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讲中国现代经济体制的转型课件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_第1页
第(1)6讲中国现代经济体制的转型课件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_第2页
第(1)6讲中国现代经济体制的转型课件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_第3页
第(1)6讲中国现代经济体制的转型课件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_第4页
第(1)6讲中国现代经济体制的转型课件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6讲中国现代经济体制的转型2024届高考二轮专题复习中国经济体制转型分期1.1949年10月—1956年底计划与市场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向单一公有制计划经济过渡时期2.1956年—1978年

单一公有制计划经济巩固完善3.1978年后

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

20世纪下半叶是中国经济制度变化最为剧烈的时期。50年代中国由计划与市场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向单一公有制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转变……随后用了20年的时间试图巩固和完善这种经济制度……1978年以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吸取了教训,实行改革开放,中国又开始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其后20多年中国经济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不仅证明了市场经济这个世界文明的成果同样适用于中国,也增强了中国人民对世界发展做出贡献的自信心。——《中国计划经济的重新审视与评价》第一次经济体制转型

(1949年10月—1956年底)

计划与市场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向单一公有制计划经济过渡时期一、第一次经济体制转型1.新民主主义经济是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型的经济形式;2.发展国营经济作为领导力量;3.限制不利于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的发展;4.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允许富农存在;5.分配土地,实行农民土地私有制,实现“耕者有其田”;“拿资本主义的某种发展来代替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不但是一个进步,而且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所谓民粹主义,就是要直接由封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中间不经过发展资本主义的阶段。”——《毛泽东选集》第3卷(一)新民主主义经济

苏联承诺援助中国工业化计划,是促使毛泽东最终仿效苏联模式的重要背景。这种效仿是整体的: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赶超型工业化,全面推行农业集体化和工商业国有化,建立单一公有制加计划经济的经济模式。——《筚路维艰—中国社会主义路径的五次选择》过渡时期总路线: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化(主体)”“三改(两翼)”特点:社会主义建设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并举实质:生产关系变革与生产力发展同步进行(二)第一次经济体制转变的路径1.条件:人民政权的巩固和国家财政经济的根本好转

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1953年)[深化探究]优先发展重工业存在的问题

1953年,国家出现粮食收购危机。但是估算,1953-1954年度,国家需要掌握粮食700多亿斤,农业税可拿到275亿斤,还要收购431亿斤,仅靠市场收购定难完成。陈云分析认为:“城市工矿区和农村经济作物区的粮食需要增加得很快,但是农民不急于卖出他们的余粮,这是1953年发生粮食供不应求的根本原因。”——《筚路维艰—中国社会主义路径的五次选择》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产生“粮食收购危机”的原因及解决方案?原因:①国家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②城市人口的增加;③经济作物区的发展;④农民囤积粮食,待价而沽;方案:国家推行统购统销的政策。国营、合作社商业改造“一方面掌握了原料,另一方面又控制了市场,同时又对资本家贷給流动资金,这样就使民族资本家不能不接受改造。”——《毛泽东文集》手工业手工业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平赎买国营企业加工订货统购包销按计划生产销售

“不能保持好的品种、好的质量的情况,在统购包销以后就发生了,因为我们没有什么竞争,统统是国家收购的,结果大家愿意生产大路货,不愿意生产数量比较少和质量比较高的东西。”——1955年陈云思考:根据材料结合所学,陈云指出“统购包销”会出现什么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问题:产品质量差;产品品种单一;主要原因:①企业生产、销售脱离市场,缺乏竞争;②企业缺乏自主经营的权力;第一次经济体制转变3.三大改造(三)计划经济体制

不是带有计划管理的经济就叫计划经济。宏观计划管理是现代社会和国民经济必需的东西。例如日本、法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所制定的中期计划等都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的指导性宏观计划。而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企业生产经营)进行计划管理,才是计划经济的独有特征。计划经济的建立又都是依靠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来实现的,它不是在市场经济基础上自然成长和发展起来的。同样,计划经济的瓦解,或者说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也是以打破单一公有制局面开始的。计划经济与单一公有制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或者说计划经济只能建立在单一公有制的基础之上。

——《中国计划经济的重新审视和评价》计划经济国家按照统一计划并通过行政手段管理的国民经济。特点:①经济的计划性≠计划经济;②建立在单一公有制的基础上,且通过行政手段管理。

第二次经济体制转型

(1978年后)

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一)改革:从农村到城市计划经济下的中国农村城市人民公社国有企业国家统一收购统一收购统销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改革进程的特点:

从历史过程看,农村改革并不是预先选择的突破口,它是在较为宽松的政治环境下,农民对政策底线的冲击与地方上开明的领导人相互推动,一步一步获得共识形成全国性政策的过程。——萧冬连《探路之役》1978年自发,1980中央指导,1983全国推广尊重实践、循序渐进、不断调整(与时俱进)改革内容的特点:土地公有、包产到户、自负盈亏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1978—1984城市改革的试验、探索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⑴过程开始时间试验地试验、探索1978年10月四川→北京、天津、上海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1981年10月湖北沙市、江苏常州城市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1979年3月改革所有制,发展多种经济形式1980年全国初步改革流通体制1982年“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实行城市机构合并,由市领导周围各县”改革还在探索、试验阶段,但是已经启动(78-92计划到市场探索、转变)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原则: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措施:承包经营责任制、厂长负责制⑵内容:1.经历了四个步骤: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土地改革的主要原因是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核心内容是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结果解放了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农业合作化的主要原因是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核心内容是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结果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人民公社化的主要原因是一些领导人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发展。核心内容是提高公有化程度和扩大规模。结果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原因是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合作化和公社化的经验教训,作出了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核心内容是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革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等。结果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3.遵循原则:必须实事求是,合乎经济规律,把握住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必须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

1.1992年10月,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199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