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 书愤》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1页
古诗词诵读《 书愤》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2页
古诗词诵读《 书愤》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3页
古诗词诵读《 书愤》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4页
古诗词诵读《 书愤》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书愤》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理解作者所书何事,所愤何事。2.把握诗中意象组合的艺术手法。3.掌握诗中的用典手法及其所表达的情感。二、教学课时1课时三、教学过程导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是习总书记在十九大上说过的话,2017年度十大流行语。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不管是什么人,不管是哪个年代的人,比如最近大火的电视剧《延禧攻略》的女主角魏璎珞,她入宫多年,一路升级打怪,从宫女到皇贵妃,她始终不往自己入宫的初心和使命:为姐姐报仇。而她最终也做到了。又比如南宋诗人陆游,他也有自己的初心和使命。陆游的初心和使命: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位卑未敢忘国忧,事定犹须待阖棺——《病起书怀》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官场沉浮多年,一生不忘收复中原,报国雪耻。抗金救国是陆游作为大宋人一生的使命,正是由于他对国家的热爱,他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作,《书愤》就是其中的一首。(关于《书愤》,大家都预习过了,那老师先来检测一个同学们的预习情况吧)预习检测1.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A.“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一句与辛弃疾的"可怜白发生"一句的情感相似。B.“早岁那知世事艰”中“那知”一词隐含着对年轻时不知世事艰难的自责。C.“渴望万里从戎、以身报国的豪壮理想”和“壮志难酬、无路请缨的悲愤心情”相互激扬,愈是悲愤,对理想愈是执着;对理想愈是执拙着,悲愤也愈是强烈。因而这首诗歌既热情奔放,又深沉悲怆。D.陆游始终坚持抗金,即使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中年入蜀抗金,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使他成为杰出的爱国主义诗人。答案:B项。“对年轻时不知世事艰难的自责”错,这里并没有自责,而是有些遗憾。2.下列和“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在艺术手法上不同的一项是()A.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C.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答案:C项。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用纯名词意象短语连缀,ABD项都具有此特点,C项用了动词。延伸: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诗人用“楼船夜雪”,“铁马秋风”,形象地概括了两次战斗的胜利,具体记叙当年戍守御敌之事,写得英姿飒爽,气概不凡。只用六个名词组接,勾勒出两幅气壮山河的战争图画,将诗人早年抗敌,寻求恢复之志具体化。意象组合(艺术手法《知识汇编》P267)且此联全用名词,意象两两相合,便有两幅开阔、壮盛的战场画卷。意象选取甚为干净、典型。例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杨柳岸晓风残月;(三)解题书:书写愤:愤懑,悲愤书愤:书写心中的愤懑、不满。(诗人为什么“愤”?这是跟作者对人生经历和时代背景相关的。)(四)知人论世作者简介: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时越州山阴人,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著名作品有诗《书愤》《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关山月》;词《诉衷情》《钗头凤》少年时陆游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向。他生在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的时代,一贯坚持抗金主张,怀着“铁马横戈”“气吞胡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靖国难”,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可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嘉定二年(1210),85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临终作诗仍念念不忘北伐和收复失地。写作背景:南宋时,金兵入侵,中原沦陷在即。那时南宋当局却偏安江南,不思北伐。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这首有名的七律作于1186年,此时陆游已61岁,在山阴闲居了6年,少年时“扫胡尘”“靖国难”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在悲愤失望中他挥毫写下了这首诗。(五)研读1.诗人“书愤”,“书”了哪些事?“愤”什么?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书”两次抗金胜利之役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书”年事已高、壮志未酬之情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敬仰诸葛、渴望建功立业之愿忧愤国家。金人入侵、国土沦陷、被迫迁都忧愤朝政。求和偏安、打击主战派、政治黑暗忧愤自己。年老体衰、功业无成、壮志未酬(把握好节奏,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体会诗人的“愤”)(六)诵读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这首诗的基调是悲愤,然而并不绝望,还有豪壮的感情蕴藉其中。(诗人的愤是通过诗歌的一些表现手法传递出来的)(七)合作探究1.颈联和尾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①用典。(1分)颈联和尾联分别用了檀道济塞上长城、诸葛亮出师北伐写出师表的典故(1分);②诗人自比是边上的长城,想要捍卫国家,可惜鬓发斑白,年华空逝,壮志未酬(2分);③诗人仰慕诸葛亮,想像诸葛亮一般北上收复中原,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至死不忘恢复中原之志。也流露出对朝廷不思北上恢复中原,偏安南隅的悲愤和不满(2分)。诗歌常见手法——用典以典入诗,是历代诗人常用的表现手法。凡诗文中引用过去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有来历有出处的词语、佳句,来表达诗人的某种愿望或情感,而增加词句之形象、含蓄与典雅,或意境的内涵与深度,即称“用典。”诗人怎样借典故抒发情感?古人古事类比今人今事(相似)古人古事对比今人今事(相反)(八)主旨作者借北望中原,回顾了青年时的凌云壮志和火热的战斗生活。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虚度年华的满腔激愤,激昂中透着悲怆。(九)学以致用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微山亭赋韵江

总①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故乡篱下菊②,今日几花开?【注】①江总,南朝陈诗人。陈亡,入长安,仕于隋,后辞官南归,这首诗写于南归途中;②篱下菊,陶渊明曾曰:采菊东篱下1.本诗末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6分)①用典。(1分)“篱下菊”借用陶渊明归隐东篱的典故(1分)②“篱下菊”以陶渊明归乡“采菊”的典故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2分)③诗人以陶渊明归隐东篱的典故收尾,流露出诗人归隐田园的情志(2分)四、教学反思:1.意象组合的教学目标没有完成,且不必拿文中诗句“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入手,可以先从简单的“谷腾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入手,由浅入深;2.介绍作者、背景时,可以提使同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