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通论(七)判断句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0/28/38/wKhkGGYmK3iAV2riAAGdHDFpXeE428.jpg)
![古汉语通论(七)判断句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0/28/38/wKhkGGYmK3iAV2riAAGdHDFpXeE4282.jpg)
![古汉语通论(七)判断句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0/28/38/wKhkGGYmK3iAV2riAAGdHDFpXeE4283.jpg)
![古汉语通论(七)判断句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0/28/38/wKhkGGYmK3iAV2riAAGdHDFpXeE4284.jpg)
![古汉语通论(七)判断句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0/28/38/wKhkGGYmK3iAV2riAAGdHDFpXeE428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汉语通论(七)判断句,也字
一、判断句
判断句是以名词或名词性的词组为谓语表示判断的。古代汉语判断句最突出的特点是一般不用判断动词“是”,而是借助其他词来帮助判断。
1.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基本形式表示肯定的判断句主要有四种形式:
①“……者,……也”式
彼吾君者,天子也。(战国策·赵策)南冥者,天池也。(庄子·逍遥游)亚父者,范增也。(史记·项羽本纪)
④“……,……”式夫鲁,齐晋之唇。(左传哀公八年)
贾生,洛阳之少年。(苏轼《贾谊论》)
古代汉语要表示否定的判断时,是在判断句谓语的前面加上否定副词“非”。如:是非君子之言也。(礼记·檀弓上)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战国策·魏策)管仲非仁者与?(论语·宪问)
2.“是”的词性
在先秦,“是”一般是作指示代词用的。有时它在句子中的地位很像判断动词,但实际上仍是指示代词。例如: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论语里仁)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左传僖公三十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是”作为判断词,汉代就出现,从汉语发展来看,判断词“是”正是由上述的指示代词“是”发展而来的。
东汉以后稍多,魏晋后更多。虽然用“是”作判断词的句式早已出现,但在基本以先秦作品为准则的文言文中,这种句式始终未被普遍采用。
3.“乃”、“为”等词在句子中的词性和作用古代汉语判断句的谓语前面常用副词“乃”字来加强肯定。“乃”相当於现代汉语的“便(是)”“就(是)”。如:
吾乃梁人也。(战国策·赵策)是乃仁术也。(孟子·梁惠王上)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战国策·齐策)
判断句用“乃”字,肯定的意味强,而且往往带有辩白或申明的口气。此类副词还有“即”“必”等。如: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史记项羽本纪)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史记项羽本纪)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论语·微子)吾乃今日而知先生为天下之士也!(战国策·赵策)余为伯儵,余而祖也。(左传宣公三年)注意:上古用“也”字煞句的判断句一般不能用“为”字,所以像“制,岩邑也”不能说成“制为岩邑也”。
4.判断句的活用判断句是表示判断的,但是在语言实践中,某些判断句的主语和谓语的关系,不能按照形式逻辑的要求来加以分析。这就是判断句的灵活运用。主要有三种情况:
①用判断句的形式表示比喻。如:曹公,豺虎也。(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七)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荀子王制)
②用判断句的形式表示比较复杂的内容。如:“冯谖先驱,诫孟尝君曰: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齐其闻之矣。”(战国策·齐策》:“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庄公十年》)
③用判断句的形式表示因果关系。如: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论语宪问)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庄子庖丁解牛)
二、也字从“也”字的位置看,有两种“也”字:(一)煞句的“也”字;(二)句中的“也”字。
(一)煞句的“也”字煞句的“也”字一般用於判断句的句尾来帮助判断,这是“也”字的基本用法。下面这些用法是从这种基本用法引申出来的用法。
①用在因果句的句尾。例如: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战国策·赵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孟子·梁惠王上)
②用在陈述句的句尾。例如:蔓难图也。(左传隐公元年)客无好也。(战国策·齐策)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战国策·齐策)
表示说话人对所说的事情的真实性表示深信不疑。
③用在命令句的句尾。例如: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左传隐公元年)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论语·先进)
④用在疑问句的句尾。例如: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战国策·齐策)
曷为久居此围城之中而不去也?(战国策·赵策)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论语·宪问)
“也”字和“邪”(耶)字区别:
(1)“也”字本身不表示疑问,“邪”(耶)字本身表示疑问。《庄子·齐物论》:“子知子之所不知邪?”
(2)
“也”字虽然用在疑问句里,但仍然带有一点确定语气,所以“也”字后面可再用疑问语气词。《论语·先进》:“唯求则非邦也与?”《庄子·齐物论》:“我果是也,而果非也邪?”
(二)句中的“也”字
“也”字有时用在单句或复句中作语气词,表示顿宕。
①用在单句中的主语之后。例如: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论语·季氏)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
②用在时间副词或表示时间的词组之后。例如:今也,南蛮蠻舌之人,非先王之道。(孟子·滕文公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环保工业产品批发合同
- 2025年度教师教育资源共享合同汇编
- 2025年度河南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合同
- 贵州2025年贵州省农业农村厅所属事业单位招聘4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贵州2025年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招聘37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菏泽2024年山东菏泽东明县部分事业单位招聘初级岗位工作人员29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漯河2024年河南漯河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才引进招聘3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POE项目筹资方案
- 无锡2025年江苏无锡市教育局直属单位选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中国卡通马克杯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选择性必修中册写作任务·申论
- 《冠心病病人的护理》课件
- 红楼梦阅读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 医用超声诊断装置相关项目实施方案
- 监理专题安全例会纪要(3篇)
- GB/T 17374-2024食用植物油销售包装
- 高级烟草制品购销员(三级)职业资格鉴定理论考试题及答案
- 河道清淤疏浚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护理部工作总结
- 2017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考语文(有解析)
- 幼儿园数学《比较物体的大小》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