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7课
短文两篇作者:墨剑飘雨(三)了解“陋巷之乐”的美德和莲、菊、牡丹的文化象征意义。03(一)朗读并背诵这两篇短文,积累重点文言记词句。01(二)理解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的高洁志趣。02陋
室
铭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文学家,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刘禹锡诗文俱佳,与柳宗元合称“刘柳”,与白居易合称“刘白”。代表作有《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乌衣巷》《秋词》《陋室铭》等,有《刘梦得文集》传世。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文辞精炼,有韵,读来铿锵有力;体制短小,最短者不足10字,与格言颇相似。本文虽只有81字,却是铭辞中的长者。
“陋室”,简陋的屋子,一般指作者任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期间在当地居住的简易房子。刘禹锡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关心社会现实,忧虑国计民生。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的权贵,被贬成安徽省和州通判。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间屋子。可是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在此背景下,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一文。聆听《陋室铭》名家朗诵,注意感受停连和节奏,标注生字读音。《陋室铭》朗诵:方明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wú)∕德馨(xīn)。苔(tái)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rú),往来∕无白丁。可以∕调(tiáo)∕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dú)∕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自由朗读课文,找出韵脚词(即句末韵母相同或相近的词语),把韵脚读得清晰响亮,体会课文的音韵特点。韵脚:名ing
灵ing
馨in
青ing
丁ing
经ing
形ing
亭ing一韵到底,让文章回环往复,朗朗上口;韵脚词均在偶数句,又让句子两两呼应,形成对偶句(骈句),句式整齐,节奏明快,音韵和谐。这就是这篇铭文的语言风格特点。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重点文言词句。①留——国号、年号、地名、人名等可以保留,直接使用;②替——用现代汉语双音节词替换古代汉语单音节词;③调——调整语序,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④补——补充省略部分,使意思完整;⑤删——删去无实在意义的词,不译。翻译小贴士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显得灵验。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说说笑笑的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出名,有名。神异。这。方位名称用作动词,蔓延到……上。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就可以弹琴,浏览佛经。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它好比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dú)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调弄。这里指弹琴。指佛经(佛经用泥金书写)。指弦乐器。形体、躯体。不加装饰的琴。指管乐器。指官府文书。宾语前置的标志,可不译。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烦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请再读课文,标出课文的三个层次,读出三个层次的不同感受。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引出陋室,读出欣喜、兴奋之情)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描绘陋室,读出陶醉、享受、悠闲之态)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评价陋室,读出自豪、得意之感)本文题目是《陋室铭》,为何开头从山、水写起?开头四句运用类比手法。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类比有“吾”之陋室,生动自然地引出本文的主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说明陋室也可借高尚之士散发芬芳,也为后面歌颂陋室埋下了伏笔。小贴士
类比是通过已知事物与跟它有某些相同或相似特点的事物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一个道理的方法。是同类事物或有同种性质的事物之间的比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陋室不“陋”,表现室主品德高尚的?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清幽的居室环境不俗的交往人物高雅的生活情趣liyongqiang
“上”“入”二字对仗工整,以动写静,生动传神,突出了陋室环境的生机盎然;一“绿”一“青”,色彩清丽,衬托出陋室环境的清新优雅。以景色之雅衬托“惟吾德馨”,表现室主人刘禹锡安贫乐道的品质。清幽的居室环境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有”“无”是一对反义词,“鸿儒”与“白丁”进行对比,表明往来的朋友都是高雅贤德之人,用交往人物的才高德美来衬托居室主人的德才兼备,从交往之雅表现“陋室”不“陋”。不俗的交往人物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素琴”与“丝竹”、“金经”与“案牍”对比鲜明,写居室主人的生活情趣高雅,不受世俗的羁绊,以情趣之雅表明“陋室”不“陋”。高雅的生活情趣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文章结尾为什么要写诸葛庐、子云亭?将自己所居陋室与诸葛庐、子云亭相类比,以古代明贤自况,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明贤的志趣和抱负,突出“德馨”,表明陋室不“陋”。补充诸葛亮在青年时“每自比于管仲、乐毅”,管仲为名相,乐毅为名将,这句表明了诸葛亮出将入相的雄心。而扬雄最终走出山林,被王莽召去任官。所以,此处的类比不仅赞美自家的陋室的情趣与之类似,也暗示了自己对能被朝廷重新起用的渴望。作者也认为自己的屋舍不简陋,从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来。(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全文围绕这句话展开,是主旨句。(2)“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用历史上诸葛亮和扬子云的名室与自己的陋室相比,暗示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原来也是陋室,由于它们的主人德才兼备而闻名天下,那么我的陋室不也如此吗?语句中隐含着自己的远大志向,即要做一个像他们一样的人。(3)“孔子云:何陋之有?”引用孔子的话结束全文。孔子的原话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是一个典故,孔子打算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对他说,那个地方十分简陋,你怎么能去住呢?孔子回答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本文只引后一句,那是因为前一句的意思已包含在文章中了,自己就是和孔子一类的君子,陋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之”“惟吾德馨”。文章结尾引经据典,把作者的思想推到了高峰,这样更突出了作者高洁伟岸、不随世俗的志趣和抱负。作者开头说“斯是陋室”,结尾又说“何陋之有”,“陋”与“不陋”是否矛盾?为什么?不矛盾。前面的“陋”是说居室简陋,而“何陋之有”与前文“惟吾德馨”相呼应,意在表明因为“我”品德好,所以“我”不觉得居室简陋。前者说环境,后者是内心所想,故不矛盾。作者给自己的陋室作“铭”有何用意?本文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借写“陋室”来写“德馨”,表达自己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这是托物言志的写法。小贴士
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客观物品的描写和叙述,间接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情感等。如《石灰吟》。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首诗就借石灰这个客观事物,通过描绘石灰的特性,表达了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作者所说的“惟吾德馨”?示例:“惟吾德馨”是古人淡泊名利、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是古人对道德情操的最高追求。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仍不应该忽略美好的品行,要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板书设计陋室铭陋室不陋居室环境——清幽雅致交往人物——博学日常生活——高雅以古贤自比:诸葛亮、子云亭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反问,点睛之笔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主旨句)呼应托物言志:借“陋室”突出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设喻引入(类比)山、水——陋室仙、龙——德馨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一、名句默写(1)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4)《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优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刘禹锡在《陋室铭》一文中,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陋室铭》中表达了陋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思想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知识盘点二、统编课下注释1.有仙则名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龙则灵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斯是陋室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惟吾德馨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苔痕上阶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只品德出名,有名神异就是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蔓延到……上6.草色入帘青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谈笑有鸿儒鸿儒:______________________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往来无白丁白丁: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可以调素琴调素琴:_____________________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素琴: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阅金经金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弹琴调弄映入博学的人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不加装饰的琴指佛经(佛经用泥金书写)11.无丝竹之乱耳丝:______________竹:______________乱:______________12.无案牍之劳形案牍:______________劳:______________形:______________扰乱劳神形体、躯体指弦乐器指管乐器指官府文书三、词类活用1.有仙则名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无丝竹之乱耳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无案牍之劳形
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一词多义名词用作动词,出名,有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扰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无丝竹之乱耳(
)何陋之有(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五、重点句子翻译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课下注释;判断句“是”)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课下注释)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4.孔子云:何陋之有?(倒装句:宾语前置)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德行美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说说笑笑的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爱
莲
说
周敦颐,宋代哲学家,字茂叔。因世居濂溪,被称为濂溪先生。周敦颐非常博学,人品很高,胸怀磊落,为官清正,深得民心,为百姓所爱戴。他曾带领属下在官署的一侧挖池种莲,后人称为“爱莲池”。周敦颐凭栏放目,触景生情,深感官场的黑暗,深爱莲花的高洁,写下了著名的《爱莲说》。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来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波澜起伏,篇幅一般长短不定,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它可以直接说明事物,阐述事理,也可以托物寓意,借物抒情。代表作有《爱莲说》《马说》。聆听《爱莲说》名家朗诵,注意感受停连和节奏,标注生字读音。《爱莲说》朗诵:雅坤爱莲说周敦颐(yí)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án)。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yū)泥/而不染,濯(zhuó)清涟(lián)/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màn)/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予(yú)/谓菊,花之隐逸(yì)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yī),菊之爱,陶后/鲜(xiǎn)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音准确富有节奏读出情感停顿恰当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重点文言词句。①留——国号、年号、地名、人名等可以保留,直接使用;②替——用现代汉语双音节词替换古代汉语单音节词;③调——调整语序,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④补——补充省略部分,使意思完整;⑤删——删去无实在意义的词,不译。翻译小贴士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只喜欢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人很喜欢牡丹。我则唯独喜爱莲——莲从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过分艳丽,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多。只。沾染(污秽)。洗。水波。过分艳丽。助词,的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中通外直,不蔓
不枝,香远
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芬,它洁净地挺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玩弄啊。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居避世者;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名词作动词,横生藤蔓。名词作动词,旁生枝茎。形容词作动词,远播。靠近玩弄。更加。竖立。耸立的样子。隐居避世。这里是说菊花不与别的花争奇斗艳。助词,的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应当人很多了。叹词,表示感慨。xiǎn,少。应当。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读出语气和情感。第1自然段,应用陈述的语调朗读,逗号短停,句号长停;第2自然段用议论的语调朗读,第一层应读出肯定的语气,第二层应读出感叹的语气,而“莲之爱”还要读出惋惜之意。同学们都知道,“说”是一种文体,即作者发表对某个问题的见解。题目是“爱莲说”,表明作者要“论说一下喜爱莲花的道理”。作者为何喜欢莲呢?我们先浏览全文,勾画出文中高度概括“莲”整体形象的一句话。“莲”的整体形象:“莲,花之君子者也。”原来爱莲,就是慕君子,这是以物喻人。那么周敦颐爱莲的什么呢?请画出描写莲的句子,并说说这几句话从哪几个方面说莲花的什么品格?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体态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气香远益清风度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你能从描写莲的这几句话中读出莲怎样的特点和君子怎样的品格呢?句序予独爱莲莲的特点君子的品格1出淤泥而不染2濯清涟而不妖3中通外直4不蔓不枝5香远益清6亭亭净植7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不会被污浊的环境浸染洁身自爱,不同流合污不因环境的美好而放纵不媚俗,坚守道德 花柄通达笔直刚直,胸怀坦荡不旁逸斜出独立,行为正直给周围以有益的影响美德广布,有感召力洁净且笔直挺立洁净挺拔,卓尔不群凛然不可侵犯独立高贵,令人景仰概括一下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备哪些美好品质。和同学讨论一下,如何理解“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生境界?君子品质:洁身自好、正直质朴、豁达大度、保持独立人格,保持坚贞的气节和高尚的品德。“出淤泥而不染”寓意从污浊的环境中走出来,却能保持纯真的品质而不沾染坏习气。周敦颐的这句话寓示了人生的一种境界。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应该始终保持这种操守,即使身处污浊的环境,依然能保持已身。课堂小结原来,作者写莲是为了写人,用莲的高洁品质来象征君子的高尚的品质。写物是为了写人。这是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主要描写和赞美莲花,为什么又写了菊花和牡丹呢?菊和牡丹又各有什么象征意义?这是运用了衬托的写法。菊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同时又是花中的隐士,具有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超凡品格。因此它是从正面衬托莲的形象。牡丹雍容华贵,历来是富贵的象征,人们对它的喜爱充分反映了贪慕富贵、追名逐利的世风。因此它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形象。菊象征隐居避世者;牡丹象征追求功名利禄者。菊牡丹为什么在篇末将前文菊、牡丹、莲的写作顺序改为了菊、莲、牡丹?前文将菊、牡丹放在前面,是为了突出莲的品质;篇末将牡丹移到最后,是为了突出作者对当时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弃,深化文章主旨。“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中的三个“爱”的对象有怎样的内涵?①爱菊花的人少,实则感叹真正的隐士太少。②爱莲者太少,实则感叹与自己一样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人太少。③爱牡丹的人多,实则表达世间争名逐利、趋炎附势、追求富贵者多,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弃。课堂总结(1)美在托物言志。在作者眼里,菊、莲、牡丹这三种花都具有象征不同人群的意义。作者好像是在写花,而实际上弦外有音,是在托物言志,即赋予“莲”以某种人格化特征,以寄寓自己的志向、思想、情感。如用莲寄寓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情感。作者由三种花引出三种评价,名为写花,实际写人,写人们对生活理想的三种选择。这样写是为了凸显自己对胸怀坦荡、行为正直、不慕名利、洁身自爱等美好品格的崇尚。在篇末,作者进而对“爱”作出评价:“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这里用感叹的方式含蓄地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而是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爱莲说》美在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具体美在哪里?请简要概括。(2)美在衬托,以突出莲。文中有两处运用了衬托手法:一处是“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这里作者用陶渊明爱菊和世人爱牡丹,来衬托自己与众不同的独爱莲的心意--在浊世要保持清白的情怀。一处是“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这里运用衬托的手法,旨在突出莲的品格,抒发感慨,含蓄地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由此可见,本文用菊花和牡丹来衬托莲,有烘云托月的作用。(3)美在象征,赋予了莲以君子的形象、君子的品质。“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在作者眼里,三种花都具有象征不同人群的意义,唯独莲象征君子的美好形象,象征品德高尚的君子。可见,周敦颐爱莲,是因为莲花的品质正好跟周敦颐的性情品质相契合,爱莲,就是爱君子之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莲、菊、牡丹等花卉意象均含有文化象征意义,花卉的特征是可与人物的品格联系起来,给予人们启示的。于是在作者周敦颐的眼里,莲象征高洁独立,菊象征独善其身,牡丹象征富贵功名。示例:我认为,我们每个人都不是生活在孤岛上,总要与他人、社会发生种种联系,所以不应将自己与他人、社会对立起来,应积极地融入社会并做出贡献;另外,任何人都不应该只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将自己与他人对立起来。我们要意识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以谦逊的态度与人相处,相互学习,共同成长。有人认为,《陋室铭》中的"惟吾德馨"与《爱莲说》中的"莲之爱,同予者何人"都有点孤芳自赏的意思,而且把自己与众人对立起来,往往不能欣赏他人之德。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和认识?两篇文章都是骈散结合。《陋室铭》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爱莲说》以散句为主,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陋室铭》和《爱莲说》这两篇文章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不同。请完成本课《分层作业》布
置
作
业板书设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莲牡丹菊豁达大度正直不苟坚守原则不攀附权贵美名远扬高洁端正洁身自爱不献媚取宠超然出世不同流合污端庄严肃令人敬重卓然直立气质清高正衬反衬隐逸者(清高避世)君子(不慕名利)富贵者(追求富贵)鲜何众托物言志一、名句默写1.予独爱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不蔓不枝。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周敦颐在《爱莲说》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莲花不同流合污、洁身自爱的精神品质。5.《爱莲说》中写君子行为刚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独爱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知识盘点二、统编课下注释1.可爱者甚蕃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晋陶渊明独爱菊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出淤泥而不染淤泥: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濯清涟而不妖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洗水波多只沾染(污秽)但艳丽5.中通外直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不蔓不枝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香远益清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亭亭净植亭亭:______________________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横生藤蔓,名词用作动词更加清芬贯通笔直旁生枝茎,名词用作动词耸立的样子竖立9.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亵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隐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陶后鲜有闻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同予者何人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宜乎众矣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气词少像靠近赏玩亲近而不庄重隐居避世。这里是说菊花不与别的花争奇斗艳……的人应当很多陶后鲜有闻闻:_____________________听说三、其他常考实词四、一词多义香远益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远远播从远处水陆草木之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颜体检测试题及答案
- CPBA考试培训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美容师考试临场应变能力培养与公务员省考试题及答案
- 2024年语文考试小学生试题及答案
- 二手车保险知识试题及答案
- 小自考视觉传播设计艺术表现形式试题及答案
- 小贷客服年度工作总结
- 2024年食品质检员考试重点回顾及答案
- 新能源汽车美容的特点与要求试题及答案
- 美容师考试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与公务员省考试题及答案
- 实时数据驱动孪生-全面剖析
- 2024年新疆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招聘笔试真题
- 2025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一模道德与法治试卷(含答案)
- 2025年上半年甘肃省农垦集团限责任公司人才招聘380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执法检查重点事项指导目录
- 中考语文文学批注-病句表达欠妥(含答案)
- 2025年河南经贸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完整
- 春夏季疾病预防
- 二年级课间安全
- 2024年继续教育公需课考试题目及答案
- 国测省测四年级劳动质量检测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