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件(共49张)_第1页
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件(共49张)_第2页
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件(共49张)_第3页
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件(共49张)_第4页
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件(共49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第一课时

恐龙曾经是地球上的霸主,在今天世界的各大洲都生活过,大家都知道他们生活在热带雨林气候条件下,但是为什么在冰冷的南极会出现恐龙化石呢?恐龙又为何会突然消失在地球上,这些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们看看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阿西莫夫是怎样为我们揭开谜底的。遗骸蟾蜍褶皱劫难

追溯(区别于朔)两栖鸟臀目地壳háichánchúzhězhòujiésùqītún字词积累qiào不解之谜:解不开的谜。比喻还没弄明白或难以理解的事物。天衣无缝:形容事物(多指诗文、话语等)严密,没有一点破绽。遗骸:遗留下来的骨骸。

蟾蜍:一种两栖动物,体表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俗称癞蛤蟆。

褶皱: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成的弯曲。

字词积累翻开书本33页,观察题目《恐龙无处不有》和《被压扁的沙子》这两篇短文的题目就是文章要说明的主要内容吗?两篇短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0101初读课文,知大意▲我们一起浏览课文,梳理主要内容和行文展开的顺序第1段:《恐龙无处不有》提出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这一科学观点,引出说明内容。第2、3段:指出恐龙化石遍布于世界各地这一科学事实。第4、5段:指出南极的恐龙化石不可能是迁徙的结果。第6、7段:通过逻辑推理,指出恐龙化石的出现说明了大陆在漂移。▲我们一起浏览课文,梳理主要内容和行文展开的顺序第8-12段:《恐龙无处不有》进一步介绍板块理论,说明这一理论解释了每个大陆都有恐龙化石的原因。第13-15段:再次聚焦远古时期南极的恐龙等生物,确证前文推论的正确性,并说明其普遍意义。▲我们一起浏览课文,梳理主要内容和行文展开的顺序第1-4段:《被压扁的沙子》提出关于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问题,目前存在的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其中,第2和第3自然段先后举了两个例子提出了关于“撞击说”和“火山说”这两种观点。▲我们一起浏览课文,梳理主要内容和行文展开的顺序第5-17段:《被压扁的沙子》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反思,证明外星撞击导致恐龙灭绝,支持“撞击说”。0202再读课文,理思路▲请仔细阅读,圈点勾划找出两篇短文中关键语句,思考作者得出结论的过程。

提示:一般文章每个段落中都有概括性、揭示性的文字或者语句,在阅读中划出这样的内容,可以帮助你提炼文章主要信息,准确快速地掌握文章主要内容。圈点勾划是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之一。▲梳理《恐龙无处不有》得出结论的过程南极发现恐龙恐龙并不适应南极气候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发现问题▲梳理《恐龙无处不有》得出结论的过程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提出大陆板块构造理论泛大陆形成时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找出答案后来“泛大陆”又分裂成四部分所以每一块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注意两个时间点:①2.25亿年前,当时全国的陆地形成“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同时,恐龙已经出现并且“分散到泛大陆的各个地方”。②2亿年前,泛大陆又开始分裂。

这两个时间点表明恐龙的出现和全球分布早于泛大陆的分裂,从而使得文章在两个领域之间建立的联系在逻辑上得以成立,体现了作者科学推论的严密性。大陆漂移说2.25亿年前……现在大陆变成了……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海陆分离▲梳理《恐龙无处不有》得出结论的过程得出结论“恐龙无处不在”是支持“板块构造理论”的新的有力证据。

这种按照“发现问题、找出答案、得出结论”的顺序来介绍的说明顺序为“逻辑顺序”。逻辑顺序,重在说明事理,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层层解剖,既严谨,又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涉及学科:(恐龙的灭绝)生物学——(板块构造理论)地质学

通过梳理,我们明白了,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是大陆漂移学说的有力证据。这表明每一个科学的新发现都会引起新的思考,成为新的科学研究的基础,或者由此可以开辟出科学研究的新疆域,或者为已有的研究、假说提供新的证据,从而推动科学研究的发展。这就照应了作者在本文开头提出的观点。▲梳理《被压扁的沙子》得出结论的过程二氧化硅处于超高压状态变为斯石英。(第7段)(科学试验发现)斯石英在自然界中只出现在陨石撞击、原子弹爆炸,沙子被强烈挤压的地方。(第11、12段)(自然界的发现)推理斯石英应该出现在压力极高之处(第13段)斯石英在850摄氏度高温中持续30分钟会变成普通沙子(第10段)(科学试验发现)推理任何由火山携带来的斯石英都被转化为普通二氧化硅。(第13段)(也被事实证明)▲梳理《被压扁的沙子》得出结论的过程任何由火山携带来的斯石英都被转化为普通二氧化硅。(第13段)(也被事实证明)推理斯石英出现的地方发生过撞击而且肯定没有发生过火山活动。(第14段)科学家在恐龙灭绝年代的岩石中检测到斯石英中存在的一种原子排列(第15、16段)(新的发现)推理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斯石英的形成与性质是化学领域的发现,岩层的年龄、斯石英中存在的原子排列是地质学领域的发现,作者依据这两个领域已有的科学事实与实验证明进行分析推理,为生物界恐龙灭绝原因的“撞击说”提供了证据。

这两篇科普短文选自阿西莫夫晚年的著作《新疆域》。阿西莫夫在这本书的序言中说,这些文章,是“对科学近期进展的回顾和对导致我们形成清晰知识的历史成就的重新检讨与评价。”阿西莫夫认为,“科学是个极具活力的领域,而且它从来也没有像现在这样充满活力”,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科学的新进展二欣喜,“对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令人敬畏的新疆域感到惊奇”。这两篇短文在原书中编排在一起,同在“地球科学新疆域”章节里,内容上有一定的关联,说明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作业布置:1.将今日笔记记在书本上,要求:条理清楚,字迹清晰。2.完成《顶尖课课练》课前预习1-3、课内练习1、3《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第二课时两篇文章各说明了什么问题?

《恐龙无处不有》表面上看是说明“恐龙无处不有”(生物学科)这个事实,其实作者是想借此说明“板块构造学说”(地质学)。《被压扁的沙子》表面上是说明“被压扁的沙子”这个物体(化学、地质学),其实作者是想借此说明“恐龙灭绝的原因是撞击”(生物学)。经过上节课的分析,你还会觉得《恐龙无处不有》是在说明恐龙到处都有、《被压扁的沙子》只是在说沙子被压扁的事吗?巩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的区别事物说明文:是以事物为具体的说明对象,使读者了解和认识事物的特征为说明的目的,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说明文。通常以时间、空间、逻辑顺序进行说明。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用途等作客观而准确的说明,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事理说明文:以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介绍科学道理为主的说明文称作事理说明文。▲从两篇短文中我们可以明白一个什么道理?(用原文语句概括)道理正如《恐龙无处不有》第一段所说:“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试比较两篇短文的异同之处。(从说明内容、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角度、说明语言方面比较)说明内容恐龙灭绝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生物学化学、地质学地质学考古学生物学▲试比较两篇短文的异同之处。(从说明内容、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角度、说明语言方面比较)(2)说明顺序:两篇文章采用的都是逻辑顺序,重在说明事理,在短小的篇幅内,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层层剖析,既严谨又深入浅出地解释清楚。(3)说明方法:都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试比较两篇短文的异同之处。(从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角度、说明语言方面比较)(3)说明方法:都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首先,都采用了举例子:《恐龙无处不在》列举“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举“南极也有自己的恐龙、两栖动物和其他在恐龙时代繁盛的植物和动物”,说明南极不只有恐龙化石,还有别的。《被压扁的沙子》中举“斯石英与金刚石”,“新墨西哥州拉顿地区的岩层”证明斯石英是由撞击产生的巨大压力形成的,从而得出“恐龙的灭绝是撞击造成的”。▲试比较两篇短文的异同之处。(从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角度、说明语言方面比较)(3)说明方法:都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其次,都采用了作比较:《恐龙无处不在》中将南极的恐龙的命运与其他大陆的恐龙进行比较。而《被压扁的沙子》则是运用了“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的比较方法来说明斯石英与普通沙子的区别。除此以外,还有“打比方”“列数字”“作诠释”等说明方法。▲试比较两篇短文的异同之处。(从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角度、说明语言方面比较)(4)说明角度:《恐龙无处不在》是从恐龙化石遍布全球的角度来谈大陆板块的移动;《被压扁的沙子》是从探寻恐龙灭绝的原因推断地球可能曾受到撞击。科普说明文主要特点趣味性通俗性知识性

语言形象生动、准确严谨,令读者在文学欣赏中获得科学知识。找一找

阿西莫夫素以驾驭语言和概念的能力强著称。你能找出语言表达平实而又生动的句子吗?a.作者在行文中放在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文字:(思考其作用)◆“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

通过看地图证明南美与非洲的相离,更使人信服,补充说明了大陆漂移学说的一个最显而易见的证据,即南美洲与非洲海岸线惊人的吻合,这不是能用巧合来解释的,只能说明它们原来在一起。

◆“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

这是俏皮话,但也并非无稽之谈。星体撞击地球虽然极为罕见,但在地球的历史上确实发生过。作者做这样的假设,意在强调天文学研究的现实意义。◆“即非常纯的沙子。”

这是对“二氧化硅”的解释,一方面指出“二氧化硅”即沙子的学名,另一方面也强调只有非常纯的沙子才能称得上是“二氧化硅”,一般沙子都含有杂质。◆“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

这句话是以金刚石经过高温加热可以变成普通的碳,类比斯石英经过高温加热可以变成普通的沙子。也许没有人会在意斯石英的还原问题,但没有人会愿意把金刚石变成碳,因为金刚石太珍贵了。作者随笔幽默了一下,也体现了作者思维的活跃。b.课文中多处使用了设问句。这样既将中心内容一步步推出,又使读者感到非常亲切,如面对面交流。◆“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引出恐龙如何到另一个大陆的问题。◆“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引出板块构造理论。

c.采用了打比方的方法,使得语言既生动形象又明白如话。◆“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一句,形象地说明了南极洲寒冷的程度和南极洲在地球中的位置。

◆“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非常形象可感。▲由本文的学习,科学家的哪些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对你有所启发?我们从作者解决问题的思路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学习多角度侧面看问题,联想与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质疑精神、大胆想象等等。结合具体的实例说说对“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的理解。

材料连接:1、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谢皮罗教授注意到澡盆水的漩涡总呈逆时针方向,他大胆地推断这一定与地球自转有关,并且推断北半球呈逆时针,赤道不会有漩涡,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他就此发表的论文震惊科坛。结合具体的实例说说对“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的理解。

2.大自然是人类的良师益友,大自然中许多生物的生存技能启发科学家的灵感。飞机、潜水艇、蒸汽机的发明众所周知。现在科学家模仿苍蝇的构造发明了微型飞行器,模仿蟑螂的构造发明了太空探测器。甚至仿造人体视网模制作微型感光器,置于盲人眼内,可以带来视力的恢复……结合具体的实例说说对“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的理解。

3.变色龙的这些变色本领,在工业生产上的运用。现在,人们已经用某些特制的颜料做成变色漆,这种漆对温度的高低变化十分敏感,一旦温度变化,在不到一秒钟的时间内就会改变颜色。将这种变色漆刷在容易发热的机器设备上,就可以用颜色及时发出警报,提醒人们立即采取措施,以免因温度过高而损坏机器设备。

由此可见,要培养科学研究能力,需要大家留心生活,思考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