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测试卷_第1页
辽宁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测试卷_第2页
辽宁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测试卷_第3页
辽宁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测试卷_第4页
辽宁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测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考试题及参考答案姓名:________得分:________一、填空题1.劳动、剩余价值2.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而问题在于()。”3.实现人的()而()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也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4.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创立并为()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5.价值具有()性、客观性、()性和社会历史性。6.从质上看,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作用的人;从量上看,人民群众是指社会人口中的();在不同历史时期,人民群众中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7.“()、()”,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和当代马克思主义者面临的一个根本任务。8.阶级斗争是()在阶级社会中的表现,是阶级社会发展的()。9.哲学是对()、()和()的概括和总结。10.人民群众通过物质生产实践为创造精神财富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设施。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精神产品形成和发展的()。人民群众还直接参与了社会精神财富的()。二、单选题1.最初人们把文盲定义为“不识字的人”;后来又把文盲确定为“看不懂现代信息符号、图表的人。”;而现在联合国把文盲确定为“不能用计算机交流的人。”从哲学上看()A.人在确定事物的标准上起主导作用B.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C.人的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而变化D.人的认识是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2.在一切社会中,社会财富都是由:()。A.使用价值构成的B.价值构成的C.货币构成的D.剩余价值构成的3.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由于把剩余价值看作是()A.不变资本的产物B.可变资本的产物C.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D.全部所费资本的产物4.把科学的实践观第一次引入认识论是()A.费尔巴哈哲学的功绩B.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绩C.黑格尔哲学的功绩D.康德哲学的功绩5.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社会理想是()A.消灭等级制度,实现人人平等B.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C.消灭贫富悬殊,实行平均主义D.取消按资分配,实行按劳分配6.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论断的是()。A.恩格斯B.列宁C.斯大林D.毛泽东7.发展的实质是()。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B.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C.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统一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8.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鲜明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品格。A.人民第一B.理论至上C.主体性D.创新发展9.资本主义的灭亡和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以下理解正确的是()A.可以一眼望到头,具有历史暂时性B.只要破除生产关系就可以了C.我们可以预测资本主义还有多少年D.从历史的实际进程看,最终呈现的是一个长期历史过程的结果10.人们购买商品时希望“物美价廉”,这反映了人们:()。A.看中商品经久耐用的自然属性B.看重商品的交换价值C.既看重商品的使用价值也看重商品的价值D.看重商品的价值11.下列属于自由王国社会状态的是()。A.奴隶社会B.共产主义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12.没有战争的社会是()。A.资本主义社会B.封建社会C.奴隶社会D.共产主义社会13.有的人做事情往往急于求成,总是企图“立竿见影”。这样的做法违背了(

)A、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B、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C、量变比质变更重要D、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14.坚持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辨证统一的观点是()。A.真理问题上的唯物论B.真理问题上的一元论C.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D.真理问题上的二元论15.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A.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16.意识产生的决定性环节是()。A.人脑的进化B.动物心理的形成C.语言的产生D.劳动17.时间是指()。A.物质运动的伸张性B.物质运动的顺序性C.物质运动的广延性D.物质运动的规律性18.人民群众中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A.劳动群众B.工人C.农民D.知识分子19.有的人认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追求及时行乐,醉生梦死,如今天的各类贪官,这样的人虽然活着实际已经死了;有的人虽然死了,他却永远活着,如焦裕禄逝世虽已40年,但他那不惧困难、不讲条件,艰苦奋斗、知难而上的精神,依然为人民所敬仰。这给我们的价值判断和选择启示是()A、价值判断和选择由于主体不同而不同B、价值判断和选择应站在人民的立场上C、价值判断和选择应从个体客观利益出发D、价值判断和选择要遵循社会研究理论20.资产阶级造就的置自身于死地的社会力量是()。A.工人阶级B.社会化的生产力C.科学技术D.巨大的社会财富21.列宁指出:垄断资本主义的特点“恰恰不在于工业资本统治,而在于金融资本的统治”这段话说明()。A.工业资本在垄断阶段不在带来剩余价值B.借贷资本在垄断阶段成为职能资本C.金融资本成为垄断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形式D.资本在周转过程中产生剩余价值22.产业资本循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阶段是()。A.流通阶段B.销售阶段C.生产阶段D.购买阶段23.在哲学基本问题上,唯心主义的主要错误是()。A.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的B.主张物质和意识都是世界的本原C.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D.抹煞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24.无产阶级第一次夺取政权的尝试是()。A.巴黎公社B.十月革命C.中国革命D.48年革命25.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A.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B.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矛盾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D.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26.人的本质属性是()。A.社会属性B.自然属性C.精神属性D.理性27.社会资本是()。A.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所有单个资本的总和B.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的总和C.生产部门的资本和非生产部门资本的总和D.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总和28.分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关键是运用()。A.商品二因素B.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C.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D.雇佣劳动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29.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A.革命性B.实践性C.阶级性D.科学性30.在当代,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地位愈来愈重要,()在推动社会生产力进步、创造社会物质财富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将更加突出。A.工人B.农民C.知识分子D.技术工人三、多选题1.新经济政策的实施()。A.扭转了国家的严重危机B.活跃了苏维埃的城乡经济C.遭到了工农的强烈反对D.生产得到发展E.是对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破坏2.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B.交换价值和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C.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D.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E.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3.关于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的重要作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有()。A.科学技术与生产力中的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等因素相结合而转化为实际生产能力B.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创造,会引起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素质的深刻变革和巨大进步C.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的组织管理,能够大幅度提高管理效率D.科学技术为劳动者所掌握,可以极大提高劳动生产率E.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日益成为生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4.大学生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要有正确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是()。A.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B.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C.自觉将马克思主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D.只需熟记原理和词句E.无需熟记原理和词句5.20世纪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历史贡献是()。A.社会主义开始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发挥出历史作用B.社会主义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C.社会主义力量坚定地支持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推动着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D.社会主义在当代引导着世界人民的前进方向E.社会主义最终战胜了资本主义6.科技革命对生产方式的直接影响表现在()。A.改变了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B.改变了人们的劳动形式C.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特别是导致产业结构发生变革D.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E.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7.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A.感性材料十分丰富B.感性材料合乎实际C.用辩证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D.用科学的观点分析、概括感性材料E.将感性材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制作加工8.社会形态更替中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包含的意思有()。A.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造成了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为人们的历史选择提供了基础、范围和可能性空间B.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也是一个主体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C.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性D.社会形态更替关键是杰出人物的选择性E.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可以超越社会发展的必然性9.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因为()。A.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最终目标B.肩负实现共产主义伟大使命的工人阶级是最先进的阶级C.实现共产主义是全人类解放的根本体现D.使全人类都获得解放是最伟大的事业E.肩负实现共产主义伟大使命的工人阶级是以最科学的理论为指导的10.跨国公司特点是()。A.通过市场内部化进行全球性生产经营活动B.将全球的生产连为一体C.形成生产一研发一销售全球一体化D.形成了庞大的全球生产和销售网络E.内部的人员交流、经营管理、产品生产呈现出“无国界”的趋势11.认识事物的量的意义在于()。A.它是认识事物的开始和认识事物质的前提B.它是人们对事物认识的深化和精确化C.它对事物做出数量分析,使人们做到胸中有数D.它是区分不同事物的基础E.它能把同质的事物区分开来12.真理的发展是一个()。A.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机械相加的过程B.永远由相对向绝对的转化和发展中的过程C.主观真理和客观真理相互转化的过程D.具体真理和抽象真理相互转化的过程E.真理和谬误不断斗争的过程13.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对立统一的关系。表现为()。A.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具有不同的存在方式B.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发展具有不完全同步性C.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在反映与被反映的意义上具有同构性D.客观世界的运动规律与主观世界的运动规律具有同一性E.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可以相互转化14.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要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这些条件主要指(

)。A.自然条件B.经济条件C.政治条件D.身心素质E.精神文化条件15.下列各项属于党的思想路线内容的有()A.一切从实际出发B.理论联系实际C.实事求是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16.下列关于金融资本说法正确的是()A.所谓金融资本是指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形成的一种新型资本。B.金融资本既不是银行垄断资本,也不是工业垄断资本,而是在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新的资本形态。C.金融资本体现在大银行与工业企业之间逐渐形成了较为固定的金融关系,银行可借此掌握了企业资金往来和经营情况,能对企业进行及时的有效的监督和控制,甚至左右企业的命运。D.金融资本体现在大银行可通过购买工业企业股票等方式参与和控制工业企业,把它们控制在自己手中。E.金融资本体现在大银行要派人充当企业的董事或经理,实现银行与企业人事上的结合,直接掌握和控制企业。银行与工业企业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促使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逐渐融合起来。17.要正确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做到()。A.通过调查,获得十分丰富的感性材料B.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C.要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与具体实际相结合D.要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E.要有从一定的理论到实践的中介环节18.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表现在()。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E.意识的能动作用受物质条件制约19.垄断条件下的竞争有()。A.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B.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C.垄断资本家集团之间的竞争D.垄断组织和非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E.中小企业之间的竞争20.内容和形式的相互作用是()。A.内容决定形式B.形式决定内容C.形式对内容具有反作用D.适合内容的形式,对内容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E.不适合内容的形式,对内容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四、判断题1.资本主义提供了造福人类、解放人类的物质条件,但却利用这种物质条件破坏了人类的进一步解放,把人类又推向灾难的深渊。()2.共产主义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3.从本质上讲,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要求。4.“我们坚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必然走向共产主义这一基本原理。……我们对社会未来发展的方向可以作出科学上的预见,但未来的事情具体如何发展,应该由未来的实践去回答。()5.在认识论上“跟着感觉走”、“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是否认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6.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品质。()7.实践主体的能力包括自然力量和精神力量。8.马克思在分析共产主义的特征时并没有参考资本主义制度。()9.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10.“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是指旧唯物主义在自然观上是唯心主义。()11.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是辩证思维的高级形式。()12.改革是同一种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部分质变,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13.资本主义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就自然而然地走向垄断。()14.马克思把社会比喻为大厦,并把社会关系区分为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两部分。15.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俱进的内在根据。()16.货币就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17.条件是对事物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诸要素的总和。()18.错误的思想不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19.在认识活动中,坚持认识能动的创造性,使创造性脱离反映论的前提,会滑向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20.人们要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包括阶级关系中去认识和把握一定群体和个人的本质和作用。()五、简答题1.怎样理解认识的主体、客体、认识中介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2.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实践标准是绝对的。

一、填空题1.2.解释世界3.(自由)(全面)4.恩格斯5.主体多维6.推动、绝大多数、劳动群众7.(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8.社会基本矛盾、直接动力9.(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10.物质、源泉、创造二、单选题1.C2.A3.C4.B5.B6.B7.D8.D9.D10.C11.B12.D13.A14.C15.D16.D17.B18.A19.B20.A21.C22.C23.C24.A25.C26.A27.A28.D29.B30.C三、多选题1.ABD2.ABCD3.ABCDE4.ABC5.ABCD6.ABC7.ABCDE8.ABC9.ABCDE10.ABCDE11.BCE12.BE13.ABCDE14.BCE15.ABCD16.ABCDE17.BCDE18.ABCDE19.ABCDE20.ACDE四、判断题1.对2.对3.对4.对5.对6.对7.对8.错9.对10.错11.错12.对13.对14.错15.对16.对17.对18.错19.对20.对五、简答题1.(1)认识的主体是指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从事着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的人。作为认识主体的人是体力和智力、物质和精神相统一的社会存在物。自然性、社会性和意识性是认识主体的三个特征。(2)认识的客体是指进入主体的认识活动领域的对象,即主体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认识客体的特征是客观性、动态性和多样性。(3)认识的中介是指主体和客体在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利用的一切条件,包括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其中物质条件是指主体借以认识客体的手段和方式的总和;精神条件是指主体在认识客体过程中所运用的既有知识和思维方法等。(4)认识的主体和客体通过认识中介相互作用,构成实践关系、认识关系、价值关系和审美关系。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特点:客观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形式:生产实践,处理和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主体是指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从事着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的人。作为认识主体的人是体力和智力、物质和精神相统一的社会存在物。自然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