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14君子之争_第1页
传统文化-14君子之争_第2页
传统文化-14君子之争_第3页
传统文化-14君子之争_第4页
传统文化-14君子之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六年级)第四单元竞争14君子之争

文王智而好问,故___;武王勇而好问,故___。夫乘众人之智,则无不____也;用众人之力,则无不____也。千钧之重,乌获不能举也;众人相一,则百人有余力矣。是故任一人之力者,则乌获不足恃,乘众人之制者,则天下不足有也。圣知识回顾胜

——《淮南子·主术训》胜任

《资治通鉴》是由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________邀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历时19年合著而成。资治通鉴是一部规模空前的________通史巨著,与________并称为“中国古代之史家绝笔”,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实,总结了许多历史经验教训,以供统治者借鉴。司马光知识回顾编年体《史记》

第14课君子之争1.诵读课文,了解《论语·八佾》中孔子倡导的竞争是君子之争。2.学习司马光与王安石“君子之争”的故事,懂得竞争要争得光明正大,要为国家利益争,不为个人得失争。3.自觉践行“君子之争”,光明磊落,符合规则。学习新课

学习目标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荀子·礼论》经典诵读

第14课君子之争yì

古代乐舞的行列

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yījuéwù

——《论语·八佾》

拱手行礼射箭比赛

孔子说:“君子对什么事情都不争。如果有,一定是比射箭了。比赛时,双方相互作揖,谦让,然后登场,射完箭,走下来饮酒。这是一种君子之争。”经典诵读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论语·八佾》

第14课君子之争yì

课文节选自《论语·八佾》。在孔子看来,射箭是要分胜负的,是一种“争”,但君子参加比赛,重视过程超过重视结果。这种“争”,与其是说展现射艺,不如说是展现礼仪和品格。

“君子不争,争则公平”。真正的君子对自己有着很强的自控力,他们会光明正大地与对方展开竞争,遵守规范,绝不会在暗地里给人“下绊子”,充分保证竞争的公平性。解析厌恶

处于困境

礼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呢?答:人生来就有欲望,有欲望而得不到满足,就不能没有追求;如果一味追求而没有限度和界线,就不能不争夺;一发生争夺就会有祸乱,一有祸乱就会处于困境。古代的圣王厌恶祸乱,所以制定了礼义来确定名分,用来调养人的欲望,满足人们的要求,令欲望一定不会追逐无穷的物质,物质也决不会无限度地满足人们的欲望,使物质和欲望两者在相互制约中增长。这就是礼的起源。经典诵读

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荀子·礼论》

第14课君子之争juéwù竭尽课文节选自《荀子·礼论》,荀子通过对“礼”的起源的论述,让我们明白了规范秩序的重要性。

礼成为礼,不是只有形式,形式应负载起意义。孔子说礼之本,是要重新建立礼的意义。荀子继承儒家传统,也是要重新建立礼原初的意义,就是要培养人良好的欲望,即培养人的德性,令人不被物欲所控制。解析

“争”要建立在什么原则之上?想一想???

“光明正大,争之以礼”;或“君子之争,争则公平”。

君子之争,光明正大,谦恭有礼;小人之争,惯用阴谋诡计,毫无原则,不讲是非。我们要努力做高尚的君子,不做品行低下的小人。点睛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省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宋仁宗宝元元年,进士及第,累迁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

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堪称儒学典范。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司马光简介sùpúyè

ē晓事明理君子之争

第14课君子之争阅读故事并思考:你觉得司马光、王安石是君子吗,为什么?晓事明理君子之争

二位是君子之争,“争”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国家,为了大宋的江山社稷,而不是为了个人利益,争有原则,争有分寸,而且竞争中能够看到对方的优点,欣赏对手,都是坦坦荡荡的君子。

第14课君子之争阅读故事并思考:你觉得司马光、王安石是君子吗,为什么?

当时,还有一位大诗人“苏轼”,他们之间虽然政见不合,但都胸怀坦荡,光明磊落,有君子之风。广闻博识射礼古代射礼有哪几种?

第14课君子之争广闻博识射礼古代射礼有哪几种?种类特点大射宾射燕射乡射天子诸侯祭祀前举行诸侯朝见天子或诸侯相会时举行平日休闲时举行地方官为荐贤举士时举行

第14课君子之争皮衣

射者,仁之道也。射求正诸己,己正而后发。发而不中则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礼记·射义》余力学文

第14课君子之争皮衣

“礼、乐、射、御、书、数”,合称中国古代六艺,在儒家文化中也尤其重视六艺中的“射礼”。“射”不但是杀敌卫国的技术,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体育活动,每个姿态和动作都要合乎“射礼”的规范。儒家却将弓箭变成礼乐教化之具,引导社会走向平和,射礼所追求的,是以通过射箭比赛、礼乐配合、谦逊和让、道德自省,而达到“教民礼让、敦化成俗”,所以射礼又被称为“立德正己之礼”。余力学文

第14课君子之争

射箭,代表仁义之道呀。射箭的人先端正自己的姿势,端正姿势后才可以发射,发射而没有射中,不埋怨胜过自己的人,而要反过来找自己的原因。余力学文

射者,仁之道也。射求正诸己,己正而后发,发而不中则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礼记·射义》

兼词,“之于”

第14课君子之争

儒家思想强调发而不中,反求诸己,把这种思想运用到你的日常生活中吧。试一试要注意方法的正确及自我反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