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课 北宋的政治》同步练习及答案_第1页
《第06课 北宋的政治》同步练习及答案_第2页
《第06课 北宋的政治》同步练习及答案_第3页
《第06课 北宋的政治》同步练习及答案_第4页
《第06课 北宋的政治》同步练习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06课北宋的政治》同步练习(一)一、选择题1.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统一了中原和南方地区的是()A.北宋B.南宋C.辽D.元朝2.人物评价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以下对如图所示宋太祖评价正确的有()①发动“陈桥驿兵变”,建立了北宋王朝②通过“杯酒释兵权”,加强了中央集权③建立科举考试制度,完善了人才选拔④采取“崇文抑武”策略,提高了文人地位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3.为了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造成“外州无留财”的局面,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是()A.频繁调动州县长官B.设置通判C.设置转运使D.派文臣担任州县长官4.宋时,“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凯歌而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及矣”。这反映了当时政府()A.渴望夺回幽蓟地区B.崇武抑文C.委派文官主持军务D.重文轻武5.秦汉时期,丞相一职由一人担任,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丞相,到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员就更多了。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日益加强B.皇权进一步加强C.丞相权力不断削弱D.民主政治逐渐完善6.宋太祖去世前立遗嘱说:“你们子孙相传,绝对不能杀一个读书人。”他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A.宋代吸取前代教训,重文轻武B.宋太祖重视教育C.文人忠君思想浓厚D.宋太祖出身文人7.宋初以“重文轻武”为基本国策,大量提拔文人担任官职。这些受提拔的人主要来源于()A.开国功臣B.皇亲国戚C.科举考试D.地方推荐8.下列对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影响的表述,不确切的是()A.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B.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C.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D.宋朝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9.下图反映了北宋哪一方面的政治改革措施()A.削弱相权B.加强中央集权C.改革科举制度D.重文轻武的政策10.“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元戎不知将校之能否,将校不识三军之勇怯,各不相管辖”,此类现象最有可能出现于()A.汉朝B.隋朝C.唐朝D.宋朝11.河南省开封市附近有一个著名景点——“陈桥驿兵变遗址”。假若让你写一篇关于此景点的导游词,你最应该阅读下列哪一人物的传记()A.寇准B.赵匡胤C.岳飞D.赵构12.右图的连环画讲述的是宋朝的一位皇帝用这种办法解除了一些大将和节度使的权力,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他是()A.宋太祖B.宋太宗C.宋真宗D.宋高宗13.“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皇帝,其中建立北宋的“宋祖”是()A.刘备B.元昊C.忽必烈D.赵匡胤14.“削弱相权”是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重要手段。宋太祖削弱相权的措施包括()A.减少宰相人数B.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C.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D.集中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15.宋太祖说:“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这里反映出宋初的一个基本国策是()A.重文轻武B.强干弱枝C.重内轻外D.冗官冗费二、综合题16,简述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17.讨论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的利弊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赵匡胤称帝的第二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材料二材料三国家用人之法,非进士及第者,不得美官。——魏泰《东轩笔录》(1)从材料一中找出赵普建议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和措施的语句(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初期治国方略,并分析其利弊。(3)识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是怎样发展科举制的。(4)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三中的现象与宋朝实行的哪一国策有关?1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臣伏见,景德、祥符中,文武官总计九千七百八十五员,今内外官署总一万七千三百余员,其未受差遣京官、使臣及守候人不在数内,较之先朝,才四十余年,已愈一倍多矣。……以至隋唐虽设官浸多,然未有如本朝繁冗甚也。含天下州郡三百二十,县一千二百五十,而一州一县所任之职,素有定额,大率用吏不过五六,复有台寺之小吏,府监之杂工,萌序之官,进纳之辈,总而计之,不止于三倍。——包拯奏报材料二宋代对官吏实行三年一“磨勘”,只要无大过错,照例升迁,实际上是有升无降,而且官员待遇之优厚大大超过历朝。除俸、禄粟、职钱之外,还有各种名目的优待,宰相、枢密使的正俸为铜钱三百六十万文,禄米为一千二百石,冬春服装绫四十匹、绢六十匹,绵二百两。单正俸计算,约等于北宋中期二万四千亩土地的收入。——《中国通史纲要》请回答:(1)概括指出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2)结合历史背景说明上述现象严重的原因及其后果参考答案:1.A2.D3.C4.D5.B6.A7.C8.D9.B10.D11.B12.A13.D14.C15.A16.(1)集权中央:宋太祖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权力,设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2)分化事权①分化将权,如将禁军统领权一分为三、设枢密院分离统兵权和调兵权;②分化相权,如设置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3)采取重文轻武策略,实行“文人治国”模式。在分散削弱禁军将领和地方节度使权力的同时,大量任用文官来分权。17.(1)积极影响:有利于防止藩镇割据,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提高知识分子地位,参政热情高涨;有利于推动科技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2)消极作用:造成军队战斗力削弱,备受西北游牧民族的侵扰,对辽、金战争败多胜少,积贫积弱。大量招收文人担任官员,政府行政效率低下,人民负担加重。18.(1)原因:方镇太重,君弱臣强。措施: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2)方略: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内患。利弊:巩固了统治,保持了社会的安定,有利于经济发展。但也造成了军队战斗力削弱、政府行政效率低下,人民负担加重(3)宋初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4)重文轻武的国策。19.(1)北宋官僚机构臃肿,官吏过多,开支巨大。(2)原因: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增设地方官吏,科举录用名额增多,究其根本原因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物。后果:赋税增加,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危机严重《第06课北宋的政治》同步练习(二)单项选择题与“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相关的历史人物是()A.赵光义B.赵匡胤C.赵光胤D.柴荣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主要有()①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②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③设置通判监督地方知州④掌控地方赋税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3.宋朝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情况的发生,有利于政权稳固和社会安定的措施是()A.削弱相权B.派文臣做知州C.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D.实行重文轻武政策4.为了解决五代十国以来的割据分裂问题,北宋初期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这些措施的积极作用有()①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②维护了国家的统一③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④有利于各级政府部门工作效率的提高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5.北宋初年,宋太祖把石守信、高怀德等禁军高级将领留下来喝酒,酒兴正浓的时太祖突然叹了一口气,说:“做皇帝也太艰难了,我整个夜晚都不敢安枕而卧啊!”石守信等人惊骇地忙问其故,宋太祖继续说:“我这个皇帝位谁不想要呢?你们虽然无异心,然而你们部下想要富贵,一旦把黄袍加在你的身上,你即使不想当皇帝,到时也身不由己了.”宋太祖说此话的目的是()A.提醒石守信等人不要有异心B.要求石守信等人要管好部下C.要求石守信等人交出兵权,加强皇权D.感谢石守信等人助其登上皇位6.有一种史学观点认为:宋朝某项政策的实行,使得中国人丧失了汉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尚武精神,以至其在与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屡屡败北。这项政策应该是()A.重农抑商B.重文轻武C.和亲会盟D.闭关锁国7.北宋初年出现了“兵不识将,将不专兵”的局面,军队战斗力大为削弱。造成这一局面的直接原因在于统治者()A.实行养兵政策B.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C.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D.控制对军队的调动非选择题8.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是为宋太祖。赵匡胤当皇帝后,担心宋朝会成为继五代后的又一个短命王朝,为此而彻夜难眠。一天,他问宰相赵普:“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赵普回答说:“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1)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他提出了哪些解决的办法?(2)赵普所说的“权”“钱”“兵”指的是什么?宋太祖为此采取了哪些措施着手加强中央集权?(3)宋太祖的这些措施收到了什么效果?【参考答案】B2.B3.D4.A5.C6.B7.C8.(1)根本原因:藩镇的节度使兵权太重、君弱臣强。解决办法:“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2)“权”指削实权;“钱”指制钱谷;“兵”指收精兵。削实权:在地方派文臣做知州,并设通判监督知州。制钱谷:设置转运使将地方财赋收归中央。收精兵: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3)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第06课北宋的政治》同步练习(三)一.选择题(共23小题)1.“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之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南宋诗人陆游这段话中的“故都”是指()A.长安 B.临安 C.建康 D.东京2.“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皇帝,其中建立北宋的“宋祖”是()A.刘备 B.元昊 C.忽必烈 D.赵匡胤3.唐宋元明清,是大家都熟悉的朝代,但是在这种说法中也淹没了一些其他的历史朝代,比如和宋朝并立的辽和西夏。那么在唐朝和宋朝之间也有一段很长的历史时期,这一段时期是()A.南北朝时期 B.三国时期 C.春秋战国 D.五代十国4.中国文化中包含着众多的历史元素,《百家姓》是中国人熟知的一部关于姓氏的著作,开篇即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部著作最早可能出现在()A.唐 B.明 C.汉 D.宋5.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朝代建立的情况,搭配正确的是()A.秦朝﹣﹣﹣﹣﹣221年﹣﹣﹣﹣﹣嬴政B.唐朝﹣﹣﹣﹣﹣618年﹣﹣﹣﹣﹣李世民C.北宋﹣﹣﹣﹣﹣960年﹣﹣﹣﹣﹣赵匡胤D.元朝﹣﹣﹣1271年﹣﹣﹣﹣铁木真6.《三国演义》开篇写道:“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国历史上出现多次分裂局面,但也有不少历史人物重新建立大一统的王朝.这些历史人物不包括()A.嬴政 B.司马炎 C.杨坚 D.赵匡胤7.有位历史老师是个对联迷,他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对联,下列哪一对联是描写宋太祖的()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酒色误王国D.陈桥兵变成君主,限制武功向文治8.“杯酒释兵权”是下列哪位皇帝的作为?()A.唐高祖 B.宋太祖 C.宋真宗 D.宋高宗9.刚上完历史课,小明把一件黄色的夹克衫披在小亮的身上,同学们笑了,说:“你要政变啊!”你能判断出同学们模仿的是历史上的哪一幕()A.靖康之变 B.陈桥(驿)兵变 C.玄武门之变 D.葵丘会盟10.赵匡胤建立北宋政权是通过()A.外戚掌权 B.发动兵变 C.皇位世袭 D.组织农民起义11.《宋史•太祖本纪》记载:“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这段史料记载的历史事件是()A.澶渊之盟 B.郾城之战 C.靖难之役 D.陈桥驿兵变12.960年正月的一天,北周的边境传来敌情,宋州归德军节度使奉命出征,不料半路却出现意外,士兵在陈桥驿把黄袍加在他的身上,拥他做了皇帝,他建立的政权史称()A.北宋 B.辽 C.金 D.南宋13.以下通过政变、篡权建立的新王朝,维持了百年以上较长统治的是()A.篡夺皇位司马炎,建立西晋归统一B.王莽篡汉建号新,托古改制短命亡C.外威杨坚善弄权,建立隋朝代北周D.陈桥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建北宋14.“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等历史典故与下列哪一个人物有关()A.武则天 B.赵匡胤 C.李世民 D.赵构15.“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反映了北宋建立后()A.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B.与辽长时间保持相对和平的局面C.加强了皇帝和中央的权力D.与西夏维持了几十年的和平关系16.我国历史上改朝换代的事很多.在陈桥驿发动兵变,被手下将士黄袍加身拥立为帝的是()A.李渊 B.杨坚 C.赵匡胤 D.武则天17.清朝学者赵翼写诗说:“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黄袍便罢兵.”该诗讲的是哪位皇帝()A.秦始皇 B.汉高祖 C.宋太祖 D.元世祖18.“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是大家熟悉的历史典故.这些历史典故与下列哪个人物有关()A.耶律阿保机 B.唐太宗 C.元昊 D.赵匡胤19.清朝学者赵翼写诗说:“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黄袍便罢兵。”与这句诗有关的历史人物是()A.杨坚 B.李世民 C.赵匡胤 D.忽必烈20.毛泽东在他著名的诗词《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这里的“宋祖”应该指的是()A.宋高宗赵构 B.宋真宗赵恒 C.宋徽宗赵佶 D.宋太祖赵匡胤21.根据所学知识推测图中的主角是()A.石守信 B.赵匡胤 C.赵构 D.阿骨打22.如图中是宋朝的一位皇帝用这种办法解除了一些大将和度使权力,从而加了中央集权。他是()A.宋太祖 B.宋太宗 C.宋真宗 D.宋高宗23.某研究生正在研究有关“澶渊之盟”的史实,下列文献中,可供其参考的是()A. B. C.D.二.材料题(共2小题)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天下自唐季(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因何也?普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陛下之言及此,天地神人之福也。唐季(末)以来,战衅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方镇(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续资治通鉴长编》请回答:(1)“太祖”指何人?(2)材料中指出“兵革不息”,其原因是什么?(3)针对“普”的建议,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第06课北宋的政治》同步练习(三)解析版一.选择题(共23小题)1.“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之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南宋诗人陆游这段话中的“故都”是指()A.长安 B.临安 C.建康 D.东京【考点】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的相关知识.【解答】“苏湖熟,天下足”的含义是江南一带的经济很发达,足以养活全国的人.结合所学知识: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和“苏湖熟,天下足.”描述了宋朝时期,江南一带的经济发展并成为我国经济重心的历史状况.故都指的是北宋都城东京(汴京).宋朝南迁后称东京为故都.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要培养认真审题的能力,识记宋代经济发展的原因.2.“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皇帝,其中建立北宋的“宋祖”是()A.刘备 B.元昊 C.忽必烈 D.赵匡胤【考点】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分析】本题考查宋太祖的相关知识.【解答】毛泽东诗词中“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中宋祖指的是宋太祖赵匡胤.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取代后周,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准确掌握教材基础知识即可作答.3.唐宋元明清,是大家都熟悉的朝代,但是在这种说法中也淹没了一些其他的历史朝代,比如和宋朝并立的辽和西夏。那么在唐朝和宋朝之间也有一段很长的历史时期,这一段时期是()A.南北朝时期 B.三国时期 C.春秋战国 D.五代十国【考点】五代十国.【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五代十国的有关内容.【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和宋朝之间处于五代十国时期,五代是指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而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区之外存在过许多割据政权,其中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余个割据政权,史学家统之为十国.故选D.【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准确识记五代十国的有关内容.4.中国文化中包含着众多的历史元素,《百家姓》是中国人熟知的一部关于姓氏的著作,开篇即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部著作最早可能出现在()A.唐 B.明 C.汉 D.宋【考点】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分析】本题考查了宋朝.【解答】《百家姓》开篇即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把赵列为第一表明赵姓在当时最为尊贵,据此可判断这部著作最早可能出现宋朝,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取代后周,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赵匡胤建立北宋.5.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朝代建立的情况,搭配正确的是()A.秦朝﹣﹣﹣﹣﹣221年﹣﹣﹣﹣﹣嬴政B.唐朝﹣﹣﹣﹣﹣618年﹣﹣﹣﹣﹣李世民C.北宋﹣﹣﹣﹣﹣960年﹣﹣﹣﹣﹣赵匡胤D.元朝﹣﹣﹣1271年﹣﹣﹣﹣铁木真【考点】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分析】掌握中国古代朝代建立的情况.【解答】A.秦朝﹣﹣﹣﹣﹣221年﹣﹣﹣﹣﹣嬴政,不正确,秦朝建立时间是公元前221年.B.唐朝﹣﹣﹣﹣﹣618年﹣﹣﹣﹣﹣李世民,不正确,唐朝建立者是李渊.C.北宋﹣﹣﹣﹣﹣960年﹣﹣﹣﹣﹣赵匡胤,正确.D.元朝﹣﹣﹣1271年﹣﹣﹣﹣铁木真,不正确,元朝建立者是忽必烈.故选C.【点评】准确掌握各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者和都城.6.《三国演义》开篇写道:“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国历史上出现多次分裂局面,但也有不少历史人物重新建立大一统的王朝.这些历史人物不包括()A.嬴政 B.司马炎 C.杨坚 D.赵匡胤【考点】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分析】本题考查我国历史上完成全国统一大业的封建君主.【解答】在所给选项中的历史人物分别是秦朝、西晋、隋朝、北宋的开国皇帝,根据所学知识成功统一中国的是秦朝、西晋、隋朝.北宋与与周围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并立,没有统一全国.故选D.【点评】对我国历史上各朝代的特点要充分把握,注意从经济、政治、疆域等方面分析其特点.7.有位历史老师是个对联迷,他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对联,下列哪一对联是描写宋太祖的()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酒色误王国D.陈桥兵变成君主,限制武功向文治【考点】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分析】本题考查宋太祖.【解答】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建立了北宋王朝.北宋建立后,为加强中央集权,赵匡胤又通过“杯酒释兵权”,剥夺了朝中大将的兵权.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历史基础知识和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能力.8.“杯酒释兵权”是下列哪位皇帝的作为?()A.唐高祖 B.宋太祖 C.宋真宗 D.宋高宗【考点】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分析】本题考查了杯酒释兵权.【解答】根据题干给出的“杯酒释兵权”可知是这位皇帝是宋太祖赵匡胤.宋朝初期,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同时避免别的将领也“黄袍加身”,篡夺自己的政权,所以赵匡胤通过一次酒宴,以威胁利诱的方式,要求大将们交出兵权.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杯酒释兵权.9.刚上完历史课,小明把一件黄色的夹克衫披在小亮的身上,同学们笑了,说:“你要政变啊!”你能判断出同学们模仿的是历史上的哪一幕()A.靖康之变 B.陈桥(驿)兵变 C.玄武门之变 D.葵丘会盟【考点】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分析】本题考查陈桥兵变.【解答】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取代后周,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同学们模仿的是历史上的陈桥驿兵变.故选B.【点评】本题以角色扮演为依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宋朝建立的相关知识.10.赵匡胤建立北宋政权是通过()A.外戚掌权 B.发动兵变 C.皇位世袭 D.组织农民起义【考点】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分析】本题考查北宋建立.【解答】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定都汴京(今属河南开封),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赵匡胤建立北宋,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11.《宋史•太祖本纪》记载:“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这段史料记载的历史事件是()A.澶渊之盟 B.郾城之战 C.靖难之役 D.陈桥驿兵变【考点】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分析】本题考查北宋的建立.【解答】公元960年,赵匡义(赵匡胤之弟)和赵普等在陈桥驿密谋策划,发动兵变.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史称“陈桥驿兵变”.材料就是对这一事件的描述.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与历史事件相关的典故.12.960年正月的一天,北周的边境传来敌情,宋州归德军节度使奉命出征,不料半路却出现意外,士兵在陈桥驿把黄袍加在他的身上,拥他做了皇帝,他建立的政权史称()A.北宋 B.辽 C.金 D.南宋【考点】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分析】本题考查北宋的建立.【解答】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定都开封,史称北宋.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陈桥驿兵变.13.以下通过政变、篡权建立的新王朝,维持了百年以上较长统治的是()A.篡夺皇位司马炎,建立西晋归统一B.王莽篡汉建号新,托古改制短命亡C.外威杨坚善弄权,建立隋朝代北周D.陈桥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建北宋【考点】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分析】本题考查陈桥兵变.【解答】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取代后周,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宋朝是赵匡胤通过政变、篡权建立的新王朝.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北宋的建立.14.“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等历史典故与下列哪一个人物有关()A.武则天 B.赵匡胤 C.李世民 D.赵构【考点】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分析】本题考查与“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有关的人物.【解答】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建立了北宋王朝.北宋建立后,为加强中央集权,赵匡胤又通过“杯酒释兵权”,剥夺了朝中大将的兵权.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宋太祖赵匡胤的有关活动.15.“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反映了北宋建立后()A.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B.与辽长时间保持相对和平的局面C.加强了皇帝和中央的权力D.与西夏维持了几十年的和平关系【考点】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杯酒释兵权.【解答】宋朝初期,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了皇帝和中央的权力,同时避免别的将领也“黄袍加身”,篡夺自己的政权,所以赵匡胤通过一次酒宴,以威胁利诱的方式,要求高阶军官们交出兵权.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需要灵活运用杯酒释兵权的目的与作用.16.我国历史上改朝换代的事很多.在陈桥驿发动兵变,被手下将士黄袍加身拥立为帝的是()A.李渊 B.杨坚 C.赵匡胤 D.武则天【考点】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北宋建立的知识点.【解答】960年,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被黄袍加身拥立为帝,建立了宋朝.也就是历史上的北宋.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北宋建立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17.清朝学者赵翼写诗说:“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黄袍便罢兵.”该诗讲的是哪位皇帝()A.秦始皇 B.汉高祖 C.宋太祖 D.元世祖【考点】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分析】本题考查宋太祖.【解答】“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黄袍便罢兵.”可知是宋太祖.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取代后周,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他即位后进行了“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加强了中央集权.故选C.【点评】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重点掌握宋太祖.18.“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是大家熟悉的历史典故.这些历史典故与下列哪个人物有关()A.耶律阿保机 B.唐太宗 C.元昊 D.赵匡胤【考点】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分析】本题考查赵匡胤的典故.【解答】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建立了北宋王朝.北宋建立后,为加强中央集权,赵匡胤又通过“杯酒释兵权”,剥夺了朝中大将的兵权,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9.清朝学者赵翼写诗说:“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黄袍便罢兵。”与这句诗有关的历史人物是()A.杨坚 B.李世民 C.赵匡胤 D.忽必烈【考点】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分析】本题考查了北宋的建立者.【解答】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取代后周,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北宋的建立者.20.毛泽东在他著名的诗词《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这里的“宋祖”应该指的是()A.宋高宗赵构 B.宋真宗赵恒 C.宋徽宗赵佶 D.宋太祖赵匡胤【考点】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分析】本题考查宋朝的建立.【解答】“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这里的“宋祖”应该指的是宋太祖,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赵匡胤就是宋太祖,取代后周,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我国古代各个朝代的建立.21.根据所学知识推测图中的主角是()A.石守信 B.赵匡胤 C.赵构 D.阿骨打【考点】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赵匡胤的认识.【解答】根据所学可知,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他建立宋朝,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22.如图中是宋朝的一位皇帝用这种办法解除了一些大将和度使权力,从而加了中央集权。他是()A.宋太祖 B.宋太宗 C.宋真宗 D.宋高宗【考点】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分析】本题考查了杯酒释兵权.【解答】宋朝初期,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同时避免别的将领也“黄袍加身”,篡夺自己的政权,所以赵匡胤通过一次酒宴,以威胁利诱的方式,要求高阶军官们交出兵权.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宋太祖杯酒释兵权.23.某研究生正在研究有关“澶渊之盟”的史实,下列文献中,可供其参考的是()A. B. C. D.【考点】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分析】本题考查记载“澶渊之盟”的史书.【解答】“澶渊之盟”发生在北宋,而《史记》记载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资治通鉴》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宋史》记载了宋朝的历史,《贞观政要》记载唐朝唐太宗的史实.故选C.【点评】知道历史书籍记载史实的起止时间.二.材料题(共2小题)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天下自唐季(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因何也?普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陛下之言及此,天地神人之福也。唐季(末)以来,战衅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方镇(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续资治通鉴长编》请回答:(1)“太祖”指何人?(2)材料中指出“兵革不息”,其原因是什么?(3)针对“普”的建议,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考点】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分析】本题考查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相关知识.【解答】(1)由材料“太祖既得天下”“唐季以来”可知,“太祖”指的是宋太祖赵匡胤.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取代后周,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2)由材料“方镇(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末以来,兵祸连年,国家不安定的原因是节度使掌握兵权,实力强大,皇帝实力较弱.(3)由材料“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可知,宋太祖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如:陆续解除节度使的权力,派文臣做地方官,并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从各地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这些措施的实施,将地方的行政权、财权、军权都收归了中央,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但也逐渐导致官僚机构和军队的不断膨胀,成为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主要原因.故答案为:(1)赵匡胤.(2)节度使掌握兵权,实力强大,皇帝实力较弱.(3)措施:陆续解除节度使的权力,派文臣做地方官,并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从各地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影响:将地方的行政权、财权、军权都收归了中央,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逐渐导致官僚机构和军队的不断膨胀,成为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主要原因.【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准确掌握教材基础知识即可作答.《第06课北宋的政治》同步练习(四)1.下图中的陈桥驿纪念馆门柱上镌刻着:“陈桥兵变奠宋代基业,黄袍加身定赵氏乾坤。”与此相关的历史人物是()A.李世民B.武则天C.赵普D.赵匡胤2.据史料记载,1000年前的北宋都城“人口过百万、富华甲天下”,是当时的世界第一都市。北宋的都城是()A.长安B.洛阳C.开封D.北京3.人们常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形容丞相(宰相)的地位,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的措施有()A.分化事权B.重武轻文C.设置通判D.废除丞相4.为了分割地方知州的权力,宋太祖设置的官职是()A.副宰相B.通判C.节度使D.转运使5.我国历史上,宋朝经济繁荣,文化兴盛,军事上却软弱至极,不堪一击,这主要是由于统治者推行()A.科举制度B.三省六部制C.重文轻武的政策D.开明的民族政策6.宋太祖深知“马上得天下,马下治天下”的道理,因而十分重视发展文教事业。下列举措最能体现这一治国思想的是()A.解除禁军将领兵权B.增加科举取士的名额C.分化宰相权力D.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7.宋代儿童启蒙教育念的《神童诗》开篇就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表明当时()A.尚武风气盛行B.全国读书风气深厚C.藩镇混战割据D.社会风气比较开放8.宋太祖为了强化中央集权采取了许多措施,包括()①禁军掌握发兵之权②设置副宰相③知州三年一换④地方设置转运使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9.重文轻武是宋朝的基本国策,下列对这一国策的解读不准确的是()A.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B.文臣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C.有利于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D.不利于政权稳固和社会安定10.“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皇帝,其中建立北宋的“宋祖”是()A.刘备B.元昊C.忽必烈D.赵匡胤11、北宋为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设置了()A、知州B、通判C、转运使D、宰相12、北宋的建立时间是()A、960年B、936年C、959年D、965年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显德七年正月初一,风闻契丹和北汉联兵南下,后周宰相范质等人不辨真假,匆忙派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抵御。初三夜晚,大军哗变,将士于隔日清晨拥立赵匡胤为帝……他先后两次“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解决自唐朝中叶以来地方节度使拥兵自擅的局面……材料二:有宋一代,文士地位的显赫尊崇是历代都不曾有过的……宋朝大力发展科举,彻底取消了门第限制,社会各阶级的优秀子弟都被允许应试入仕。提倡读书,重用文人,这里既有“不能马上治天下”的客观需要,更重要的是以此来抑制武将权势。因此,历宋一朝,高级官员都使用文人,就连专门掌管全国军事的枢密院长官枢密副使也大都是由文官担任的。(1)材料一中的“显德七年”具体是哪一年?当时将士是在哪里拥立赵匡胤为帝的?(2)材料一中赵匡胤“解除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达成此目的,他在中央采取了哪些措施?(3)材料二反映了宋朝的什么政策?结合赵匡胤的经历谈谈宋朝实行这一政策的原因及其积极作用。参考答案:1.D2.C3.A4.B5.C6.B7.B8.C9.D10.D11.C12.A(1)答案:960年;陈桥驿(2)答案:加强中央集权。措施:采取分化事权的方法,削弱相权;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3) 答案:重文轻武的政策。原因: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避免武将篡夺政权等。积极作用: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第06课北宋的政治》同步练习(五)1.“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皇帝。其中建立北宋的“宋祖”是()A.刘备B.元昊C.忽必烈D.赵匡胤2.《宋史·太祖本纪》记载:“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这段史料记载的历史事件是()A.澶渊之盟B.郾城之战C.靖难之役D.陈桥驿兵变3.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①将兵权收归中央②派文官任知州③设节度使④派转运使把地方财政大部分收缴中央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4.宋代在各州郡设置通判,通判有权向朝廷直接奏报。宋朝统治者的这种做法()A.削弱了地方割据的军事基础B.加强了地方行政长官的权力C.削弱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行政控制5.有一种史学观点认为:宋朝某项政策的实行,使得中国人丧失了汉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尚武精神,以致其在与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屡屡败北。这项政策应该是()A.重农抑商B.重文轻武C.和亲会盟D.闭关锁国6.有位历史老师是个对联迷,他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对联。下列哪一对联是描写宋太祖的()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酒色误王国D.陈桥兵变成君主,限制武功向文治7.一位学者评论他所处的朝代,认为当时地方州郡之所以“日就困弱”,是因为朝廷把各州的“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政刑一切收了。”该学者所处的朝代是()A.秦朝B.西汉C.宋朝D.唐朝8.清朝学者赵翼写诗说:“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黄袍便罢兵。”该诗讲的是哪位皇帝()A.秦始皇B.汉高祖C.宋太祖D.元世祖9.中国文化中包含着众多的历史元素,《百家姓》是中国人熟知的一部关于姓氏的著作,开篇即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部著作最早可能出现在()A.唐B.明C.汉D.宋10.针对唐朝中后期宰相“事无不统”的教训,为了进一步分割宰相权力,宋太祖采取的创新措施是()A.分化事权,分割宰相权利B.废除丞相,权归三司C.实行三省六部制D.废除丞相,设中书省11.宋真宗准备让文武双全且长相俊朗的陈尧咨陪辽使射弓(射箭),并允诺授予他高级武官。陈尧咨请示其母亲后,其母杖责之:“你们父子均以文章立朝为名臣,你现在竟为了厚禄,使家族蒙受羞辱,忍心吗?”这反映出宋朝()A.孝亲观念浓厚B.重文轻武传统C.颜值备受推崇D.选官注重才学12.宋政府规定,各州郡的财赋,除自留一小部分外,其余运往京师开封或其它指定地点,由中央掌管。这一措施的政治作用是()A.保证京师的财政供应B.消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C.防止农民起义D.抵抗少数民族的进攻13.宋太祖曾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危害之大。”下列关于宋太祖采取这一措施的评价,正确的是()①形成重文轻武局面②加强中央对军权的控制③造成官僚机构膨胀④阻碍科举制和文化教育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天下自唐季(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因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陛下之言及此,天地神人之福也。唐季(末)以来,战衅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方镇(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续资治通鉴长编》(1)“太祖”指何人?其“得天下”是在哪一年?(2)根据材料指出“兵革不息”的原因是什么?(3)针对“普”的建议,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15.材料一: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材料二:宋真宗亲撰《励学篇》,宣扬“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材料三:(1)前两则材料共同反映了宋朝统治者实行的什么政策?(2)宋朝统治者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是什么?有何影响?(3)材料三中宋朝科举考试的人数大大增加,其原因是什么?产生了什么作用?答案:1---13DDCDBDCCDABBA14.(1)赵匡胤。960年。(2)节度使掌握兵权,实力强大,皇帝实力较弱。(3)措施: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军队;②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并设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③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在地方设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影响:将地方的行政权、财权、军权都收归了中央,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逐渐导致官僚机构和军队的不断膨胀,造成了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15.(1)重文轻武政策。(2)目的: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影响: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3)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作用: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第06课北宋的政治》同步练习(六)1.“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皇帝,其中建立北宋的“宋祖”是()A.刘备B.李世民C.杨坚D.赵匡胤2.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统一了中原和南方地区的是()A.北宋B.南宋C.辽D.元朝3.削弱相权是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重要手段。宋太祖削弱相权的措施包括()A.减少宰相人数B.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C.设置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D.集中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4.为了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造成“外州无留财”的局面,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是()A.频繁调动州县长官B.设置通判C.设置转运使D.派文臣担任州县长官5.北宋时,“状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