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中考基础运用试题解析教案_第1页
初三语文-中考基础运用试题解析教案_第2页
初三语文-中考基础运用试题解析教案_第3页
初三语文-中考基础运用试题解析教案_第4页
初三语文-中考基础运用试题解析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案教学基本信息课题中考基础运用试题解析学科语文学段:初中年级初三教材书名:《语文》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16年9月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目标:1.分析基础运用题的考查形式和考查内容,明确题型特点。2.解析典型试题,梳理基础知识,探究解题方法。教学重点、难点:精讲典型试题,梳理基础知识,探究解题方法。教学过程(表格描述)教学环节主要教学活动设置意图导入(PPT1)同学们好。我是北京市第二中学分校的王迪老师,这节课主要对中考试题中的基础运用题进行重点解析。有的同学认为:“基础运用,顾名思义就是基础知识的运用,有什么难的,又有什么好解析的?”有同学认为:“基础运用,考点太多,题型多变,解析得完吗?”还有同学认为:“阅读和写作是我的弱点,基础运用的解析对我意义大吗?”你有没有同样的想法呢?上面这些同学的疑惑,我不好作出回答。我先来打一个比方吧。解题如同游泳,有时游在浅水,有时游在深水;有时游在缓流,有时游在急流……但无论情形如何,游泳的方法技能却是相通的。希望这节课,既能帮助你在基础运用这样的浅水缓流中游得舒畅,也能为你在阅读写作这样的深水急流中游得酣畅积累经验。这节课对基础运用板块试题的解析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PPT2):一、分析中考试题,明确题型特点;二、解析典型试题,学会知识运用;三、布置选做作业,巩固解题技巧。初识题型引起重视一、分析中考试题,明确题型特点(PPT3)首先来分析中考试题,明确题型特点。2019年中考试题的基础运用部分都考了哪些题目?都涉及到了哪些基础知识呢?让我们逐题梳理。(PPT4)第1题是给加点的字注音,在横线处填入正确汉字;第2题考查诗圣杜甫所处的朝代;第3题在甲乙两处填入标点符号;第4题要求结合展览的内容理解“殊方共享”的意思;(PPT5)第5题结合语境在横线处填入恰当语句;第6题考查书法作品的欣赏,恰当运用修辞和词语表达参观感受,以及恰切使用词语补全上下联。(PPT6)总结起来,考查的基础知识有:音形义、文学常识、标点、修辞、语法、书法和对联。2019年中考基础运用题采用了什么样的考查形式?又考查了同学们的什么能力呢?我们再从头梳理一遍。(PPT7)整个题目围绕主题学习活动展开:首先是活动开始介绍丝绸之路,接着是活动展开后参观展品,(PPT8)再接下来是做展览志愿讲解员写讲解词,然后是看海报主题和展览前言,(PPT9)最后是学校微信公众号发推文对活动进行总结。题目是在一次的完整综合性学习的情境中设置的,在活动中涉及到了多个任务。这种形式,能调动同学们做题的积极性,增加同学们做题的兴趣。(PPT10)更重要的是,灵活地考查了同学们对于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即在主题活动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PPT11)而这些问题指向的是语言文字的准确、简洁、全面、条理、生动和得体等方面。(PPT12)综上所述,同学们要在具体情境下,在完成语文活动任务中,展现借助语文基础知识解决语言文字具体问题的能力。明确了这一点,就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分析试题明确特点二、解析典型试题,掌握知识方法(PPT13)下面我们通过解析2019年中考试题和2020年1月份部分区的期末试题,来梳理巩固一些重要的基础知识,掌握一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技巧。(一)标点符号选择题(PPT14)首先,我们来看2019年北京中考标点符号选择题。本次展览展示了丝绸之路沿线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甲】展品的年代跨越久远,有西汉时期的铜鼓,也有明清时期的瓷器;展品的种类十分丰富,包括乐器、瓷器、织锦、刺绣等;展品涉及21个民族,表现了这些民族丰富的非遗文化【乙】展览中的所有展品,既体现了精湛的技艺,也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对比选项,可以使我们迅速明确要解决的问题,针对性强,正确率高。所以我们先通过对比选项来分析问题。通过对比,先明确任务:甲处选句号或冒号,乙处选句号或分号。甲处后面的语句分别从展品的年代、种类和涉及到的民族三个方面展开说明,构成并列关系;甲处前面说明展览展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甲前面这句话语意完整,且不与甲处后面并列关系的句子构成总分关系,即甲处后面并列关系的句子并不是对甲处前面一句的说明阐释,因此甲处应选“句号”。我们再来看乙处是句号还是分号呢?乙处后面一句说明的是“展品既体现了精湛的技艺,也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这个内容,与乙处前三个句子不能构成并列关系,所以乙处应选句号而不是分号。(PPT15)我们再来看2020年东城期末标点符号题。此后各个朝代名家辈出,各领风骚【乙】北宋以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为代表,宋徽宗赵佶、文彦博、欧阳修等也都有很高的书法造诣;金元两代名家……全都成就斐然;明末清初以“草篆书”见长的傅山和清代独创“六分半书”的郑板桥,皆为世所称。先通过对比选项明确乙处的任务:选破折号还是选冒号?乙处后面句子分别说明了北宋、元、明、清这些唐以后的各个朝代涌现出的书法名家及其他们的突出成就,中间用分号分为了四层,是并列关系;再看乙前面句子说明了唐以后的“各个朝代名家辈出,各领风骚”。这样,乙的前后就构成了一种总分关系,且乙后面的句子是对乙前面句子的阐释说明。所以乙处应选冒号。(PPT16)这个知识点很重要,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冒号前后若是总分关系,“分”对“总”多角度说明阐释;冒号前后若是分总关系,“总”对“分”概括总结。还有一点要特别强调:冒号所统辖的后文一直到句号结束。(PPT17)根据这一规则,2020年东城期末标点符号题甲处就特别容易作出选择。黄河流域的书法在唐代终于迎来黄金时代。唐初有“四大书法家”【甲】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和薛稷,中唐有突破古法的颜真卿,晚唐有自成一家的柳公权。甲处若选冒号,那要一直管辖到柳公权,层次关系就混乱了,表意就不明确了。这个地方虽然用破折号,但前后不是句间关系,而是后面内容对前面某一成分注释说明的非句间关系。(PPT18)破折号的非句间关系除此之外还有两种情形:一种表示声音的延长,另一种表示话语的中断或间隔。(PPT19)当然,破折号也可标示句间关系,主要有两种情形:第一种情形是标示话题转换:“好香的干菜”谈吃,“听到风声了吗?”谈天气,中间用破折号标示话题的转换;第二种情形标示引出对话。(PPT20)我们不妨再借助2019北京中考题,梳理一下顿号、逗号、分号所标示的句间并列关系。“乐器、瓷器、织锦、刺绣”这种句内并列成分之间用顿号标示,“有西汉时期的铜鼓”和“也有明清时期的瓷器”这两个单独的句子之间并列用逗号标示,句子中间有逗号出现的句子与其它句子并列用分号标示。为便于大家识记,可以用公式表示为:顿号<逗号<分号。同学们还要特别注意,这类题表面上是在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本质上则是在考查语段表达的准确性、简洁性和条理性。当然,标点符号的用法还有很多,比如,表示停顿、语气,标示词语的性质和作用等。希望同学们在表达时,特别是写作文时用好标点符号。(PPT21)(二)结合语境解释词语简答题(PPT22)2019年考查解释词语这道题的题干很长。我们换个形式审题,看看会有什么启发。(PPT23)改变一下题干:你认为“殊方共享”的意思是。我们能答出是“殊方共同分享”的意思。(PPT24)再变一下题干:一位同学查字典得知“殊方”的意思是“他乡,异域”。你认为“殊方共享”的意思是。这一次我们能答出“他乡、异域共同分享”。(PPT25)再丰富一下题干,这回把原题完全展示出来:国家博物馆举办“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文物精品展”。展览展出的是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珍藏的文物精品。右图是展览的宣传海报,上面有“殊方共享”四个字。一位同学查字典得知“殊方”的意思是“他乡,异域”。结合展览的内容,你认为“殊方共享”在这里的意思是。上面我们得到“他乡、异域共同分享”的意思,下面我们就用语境中的信息将这句意思补充完整,可以尝试代入法。“他乡、异域”是什么?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共同分享”什么?文物精品。这样就得到了完整答案: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共享精品文物。(PPT26)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该读懂情境,理解语境;然后借助词义和语法知识明确被释词语的基本义;接着将基本义用语境的信息加以丰富,也就是提取概括情境和语境中的相关信息代入基本义;最后得到与上下文句意连贯的语境义。既然词义、语法、语境对于解题的作用如此之大,我们下面就梳理一些知识供同学们重点掌握。(PPT27)首先看词义。词义有本义,引申义和比喻。本义是最初的意义,引申义是引申出来的意义,比喻义为通过比喻产生的意义。以“包袱”为例,包袱的本义为“包衣服等东西的布”,引申义为“用布包起来的包儿”,比喻义为“某种负担,如“思想”。(PPT28)接着我们重点关注词义与语境的两种情形:1.多义词在语境中的具体意义。如: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这句话中的“自然”有4个义项:①名词,自然界;②形容词,自由发展;③副词,理所当然;④连词,表语意的转折或追加说明。在这里是第三个义项的意思,“理所当然”。2.语境赋予词语的临时意义。比如,“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热烈是“情绪高昂,兴奋激动”的意思,在这个语境中有了临时意义:强烈,热情四溢。(PPT29)最后我们借助一个句子来梳理句子成分和短语类型。我和你都考上了理想的高中。“我和你”作主语,“考”作谓语,“高中”作宾语,“都”作状语,“上”作补语,“理想的”作定语。“我和你”是并列短语。“考高中”是动宾短语,“考上”是动补短语,“都考”是状中结构的偏正短语,“理想的高中”是定中结构的偏正短语。这样来梳理句子成分和短语关型有些生硬,但能快速形成句子成分与短语类型的联系。(PPT30)2020年平谷期末词语解释题要求结合语境理解“起笔处”的意思。题干中给出“起笔”在词典上的4个解释:①书法上每一笔的开始。②一个字的第一笔。③文章的开头。④开始写文章。(PPT31)这4个解释都包涵“开始、开头”的语义,“起笔”的基本义可以理解为“写字或写文章的起初行为或开头部分”,(PPT32)所以我们可以明确“起笔处”的本义是:“写字或写文章起初或开头的地方”。(PPT33)接下来,我们看“起笔处”所在的句子:奇迹的起笔处却是满目萧条、百废待兴的“一张白纸”。面对这样的局面,有人曾断言“中共的胜利将不过是昙花一现而已”。“起笔处”是“一张白纸”,是一个局面,所以“起笔处”可理解为“做一件事情刚开始的局面”。我们再结合后文毛泽东所讲“我们还善于建造一个新世界”可以明确“起笔处”的比喻义为“建设新中国刚开始的局面”。我们再来看剩下的语境信息:新中国70年的发展,让一个东方古国从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强盛。由“70年的发展”可以推知“刚开始”指的是“建国之初”,“局面”是“贫穷落后”的。综上我们可以得到答案:新中国建立初期贫穷落后的局面。或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局面。希望同学们能熟练运用以上词义和语法知识,灵活解决语言理解和表达的准确、简洁、全面和条理的问题。(PPT34)(三)语句衔接选择题(PPT35)下面我们再来看2019年中考语句衔接题。我们还是先对比选项:通过甲乙丙三个选项,我们可以发现两个问题:1.是甲项的“各国体现了精美文物……”,还是丙项的“精美文物体现了各国……”,还是乙项的“各国……体现在这些精美文物……之中”?2.是甲项和丙项的“精美文物在文化艺术方面融合互鉴、交汇碰撞”,还是乙项的“精美文物的融合互鉴、交汇碰撞”?这需要我们到语境中找前文的说明对象来确定衔接句的主语,做到与前文保持话题一致。(PPT36)文段先说明陆上丝绸之路的展品,再说海上丝绸之路的展品,共同说明了展品的众多、精美的特点。前文说明的对象是展品的特点,后面所填句子应该与前文保持话题一致,所以丙以精美文物为主语,是正确的选项。总起来,衔接句在前文对展品特点说明基础上进一步阐述评论展览的意义。(PPT37)关于第二个问题,就比较好解答了。文化艺术可以融合互鉴、交汇碰撞,但文物不可以融合互鉴、交汇碰撞。这涉及到了成分搭配是否恰当的问题,所以要借助语病相关知识加以解决。(PPT38)再来看2020年海淀期末语句衔接题。首先比选项:A.这些优秀作品,充分体现出作家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生活、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努力和成就。B.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生活、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作家们创作出这些优秀作品的初心。C.正是作家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生活、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才创作出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B和C项都是强调了“以人民为中心,深入生活,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对作家创作的重要意义;而A强调“优秀作品充分体现出作家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生活、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努力和成就”。我们可以发现第一个问题:是强调作家“以人民为中心,深入生活,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意义,还是强强调作品充分体现作家的努力与成就呢?(PPT39)让我们回归语境。如果不是……老舍就不会……,如果不……周立波就不会……,如果不是……路遥就不能……可见,前文强调的是“以人民为中心,深入生活,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意义,应该从B或C中选择准确答案。(PPT40)我们再对比选项发现第二个问题:是B项的“坚持……是作家们……的初心”强调前文文意好,还是C项“正是作家们坚持……,才创作出……的文学作品”强调前文文意好?当然是B项好,因为C缺少主语,存在语病。解答语句衔接题,必须要明确整个文段的行文思路,必须要确定所填句子与上下文在内容和结构上的关系。那么如何判断所填句子与上下文在内容和结构上的关系呢?(PPT41)首先我们要关注语段中的关键语句。1.领起句:开头领起下文。2.总结句:结尾总结上文。3.过渡句:中间承上启下。4.照应句:勾连上下文形成线索。5.插入语:引起读者对上下文关系的注意。(PPT42)其次我们还要关注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基本的复句关系有并列关系、选择关系、承接关系、递进关系、转折关系、因果关系、假设关系和条件关系。而这些关系往往通过一些关联词和词语进行衔接照应,一些复句没有衔接照应的关联词,往往可以通过补充关联词的方法来确定复句关系。如果能补充“既……又……”,那就是并列关系;如果补充“不但……而且……”,那就是转折关系,等等。(PPT43)最后还要掌握一些病句知识,来判断所选的衔接语句有无语病。比如成分残缺、句式杂糅、搭配不当、不合逻辑等,在此就不再赘述。(PPT44)(四)修辞手法和词语使用选择题(PPT45)2020年北京中考修辞手法和词语使用题主要考查了扣人心弦、感人肺腑、油然而生、弥足珍贵等四个成语和奔波、璀璨等两个重要词语,以及文物精品像璀璨的珍珠和伟大倡议奏响新乐章等两处修辞。感人肺腑是“使人内心深受感动”的意思,用来描述“丝绸之路示意图迷人的曲线让人激动”不恰当,一个是感动,一个是激动,抒发的情感有误。(PPT46)2020通州期末所考“栩栩如生”意思是: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不适用在“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典”这个对象,形容的对象有误。2020密云期末所考“美不胜收”的意思是: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强调美好事物多得接受不完,这与“辟雍大殿的结构独出心裁”的说明特点不符,一个是美好,一个是独特,描述的特点有误。2020燕山期末所考“首当其冲”的意思是: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这与紫禁城成为“典范之最”的语境不符,感情色彩有误,可以换作“首屈一指”。(PPT47)综上,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度去辨析词语在语境中的使用是否恰当:一、词语的轻重,如“请求”的词义轻,“恳求”的词义重;二、用法搭配,如“坚定”往往与“立场”搭配,“坚强”往往与“性格”搭配;三、所指范围,如“时代”范围大,“时期”范围小;四、集体和个体,如“布匹”是集体,“布”是个体;五、语体风格,如“父亲”是书面语,而“爸爸”是口语;六、感情色彩,如“成果”是褒义词,“后果”是贬义词,“结果”是中性词。(PPT48)北京中考题和部分区期末题虽然考查了修辞手法的运用,但都没有设置错误选项。我们在此还是要重点强调一下判断修辞手法使用恰当与否的知识与方法。八种修辞,分类来讲,比喻和拟人起到的作用是使描述对象生动形象,排比、反复和夸张主要的作用是突出强调,反问和设问的主要作用是引人思考,对偶往往起到内容凝练、形式整齐的作用。修辞恰当与否,要看修辞有没有突出特点和情感,突出的特点或情感有没有错误。修辞方法和词语使用恰当题,本质上要借助修辞知识、积累的词语意义,结合具体语境,解决语言表达准确、简洁、生动和得体的问题。(PPT49)(五)对联选择题我们最后来看对联题。(PPT50)严格地讲,对联上下联的特点是:1.仄起平收;2.字数相同;3.结构相同;4.词性相同;5.表意相关。(PPT51)我们先以2019年北京中考对联题为例进行解析。下面是一位同学写的一副对联,他不能确定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你认为在上下联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驼铃①,古道徐行,一路丝绸连②;波涛③,汪洋横渡,千年文明耀④。A.①滚滚②欧亚③悠悠④乾坤B.①滚滚②乾坤③悠悠④欧亚C.①悠悠②欧亚③滚滚④乾坤D.①悠悠②乾坤③滚滚④欧亚借助上下联仄起平收的规则,即上联最后一个字是仄声,也就是声调的三声和四声,下联最后一个字是平声,也就是一声和二声。就可以判断正确答案从A和C中选择,因为A和C的②④分别有上联的最后一个字“亚”和下联的最后一个字“坤”,符合仄起平收规则。另外通过对比选项还要解决一个问题:是A项的“驼铃滚滚、波涛悠悠”,还是C项的“驼铃悠悠、波涛滚滚”?结合语义和词语的搭配可以判断,应是驼铃悠悠、波涛滚滚。所以这道题应该选C。(PPT52)我们再来看2020密云期末对联题:有同学搜集了很多孔庙中的对联,但是弄混了两副。下面按上下联顺序组成的两副对联中,最恰当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