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同步练习(一)一.选择题(共13小题)1.“凤凰卫视”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一艘名为“凤凰号”的单桅帆船,进行探寻当年郑和下西洋海路的壮举,但他们不可能到达的地方是()A.印度洋沿岸 B.红海沿岸 C.非洲东海岸 D.地中海沿岸2.明朝之所以出现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主要因为()A.海上交通发达 B.明朝前期国力强盛C.指南针用于航海 D.造船技术高超3.最早派郑和出使西洋的明朝皇帝是()A.明太祖 B.明成祖 C.明英宗 D.明仁宗4.英国史学博士李约瑟说:“明代的水师在历史上可能比任何其他亚洲国家的任何时代都出色,甚至较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乃至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都可说不是它的对手。”材料涉及的历史事件是()A.新航路开辟 B.郑和下西洋C.郑成功收复台湾 D.雅克萨之战5.在古代对外交往的事例中,与“丝绸之路”属于同一类的是()A.戚继光抗倭 B.郑成功收复台湾C.郑和下西洋 D.康熙帝组织雅克萨之战6.郑和是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从图中,你不能得到的信息是()A.郑和船队曾从刘家港出发B.郑和下西洋促进了明朝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C.郑和下西洋途经东南亚一些国家D.郑和船队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7.南宁电视台拟拍一部有关明朝对外友好往来的电视专题片,下列可以入选的题材是()A.玄奘西游 B.班超出使西域 C.鉴真东渡 D.郑和下西洋8.郑和下西洋的出发点是()A.南京 B.松江 C.刘家港 D.泉州9.史书记载郑和船队经过爪哇国:“行使中国历代铜钱,一般国人最喜中国青花瓷器……则用铜钱买易。”材料反映郑和下西洋促进了()A.中国和亚非各国的政治交往 B.明朝国威的树立C.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 D.航海技术的发展10.郑和下西洋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加强了明朝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郑和船队回航时带回来的物品主要有①茶叶②象牙③丝绸④香料()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1.郑和下西洋时所携物品中深受当地欢迎的是()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12.下列有关郑和下西洋的发言,其中正确的是()甲:和平使者,扬威异域乙:探寻新路,寻找黄金丙:友好往来,促进交流丁:殖民先驱,海盗鼻祖。A.甲和丙 B.甲和乙 C.乙和丁 D.丙和丁二.解答题(共4小题)13.航海壮举时间转回宋代,……那些满载着中国瓷器和丝绸的商船,从广州或泉州出发后,经南海海域,运送到菲律宾、占城、波斯湾等地,再由波斯商人把这些中国商品销往西亚各地甚至欧洲。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宋朝时期的中国正朝着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一:明初,由明成祖朱棣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其中最为壮观的,要数15世纪初的郑和下西洋。……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连续7次统率百艘巨舰,27000多名官兵,渡南洋,过印度洋,达红海,航程总计16万海里,历经东南亚(又称南洋)、南亚、西亚和东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摘自王介南著《中外文化交流史》材料二:郑和七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他人一分财富。﹣﹣《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和平使者》材料三:600多年前,明朝皇帝派出一支大型商船队,探索与世界其他地方的贸易。这些远征……更重要的是,它们给到访过的那些国留下了持久的影响。﹣﹣(新加坡)李光耀结合上述材料,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的地区?(2)郑和与海外各国交往有么特点?(3)郑和下西洋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14.体验历史:假如你生活在15世纪中国明朝,并随郑和的船队七下西洋,请回答:(1)郑和远航的出发点是哪里?最远抵达哪里?(2)当时你若是一名商人,你会携带哪些你认为销路好的商品?(举两例)(3)郑和作为“世界海洋第一人”,有什么品质值得你学习的?(4)请说说纪念郑和远航对我们今天的意义。15.观察《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回答问题:(1)请你观察如图,判断下面所列的四个选项中,郑和及其船队没有到达的地区是。A.印度洋沿岸B.红海沿岸C.非洲东海岸D.大西洋沿岸(2)据史料记载,郑和描述船队远航的情景时说:“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波狂澜,若履通衢……”(译文:纵观海洋之上,巨大的海涛远接天涯,高大的浪头犹如山岳……但是,我们的船队都高高挂起如云蔽天的风帆,不分昼夜地象流星一般疾驰,横渡那狂涛恶浪,就象在大街上漫步一样……)请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郑和及其船队需要什么条件才能完成远航呢?(3)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和平的民族,是崇尚文明的礼仪之邦,根据所学,你认为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16.郑和率领60余艘船只,载两万多人和大量物资,浩浩荡荡出发,经占城、爪哇、苏门答腊等地……,完成了第一次出使西洋的任务。(1)郑和出使西洋一共去了几次?目的是什么?(2)郑和出使西洋的出发点在哪里?最远到达哪些地区?(3)郑和出使西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3小题)1.“凤凰卫视”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一艘名为“凤凰号”的单桅帆船,进行探寻当年郑和下西洋海路的壮举,但他们不可能到达的地方是()A.印度洋沿岸 B.红海沿岸 C.非洲东海岸 D.地中海沿岸【分析】本题考查郑和下西洋的相关知识.【解答】1405﹣1433年郑和从刘家港出发,七次下西洋,到达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了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由此可见BC符合题意,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要经过印度洋沿岸,因而A到达过,而地中海沿岸要远于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的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因此是郑和不可能到达的地方.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郑和下西洋的目的、经过和作用.2.明朝之所以出现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主要因为()A.海上交通发达 B.明朝前期国力强盛C.指南针用于航海 D.造船技术高超【分析】本题考查了郑和下西洋的背景.【解答】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厚是世界上强盛的国家.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郑和下西洋的背景.3.最早派郑和出使西洋的明朝皇帝是()A.明太祖 B.明成祖 C.明英宗 D.明仁宗【分析】本题考查郑和下西洋.【解答】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1405年郑和率领船队从刘家港出发,出长江口南下,到1433年郑和前后七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郑和下西洋,考查了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4.英国史学博士李约瑟说:“明代的水师在历史上可能比任何其他亚洲国家的任何时代都出色,甚至较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乃至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都可说不是它的对手。”材料涉及的历史事件是()A.新航路开辟 B.郑和下西洋C.郑成功收复台湾 D.雅克萨之战【分析】本题考查了郑和下西洋.【解答】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年号永乐)派遣郑和下西洋.1405﹣1433年,郑和船队从刘家港出发,先后七次下西洋,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郑和下西洋规模之大,时间之久、行程之远,所以说“乃至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都可说不是它的对手”.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郑和下西洋的相关史实.5.在古代对外交往的事例中,与“丝绸之路”属于同一类的是()A.戚继光抗倭 B.郑成功收复台湾C.郑和下西洋 D.康熙帝组织雅克萨之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郑和下西洋.【解答】明朝郑和下西洋,是明代对外和平交往的重要代表.西汉丝绸之路的开通,同样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建立和发展.两者都是和平友好交往.故选C.【点评】比较和理解我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史实.6.郑和是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从图中,你不能得到的信息是()A.郑和船队曾从刘家港出发B.郑和下西洋促进了明朝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C.郑和下西洋途经东南亚一些国家D.郑和船队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郑和下西洋.【解答】题目给出了一幅郑和下西洋示意图,在图中我们可以找到他的出发点、航行路线及途经的国家地区及最远到达的地区,无法从图中找到他促进了明朝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的信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分析运用郑和下西洋示意图是蕴含的信息.7.南宁电视台拟拍一部有关明朝对外友好往来的电视专题片,下列可以入选的题材是()A.玄奘西游 B.班超出使西域 C.鉴真东渡 D.郑和下西洋【分析】本题考查郑和下西洋.【解答】1405﹣1433年,明成祖派郑和七次下西洋,经历亚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和友好关系.因而南宁电视台拟拍一部有关明朝对外友好往来的电视专题片,可以入选的题材是郑和下西洋.ABC均不发生于明朝.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重点掌握郑和下西洋.8.郑和下西洋的出发点是()A.南京 B.松江 C.刘家港 D.泉州【分析】本题考查郑和下西洋.【解答】1405年~1433年,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郑和船队从长江口的刘家港出发,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故选C.【点评】理解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9.史书记载郑和船队经过爪哇国:“行使中国历代铜钱,一般国人最喜中国青花瓷器……则用铜钱买易。”材料反映郑和下西洋促进了()A.中国和亚非各国的政治交往 B.明朝国威的树立C.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 D.航海技术的发展【分析】本题考查郑和下西洋.【解答】1405年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到1433年郑和前后七下西洋,郑和船队船上装载大量金银宝货,以丝绸和瓷器最受当地人欢迎,他们从各国换回珠宝、香料和药材等特产,据题干“行使中国历代铜钱,一般国人最喜中国青花瓷器…则用铜钱买易”可知,反映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故选C.【点评】理解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10.郑和下西洋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加强了明朝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郑和船队回航时带回来的物品主要有①茶叶②象牙③丝绸④香料()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分析】本题考查郑和下西洋.【解答】1405年到1433年郑和前后七下西洋,郑和船队船上装载大量金银宝货,以丝绸和瓷器最受当地人欢迎,他们从各国换回珠宝、象牙、香料和药材等特产.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郑和下西洋,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郑和船队回航时带回来的物品主要有珠宝、象牙、香料和药材等特产.11.郑和下西洋时所携物品中深受当地欢迎的是()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分析】本题考查郑和下西洋.【解答】结合所学可知,1405年﹣1433年,明政府先后七次派郑和下西洋.船上装载了中国瓷器与丝绸,船队航行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广大海域之间,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比欧洲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郑和下西洋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目的、内容与影响.12.下列有关郑和下西洋的发言,其中正确的是()甲:和平使者,扬威异域乙:探寻新路,寻找黄金丙:友好往来,促进交流丁:殖民先驱,海盗鼻祖。A.甲和丙 B.甲和乙 C.乙和丁 D.丙和丁【分析】本题考查郑和下西洋.【解答】结合所学可知,1405年﹣1433年,明政府为了宣扬国威先后七次派郑和下西洋.船队航行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广大海域之间,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亚非各国与中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乙:探寻新路,寻找黄金与丁:殖民先驱,海盗鼻祖是对欧洲航海家的描述.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郑和下西洋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目的、内容与影响.二.解答题(共4小题)13.航海壮举时间转回宋代,……那些满载着中国瓷器和丝绸的商船,从广州或泉州出发后,经南海海域,运送到菲律宾、占城、波斯湾等地,再由波斯商人把这些中国商品销往西亚各地甚至欧洲。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宋朝时期的中国正朝着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一:明初,由明成祖朱棣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其中最为壮观的,要数15世纪初的郑和下西洋。……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连续7次统率百艘巨舰,27000多名官兵,渡南洋,过印度洋,达红海,航程总计16万海里,历经东南亚(又称南洋)、南亚、西亚和东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摘自王介南著《中外文化交流史》材料二:郑和七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他人一分财富。﹣﹣《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和平使者》材料三:600多年前,明朝皇帝派出一支大型商船队,探索与世界其他地方的贸易。这些远征……更重要的是,它们给到访过的那些国留下了持久的影响。﹣﹣(新加坡)李光耀结合上述材料,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的地区?(2)郑和与海外各国交往有么特点?(3)郑和下西洋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的地区.(2)本题主要考查郑和与海外各国交往的特点.(3)本题主要考查郑和下西洋产生的积极影响.【解答】(1)根据郑和下西洋的航行路线图和“过印度洋,达红海,航程总计16万海里,历经东南亚(又称南洋)、南亚、西亚和东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可知,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的地区是非洲东海岸.(2)根据材料二“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他人一分财富.”可知,郑和与海外各国交往和平交往,公平交易.(3)根据材料一“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连续7次统率百艘巨舰,27000多名官兵,渡南洋,过印度洋,达红海,航程总计16万海里,历经东南亚(又称南洋)、南亚、西亚和东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和材料三“600多年前,明朝皇帝派出一支大型商船队,探索与世界其他地方的贸易.这些远征…更重要的是,它们给到访过的那些国留下了持久的影响.”可知,郑和下西洋连通了从中国到东非的航路,加强了明朝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故答案为:(1)非洲东海岸.(2)和平交往,公平交易.(3)郑和下西洋连通了从中国到东非的航路,加强了明朝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郑和下西洋的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14.体验历史:假如你生活在15世纪中国明朝,并随郑和的船队七下西洋,请回答:(1)郑和远航的出发点是哪里?最远抵达哪里?(2)当时你若是一名商人,你会携带哪些你认为销路好的商品?(举两例)(3)郑和作为“世界海洋第一人”,有什么品质值得你学习的?(4)请说说纪念郑和远航对我们今天的意义。【分析】(1)本题考查郑和下西洋的范围.(2)本题考查郑和下西洋装载的货物.(3)本题考查学生的归纳能力.(4)本题考查学生的列举能力.【解答】(1)1405年﹣1433年,明政府先后七次派郑和下西洋.船队航从刘家港浩浩荡荡出发,行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广大海域之间,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2)结合所学可知,郑和远航的船队将中国的丝织品、瓷器、茶叶、印花布、铁器等货物销往沿途各国.(3)本题为开放性题目,学生只要围绕坚定的理想信念,英勇无畏的气概,吃苦耐劳和百折不饶的精神等方面作答,言之有理即可.(4)纪念郑和远航对我们今天的意义属于开放性题目,学生只要围绕能促进中国和亚洲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促进东南亚的和谐稳定等方面列举即可.故答案为:(1)刘家港,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2)丝绸,瓷器.(3)坚定的理想信念,英勇无畏的气概,吃苦耐劳和百折不饶的精神等.(4)纪念郑和远航,能促进中国和亚洲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促进东南亚的和谐稳定等.【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郑和下西洋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路线、范围、内容与影响.15.观察《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回答问题:(1)请你观察如图,判断下面所列的四个选项中,郑和及其船队没有到达的地区是D。A.印度洋沿岸B.红海沿岸C.非洲东海岸D.大西洋沿岸(2)据史料记载,郑和描述船队远航的情景时说:“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波狂澜,若履通衢……”(译文:纵观海洋之上,巨大的海涛远接天涯,高大的浪头犹如山岳……但是,我们的船队都高高挂起如云蔽天的风帆,不分昼夜地象流星一般疾驰,横渡那狂涛恶浪,就象在大街上漫步一样……)请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郑和及其船队需要什么条件才能完成远航呢?(3)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和平的民族,是崇尚文明的礼仪之邦,根据所学,你认为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分析】(1)考查了郑和下西洋的相关史实.(2)考查了郑和及其船队完成远航的条件.(3)考查了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解答】(1)依据课本知识,郑和率领200多艘海船、2.7万多人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包括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等三十多个国家,郑和船队最远到达的地区是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没有到达大西洋沿岸.故选D.(2)郑和下西洋是明成祖朱棣命郑和从太仓的刘家港起锚,所以离不开国家的实力,统治者支持;据材料“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波狂澜,若履通衢”可知,其航海条件包括:大船、指南针,航海知识,航海人才,船员的胆量与勇敢的品质等.以及郑和敬业献身、忠心为国,敢为人先、科学探索,百折不挠、奋勇拼搏,崇尚和平等精神.(3)依据课本材料“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而且推动华侨移居南洋,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可知,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而且推动华侨移居南洋,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故答案为:(1)郑和及其船队没有到达的地区是D.(2)国家的实力,统治者支持,航海条件:大船、指南针,航海知识,航海人才,船员的胆量与勇敢的品质等.郑和敬业献身、忠心为国,敢为人先、科学探索,百折不挠、奋勇拼搏,崇尚和平等精神.(自圆其说就行)(3)被称为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连通了从中国到东非的航路,加强了明朝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点评】本题考查内容为教材基础知识点,也是重点内容,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但本题在审题中尤其要把握题目要求,否则容易因粗心而导致出错.16.郑和率领60余艘船只,载两万多人和大量物资,浩浩荡荡出发,经占城、爪哇、苏门答腊等地……,完成了第一次出使西洋的任务。(1)郑和出使西洋一共去了几次?目的是什么?(2)郑和出使西洋的出发点在哪里?最远到达哪些地区?(3)郑和出使西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分析】本题考查郑和下西洋的相关知识.【解答】(1)明朝初年,社会安定,国力雄厚,明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强盛国家.为了宣扬国威,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1405﹣1433年,郑和船队从刘家港出发,先后七次下西洋.(2)郑和船队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只和航海技术,船上配备航海图和罗盘针,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郑和下西洋比欧洲航海家远航美洲和印度早半个多世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3)郑和船队到达各国,大都受到热烈欢迎,船上装载的大量金银宝货,以丝绸和瓷器最受当地人的喜爱.他们从各国换回珠宝、香料和药材等特产.郑和下西洋,促进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故答案为:(1)七次;为了宣扬国威,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2)刘家港;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3)郑和下西洋,促进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点评】本题考查郑和下西洋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和掌握历史知识的能力.《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同步练习(二)一.选择题1.明成祖时期,七下西洋的是A.蔡伦B.毕升C.郑和D.郑成功2.下列人物中,曾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促进了我国和亚非各国友好往来的是A.郑和B.戚继光C.李时珍D.宋应星3.在今天,印度尼西亚有个港口城市叫“三宝垄”,马来西亚有座“三宝山”,这些名称的由来与下列哪些历史事件有关?A.郑成功收复台湾B.郑和下西洋C.镇南关大捷D.戚继光抗击倭寇4.“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荡平倭寇,实现“海波平”的英雄人物是A.岳飞B.郑成功C.戚继光D.邓世昌5.“以和为贵”、“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古代对外开放中体现这一优良传统的是①丝绸之路②鉴真东渡③郑和下西洋④戚继光抗倭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6.下列关于明朝时期的交往与冲突历史的陈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明朝中期,倭寇开始骚扰我国沿海地区B.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C.历史上第一批对我国进行侵略活动的包括葡萄牙殖民者D.戚继光抗倭过程中最著名的战役是台州大捷7.有这样一副对联“爱国名将,百战不败扫平倭寇之患。民族英雄,八方敬重留传不朽名著”。它反映的是哪位历史人物的事迹()A.岳飞B.郑和C.戚继光D.寇准8.戚家军抗倭取得九战九捷是在()A.浙江台州B.山东登州C.福建福州D.广东广州9.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几千年的传承中,它常盛常新。在印度尼西亚某市有这样一副对联:“继张班立功异域,开哥麦探险先河”。此联称赞的是()A.张骞通西域B.玄奘西行天竺C.鉴真东渡日本D.郑和下西洋10.“郑和时代的中国,则是真正承担了一个文明大国的责任;强大却不称霸,播仁爱于友邦,宣诏颁赏,厚往薄来。”从材料中不能解读出的信息是()A.为明王朝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B.明朝国力强盛C.加强了中国同海外各国的友好关系D.郑和传播了和平和友谊11.下列三幅图片体现的共同主题是()A.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B.加强亚欧非三洲联系C.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D.东西方文明交往通道12.1558年,倭寇攻掠福建长乐城。城崩二十余丈,居民数千“少壮守阵,老稚妇女运砖石”,终于击退倭寇。这一史实说明()A.抗倭是人民的一致要求,赢得了人民的支持B.戚继光发动人民抗倭C.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D.人民起义抗倭反明13.“以和为贵”“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古代对外开放中体现这一优良传统的是()①丝绸之路②鉴真东渡③郑和下西洋④戚继光抗倭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14.某电视台准备制作一期“纪念郑和下西洋,传承郑和精神”的节目,打算重走郑和下西洋的航线。他们不可能到达()A.印度洋沿岸B.红海沿岸C.非洲东海岸D.美洲15.小说《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中写道:“明永乐三年到明宣德八年,郑和奉永乐皇帝之命七次出使西洋。”永乐皇帝指的是()A.明太祖B.明成祖C.建文帝D.崇祯帝16.右图中的“三宝庙”位于马来西亚,是为纪念中国古代航海家郑和访问马六甲而建。明朝之所以能出现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主要原因是()A.海上交通发达B.明朝前期国力强盛C.指南针用于航海D.造船技术高超17.2017年是郑和下西洋612周年,该壮举发生在公元纪年年代尺(下图)中的哪一时段()。。。13世纪14世纪15世纪16世纪17世纪18世纪……二.综合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今之海寇,动计数万,皆托言倭奴,而其实出于日本者不过数千,其余皆中囯之赤子无赖者入而附之耳。材料二倭寇一直闯到徽州、芜湖、南京、淮安和徐州、邳县一带。他们到处杀人越货、掳人勒赎或出卖。材料三在福建有首歌谣流传至今:执法如山军纪明,出师矢志灭胡尘。斩子励众并为囯,千秋共仰思儿亭。讲的是当年戚帅率军抗倭时,一次临阵派兵,他的儿子做先锋,路遇大雾没有按时赶到,军令如山,亲儿子被他无情地处以军法。(1)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回答:是什么原因导致材料二中的倭患如此严重?(2)戚继光抗倭取得了哪些战果?(3)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戚帅”取胜的原因有哪些?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厚。1405—1433年,明政府先后七次派郑和下西洋。”——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材料二:郑和七下西洋,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船队每到一处,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与当地官府和商人开展贸易。在古里进行交易时,商议货价,写成合约,最后握手击掌为定,不再悔改。——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1)依据材料一,指出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前提。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郑和下西洋船队最远到达哪里?(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郑和船队与海外各国交往有什么特点?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郑和为什么能成功地实现远航?20..读图1,讨论回答下列问题:图1(1)郑和远航的条件和目的是什么?(2)为什么说郑和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3)现在我国要发展经济,扩大影响,应该如何去做才好?参考答案:1.C2.A3.B4C5.A6.A7.C8.A9.D10.A11.C12.A13.D14.D15B16.B17.B18.(1)明朝中期,明朝国力减弱,海防松懈,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等相互勾结,中国沿海倭患严重。(2)戚继光率领“戚家军”抗击倭寇,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接着率军进入福建、广东地区,与当地广大军民一起先后消灭了两地的倭寇,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3)政府及人民的支持;战争的正义性,“戚家军”军纪严明、训练有素;戚继光本人文武双全,才智超群等。(言之有理即可)19.(1):前提:社会安定,国力雄厚。非洲东海岸和红海岸。(2):特点:和平、公平(言之有理即可)。影响: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3):明朝前期国力强盛;指南针运用于航海;造船业发达;郑和吃苦耐劳、英勇无畏、勇于探索的精神;明成祖的支持等等。20.(1)条件:明朝前期,我国是世界上强盛的国家。目的是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2)郑和的航海船队有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航海的规模大,每次出海都有大小船只200多艘;参与航海的人数多,每次出海约2.7万~2.8万人;拥有先进的航海设备,有航海图、罗盘针等;远航的次数多,从1405~1433年共远航7次,远航的范围广,经历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郑和的远洋航行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因此说,郑和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3)“经济全球化”是当今经济发展的趋势,改革开放是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加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针,我们必须抓住机遇,进一步扩大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是走强国的必由之路。《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同步练习(三)一、选择题:1.随同郑和远航的费信在《星槎胜览》中这样描述一个国家:“木骨都束国,自小葛兰(印度的魁郎)顺风二十昼夜可至。其国濒海,堆石为城,垒石为屋四五层。”这则材料说明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了哪里?()A.印度西海岸
B.美洲东海岸
C.非洲西海岸
D.非洲东海岸2.“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其中的“海波”指的是()A.起义的叛军
B.西方列强的侵略C.新疆的叛乱
D.倭寇的袭扰3.如图是明朝前期一次远航活动的路线图。这一“远航活动”是指A.鉴真东渡
B.玄奘西游C.马可·波罗来华
D.郑和下西洋4.“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会抵挡。”这首歌谣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A.岳飞抗金
B.文天祥抗元
C.戚继光抗倭
D.康熙帝抗俄5.郑和能够七下西洋的最根本条件是()A.明朝国力雄厚
B.船队配有完整的航海图和指南针C.明朝航海技术十分先进
D.郑和本人具有勇于开拓的精神6.印尼有个港口城市三宝垄,马来西亚有座三宝山,印度有三宝石像在每年特定的日子里,当地居民都要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这种文化现象与哪一历史人物及其事迹有关?()A.郑成功收复台湾
B.郑和下西洋C.戚继光抗倭
D.岳飞抗金7.电影《苏禄国王与中国皇帝》讲述的故事发生在郑和大航海的时代,影片中的中国皇帝应是()A.宋太祖
B.元世祖
C.明太祖
D.明成祖8.“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诗句中戚继光表明的志向是()A.荡平倭寇
B.赶走荷兰殖民者C.击退沙俄侵略者
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9.下面对郑和下西洋这一问题所做的知识卡片错误的一项是()A条件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厚B目的扩展对外贸易,增加政府收入C影响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D地位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A.A
B.B
C.C
D.D10.下列有关戚继光抗倭的评价中,不正确的是()A.戚继光为扫清倭寇做出重大贡献
B.戚继光是中国古代史上的民族英雄C.其斗争使明朝从此免除外来威胁
D.其斗争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二、综合探究题:11.某校七年级(2班)同学开展“郑和下西洋”学习与探究,请你参与以下活动。【材料解读】材料一
1405年,郑和开始了伟大的远航。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大明朝在拥有压倒性军事优势的情况下,能够平等对待那些小国,并尊重他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给予而不是抢掠,是很不简单的。它不是武力的征服者,却用自己友好的行动真正征服了航海沿途几乎所有的国家——《明朝的那些事儿》(1)根据材料,概括郑和船队受到当地民众欢迎的原因。【论从史出】郑和与哥伦布远航对照表(2)据表史实,推理得出郑和下西洋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运用】下图所示内容是小明和小东对郑和下西洋的评价。
(3)写出图中对郑和下西洋的评价方法不正确的同学姓名,并说明理由。三、材料解析题:12.十八大报告在第八部分明确提出,我国应“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建设海洋强国现已成为我国国家层面的重大战略。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明初,由于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其中最为壮观的,要数15世纪初的郑和下西洋。……28年间,郑和连续7次统率百艘巨舰,27000多名官兵,渡南洋,过印度洋,航程总计16万海里,历经30多个国家和地区。——摘自王介南著《中外文化交流史》⑴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是哪个皇帝重视海洋战略的结果。材料二
明天是郑和下西洋610周年纪念日。南京作为郑和下西洋的发源地、策划地和航海宝船的主要制造地,全程见证了610年前“海上丝绸之路”波澜壮阔、辉煌灿烂的历史。⑵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则新闻发布在哪一年?当年郑和下西洋从哪里出发?材料三“郑和”舰(见下图)今年4月16日从大连起航执行“和谐使命-郑和舰环球行”任务,访问了越南、马来西亚、印度、意大利、西班牙、加拿大、厄瓜多尔、法属波利尼西亚、汤加、印度尼西亚、文莱等国家港口,并停靠吉布提、牙买加、澳大利亚3国港口,总航程达3万多海里。——2012年9月11日中国新闻网⑶当年郑和共到过多少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哪些地区?据材料三分析“郑和”舰的环球航行和当年郑和下西洋有什么相同的历史意义?材料四郑和下西洋后,更多的中国人到那里(南洋)。明朝后期,在南洋的华侨超过了10万人。他们大多来自我国东南沿海……。他们带去了国内先进的生产技术、工具和文化知识,在那里从事农业、手工业生产和商业活动。华侨与当地人民一起辛勤劳动,为南洋的开发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川教版《中国历史》七下⑷据材料四归纳郑和下西洋这一伟大创举是如何促进南洋的开发的?材料五4月12日,郑和舰首次访问太仓,受到太仓市人民和江苏海警的热烈欢迎。据了解,为纪念郑和,弘扬郑和精神,1987年,中国第一艘远洋航海训练舰被命名为“郑和舰”。“郑和舰”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舷号81。被誉为“中国军校第一舰”。——2011年4月12日中国新闻网⑸我们纪念郑和,也是为了弘扬郑和精神。谈谈你对郑和精神的理解。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阅读下面的历史人物图片。材料2:“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请回答:(1)图片中的历史人物是谁?生活在哪个朝代?(2)材料2中,所谓“海波”不平的原因是什么?(3)这位历史人物主要历史功绩是什么?(4)“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从中可以看出诗人的哪些高贵品质?【答案】1.D
2.D
3.D
4.C
5.A
6.B
7.D
8.A
9.B
10.D11.(1)平等对待那些小国;尊重他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以大国、强国自居;平等交流;友好往来等。(2)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时间早,规模大。(3)评价方法不正确的同学:小东。理由:小东没有把历史事件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一分为二地评价,存在片面性。12.(1)明成祖(或朱棣)。(2)2015年;刘家港(江苏太仓)。(3)30多个;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扩大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国和许多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同时也宣扬了国威。(4)郑和下西洋后更多的中国人到达南洋,增加了大量劳动力(人口);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工具和文化知识;与当地人民共同劳动。(5)不畏艰险,勇往直前,敬业爱国等。13.(1)戚继光;明朝人;(2)日本武士、商人和海盗勾结中国奸商骚扰中国沿海地区,形成倭患。(3)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平息东南沿海的倭寇,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抗倭业绩永载史册。(4)不注重个人利益、国家利益至上、热爱祖国、关心百姓、英勇抗击外来侵略等《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同步练习(四)1、“继张班立功异域。开哥麦探险先河”的对联主要称颂()A张骞出使西域B哥伦布发现新大陆C郑和下西洋D麦哲伦的环球航行2、“左图右史”形象地说明了历史地图、图表、图示在历史学习中的重要性。右图反映的历史史实是()A.唐朝对外交往频繁B.宋代海外贸易发达C.戚继光抗倭D.郑和下西洋3、随同郑和远航的费信在《星槎胜览》中这样描述一个国家:“木骨都束国,自小葛兰(印度的魁郎)顺风二十昼夜可至。其国濒海,堆石为城,垒石为屋四五层。”这则材料说明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了哪里?()A.印度西海岸B.美洲东海岸C.非洲西海岸D.非洲东海岸4、郑和能够七下西洋的最根本条件是()A.明朝国力雄厚B.船队配有完整的航海图和指南针C.明朝航海技术十分先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春节联欢活动策划
-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
- AGCAVC培训课件教学课件
- 7s知识培训课件
-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比应用题训练含答案
- 汕头市朝阳区重点中学2024-2025学年初三第一次联考英语试题试卷含答案
- 河北省唐山市滦县2024-2025学年中考压轴卷:化学试题试卷含解析
- 西安美术学院《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管理人员怎么写
- 苏州大学《聚合物合成工艺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美丽中国是我家》 课件
- GB/T 91-2000开口销
- GB/T 12325-2008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偏差
- 发热待查临床路径
- 《图像传感器》课件讲课稿
- 九年级化学第二次模拟考试质量分析析中考化学试卷分析
- 眩晕-前庭神经炎课件
- 【16G101】钢筋平法图集三维速查2020 88P
-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班会教案
- 消防应急组织架构图
- TJSTJXH 6-2022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盾构管片预制及拼装技术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