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科院《社会心理学》考试备考150题(含解析)
一'单选题
1.人际关系深度的一个敏感的“探测器”是0
A、自我暴露程度
B、好恶评价
C、情感卷入程度
D、亲密行为
答案:A
解析:自我暴露也称自我开放,指在沟通和交往的时候把自己私人性的方面显示
给他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在自我暴露逐渐增加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随着信任
和接纳程度的提高,交往的双方会越来越多地暴露自己。因此,自我暴露的广度和
深度是人际关系深度的一个敏感的“探测器”。(A项正确)
2.阿德勒认为,很少受到父母关注的儿童在长大后容易变得()
A、羞怯自卑
B、冷漠多疑
C、孤独悲观
D、被动焦虑
答案:B
解析:阿德勒认为,有两类父母行为容易导致儿童后来生活中的问题,一是父母给
孩子过多的关注,造成溺爱危险,剥夺了孩子的独立性,引起更强的自卑感,会使
孩子不能应对生活中的挫折和挑战。二是对孩子的过度忽视,很少受到父母关注
的儿童在长大后会变得冷漠多疑,成年后,较难与别人建立亲密的个人关系(B项
正确)。
3.根据霍尼的理论,在()的控制下,个体会产生很多不切实际的期望。
A、真实自我
B、理想自我
C、现实自我
D、期望自我
答案:B
解析:霍尼认为人格是完整的、动态的自我组成,她将自我分成现实自我、真实
自我和理想自我。现实自我是指个体在此时此地所表现出来的一切存在的总和,
是别人所能观察到的客观存在,独立于个体的自我概念和知觉(C项)。真实自我
是指个体自我实现的中心,是个体发展的内在力量,只要环境适宜,真实自我就能
发展成健全的人格(A项)。理想自我是指完美的自我意象,由于童年时期遭受父
母的忽略和贬低,形成了轻视的自我,个体会感到焦虑和无助,因而形成一种防御
方式,将自己缺少什么转化为自己应当成为的样子。在理想自我的控制下,个体会
产生很多不切实际的期望(B项正确)o
4.社会行为是由()引起,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
A、社会因素
B、现实生活
C、周围环境
D、即时情境
答案:A
解析: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和反应系统
(A项正确)o社会行为及其发展取决于个体与其所处情境的状况。
5.企业家属于()的社会角色。
A、表现型
B、功利型
C、开放型
D、创新型
答案:B
解析:功利型角色是以追求实际利益为基本目标的角色,如银行家、企业家、商
人等,主要是追求效率
(B项正确)。A项表现型角色是以表现社会秩序、制度、价值观念、道德风尚为
基本目标的角色,如学者,教授等,主要发挥社会公平的作用。C项开放型角色行
为的规范化程度相对较低,个体的自由度较大,如朋友等。
6.自我概念(self)是指()
A、人格中的监控成分
B、人格中的本能成分
C、求助者真实的本体性
D、求助者如何看待自己
答案:D
解析:自我又称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是个体对其存在状态的认知,包括对自己的
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人际关系及社会角色的认知(即求助者如何看待自己,D项
正确)。
7.一般情况下,最让人反感的人格品质是()
A、自私
B、虚伪
G古怪
D、粗鲁
答案:B
解析:美国学者安德森研究了影响人际关系的人格品质,其中消极品质包括古怪、
自私、粗鲁和虚假(虚伪),这四种品质受欢迎的程度逐渐递减,虚假(虚伪)是最让
人反感的人格品质。(B项正确)
8.一般来说,人在()时,情感体验最为深刻。
A、身体运动
B、身体接触
C、目光接触
D、身体欠安
答案:B
解析:触摸是人际沟通的有力方式,个体与他人在触摸和身体接触时的情感体验
最为深刻。在日常生活中,身体接触是表达某些强烈情感的方式。个体都有被触
摸的需要,这是一种本能,比如婴儿接触温暖、松软的物体时,就会感到愉快,他们
喜欢被拥抱和被抚摸。恋爱中的男女,触摸会使感情迅速深化。触摸不仅使个体
感到愉快,而且还使他们对触摸对象产生情感依恋。(B项正确)
9.自尊是个体对其()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
A、社会角色
B、自我概念
C、自我意识
D、自我价值
答案:A
解析:自尊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A项正确)。自尊水平是个
体对其扮演的每一角色进行单独评价的总和。如果个体把他予以积极评价的角色
看得比较重要,他就有高水平的自尊。
10.与人本主义心理学关系最不密切的概念是()
A、存在主义
B、自我实现
C、人的尊严
D、观察学习
答案:D
解析:观察学习是班杜拉社会学习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学习论起源于行为主
义,观察学习是建立在行为主义基础上。它指的是个体通过对他人的行为与结果
的观察,获得新的行为反应模式,或对已有的行为模式加以修正(D项正确,D项观
察学习与行为主义关系密切)。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心理学家应该关心人的价值
和尊严(人的尊严),研究对人类进步富有意义的问题。人本主义认为,人有自我的
纯主观意识,有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存在主义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
性和自由。人本主义和存在主义在关心人的价值和尊严和相信人有自我实现需要
上的观点是一致的。
11.奥尔波特把人格特质分为两类,即()
A、共同特质和个别特质
B、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
C、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D、表面特质和中心特质
答案:B
解析:奥尔波特把人格特质分为两类,即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共同特质是同一
文化形态下的人们所共有的、相同的特质;个人特质是个人所独有的特质,它代表
着个体之间的人格差异(B项正确)。
12.社会学习论的理论根源是()
A、心理分析
B、行为主义
C、认知理论
D、人本主义
答案:B
解析:社会学习论试图通过学习机制来解释人们社会行为的形成和变化。社会学
习论吸收了行为主义的主要理论假设,认为先前的学习对现在的行为有决定作用。
社会学习论起源于行为主义(B项正确)。
13.个体对特定对象的总的评价和稳定性的反应倾向是()
A、归因
B\态度
C、动机
D、情绪
答案:B
解析: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的总的评价和稳定性的反应倾向。A项归因指个体
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原因进行推测和判断的过程。C项动机
是引起'推动、维持与调节个体的行为,使之趋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或内在动
力。D项情绪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
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B项正确)
14.个人建构论认为,人格差异主要来自于()
A、个体解释世界的方式
B、个体识别世界的方式
C、个体的知觉风格
D、个体的表征方式
答案:A
解析:个人建构论认为,人格结构是由一组独特结合的建构群所组成的复杂建构
系统,个体差异就表现在个体建构的性质、数量、质量和组合方式的不同上。总
的来说,人格差异主要来自于个体解释世界的不同方式(A项正确)。
15.性别表示男女在()。
A、生物学方面的差异
B、人格特征方面的差异
C、社会学方面的差异
D、行为方式方面的差异
答案:B
解析:性别是男女在人格特征方面的差异(B项正确),男性特质和女性特质指的
就是性别的差异。A项“性”表示男女在生物学方面的差异,如遗传、内分泌、
解剖及生理的差异。C项性别角色指社会对男女在态度、角色和行为方式方面的
期待。由于生物的“性”不同,社会对其期待也不同,男女会出现思维方式与行为
方式的差异。这种差异与生理特征没有必然联系,不是天生的,而是社会化的结果。
D项男女在行为方式方面的差异也是性别角色导致的。
16.认知心理学家对“原型”进行研究,发现人们利用原型,可以()
A、总结事物的重要特征
B、组织关系复杂的任务
C、快速的完成判断
D、优化心理活动的记载方式
答案:C
解析:原型是指某类事物在个人心目中的典型形象。个体在判断某个事物是否属
于某个认知类型时,便要使用原型,物体越接近原型,个体就越认为该物体属于某
个类别。人们利用原型,可以快速的完成判断(C项正确)。
二'多选题(第1-35小题,每题1分,共计35分。)
17.根据凯利的三维归因理论,如果一个人的行为存在特异性低、共同性低、一致
性高的情况,就有可能被归因于()。
A、行为主体
B、刺激客体
C、偶然因素
D、环境背景
答案:A
解析:根据三维理论,个体在归因时需要同时考虑三种信息。特异性信息:行为主
体的反应方式是否有特异性,是否只针对某一刺激客体做出反应。共同性信息:
不同的行为主体对同一刺激的反应是否相同。一致性信息:行为主体在不同背景
下,做出的反应是否一致。个体从以上三个方面信息的协变中得出结论。第一种
情况是提供高特异性、高共同性'高一致性的信息,可能归因于刺激客体。第二
种情况是低特异性、低共同性、高一致性,可能归因于行为主体(A项正确)。第
三种情况是高特异性、低共同性和低一致性,可能归因于情境。
18.根据研究,每种活动都存在最佳的动机水平,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最佳动机
水平有()的趋势。
A、逐渐降低
B、逐渐上升
C、迅速上升
D、迅速降低
答案:A
解析:每种活动都存在最佳的动机水平,这种最佳水平随活动的性质不同而有所
不同,并且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在比较简单的任务中,活动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
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最佳动机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A项正确)
19.全部社会化的前提是()。
A、性别社会化
B、政治社会化
C、道德社会化
D、语言社会化
答案:D
解析:个体社会化从掌握语言开始,语言是人们进行思维和交际的工具,言语则是
人们运用言语交流思想'进行交际的过程,言语要借助于语言才能实现。语言包
括语词、语音和其他意义符号,是一种取得共识的符号系统,是人们思维和相互交
流的手段。个体掌握一种语言后,才能接受相应的社会习俗和态度,塑造自己的人
格。所以全部社会化往往是以语言社会化(言语社会化)为条件的(D项正确)。A
项性别社会化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学会按自己的性别角色的规范行事的过程。B
项政治社会化是个体学习接受和采用现时的社会政治制度的规范,并且掌握相应
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过程。C项道德社会化是指个体将社会道德规范逐渐内化,
成为自己的行为准则的过程。
20.在有限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刻板印象往往具有()的性质。
A、积极
B、双向作用
C、消极
D、定势作用
答案:C
解析:在有限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刻板印象往往具有消极的作用,会使人对某些
群体的成员产生偏见,甚至歧视(C项正确)。
21.詹姆士的自尊公式是()。
A、自尊=成功/自信
B、自尊=成功/抱负
C、自尊:自信/抱负
D、自尊=抱负/成功
答案:B
解析:詹姆士在《心理学原理》一书中提出了一个自尊的经典公式:自尊=成功/
抱负(B项正确),以上公式的意思是说,自尊取决于成功,还取决于获得的成功对
个体的意义。根据这个公式,增大成功和减小抱负都可以获得高的自尊。
22.由他人的判断所反映的自我概念,称为()。
A、反思自我
B、客我
C、社会自我
D、镜我
答案:D
解析:镜我是由他人的判断所反映的自我概念(D项正确)。米德认为,我们所隶
属的社会群体是我们观察自己的一面镜子。个体的自我概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个体认为他人是如何“看”自己的。A项反思自我是个体如何评价他人和社会对
自己的看法,这是自我概念反馈的层面。B项主我和客我是詹姆士关于自我的概
念,前者是认识的主体,是主动的自我,是进行中的意识流;后者是认识的对象,即
被观察者,它包括一个人所持有的关于他自己的所有的知识与信念。C项社会自
我是处于社会关系、社会身份与社会资格中的自我,即个体扮演的社会角色,是自
我概念的核心,是社会如何看待个体,同时被个体意识到的层面。
23.对一些反社会的价值观和一些引起心理障碍的价值理念,心理咨询师应该()。
A、不予干预
B、完全保持价值中立
c、G小同情
D、进行积极的干预和引导
答案:D
解析:完全的中立是很难做到的,咨询师过去的经验多少会影响咨询的过程。对
一些反社会的价值观,咨询师应该进行积极的干预和引导(D项正确)。
24.海德的态度转变理论是()
A、角色理论
B、认知失调论
C、平衡理论
D、社会交换论
答案:C
解析:海德的平衡理论重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在态度转变中的作用。海德认
为,在人们的态度系统中,存在某些情感因素之间或评价因素之间趋于一致的压
力,如果出现不平衡,那么就会倾向于朝平衡转化。人们在转变态度时,往往遵循
“费力最小原则”,即个体尽可能少地转变情感因素而维持态度平衡。(C项正确)
25.态度的ABC模型中,B指()
A、行为
B、情感
C、感觉
D、行为倾向
答案:D
解析:一般认为,态度有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性三种成分。1)认知成分:个体对
态度对象的所有认知,即关于对象的事实、知识、信念、评价等。2)情感成分:
个体在评价的基础上,对态度对象产生的情感体验或情感反应。3)行为倾向成分:
个体对态度对象的预备反应或以某种方式行动的倾向性。由于上述三种成分的英
文单词首字母分别为C(cognition,认知)、A(affection,情感)、B
(behavioraltendency,行为倾向),因而有人把态度的三成分说称为态度的ABC
模型。(D项正确)
26.个体认为自己对实际的或者想象的罪行或过失负有责任,而产生情绪体验是
()o
A、内疚
B、羞耻
C\焦虑
D、嫉妒
答案:A
解析:内疚是个体认为自己对实际的或者想象的罪行或过失负有责任,而产生的
强烈的不安、羞愧和负罪的情绪体验。B项羞耻是个体因为自己在人格、能力、
外貌等方面的缺憾,或者在思想与行为方面与社会常态不一致,而产生的一种痛
苦的情绪体验。C项焦虑是一种不舒服、不自然、紧张甚至恐惧的情绪体验。D
项嫉妒是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而产
生的一种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的情绪状态。(A项正确)
27.“男女搭配,干活不累”,这是一种社会()现象。
A、助长
B、逍遥
C、强化
D、抑制
答案:A
解析:“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是指男女一起工作,活动效率会增高。这是一种
社会助长现象,社会促进也称社会助长,指个体在完成某种任务时,由于他人在场
而提高了绩效的现象。B项社会逍遥或社会懈怠,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任务时,个
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C项社会强化一词,书本上并没有提
及。D项社会抑制是指有时候他人在场,反而会使个体的工作绩效降低。(A项正
确)
28.在态度的成分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成分。
A、外显行为
B、感情
C、行为倾向
D、认知
答案:B
解析:一般认为,态度有认知、情感(感情)和行为倾向性三种成分。1)认知成分:
个体对态度对象的所有认知,即关于对象的事实、知识、信念、评价等。2)情感(感
情)成分:
个体在评价的基础上,对态度对象产生的情感体验或情感反应。3)行为倾向成分:
个体对态度对象的预备反应或以某种方式行动的倾向性。一般地说,态度的三种
成分是协调一致的。在它们不协调时,情感(感情)成分往往占有主导地位,决定态
度的基本取向与行为倾向。(B项正确)
29.在形成总体印象时,不仅考虑积极特征与消极特征的数量与强度,而且从逻辑
上判断各种特征的重要性,这是()
A、平均模式
B、中心品质模式
C、加法模式
D、加权平均模式
答案:D
解析:加权平均模式指许多人在形成对他人的总体印象时,不仅考虑积极特征与
消极特征的数量与强度,而且还从逻辑上判断各种特征的重要性(D项正确)。A
项平均模式指有些人在总体印象的形成上,并不是简单地把他人的多种特征的评
价分值累加,而是将各种特征的分值加以平均,然后根据平均值的高低来形成对
他人好或不好的总体印象。B项中心品质模式指在印象形成的过程中,人们往往
忽略一些次要的、对个体意义不大的特征,仅仅根据几个重要的、对个体意义大
的特征来形成总体印象。C项加法模式指人们形成总体印象时,参考的是各种品
质的评价分值的总和。
30.勒温认为要理解和描述行为,必须同时考虑人和其()。
A、情绪状态
B、过去的经验
C、个性特征
D、所处的情境
答案:D
解析:勒温指出:“要理解和描述行为,人和他所处的情境必须被看成是一个相互
依赖的因素群。”(D项正确)
31.在印象形成过程中,个体把各种具体信息综合后,按照保持逻辑一致性和情感
一致性的原则,形成()
A、第一印象
B、刻板印象
C、总体印象
D、客观印象
答案:C
解析:在印象形成的过程中,个体所获得的信息总是认知对象的各种具体特征,
但个体最终形成的印象并不是停留在各种具体特征上面,而是把各种具体信息综
合后,按照保持逻辑一致性和情感一致性的原则,形成一个总体印象(C项正确)。
A项初次印象也称第一印象,是素不相识的两个人第一次见面时形成的印象。B
项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某类人或某类事物较为固定的看法叫刻板印象。
32.人格五因素模型中,开放性得分高者的特征是()
A、注重合作
B、乐观的态度
C、为人亲和
D、独立的思考
答案:D
解析:开放性也称求新性,是指对经验持开放、探索态度的程度,包括对行为的积
极探索和对经验的正确评价。开放性得分高者有活跃的想象力,自发的接受新观
念,有较好的发散性思维和好奇心,是不依习俗的、独立的思考者(D项正确)。得
分低者则比较传统,喜欢熟悉的事物胜过新事物。A项是高宜人性的特征。B项是
外倾性得分高者的特征。C项是宜人性得分高者的特征。
33.社会行为公式B=f(P,E)中,E的含义是()o
A、行为
B、函数关系
G个体
D、个体所处的情境
答案:D
解析:勒温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公式:B=f(P,E)。公式中,B指行为,P指个体,E指
个体所处的情境
(D项正确),f指函数关系。该公式的含义是:行为是个体及其情境的函数,即个体
行为是个体与其所处情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34.时间会影响归因,人们会对过去许久的事情,倾向于解释为()的原因。
A、图形
B、刺激客体
C、背景
D、行为主体
答案:C
解析:随着时间的推移,归因会越来越具有情境性。人们会把过去很久的事情解
释为背景的原因(C项正确),而不是行为主体和刺激客体的原因。
3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瞳孔的变化能反映个体的情绪变化
B、经过训练人能够较为自如的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
C、面部表情和实际的情绪状态一致
D、人对目光很难做到随意控制
答案:C
解析:A项个体的情绪变化,会反应在瞳孔的变化上。人们看到喜欢的刺激物,瞳
孔会不自觉的变大;看到让人厌恶的刺激物,瞳孔会明显地缩小。人的情绪状态发
生“晴”“阴”转变时,也会有同样的反应。来自面部的表情,很容易为人们所觉
察,但经过训练,人能较为自如地控制自己的表情肌,因而面部表情表达的情感状
态有可能与实际的情况不一致,所以B项正确,C项错误。D项眼睛是非常有效的
显露个体内心世界的途径。人对目光很难做到随意控制,人的态度'情绪和情感
的变化都可以从眼睛中反映出来。(选择C项)
36.在群体活动时,个体的侵犯性一般会()。
A、减少
B、保持稳定
C、增加
D、受到抑制
答案:C
解析:如果社会对某种社会角色较为容忍,那么拥有这种社会角色的个体的侵犯
性就会明显增加。在群体活动时,个体的侵犯性也倾向于增加。(C项正确)
37.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儿童早期的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克服()。
A、内疚感
B、自卑感
C、孤独感
D、停滞感
答案:A
解析:儿童早期的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A项正确)。小学期的发
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B项)。成年早期的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克
服孤独感(C项)o成年期的任务是获得繁衍感,克服停滞感(D项)。
38.“体语”不包括()
A、身体接触
B、社会距离
C、装束打扮
D、人际距离
答案:B
解析:身体语言(“体语”)是非语词性的身体符号,包括目光与面部表情、身体
运动与触摸(A项)、姿势与装饰(C项)、人际距离(D项)等。B项社会距离是个体
之间、群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因亲近或疏远程度不同表现的不同空间距离,
不属于“体语”。
(B项正确)
39.在荣格的意识三层次理论中,处于最深层的是()
A、本我
B、个体潜意识
C、自我
D、集体潜意识
答案:D
解析:荣格发展了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在意识的三层次理论中,荣格认为由意
识、个体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三个层面构成了人的整个精神世界。意识处于最外
层,以自我为中心,主要功能是适应环境,中间层是个人潜意识(B项),最深层是
集体潜意识(D项正确)。A
项和C项属于弗洛伊德划分的人格结构,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分为本我、自我和
超我,三者有各自的功能、性质和动力结构,彼此相互联系且相互制约。
40.罗杰斯认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该具有()
A、自我一致性
B、个人成长性
C、自我同一性
D、协调发展性
答案:A
解析:罗杰斯认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该具有自我一致性,能够采取开放的态
度,接纳自己所有的好的或不好的经验,能够将经验同化到自我的结构中,即自我
与经验是完全相符的、协调一致的,这样个体就能对环境有一个完整、准确、客
观的认识,可以合理运用环境中的信息以谋求自我的充分发展(A项正确)。
41.抑制型儿童在新环境中表现出退缩的反应模式,心理学家称之为()。
A、素质焦虑
B、存在焦虑
C、情境焦虑
D、新异焦虑
答案:D
解析:抑制型儿童是自我控制良好、温和有礼,能良好行为控制能力的儿童。抑
制型儿童表现出了一种特殊的焦虑,心理学家称为新异焦虑(D项正确),是一种
在新环境中表现不自在,退缩的反应模式。
42.根据荣格的理论,()是人格的核心,是有条理的、统合的人格原型。
A、面具
B、意识
C、自性
D、阴影
答案:C
解析:自性是人格的核心,是有条理的、统合的人格原型。人格各成分通过不断
的组合,最终形成结构清晰、平衡、稳定的统合状态,就是自性(C项正确)。A项
面具是个体依据社会习俗和职业要求,在公共情境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公开人格。
B项意识是在觉醒状态下的觉察,或者说是觉知,意识既包括对外界事物的觉知,
也包括对自身内部状态的觉知。D项阴影是指个人潜意识中的负面特征,属于人
性中黑暗的一面,它包括人类在进化中所继承的动物本能,当它向外投射时,就成
为邪恶和仇恨。因此可以说它是人类的不良思想、邪恶感觉和罪恶行动的根源。
43.从众是一种()接受群体影响的方式。
A、被动地
B、主动地
C、积极地
D、客观地
答案:A
解析:从众是在群体压力下,个体在认知、判断、信念与行为等方面自愿地与群
体中的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从众是在群体的压力下发生的,受他人的影响而
发生行动,被动的含义即受外力推动而动或受他人的影响或牵制而发生行动,从
众行为有时并不是个体的本意,但由于群体的压力,从而做出和群体一致的行为,
因此从众是一种被动地接受群体影响的方式。(A项正确)
44.社交焦虑的原因是(
)
A、评价恐惧
B、竞争恐惧
C、悲观态度
D、性格内向
答案:A
解析:社交焦虑是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它的形成过程比较复杂。成长过程中经
常受挫折、缺少社会支持、自我体验强烈'自卑、模仿与暗示都可能强化社交焦
虑。社交焦虑的原因是评价恐惧,即非常关注负面的评价,根本原因是缺乏自信。
45.关于利他行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o
A、噪音等恶劣的环境会减少利他行为
B、
助人的榜样,会增加人们的利他行为
C、他人在场,往往会产生社会助长效应,对利他行为有积极影响
D、长得漂亮的女人一般更容易得到男人的帮助
答案:C
解析:他人在场对利他行为往往有负面的影响,在场的人数越多,利他发生的可能
性有时越小。独自一人时,个体利他的可能性反而增加。这是由于他人在场,导致
去个性化,个体的责任意识丧失;或者个体倾向于把责任分给在场的其他人,导致
责任分散,使自己的责任减轻。A项良好的气候及环境使个体心情愉悦,往往会增
加利他,而噪音等恶劣的环境因素会减少利他。B项如果情境中出现助人行为的
榜样,就会产生示范效应,增加人们的利他行为。D项具有以下特点的人容易被帮
助和被救援:与利他者相似的人(特别是态度和价值观相似)、未伤害过利他者的
人以及有吸引力的人,长得漂亮的女人往往对男人有吸引力,一般容易得到男人
的帮助。(选择C项)
46.没有两个人能对同一事物做出相同的反应,反映的是人格的()
A、稳定性
B、独特性
C、统合性
D、功能性
答案:B
解析:人格的独特性表现出一个人典型的行为和特征。人格的独特性包括了两层
含义,一是典型性,主要体现在个人核心人格的特征上。二是差异性,是指没有两
个人是完全一样的,因此没有两个人能对同一事物做出相同的反应(B项正确)。A
项人格稳定性说明只有稳定的心理品质才能成为人格的元素,是指个体经常表现
出来的稳定的心理与行为特点。C项人格的统合性体现了人格的组织功能'匹配
功能和健康功能。D项功能性是指人格是个体生活轨迹的根源,人格决定一个人
的生活方式,甚至有时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人们经常会使用人格特征来解释某
人的言行及事件的原因,同时,个体对环境的控制能力也与人格特征息息相关。最
后,人格还表现为一种对内的自我约制力,会起到决定一个人命运的作用。
47.个体在感知信息后会形成心理表征,表征通常是以()的方式存在。
A、图片
B、图式
C、符号
D、概念
答案:B
解析:个体在感知信息后,会将这些信息转换成自己可以理解与操作的形式,形成
心理表征,表征通常是以图式的方式存在,例如物体图式、社会事件图式、自我图
式等(B项正确)。
48.态度的各个成分之间不协调时,()往往占有主导地位。
A、情感成分
B、行为倾向成分
C、认知成分
D、动机成分
答案:A
解析:一般认为,态度有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性三种成分。1)认知成分:个体对
态度对象的所有认知,即关于对象的事实、知识、信念、评价等。2)情感成分:
个体在评价的基础上,对态度对象产生的情感体验或情感反应。3)行为倾向成分:
个体对态度对象的预备反应或以某种方式行动的倾向性。一般地说,态度的三种
成分是协调一致的。在它们不协调时,情感成分往往占有主导地位,决定态度的基
本取向与行为倾向。(A项正确)
49.关于爱情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具有浪漫色彩
B、是一种高级情感
C、幼儿也有爱情
D、人际吸引最强烈的形式
答案:C
解析:爱情是人际吸引最强烈的形式(D项),是身心成熟到一定程度的个体对异
性个体产生的有浪漫色彩(A项)的高级情感(B项)o爱情是个体身心发展到相对
成熟的阶段时产生的情感体验,幼儿没有爱情体验(选择C项)。
50.“对肯定自我价值的他人,个体对其认同和接纳”,这一现象表明人际关系遵
守()。
A、相互性原则
B、交换性原则
C、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D、平等性原则
答案:C
解析:自我价值是个体
对自身价值的意识与评价。自我价值保护是一种自我支持的心理倾向,其目的是
防止自我价值受到贬低和否定。由于自我价值是通过他人的评价而确立的,个体
对他人的评价极其敏感。对肯定自我价值的他人,个体对其认同和接纳,并反过来
予以肯定与支持;而对否定自我价值的他人则予以疏离,与这种人交往时,可能激
活个体的自我价值保护动机。A项相互性原则。人际关系的基础是彼此之间的相
互重视与支持。喜欢是有前提的,相互性是重要的前提,我们喜欢哪些也喜欢我们
的人。B项交换性原则。人际交往是一种社会交换过程。交换的基本原则是:个
体期待人际交往对自己是有价值的,在交往过程中的得大于失或得等于失,至少
是得别太少于失。D项平等原则。交往双方的社会角色和地位'影响力、对信息
的掌握等方面往往是不对等的,这会影响双方形成实质性的情感联系。(C项正
确)
51.在吃“大锅饭”的单位,最容易产生的现象是()
A、社会促进
B、社会抑制
C、平衡理论
D、社会懈怠
答案:D
解析:在吃“大锅饭”的单位,在企业内部,职工无论干多干少,干好干坏,都不会
影响个人工资分配,在吃“大锅饭”的单位,个体在群体活动中的责任意识降低,
被评价的焦虑减弱,因而行动的动力也相应下降,最有可能产生社会懈怠。社会懈
怠也称社会逍遥,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任务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
偏少的现象。A项社会促进也称社会助长,指个体完成某种任务时,由于他人在场
而提高了绩效的现象。B项社会抑制或指社会干扰,是指有时候他人在场,反而会
使个体的工作绩效降低。C项平衡理论是海德的态度转变理论,海德认为,在人们
的态度系统中,存在某些情感因素之间或评价因素之间趋于一致的压力,如果出
现不平衡,那么就会倾向于朝平衡转化。人们在转变态度时,往往遵循“费力最小
原则”,即个体尽可能少地转变情感因素而维持态度平衡。
(D项正确)
52.现实生活中,个体要被他人、公众与社会所接受,其行为表现必须符合社会对
他的()
A、印象定位
B、角色期待
C、基本规范
D、评价标准
答案:B
解析:个体承担某一角色,首先遇到的是他人与社会对这一角色的期待,即社会公
众对其行为方式的要求与期望。如果个体偏离角色期待,就可能招致他人的异议
或反对(B项正确)。
53.社交焦虑的原因是()
A、评价恐惧
B、竞争恐惧
C、悲观态度
D、性格内向
答案:A
解析:社交焦虑是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它的形成过程比较复杂。成长过程中经
常受挫折、缺少社会支持、自我体验强烈'自卑、模仿与暗示都可能强化社交焦
虑。社交焦虑的原因是评价恐惧,即非常关注负面的评价,根本原因是缺乏自信。
54.霍尼所说的()是指个体在此时此地所表现出来的一切存在的总和,是别人所
能观察到的客观存在,独立于个体的自我概念和知觉。
A、真实自我
B、理想自我
C、现实自我
D、概念自我
答案:C
解析:霍尼认为人格是完整的、动态的自我组成,她将自我分成现实自我、真实
自我和理想自我。现实自我是指个体在此时此地所表现出来的一切存在的总和,
是别人所能观察到的客观存在,独立于个体的自我概念和知觉(C项正确)。真实
自我是指个体自我实现的中心,是个体发展的内在力量,只要环境适宜,真实自我
就能发展成健全的人格(A项)。理想自我是指完美的自我意象,由于童年时期遭
受父母的忽略和贬低,形成了轻视的自我,个体会感到焦虑和无助,因而形成一种
防御方式,将自己缺少什么转化为自己应当成为的样子。在理想自我的控制下,
个体会产生很多不切实际的期望(B项)。
55.光环效应是一种()的现象。
A、社会适应
B、信息干扰
C、先入为主
D、以偏概全
答案:D
解析:光环效应是个体对认知对象的某些品质一旦形成倾向性印象,就会带着这
种倾向去评价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最初的倾向性印象好似一个光环,使其他品
质也因此笼罩上类似的色彩。光环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现象(D项正确),一般
是人们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作用的。由于它的作用,一个人的优点或缺点变
成光圈并被夸大,其他的优点或缺点也就退隐到光圈背后视而不见了,甚至只要
认为某个人不错,就赋予其一切好的品质,便认为他使用过的东西,他要好的朋友、
他的家人都很不错。
56.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即()。
A、从生理自我到心理自我,最后到社会自我
B、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最后到心理自我
C、从社会自我到生理自我,最后到心理自我
D、从心理自我到生理自我,最后到社会自我
答案:B
解析: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即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最后
到心理自我(B项正确)。1)生理自我。这是自我概念的原始形态,主要是个体对
自己的躯体的认知,包括占有感、支配感与爱护感,其使个体认识到自己的存在。
2)社会自我。大致从3岁到13、14岁,这个时期社会自我处于自我的中心,人们
能了解社会对自己的期待,并根据社会期待调整自己的行动。3)心理自我。这个
阶段需时10年左右,大约从青春期到成年,发展到此阶段后,个体能知觉和调节
自己的心理活动及其特征和状态,并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发展的要求调控自己的
心理与行为。
57.自我概念比真实自我对个体的行为及人格有更为重要的作用,这是()的观点。
A、C・罗杰斯
B、M,米德
C、W・詹姆士
D、K•勒温
答案:A
解析:罗杰斯认为,自我概念比真实自我对个体的行为及人格有更为重要的作用,
因为它是个体自我知觉的体系与认识自己的方式(A项正确)。B项米德认为,我们
所隶属的社会群体是我们观察自己的一面镜子。个体的自我概念在很大程度上取
决于个体认为他人
是如何“看”自己的。C项主我和客我是詹姆士关于自我的概念,前者是认识的
主体,是主动的自我,是进行中的意识流;后者是认识的对象,即被观察者,它包括
一个人所持有的关于他自己的所有的知识与信念。D项勒温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公
式:B=f(P,E)o公式中,B指行为,P指个体,E指个体所处的情境,千指函数关系。
该公式的含义是:行为是个体及其情境的函数,即个体行为是个体与其所处情境
相互作用的结果。
58.()不是社会化的载体。
A、家庭
B、大学
C、杂志
D、意识
答案:D
解析:意识是人类大脑所特有的反映功能,是在觉醒状态下的觉察,不是社会化的
载体(D项正确)。个体社会化的主要有四个:1)家庭(A项)。童年期是社会化的关
键时期,家庭中的亲子关系和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儿童的语言、情感、角色、经验'
知识、技能与行为规范方面的习得均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2)学校(B项)。学
校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向个体系统传授社会规范'价值观念'知识与技
能的机构,其特点是地位的正式性和管理的严格性。3)大众传媒
(C项)o现在社会中,大众传播媒介是十分重要的社会化手段,影视、广播、报纸、
杂志,特别是互联网迅速地向人们提供大量信息,大众传播媒介对人的社会化的
作用与日俱增。4)参照群体。参照群体是能为个体的态度、行为与自我
评价提供比较或参照标准的群体,其特点是个体可以不具备这个群体的成员资格,
但这个群体却能为个体提供行为参照。
59.动机强度和活动效率的关系大致是()型曲线。
A、倒U
B、U
C、线性
D、N
答案:A
解析:动机引发与维持活动,对提高活动效率有重要的意义,但动机强度与活动效
率之间并不是线性关系。一般说来,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之间的关系大致呈倒u
型曲线,即中等强度的动机,活动效率最高,动机强度过低或过高,均会导致活动
效率下降。(A项正确)
60.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塔尔德观点的是()
A、一切事物不是发明,就是模仿
B、
模仿是基本的社会现象
C、社会下层人士往往具有模仿社会上层人士的倾向
D、个体对外域文化及其行为方式的模仿,总是优于对本土文化及其行为方式的模
仿
答案:D
解析:法国社会学者塔尔德最早对模仿进行研究。他认为模仿是“基本的社会现
象”(B项),“一切事物不是发明,就是模仿。”(A项)。塔尔德提出了三个模仿
律:1)下降律,社会下层人士具有模仿社会上层人士的倾向。(C项)。2)几何级数
率,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模仿一旦开始,便以几何级数的速度增长,迅速地蔓延,
时尚、谣言的传播像滚雪球一样。3)先内后外律,个体对本土文化及其行为方式
的模仿与选择,总是优于对外域文化及其行为方式的模仿与选择。
(选择D项)
61.根据霍兰德的观点,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期是在()
A、社会哲学阶段
B、哲学思辨阶段
C、经验描述阶段
D、实证分析阶段
答案:C
解析:根据美国学者霍兰德的研究,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可划分为哲学思辨、经验
描述和实证分析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也就是社会心理学的启蒙期'形成期与确
立期。经验描述阶段是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C项正确),美国社会学家罗斯和
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的社会心理学专著于1908年分别出版,标志着社会心理学
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
62.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沟通与交往中建立起来的直接的()的联系。
A、心理上
B、认知上
C、行为上
D、道德上
答案:A
解析: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沟通与交往中建立起来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其特
点包括:1)个体性。在人际关系中,社会角色退居到次要地位,而对方是不是自己
所喜欢或愿意亲近的人则成为主要问题。2)直接性。人际关系是人们在面对面的
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个体可切实感受到它的存在。3)情感性。人际关系的基础是
人们彼此之间的情感联系。情感是人际关系的主要成分。(A项正确)
63.社会知觉是个体对他人、群体以及()的知觉。
A、自己
B、社会
C、自然
D、环境
答案:A
解析:由各种社会信息所形成的知觉是社会知觉。社会知觉包括个体对他人、群
体以及对自己的知觉(A项正确),对他人和群体的知觉是人际知觉,对自己的知
觉是自我知觉。此外,对行为原因的知觉也属于社会知觉的范畴。
64.一般来说,最能准确反映人的内心状况的身体语言形式是()。
A、目光
B、面部表情
C、姿势
D、空间距离
答案:A
解析: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是非常有效的显露个体内心世界的途径。人对目
光很难做到随意控制,人的态度、情绪和情感的变化都可以从眼睛中反映出来。
观察力敏锐的人,能从目光中看到一个人真实的心态。(A项正确)
65.第一印象的作用机制是()。
A、近因效应
B、光环效应
C、刻板印象
D、首因效应
答案:D
解析:最初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比后来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首因效
应;首因效应是第一印象作用的机制(D项正确),第一印象一经建立,对其后的信
息的组织、理解有较强的定向作用,个体对后续信息的解释往往是根据第一印象
来完成的。A项最新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比原来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更大的现象,称
为近因效应。B项光环效应个体对认知对象的某些品质一旦形成倾向性印象,就
会带着这种倾向去评价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最初的倾向性印象好似一个光环,
使其他品质也因此笼罩上类似的色彩。C项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某类人或
某类事较为固定的看法叫刻板印象。
66.个体将不被社会所接受的冲动转化为社会赞许的行为,其所运用的防御机制
是()
A、合理化
B、升华
C、反向形成
D、投射
答案:B
解析:升华是指个体将不被社会所接受的冲动转化为社会赞许的行为。弗洛伊德
认为,升华是唯一正向积极的防御机制(B项正确)。A项合理化是指通过对引发焦
虑的行为重新进行解释,而使其显得更加合理,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C项反向形
成是指表现出与令人不安的冲动的相反行为。个体压抑那些感到威胁的冲动,同
时以社会所接受的行为去代替他们。D项投射是指将引发焦虑的事情转嫁到他人
身上。
67.某些人认为个体生活中多数事情的结果是个人不能控制的各种外部力量的作
用造成的,这种人被称为()。
A、行动者
B、观察者
C、外控者
D、内控者
答案:C
解析:罗特发现,个体对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及其结果的控制源有不同的解释。
对某些人来说,个人生活中多数事情的结果取决于个体在做这些事情时的努力程
度,所以这种人相信自己能够对事情的发展与结果进行控制。此类人的控制点在
个体的内部,称为内控者。对另外一些人来说,个体生活中多数事情的结果是个人
不能控制的各种外部力量的作用造成的,他们相信社会的安排,相信命运和机遇
等因素决定了自己的状况,认为个人的努力无济于事。这种人倾向于放弃对自己
生活的责任,他们的控制点在个体的外部,称为外控者(C项正确)o
68.人际吸引的最强烈的形式是()
A、亲合
B、喜欢
C、亲情
D、爱情
答案:D
解析:人际吸引是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相互亲密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
肯定形式。按吸引的程度,人际吸引可分为亲合、喜欢和爱情。亲合是较低层次
的人际吸引(A项),喜欢是中等程度的人际吸引(B项),爱情是最强烈的人际吸引
形式(D项正确)。亲情特指亲属之间的那种特殊的感情,不管对方怎样也会爱对
方,无论贫穷或富有,无论健康或疾病,甚至无论善恶,比如儿女和父母之间的特
殊感情(C项)。
69.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网络称为()
Av图式
B、核心知识
C、框架
D、内隐认知
答案:A
解析:图式是指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A项正确)。人往往是经验主义的,
过去的经验会对其未来认识事物的过程和结果产生影响。社会知觉时,图式对新
觉察到的信息起引导和解释的作用,如果大脑里没有解释新信息的图式,则需要
形成新的图式。
70.根据卡特尔的理论,在根源特质中,()是由遗传决定的特性,决定个体对情境
做出反应的速度、能量、脾气等。
A、能力特质
B、气质特质
C、成就特质
D、动力特质
答案:B
解析:卡特尔还提出,在根源特质中:能力特质是决定个体如何有效的完成预定目
标的特质,其中,智力是最重要的能力特质之一(A项)。气质特质是由遗传决定的
特性,决定个体对情境做出反应的速度、能量、脾气等(B项正确)。动力特质是
使人趋向于某一风格的行为动力,是一种积极成分,是人格的动因
(D项)oC项成就特质不属于卡特尔根源特质中的内容。
71.个体对特定态度对象的卷入程度,反映的态度属性是()
A、强度
B、外显度
G方向
D、深度
答案:D
解析:深度指个体对特定态度对象的卷入水平,态度对象对个体的意义越大,个体
的卷入程度越深。A项强度指态度倾向于某一特定方向的程度。B项外显度指个
体态度在其行为方向与行为方式上的外露程度。C项方向指态度的指向,即个体
对态度对象是肯定指向或否定指向。(D项正确)
72.关于暗示,错误的说法是()。
A、被暗示者处于困难情境并缺乏社会支持时容易接受暗示
B、年龄越小时个体越容易接受暗示
C、
有人格魅力的暗示者暗示效果较好
D、总的来说男性和女性在易受暗示性方面没有差异
答案:D
解析:影响暗示效果的主要因素:1)暗示者的权力、威望、社会地位及人格魅力
对暗示效果有明显的
影响。有人格魅力的暗示者暗示效果较好。(C项)2)被暗示者如果独立性差,缺
乏自信心,知识水平低,那么暗示效果越明显;被暗示者的年龄、性别与暗示的效
果也有关系,年龄越小,越容易接受暗示(B项),一般女性比男性易受暗示(选择D
项)。3)被暗示者所处情境是暗示发生作用的客观环境。个体处于困难情境且缺
乏社会支持时,往往容易受暗示(A项)。
73.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人或者人群称为()
A、抽象化他人
B、重要他人
C、概括化他人
D、一般他人
答案:B
解析: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是个体与他人交往,
接受社会影响,学习掌握社会角色和行为规范,形成适应社会环境的人格、社会心
理'行为方式和生活技能的过程。这里的起关键作用的人或人群称为重要他人
(B项正确)o
74.社会行为公式B=f(P,E)中,P指()。
A、行为
B、个体所处的情境
C、个体
D、函数关系
答案:C
解析:勒温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公式:B=f(P,E)。公式中,B指行为,P指个体(C项
正确),E指个体所处的情境,千指函数关系。该公式的含义是:行为是个体及其情
境的函数,即个体行为是个体与其所处情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75.信息如果能唤起人们的畏惧情绪,一般有利于说服。畏惧和说服之间是()关系。
A、U型曲线
B、线性
G倒U型曲线
D、指数曲线
答案:C
解析:信息如果唤起人们的畏惧情绪,一般来说会有利于说服,但畏惧与态度转变
不是线性关系。在大多数情况下,畏惧的唤起能增强说服效果。但是,如果畏惧太
强烈,引起接受者的心理防御,以至于否定畏惧本身,那么就会使态度转变变得困
难。研究发现能唤起人们中等强度的畏惧的信息能取得较好的说服效果。畏惧
和说服之间是倒U型曲线关系。(C项正确)
76.当事人和观察者对当事人行为原因的解释往往有明显的不同,这表明()影响
归因过程及其结果。
A、利益
B、社会视角
C\态度
D、控制点
答案:B
解析:人们的角色和处境不同,观察问题的视角就不同,对事情的看法也会有差别,
因而对行为原因的解释也会有明显的不同。显然,行动者(当事人)和观察者(局外
人)对行动者行为的原因的解释会有差别。这是社会视角对归因的影响(B项正
确)。影响归因的因素有四种:1)社会视角。人们的角色和处境不同,观察问题的
视角就不同,对事情的看法也会有差别,因而对行为原因的解释也会有明显的不
同。2)自我价值保护倾向。个体在归因的过程中,对有自我卷入的事情的解释,
往往带有明显的自我价值保护倾向,即归因向有利于自我价值确立的方向倾斜。3)
观察位置。人们观察事物的空间位置不同,对事物的解释和看法也会有差异。4)
时间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归因会越来越具有情境性,人们会把过去很久的事件
解释为背景的原因,而不是行为主体和刺激客体的原因。
77.根据凯利的三维理论,如果特异性高、共同性和一致性低,那么人们往往做出()
的归因。
A、社会视角
B、行为主体
C、刺激客体
D、情境
答案:D
解析:凯利指出,人们可通过检查三种特殊的信息来进行归因,凯利的归因理论也
因此被称作三维理论,协变原则被他认为是最全面的归因原则。根据三维理论,
个体在归因时需要同时考虑三种信息:1)特异性信息。行为主体的反应方式是否
有特异性,是否只针对某一刺激客体做出反应。2)共同性信息。不同的行为主体
对同一刺激的反应是否相同。3)一致性信息。行为主体在不同背景下,做出的反
应是否一致。第一种情况是高特异性、高共同性、高一致性,人们往往归因于刺
激客体(C项)。第二种情况是低特异性、低共同性、高一致性,往往归因于行为
主体(B项)。第三种情况是高特异性、低共同性和低一致性,往往归因于情境(D
项正确)。A项社会视角是影响归因的因素。
78.个体以一定方式去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是()
A、印象输入
B、印象输出
C、印象管理
D、印象形成
答案:C
解析:印象管理也称印象整饰和印象控制,指个体以一定的方式去影响他人对自
己的印象,即个体进行自我形象的控制,通过一定的方法去影响别人对自己的印
象形成过程,使他人对自己的印象符合自我的期待(C项正确)。D项个体接触新的
社会情境时,一般会按照以往的经验,将情境中的人或事进行归类,明确其对自己
的意义,使自己的行为获得明确定向,这一过程称为印象形成。
79.利他行为中有一现象称为“旁观者效应”,其意思是()。
A、他人在场有利于促进助人行为
B、他人在场对利他行为有负面影响
C、
他人在场,会激励助人者
D、
他人在场,使助人者体会到社会赞许,增进助人行为
答案:B
解析:“旁观者效应”指在紧急情况是由于有他人在场而没有对受害者提供帮助
的情况。他人在场对利他行为往往有负面的影响,在场的人数越多,利他发生的可
能性有时越小。独自一人时,个体利他的可能性反而增加。这是由于他人在场,
导致去个性化,个体的责任意识丧失;或者个体倾向于把责任分给在场的其他人,
导致责任分散,使自己的责任减轻。(B项正确)
80.在一项试验中,给被试呈现一组他人的面部照片,照片被呈现的次数不同,结
果发现,照片呈现次数越多,被试越喜欢,这说明人际吸引受()的影响。
A、熟悉
B、相似
C、邻近
D、外貌
答案:A
解析:熟悉能增加吸引的程度,照片呈现次数越多,容易熟悉,产生吸引力,彼此的
心理空间就容易接近。常常见面也利于彼此了解,使得相互喜欢。(A项正确)
81.“集体潜意识”概念是()提出来的。
A、弗洛依德
B、霍妮
C、沙利文
D、荣格
答案:D
解析:荣格是瑞士精神病学家,分析心理学的创立者,是早期精神分析运动的一位
巨匠。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为理解人类的社会行为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D项正确)。集体无意识是意识结构最底层的无意识,包括祖先在内的世世代代
的活动方式和经验库存在人脑中的遗传痕迹。
82.由他人的判断所反映的自我概念是()
A、主我
B、客我
C、镜我
D、超我
答案:C
解析:镜我是由他人的判断所反映的自我概念(C项正确)。米德认为,我们所隶
属的社会群体是我们观察自己的一面镜子。个体的自我概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个体认为他人是如何“看”自己的。A项和B项主我和客我是詹姆士关于自我的
概念,前者是认识的主体,是主动的自我,是进行中的意识流;后者是认识的对象,
即被观察者,它包括一个人所持有的关于他自己的所有的知识与信念。D项超我
是弗洛伊德提出的人格结构中的第三个层次,超我是人格的社会面,是“道德化的
自我”,由“良心”和“自我理想”组成,超我的作用是指导自我'限制本我。
83.()是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的相互亲密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
式。
A\亲合
B、利他关系
C、依赖
D、人际吸引
答案:D
解析:人际吸引是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相互亲密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
肯定形式。按吸引的程度,人际吸引可分为亲合、喜欢和爱情。亲合是较低层次
的人际吸弓I,喜欢是中等程度的人际吸弓I,爱情是最强烈的人际吸引形式。(D项
正确)
84.一般来说,最能吸引人的人格品质是()。
A、热情
B、真诚
C、善良
D、智慧
答案:B
解析:美国学者安德森研究了影响人际关系的人格品质,排在序列最前面、受喜
爱程度最高的六个人格品质是:真诚、诚实、理解、忠诚、真实、可信,它们或多
或少、直接或间接地与真诚有关;排在系列最后面、受喜爱程度最低的几个品质,
如说谎、装假、不老实等,也都与真诚有关。安德森认为,真诚受人欢迎,不真诚
则令人厌恶。(A项正确)
85.婚姻关系的本质在于它的()
A、社会性
B、经济性
C、繁衍性
D、激情性
答案:A
解析:婚姻是男女结成夫妻关系的行为,是家庭成立的基础和标志。婚姻关系的
本质在于它的社会性,即婚姻是按照一定的法律、伦理和习俗规定而建立的。夫
妻关系是一种特定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A项正确)
86.角色承担者不得不退出舞台,放弃原有角色,这属于()。
A、角色冲突
B、角色不清
C、角色中断
D、角色失败
答案:D
解析:角色失败是最严重的角色失调,角色承担者不得不退出舞台,放弃原有角色。
比如官员由于渎职下台,就是角色失败(D项正确)。A项角色冲突是个体在不同条
件下往往有不同的地位'身份与角色,如果它们互不相容,出现矛盾,那么个体在
心理上就会感到角色冲突。B项角色不清是个体对其扮演的角色认识不清楚,或
者公众对社会变迁期间出现的新角色认识不清,还未能形成对这一新角色的社会
期待。C项由于各种原因使个体的角色扮演发生中途间断的现象,比如从旧角色
退出来了,却不知如何或来不及建立新的角色规范和行为准则,就会造成角色中
断。
87.一般说来,现代社会人们结婚的动机,按照强度由高到低排序,应该是()
A、经济动机一繁衍动机一爱情动机
B、繁衍动机一经济动机一爱情动机
C、爱情动机一繁衍动机一经济动机
D、爱情动机一经济动机一繁衍动机
答案:C
解析:婚姻动机一般来说有三种,即经济、繁衍和爱情(包括性)。有学者认
为,上古时代,经济第一,繁衍第二,爱情第三(A项);中古时代,繁衍第一、经济第
二'爱情第三(B项);现代社会,爱情第一、繁衍其次'经济第三(C项正确)。
88.态度转变是在沟通信息与接收者原有态度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发生的,对于威
信低的传递者,要引发最大的态度转变量,这种差异应该()。
A、适中
B、较大
C、较小
D、最大
答案:A
解析:任何态度的转变都是在沟通信息与接受者原有态度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发生
的。研究表明,对于威信高的传递者,这种差异较大时,引发的态度转变量较大;
对于威信低的传递者,这种差异适中时,引发的态度转变量较大。(A项正确)
89.自卑与补偿心理是()的观点。
A、沙利文
B、荣格
C、阿德勒
D、霍尼
答案:C
解析:阿德勒认为每个人在童年都会因为生来弱小无力而产生自卑感,自卑感是
因对自己某方面不满而产生的一种交织着无力和无助的失望心态。阿德勒认为自
卑感是个人在追求优越地位时一种正常的发展现象。心理补偿是指个体通过努力,
发展某方面的成就来抵御自身的某一缺陷(C项正确)。
90.羞耻是一种()的社交情绪。
Av积极
B、作用不明
C、消极
D、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答案:D
解析:羞耻是个体因为自己在人格、能力、外貌等方面的缺憾,或者在思想与行
为方面与社会常态不一致,而产生的一种痛苦的情绪体验。健康的羞耻感是个体
心理发展的自然结果,是人适应社会生活、改善自己的一种重要力量,过少或者过
多的羞耻感都是不健康的,都对个体发展不利。(D项正确)
91.在有人陪同的活动中,个体会感到社会比较的压力,从而提高工作或活动效率,
这是社会促进中的()
A、结伴效应
B、观众效应
C、比较效应
D、竞争效应
答案:A
解析:结伴效应即在结伴活动中,个体会感到社会比较的压力,从而提高工作或活
动的效率,例如:学生在一起作作业比独立完成作业的效率高。B项观众效应即个
体从事活动时,是否有观众在场,观众的多少及观众的表现对其活动的效率有明
显影响,例如:篮球比赛时,啦啦队对篮球运动员的场上表现会产生很大影响。结
伴效应和观众效应是社会促进的两种效应。C项比较效应书中没有这个词。D项
竞争效应是指由竞争带来的改进,竞争将会改变垄断的思维定势、服务意识,改变
垄断的低效率,降低垄断的高成本。(A项正确)
92.人格理论研究的流派众多,每个流派都在帮助我们理解()的问题上提供了有
价值的帮助。
A、我是谁
B、自我价值
C、安全感
D、自我成长
答案:A
解析:人格理论研究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流派众多。每个流派都在帮助我们理解
“我是谁”这一问题上提供了有价值的东西(A项正确)o
93.麦孤独(W.McDougaII)用()来解释人类的社会行为。
A、认知过程
B、学习
C、社会影响
D、本能
答案:D
解析:英国本能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麦独孤,他指出“先天的或遗传的倾向是一
切思想和行动的基本源泉和动力”,他提出求食、拒绝、逃避、斗争、性与繁衍、
母爱、亲合、控制'服从、创造和建设十二种本能,认为从这些本能可以衍生出
全部社会现象和社会生活(D项正确)o
94.在人际吸引的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跨区域安保协作的模式与机制研究计划
- 2025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之相互作用
- 行政后勤员工福利政策
- 银行工作总结务实高效创造价值
- 银行工作总结协同合作共同发展
- IT行业客服工作技巧
- 2024年琵琶行原文
- 2024年美术教案经典(9篇)
- 《宫腔镜的临床应用》课件
- 到期不续合同范本(2篇)
- 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制度、流程
- 10379食品执行标准
- GB/T 38628-2020信息安全技术汽车电子系统网络安全指南
- GB/T 10609.2-1989技术制图明细栏
- 《商务沟通与谈判》配套教学课件
- 客诉品质异常处理单
- DL∕T 617-2019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技术条件
- 班级管理(第3版)教学课件汇总全套电子教案(完整版)
- 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全册知识点考点梳理、重点题型分类巩固练习)(基础版)(家教、补习、复习用)
- 公司岗位权责划分表
- 玻璃采光顶施工工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