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2山西省太原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人们有学习的能力,上一代所试验出来有效的结果,可以教给下一代。这样一代一代地累积出一套帮助人们生活的方法。从每个人说,在他出生之前,已经有人替他准备下怎样去应付人生道路上所可能发生的问题了。他只要“学而时习之”就可以享受满足需要的愉快了。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在教化中让人心生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所谓“富于好礼”。这显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谓道德。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所加之于个人的。人可以逃避法网,逃得脱还可以自己骄傲、得意。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唾弃,是耻。礼则有甚于道德: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这是个人习惯所维持的。礼是合式的路子,是经教化过程而成为主动性的服牌于传统的习惯。所谓礼治就是对传统规则的服膺。生活各方面,人和人的关系,都有着一定的规则。行为者对于这些规则从小就熟习,不问理由而认为是当然的。长期的教育已把外在的规则化成了内在的习惯。维持礼俗的力量不在身外的权力,而是在身内的良心,所以这种秩序注重修身,注重克己。理想的礼治是每个人都自动地守规矩,不必有外在的监督。(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材料二:法治作为一种对抗性秩序存在不足:首先,这种秩序存在治理盲区。人与人之间的多数纠纷往往很微小,但小纠纷容易通过量变到质变最终变成大纠纷,法律对这些纠纷发展往往难以预防。其次,单纯依赖法律来实现的正义是一种高成本正义。对抗性秩序重争不重让,可能会加大社会治理成本。再次,单纯的法治秩序具有励讼的倾向。由于缺乏司法途径之外的其他纠纷解决途径,比其他途径成本更高,间接产生了对诉讼的鼓励。过去我们认为礼教对现代文明发展有阻碍作用,但如果重新审视传统礼教文化的精神,就可以发现通过创造性转化,它可以成为当代法治的中国特色,对法治起到优化作用。从礼的内容上看,那些不合时宜的内容无法继承,而那些赋予礼的具体内容且有意义的礼仪,比如“修身、仁义、和乐”具有亘古不变的性质,是可以且应当继承的。相比对抗性秩序而言,礼治所建立的秩序遍及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且可以在无意识状态下支配人的行为,一旦习俗形成,这种秩序将自发运行。但是纯粹的自生自发秩序未必一定是一种好的秩序,如果没有正确价值和人性向善的引导,那么自发形成的秩序可能就是人性贪婪支配下的强权、暴力、金钱主导的产物。因此,当代中国新礼俗的形成决不能完全期待其自发形成,而应当接上传统礼俗的新脉,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传统礼教在现代社会实现创造性转化,适应时代需要。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法治的中国特色可体现在三个体系上:法治的价值体系、法治的制度体系和法治的配合体系,这三个体系应成为相互合作的整体。其中礼对法治的优化正是体现在法治的配合体系方面。法治的配合体系包括很多方面,有经济、政治、文化等。在法治的文化配合体系方面,西方法治以其希腊罗马文明以及基督教文明为特色;中国则应以礼教文明的重建为特色。礼教文明的重建不仅接续了历史,更重要的是,礼治秩序的形成可以弥补对抗性法治秩序的不足,实现法治和德治的紧密结合(摘编自郭忠《注重“礼”对中国法治的优化作用》)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它可以使人们自动遵守规矩无需外在监督。B.传统是社会累积的经验,人们一出生就从上一代人那里承继了解决人生问题的能力。C.法治秩序的弊端在于存在治理盲区,若单纯依赖法律实现正义成本较高。D.当代中国新礼俗接续传统礼俗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法治更具优势。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是可以形成主动服礼习惯的,这需要经过“学而时习之”的教化过程。B.礼治秩序下的人们注重修身克已,所以维持乡土社会的秩序不需要外在的权力。C.中国一些传统礼教在适应时代需要的过程中是有可能自发形成中国新礼俗的。D.当代中国的礼治应包含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之内,是对法治秩序的完善。3.下列选项,不能体现中国旧时传统“礼治秩序”的一项是()A.黛玉在贾母处就餐,“贾母正面榻上独坐”,“李氏捧饭,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B.《左传》:“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实则之。”C.韩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D.鲁迅回到故乡,儿时的伙伴闰土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恭敬地叫我“老爷!”。4.材料二说中国“应以礼教文明的重建为特色”,那么如何做好这个重建工作?请结合两段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C2.B3.C4.①从小熟习很重要,学礼应从幼年抓起。②身教胜于言教。注重修身克己。③促进传统礼教文化的创造性转化。④礼治应有正确价值和人性向善的引导。⑤礼治应配合法治建设。〖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A.“它可以使人们自动遵守规矩无需外在监督”错,原文“理想的礼治是每个人都自动地守规矩,不必有外在的监督”,可见“自动遵守”“无需外在的监督”是理想的礼治。B.“人们一出生就从上一代人那里承继了解决人生问题的能力”错,并非一出生就具备这个能力,原文说上一代要教“上一代所试验出来有效的结果,可以教给下一代”,下一代要“学而时习之”。D.“比法治更具优势”错,原文为“对法治起到优化作用”。故选C。【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B.“维持乡土社会的秩序不需要外在的权力”错,原文“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礼治是维持乡土社会秩序的一种途径,它不靠外在权力推行,但这不意味着其他途径不需要外在权力。原文“维持礼俗的力量不在身外的权力”不是指“维持乡土社会秩序”。故选B。【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C.韩愈的观点是强调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有的标准,不能体现中国旧时传统“礼治秩序”。故选C。【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由材料一“所谓礼治就是对传统规则的服膺。生活各方面,人和人的关系,都有着一定的规则。行为者对于这些规则从小就熟习,不问理由而认为是当然的”可得出:从小熟习很重要,学礼应从幼年抓起。由材料一“上一代所试验出来有效的结果,可以教给下一代……从每个人说,在他出生之前,已经有人替他准备下怎样去应付人生道路上所可能发生的问题了。他只要‘学而时习之’就可以享受满足需要的愉快了”“维持礼俗的力量不在身外的权力,而是在身内的良心,所以这种秩序注重修身,注重克己。理想的礼治是每个人都自动地守规矩,不必有外在的监督”可得出:身教胜于言教。注重修身克己。由材料二“如果重新审视传统礼教文化的精神,就可以发现通过创造性转化,它可以成为当代法治的中国特色,对法治起到优化作用”可得出:促进传统礼教文化的创造性转化。由材料二“如果没有正确价值和人性向善的引导,那么自发形成的秩序可能就是人性贪婪支配下的强权、暴力、金钱主导的产物。因此,当代中国新礼俗的形成决不能完全期待其自发形成,而应当接上传统礼俗的新脉,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传统礼教在现代社会实现创造性转化,适应时代需要”可得出:礼治应有正确价值和人性向善的引导。由材料二“其中礼对法治的优化正是体现在法治的配合体系方面。法治的配合体系包括很多方面,有经济、政治、文化等”可得出:礼治应配合法治建设。(二)现代文阅读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好好活着田夫这场冬雪下得也忒大了!一晃到年根儿了。又到老两口睡不着觉的时候了,先睡不着的是老婆儿,翻过来掉过去,就把老头弄醒了。羊倌很不高兴。老婆说,唉,你说这雪下的,再下咱那儿子就更回不了家啦。他们的宝贝儿子在山外的一所重点中学读书,马上就放寒假了。学校离家不是很遥远,只六元钱车费,但那是往年。今年下大雪了,满路都是冰,大客车停运,只有灵泛的小客车。小客车漫天要价,是往年的十倍。六十元哪。这个问题羊倌已想了几百遍了。要说六十元钱在今天也不算个哈,开柜就拿得出来。但羊倌觉得那钱花得冤呐。羊倌终于对老婆说出了心事,他就是想用他的马车接儿子。老婆说你为省钱我不反对,但你冻坏了咱儿子我可不答应。羊倌说毡疙瘩大皮袄早备好了,再拿两床大被子。老婆说就是马车太慢,羊倌说我的马车在雪地上一点儿也不比小客车慢。电话上跟儿子问好了学校明天放假。打电话的时候老婆对羊倌说,咱对儿子说一声吧说你赶马车去接他,让他等着你。羊倌神秘地笑笑,我想给他一个惊喜。接着眯起眼睛:你想,当一群孩子走出学校门,咱儿子一眼就看到了他老爸的小马车,然后尖尖地叫了一声爸,摇挲着两只胳膊跑过来,他身后的同学不定咋羡慕呢!老婆说你别臭美啦,就不怕明天早上冻死你啊,明天你可得起早。是得起早。因为没告诉儿子,去晚了儿子说不定就坐车走了。其实他兜里早把六十元装好了,但那不是给儿子的车费,他要用这省下的六十元,在山外镇上花五十元买一台电热锅,另外十元,偷偷给老婆买一件贴身背心。老婆的背心已经糟烂得不像个样子了,可老婆仍舍不得换一件新的。就说这买不买电热锅,他俩还好一顿哈哈。老婆说不买,电热锅不比电饭锅,那东西有也行没有也行。再说要走电字的,可咱山上有的是柴火。烧柴火不走电字。羊倌说那是享受,你知道电热锅有多大用处吗,熬菜,涮羊肉——老婆叫了起来,你啥人啊,还想吃起涮羊肉,你想杀咱的羊?你敢!你知道眼下活羊多少钱一斤吗?羊倌当然知道活羊多少钱一斤,说现在吃不起不代表将来吃不起,等咱闺女、儿子都安顿好了——这一晚羊倌几乎就没睡啥觉,头半夜,他把白马喂了个响饱。躺下后,一会儿醒了看墙上的钟,一会儿老婆也被他弄得睡不着,睡不着干脆就等着天亮吧,偏偏天快亮时俩人就都睡过头了,再醒来时窗镜子都发白了。羊倌一边说着这咋说的这咋说的,一边毛毛楞楞往起爬。老婆也往起爬,说我赶紧给你弄口热乎饭吃,羊倌倔倔地说吃什么吃,没看天都啥时候了吗?羊倌套上马车就一溜烟儿跑了。为了让车跑得快,羊倌干脆就不坐车,挥舞着小鞭跟着白马一齐跑,跑得呼呼带喘的,跑得胡子眉毛全挂满了霜。白马是太累了,有几次险些摔倒。这时羊倌也很累了,很想坐到车辕上歇一会儿,但看到白马那让人心疼的样子,他就没坐车,领着白马继续跑。也就在半途,对面开来了一辆黑色的小轿车。小轿车鸣着喇叭要马车让路。由于路上冰雪太深,羊倌好几次险些摔倒才帮马把车弄到一边去,当他直起身子等着轿车从他身边过去时,轿车却在他眼前停住了。随着一声“爸”,车里下来了他的儿子。羊倌成了泄气的皮球。“爸,您这是干啥去?”“没干啥。出车——”“哦,看车上东西,您这是去接我?”“想得美。接你干啥,我吃饱撑的我。”“我想爸也不会——”轿车里的司机不干了,摇下车窗玻璃招呼老汉的儿子:“喂,你倒是走不走啊。你以为我今儿上午就指望挣你这六十元哪。”羊倌听后心里一哆嗦。也许看爹的脸色很难看,儿子并没敢立即就往车里爬。试试探探问爹:“爸,要不,要不我先走——”羊倌不理儿子奔向了司机:“师傅,全程六十元,你看才刚到这儿——”“老爷子您可太天真了,告诉您,您儿子就是刚走出一百米,您的六十元也掏定了。”司机的话还没落地,羊倌的儿子就接过:“爸,反正这钱是省不下了,那我就先走了——”“你敢!”羊倌声嘶力竭地喊。但喊完后他没再说什么,摸索着从兜里掏出那六十元,有点颤抖地交给司机,然后朝儿子一挥手:“上车。”往家返时,白马的心情一定是愉悦的,你看,不用挥鞭马蹄就在冰路上踏出一路欢快。5.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两次写老两口晚上睡不着觉,第一次是因为担忧儿子下大雪回不了家,第二次是因为心中有事总担心错过接儿子的时间。B.小说中老两口之间的对话省略了引号,这种写法不仅没有造成阅读上的障碍,反而使叙事更加简洁紧凑,人物更加生动。C.小说中羊倌老两口为了闺女、儿子省吃俭用,但儿子却花六十元坐小客车回家,凸显了两代人之间生活观念的差异。D.尽管羊倌起得很早并且一路马不停蹄,但没想到儿子提前回家了,因而没能按计划接上孩子,这让羊倌感到非常沮丧。6.画线部分是羊倌对自己接儿子情景的想象,这段想象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7.在看到儿子从轿车上下来以后,羊倌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请简要分析。〖答案〗5.D6.①在人物形象上,这段想象体现了羊倌对孩子深厚情感,也表现出羊倌对自己行为的自信。②在结构上,这段想象为后面写没有接上孩子的失落做了铺垫。(或与后面没有接上孩子的情节形成反差,增加了情节的曲折性)7.①先是没能及时接到儿子的失落,像泄了气的皮球;②然后是赌气说不是来接他,表现出一种自尊;③当听到司机说车费60元时心里一哆嗦,有些心疼钱;④听到儿子还要坐车先走,他很生气。〖解析〗【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D.“羊倌起得很早”和“儿子提前回家”没有依据,原文说两人“睡过头”,羊倌也在埋怨自己起晚了;他是在接儿子的半路上碰到儿子的,儿子并没有提前回家。故选D【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人物形象上,由“当一群孩子走出学校门……他身后的同学不定咋羡慕呢”可知,想象赶着马车去接儿子时的幸福情境,“咱儿子一眼就看到了他老爸的小马车”“尖尖地叫了一声爸”“摇挲着两只胳膊跑过来”,体现了羊倌对孩子的深厚情感;“他身后的同学不定咋羡慕呢”,表现出羊倌对自己行为的自信。在结构上,这段想象与后文形成反差,后文羊倌起晚了,当他紧赶慢赶去接儿子时,儿子已经坐车回来了,爷俩在半路上碰到,羊倌一切美好的想象都成了泡影。因此这段想象为后面写没有接上孩子的失落做了铺垫。(或与后面没有接上孩子的情节形成反差,增加了情节的曲折性)。【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人物心理变化的能力。由“当他直起身子等着轿车从他身边过去时,轿车却在他眼前停住了。随着一声‘爸’,车里下来了他的儿子。羊倌成了泄气的皮球”可知,先是没能及时接到儿子的失落,像泄了气的皮球;由“‘没干啥。出车——’‘哦,看车上东西,您这是去接我?’‘想得美。接你干啥,我吃饱撑的我。’”可知,然后是赌气说不是来接他,表现出一种自尊;由“轿车里的司机不干了,摇下车窗玻璃招呼老汉的儿子:‘喂,你倒是走不走啊。你以为我今儿上午就指望挣你这六十元哪。’羊倌听后心里一哆嗦”可知,当听到司机说车费60元时心里一哆嗦,有些心疼钱;由“‘爸,反正这钱是省不下了,那我就先走了——’‘你敢!’羊倌声嘶力竭地喊”可知,听到儿子还要坐车先走,他很生气。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楚襄王为太子之时,质于齐。怀王薨,太子辞于齐王而归,齐王隘之:“予我东地五百里,乃归子。子不予我,不得归。”太子曰:“敬献地五百里。”齐王归楚太子。太子归,即位为王。齐使车五十乘,来取东地于楚。王令群臣献计。上柱国子良入见,曰:“王不可不与也!王身出玉声,许强万乘之齐而不与,则不信,后不可以约结诸侯。”子良出,昭常入见,曰:“不可与也。万乘者,以地大为万乘。今去东地五百里,是去东国之半也,有万乘之号而无千乘之用也,不可。常请守之。”昭常出,景鲤入见,曰:“不可与也。虽然,王身出玉声,许万乘之强齐也,而不与,负不义天下。楚亦不能独守,臣请西索救于秦。”王乃遣子良北献地于齐;立昭常为大司马,使守东地;又遣景鲤西索救于秦。子良至齐,齐使人以甲受东地。昭常应齐使曰:“我典主东地,且与死生。”齐王谓子良曰:“大夫来献地,今常守之,何如?”子良曰:“臣身受命弊邑之王,是常矫也。王攻之。”齐王大兴兵伐昭常。未涉疆,秦以五十万临齐右壤。曰:“夫隘楚太子弗出,不仁;又欲夺之东地五百里,不义。其缩甲则可不然则愿待战。”齐王恐焉,乃请子良南道楚,西使秦,解齐患。士卒不用,东地复全。(节选自《战国策·楚策二》)材料二:秦人留之(楚怀王),楚大臣患之,乃相与谋,欲立王子之在国者。昭雎曰:“王与太子俱困于诸侯,今又传王命而立其庶子,不宜!”乃诈赴于齐。齐得王召群臣谋之,或曰:“不若留太子以求楚之淮北。”齐相曰:“不可。郢中立王,是吾抱空质而行不义于天下也。”其人曰:“不然。郢中立王,因与其新王市曰:‘予我下东国,吾为王杀太子。不然,将与三国共立之。’”齐王卒用其相计而归楚太子。(节选自《资治通鉴》)8.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其A缩B甲C则D可E不F然G则H愿I待J战9.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质,人质。诸侯国之间为了维持信誉互派人质,一般都是诸侯的儿子。B.归,让……回去,使动用法,与“归园田居”中的“归”字用法相同。C.玉声,佩玉相击之声,引申为美妙的声音。这里是对楚襄王言语的敬称。D.矫,假托的意思。与成语“矫枉过正”中的“矫”字含义不相同。10.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楚襄王接受齐王的放归条件,愿意献出东地五百里只是权宜之计,从后面的内容可以看出他并不真想把土地献出去。B.楚襄王善纳言、善用人。在齐国使者前来索要东地的时候,他召集群臣谋划;并利用三个人分别扮演不同角色帮助解除危机。C.子良、昭常、景鲤三人虽然在是否应该献出东地的问题上意见不同,但都主张不能失信于天下,落下不义之名。D.楚国深知只靠自己的力量不足以抵御齐国,于是联合秦国共同对付齐国,终使齐国畏惧退兵,楚国不战而保全了东地。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我典主东地,且与死生。(2)今又倍王命而立其庶子,不宜!12.材料一和材料二对齐王放归楚太子的原因表述不同,请简要说明。〖答案〗8.EG9.B10.C11.(1)我负责防守东地,将与东地共生死。(2)如今你们又违背大王的命令要立庶妻所生之子为王,这是不合适的!12.材料一:齐王放归楚太子是因为楚太子答应了楚国割地给齐国的要求。材料二:齐王放归楚太子是因为怕空有人质,还在天下落下个不义之名。〖解析〗【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你们如果收兵则罢,不这样的话,我们就等着决战一场。“不然”意为“不样的话”,作谓语,承前省主语“其”,结构完整,单独成句,前后断开。故在EG处句读。【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文言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B.错误。让……回去,使动用法;回归。两句中的“归”字用法不同。句意:我就让您回去/回归田园居住生活。D.正确。假托;矫正,纠正。两句中的“矫”字含义不相同。句意:一定是昭常假传命令/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故选B【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都主张不能失信于天下,落下不义之名”错误,有原文“昭常入见,曰:‘不可与也。万乘者,以地大为万乘。今去东地五百里,是去东国之半也,有万乘之号而无千乘之用也,不可。常请守之’”可知,昭常并没表示这个意思。故选C。【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典”,负责;“主”,防守;“且”,将。(2)“倍”,同“背”,违背;“庶子”,庶妻所生之子;“宜”,合适。【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由原文“太子曰:‘敬献地五百里’”可知,材料一:齐王放归楚太子是因为楚太子答应了楚国割地给齐国的要求。由原文“齐相曰:‘不可。郢中立王,是吾抱空质而行不义于天下也。’……齐王卒用其相计而归楚太子”可知,材料二:齐王放归楚太子是因为怕空有人质,还在天下落下个不义之名。参考译文:材料一:楚襄王做太子时,被送往齐国做人质。楚怀王死后,太子就向齐王请辞,要求回到楚国,齐王阻止他说:“您要割让给我东地五百里,我就让您回去。如果您不给,就不能回去。”太子说:“我愿献地五百里。”齐王于是放太子回楚国。太子回到楚国,即位当了楚王。齐王派车五十辆来,向楚国索取东地。楚王让群臣献计。上柱国子良入宫拜见楚王,说:“大王不能不给啊!大王金口玉言,答应了强大的齐国却又不给,就是不讲信用,以后就很难与诸侯结交了。”子良走后,昭常进见楚王,说:“不能给。楚号称万乘大国,就是因为地大。现在割掉东地五百里,这就等于去掉的国家的一半,楚国就徒有万来的虚名而无千乘的实力了,不能这样。我愿意去守卫东地。”昭常出宫后,景鲤进见楚王,说:“不能给。虽说这样,但是大王金口玉言答应了强大的齐国,现在又不想给它,会在天下背负不义的名声,楚国又不能单独防守,我愿西行向秦国求救。”楚王于是派子良到齐国去献地,又立昭常为大司马,让他守卫东地;还派遣景鲤去西边向秦国求救。子良到了齐国,齐国派人带兵去接收东地。昭常回应齐国使臣说:“我负责防守东地,将与东地共生死。”齐王问子良:“大夫您来献地,现在昭常却在那里防守,怎么回事?”子良说:“我受敝国君主的派遣,一定是昭常假传命令。大王可以去攻打他。”齐王调动大军讨伐昭常。齐军还未进入楚境,秦国已派大军五十万逼近齐国的西境。秦将说:“你们阻挠楚太子回国是不仁;又想抢夺楚国的东地五百里是不义。你们如果收兵则罢,不这样的话,我们就等着决战一场。”齐王害怕了,就请子良在南边到楚国,向西到秦国进行讲和,解救齐国的灾难。楚国不用一兵一卒就保全了东地。(节选自《战国策·楚策二》)材料二:秦国扣留了楚怀王,楚国大臣对此感到忧虑,于是一起商量,想要立国内的王子为王。昭雎说:“大王和太子都身陷敌国,如今你们又违背大王的命令要立庶妻所生之子为王,这是不合适的。”于是楚国就诈称楚王薨逝,去齐国接太子归国。齐王召集群臣商议,有人建议:“不如扣下太子,以要挟楚国割让淮河以北之地。”齐相说:“不行。若楚国另立一王,这样,我们不仅空有人质,还在天下落下个不义之名。”那人又说:“不会,如果楚国另立一王,我们可以趁机和新王作交易:‘给我下东国,我替你杀死太子,不然的话,我们就联合三个国家立太子为楚王。’”齐王最终采纳了国相的意思而放归楚太子回去。(节选自《资治通鉴》)(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对雪高骈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雪罗隐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1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高诗的一、二句运用比喻手法,主要刻画了雪花的形状和覆盖竹枝的特点。B.高诗的三、四句既写出了自己的希望,也写出了现实的污秽和人生的艰险。C.罗诗开头的“尽道”是“都说”的意思,首句与“长安有贫者”的现实形成反差。D.两首诗都是先写景后抒情,前两句对重景的描写为后两句的抒情作了铺垫。14.两首诗的前两句所表现出来的感情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答案〗13.D14.(1)在高诗前两句中,雪花入户立刻“坐看”,“六出”“琼枝”这些显示美好的词语,写出了诗人的喜爱之情。(2)在罗诗前两句中,诗人开篇就对雪能带来丰年祥瑞表示了怀疑,用一反问句表达了强烈的质疑。〖解析〗【1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都是先写景后抒情”错,罗隐的《雪》四句都属直抒胸臆,不是先写景后抒情。故选D。【1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高诗“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当六角形的雪花纷纷扬扬飘入门户的时候,看到那青翠的竹子一霎时都变成了洁白的玉树。诗人运用比喻手法,着意刻画了雪花的形状和积压竹枝的特点。描写了雪花的洁白、晶莹,表现了诗人对雪花的喜爱。罗诗“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都说瑞雪兆丰年,丰年情况将如何?对雪能带来丰年祥瑞表示了怀疑,运用反问,加强了质疑的语气,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怒和不满,流露出诗人对广大贫苦人民的深刻同情。(三)名篇名句默写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说明自己“哂”子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古代诗人写到战争时,常用“戎马”一词来替代,杜甫的《登岳阳楼》中就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3)苏轼有“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之语,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也有相似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为国以礼其言不让(2)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3)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三、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以数字化为宣传思想工作赋能,是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的必然选择。当今时代,信息技术发展①__________,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放眼未来、顺应大势,结合我国发展实际,图绕数字经济发展、数字政府建设、数字化改革等提出了一系列战略性、前瞻性、创造性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数字化发展的趋势和规律。数字化赋能宣传思想工作是②______,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在数字化环境下,将对宣传思想工作的手段、路径、措施带来革命性甚至是颠覆性的影响,数字化也将成为宣传思想工作守正创新的关键抓手,让宣传思想工作③。16.请在文中横线处任选两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6.①日新月异(方兴未艾)②大势所趋③如虎添翼(如鱼得水)17.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解析〗【1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语境指信息技术发展变化很快,可填“日新月异”或“方兴未艾”。日新月异:指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变化。形容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方兴未艾:意思是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②语境意思是数字化赋能宣传思想工作是时代发展的方向,可填“大势所趋”。大势所趋:意思是整个局势发展的趋向。③语境意思是数字化为宣传思想工作提供很大的帮助,可填“如虎添翼”或“如鱼得水”。如虎添翼:比喻强有力的人得到帮助变得更加强有力。如鱼得水:比喻得到跟自己非常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适合的环境。【1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语病有:成分残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后面加上“方面”;
语序不当,“越来越发挥着”改为“发挥着越来越”。(二)语言文字运用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他看出了我在饱览了山庄的三十六景之后,独独对这儿的松树,兴趣最浓,大有风景这边独好之慨。于是,他高兴地说:“是的,这儿的松树的确是可爱,真不愧是‘万壑松风’。可是,和这松树相映成趣的,还有另一种可爱的景物,那就是每到傍晚的时候就从天外飞来栖息在这些古松之上的一群群仙鹤。而每天早晨,它们又迎着朝阳,飞出了松林。乾隆皇帝曾题诗描叙过这松鹤清樾的壮观:‘常见青松蟠户外,更欣白鹤舞庭前。’”听到他的介绍,我不禁分外兴奋起来,脑幕上立刻就浮现出一幅鹤翔松林的优美图画。在色彩上,①对照鲜明;在画面上,②结合有致。古朴素雅,有着诗一般的魅人意境。不是吗?那苍翠的古松之上,一群群雪白的仙鹤,一会儿飞起,一会儿落下,这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好诗,③绝妙的好画。18.根据上下文,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写恰当的词语。19.文中画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三个或三个以上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8.①青白②动静③一幅19.参考:那就是仙鹤。每到傍晚的时候,它们就一群群从天外飞来,栖息在这些古松之上。〖解析〗【1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①处,描绘的是“鹤翔松林”画面,对比鲜明的是色彩,鹤为白色,松林为青色,青白对照鲜明,应填“青白”。②处,描述画面特点,“鹤翔”为动景,“松林”为静景,动静结合有致,应填“动静”。③处,“一首优美的好诗”为数量词+偏正短语,此处修饰“绝妙的好画”,应用数量词“一幅”。【1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变换句式的能力。长句变短句,首先抽出主干,单独成句:那就是仙鹤。然后把修饰语独立出来:“每到傍晚的时候”作为时间状语独立出来;“就从天外飞来”“一群群”,加上主语“它们”,改为“它们就一群群从天外飞来”;“栖息在这些古松之上”独立成句。最后按照逻辑顺序梳理句子顺序即可,注意语言要连贯。四、写作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天花板”是2022年由某权威杂志评出的十大流行语之一,本指室内的顶部,现在常用来指无法超越的“最高点、顶峰”。不同领域有不同的“天花板”:容颜俊美称“颜值天花板”,社交能力超强称“社交天花板”,带货能力突出称“带货天花板”,大学生军训动作标准称“军训天花板",足球队、篮球队前锋球技出众称“前锋天花板”,等等。“天花板”带给你怎样的联想或感受?请你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答案〗略山西省太原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人们有学习的能力,上一代所试验出来有效的结果,可以教给下一代。这样一代一代地累积出一套帮助人们生活的方法。从每个人说,在他出生之前,已经有人替他准备下怎样去应付人生道路上所可能发生的问题了。他只要“学而时习之”就可以享受满足需要的愉快了。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在教化中让人心生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所谓“富于好礼”。这显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谓道德。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所加之于个人的。人可以逃避法网,逃得脱还可以自己骄傲、得意。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唾弃,是耻。礼则有甚于道德: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这是个人习惯所维持的。礼是合式的路子,是经教化过程而成为主动性的服牌于传统的习惯。所谓礼治就是对传统规则的服膺。生活各方面,人和人的关系,都有着一定的规则。行为者对于这些规则从小就熟习,不问理由而认为是当然的。长期的教育已把外在的规则化成了内在的习惯。维持礼俗的力量不在身外的权力,而是在身内的良心,所以这种秩序注重修身,注重克己。理想的礼治是每个人都自动地守规矩,不必有外在的监督。(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材料二:法治作为一种对抗性秩序存在不足:首先,这种秩序存在治理盲区。人与人之间的多数纠纷往往很微小,但小纠纷容易通过量变到质变最终变成大纠纷,法律对这些纠纷发展往往难以预防。其次,单纯依赖法律来实现的正义是一种高成本正义。对抗性秩序重争不重让,可能会加大社会治理成本。再次,单纯的法治秩序具有励讼的倾向。由于缺乏司法途径之外的其他纠纷解决途径,比其他途径成本更高,间接产生了对诉讼的鼓励。过去我们认为礼教对现代文明发展有阻碍作用,但如果重新审视传统礼教文化的精神,就可以发现通过创造性转化,它可以成为当代法治的中国特色,对法治起到优化作用。从礼的内容上看,那些不合时宜的内容无法继承,而那些赋予礼的具体内容且有意义的礼仪,比如“修身、仁义、和乐”具有亘古不变的性质,是可以且应当继承的。相比对抗性秩序而言,礼治所建立的秩序遍及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且可以在无意识状态下支配人的行为,一旦习俗形成,这种秩序将自发运行。但是纯粹的自生自发秩序未必一定是一种好的秩序,如果没有正确价值和人性向善的引导,那么自发形成的秩序可能就是人性贪婪支配下的强权、暴力、金钱主导的产物。因此,当代中国新礼俗的形成决不能完全期待其自发形成,而应当接上传统礼俗的新脉,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传统礼教在现代社会实现创造性转化,适应时代需要。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法治的中国特色可体现在三个体系上:法治的价值体系、法治的制度体系和法治的配合体系,这三个体系应成为相互合作的整体。其中礼对法治的优化正是体现在法治的配合体系方面。法治的配合体系包括很多方面,有经济、政治、文化等。在法治的文化配合体系方面,西方法治以其希腊罗马文明以及基督教文明为特色;中国则应以礼教文明的重建为特色。礼教文明的重建不仅接续了历史,更重要的是,礼治秩序的形成可以弥补对抗性法治秩序的不足,实现法治和德治的紧密结合(摘编自郭忠《注重“礼”对中国法治的优化作用》)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它可以使人们自动遵守规矩无需外在监督。B.传统是社会累积的经验,人们一出生就从上一代人那里承继了解决人生问题的能力。C.法治秩序的弊端在于存在治理盲区,若单纯依赖法律实现正义成本较高。D.当代中国新礼俗接续传统礼俗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法治更具优势。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是可以形成主动服礼习惯的,这需要经过“学而时习之”的教化过程。B.礼治秩序下的人们注重修身克已,所以维持乡土社会的秩序不需要外在的权力。C.中国一些传统礼教在适应时代需要的过程中是有可能自发形成中国新礼俗的。D.当代中国的礼治应包含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之内,是对法治秩序的完善。3.下列选项,不能体现中国旧时传统“礼治秩序”的一项是()A.黛玉在贾母处就餐,“贾母正面榻上独坐”,“李氏捧饭,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B.《左传》:“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实则之。”C.韩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D.鲁迅回到故乡,儿时的伙伴闰土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恭敬地叫我“老爷!”。4.材料二说中国“应以礼教文明的重建为特色”,那么如何做好这个重建工作?请结合两段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C2.B3.C4.①从小熟习很重要,学礼应从幼年抓起。②身教胜于言教。注重修身克己。③促进传统礼教文化的创造性转化。④礼治应有正确价值和人性向善的引导。⑤礼治应配合法治建设。〖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A.“它可以使人们自动遵守规矩无需外在监督”错,原文“理想的礼治是每个人都自动地守规矩,不必有外在的监督”,可见“自动遵守”“无需外在的监督”是理想的礼治。B.“人们一出生就从上一代人那里承继了解决人生问题的能力”错,并非一出生就具备这个能力,原文说上一代要教“上一代所试验出来有效的结果,可以教给下一代”,下一代要“学而时习之”。D.“比法治更具优势”错,原文为“对法治起到优化作用”。故选C。【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B.“维持乡土社会的秩序不需要外在的权力”错,原文“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礼治是维持乡土社会秩序的一种途径,它不靠外在权力推行,但这不意味着其他途径不需要外在权力。原文“维持礼俗的力量不在身外的权力”不是指“维持乡土社会秩序”。故选B。【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C.韩愈的观点是强调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有的标准,不能体现中国旧时传统“礼治秩序”。故选C。【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由材料一“所谓礼治就是对传统规则的服膺。生活各方面,人和人的关系,都有着一定的规则。行为者对于这些规则从小就熟习,不问理由而认为是当然的”可得出:从小熟习很重要,学礼应从幼年抓起。由材料一“上一代所试验出来有效的结果,可以教给下一代……从每个人说,在他出生之前,已经有人替他准备下怎样去应付人生道路上所可能发生的问题了。他只要‘学而时习之’就可以享受满足需要的愉快了”“维持礼俗的力量不在身外的权力,而是在身内的良心,所以这种秩序注重修身,注重克己。理想的礼治是每个人都自动地守规矩,不必有外在的监督”可得出:身教胜于言教。注重修身克己。由材料二“如果重新审视传统礼教文化的精神,就可以发现通过创造性转化,它可以成为当代法治的中国特色,对法治起到优化作用”可得出:促进传统礼教文化的创造性转化。由材料二“如果没有正确价值和人性向善的引导,那么自发形成的秩序可能就是人性贪婪支配下的强权、暴力、金钱主导的产物。因此,当代中国新礼俗的形成决不能完全期待其自发形成,而应当接上传统礼俗的新脉,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传统礼教在现代社会实现创造性转化,适应时代需要”可得出:礼治应有正确价值和人性向善的引导。由材料二“其中礼对法治的优化正是体现在法治的配合体系方面。法治的配合体系包括很多方面,有经济、政治、文化等”可得出:礼治应配合法治建设。(二)现代文阅读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好好活着田夫这场冬雪下得也忒大了!一晃到年根儿了。又到老两口睡不着觉的时候了,先睡不着的是老婆儿,翻过来掉过去,就把老头弄醒了。羊倌很不高兴。老婆说,唉,你说这雪下的,再下咱那儿子就更回不了家啦。他们的宝贝儿子在山外的一所重点中学读书,马上就放寒假了。学校离家不是很遥远,只六元钱车费,但那是往年。今年下大雪了,满路都是冰,大客车停运,只有灵泛的小客车。小客车漫天要价,是往年的十倍。六十元哪。这个问题羊倌已想了几百遍了。要说六十元钱在今天也不算个哈,开柜就拿得出来。但羊倌觉得那钱花得冤呐。羊倌终于对老婆说出了心事,他就是想用他的马车接儿子。老婆说你为省钱我不反对,但你冻坏了咱儿子我可不答应。羊倌说毡疙瘩大皮袄早备好了,再拿两床大被子。老婆说就是马车太慢,羊倌说我的马车在雪地上一点儿也不比小客车慢。电话上跟儿子问好了学校明天放假。打电话的时候老婆对羊倌说,咱对儿子说一声吧说你赶马车去接他,让他等着你。羊倌神秘地笑笑,我想给他一个惊喜。接着眯起眼睛:你想,当一群孩子走出学校门,咱儿子一眼就看到了他老爸的小马车,然后尖尖地叫了一声爸,摇挲着两只胳膊跑过来,他身后的同学不定咋羡慕呢!老婆说你别臭美啦,就不怕明天早上冻死你啊,明天你可得起早。是得起早。因为没告诉儿子,去晚了儿子说不定就坐车走了。其实他兜里早把六十元装好了,但那不是给儿子的车费,他要用这省下的六十元,在山外镇上花五十元买一台电热锅,另外十元,偷偷给老婆买一件贴身背心。老婆的背心已经糟烂得不像个样子了,可老婆仍舍不得换一件新的。就说这买不买电热锅,他俩还好一顿哈哈。老婆说不买,电热锅不比电饭锅,那东西有也行没有也行。再说要走电字的,可咱山上有的是柴火。烧柴火不走电字。羊倌说那是享受,你知道电热锅有多大用处吗,熬菜,涮羊肉——老婆叫了起来,你啥人啊,还想吃起涮羊肉,你想杀咱的羊?你敢!你知道眼下活羊多少钱一斤吗?羊倌当然知道活羊多少钱一斤,说现在吃不起不代表将来吃不起,等咱闺女、儿子都安顿好了——这一晚羊倌几乎就没睡啥觉,头半夜,他把白马喂了个响饱。躺下后,一会儿醒了看墙上的钟,一会儿老婆也被他弄得睡不着,睡不着干脆就等着天亮吧,偏偏天快亮时俩人就都睡过头了,再醒来时窗镜子都发白了。羊倌一边说着这咋说的这咋说的,一边毛毛楞楞往起爬。老婆也往起爬,说我赶紧给你弄口热乎饭吃,羊倌倔倔地说吃什么吃,没看天都啥时候了吗?羊倌套上马车就一溜烟儿跑了。为了让车跑得快,羊倌干脆就不坐车,挥舞着小鞭跟着白马一齐跑,跑得呼呼带喘的,跑得胡子眉毛全挂满了霜。白马是太累了,有几次险些摔倒。这时羊倌也很累了,很想坐到车辕上歇一会儿,但看到白马那让人心疼的样子,他就没坐车,领着白马继续跑。也就在半途,对面开来了一辆黑色的小轿车。小轿车鸣着喇叭要马车让路。由于路上冰雪太深,羊倌好几次险些摔倒才帮马把车弄到一边去,当他直起身子等着轿车从他身边过去时,轿车却在他眼前停住了。随着一声“爸”,车里下来了他的儿子。羊倌成了泄气的皮球。“爸,您这是干啥去?”“没干啥。出车——”“哦,看车上东西,您这是去接我?”“想得美。接你干啥,我吃饱撑的我。”“我想爸也不会——”轿车里的司机不干了,摇下车窗玻璃招呼老汉的儿子:“喂,你倒是走不走啊。你以为我今儿上午就指望挣你这六十元哪。”羊倌听后心里一哆嗦。也许看爹的脸色很难看,儿子并没敢立即就往车里爬。试试探探问爹:“爸,要不,要不我先走——”羊倌不理儿子奔向了司机:“师傅,全程六十元,你看才刚到这儿——”“老爷子您可太天真了,告诉您,您儿子就是刚走出一百米,您的六十元也掏定了。”司机的话还没落地,羊倌的儿子就接过:“爸,反正这钱是省不下了,那我就先走了——”“你敢!”羊倌声嘶力竭地喊。但喊完后他没再说什么,摸索着从兜里掏出那六十元,有点颤抖地交给司机,然后朝儿子一挥手:“上车。”往家返时,白马的心情一定是愉悦的,你看,不用挥鞭马蹄就在冰路上踏出一路欢快。5.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两次写老两口晚上睡不着觉,第一次是因为担忧儿子下大雪回不了家,第二次是因为心中有事总担心错过接儿子的时间。B.小说中老两口之间的对话省略了引号,这种写法不仅没有造成阅读上的障碍,反而使叙事更加简洁紧凑,人物更加生动。C.小说中羊倌老两口为了闺女、儿子省吃俭用,但儿子却花六十元坐小客车回家,凸显了两代人之间生活观念的差异。D.尽管羊倌起得很早并且一路马不停蹄,但没想到儿子提前回家了,因而没能按计划接上孩子,这让羊倌感到非常沮丧。6.画线部分是羊倌对自己接儿子情景的想象,这段想象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7.在看到儿子从轿车上下来以后,羊倌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请简要分析。〖答案〗5.D6.①在人物形象上,这段想象体现了羊倌对孩子深厚情感,也表现出羊倌对自己行为的自信。②在结构上,这段想象为后面写没有接上孩子的失落做了铺垫。(或与后面没有接上孩子的情节形成反差,增加了情节的曲折性)7.①先是没能及时接到儿子的失落,像泄了气的皮球;②然后是赌气说不是来接他,表现出一种自尊;③当听到司机说车费60元时心里一哆嗦,有些心疼钱;④听到儿子还要坐车先走,他很生气。〖解析〗【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D.“羊倌起得很早”和“儿子提前回家”没有依据,原文说两人“睡过头”,羊倌也在埋怨自己起晚了;他是在接儿子的半路上碰到儿子的,儿子并没有提前回家。故选D【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人物形象上,由“当一群孩子走出学校门……他身后的同学不定咋羡慕呢”可知,想象赶着马车去接儿子时的幸福情境,“咱儿子一眼就看到了他老爸的小马车”“尖尖地叫了一声爸”“摇挲着两只胳膊跑过来”,体现了羊倌对孩子的深厚情感;“他身后的同学不定咋羡慕呢”,表现出羊倌对自己行为的自信。在结构上,这段想象与后文形成反差,后文羊倌起晚了,当他紧赶慢赶去接儿子时,儿子已经坐车回来了,爷俩在半路上碰到,羊倌一切美好的想象都成了泡影。因此这段想象为后面写没有接上孩子的失落做了铺垫。(或与后面没有接上孩子的情节形成反差,增加了情节的曲折性)。【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人物心理变化的能力。由“当他直起身子等着轿车从他身边过去时,轿车却在他眼前停住了。随着一声‘爸’,车里下来了他的儿子。羊倌成了泄气的皮球”可知,先是没能及时接到儿子的失落,像泄了气的皮球;由“‘没干啥。出车——’‘哦,看车上东西,您这是去接我?’‘想得美。接你干啥,我吃饱撑的我。’”可知,然后是赌气说不是来接他,表现出一种自尊;由“轿车里的司机不干了,摇下车窗玻璃招呼老汉的儿子:‘喂,你倒是走不走啊。你以为我今儿上午就指望挣你这六十元哪。’羊倌听后心里一哆嗦”可知,当听到司机说车费60元时心里一哆嗦,有些心疼钱;由“‘爸,反正这钱是省不下了,那我就先走了——’‘你敢!’羊倌声嘶力竭地喊”可知,听到儿子还要坐车先走,他很生气。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楚襄王为太子之时,质于齐。怀王薨,太子辞于齐王而归,齐王隘之:“予我东地五百里,乃归子。子不予我,不得归。”太子曰:“敬献地五百里。”齐王归楚太子。太子归,即位为王。齐使车五十乘,来取东地于楚。王令群臣献计。上柱国子良入见,曰:“王不可不与也!王身出玉声,许强万乘之齐而不与,则不信,后不可以约结诸侯。”子良出,昭常入见,曰:“不可与也。万乘者,以地大为万乘。今去东地五百里,是去东国之半也,有万乘之号而无千乘之用也,不可。常请守之。”昭常出,景鲤入见,曰:“不可与也。虽然,王身出玉声,许万乘之强齐也,而不与,负不义天下。楚亦不能独守,臣请西索救于秦。”王乃遣子良北献地于齐;立昭常为大司马,使守东地;又遣景鲤西索救于秦。子良至齐,齐使人以甲受东地。昭常应齐使曰:“我典主东地,且与死生。”齐王谓子良曰:“大夫来献地,今常守之,何如?”子良曰:“臣身受命弊邑之王,是常矫也。王攻之。”齐王大兴兵伐昭常。未涉疆,秦以五十万临齐右壤。曰:“夫隘楚太子弗出,不仁;又欲夺之东地五百里,不义。其缩甲则可不然则愿待战。”齐王恐焉,乃请子良南道楚,西使秦,解齐患。士卒不用,东地复全。(节选自《战国策·楚策二》)材料二:秦人留之(楚怀王),楚大臣患之,乃相与谋,欲立王子之在国者。昭雎曰:“王与太子俱困于诸侯,今又传王命而立其庶子,不宜!”乃诈赴于齐。齐得王召群臣谋之,或曰:“不若留太子以求楚之淮北。”齐相曰:“不可。郢中立王,是吾抱空质而行不义于天下也。”其人曰:“不然。郢中立王,因与其新王市曰:‘予我下东国,吾为王杀太子。不然,将与三国共立之。’”齐王卒用其相计而归楚太子。(节选自《资治通鉴》)8.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其A缩B甲C则D可E不F然G则H愿I待J战9.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质,人质。诸侯国之间为了维持信誉互派人质,一般都是诸侯的儿子。B.归,让……回去,使动用法,与“归园田居”中的“归”字用法相同。C.玉声,佩玉相击之声,引申为美妙的声音。这里是对楚襄王言语的敬称。D.矫,假托的意思。与成语“矫枉过正”中的“矫”字含义不相同。10.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楚襄王接受齐王的放归条件,愿意献出东地五百里只是权宜之计,从后面的内容可以看出他并不真想把土地献出去。B.楚襄王善纳言、善用人。在齐国使者前来索要东地的时候,他召集群臣谋划;并利用三个人分别扮演不同角色帮助解除危机。C.子良、昭常、景鲤三人虽然在是否应该献出东地的问题上意见不同,但都主张不能失信于天下,落下不义之名。D.楚国深知只靠自己的力量不足以抵御齐国,于是联合秦国共同对付齐国,终使齐国畏惧退兵,楚国不战而保全了东地。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我典主东地,且与死生。(2)今又倍王命而立其庶子,不宜!12.材料一和材料二对齐王放归楚太子的原因表述不同,请简要说明。〖答案〗8.EG9.B10.C11.(1)我负责防守东地,将与东地共生死。(2)如今你们又违背大王的命令要立庶妻所生之子为王,这是不合适的!12.材料一:齐王放归楚太子是因为楚太子答应了楚国割地给齐国的要求。材料二:齐王放归楚太子是因为怕空有人质,还在天下落下个不义之名。〖解析〗【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你们如果收兵则罢,不这样的话,我们就等着决战一场。“不然”意为“不样的话”,作谓语,承前省主语“其”,结构完整,单独成句,前后断开。故在EG处句读。【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文言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B.错误。让……回去,使动用法;回归。两句中的“归”字用法不同。句意:我就让您回去/回归田园居住生活。D.正确。假托;矫正,纠正。两句中的“矫”字含义不相同。句意:一定是昭常假传命令/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故选B【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都主张不能失信于天下,落下不义之名”错误,有原文“昭常入见,曰:‘不可与也。万乘者,以地大为万乘。今去东地五百里,是去东国之半也,有万乘之号而无千乘之用也,不可。常请守之’”可知,昭常并没表示这个意思。故选C。【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典”,负责;“主”,防守;“且”,将。(2)“倍”,同“背”,违背;“庶子”,庶妻所生之子;“宜”,合适。【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由原文“太子曰:‘敬献地五百里’”可知,材料一:齐王放归楚太子是因为楚太子答应了楚国割地给齐国的要求。由原文“齐相曰:‘不可。郢中立王,是吾抱空质而行不义于天下也。’……齐王卒用其相计而归楚太子”可知,材料二:齐王放归楚太子是因为怕空有人质,还在天下落下个不义之名。参考译文:材料一:楚襄王做太子时,被送往齐国做人质。楚怀王死后,太子就向齐王请辞,要求回到楚国,齐王阻止他说:“您要割让给我东地五百里,我就让您回去。如果您不给,就不能回去。”太子说:“我愿献地五百里。”齐王于是放太子回楚国。太子回到楚国,即位当了楚王。齐王派车五十辆来,向楚国索取东地。楚王让群臣献计。上柱国子良入宫拜见楚王,说:“大王不能不给啊!大王金口玉言,答应了强大的齐国却又不给,就是不讲信用,以后就很难与诸侯结交了。”子良走后,昭常进见楚王,说:“不能给。楚号称万乘大国,就是因为地大。现在割掉东地五百里,这就等于去掉的国家的一半,楚国就徒有万来的虚名而无千乘的实力了,不能这样。我愿意去守卫东地。”昭常出宫后,景鲤进见楚王,说:“不能给。虽说这样,但是大王金口玉言答应了强大的齐国,现在又不想给它,会在天下背负不义的名声,楚国又不能单独防守,我愿西行向秦国求救。”楚王于是派子良到齐国去献地,又立昭常为大司马,让他守卫东地;还派遣景鲤去西边向秦国求救。子良到了齐国,齐国派人带兵去接收东地。昭常回应齐国使臣说:“我负责防守东地,将与东地共生死。”齐王问子良:“大夫您来献地,现在昭常却在那里防守,怎么回事?”子良说:“我受敝国君主的派遣,一定是昭常假传命令。大王可以去攻打他。”齐王调动大军讨伐昭常。齐军还未进入楚境,秦国已派大军五十万逼近齐国的西境。秦将说:“你们阻挠楚太子回国是不仁;又想抢夺楚国的东地五百里是不义。你们如果收兵则罢,不这样的话,我们就等着决战一场。”齐王害怕了,就请子良在南边到楚国,向西到秦国进行讲和,解救齐国的灾难。楚国不用一兵一卒就保全了东地。(节选自《战国策·楚策二》)材料二:秦国扣留了楚怀王,楚国大臣对此感到忧虑,于是一起商量,想要立国内的王子为王。昭雎说:“大王和太子都身陷敌国,如今你们又违背大王的命令要立庶妻所生之子为王,这是不合适的。”于是楚国就诈称楚王薨逝,去齐国接太子归国。齐王召集群臣商议,有人建议:“不如扣下太子,以要挟楚国割让淮河以北之地。”齐相说:“不行。若楚国另立一王,这样,我们不仅空有人质,还在天下落下个不义之名。”那人又说:“不会,如果楚国另立一王,我们可以趁机和新王作交易:‘给我下东国,我替你杀死太子,不然的话,我们就联合三个国家立太子为楚王。’”齐王最终采纳了国相的意思而放归楚太子回去。(节选自《资治通鉴》)(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对雪高骈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雪罗隐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1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高诗的一、二句运用比喻手法,主要刻画了雪花的形状和覆盖竹枝的特点。B.高诗的三、四句既写出了自己的希望,也写出了现实的污秽和人生的艰险。C.罗诗开头的“尽道”是“都说”的意思,首句与“长安有贫者”的现实形成反差。D.两首诗都是先写景后抒情,前两句对重景的描写为后两句的抒情作了铺垫。14.两首诗的前两句所表现出来的感情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答案〗13.D14.(1)在高诗前两句中,雪花入户立刻“坐看”,“六出”“琼枝”这些显示美好的词语,写出了诗人的喜爱之情。(2)在罗诗前两句中,诗人开篇就对雪能带来丰年祥瑞表示了怀疑,用一反问句表达了强烈的质疑。〖解析〗【1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都是先写景后抒情”错,罗隐的《雪》四句都属直抒胸臆,不是先写景后抒情。故选D。【1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高诗“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当六角形的雪花纷纷扬扬飘入门户的时候,看到那青翠的竹子一霎时都变成了洁白的玉树。诗人运用比喻手法,着意刻画了雪花的形状和积压竹枝的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作反思报告范文
- 考察项目报告范文
- 写日志报告范文模板
- 2024学年山东省百校高三语文(上)12月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 《电工电子技术》课件-第2章
- 《机械设计基础 》课件-第2章
- 《Flash CC整站动画项目实战》课件-项目综述
- 《数字图书馆安全性》课件
- 毕业生开题报告范文
- 手术室科间观摩
- 皮肤裂伤的护理课件
- 高中生公益活动典型事例十三篇
- 改进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状况PDCA
- 车辆出入库管理plc设计
- 导地线弧垂测量记录表
- HIS数据结构手册
- 混沌学园PPT:0603李善友《我问故我在:如何避免成为一个工具人》
- 风电风电场安全技术交底1200字
- 经济学基础电子课件(中职)
- CLSIM100-S24英文版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执行标准;第二十四版资料增刊
- 2023年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普通用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