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潭市2024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二模)历史试卷答案_第1页
鹰潭市2024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二模)历史试卷答案_第2页
鹰潭市2024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二模)历史试卷答案_第3页
鹰潭市2024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二模)历史试卷答案_第4页
鹰潭市2024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二模)历史试卷答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鹰潭市2024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答案DCCACBDA题号910111213141516答案DBDBABBA1.答案:D;解析:江西鹰潭的角山窑址具有地方区域文化特色的同时也受到北方地域文化的影响,这体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故选D选项;角山窑址距今约3500—3100年属于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但是材料内容并未体现新石器时代的典型特点,故排除A项;角山窑址出土了陶器和石器,发现了马蹄型窑和龙窑,这反映了新石器时代该地区原始手工业的发展情况,但不能说明该地区原始手工业相比其他地区领先发达,故排除B选项;文明的标志包括阶级、国家、城市、文字、法律等,其中国家的出现是文明诞生的最重要标志,材料内容未能体现这些文明的标志,故而排除C选项。2.答案:C;解析:汉武帝酉金夺爵,趁机削弱诸侯国势力,有利于解决王国问题,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故选择C选项;酉金夺爵针对的是地方王国势力,属于加强中央集权的范畴,与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无关,故排除A选项;“家国不分”指的是受宗法制的影响而形成的家国同构的政治特征,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B选项;汉武帝酉金夺爵的目的在夺爵削弱诸侯国势力,而不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排除D选项。3.答案:C;解析:“各族人民在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方面,都已和汉族基本上一样”“胡乐、胡舞、胡床、胡饼及尊重妇女的意识等也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说明各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的民族文化交流具有双向互动性,故选择C选项;胡人尊重妇女的意识对汉族文化有所影响并不能证明女性地位有所提高,排除A选项;华夏认同观念形成于春秋战国时代,而不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排除B选项;材料的下半句反映的是少数民族文化对汉族文化的影响,故排除D选项。4.答案:A;解析:宋人服饰追求简练质朴的风格,体现了理学理性特征的影响,故选择A选项;宋人追求简练质朴的服饰,不能证明是受胡人服饰文化的影响,排除B选项;材料没有唐宋两代在艺术审美格调上的比较信息,不能证明宋代艺术审美格调远超唐代,排除C选项;材料内容不能反映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兴起,排除D选项。5.答案:C;解析:表格内容反映的是从明至清江南部分府县市镇数量的普遍增长情况,反映了江南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体现了明清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故选择C选项;没有其他地区经济发展数据的比较,不能得出江南地区经济发展跃居全国前列的结论,排除A选项;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是出现雇佣劳动关系,江南部分府县市镇数量的变化不能反映雇佣劳动关系的存在,排除B选项;小农经济开始瓦解于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排除D选项。6.答案:B;解析:清末江西主要工矿企业属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从开办时间来看,创办于清政府推行新政改革时期,可以判断江西近代工业的发展受益于清政府推行新政改革,故选择B选项;洋务运动存在于1861年至1894年,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惨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排除A选项;表格只反映了江西近代工业的发展,不能反映江西近代工业的发展对抵制侵略收回利权的影响,排除C选项;清末江西小农经济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没有因近代工业的发展而改变,排除D选项。7.答案:D;解析:《南洋官报》主张“垦荒地、讲种植、开矿产、兴水利”能解决皖南当地存在的问题,《北洋官报》报道上海设厂仿制洋烛,很好的抵制了外货,两者都体现了实业救国的思想,故选择D选项;A、B、C选项内容在时间上与材料的20世纪初不相符,故都予以排除。8.答案:A;分析:据材料“1931年10月鄂东南工农兵银行成立后”“没收帝国主义手中财产”“苏维埃经济政策”等可知,当时正处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一举措有利于根据地形势的发展,适应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需要,故选A项;鄂东南工农兵银行发行的纸币在革命根据地流通,无法冲击国统区的金融秩序,排除B项;革命统一战线是在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年到1927年,排除C项;1935年,国民党政府实行法币改革,规定由中央银行等发行的钞票为法币,时间不符,排除D项。9.答案:D;解析:针对1935年华北事变爆发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了瓦窑堡会议,提出“中国人的惟一出路是民族战争;党的策略路线是发动、团结与组织全民族抗战”这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提出,故选择D选项;促使革命重心转移的是长征,排除A选项;标志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的是1937年8月召开的洛川会议,排除B选项;使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是1935年1月遵义会议的召开,排除C选项。10.答案:B;解析: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进出口贸易的主要对象是苏联,一方面从苏联进口工业设备引进技术,另一方面向苏联出口农产品等初级资源作为支付手段,1956年之前进口额大于出口额,1956年随着一五计划的提前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初步建立,中国对苏工业品的依赖才有所减缓,这反映了中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充满艰辛,故选择B选项;国民经济的恢复期在1949年至1952年间,排除A选项;1958年大跃进反映了国民经济建设出现了冒进主义,排除C选项;“一化三改”体现了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排除D选项。11.答案:D;分析:材料反映了阿斯帕西娅作为一位美貌与智慧并存,能力极为出众的女性,却没能够直接参与雅典政治生活,没在历史中留下太多的痕迹,这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只是少数人的民主,妇女被排除在政治生活之外,故选择D选项;人文主义强调的是人的作用和价值,从以神为中心发展到以人为中心,材料的主旨不是人文主义的萌芽,排除A选项;B、C选项的内容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212.答案:B;分析:从材料“法兰西取得战争的胜利,夺回被英格兰控制的领地”“这场战争使…国王也受到了臣民的忠心支持”可以看出,英法百年战争使法国的王权得以强化,故选择B选项;英法百年战争并未结束欧洲中世纪的分裂,排除A选项;削弱教权对王权的限制的是16世纪的宗教改革,排除C选项;英法百年战争推动了法兰西民族国家意识的产生,但并未导致欧洲民族国家的普遍形成,普遍一词,以偏概全,排除D选项。13.答案:A;分析:从材料“伊比利亚海外扩张的先驱者绝对不是文艺复兴人”“航海家亨利王子不是一个人文主义者”可以看出文艺复兴对海外扩张的影响有限,不能夸大,故选择A选项;人文主义的内涵是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与材料的主旨无关,排除B选项;文艺复兴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而不是阻碍,排除C选项;文艺复兴推动了思想解放,变革了思维方式,但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选项。14.答案:B;分析:依据材料信息“(十九世纪)在社会上你会遇见这样的女孩,她接受了学校教育,她熟悉欧洲的每一座山脉,知晓每一个煤矿中心,但是他不会烤羊腿,滚布边”等可知,工业时代女性从传统的家庭角色不断向知识女性的角色转变,推动了女性自身社会地位的提高,故选择B选项;从材料内容不能看出欧洲女性缺乏实际劳动能力,排除A选项;根据材料可知,女性群体受教育的水平在不断提高,但并不意味着西方教育体系的均衡化发展,排除C选项;材料强调了女性社会角色的转变,并未说明在政治方面女权意识的提高,排除D选项。15.答案:B;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958年,全非人民大会强调“非洲一定要实现自由”,结合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史实可知二战后全非大会以非洲的名义号召与西方殖民国家斗争,争取独立和自由,这加速了欧洲在非洲殖民统治体系的崩溃,故选择B选项;早在二战前,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就已兴起,排除A选项;1958年,美苏主导的两极格局才刚刚形成没有几年,20世纪80年代的东欧剧变、90年代初的苏联解体才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瓦解,排除C选项;此次大会的主题是争取独立和自由,并非经济一体化,排除D选项。16.答案:A;分析:依据材料信息“尽管欧洲、中东等核心地带趋于平静”但非洲“安哥拉内战是冷战期间美苏在非洲的一次集中较量”可知,美苏在边缘地带的争夺日趋白热化,故选择A选项;美苏冷战的重点区域是欧洲,而不是非洲,排除B选项;材料未反映非洲国家的独立,排除C选项;“彻底”带有绝对化倾向,排除D选项。17.答案(1)分歧:魏征、柳宗元等人支持郡县制反对分封制(2分);萧瑀等人主张实行分封制反对郡县制(2分);白居易主张分封制与郡县制无所谓好坏之分。(2分)(2)示例1:评析:魏征、柳宗元等人支持郡县制反对分封制。(2分)认为“遍封宗子”“不便”;封建诸侯会造成财政困难;封建会导致宗室相残;(2分)这主要是因为秦汉唐三代的历史教训已证明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秦亡于政而非亡于制;汉代郡国3并行制造成王国问题,严重威胁中央集权;唐代广封节度使造成了藩镇割据局面。(2分)这种主张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治的愿望,有利于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2分)示例2:评析:萧瑀等人主张实行分封制反对郡县制。(2分)认为建藩可屏王室,可延续国祚。(2分),这主要是由于秦末农民起义未有侯王拱卫朝廷;周和汉因施行分封制而国祚较长。(2分)这种主张能利用宗亲血缘关系来增强皇族的力量,但封建制是分权政体,封国权力很大拥有很强的独立性,随着血缘关系的淡化以及诸侯国势力逐渐坐大,朝廷势微,极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严重威胁中央集权和王朝的统治。(2分)示例3:评析:白居易主张分封制与郡县制无所谓好坏之分。(2分)认为国家兴亡和分封制郡县制无关,而是与政教的得失有关。(2分),这主要是因为周代封建诸侯而亡是由于君上无德、统治无道,秦朝推行郡县而亡是由于暴政而失去民心,汉代发生七国之乱是由于统治者任人唯亲而不任贤。(2分)这种主张认为国家的兴盛在于行德政、得民心,国家实行什么体制本身没有对错,关键是看是否合乎国情、顺应民意,符合时代的变化。这体现了中国人的务实精神,是历史观的进步。(2分)18.答案(1)差异:国民党:大肆发行纸币,造成通货膨胀,民不聊生;增收苛捐杂税;(4分)共产党:通过土地改革,解放农民,赢得民心;(2分)(2)因素:国民党失败:政治上独裁内战,官员腐败;杀害民主人士,不得民心(4分)共产党胜利: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或政权具有民主性(2分)19.答案(1)变化:贸易中心转移;贸易范围扩大;商业经营方式变化;(每点2分,共6分)(2)因素:奥斯曼帝国威胁到传统贸易路线;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交通工具的变革;世界市场的形成(每点2分,共8分)20.答案评述:古代,长城最初是重要的军事防御工程,后来演变为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交往交流交融的一条秩序线。长城修建年代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秦朝在原有北方诸侯国旧长城的基础上,修筑了万里长城,防御游牧民族侵扰;汉武帝在长城周边设河西四郡,阻挡匈奴南下;明朝重新修筑长城,设九边军镇,防御鞑靼、瓦剌南下。长城强大的防御体系确实很大程度地规避了战争,调整了各民族间的冲突,但长城内外不同的文明在共同存在的过程中相互冲突影响、相互交流融合,长城逐渐变成了这种交流和融合的纽带与桥梁,增强了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4分)近代,长城逐渐从一项军事防御工程转变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近代长城沿线发生的战争数不胜数,1933年,中国军队在长城沿线顽强抵抗日军的进犯;1937年9月,八路军在长城要口平型关伏击日军,取得平型关大捷。这一时期长城不仅是各地战区的重要防线,更是人民心中的精神支柱,“钢铁长城”“血肉长城”等代名词不断被创造出来,象征着中国战士钢铁般的意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