的赠字为结尾,戛然而止,富有深意,使小说主题更加多元。D.小说语言平静克制,尽管故事具有悲剧色彩,但冷静客观的叙述中却不乏温情。8.小弟在小说中并未出场,但其形象十分生动,请结合文本分析小弟的形象特点。9.作家卢一萍说:“董夏青青几乎每一篇(小说)都有不同的视角,她总能找到故事中的高光点。”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此的理解。〖答案〗6.B7.C8.①小弟能吃苦、肯干活、会带兵,具有高度责任感。

②小弟面对生活的困难,没有退缩,他的经历凸显了戍边战士的英雄形象,展示出戍边战士高贵的精神气概。9.①作者以第三人称展开叙述,但运用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全知视角。小说记叙了驻守在边防线上的解放军真实的生活,以朴素、诚挚的叙事让“家”和“国”达到了情感与价值。

②小说以有限制叙事视角串联起诸多人物并展开描写。小说以殷营长来连队为小弟拿行李为线索,军医和三班的战士们。小弟和这些人一样,面对生活的困难,却没有退缩,他的经历凸显了戍边战士的英雄形象,展示出戍边战士高贵的精神气概。

③作者从微观的个人化叙述视角切入,把生活改写成片段式的、具体可感的生命过程与人生经验,赋予了现实生活以生命性和存在感。〖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分析鉴赏的能力。A.“是因为他对弟弟的受伤感到十分心痛”错,是因为烈士的弟弟在骑马巡逻时牺牲感到十分心痛。C.“让弟弟为改变家庭现状去参军”错,根据“他在信里拉杂说了两页纸才切入正题。他说,希望小弟参军,为家庭争得荣誉”可知,营长希望小弟参军为家庭争得荣誉,而不是为改变家庭现状。D.“是希望他提升文化素养”错,根据原文“我就推荐了曾国藩的传记和家书,还有苏东坡的传记。曾国藩和他的兄弟连心,仗打得好。苏东坡和他的弟弟苏辙,两个人同朝做官,官做得明白,文章也写得好”分析,军医向三班长推荐有关曾国藩和苏东坡书,启示兄弟俩要齐心协力为国奉献。【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C.“使小说主题更加多元”错,“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原本是苏东坡写给弟弟的词,表现了兄弟之间的深厚情谊。沈军医有意送这两句词,是有感于殷营长和小弟同为戍边战士、同有为国奉献的精神,深化了小说的主题。【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根据“他顺着战士手指的方向,看见几匹棕黑色的马忙立在山坡上。‘那是我们班长养的马’”“上回班长带我们来给界碑描红,被草疼子咬了”“他身上有各种各样的伤”“班长说他在少林寺的时候没有买保险,有病就自己冶”分析,可见,小弟能吃苦、肯干活、会带兵,具有高度责任感。根据“小弟提到身边很多师兄弟已开始寻求未来更好的出路。小弟说,他有两条路可选,一是大师兄推荐他去曼哈顿的华人街当私人武术教练;另一份工作,是和同班一个德国同学回他在巴伐利亚的老家支教。信的末尾小弟问他,到底是选美元还是欧元”“小弟入伍进疆。先在团里的步兵营待了几年,后被调往阿吾斯奇”“去年阿吾斯奇的雪下得早、下得多。连队烧锅炉,攒的煤渣子多了没地方放,拖拉机上山运煤渣的时候没油了,驾驶员给连队打电话,说车没油了,让人快给送来。小弟一听就拿上一桶油,开着辆皮卡去给拖拉机送。路上,小弟将皮卡车停在窄道边,跑下去找拖拉机。送完油顶着风雪往回跑时,对面驶来一辆扛粮食的大半挂车,司机没刹住,车头把皮卡车推出去十几术远,小弟当时就站在车斗后边,被撞进砌在路边的雪堆里埋住了”分析,可见,小弟具有高度责任感,他的经历凸显了戍边战士的英雄形象,展示出戍边战士高贵的精神气概。【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叙述视角的把握能力。本文以“他”为叙述人称,以第三人称展开叙述,但运用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全知视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