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第25讲种群及其动态_第1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第25讲种群及其动态_第2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第25讲种群及其动态_第3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第25讲种群及其动态_第4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第25讲种群及其动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9单元

生物与环境第32讲

种群及其动态课标要求

列举种群具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特征;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动;举例说明阳光、温度和水等非生物因素以及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都会影响生物的种群特征。考点一

种群的特征及种群密度的调查必备知识·整合1.种群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__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集合就是种群。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种群的三个要点(1)一“全”:指全部个体,包括各个年龄段的个体,有性别差异的生物包括雌雄个体。(2)二“单”:指基本单位,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3)三“同”:指同一物种、同一时段、同一区域的全部个体。种群具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限制,离开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种群是不存在的。

种群的体系2.种群密度——最基本的数量特征(1)概念:种群在__________或__________中的个体数。(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适用范围逐个计数法分布范围______、个体______的种群估算法样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标记重捕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动物黑光灯诱捕法________________其他方法P6红外触发相机照片重复取样法、粪便DNA分子标记法、声音个体识别法单位面积单位体积较小较大植物或活动范围小和活动能力弱的动物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有趋光性的昆虫蚜虫、跳蝻、昆虫卵去除取样法1.一片草地上的全部蛇2.北京市的全部人3.一片草地上的所有骡子黑光灯诱捕法

在一个封闭种群里,用同样的方法连续捕捉被调查动物,随着连续的捕捉,使种群内个体数逐渐减少,造成每次捕获数逐次递减,但捕获的总累积数则逐渐增加,当单次捕获数降到0时,捕获的总累积数就等于该种群的总个体数。累积捕获数(x)与每次捕获数(y)之间的函数关系为:y=ax+b剖析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1)样方法取样关键、原则:随机取样

目的?样方数量?使调查结果不受主观因素影响,保证调查结果准确性样方过少会导致误差较大;样方越多,统计结果越接近真实情况

第一次捕捉:M第二次捕捉:n个有标记的:m总数N计算公式:

=N

=d标志个体需与未标志个体混合均匀后再重捕,保证在重捕时被捕的概率相等。标记环、耳钉、涂色、剪趾、剪鳍、植入芯片①若被标记个体变得更难捕捉,则估算值偏_____;②若被标记个体易被捕食,则估算值偏___;③若被标记个体的标志脱落,则估算值偏___;④若因个体间相互接触,未被标记的个体也沾上了标记颜料,则估算值偏____;⑤如果标记的个体因标记过于醒目,易被实验人员发现,则估算值偏____;大大大小小⑥若被标记个体放回后还未充分融入该种群中就再次被捕获、在被标记个体密集处捕获等,则估算的种群密度会偏

。小1.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面积为4hm2的草场中灰仓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仓鼠做好标记后再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52只,其中有首次标记的个体13只。由于灰仓鼠被捕一次后更难再被捕捉,因此推测该草场中灰仓鼠的种群密度最可能(

)A.少于200只/hm2

B.多于200只/hm2C.少于50只/hm2

D.多于50只/hm22.(2021山东卷)调查1公顷范围内某种鼠的种群密度时,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只鼠,第二次捕获34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15只。标记物不影响鼠的生存和活动并可用于探测鼠的状态,若探测到第一次标记的鼠在重捕前有5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但因该段时间内有鼠出生而种群总数量稳定,则该区域该种鼠的实际种群密度最接近于(结果取整数)(

)A.66只/公顷

B.77只/公顷C.83只/公顷

D.88只/公顷CB1.种群密度2.出生率、死亡率种群数量特征:

3.迁入率、迁出率4.年龄结构5.性别比例4个率:直接影响/决定种群密度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年龄结构通过影响出生率、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年龄结构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不能反映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P33.其他数量特征(1)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________________。如春运期间,影响北京、广州等大城市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2)年龄结构①概念:一个种群中__________的个体数目的比例。迁入率和迁出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各年龄期(3)性别比例①概念: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②应用: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改变了害虫种群正常的__________,从而降低出生率,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性别比例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年龄结构出生率死亡率性别比例(4)种群数量特征间的相互关系教材基础诊断1.

一块地里的所有三倍体无子西瓜属于一个种群。(

)×2.

种群数量越多,种群密度就越大。(

)×3.

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和变化趋势。(

)×4.

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不一定能保持稳定。(

)√5.

某小组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应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

)×源于选择性必修2P4“思考·讨论2”: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一定能保持稳定吗?

;原因是

不完全取决于年龄结构,还受

等多种因素影响,且种群数量还受

的影响。不一定出生率和死亡率食物、天敌、气候迁入率和迁出率教材深度拓展1.

黑光灯诱捕昆虫和性外激素诱杀害虫的原理相同吗?分别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哪种信息传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理不同。前者利用了昆虫的趋光性,后者利用了昆虫之间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的原理。前者属于物理信息,后者属于化学信息2.

若捕捉后该鼠不易再被捕捉,则估算的种群密度会______(填“偏高”或“偏低”),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偏高

3.

调查种群数量的其他方法:①用红外触发相机拍摄照片和视频;②根据动物的______特征计数;③通过动物的______特征进行计数。粪便声音关键能力·提升考向一

种群的数量特征及其内在联系1.

研究植物种群一般需要研究种群的数量特征以及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模型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C

[解析]

分析可知图中A、B分别表示出生率和死亡率,A正确;C为性别比例,我国禁止孕妇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主要是为了控制正常的性别比例,B正确;D是年龄结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的种群为增长型,但此时出生率不一定非常高,C错误;植物种群只能靠人工进行迁入和迁出,自然条件下的植物种群一般不考虑迁入率和迁出率,D正确。2.

(2022福建师范大学附中高三质量检测)图1为阿拉善大型荒漠区三种不同典型环境下的五趾跳鼠某年的年龄结构(

龄为幼体、

龄为成体、

龄为老年体),图2为某种环境下五趾跳鼠年龄结构的季节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图1图2A.

五趾跳鼠的年龄结构在禁牧区和轮牧区为稳定型,在开垦区为衰退型B.

可先采用样方法选择调查样地,再采用标记重捕法估算五趾跳鼠数量C.

五趾跳鼠年龄结构的季节变化与繁殖的开始时间、每年繁殖次数有关D.

图2可能是五趾跳鼠在轮牧区年龄结构的季节变化,推测夏季是繁殖高峰期√[解析]

分析图1可知,禁牧区和轮牧区,幼体数量大于老年体数量,属于增长型,而在开垦区没有幼体,为衰退型,A错误;大型荒漠区由于调查面积过大,不适合直接用标记重捕法,可先选择典型的调查样地(样方法),然后每一个样地(面积较少)再采用标记重捕法估算数量,B正确;分析图2可知,在不同的季节,五趾跳鼠年龄结构不同,其变化与繁殖的开始时间、每年繁殖次数有关,C正确;图2中7月幼体个数最多,推测夏季可能是该跳鼠的繁殖高峰期,D正确。考向二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3.

下列有关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有趋光性的昆虫,可用黑光灯诱捕法估算它们的种群密度B.

样方法调查对象数量过少时,可适当扩大样方面积C.

可采用等距取样法调查河流沿岸的蒲公英数量D.

样方计数时,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且要计算样方边线上的所有个体D[解析]

样方计数时,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对于压线的个体计数方法是“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D错误。

捕获总鸟数灰喜鹊画眉第一次捕获(只)30648(标记后放生)37(标记后放生)第二次捕获(只)29843(其中6只标记)32(其中8只标记)A.

为了结果的可靠性,标记物对标记对象的生理习性不能有影响B.

根据统计结果估算该区域灰喜鹊大约有344只,画眉大约有148只C.

扩大调查的范围,被标记个体占被诱捕总数的比例上升D.

由于标记的个体被再次捕获的概率下降,因此鸟的实际数量可能更少C

考点二

种群数量的变化必备知识·整合(1)研究方法:构建______模型,其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3)表达形式①数学方程式:科学、准确,但不够直观。②曲线图:直观,但不够精确。数学(2)建立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是(

)A、提出假设→观察研究对象→用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检验和修正B、观察研究对象→提出合理假设→检验和修正→用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C、观察研究对象→提出合理假设→用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检验和修正D、观察研究对象→用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检验和修正→提出合理假设C

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②数学模型:

③曲线特点:种群数量每年以____________增长。该种群的起始数量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一定的倍数

2.种群数量增长曲线题目中明确告知以下信息才可考虑J形变化①理想条件②实验室条件下③外来物种入侵早期阶段④无环境阻力⑤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和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等条件增长倍数、增长率、增长速率增长倍数λ: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增长倍数大于1,种群数量就会增长)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现有个体数-原有个体数)/种群原有个体数=λ-1增长速率:单位时间内增加的个体数量,即:数量曲线的斜率(增长率、增长速率只要大于0,种群数量就会增长。)1-4年,种群数量呈___形增长4-5年,种群数量__________5-9年,种群数量__________9-10年,种群数量_______10-11年,种群数量_____________11-13年,种群数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前9年,种群数量第_______年达到最高9-13年,种群数量第______年最低“J”增长相对稳定下降下降11-12年下降,12-13年增长512对λ(增长倍数)的理解请说出左图中,种群甲乙的数量变化情况:某岛屿引入外来物种野兔,研究人员调查了3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的变化,并据此绘制了λ值变化曲线。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第1年至第5年间野兔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B.第5年起野兔种群数量开始下降C.第15年至第2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D.第20年至第3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D若蝗虫入侵后每天增加3%,最初只有N0只,则t天之后种群数量为

只。N0×1.03t

资源和空间有限

环境容纳量曲线特点2.种群数量增长曲线“S”型曲线增长率是逐渐降低的,K值时增长率为0,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K/2时最大。

1.0—a增长慢的原因:2.增长由缓慢到逐渐加快是在迁入___年后开始的?原因?3.增长最快是第____年4.增长明显减慢是在第____年后开始的?原因?5.既要获得最大的捕获量,又要使该动物资源的更新能力不受破坏,应使该动物种群的数量保持在图中___点所代表的水平上。基数小,且要适应环境适应了环境,并且环境条件适宜、敌害少资源和空间有限,种内竞争加剧,天敌增加4b“S”

形增长曲线解读6.图为某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变化曲线,正确的是(

A.如乙为农作物害虫,t4时间点防治最好B.t3~t5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C.t1~t2时间甲种群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死亡率大于出生率潜伏期加速期减速期饱和期转折期26

维持

K值是个固定值吗,为什么?K值是种群的最大数量吗?3.“J”型曲线有K值吗?(1)K值不是一成不变的:K值会随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当环境遭到破坏时,K值会下降;当环境条件状况改善时,K值会上升。在环境不遭受破坏的情况下,种群数量会在K值附近上下波动。(2)K值并不是种群数量的最大值:K值是环境容纳量,即在保证环境不被破坏的前提下所能容纳的最大值;当种群偏离平均值的时候,会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使种群数量回到一定范围内。种群的“J”形和“S”形增长比较1.两曲线的存在差异的原因:2.用达尔文的观点分析:①阴影部分表示②a曲线为何呈“J”形增长?③b曲线体现了3.能否认为“S”形曲线的开始部分是“J”形曲线?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存在环境阻力生物具有过度繁殖的潜能适者生存J形曲线始终都保持指数式增长,增长率不变,增长速率持续增加;

S形曲线始终具有环境阻力,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少,所以不能认为S形曲线的开始部分是J形曲线1.如图表示鳄鱼种群数量变化的四种情况,其中曲线Ⅰ、Ⅱ、Ⅲ处于三种不同的自然条件下,而曲线Ⅳ处于理想状态下。不考虑天灾,下列错误的是A.理想状态下,鳄鱼种群的增长率大小与种群密度的大小没有关联B.若鳄鱼的栖息地在a点被严重破坏,则将出现曲线Ⅰ的下降趋势C.出现曲线Ⅲ的变化趋势,源于在b点人为捕杀了一定数量的鳄鱼D.若在b点没有任何人为干扰,则鳄鱼的种群数量将在K1上下波动(2020山东)3.为研究甲、乙两种藻的竞争关系,在相同条件下对二者进行混合培养和单独培养,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单独培养条件下,甲藻数量约为1.0×106个时种群增长最快B.混合培养时,种间竞争是导致甲藻种群数量在10~12天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C.单独培养时乙藻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D.混合培养对乙藻影响较大2.判断:合理密植会增加种群数量并提高K值。()

×CB3.种群数量的波动(1)大多数生物的种群数量总是在波动中。处于波动状态的种群,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可能出现种群______。(2)当种群长久处于不利条件下,种群数量会出现持续性的或急剧的______。(3)当一个种群的数量过少,种群可能会由于__________等而衰退、消亡。(4)种群的延续需要有一定的__________为基础。对那些已经______种群延续所需要的最小种群数量的物种,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保护。爆发下降近亲繁殖个体数量低于4.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4.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1)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机理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往往是综合性的(2)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机理(3)制约因素①密度制约因素:一般来说,____________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如同样是缺少食物,种群密度______,该种群受食物短缺的影响就______。②非密度制约因素:____________等气候因素以及____________等自然灾害,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______。如在遭遇寒流时,有些昆虫种群不论其种群密度高低,所有个体都会死亡。食物和天敌越高越大气温和干旱地震、火灾无关非生物因素多是非密度制约因素生物因素一般是密度制约因素教材基础诊断

×

×3.

种内竞争对种群数量起调节作用。(

)√4.

一个种群中的最大数量就是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5.

当死亡率升高至与出生率相等时,种群的增长就会停止,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

)√

×7.

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往往是单一性的。(

)×8.

气候、食物、天敌等因素属于密度制约因素。(

)×9.

负反馈调节与正反馈调节是典型的循环因果关系。(

)√教材深度拓展1.

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锐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给大熊猫更宽广的生存空间,改善它们的栖息环境,从而提高环境容纳量。

2.

根据教材图解,解释猞猁和雪兔种群数量变化的同步周期性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猞猁和雪兔之间是捕食关系。作为猎物的雪兔种群数量上升时,猞猁因为食物充足,其种群出生率上升,死亡率下降,数量会随之上升;反之,作为猎物的雪兔种群数量下降时,猞猁因为食物匮乏,其种群的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数量会随之下降3.

据循环因果关系分析猎物和捕食者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然生态系统中猎物增多会导致捕食者增多,捕食者增多会使猎物数量减少,猎物减少会引起捕食者数量减少,最终使猎物和捕食者的种群数量在一定水平上动态平衡2.实例?(1)捕食者与猎物的数量关系

(2)激素分泌的调节(负反馈调节)(3)排尿反射调节(正反馈调节)P17循环因果关系:

在生物学上,许多生理或生态过程的因果关系是循环性的,也就是说,一定的事件作为引起变化的原因,所导致的结果又会成为新的条件,施加于原来作为原因的事件,使之产生新的结果,如此循环往复。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下丘脑TRH甲状腺垂体TSH甲状腺激素

经过反馈调节抑制TRH和TSH的分泌的新的“果”;“因”新的“因”“果”新的“果”在这个过程中

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是“果”;TRH、TSH含量增加是“因”,甲状腺激素增加又成为新的“因”例:科学家通过研究种间捕食关系,构建了捕食者一猎物模型,如图所示(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据图回答:(1)该模型属于_____(物理、概念或数学)模型,其曲线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________调节。(2)请用该模型解释捕食者和猎物的种群数量均能维持相对稳定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一种

关系。(3)仅从该模型分析,图中最可能代表猎物和捕食者K值的数据分别为_____和_____.(4)捕食者与猎物的相互关系是经过长期的________进化逐步形成的。数学

循环因果

负反馈猎物种群数量增加→捕食者种群数量增加→猎物种群数量减少→捕食者种群数量减少→猎物种群数量增加,依次循环

N2

P2

共同

血糖调节、水盐平衡调节、排尿反射等凡是存在反馈调节的过程都存在循环因果关系关键能力·提升考向一

种群增长相关曲线1.

图1表示某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曲线图,图2是在理想环境和自然条件下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图1图2

2.

种群增长率是出生率与死亡率之差,若某种水蚤种群密度与种群增长率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D

考向二

种群数量的变化在实际中的应用

C

考向三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4.

(2022浙江1月选考,14,2分)沙蝗的活动、迁徙有“逐水而居”的倾向。某年,沙蝗从非洲经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国家向中亚迁徙,直到阿富汗以及我国西北边境,扩散和迁徙“戛然而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B

5.

(2022辽宁重点中学高三三模)夜光藻是一种较大型的单细胞生物,以小型浮游植物、有机颗粒等为食。它作为海洋环境中的一种耐污生物,是海洋赤潮主要发生物,严重影响海洋生态环境的安全,探究夜光藻的生长繁殖与环境因素的相关实验结果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考点三

实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必备知识·整合1.实验原理(1)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的成分、空间、____、温度等因素的影响。(2)在理想环境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呈_________增长;自然界中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酵母菌种群数量呈_________增长。(3)计算酵母菌数量可用__________的方法。

抽样检测2.实验流程先将盖玻片盖在计数室上→吸管吸培养液→滴盖玻片边缘→培养液自行渗入→滤纸吸去多余的培养液→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显微计数→估算试管中酵母菌总数。3.结果分析(1)开始一段时间内,酵母菌的增长符合_________曲线增长模型。(2)培养后期,曲线下降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注意事项及分析(1)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小误差。(3)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稀释培养液重新计数,以每个小方格内含有5~10个酵母菌为宜。(4)每天计数酵母菌的时间要固定。教材基础诊断1.

酵母菌需要用半固体培养基培养。(

)×2.

对酵母菌计数用逐个计数法。(

)×3.

吸取酵母菌菌液时,吸取上层液体即可。(

)×4.

培养液渗入计数室后,需稍待片刻,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后才能进行计数。(

)√重难突破1.血细胞计数板及相关计算(1)血细胞计数板(如图所示):计数室深度为0.1mm计数室边长为1mm1个计数室的面积为1mm2,1个计数室内有400个小方格。每个小方格的面积是1/400mm2②1/400mm2的含义①0.10mm的含义计数室的深度为0.1mm1个计数室的体积为0.1mm3计数室中方格小方格方格网上刻有9个大方格,其中只有中间的一个大方格为计数室,供微生物计数用。将1mL酵母菌培养液稀释10倍后,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检测每毫升培养液酵母菌的数量。已知每个计数室由25×16=400个小格组成,容纳液体的总体积为0.1mm3。现观察到图中该计数室所示5个中格80个小格内共有酵母菌n个,则上述培养液中约有酵母菌

个/mL。5n×105

1)一个计数室酵母菌个数2)计数室容积3)1ml=1cm3=1000mm34)稀释倍数n/80X400=5n0.1mm310倍取样25(中格)×16型A1A2A3A4A516(中格)×25型A1A2A4A3

2.影响实验结果的误差分析及改进办法影响因素误差分析改进办法计数室内有气泡由于酵母细胞没有染色,看起来是透明的,有气泡很容易被计数,使数值偏高;并且气泡会影响菌悬液的随机分布若产生气泡,可用吸水纸将气泡吸出有出芽的酵母菌将出芽的酵母菌按两个计数,使数值偏高计数时,只有当芽体与母细胞一样大的时候,才能计为两个取样时没有振荡如果吸取酵母菌密度大的地方,结果偏大,密度较小的地方,结果偏小将培养液振荡均匀后取中部的液体进行计数关键能力·提升考向

考查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1.

(2023江苏南京六校联合体调研)多选

某兴趣小组对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如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DA.

实验需要对实验器皿、培养液进行灭菌处理,并在酒精灯火焰附近接种B.

该实验中摇床的转速、温度、培养液的体积是无关变量,时间是唯一的自变量C.

从培养瓶吸出培养液计数之前,需要对培养瓶进行静置后再取样D.

用台盼蓝染色后对酵母菌计数,只计呈无色的个体,超过母体一半大的芽体也计数[解析]

为保证不被杂菌污染,实验需要对实验器皿、培养液进行灭菌处理,并且酒精灯火焰附近可形成一个无菌区,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接种,A正确;该实验中摇床的转速、温度、培养液的体积是无关变量,时间不是唯一的自变量,还有接种量,B错误;吸取培养液计数前要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少误差,C错误;台盼蓝能将死细胞染成蓝色,活细胞不会被染上颜色,用台盼蓝染色后对酵母菌计数,只计呈无色的个体,超过母体一半大的芽体也计数,D正确。

B

考点真题演练1.

(2021江苏,8,2分)下列关于生物种群叙述正确的是(

)A.

不同种群的生物之间均存在生殖隔离B.

种群中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会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C.

大量使用农药导致害虫种群产生抗药性,是一种共(协)同进化的现象D.

水葫芦大量生长提高了所在水体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B[解析]

不同种群的生物之间不一定存在生殖隔离,如位于不同区域的同种生物属于两个种群,但仍属于同一个物种,没有生殖隔离,A错误。种群中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会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B正确。共(协)同进化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或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农药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错误。水葫芦为外来入侵物种,由于气候适宜、缺少天敌使其疯长,可能不利于本地物种的生存,降低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D错误。2.

(2022山东,12,2分)根据所捕获动物占该种群总数的比例可估算种群数量。若在某封闭鱼塘中捕获了1

000条鱼售卖,第2天用相同方法捕获了950条鱼。假设鱼始终保持均匀分布,则该鱼塘中鱼的初始数量约为(

)

A

3.

(2022浙江1月选考,22,2分)经调查统计,某物种群体的年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中合理的是(

)A.

因年龄结构异常不能构成种群

B.

可能是处于增长状态的某昆虫种群C.

可能是处于增长状态的某果树种群

D.

可能是受到性引诱剂诱杀后的种群B[解析]

该物种群体是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同一物种所有个体的集合体,虽然年龄结构异常,但仍构成一个种群,A错误;根据年龄结构分析,该种群个体中最大周龄约10周龄,生命周期短,且处于生殖前期的个体明显多于处于生殖后期的个体,推测该种群可能是处于增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