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隧道工程设计标准+GBT+51438-2021》详细解读_第1页
《盾构隧道工程设计标准+GBT+51438-2021》详细解读_第2页
《盾构隧道工程设计标准+GBT+51438-2021》详细解读_第3页
《盾构隧道工程设计标准+GBT+51438-2021》详细解读_第4页
《盾构隧道工程设计标准+GBT+51438-2021》详细解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盾构隧道工程设计标准GB/T51438-2021》详细解读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工程勘察及建(构)筑物调查5荷载6材料7隧道结构计算contents目录8隧道衬砌9抗震设计10防水与防腐蚀11壁后注浆12地层加固及施工辅助措施13附属结构14周边环境保护及风险控制15工程监测contents目录附录A反应位移法附录B静力法附录C时程分析法本标准用词说明contents目录011总则0102041.1目的和意义明确盾构隧道工程设计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统一盾构隧道工程设计的技术要求和方法;保证盾构隧道工程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促进盾构隧道工程建设的技术进步和创新发展。03本标准适用于采用盾构工法修建的城市地铁、铁路、公路、市政等隧道工程的设计;适用于不同地质条件、不同隧道断面尺寸和形状的盾构隧道工程设计;适用于盾构隧道工程的主体结构、防水、通风、照明、消防等方面的设计。1.2适用范围01020304安全第一确保盾构隧道工程在施工和运营过程中的安全;经济合理在满足安全、适用、耐久的前提下,注重工程的经济性;技术先进采用成熟、可靠、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工程的科技含量;环保节能注重环保和节能设计,降低工程对环境的影响。1.3设计原则盾构隧道工程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针对性的设计;应注重与施工方法的协调配合,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应考虑工程运营期的维护和管理需求。010203041.4设计要求022术语和符号指采用盾构机进行掘进、拼装管片形成隧道结构的隧道。盾构隧道用于盾构隧道掘进施工的专用设备,主要由刀盘、盾体、推进系统、管片拼装机等部分组成。盾构机盾构隧道的主要结构构件,通常由钢筋混凝土制成,用于拼装形成隧道衬砌。管片盾构掘进过程中,通过注浆管向管片背后的空隙注入浆液,以填充空隙并控制地层变形。同步注浆2.1术语D盾构隧道外径,表示隧道的外部直径。d盾构隧道内径,表示隧道的内部直径。L盾构隧道长度,表示隧道的总长度。2.2符号t管片厚度,表示管片的厚度。g重力加速度,表示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P注浆压力,表示同步注浆时浆液的压力。V掘进速度,表示盾构机掘进时的速度。2.2符号033基本规定盾构隧道工程设计应综合考虑地质、水文、环境、交通、施工等因素,进行多方案比选,确定最优设计方案。盾构隧道工程设计应进行结构可靠性分析,包括结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等方面的内容。盾构隧道工程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满足隧道使用功能要求,保证隧道结构安全、耐久、经济、合理。3.1一般规定03盾构隧道平纵断面设计应满足隧道内交通设施、设备布置及运营管理的需要。01盾构隧道平面设计应满足线路走向、隧道间距、盾构施工等因素的要求,保证隧道线形顺畅、合理。02盾构隧道纵断面设计应综合考虑地形、地质、水文、环境等因素,确定合理的隧道埋深、坡度及竖曲线半径等参数。3.2盾构隧道平纵断面设计盾构隧道内净空应根据隧道使用功能、交通量、设备布置等因素确定,并应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盾构隧道内净空应考虑隧道结构变形、施工误差等因素的影响,留有一定的安全余量。盾构隧道内净空确定后,应进行隧道限界检查,确保隧道内各项设施、设备互不干扰,安全可靠。3.3盾构隧道内净空确定010203盾构隧道防火设计应遵循国家现行有关防火规范的要求,采取有效的防火措施,确保隧道安全。盾构隧道防火设计应包括隧道结构防火、通风排烟、火灾自动报警、消防设施等方面的内容。盾构隧道防火设计应与隧道内其他专业设计相协调,确保隧道整体安全。3.4盾构隧道防火设计123盾构隧道耐久性设计应考虑隧道结构所处环境、使用条件、材料性能等因素的影响,确定合理的结构形式和构造措施。盾构隧道耐久性设计应包括结构耐久性评估、耐久性材料选择、结构防护措施等方面的内容。盾构隧道耐久性设计应与隧道结构安全性、适用性等方面的设计相协调,确保隧道长期安全、稳定运营。3.5盾构隧道耐久性设计

3.6盾构选型盾构选型应根据地质条件、隧道断面尺寸、埋深、施工工期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选择适宜的盾构类型和型号。盾构选型应考虑盾构机的开挖直径、推进速度、出土方式等施工参数,以及盾构机的可靠性和维修性等因素。盾构选型应与隧道设计方案相协调,确保隧道施工顺利进行并满足设计要求。044工程勘察及建(构)筑物调查对盾构隧道穿越区域的地质构造、岩土性质、地下水状况等进行详细勘察,为隧道设计提供基础资料。地质勘察对隧道沿线地形进行测量,获取准确的地形数据,为隧道线形设计提供依据。地形测量对隧道周边的环境状况进行调查,包括地表水、地下水、空气、噪声等,为隧道环保设计提供依据。环境勘察对隧道穿越区域可能存在的工程地质灾害进行评估,如滑坡、泥石流等,为隧道施工安全风险控制提供依据。工程地质灾害评估4.1工程勘察4.2建(构)筑物调查建筑物基础调查周围环境保护对象调查地下管线调查交通设施调查对隧道沿线影响范围内的建筑物基础类型、埋深、结构形式等进行调查,为隧道施工对建筑物的影响评估提供依据。对隧道沿线影响范围内的地下管线类型、规格、埋深、走向等进行调查,为隧道施工对地下管线的影响评估提供依据。对隧道沿线影响范围内的交通设施类型、规模、分布等进行调查,为隧道施工期间的交通组织设计提供依据。对隧道沿线影响范围内的环境保护对象进行调查,如文物保护单位、风景名胜区等,为隧道环保设计提供依据。055荷载荷载分类根据盾构隧道工程特点,荷载主要分为永久荷载、可变荷载和偶然荷载。荷载效应组合设计时应考虑不同荷载同时作用时产生的效应,进行合理的荷载效应组合。5.1荷载分类及荷载效应组合结构自重包括盾构隧道管片、内部支撑结构等自重。土压力盾构隧道所承受的周围土体的压力。水压力盾构隧道所承受的水体压力,包括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5.2永久荷载01020304地面超载地面上的临时堆载、车辆荷载等。隧道内部荷载隧道内部设施、车辆等产生的荷载。地震作用地震时产生的水平向和竖向地震力。温度变化温度变化对盾构隧道结构产生的影响。5.3可变荷载撞击力车辆、船舶等撞击盾构隧道时产生的撞击力。爆炸力爆炸事故对盾构隧道结构产生的影响。其他偶然荷载如风灾、雪灾等自然灾害对盾构隧道结构产生的影响。5.4偶然荷载作用066材料材料选用应符合工程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使用环境和材料供应情况的要求。材料的力学性能、工艺性能和耐久性能应满足盾构隧道工程结构的设计要求。材料的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并应具有相应的质量证明文件。6.1一般规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且不宜低于C30。混凝土的原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且应经过试验验证合格后方可使用。混凝土应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和可泵性,以满足盾构隧道工程施工的要求。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根据设计要求和原材料情况进行试配确定,并应满足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能的要求。6.2混凝土钢材的选用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钢材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并应具有相应的质量证明文件。钢材应具有抗拉强度、屈服点、伸长率和冷弯性能等良好的力学性能。钢材的焊接材料应与母材相匹配,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焊接工艺应经过试验验证合格后方可使用。6.3钢材077隧道结构计算隧道结构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的要求,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结构计算中应考虑隧道使用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种工况和荷载组合。隧道结构的材料、构件和连接应符合设计要求,并考虑其耐久性。7.1一般规定横向内力计算主要考虑隧道结构在横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分布和变形情况。应根据地质条件、隧道埋深、断面形状等因素,采用合适的计算模型和方法进行横向内力计算。横向内力计算的结果应满足隧道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要求。7.2横向内力计算纵向内力计算主要考虑隧道结构在纵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分布和变形情况。纵向荷载包括隧道自重、土压力、水压力、地面荷载等。应根据隧道结构的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计算方法和软件进行纵向内力计算。7.3纵向内力计算应根据地质条件、隧道埋深、断面形状、施工方法等因素,采用合适的计算模型和方法进行变形计算。变形计算的结果应满足隧道结构的稳定性和使用功能要求。变形计算主要考虑隧道结构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变形情况。7.4变形计算抗浮稳定性验算主要考虑隧道结构在地下水浮力作用下的稳定性。应根据地质勘察资料确定地下水位和水文地质条件,计算地下水浮力。抗浮稳定性验算的结果应满足隧道结构的稳定性要求,必要时应采取抗浮措施。7.5抗浮稳定性验算管片接头计算主要考虑管片接头在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情况和变形情况。应根据管片接头的类型、尺寸、材料等因素,采用合适的计算方法和软件进行管片接头计算。管片接头计算的结果应满足隧道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要求。7.6管片接头计算7.7二次衬砌计算二次衬砌计算主要考虑二次衬砌在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情况和变形情况。应根据二次衬砌的类型、尺寸、材料等因素,采用合适的计算方法和软件进行二次衬砌计算。二次衬砌计算的结果应满足隧道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要求。大断面及特殊隧道计算主要考虑大断面隧道和特殊隧道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结构受力和变形情况。应根据地质勘察资料、隧道断面形状、施工方法等因素,采用合适的计算模型和方法进行大断面及特殊隧道计算。大断面及特殊隧道计算的结果应满足隧道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要求,必要时应采取加强措施。7.8大断面及特殊隧道计算088隧道衬砌隧道衬砌设计应符合盾构隧道工程的结构安全、防水、耐久性和可维护性要求。衬砌材料应满足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衬砌结构应考虑施工期间和使用期间的荷载作用,确保结构安全可靠。8.1一般规定管片是盾构隧道的主要承载结构,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管片构造应考虑防水、防腐、防火等要求,确保隧道使用安全。管片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保证管片之间的紧密性和稳定性。8.2管片构造管片拼装前应对管片进行质量检查,确保管片无损坏、无裂缝等缺陷。拼装完成后应对管片连接处进行密封处理,防止渗漏水现象发生。拼装过程中应严格控制管片的位置和姿态,确保管片拼装精度。8.3管片拼装钢筋混凝土管片在运输、吊装和安装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防止损坏。钢筋混凝土管片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满足设计要求。钢筋混凝土管片的制作和养护应符合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8.4钢筋混凝土管片01钢管片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满足设计要求。02钢管片的制作和安装应符合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保证隧道使用安全。03钢管片在运输、吊装和安装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防止变形或损坏。8.5钢管片8.6二次衬砌01二次衬砌是在初次衬砌内部再施工的一层衬砌,用于提高隧道的耐久性和防水性能。02二次衬砌的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保证与初次衬砌的紧密贴合。二次衬砌的材料应满足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03099抗震设计9.1一般规定01盾构隧道工程应进行抗震设计,确保其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02抗震设计应遵循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进行。03盾构隧道工程的抗震设防烈度应按国家批准的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或有关主管部门的规定采用。010203设计地震动参数应包括地震峰值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等。地震动参数应根据工程所在地的地震环境和场地条件确定。对于重要工程或特殊场地,应进行专门的地震安全性评价,以确定设计地震动参数。9.2设计地震动参数盾构隧道工程的抗震计算应包括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内力分析和稳定性验算。结构内力分析应采用反应谱法或时程分析法进行。稳定性验算应考虑地震作用下的土压力、水压力等荷载的变化。0102039.3抗震计算盾构隧道工程应采用合理的结构形式和构造措施,提高结构的整体性和延性。应加强隧道与周围土体的相互作用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减小地震作用下的土体变形对隧道的影响。9.4抗震、减震措施可采用减震隔震技术,降低地震作用对结构的影响。应加强隧道口部及联络通道等关键部位的抗震设计。1010防水与防腐蚀10.1一般规定盾构隧道工程防水设计应遵循“以防为主,刚柔结合,多道防线,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防水设计应充分考虑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环境条件、施工方法和使用要求等因素。防水设计应包括混凝土自防水、接缝防水、附加防水层等,并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盾构隧道工程防水等级应根据工程的重要性和使用中对防水的要求确定,可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各级防水标准应符合下列规定:一级防水标准应不允许渗水,结构表面无湿渍;二级防水标准应不允许漏水,结构表面可有少量偶见的湿渍;三级防水标准应有少量漏水点,不得有线流和漏泥砂。10.2防水等级和防水标准管片混凝土应满足抗渗等级要求,通过优化配合比、添加外加剂等措施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抗裂性。管片制作过程中应加强质量控制,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养护充分,避免出现裂缝和缺陷。管片运输、拼装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管片破损和裂缝的产生。10.3管片结构自防水在管片接缝处设置弹性密封垫是常用的防水措施之一,密封垫应具有良好的弹性和耐老化性能。在管片接缝处注浆也是一种有效的防水措施,注浆材料应具有良好的流动性、粘结性和抗渗性。管片接缝是盾构隧道防水的薄弱环节,应采取多种措施进行加强。10.4管片接缝防水盾构隧道工程防腐蚀设计应根据工程环境、使用要求和材料特性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对于已经发生腐蚀的盾构隧道工程,应及时进行维修和加固处理,防止腐蚀进一步发展影响结构安全。对于处于腐蚀环境中的盾构隧道工程,应采取相应的防腐蚀措施,如选用耐腐蚀材料、增加保护层厚度等。10.5防腐蚀1111壁后注浆以水泥为主要成分,添加适量外加剂,具有良好的流动性、稳定性和凝结时间。由高分子化合物组成,具有快速凝结、高强度、低渗透性等特点。水泥浆化学浆液壁后注浆材料壁后注浆设备注浆管用于将浆液注入盾尾空隙,应具有足够的耐压能力和良好的密封性。注浆泵提供注浆动力,应满足注浆压力和流量的要求。注浆时机根据盾构掘进速度和地层情况确定注浆时机,确保浆液及时填充盾尾空隙。注浆量控制根据地层渗透性、盾构掘进参数等因素确定注浆量,避免过量或不足。注浆压力控制控制注浆压力在地层允许范围内,避免对地层造成扰动。壁后注浆施工采用钻孔取芯、超声波检测等方法对注浆效果进行检测。检测方法根据设计要求和相关规范制定检测标准,确保注浆质量符合要求。检测标准壁后注浆效果检测1212地层加固及施工辅助措施12.1一般规定030201地层加固及施工辅助措施应根据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环境条件、隧道埋深、开挖断面尺寸、施工方法等因素确定。地层加固及施工辅助措施应遵循安全、经济、合理的原则,确保隧道施工顺利进行。在选择地层加固及施工辅助措施时,应充分考虑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注浆加固是通过向地层中注入浆液,改善地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提高地层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注浆材料应根据地层性质、注浆目的和注浆工艺等因素选择,常用的注浆材料包括水泥浆、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化学浆液等。注浆加固的施工参数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试验确定,包括注浆压力、注浆量、注浆速度等。01020312.2注浆加固12.3深层搅拌加固深层搅拌加固是利用深层搅拌机械在地层中将软土和固化剂强制搅拌,使软土硬结成具有整体性、水稳定性和一定强度的桩体。02深层搅拌加固适用于处理淤泥、淤泥质土、粉土和含水量较高的粘性土等地层。03深层搅拌加固的施工参数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试验确定,包括搅拌速度、提升速度、喷浆压力等。0112.4高压喷射注浆加固高压喷射注浆加固是利用钻机把带有喷嘴的注浆管钻进土层的预定位置后,以高压设备使浆液成为20Mpa以上的高压流从喷嘴中喷射出来,冲击破坏土体。高压喷射注浆加固适用于处理淤泥、淤泥质土、粘性土、粉土、黄土、砂土、人工填土和碎石土等地层。高压喷射注浆加固的施工参数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试验确定,包括注浆压力、注浆流量、喷嘴直径等。12.5地层冻结加固地层冻结加固适用于处理含水、松散、不稳定的地层,如砂土、粉土、粘土、淤泥质土等。地层冻结加固是利用人工制冷技术,在隧道周围需加固的土体中钻孔铺管,通过冻结设备将土体中的水分冻结成冰,形成强度高、封闭性好的冻土帷幕。地层冻结加固的施工参数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试验确定,包括冻结管布置、冻结温度、冻结时间等。降水是通过在隧道周围设置降水井,利用抽水设备将地下水抽出,降低地下水位,减少地下水对隧道施工的影响。降水方法应根据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环境条件等因素确定,常用的降水方法包括明排法、井点降水法、电渗井点降水法等。降水施工应注意保护周围环境,避免对周围建筑物、地下管线等造成损害。同时,应监测地下水位变化,确保降水效果。12.6降水1313附属结构13.1盾构工作井010203盾构工作井的位置和尺寸应根据盾构机型、施工方法和地质条件等因素确定。工作井的结构设计应满足盾构机的安装、拆卸、维修和保养等要求。盾构工作井的支护结构应确保施工期间的安全和稳定。联络通道的设置应便于人员通行、应急疏散和物资运输。联络通道的位置和数量应根据隧道长度、防火分区和安全疏散等要求确定。联络通道的结构设计应满足承载力和变形要求,同时考虑防水、防火等安全措施。13.2联络通道要点三排水泵站应设置在隧道最低点或附近,以便于排水。0102排水泵站的规模和数量应根据隧道涌水量、排水方式和排水距离等因素确定。排水泵站的设计应考虑设备选型、管道布置、防水措施和自动控制等因素。0313.3排水泵站风井的设置应满足隧道通风和防灾救援的要求。风井的位置和数量应根据隧道长度、通风方式和防灾救援等要求确定。风井的结构设计应满足承载力和稳定性要求,同时考虑防水、防火等安全措施。13.4风井隧道内部结构应根据使用功能、安全要求和防火分区等因素进行设计。内部结构的材料选择应满足耐久性、防火性和环保性等要求。内部结构的细部设计应考虑人员通行、设备安装、管线布置和装修等因素。01020313.5内部结构电缆沟和排水沟的设置应满足电缆敷设和排水要求,同时考虑防水和防火措施。其他附属结构包括检修道、电缆沟、排水沟等,应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检修道的设置应便于设备检修和人员通行。13.6其他附属结构1414周边环境保护及风险控制明确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地表年沉降量及总沉降量的控制标准,确保地面建筑物的安全。地表沉降控制标准地表沉降监测方法地表沉降控制措施介绍地表沉降监测的常用方法,如水准测量、沉降观测仪等,以及监测点的布置原则和监测频率。提出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地表沉降的控制措施,包括优化施工参数、加强注浆加固等。03020114.1地表沉降03建(构)筑物监测与评估介绍建(构)筑物监测的方法和内容,以及根据监测结果对建(构)筑物安全性进行评估的标准和程序。01建(构)筑物保护范围明确盾构隧道施工影响范围内需要保护的建(构)筑物类型及其保护范围。02建(构)筑物保护措施提出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对建(构)筑物的保护措施,如设置隔离桩、加固基础等。14.2建(构)筑物保护123介绍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的风险识别方法和评估标准,包括地质风险、技术风险、环境风险等。风险识别与评估提出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对各类风险的控制措施,包括加强地质勘探、优化施工方案、完善应急预案等。风险控制措施介绍风险监测的方法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风险,确保盾构隧道施工的安全顺利进行。风险监测与预警14.3风险控制1515工程监测工程监测应贯穿盾构隧道施工全过程,包括施工前、施工中和施工后的监测。监测单位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经验,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监测工作应遵循安全、经济、合理的原则,确保盾构隧道施工的安全和稳定。15.1一般规定

15.2监测范围盾构隧道结构监测包括管片、螺栓、注浆等结构的监测。周围环境监测包括地表沉降、地下水位、土体压力等环境监测。盾构机及配套设施监测包括盾构机姿态、推进速度、刀盘扭矩等监测。地表沉降、盾构机姿态、土压力、地下水位等。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需要,可选择管片内力、注浆压力、盾构机振动等监测项目。15.3监测项目选测项目必测项目监测点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监测项目合理布设。监测点应设置在具有代表性的位置,能够真实反映盾构隧道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监测点应便于观测和保护,避免受到施工干扰和破坏。15.4监测点布设在盾构隧道施工关键阶段和重要部位,应适当加密监测频率。当监测数据出现异常或达到预警值时,应及时增加监测频率。监测频率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监测项目确定。15.5监测频率03当监测数据达到预警值或报警值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确保盾构隧道施工的安全和稳定。01监测控制值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确定。02监测控制值应包括预警值、报警值和极限值。15.6监测控制值16附录A反应位移法隧道位移与土压力关系当地层发生位移时,隧道会产生相应的位移,从而改变土压力分布。迭代求解通过迭代计算,求解隧道位移和土压力,直至满足收敛条件。弹性地基梁模型将盾构隧道简化为弹性地基上的梁,考虑地基的弹性反力作用。反应位移法的基本原理反应位移法的计算步骤确定计算模型和参数包括隧道几何尺寸、材料属性、地层参数等。施加初始荷载和边界条件考虑隧道自重、地面荷载、地下水压力等。计算地层位移根据地质勘察资料,确定地层位移分布。计算隧道位移和土压力采用反应位移法计算隧道位移和土压力变化。迭代收敛判断判断计算结果是否满足收敛条件,如不满足则进行迭代计算。考虑土体与隧道的相互作用能够充分考虑土体与隧道的相互作用,更准确地预测隧道位移和土压力变化。适用于不同施工阶段可应用于盾构隧道施工的不同阶段,包括掘进、注浆、拼装等。适用于软土地层反应位移法特别适用于软土地层中盾构隧道的设计计算。反应位移法的适用范围地层位移的确定地层位移是反应位移法计算的关键输入参数,需要根据地质勘察资料进行合理确定。模型参数的选取计算模型中涉及的参数较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取和调整。收敛条件的设定迭代计算过程中需要设定合理的收敛条件,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反应位移法的注意事项17附录B静力法静力平衡原理静力法基于盾构隧道结构在静力作用下的平衡状态进行计算,通过分析结构受力与变形的关系,确定隧道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弹性力学基础静力法以弹性力学为基础,假设盾构隧道结构在受力后能够恢复到原始状态,通过计算结构在弹性范围内的应力和应变,评估隧道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变形特性。静力法基本原理根据盾构隧道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模型,如平面应变模型、空间模型等。确定计算模型根据隧道所受荷载类型(如土压力、水压力、地面荷载等),在计算模型中施加相应的荷载。施加荷载采用有限元法等方法,计算盾构隧道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分布,如弯矩、剪力、轴力等。计算结构内力根据计算结果,评估盾构隧道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判断是否需要采取加固措施。评估结构安全性静力法计算步骤

静力法适用范围适用于浅埋盾构隧道静力法主要适用于浅埋盾构隧道的设计计算,对于深埋隧道或复杂地质条件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