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课时作业15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1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课时作业15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2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课时作业15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3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课时作业15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4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课时作业15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作业15美国共和制的确立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20·吉林高三月考)美国具有独特的立国经验,无论是在建立邦联体制和根据1787年宪法建立联邦体制的过程中,立国者在作出某种重大决策时,都把地方利益作为优先考虑的因素。这主要是由于(A)A.美国先有州府后有国家的特殊性B.启蒙思想在美国得到广泛传播C.对欧洲各国立国经验的批判借鉴D.美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解析:美国独立之初实行的是邦联制度,中央政府软弱无力,所以在制定政策的时候不得不优先考虑地方的利益,故A正确;材料主要介绍的是美国独立之初制定政策时优先考虑地方利益,与启蒙思想传播无关,排除B;美国独立之初制定政策时优先考虑地方利益,是由其特殊性的国情决定的,并非批判借鉴欧洲各国立国经验,排除C;D表述太绝对,错误。2.(2020·河北高三月考)1776年,杰弗逊起草《独立宣言》第一稿时,曾把支持奴隶贸易、将奴隶制强加于北美殖民地列为英王的罪状之一,但因遭到南方州的反对而被迫删除。这反映出(C)A.蓄奴制度违背了天赋人权原则B.南方州拥护英王的殖民统治C.建立政治共识是当时首要任务D.制宪会议中南北方矛盾激化解析: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期面临的严峻任务是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而独立,而不是废除奴隶制,达成政治共识是当时的首要任务,所以北方州做出了妥协,南方州也做出了一定的让步,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该内容遭到南方州的反对而被迫删除,不能反映出蓄奴制度违背了天赋人权原则;B选项错误,南方州支持的是奴隶制,并非拥护英王的殖民统治;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南北方的妥协,不是矛盾激化。3.(2020·四川高三模拟)美国国会议员的来源分为两部分,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众议员由各州人民选出。这体现了(A)A.联邦与民主相统一 B.共和与联邦相统一C.分权与制衡相统一 D.集权与分权相统一解析:“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反映出各州具有一定独立权力,是联邦制的体现,“众议员由各州人民选出”体现出民主选举色彩,故选A项。共和是指权力执掌者由选举产生,参议员和众议员的产生方式都属于共和体制,不能体现材料中参议员与众议员二者的差距,不选B项。分权与制衡是指美国国家权力划分为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并且互相制约,材料中没有体现参议员与众议员权力不同互相制约的内容,不选C项。材料仅表述了参议员和众议员产生方式不同,体现不出集权与分权的统一,不选D项。4.(2020·安徽高三模拟)下图漫画选自英国《一周》杂志网站。方框中英语的意思是:美国的“三大政治机构”。该漫画的寓意是,当今美国(C)A.三权分立制度已经遭到破坏B.政党斗争导致国家走向分裂C.总统个人把持国家行政大权D.总统与国会的矛盾日趋激化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反映的是美国的三权分立政治体制,材料中能够可以看出特朗普总统牢牢掌握着行政大权,故选择C选项;从图中无法得知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遭到破坏,故排除A选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国家走向分裂,排除B选项;图中不能得到总统与国会的矛盾日趋激化的信息,故排除D选项。5.(2020·新疆高三月考)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以来,白宫核心政治圈一直处于高调频繁的人事变动之中。如上任仅23天的美国国家安全顾问被总统免职。特朗普总统此举(C)A.违背了1787年宪法B.会受到国会弹劾C.行使宪法赋予的权利D.美国国家安全顾问不是特朗普亲信解析:按照1787年宪法规定,最高行政权属于总统,因此总统可以提名并任命政府官员,故材料中白宫中人事变动是总统行使宪法赋予的权利,故排除A,选择C;材料没有体现总统的违法失职,所以不会受到国会弹劾,排除B;材料不能反映美国国家安全顾问不是特朗普亲信,排除D。6.(2020·浙江学军中学高三月考)1787年美国马萨诸塞州民众认为,宪法应由人民(通过自己选出的制宪会议)自己来制定,然后把它交给政府,而不应该预先由政府制定它,然后把它“恩赐”给人民。如果一个政府能够制定自己的宪法,那么这个政府也就可以任意改变宪法,从而堕落为暴政。马萨诸塞州民众意在强调(C)A.联邦宪法的内容没能体现民主B.应给予各州立法上的高度自主权C.制定宪法的程序有待改进完善D.政府制定宪法是导致暴政的根源解析:马萨诸塞州人民认为宪法的制定权应该在自己选出的议会手中,然后再交给政府。由政府预先制定宪法的做法是不可取的,由此可知马萨诸塞州的民众认为制定宪法的程序有待改善,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制定宪法的程序有待改善,而非认为宪法内容没有体现民主和给予各州立法上的高度自主权,排除A、B项;政府制定宪法有可能导致暴政,但不能说是导致暴政的根源,排除D项。7.(2020·安徽高三模拟)纵观美国总统制的演变历史不难发现,美国总统及其行政部门和国会的权力关系随着时局的变迁呈现“钟摆现象”,即在和平时期,国会的权力处于核心地位,而在危机时期,总统及其行政部门的权力则较大。这表明(C)A.总统权力处于不断扩张的趋势B.实践中难以真正的分权与制衡C.国家权力体系围绕总统制设计D.总统施政总是倾向于政党利益解析:从总体演变趋势来看,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尤其是二战及其后期,美国总统及其行政部门权力的扩张趋势稳定下来,政治权力的中心转向以总统为核心的行政机关,但材料说明的是以总统为中心的行政部门与国会之间的权力关系呈“钟摆现象”,故A项不正确。即使美国总统权力不断扩大,但实践中“分权与制衡”的原则仍是继续推进,B项说法错误,排除。美国实行国家元首与行政首脑合一的总统制,即以总统为政治体制的中心来架构立法、行政、司法、军事等国家整体权力系统的一种政体形式,故C项正确。“总统施政总是倾向于政党利益”与材料无关,排除D。8.(2020·青海高三月考)美国宪法规定:联邦议员和官员不得担任选举人;选举人在各邦(州)集合,书面投票选举。选票密封送往联邦所在地、点票后得票最多且超过选举人半数者当选总统;当选举人选不出总统时,由众议院选举,实行参议院投票方式即每州投票。美国总统的选举方式(B)A.践行了联邦体制的基本原则B.规范了民主共和的实际运用C.满足了不同阶层的政治需求D.落实了三权分立的政治理念解析:由材料可知,美国总统的这种选举方式规范了选举的流程,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在选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纰漏,是民主共和实际运用过程中自我纠错的典型案例,故选B。材料并未涉及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无法体现联邦制原则,排除A;材料未涉及对不同阶层矛盾的调和,排除C;材料并未体现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三权分立的思想,排除D。9.(2020·山东高三月考)18世纪的体制设计上,英国实行的是等级分权,不同的社会等级拥有不同的权力份额;而美国则认为他们的社会是一个平等的社会,只有人民一个等级,他们实行了功能性分权。由此可知(B)A.历史传统决定权力分配B.本国国情影响体制选择C.三权分立解决政治矛盾D.制衡原则巩固统治秩序解析:材料说明,国情不同导致英国和美国政治体制设计上的不同,英国实行的是等级分权,而美国则认为他们的社会是一个平等的社会,故B正确;A表述太绝对,错误;材料信息没有涉及三权分立,排除C;材料也没有涉及制衡原则,排除D。10.(2020·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高三月考)某学者认为:“美国国父们在权力的设计与分配上表现出了对民主的芥蒂,美国总统的权力设置是以法国的路易十四等为原型的;在国父们看来,独裁者不但不是恶魔,相反地,是正义力量的化身,是自由和公正的最强有力的保卫者。”与此观点最相符的制度设计是(B)A.两党制 B.联邦政体C.君主立宪制 D.三权分立解析:题干反映的是美国的国父们对中央最高权力的一种赞扬,结合所学可知,美国独立以后实行邦联制,出现了中央权力弱小,地方权力过大的这种严峻的现实,因此制定1787年宪法,实行联邦制国家政体,加强了中央集权。故答案为B项。A项,题干没有涉及到美国的政党制度,排除;C项,美国是民主共和制政体,不是君主立宪制,排除;D项,三权分立是对专制权力的制约,和题干主旨不符,排除。11.(2020·黑龙江大庆中学高三模拟)美国自19世纪50年代确立两党制后,一直由民主党和共和党通过竞选总统而轮流执政,但是在现代美国还有第三党,包括绿党、公民党等。这说明美国政治的特点之一是(D)A.组织完善,纪律严明 B.两党竞争,权力制衡C.驴象之争,渔翁得利 D.两党执政,多党并存解析:从题干“一直由民主党和共和党通过竞选总统而轮流执政,但是在现代美国还有第三党”可知,美国是两党执政,多党并存的局面,故D项正确。题目没有体现组织完善,政党纪律严明,故A项错误。题目没有体现权力制衡,故B项错误。民主和共和两党轮流执政,第三党并未获得执政权,故C项错误。12.(2020·福建高三模拟)2007年1月,民主党占多数的美国众议院通过了最低工资法案。参议院许多共和党人以增加给小企业减税为条件,否则他们就不批准该法案,最终双方达成妥协。这表明(C)A.两党政治扩大了社会基础B.中小资产阶级掌控政权C.分权制衡有利于合理决策D.代议民主体制弊端凸显解析:题意主要反映了美国政党政治的妥协,不能说明两党政治扩大了社会基础和中小资产阶级掌控政权,故排除A、B项;民主党和共和党达成的妥协有利于保障劳动者的最低工资待遇和使小企业获利,说明分权制衡有利于合理决策,故选C项;题意中的内容未能体现民主体制的弊端,故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13题25分,14题15分,共40分)13.(2020·黑龙江高三月考)西方民主思想的源头可追溯到古希腊,近代西方国家创造出了多党议会民主和三权分立的政治架构,对其社会发展起过巨大的推动作用,但随着时间推移,其弊端也日益显现,甚至制约着其自身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最后的裁决不是决定于法律而是决定于群众,他们的命令代替了法律,这种情况是由蛊惑家造成的。在以法律为依据的民主政体中,最好的公民占据了首位,那里没有蛊惑家……在这里民众成为集体的君王,他们不在法律的控制下,成长为君主专制,佞臣得势。这种民主政体和君主制的僭主相似,二者都对好的公民实行专制统治,平民的命令相当于暴君的诏令,蛊惑家之于平民佞臣之于僭主。……因为群众听他们的,他们就代表了群众意志左右国政。这样的民主政体实在不能不受到指责,因为那里法律没有了权威,可以说没有宪法。——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材料二:盖洛普民调所2011年9月20日发布的民调报告称,49%的选民认为两党都不代表美国人民,而无党派选民中持此观点者高达60%。有趣的是,仅10年来,美国人对“一党政府”(总统和国会多数党同属于一个党)还是“两党政府”(总统和国会多数党不同属一个党)的选择一直反复不定,但有两点呈现某些定向趋势。其一,认为“两党政府”好的选民从2005年达到36%的最高点以后就呈现出下降的总趋势,到2012年下降到23%……其二,认为“一党政府”好的选择平均值明显高于认为“两党政府”好的选民比例,而且其比例有日趋增长的趋势。——庞卓恒《西方式的“宪政民主”不具有普世价值》材料三:西方国家把本应该是内容丰富、文化深厚、操作精致的民主大大简化……“程序是万能的”则导致了西方民主制度的游戏化:民主已经被简化为竞选程序,竞选程序又被简化为政治营销,政治营销又被等同于拼资源、拼谋略、拼演艺表演。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世界上,西方所谓“只要程序正确,谁上台都无所谓”的“游戏民主”似乎越来越玩不转。……《经济学人》:“(西方)民主正在毁掉西方,尤其是美国,因为这种制度使政治僵局制度化,使决策平庸化,还经常选出一些像小布什这样的二流领导人。”……“美国梦”今天之所以风光不再,主因就是美国的资本力量似乎已经压倒了政治和社会力量。……西方世界今天经历的一场又一场危机背后都有政治制度的原因。……西方自己也应该反省自己的政治制度。——张维为《西方民主真的该吃药了》(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雅典民主政体的局限及其实质。(2)归纳材料二中美国选民对“一党政府”还是“两党政府”的选择趋势。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权力制衡和监督的角度,分析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3)材料三作者认为西方民主制度存在哪些主要问题?纵观近代以来西方民主政治发展历史,你如何看待材料三作者的观点?解析:(1)局限:依据材料一“他们的命令代替了法律”“在这里民众成为集体的君王,他们不在法律的控制下,成长为君主专制,佞臣得势”“因为群众听他们的,他们就代表了群众意志左右国政”“那里法律没有了权威,可以说没有宪法”等信息可以得出局限性是命令代替了法律;法律失去约束力(权力不受法律约束);参政公民的政治素养参差不齐,重大决策容易受少数蛊惑家的影响。实质:依据材料一和局限性的回答,结合所学可知,其实质是多数人的暴政。(2)趋势:依据材料二“认为‘一党政府’好的选择平均值明显高于认为‘两党政府’好的选民比例,而且其比例有日趋增长的趋势”可以得出趋势是选择“一党政府”好的选民比例明显高于选择“两党政府”好,且呈日趋增长的趋势。原因:注意限定信息“权力制衡和监督的角度”,结合所学可知,原因是立法权与行政权制衡作用的削弱;两党竞争相互监督的作用在削弱。(3)问题:依据材料三“导致了西方民主制度的游戏化”“民主已经被简化为竞选程序,竞选程序又被简化为政治营销,政治营销又被等同于拼资源、拼谋略、拼演艺表演”“这种制度使政治僵局制度化,使決策平庸化,还经常选出一些像小布什这样的二流领导人”“美国的资本力量似乎已经压倒了政治和社会力量”可以得出问题是民主制度游戏化、程序化,过于注重形式分工;政治僵局制度化;决策平庸化;为利益集团所操纵;缺乏完善的选人用人机制忽视人才素质。认识:属于开放性题,依据三则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民主政治制度,适合国情的才是最好的;西方式的“宪政民主”不具有普世价值;民主政治制度必须与时俱进,适时改革,才能充满活力,推动社会进步。答案:(1)局限:命令代替了法律;法律失去约束力(权力不受法律约束);参政公民的政治素养参差不齐,重大决策容易受少数蛊惑家的影响。实质:多数人的暴政。(2)趋势:选择“一党政府”好的选民比例明显高于选择“两党政府”好,且呈日趋增长的趋势。原因:立法权与行政权制衡作用的削弱;两党竞争相互监督的作用在削弱。(3)问题:民主制度游戏化、程序化,过于注重形式分工;政治僵局制度化;决策平庸化;为利益集团所操纵;缺乏完善的选人用人机制,忽视人才素质。认识: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民主政治制度,适合国情的才是最好的;西方式的“宪政民主”不具有普世价值;民主政治制度必须与时俱进,适时改革,才能充满活力,推动社会进步。14.(2020·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高三检测)自古以来,世界各国都注重对权力的监察制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清代,我国古代最完整、最具封建特色的监察成文法《钦定合规》颁行实施,标志着封建行政监察行为被以法典形式固定了下来。为加强对皇族贵戚的监察,清朝设有宗室御史,即宗人府衙门,专门稽查皇族的不法行为。——摘编自唐文昊《明清封建监察制度研究》材料二: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欧美各国的国会或议会都曾取得过“至高无上”的地位,拥有很大的权利。不论是共和制还是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精髓都是使权力分散,以达到权力间相互制约的目的。因此,各国的议会或国会不但拥有立法权,而且拥有对政府进行监督的权力,结果造成议会权力膨胀,政府权力萎缩的状况。材料三:中国政务院人民监察委员会在1950年工作任务中提出要“收集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监察工作的理论与法规以作监察人员学习的资料”,决定在中央一些部门内聘请工作人员担任该委监察通讯员。1953年政务院通过了《各级人民政府监察机关设置人民监察通讯员通则》,其中规定“人民监察通讯员应每3个月至半年向其原推选单位的群众报告工作一次”。……至1954年10月,全国已发展了十万多人民监察通讯员。1955年,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决定成立中央到地方的各级监察委员会,领导行政监察机构开展工作。——摘编自邬思源《新中国初期人民监察制度及其实践》(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朝监察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国古代地方监察官员的设置两例。(2)根据材料二,指出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欧美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