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云南省腾冲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云南省腾冲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云南省腾冲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云南省腾冲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云南省腾冲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2云南省腾冲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春雨江南,秋风蓟北。”这短短两句分明道出了江南与北国景色的不同。当然喽,谈园林南北的不同,不可能离开自然的差异。我曾经说过,从人类开始有居室,北方是属于窝的系统,原始于穴居,发展到后来的民居,是单面开窗为主,而园林建筑物亦少空透。南方是巢居,其原始建筑为棚,故多敞口,园林建筑物亦然。产生这些有别的情况,还是先就自然环境言之,华丽的北方园林,雅秀的江南园林,有其果,必有其因,园林与其他文化一样,都有地方特性,这种特性形成还是多方面的。“小桥流水人家”,“平林落日归鸦”,分明两种不同境界。当然北方的高亢,与南中的婉约,使园林在总的性格上不同了。北方园林我们从《洛阳名园记》中所见的唐宋园林,用土穴、大树,景物雄健,而少迭石小泉之景。明清以后,以北京为中心的园林,受南方园林影响,有了很大变化。但是自然条件却有所制约,当然也有所创新。首先对水的利用,北方艰于有水,有水方成名园,故北京西郊造园得天独厚。而市园,除引城水外,则聚水为池,赖人力为之了。水如此,石南方用太湖石,是石灰岩,多湿润,故“水随山转,山因水活”,多姿态,有秀韵。北方用土太湖、云片石,厚重有余,委婉不足,自然之态,终逊南中。且每年花木落叶,时间较长,因此多用长绿树为主,大量松柏遂为园林主要植物。其浓绿色衬在蓝天白云之下,与黄瓦红柱、牡丹海棠起极鲜明的对比,绚烂夺目,华丽炫人。而在江南的气候条件下,粉墙黛瓦,竹影兰香,小阁临流,曲廊分院,咫尺之地,容我周旋,所谓“小中见大”,淡雅宜人,多不尽之意。落叶树的栽植,又使人们有四季的感觉。草木华滋,是它得天独厚处。北方非无小园、小景,南方亦存大园、大景。亦正如北宗山水多金碧重彩,南宗多水墨浅绛的情形相同,因为园林所表现的诗情画意,正与诗画相同,诗画言境界,园林同样言境界。北方皇家园林(官僚地主园林,风格亦近似),我名之为宫廷园林,其富贵气固存,而庸俗之处亦在所不免。南方的清雅平淡,多书卷气,自然亦有寒酸简陋的地方。因此,北方的好园林,能有书卷气。所谓北园南调,自然是高品。因此成功的北方园林,都能注意水的应用,正如一个美女一样,那一双秋波是最迷人的地方。我喜欢用昆曲来比南方园林,用京剧来比北方园林(是指同治、光绪后所造园),京剧受昆曲影响很大,多少也可以说从昆曲中演变出来,但是有些差异,使人的感觉也有些不同。然而最著名的京剧演员没有一个不在昆曲上下过功夫。而北方的著名园林,亦应有南匠参加。文化不断交流,又产生了新的事物。在造园中又有南北园林的介体——扬州园林,它既不同于江南园林,又有别于北方园林,而园的风格则两者兼有之。从造园的特点上,可以证明其所处地理条件与文化交流诸方面的复杂性了。现在,我们提倡旅游,旅游不是“白相”(上海方言:玩),是高尚的文化生活,我们赏景观园,要善于分析、思索、比较,在游的中间可以得到很多学问,增长我们的智慧,那才是有意义的。(摘编自陈从周《中国文人园林》)材料二:在中国的文人历史上,古典园林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文人作品中非常重要的意象,园林的建设造就融入了文人的情思与意趣,成型后的园林又给文人们带来不曾有过的心中悸动,时间的不同也造成了各个时期的文人对于园林文化的认识也不尽然相同。园林文化的不断发展造成了在明清时期的园林艺术文化达到成熟的阶段,而《红楼梦》中的大观园的园林建筑就是那个时期园林文化的集大成者,它的园林艺术成就是全方位的、全方面的成功,因此也是最能反映文人看园林时产生的心中意境,心中审美的情怀,心中发散的思想。文人用意境造园林,园林又以实际产生的化学反应补给文人的心中世界,这一点在《红楼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以下段落顺序已被打乱)①大观园的植物布置更是每个人品格的写照,爱什么植物,说明你喜欢这个植物所具有的品格,也间接说明了这个人的品格,文人对于园林意境的体会也就近乎全面展现了。②错落有致的亭台楼榭是贾府文人们吟诗作画的场所,恰当的小建筑能够带领这些文人感受大观园最极致的美,循序渐进地体会大观园中的神秘美感,一步一步地将大观园的全貌展现给来人,这是文人园林意境的灵魂所在。③大观园的造地选址在宁国府的基础上进行扩建,彰显贾府气势,距离贾府又比较近,可以时常去大观园写生游玩,在宁国府内的建筑又贴近贾府的大山祖脉,更能让贾府文人将这种祖脉给一代一代继承下去,这是贾府文人对于园林意境的根基。④山和水的搭配将大观园的景色都带活了,真给游览的人带来一种深处自然的感受,在近乎真实的大观园里,文人们更容易在山水之间吐露最真实的想法和心声。园林重要的还有匾额楹联,一个题人用什么字什么词都在一字一句说着这个人的文化素养、个性特点。(摘编自《<红楼梦>:以意造园,复以园造意,大观园背后的文人园林意境》)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明清之后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园林与唐宋时期的园林相比略有变化,这是南方园林影响的结果。B.不同时期的文人有着不同的情思与意趣,这使得不同时期的大众对于园林文化有了不同的认识。C.明清时期的园林艺术成就是全方位的、全方面的成功,也是最能反映文人意境、思想与情怀的。D.北方园林建筑物的“少空透”与南方园林建筑物的“多敞口”,都可以追溯到原始的居住形式。2.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那些较为成功的北方园林,都注意到了水的应用,因此形成了绚烂夺目、华丽炫人的园林风格。B.扬州园林兼有南北园林风格的介体特征,可以证明其所处地理环境与文化交流诸方面的复杂性。C.赏景观园的过程中也应该扩大见闻,增长智慧,如果只是“白相”,就不是高尚的文化生活了。D.南方园林的“小中见大”,淡雅宜人,多不尽之意,这些都与江南的气候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3.材料二的后半部分已被打乱,根据论证的结构与逻辑,下列各项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A.③④②① B.③②④① C.②③④① D.③④①②4.材料二提到“大观园的植物布置更是每个人品格的写照”,请在“潇湘馆”“蘅芜苑”中任选一个对此观点简要分析。5.据报道,我国的园林旅游业发展前景良好。请结合材料,从改造传统园林的角度谈谈应该如何促进园林旅游业发展。〖答案〗1.D2.A3.B4.示例一:林黛玉住的是潇湘馆,那里最多的植物就是竹子,翠竹生命力顽强,不与群芳为伍,永远清秀质朴,与林黛玉不事浓妆艳抹及清高孤傲的性格相契合;竹秋斗风霜,冬傲冰雪的不屈风貌,与黛玉的叛逆性格相契合。示例二:薛宝钗住的是蘅芜苑,那里大多都是香气馥郁的香草,暗喻薛宝钗外表看来面热心冷、世故圆滑、藏愚守拙,内在天然可爱,并且亲近佛道的思想性格。5.①在改造传统园林时,要注意营造寓学于游的游览环境,融合文化交流,促进游客在游览园林中可以通过思索、比较来得到学问,增长智慧;②在保留园林意境根基的基础上,在园林的改造中融入古代文人的情思与意趣,并将山和水合理搭配,从而把园林景色带活以吸引游客。〖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略有变化”错误,原文为“北方园林我们从《洛阳名园记》中所见的唐宋园林,用土穴、大树,景物雄健,而少迭石小泉之景。明清以后,以北京为中心的园林,受南方园林影响,有了很大变化”,是“有了很大变化”;B.“这使得不同时期的大众对于园林文化有了不同的认识”错误,原文是“园林的建设造就融入了文人的情思与意趣,成型后的园林又给文人们带来不曾有过的心中悸动,时间的不同也造成了各个时期的文人对于园林文化的认识也不尽然相同”,陈述对象不是“不同时期的大众”,而是“各个时期的文人”;C.“明清时期的园林艺术”错误,原文为“《红楼梦》中的大观园的园林建筑就是那个时期园林文化的集大成者,它的园林艺术成就是全方位的、全方面的成功,因此也是最能反映文人看园林时产生的心中意境,心中审美的情怀,心中发散的思想”,“明清时期的园林艺术”应该为大观园的园林艺术。【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因此形成了绚烂夺目、华丽炫人的园林风格”错误,原文为“浓绿色衬在蓝天白云之下,与黄瓦红柱、牡丹海棠起极鲜明的对比,绚烂夺目,华丽炫人”,可见“水的应用”和“形成了绚烂夺目、华丽炫人的园林风格”强加因果。【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段落介绍大观园的园林艺术特点,结合“大观园的造地选址在……是贾府文人对于园林意境的根基”可知,③是总说,介绍大观园地理位置,应放在首位;接着按照从人文到自然的顺序介绍人文场所和自然环境,承接②④;最后具体介绍园内植物布置与个人品格的关系,照应上文最后提到的“心中发散的思想”,①应放在最后。【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林黛玉住的是潇湘馆,那里最多的植物是竹子,“凤尾森森,龙吟细细,一片翠竹环绕”。潇湘馆是文中引用舜的潇湘二妃娥皇、女英的典故而更名,后世以潇湘指斑竹,泛指竹。翠竹生命力顽强,不与群芳为伍,永远清秀质朴,象征的是一种不屈不挠的可贵品质,与林黛玉的叛逆性格相契合;同时,翠竹高洁中带着儒雅,含蓄里透着活力,与林黛玉不事浓妆艳抹及清高孤傲的性格相契合。黛玉的诗号“潇湘妃子”,正是这样一种高贵而自然脱俗,婀娜而风姿绰约的魅力。用“潇湘”含蓄的表达了林黛玉虽纤细但不曾折腰的高洁品质。薛宝钗住的是蘅芜苑,“只见许多异草……味香气馥,非花香之可比”,可见蘅芜苑的花草皆是“奇藤异草”,并且散发出香气,这股香气并非一般花香可比,这些香气馥郁的香草,能够得到众人的喜爱,暗喻薛宝钗外表看来面热心冷、世故圆滑、藏愚守拙,内在天然可爱,并且亲近佛道的思想性格。【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结合“北方的著名园林,亦应有南匠参加。文化不断交流,又产生了新的事物。在造园中又有南北园林的介体——扬州园林,它既不同于江南园林,又有别于北方园林,而园的风格则两者兼有之。从造园的特点上,可以证明其所处地理条件与文化交流诸方面的复杂性了……现在,我们提倡旅游,旅游不是“白相”(上海方言:玩),是高尚的文化生活,我们赏景观园,要善于分析、思索、比较,在游的中间可以得到很多学问,增长我们的智慧,那才是有意义的”分析可知,在改造传统园林时,要注意营造寓学于游的游览环境,融合文化交流,促进游客在游览园林中可以通过思索、比较来得到学问,增长智慧。结合“在中国的文人历史上,古典园林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文人作品中非常重要的意象,园林的建设造就融入了文人的情思与意趣”“大观园的造地选址在宁国府的基础上进行扩建,彰显贾府气势”“在宁国府内的建筑又贴近贾府的大山祖脉,更能让贾府文人将这种祖脉一代一代继承下去,这是贾府文人对于园林意境的根基”“山和水的搭配将大观园的景色都带活了,真给游览的人带来一种深处自然的感受,在近乎真实的大观园里,文人们更容易在山水之间吐露最真实的想法和心声”分析可知,要在保留园林意境根基的基础上,在园林的改造中融入古代文人的情思与意趣,并将山和水合理搭配,从而把园林景色带活以吸引游客。(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廊桥上的人生周华诚廊桥,是连接此岸与彼岸的道路,也是连接人与人的道路,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道路。——题记一群年轻的背包客在廊桥冷冷清清的时候,脚步坚定地向它们迈去了。面对一座廊桥,你会怎么看它?它的老,它的旧,它的不喧哗,它的不繁盛,怎么就有一种别样的美呢?即便是风霜雨雪、水流云在,它静立于此,怎么就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呢?年轻人坐在溪流中间的石头上,听流水潺潺,看云卷云舒。大家默默地看着廊桥,一直坐了很久。衰落、凋敝、破旧、干枯、不完满的事物,会引起人们对生命、对变迁的叹惋、惆怅与留恋。比起满月,残月更美。比起盛开的樱花,凋落的樱花更美有一种美,是需要以同等的能量才能看见的。在这群年轻人里,素秋是年轻的导游。很多时候她在向远方的客人介绍廊桥,其实也是自己在一次又一次地体悟廊桥之美。老家有几十座古老的廊桥,但是素秋并不能确切地知道廊桥到底有多么美。稀奇吗?素秋时不时扭头就能见到一座廊桥,她只觉得平常极了。那年素秋刚毕业,她多想留在外面工作。她的很多同学都愿意选择城市的生活,素秋一开始也不打算回老家,但是家里人不放心,左催催右问问,尤其是爷爷,爷爷年纪大了。爷爷说,老家好啊。素秋听爷爷的话,就回来了。九月,山里凉起来,县里刚好要招廊桥讲解员,素秋就去考了。一考就考上了。深秋乌桕叶红,她对着廊桥背解说词,一边背,一边钻到桥底下去看桥拱的奥秘。时间一长,她觉得廊桥越来越有味道了。刚讲解时紧张的情景,就像是昨天发生的一样。但是一晃,已经这么多年了。关于廊桥的那些解说词,她到底讲过多少遍呢?素秋也不记得了。有几句话她是越来越清晰——“一个人一生当中,真正重要的抉择机会并不会太多,正是那看似偶然的几次选择,决定了人生道路的方向。”她这样说的时候,其实是把自己对廊桥的体会分享给每位陌生的客人。同样,在廊桥边上生活了一辈子的村民,也会向素秋敞开自己的内心。在泗溪的北涧桥,好些村民向素秋说起这座桥在他们心中的重要性。“有菩萨保佑的……”村头茶馆里喝茶的老人,呷一口浓茶,悠然地说道。在他看来,这座廊桥保佑了附近所有的人家。素秋知道,廊桥从来不单单为交通的便利而存在。在数百年间,北涧桥上中间位置的神龛里,都供奉着几尊神灵,长年香火不断。廊桥在村民心里,当然不是迷信那么简单,而是寄托了大家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从前的人们造一座廊桥是极不容易的事,必须到处集资“写缘”,大家出钱出木,集全村之力、耗数年光阴才能建成。廊桥架于水上,山中洪水来急,桥被水冲走是常有的事。人们认为,万物有灵,树有树神,桥有桥神,桥神会保护廊桥自身的安宁。人们在桥上多祭拜桥神,桥就不会被湍急的山溪冲走。桥神之外,保佑出行平安的路神,还有各种可以保佑一方平安的神灵,也一并被请上廊桥。那些神灵的塑像,许多人往往分不清,但并不影响人们对这些神灵的祭拜。在这些廊桥的神龛里,神灵们默默无言,长久地驻守,自有一份威严在此,过路旅人行经此地,都会驻足停留,双手小心翼翼地合十祈祷,保佑平安。廊桥之下,川流不息。廊桥之上,人来人往。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祈求,有自己想要达成的愿望。就在这廊桥上,在看起来甚至有些简陋的神龛面前,人们与高处的某些神明达成了精神上的沟通。这是一个人神交流、心灵交换的空间。乡民所求,不过是稻麦长得好一些,家人出入平安,种瓜能得瓜,种豆能得豆,如此而已。乡民在廊桥上的神灵面前,从未有非分之求。在这里,人们把内心的祈求交出把负累交出,把无力交出,把卑微交出。从这廊桥上走出去,走向外面喧喧嚣嚣的俗世,人们抖擞起精神,去奋斗,去打拼,去为向神明祈祷过的每一个幸福与安宁,一点一滴地交付自己的努力。礼失而求诸野。礼在哪里?在乡间。乡间蕴藏着深厚的文化瑰宝,而廊桥是承载这些内容的文化瑰宝。一座廊桥的建造,从开工到圆桥,把无数细细密密的传统习俗重新带回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在若干年的造桥时光中,整个族群的人得以温习千百年前的精神礼仪,彼时彼刻,他们与自己早已离去的先辈们心意相通了。这座廊桥接通了新的道路,无数的人将会来到这座廊桥上。人们会在某些特殊又神圣的时候,在神龛前跪下来,虔诚地祈求神明的护佑;也会在平淡的日子里,到廊桥坐下来歇个脚,随意地聊聊天;甚至还会有很多人带着他们刚收获的土特产或山货来到廊桥,于是这里便成了一个小型的商贸集市,这个村庄由此日渐热闹起来。空闲下来的时候,素秋还是喜欢跑到廊桥上去坐一坐,吹吹溪上的风。时间一点一点,像流水一样淌走。素秋在这里已经待了七年。后来有了孩子,她就把孩子也带到廊桥来玩。守护廊桥的时光,是素秋的一整个青春岁月。(有删改)文本二:散落在高山秘境中的古老廊桥,不用一铜一钉,全靠木头交叠穿插的廊桥如何经受住数百年风雨?浙江文艺出版社最新出版的《流水辞:遇见古老廊桥的隐秘之美》,以文化散文的笔法,讲述了浙南古老廊桥的古今故事,通过静谧、深邃的文字呈现了廊桥文化背后的精神内涵。中国廊桥是桥梁与房屋的珠联璧合,代表了中国人的智慧和营造技艺。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曾散落着上千座大大小小的各色廊桥,每个廊桥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有自己的美。周华诚决定开始寻访那些古廊桥,“希望能以自己的眼睛去发现廊桥与人、与自然、与社会周遭之间的关系,去寻找和发现‘人’的故事”。他历时两年多寻访泰顺廊桥,最终就有了我们如今看到的这部《流水辞:遇见古老廊桥的隐秘之美》。该书在造桥人、守桥人、说桥人、访桥人、桥乡人等不同角度的切换中,描绘了文物、交通、民俗、技艺、宗教等不同维度的廊桥,将纪实性融于纯文学中,用娓娓道来的文学语言表达浙江廊桥文化名片的丰富内涵。(选自《周华诚:用<流水辞>,为古老廊桥做有温度、有生命的全新表达》,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本通过廊桥这一艺术形象,表达了传承并发扬传统文化和习俗的主题思想,感情真挚,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B.残月、落樱这类事物会引起人们对生命、变迁的感慨,以之类比老旧的廊桥,会有一种别样的美和动人心魄的力量。C.素秋听爷爷的话回到家乡做廊桥讲解员,开始她觉得随处可见的廊桥很平常,后来受到村民影响才看到廊桥的美。D.素秋成为廊桥讲解员是一次看似偶然的选择,但却决定了她人生道路的方向,她用一整个青春岁月守护着廊桥。7.关于文中村民在廊桥供奉神灵的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有人说散文应该关注现实,而作者却选用供奉神灵的材料,这是不符合散文选材要求的。B.乡民们在廊桥上的神灵面前,从未有非分之求,那些愿望体现了他们淳朴忠厚的特点。C.作者对村头茶馆里喝茶的老人作了细节性描写,表现了廊桥是乡民们精神的纽带。D.村民们希望桥神会保护廊桥自身的安宁,是因为桥在就可以去到山水阻隔的对岸了。8.文本一通过静谧、深邃的文字呈现了廊桥哪些内涵?9.文本二说周华诚的《流水辞:遇见古老廊桥的隐秘之美》,将纪实性融于纯文学中,用娓娓道来的文学语言表达浙江廊桥文化名片的丰富内涵。文本中是如何体现纪实性和文学性的?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答案〗6.C7.B8.①老旧调敝的廊桥会引起人们对生命、对变迁的叹惋、惆怅与留恋,它历经风霜仍具有别样的美和动人心魄的力量。②廊桥在生活上为百姓提供便利,在精神上成为庇佑百姓之所。③廊桥文化中供奉神灵的习俗蕴含了人们精神上对廊桥的重视和敬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④廊桥是承载传统习俗精神礼仪的文化瑰宝。9.(1)纪实性:①作者对廊桥进行实地寻访,用自己的眼、耳去发现廊桥与人、与自然、与社会周遭之间的关系。②素秋当讲解员的人生选择和感悟、喝茶老人讲北涧桥、乡民们集资建桥、村民祭拜神灵等内容都是现实中实际发生的事情,作者用纪实的语言予以记录。(2)文学性:①通过素秋的所见、所闻、所思和所感讲述廊桥和村民的故事,运用了叙事性的文学语言,比如“那年素秋刚毕业,她多想留在外面工作。她的很多同学都愿意选择城市的生活,素秋一开始也不打算回老家……”“素秋知道,廊桥从来不单单为交通的便利而存在……”等。②赋予廊桥以象征意义,廊桥不仅仅是交通工具,也是连接人与人的道路,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道路,是乡民们长久不衰的精神信仰的源泉。③倒数第二段运用想象对廊桥未来热闹场景进行描写,表达了要传承发扬廊桥传统文化和习俗的主题。④文中运用的比喻等修辞,如“时间一点一点,像流水一样淌走”;哲理性评论如“有一种美,是需要以同等的能量才能看见的”都能体现出文学性来。〖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C.“后来受到村民影响才看到廊桥的美”错误,原文“时间一长,她觉得廊桥越来越有味道了”。【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A.“这不符合散文选材的要求”错误;首先,乡民们在桥上供奉神灵就是事实;此外,文中还写到“廊桥在村民心里,当然不是迷信那么简单,而是寄托了大家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乡民所求,不过是稻麦长得好一些,家人出入平安,种瓜能得瓜,种豆能得豆,如此而已。乡民在廊桥上的神灵面前,从未有非分之求……去为向神明祈祷过的每一个幸福与安宁,一点一滴地交付自己的努力,礼失而求诸野。礼在哪里?在乡间。乡间蕴藏着深厚的文化瑰宝,而廊桥是承载这些内容的文化瑰宝”,这正是关注百姓心理、关注现实生活的体现。C.“表现了廊桥是乡民们精神的纽带”错误,应是表现了北洞桥在乡民心中的重要性;D.“是因为桥在就可以去到山水阻隔的对岸了”,强加因果。原文的表述是“素秋知道,廊桥从来不单单为交通的便利而存在。在数百年间,北涧桥上中间位置的神龛里,都供奉着几尊神灵,长年香火不断。廊桥在村民心里,当然不是迷信那么简单,而是寄托了大家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可见,村民们希望桥神会保护廊桥自身的安宁,除了“交通的便利”,更是因为桥是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与追求的精神寄托。【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多角度探究作品意蕴内涵的能力。依据“它的老,它的旧,它的不喧哗,它的不繁盛,怎么就有一种别样的美呢?即便是风霜雨雪、水流云在,它静立于此,怎么就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呢?”“衰落、凋敝、破旧、干枯、不完满的事物,会引起人们对生命、对变迁的叹惋、惆怅与留恋”可概括为:老旧凋敝的廊桥会引起人们对生命、对变迁的叹惋、惆怅与留恋,它历经风霜仍具有别样的美和动人心魄的力量。依据“廊桥,是连接此岸与彼岸的道路,也是连接人与人的道路,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道路”“廊桥从来不单单为交通的便利而存在。在数百年间,北涧桥上中间位置的神龛里,都供奉着几尊神灵,长年香火不断。廊桥在村民心里,当然不是迷信那么简单,而是寄托了大家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他看来,这座廊桥保佑了附近所有的人家”可概括为:廊桥在生活上为百姓提供便利,在精神上成为庇佑百姓之所。依据“在数百年间,北涧桥上中间位置的神龛里,都供奉着几尊神灵,长年香火不断”“桥神之外,保佑出行平安的路神,还有各种可以保佑一方平安的神灵,也一并被请上廊桥。那些神灵的塑像,许多人往往分不清,但并不影响人们对这些神灵的祭拜。在这些廊桥的神龛里,神灵们默默无言,长久地驻守,自有一份威严在此,过路旅人行经此地,都会驻足停留,双手小心翼翼地合十祈祷,保佑平安”可概括为:廊桥文化中供奉神灵的习俗蕴含了人们精神上对廊桥的重视和敬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依据“礼在哪里?在乡间。乡间蕴藏着深厚的文化瑰宝,而廊桥是承载这些内容的文化瑰宝”可概括为:廊桥是承载传统习俗精神礼仪的文化瑰宝。【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体裁特征及表现手法的能力。(1)纪实性。文中所写之景、之人、之事都是作者对廊桥进行实地寻访所得,作者用自己的眼、耳去发现廊桥与人、与自然、与社会周遭之间的关系。此外,“那年素秋刚毕业,她多想留在外面工作。她的很多同学都愿意选择城市的生活,素秋一开始也不打算回老家,但是家里人不放心,左催催右问问,尤其是爷爷,爷爷年纪大了。爷爷说,老家好啊。素秋听爷爷的话,就回来了”“‘有菩萨保佑的……’村头茶馆里喝茶的老人,呷一口浓茶,悠然地说道”“从前的人们造一座廊桥是极不容易的事,必须到处集资‘写缘’,大家出钱出木,集全村之力、耗数年光阴才能建成”“在数百年间,北涧桥上中间位置的神龛里,都供奉着几尊神灵,长年香火不断”,素秋当讲解员的人生选择和感悟、喝茶老人讲北涧桥、乡民们集资建桥、村民祭拜神灵等内容都是现实中实际发生的事情,作者用纪实的语言予以记录。(2)文学性。“那年素秋刚毕业,她多想留在外面工作。她的很多同学都愿意选择城市的生活,素秋一开始也不打算回老家,但是家里人不放心,左催催右问问,尤其是爷爷,爷爷年纪大了。爷爷说,老家好啊。素秋听爷爷的话,就回来了”“深秋乌柏叶红,她对着廊桥背解说词,一边背,一边钻到桥底下去看桥拱的奥秘。时间一长,她觉得廊桥越来越有味道了”“素秋知道,廊桥从来不单单为交通的便利而存在。在数百年间,北涧桥上中间位置的神龛里,都供奉着几尊神灵,长年香火不断”等叙事性的语言,增添了文章的故事性、文学性。“廊桥,是连接此岸与彼岸的道路,也是连接人与人的道路,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道路”“廊桥在村民心里,当然不是迷信那么简单,而是寄托了大家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从这廊桥上走出去,走向外面喧喧嚣嚣的俗世,人们抖擞起精神,去奋斗,去打拼,去为向神明祈祷过的每一个幸福与安宁,一点一滴地交付自己的努力,礼失而求诸野”,文章赋予廊桥以象征意义,廊桥不仅仅是交通工具,也是连接人与人的道路,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道路,是乡民们长久不衰的精神信仰的源泉。“一座廊桥接通了新的道路,无数的人将会来到这座廊桥上。人们会在某些特殊又神圣的时候,在神龛前跪下来,虔诚地祈求神明的护佑;也会……于是这里便成了一个小型的商贸集市,这个村庄由此日渐热闹起来”,倒数第二段运用想象对廊桥未来热闹场景进行描写,表达了要传承发扬廊桥传统文化和习俗的主题。此外,文章也不乏修辞及哲理性的评论,如“人们把内心的祈求交出,把负累交出,把无力交出,把卑微交出”“时间一点一点,像流水一样淌走”“比起满月,残月更美。比起盛开的樱花,凋落的樱花更美……有一种美,是需要以同等的能量才能看见的”“正是那看似偶然的几次选择,决定了人生道路的方向”等,修辞及哲理性评论的使用也体现了文章的文学性。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今学者旷废隳惰,玩岁惕时,而百无所成,皆由于志之未立耳。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昔人有言:“使为善而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乡党贱恶之,如此而不为善,可也;为善则父母爱之,兄弟悦之,宗族乡党敬信之,何苦而不为善、为君子?使为恶而父母爱之,兄弟悦之,宗族乡党敬信之,如此而为恶,可也;为恶则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乡党贱恶之,何苦而必为恶、为小人?”诸生念此,亦可以知所立志矣。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诸生试观侪辈之中苟有虚而为盈无而为有讳己之不能,忌人之有善,自矜自是,大言欺人者,使其人资禀虽甚超迈,侪辈之中有弗疾恶之者乎?有弗鄙贱之者乎?彼固将以欺人,人果遂为所欺,有弗窃笑之者乎?苟有谦默自持,无能自处,笃志力行,勤学好问,称人之善,而咎己之失,从人之长,而明己之短,忠信乐易,表里一致者,使其人资禀虽甚鲁钝,侪辈之中,有弗称慕之者乎?彼固以无能自处,而不求上人,人果遂以彼为无能,有弗敬尚之者乎?诸生观此,亦可以知所从事于学矣。夫过者,自大贤所不免,然不害其卒为大贤者,为其能改也。故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诸生自思平日亦有缺于廉耻忠信之行者乎?亦有薄于孝友之道,陷于狡诈偷刻之习者乎?诸生殆不至于此。不幸或有之,皆其不知而误蹈,素无师友之讲习规饬也。诸生试内省,万一有近于是者,固亦不可以不痛自悔咎。然亦不当以此自歉,遂馁于改过从善之心。但能一旦脱然洗涤旧染,虽昔为盗寇,今日不害为君子矣。若曰吾昔已如此,今虽改过而从善,将人不信我,且无赎于前过,反怀羞涩疑沮,而甘心于污浊终焉,则吾亦绝望尔矣。(选自王守仁①《教条示龙场诸生》,有删改)材料二: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以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之外,于今为要绥,而习类尚因其故。人皆以予自上国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求其所谓甚陋者而莫得。独其结题②鸟言,山栖羝服,无轩裳宫室之观,文仪揖让之缛,然此犹淳庞质素之遗焉。盖古之时,法制未备,则有然矣,不得以为陋也。夷之人其好言恶詈,直情率遂。世徒以其言辞物采之眇而陋之,吾不谓然也。(选自王守仁《何陋轩记》,有删改)〖备注〗①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世称“阳明先生”,在写材料一、二时,作者自京城谪龙场驿丞;②结题,指少数民族结发于额的装束。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打“√”。诸A生B试C观D侪E辈F之G中H苟I有J虚K而L为M盈N无0而P为Q有R讳S己T之U不V能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百工,文中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百工”都是对手工业者的总称,有尊敬劳动者之意。B.笃,文中的含义为“一心一意”,这个含义与“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的“笃”不同。C.善,文中的含义为“好的事情、好的行为品质”,这个含义与“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的“善”不同。D.要绥,即要服、绥服,这两者均属于“五服”,是古代王畿以外的区划名,文中泛指边远地区。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阳明谈勤学,批评那些虽然成绩优异却爱自我夸耀、大话骗人的学生,肯定那些天资禀赋虽然愚鲁迟钝但勤奋、真诚、谦逊退让的学生。B.王阳明谈改过,他教育学生“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反躬自问,有错必改。C.材料中王阳明为了教诲学生进德与修业,在第一段谈立志,主要谈到了三个内容:立志的重要性、立志的方法、不立志的危害。D.材料中王阳明命名“何陋轩”的原因和孔子有关,他以亲身经历赞扬少数民族质直纯朴的品格,批驳了人们称之为“陋”的说法。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学者旷废隳惰,玩岁愒时,而百无所成,皆由于志之未立耳。(2)夫过者,自大贤所不免,然不害其卒为大贤者,为其能改也。14.材料一第二段谈勤学的问题,请简要说明该段是如何逐层展开论述的。〖答案〗10.HNR11.A12.C13.(1)现在的读书人,旷废学业,堕落懒散,贪玩而荒废时日,因此百事无成,这都是由于(他们)未能立定志向罢了。(2)说到过失,即使是大贤人也不会完全没有,但是不妨碍他最后成为大贤人,因为他能改正啊。14.①首先通过立志来引出观点,要勤奋学习。②然后通过将身边人的事例进行正反对比,突出观点。③最后总结观点一一君子应勤于治学。〖解析〗【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各位同学试看你们同学当中,假若有人本来空虚却装作充实,本来没有却装作已有,掩饰自己的无能。“诸生试观侪辈之中”主谓宾都全,应的宾语“侪辈之中”后断开,即H处断开;“虚而为盈”“无而为有”结构一致,与“讳己之不能”都是“有”的具体表现,各自断开,即N、R处断开。【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及文言一词多义的能力。A.“有尊敬劳动者之意”错。无尊敬之意,手工业者地位低下,一般人多歧视。B.正确。含义不同。“笃”,一心一意/病重,沉重。句意:必定是他的志向还没有坚定的缘故/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赴京就职,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C.正确。含义相同。“善”,好的事情、好的行为品质/羡慕。句意:现在即使改正错误做好事了。/羡慕万物恰逢繁荣滋长的季节,感叹自己一生行将告终。D.正确。【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立志的重要性、立志的方法、不立志的危害”错。第二段只提到立志的重要性和不立志的危害,没有谈如何立志。【1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学者”,求学的人、读书人;“旷废隳惰”,旷废学业,堕落懒散;“愒”,荒废;(2)“大贤”,非常有道德才能的人;“害”,妨碍;“者……也”,表判断。【1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由“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意思是“已经立志做一个君子,自然应当从事于学问”可知,首先通过立志来引出观点,要勤奋学习。由“侪辈之中有弗疾恶之者乎?有弗鄙贱之者乎?彼固将以欺人,人果遂为所欺,有弗窃笑之者乎?苟有谦默自持,无能自处,笃志力行,勤学好问,称人之善,而咎己之失,从人之长,而明己之短,忠信乐易,表里一致者,使其人资禀虽甚鲁钝,侪辈之中,有弗称慕之者乎”意思是“同学当中有不痛恨厌恶他的吗?有不鄙弃轻视他的吗?他固然可以欺骗人,别人果真就被他欺骗,有不暗中讥笑他的吗?假如有人谦虚沉默自我持重,以无才能自居,坚定意志努力实行,勤奋求学,喜好请教;称赞别人的长处,并且责备自己的过失;学习别人的长处,并且能明白自己的短处;忠诚信实和乐平易,外表内心一致的人,即使这个人天资禀赋虽然很愚鲁迟钝,同学当中,有不称赞羡慕他的吗”可知,通过将身边人的事例进行正反对比,突出观点。由“诸生观此,亦可以知所从事于学矣”意思是“各位同学明白了这个道理,也可以知道为君子应勤于治学了”可知,最后总结观点——君子应勤于治学。参考译文:材料一:志向不能立定,天下便没有可做得成功的事情。即便是各种工匠、有技能才艺的人,也没有不以立志为根本的。现在的读书人,旷废学业,堕落懒散,贪玩而荒费时日,因此百事无成,这都是由于(他们)未能立定志向罢了。所以立志做圣人就可以成为圣人了;立志做贤人就可成为贤人了。志向没有立定,就好像没有舵的船,没有衔环的马,随水漂流,任意奔逃,最后又到什么地方为止呢?古人所说:“假使做好事可是父母和他生气,兄弟怨恨他,族人乡亲轻视厌恶他,如像这样就不去做好事是可以的;做好事就使父母疼爱他,兄弟喜欢他,族人乡亲尊敬信服他,何苦却不做好事不做君子呢?假使做坏事可是父母疼爱他,兄弟喜欢他,族人乡亲尊敬信服他,如像这样就做坏事,是可以的;做坏事就使父母和他生气,兄弟怨恨也,族人乡亲轻视厌恶他,何苦却一定要做坏事、做小人呢?”各位同学想到这点,也可以知道为君子应立定志向了。已经立志做一个君子,自然应当从事于学问。凡是求学不能勤奋的人,必定是他的志向还没有坚定的缘故。跟随我求学的人,不是以聪明智能机警敏捷为高尚,却是以勤奋确实谦逊有礼为上等之选。各位同学试看你们同学当中,假若有人本来空虚却装作充实,本来没有却装作已有,掩饰自己的无能,忌恨他人的长处,自我炫耀自以为是,大话骗人的人,假使这个人天资禀赋虽然很优异,同学当中有不痛恨厌恶他的吗?有不鄙弃轻视他的吗?他固然可以欺骗人,别人果真就被他欺骗,有不暗中讥笑他的吗?假如有人谦虚沉默自我持重,以无才能自居,坚定意志努力实行,勤奋求学,喜好请教;称赞别人的长处,并且责备自己的过失;学习别人的长处,并且能明白自己的短处;忠诚信实和乐平易,外表内心一致的人,即使这个人天资禀赋虽然很愚鲁迟钝,同学当中,有不称赞羡慕他的吗?他固然以无能者自居,并且不求超过他人之上,他人果真就以为他是无能,有不尊敬崇尚他的吗?各位同学明白了这个道理,也可以知道为君子应勤于治学了。说到过失,即使是大贤人也不会完全没有,但是不妨碍他最后成为大贤人,因为他能改正啊。所以做人没有过失不重要,可是能够改过最重要。各位同学自己想想,日常也有缺少于廉耻忠信的德行吧?也有轻视于孝顺友爱的道理,陷入在狡猾奸诈苟且刻薄的习气吧?各位同学恐怕不至于这样。不幸或者有此情形,都是他不自知而误犯过错,平日没有老师朋友的讲解学习规勤约束的缘故啊。各位同学试着反省,万一有近似这样的行为,也要自我反思,自行悔改,然而也不要仅仅凭此自我愧疚,甚至在改正错误发扬从善方面失掉勇气。只要有朝一日能改正过去的错误,即使过去是盗贼流寇,今后也可以成为君子。如果说我过去已经是这样了,现在即使改正错误做好事了,万一人们不相信我,且不宽恕我之前的罪过,反而让我怀着羞耻之心无颜见人,进而甘心堕落,那么我也绝望了。(选自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有删改)材料二:以前孔子要住在九夷(边远之地),别人都认为那里简陋落后。孔子说:“(如果是)君子居住在那里,(又)有什么简陋的呢?”守仁因罪被贬龙场,龙场在夷蔡之外,属于边远地区,还沿袭着过去的风俗习惯。人们都以为我来自京城,一定会嫌弃这里简陋,不能居住。然而我在此地住了十多天,却很安乐,并没有发现他们所说的简陋落后。只是这里的人们,结发于额头,说话似鸟语,住在深山里,穿着羊皮做的衣服。没有华丽的车子,没有高大的房子,也没有繁复的礼节,然而这是一种质朴、淳厚的古代遗风,这是因为古时候,法制还没有完备,人们不受礼法约束,就都这样了,并不能认为是落后啊。夷地的人他们好骂人,说粗话,但性情率真淳朴。世人只是因为他们说话低微,就认为他们落后,我不这样认为。(选自王守仁《何陋轩记》,有删改)(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次韵和酬刁景纯春雪戏意①梅尧臣雪与春归落岁前,晓开庭树有余妍。杨花扑扑白漫地,蛱蝶纷纷飞满天。胡马嘶风思塞草,吴牛喘月②困沙田。我贫始觉今朝富,大片如钱不解穿。〖备注〗①本诗作于皇祐五年,是年秋作者丧母,解监永济仓官,扶榇归宣城守制。刁景纯:北宋大臣。②吴牛喘月:《太平御览》卷四引汉应劭《风俗通》“吴牛望月则喘,使之苦于日,见月怖,喘矣。”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酬和诗,题目交代了写诗的目的,首联照应题目,点出了春雪降临的时间。B.清晨雪花落在庭院中的树上,如花朵一样美丽,诗人以花喻雪,写春雪的美丽姿态。C.颈联以“胡马思塞草”“吴牛困沙田”写自己的处境,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D.尾联富有调侃意味,诗人见春雪“大片如钱”,感觉自己很富有,可惜春雪无法穿。16.本诗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请加以赏析。〖答案〗15.C16.①借助比喻。诗人将“春雪”比作“杨花”“蛱蝶”,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春雪纷飞的情态。②使用叠词。“扑扑”“纷纷”两个叠词用于形容春雪飞扬的样子,画面感极强。③用词精炼。“漫”字写出雪花溢满大地的情态,“满”字写出了雪花漫天飞舞的情态,“白漫地”“飞满天”写雪之多。〖解析〗【1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的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C.“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错,“胡马嘶风思塞草”写渴望建功立业,“吴牛喘月困沙田”写自身的困境,诗中并没有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1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根据标题可知,“杨花扑扑白漫地,蛱蝶纷纷飞满天”使用的是比喻的修辞,用“杨花”“蛱蝶”来比喻春雪,雪在飘落的时候在空中就像杨花、蝴蝶一样,突出雪花形态优美。以“扑扑”“纷纷”两个叠词形容其形态,表现了雪下得大、下得多,画面感极强。同时又富有音韵美。以“白漫地”“飞满天”写雪之多,且动态感强。“漫”和“满”用词精炼。“漫”字写出白茫茫的大雪铺满大地的场景,“满”字写出了雪花到处飞舞的情态。(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实行仁德,在于自己,不在于别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老子>四章》中,表达了“有”能给人便利,是因为“无”发挥了它的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2)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3)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20世纪80年代,刚参加工作的赵昌平便下定决心,“再难也要攻克”“要搞就搞最难的——杂交小麦”。杂交小麦曾被国际作物界专家描述为小麦科学中的“最终前沿”,它是一项需要攻破科学原理和技术瓶颈两大难点的复杂系统性工程。为攻克难关,赵昌平夜以继日地工作,翻阅此前30多年的研究,开拓性地提出了“小麦雄性育性的相对性原理”,是杂交小麦研发的理论基础。解决科学原理后,紧接着要攻克技术瓶颈。缺钱、缺地、缺人、缺理解,在最低谷的10年,赵昌平从一个性格“open”的人变得沉默寡言。所有的成功都不是①的,直到2011年,以赵昌平为第一完成人的“中国二系杂交小麦技术体系创建”终于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二系杂交小麦正式引领全世界杂交小麦研究方向。这三十年来,赵昌平研究团队从未轻松过,而商业化的过程尤为艰难,仅用种量一项就能难倒“英雄汉”,因为杂交小麦的用种量是杂交水稻的近十倍。但赵昌平团队②,终将制种亩产增产20%以上,长达百年的科学难题和技术瓶颈被一一破解。赵昌平感慨道:“杂交小麦的探索过程是不可预知的。这也正是科学的魅力,让我③地为它献身。”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0.请结合材料,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表达效果进行简要分析。〖答案〗18.①一蹴而就②迎难而上③心甘情愿19.翻阅此前30多年的研究报告,开拓性地提出了“小麦雄性育性的相对性原理”,为杂交小麦研发提供了理论基础。20.①运用排比,句式整齐,富有节奏感;

②连用四个“缺”字,反复中有层递,从不同角度强化了研究团队所遇困难之多。〖解析〗【1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处,语境强调成功来之不易,要脚踏实地,可用“一蹴而就”。一蹴而就:比喻事情轻而易举,很容易成功。②处,语境指赵昌平团队面对困难绝不退缩的态度,可用“迎难而上”。迎难而上:不怕困难,敢于迎着困难前进。③处,语境形容一种献身精神,可用“心甘情愿”。心甘情愿:心里愿意(受苦、吃亏)。【1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语病有:一是成分残缺,“翻阅……研究”应为“翻阅……研究报告”;二是中途易辙,前句主语承前省略“赵昌平”,“是杂交小麦研发的理论基础”主语变为“小麦雄性育性的相对性原理”,结构混乱,把后句改为“为杂交小麦研发提供了理论基础”。故句子可修改为:翻阅此前30多年的研究报告,开拓性地提出了“小麦雄性育性的相对性原理”,为杂交小麦研发提供了理论基础。【2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缺钱、缺地、缺人、缺理解”连用四个“缺”,形式上形成反复,运用排比,句式整齐,富有节奏感。在内容上,作者连用四个“缺”,强化“缺”的内涵;内容上从“钱、地、人、理解”等四个角度,反复中有层递,突出了研究团队所遇困难之多。(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意味着夏去秋来。对我国大部而言,①,盛夏的暑热还没褪去,秋意也并未登场。立秋分三侯: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常年立秋期间,仅有西北、东北的部分地区开启夏秋转换,其他大部地区还处在夏季,尤其是南方地区高温仍盛,立秋节气所在的8月,也是一年中台风活跃的时节。立秋时节登陆的台风不仅多,而且强度不弱。立秋,②,也是我国重要的岁时节日。民间有“贴秋膘”、“晒秋”等习俗。古时候,人们会在立秋日称量体重,将体重与立夏时的进行对比,那时人们的日子并不富裕,再加上酷暑使人茶饭不思,经历“苦夏”的人们大多会变瘦,于是③。在立秋时,人们会吃炖肉、烤肉、红烧肉来“贴秋膘”。在湖南、广西、安徽、江西等地有“晒秋”的习俗,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的农俗现象(可以表达丰收的喜悦)。21.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立秋分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B.民间有“贴秋膘”、“晒秋”等习俗。C.在立秋时,人们会吃炖肉、烤肉、红烧肉来“贴秋膘”。D.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的农俗现象(可以表达丰收的喜悦)。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答案〗21.B22.①立秋并不等于入秋②不仅是重要的节气③就有了“贴秋膘”一说〖解析〗【2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B.顿号应去掉。在标有引号的并列成分之间是不加顿号的,因为并列的引号已经把并列关系显示出来,不加顿号,读者已经完全可以看清楚并列关系了。【2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从后文“盛夏的暑热还没褪去,秋意也并未登场”可知,填入句子是表示“立秋”虽然名为“秋”,其实并没有真正进入秋天。故可以填入“立秋并不等于入秋”。第二空,从后文“也是我国重要的岁时节日”可知,填入句子应用“不仅”连接,再根据第一段的叙述,第一段主要是叙述“立秋”作为我国重要节气的特点,所以此处可以填入“不仅是重要的节气”,转入“也是我国重要的岁时节日”的描述。第三空,从前文“民间有‘贴秋膘’‘晒秋’等习俗”“再加上酷暑使人茶饭不思,经历‘苦夏’的人们大多会变瘦”可知,填入内容应是和“贴秋膘”有关,而前面内容都是解释“贴秋膘”这一习俗的来历,故可以填入“就有了‘贴秋膘’一说”。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资治通鉴》中说过:“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因此,《资治通鉴》中又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当代作家周国平也说:“有德无才者,其善多为小善,谓之平庸。无德无才者,其恶多为小恶,谓之猥琐。有才有德者,其善多为大善,谓之高尚。有才无德者,其恶多为大恶,谓之邪恶。”作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云南省腾冲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春雨江南,秋风蓟北。”这短短两句分明道出了江南与北国景色的不同。当然喽,谈园林南北的不同,不可能离开自然的差异。我曾经说过,从人类开始有居室,北方是属于窝的系统,原始于穴居,发展到后来的民居,是单面开窗为主,而园林建筑物亦少空透。南方是巢居,其原始建筑为棚,故多敞口,园林建筑物亦然。产生这些有别的情况,还是先就自然环境言之,华丽的北方园林,雅秀的江南园林,有其果,必有其因,园林与其他文化一样,都有地方特性,这种特性形成还是多方面的。“小桥流水人家”,“平林落日归鸦”,分明两种不同境界。当然北方的高亢,与南中的婉约,使园林在总的性格上不同了。北方园林我们从《洛阳名园记》中所见的唐宋园林,用土穴、大树,景物雄健,而少迭石小泉之景。明清以后,以北京为中心的园林,受南方园林影响,有了很大变化。但是自然条件却有所制约,当然也有所创新。首先对水的利用,北方艰于有水,有水方成名园,故北京西郊造园得天独厚。而市园,除引城水外,则聚水为池,赖人力为之了。水如此,石南方用太湖石,是石灰岩,多湿润,故“水随山转,山因水活”,多姿态,有秀韵。北方用土太湖、云片石,厚重有余,委婉不足,自然之态,终逊南中。且每年花木落叶,时间较长,因此多用长绿树为主,大量松柏遂为园林主要植物。其浓绿色衬在蓝天白云之下,与黄瓦红柱、牡丹海棠起极鲜明的对比,绚烂夺目,华丽炫人。而在江南的气候条件下,粉墙黛瓦,竹影兰香,小阁临流,曲廊分院,咫尺之地,容我周旋,所谓“小中见大”,淡雅宜人,多不尽之意。落叶树的栽植,又使人们有四季的感觉。草木华滋,是它得天独厚处。北方非无小园、小景,南方亦存大园、大景。亦正如北宗山水多金碧重彩,南宗多水墨浅绛的情形相同,因为园林所表现的诗情画意,正与诗画相同,诗画言境界,园林同样言境界。北方皇家园林(官僚地主园林,风格亦近似),我名之为宫廷园林,其富贵气固存,而庸俗之处亦在所不免。南方的清雅平淡,多书卷气,自然亦有寒酸简陋的地方。因此,北方的好园林,能有书卷气。所谓北园南调,自然是高品。因此成功的北方园林,都能注意水的应用,正如一个美女一样,那一双秋波是最迷人的地方。我喜欢用昆曲来比南方园林,用京剧来比北方园林(是指同治、光绪后所造园),京剧受昆曲影响很大,多少也可以说从昆曲中演变出来,但是有些差异,使人的感觉也有些不同。然而最著名的京剧演员没有一个不在昆曲上下过功夫。而北方的著名园林,亦应有南匠参加。文化不断交流,又产生了新的事物。在造园中又有南北园林的介体——扬州园林,它既不同于江南园林,又有别于北方园林,而园的风格则两者兼有之。从造园的特点上,可以证明其所处地理条件与文化交流诸方面的复杂性了。现在,我们提倡旅游,旅游不是“白相”(上海方言:玩),是高尚的文化生活,我们赏景观园,要善于分析、思索、比较,在游的中间可以得到很多学问,增长我们的智慧,那才是有意义的。(摘编自陈从周《中国文人园林》)材料二:在中国的文人历史上,古典园林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文人作品中非常重要的意象,园林的建设造就融入了文人的情思与意趣,成型后的园林又给文人们带来不曾有过的心中悸动,时间的不同也造成了各个时期的文人对于园林文化的认识也不尽然相同。园林文化的不断发展造成了在明清时期的园林艺术文化达到成熟的阶段,而《红楼梦》中的大观园的园林建筑就是那个时期园林文化的集大成者,它的园林艺术成就是全方位的、全方面的成功,因此也是最能反映文人看园林时产生的心中意境,心中审美的情怀,心中发散的思想。文人用意境造园林,园林又以实际产生的化学反应补给文人的心中世界,这一点在《红楼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以下段落顺序已被打乱)①大观园的植物布置更是每个人品格的写照,爱什么植物,说明你喜欢这个植物所具有的品格,也间接说明了这个人的品格,文人对于园林意境的体会也就近乎全面展现了。②错落有致的亭台楼榭是贾府文人们吟诗作画的场所,恰当的小建筑能够带领这些文人感受大观园最极致的美,循序渐进地体会大观园中的神秘美感,一步一步地将大观园的全貌展现给来人,这是文人园林意境的灵魂所在。③大观园的造地选址在宁国府的基础上进行扩建,彰显贾府气势,距离贾府又比较近,可以时常去大观园写生游玩,在宁国府内的建筑又贴近贾府的大山祖脉,更能让贾府文人将这种祖脉给一代一代继承下去,这是贾府文人对于园林意境的根基。④山和水的搭配将大观园的景色都带活了,真给游览的人带来一种深处自然的感受,在近乎真实的大观园里,文人们更容易在山水之间吐露最真实的想法和心声。园林重要的还有匾额楹联,一个题人用什么字什么词都在一字一句说着这个人的文化素养、个性特点。(摘编自《<红楼梦>:以意造园,复以园造意,大观园背后的文人园林意境》)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明清之后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园林与唐宋时期的园林相比略有变化,这是南方园林影响的结果。B.不同时期的文人有着不同的情思与意趣,这使得不同时期的大众对于园林文化有了不同的认识。C.明清时期的园林艺术成就是全方位的、全方面的成功,也是最能反映文人意境、思想与情怀的。D.北方园林建筑物的“少空透”与南方园林建筑物的“多敞口”,都可以追溯到原始的居住形式。2.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那些较为成功的北方园林,都注意到了水的应用,因此形成了绚烂夺目、华丽炫人的园林风格。B.扬州园林兼有南北园林风格的介体特征,可以证明其所处地理环境与文化交流诸方面的复杂性。C.赏景观园的过程中也应该扩大见闻,增长智慧,如果只是“白相”,就不是高尚的文化生活了。D.南方园林的“小中见大”,淡雅宜人,多不尽之意,这些都与江南的气候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3.材料二的后半部分已被打乱,根据论证的结构与逻辑,下列各项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A.③④②① B.③②④① C.②③④① D.③④①②4.材料二提到“大观园的植物布置更是每个人品格的写照”,请在“潇湘馆”“蘅芜苑”中任选一个对此观点简要分析。5.据报道,我国的园林旅游业发展前景良好。请结合材料,从改造传统园林的角度谈谈应该如何促进园林旅游业发展。〖答案〗1.D2.A3.B4.示例一:林黛玉住的是潇湘馆,那里最多的植物就是竹子,翠竹生命力顽强,不与群芳为伍,永远清秀质朴,与林黛玉不事浓妆艳抹及清高孤傲的性格相契合;竹秋斗风霜,冬傲冰雪的不屈风貌,与黛玉的叛逆性格相契合。示例二:薛宝钗住的是蘅芜苑,那里大多都是香气馥郁的香草,暗喻薛宝钗外表看来面热心冷、世故圆滑、藏愚守拙,内在天然可爱,并且亲近佛道的思想性格。5.①在改造传统园林时,要注意营造寓学于游的游览环境,融合文化交流,促进游客在游览园林中可以通过思索、比较来得到学问,增长智慧;②在保留园林意境根基的基础上,在园林的改造中融入古代文人的情思与意趣,并将山和水合理搭配,从而把园林景色带活以吸引游客。〖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略有变化”错误,原文为“北方园林我们从《洛阳名园记》中所见的唐宋园林,用土穴、大树,景物雄健,而少迭石小泉之景。明清以后,以北京为中心的园林,受南方园林影响,有了很大变化”,是“有了很大变化”;B.“这使得不同时期的大众对于园林文化有了不同的认识”错误,原文是“园林的建设造就融入了文人的情思与意趣,成型后的园林又给文人们带来不曾有过的心中悸动,时间的不同也造成了各个时期的文人对于园林文化的认识也不尽然相同”,陈述对象不是“不同时期的大众”,而是“各个时期的文人”;C.“明清时期的园林艺术”错误,原文为“《红楼梦》中的大观园的园林建筑就是那个时期园林文化的集大成者,它的园林艺术成就是全方位的、全方面的成功,因此也是最能反映文人看园林时产生的心中意境,心中审美的情怀,心中发散的思想”,“明清时期的园林艺术”应该为大观园的园林艺术。【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因此形成了绚烂夺目、华丽炫人的园林风格”错误,原文为“浓绿色衬在蓝天白云之下,与黄瓦红柱、牡丹海棠起极鲜明的对比,绚烂夺目,华丽炫人”,可见“水的应用”和“形成了绚烂夺目、华丽炫人的园林风格”强加因果。【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段落介绍大观园的园林艺术特点,结合“大观园的造地选址在……是贾府文人对于园林意境的根基”可知,③是总说,介绍大观园地理位置,应放在首位;接着按照从人文到自然的顺序介绍人文场所和自然环境,承接②④;最后具体介绍园内植物布置与个人品格的关系,照应上文最后提到的“心中发散的思想”,①应放在最后。【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林黛玉住的是潇湘馆,那里最多的植物是竹子,“凤尾森森,龙吟细细,一片翠竹环绕”。潇湘馆是文中引用舜的潇湘二妃娥皇、女英的典故而更名,后世以潇湘指斑竹,泛指竹。翠竹生命力顽强,不与群芳为伍,永远清秀质朴,象征的是一种不屈不挠的可贵品质,与林黛玉的叛逆性格相契合;同时,翠竹高洁中带着儒雅,含蓄里透着活力,与林黛玉不事浓妆艳抹及清高孤傲的性格相契合。黛玉的诗号“潇湘妃子”,正是这样一种高贵而自然脱俗,婀娜而风姿绰约的魅力。用“潇湘”含蓄的表达了林黛玉虽纤细但不曾折腰的高洁品质。薛宝钗住的是蘅芜苑,“只见许多异草……味香气馥,非花香之可比”,可见蘅芜苑的花草皆是“奇藤异草”,并且散发出香气,这股香气并非一般花香可比,这些香气馥郁的香草,能够得到众人的喜爱,暗喻薛宝钗外表看来面热心冷、世故圆滑、藏愚守拙,内在天然可爱,并且亲近佛道的思想性格。【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结合“北方的著名园林,亦应有南匠参加。文化不断交流,又产生了新的事物。在造园中又有南北园林的介体——扬州园林,它既不同于江南园林,又有别于北方园林,而园的风格则两者兼有之。从造园的特点上,可以证明其所处地理条件与文化交流诸方面的复杂性了……现在,我们提倡旅游,旅游不是“白相”(上海方言:玩),是高尚的文化生活,我们赏景观园,要善于分析、思索、比较,在游的中间可以得到很多学问,增长我们的智慧,那才是有意义的”分析可知,在改造传统园林时,要注意营造寓学于游的游览环境,融合文化交流,促进游客在游览园林中可以通过思索、比较来得到学问,增长智慧。结合“在中国的文人历史上,古典园林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文人作品中非常重要的意象,园林的建设造就融入了文人的情思与意趣”“大观园的造地选址在宁国府的基础上进行扩建,彰显贾府气势”“在宁国府内的建筑又贴近贾府的大山祖脉,更能让贾府文人将这种祖脉一代一代继承下去,这是贾府文人对于园林意境的根基”“山和水的搭配将大观园的景色都带活了,真给游览的人带来一种深处自然的感受,在近乎真实的大观园里,文人们更容易在山水之间吐露最真实的想法和心声”分析可知,要在保留园林意境根基的基础上,在园林的改造中融入古代文人的情思与意趣,并将山和水合理搭配,从而把园林景色带活以吸引游客。(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廊桥上的人生周华诚廊桥,是连接此岸与彼岸的道路,也是连接人与人的道路,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道路。——题记一群年轻的背包客在廊桥冷冷清清的时候,脚步坚定地向它们迈去了。面对一座廊桥,你会怎么看它?它的老,它的旧,它的不喧哗,它的不繁盛,怎么就有一种别样的美呢?即便是风霜雨雪、水流云在,它静立于此,怎么就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呢?年轻人坐在溪流中间的石头上,听流水潺潺,看云卷云舒。大家默默地看着廊桥,一直坐了很久。衰落、凋敝、破旧、干枯、不完满的事物,会引起人们对生命、对变迁的叹惋、惆怅与留恋。比起满月,残月更美。比起盛开的樱花,凋落的樱花更美有一种美,是需要以同等的能量才能看见的。在这群年轻人里,素秋是年轻的导游。很多时候她在向远方的客人介绍廊桥,其实也是自己在一次又一次地体悟廊桥之美。老家有几十座古老的廊桥,但是素秋并不能确切地知道廊桥到底有多么美。稀奇吗?素秋时不时扭头就能见到一座廊桥,她只觉得平常极了。那年素秋刚毕业,她多想留在外面工作。她的很多同学都愿意选择城市的生活,素秋一开始也不打算回老家,但是家里人不放心,左催催右问问,尤其是爷爷,爷爷年纪大了。爷爷说,老家好啊。素秋听爷爷的话,就回来了。九月,山里凉起来,县里刚好要招廊桥讲解员,素秋就去考了。一考就考上了。深秋乌桕叶红,她对着廊桥背解说词,一边背,一边钻到桥底下去看桥拱的奥秘。时间一长,她觉得廊桥越来越有味道了。刚讲解时紧张的情景,就像是昨天发生的一样。但是一晃,已经这么多年了。关于廊桥的那些解说词,她到底讲过多少遍呢?素秋也不记得了。有几句话她是越来越清晰——“一个人一生当中,真正重要的抉择机会并不会太多,正是那看似偶然的几次选择,决定了人生道路的方向。”她这样说的时候,其实是把自己对廊桥的体会分享给每位陌生的客人。同样,在廊桥边上生活了一辈子的村民,也会向素秋敞开自己的内心。在泗溪的北涧桥,好些村民向素秋说起这座桥在他们心中的重要性。“有菩萨保佑的……”村头茶馆里喝茶的老人,呷一口浓茶,悠然地说道。在他看来,这座廊桥保佑了附近所有的人家。素秋知道,廊桥从来不单单为交通的便利而存在。在数百年间,北涧桥上中间位置的神龛里,都供奉着几尊神灵,长年香火不断。廊桥在村民心里,当然不是迷信那么简单,而是寄托了大家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从前的人们造一座廊桥是极不容易的事,必须到处集资“写缘”,大家出钱出木,集全村之力、耗数年光阴才能建成。廊桥架于水上,山中洪水来急,桥被水冲走是常有的事。人们认为,万物有灵,树有树神,桥有桥神,桥神会保护廊桥自身的安宁。人们在桥上多祭拜桥神,桥就不会被湍急的山溪冲走。桥神之外,保佑出行平安的路神,还有各种可以保佑一方平安的神灵,也一并被请上廊桥。那些神灵的塑像,许多人往往分不清,但并不影响人们对这些神灵的祭拜。在这些廊桥的神龛里,神灵们默默无言,长久地驻守,自有一份威严在此,过路旅人行经此地,都会驻足停留,双手小心翼翼地合十祈祷,保佑平安。廊桥之下,川流不息。廊桥之上,人来人往。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祈求,有自己想要达成的愿望。就在这廊桥上,在看起来甚至有些简陋的神龛面前,人们与高处的某些神明达成了精神上的沟通。这是一个人神交流、心灵交换的空间。乡民所求,不过是稻麦长得好一些,家人出入平安,种瓜能得瓜,种豆能得豆,如此而已。乡民在廊桥上的神灵面前,从未有非分之求。在这里,人们把内心的祈求交出把负累交出,把无力交出,把卑微交出。从这廊桥上走出去,走向外面喧喧嚣嚣的俗世,人们抖擞起精神,去奋斗,去打拼,去为向神明祈祷过的每一个幸福与安宁,一点一滴地交付自己的努力。礼失而求诸野。礼在哪里?在乡间。乡间蕴藏着深厚的文化瑰宝,而廊桥是承载这些内容的文化瑰宝。一座廊桥的建造,从开工到圆桥,把无数细细密密的传统习俗重新带回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在若干年的造桥时光中,整个族群的人得以温习千百年前的精神礼仪,彼时彼刻,他们与自己早已离去的先辈们心意相通了。这座廊桥接通了新的道路,无数的人将会来到这座廊桥上。人们会在某些特殊又神圣的时候,在神龛前跪下来,虔诚地祈求神明的护佑;也会在平淡的日子里,到廊桥坐下来歇个脚,随意地聊聊天;甚至还会有很多人带着他们刚收获的土特产或山货来到廊桥,于是这里便成了一个小型的商贸集市,这个村庄由此日渐热闹起来。空闲下来的时候,素秋还是喜欢跑到廊桥上去坐一坐,吹吹溪上的风。时间一点一点,像流水一样淌走。素秋在这里已经待了七年。后来有了孩子,她就把孩子也带到廊桥来玩。守护廊桥的时光,是素秋的一整个青春岁月。(有删改)文本二:散落在高山秘境中的古老廊桥,不用一铜一钉,全靠木头交叠穿插的廊桥如何经受住数百年风雨?浙江文艺出版社最新出版的《流水辞:遇见古老廊桥的隐秘之美》,以文化散文的笔法,讲述了浙南古老廊桥的古今故事,通过静谧、深邃的文字呈现了廊桥文化背后的精神内涵。中国廊桥是桥梁与房屋的珠联璧合,代表了中国人的智慧和营造技艺。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曾散落着上千座大大小小的各色廊桥,每个廊桥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有自己的美。周华诚决定开始寻访那些古廊桥,“希望能以自己的眼睛去发现廊桥与人、与自然、与社会周遭之间的关系,去寻找和发现‘人’的故事”。他历时两年多寻访泰顺廊桥,最终就有了我们如今看到的这部《流水辞:遇见古老廊桥的隐秘之美》。该书在造桥人、守桥人、说桥人、访桥人、桥乡人等不同角度的切换中,描绘了文物、交通、民俗、技艺、宗教等不同维度的廊桥,将纪实性融于纯文学中,用娓娓道来的文学语言表达浙江廊桥文化名片的丰富内涵。(选自《周华诚:用<流水辞>,为古老廊桥做有温度、有生命的全新表达》,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本通过廊桥这一艺术形象,表达了传承并发扬传统文化和习俗的主题思想,感情真挚,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B.残月、落樱这类事物会引起人们对生命、变迁的感慨,以之类比老旧的廊桥,会有一种别样的美和动人心魄的力量。C.素秋听爷爷的话回到家乡做廊桥讲解员,开始她觉得随处可见的廊桥很平常,后来受到村民影响才看到廊桥的美。D.素秋成为廊桥讲解员是一次看似偶然的选择,但却决定了她人生道路的方向,她用一整个青春岁月守护着廊桥。7.关于文中村民在廊桥供奉神灵的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有人说散文应该关注现实,而作者却选用供奉神灵的材料,这是不符合散文选材要求的。B.乡民们在廊桥上的神灵面前,从未有非分之求,那些愿望体现了他们淳朴忠厚的特点。C.作者对村头茶馆里喝茶的老人作了细节性描写,表现了廊桥是乡民们精神的纽带。D.村民们希望桥神会保护廊桥自身的安宁,是因为桥在就可以去到山水阻隔的对岸了。8.文本一通过静谧、深邃的文字呈现了廊桥哪些内涵?9.文本二说周华诚的《流水辞:遇见古老廊桥的隐秘之美》,将纪实性融于纯文学中,用娓娓道来的文学语言表达浙江廊桥文化名片的丰富内涵。文本中是如何体现纪实性和文学性的?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答案〗6.C7.B8.①老旧调敝的廊桥会引起人们对生命、对变迁的叹惋、惆怅与留恋,它历经风霜仍具有别样的美和动人心魄的力量。②廊桥在生活上为百姓提供便利,在精神上成为庇佑百姓之所。③廊桥文化中供奉神灵的习俗蕴含了人们精神上对廊桥的重视和敬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④廊桥是承载传统习俗精神礼仪的文化瑰宝。9.(1)纪实性:①作者对廊桥进行实地寻访,用自己的眼、耳去发现廊桥与人、与自然、与社会周遭之间的关系。②素秋当讲解员的人生选择和感悟、喝茶老人讲北涧桥、乡民们集资建桥、村民祭拜神灵等内容都是现实中实际发生的事情,作者用纪实的语言予以记录。(2)文学性:①通过素秋的所见、所闻、所思和所感讲述廊桥和村民的故事,运用了叙事性的文学语言,比如“那年素秋刚毕业,她多想留在外面工作。她的很多同学都愿意选择城市的生活,素秋一开始也不打算回老家……”“素秋知道,廊桥从来不单单为交通的便利而存在……”等。②赋予廊桥以象征意义,廊桥不仅仅是交通工具,也是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