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语文三轮复习:散文阅读考点_第1页
2023高考语文三轮复习:散文阅读考点_第2页
2023高考语文三轮复习:散文阅读考点_第3页
2023高考语文三轮复习:散文阅读考点_第4页
2023高考语文三轮复习:散文阅读考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背考点

散文阅读时高中语文阅读的重头戏,由于人生阅历浅、阅读量少、散文形式的多

样,高考散文阅读得分率低,成为高考中学生的软肋。认识高考散文的特点,找寻散

文阅读的规律,提供散文阅读的方法。

一、一般散文的阅读方法

1.解题T了解作者;

2.归纳段意T梳理结构(找出线索);

3把握主体T理解主旨;

4.分析写作技巧。

二、考场散文的阅读方法

(-)抓住意句,把握主旨

"文须字字作,亦要字字读,咀嚼有余味,百过良未足。"(元好问《与张中杰

郎中论文诗》语言是散文的载体,阅读的首要是语言的阅读,因此在散文的阅读中我

们需要关注关键语句:意句、主旨句、过渡句、哲理句……

1.学会判断意句、象句。文学的本质是表现,表现人的精神世界,散文也不例外,

高考散文选材大多以文化散文和哲理散文为主,选文文化内涵丰富,底蕴深厚,文情

并茂,具有很高的文学、文化品味,多为名家散文。散文的主旨指向人的人生观、价

值观,所以散文阅读的第一步是把握散文的主旨,而主旨的把握离不开文本中直接表

露情感的句子,我称之为意句。

散文同诗歌在表达技巧、抒情方式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以解读诗歌的方法把握散

文阅读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诗歌阅读中有一个重要概念意象,意象即融入主观情感

的客观物象,意即情感,象即客观物象。于此相通,我把散文中直接表现作者主观情

感的句子称之为意句。散文中寄寓作者感情的描绘物象的句子称之为象句,象句具有

形象性。透过纷繁的象句,直击意句,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理解文章主旨。

2.抓感情的凝聚点。作者的感情总是会在文中一处凝聚在一点,尤其是散文,这

一点是感情的铺展,找到了这一点,就是找到了文眼。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反

映了作者淡淡的喜悦。作者这一心情,从篇首的“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一句中,已

微露出来了。《回忆黄昏》表达了作者对黄昏的喜爱,黄昏意味着黄昏意味着休息、

放松,意味着归来,和家人团聚。认真辨别意句就会很容易把握散文的主旨。

此外,抓文章关键语句,概括主旨。包括中心句(概括凝练)、矛盾句(表面自

相矛盾,实则内涵深刻)、主旨句(点明主旨,深化主题);描写句(烘托心情、渲

染气氛)、抒情句(表明感情,富有感染力)、哲理句(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过

渡句(承上启下)、修辞句(生动形象,富有文采)、整散句(句式整齐、节奏和谐;

错落有致、抑扬顿挫)。了解这些句子的一般作用,并结合具体的语境,对理解散文

的主旨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牵出线索,剖析结构

"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

走的。”(叶圣陶)文章的思路通常表现在文章的取材、线索、顺序、开头、结尾、

过渡、照应、段落层次的关系等方面,理清文章思路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例如,散

文通常都有叙事、抒情、写景的线索,抓住线索就等于把握了文章意脉。从文章结构

看有总分式、承接式、并列式、递进式等结构形式,理出结构层次,思路也就清楚了。

L抓中心句,概括段意。先抓各段中心句,概括出每个自然段所写的内容。各段

的中心句一般都位于段首或段尾。

2.依据线索,分层概括。依据行文线索将文章划分为几个层次,并归纳各层意思。

3.依据规律,准确定位。开头段在全文中的作用主要有五种:提纲挈领,统摄全

篇;引起下文,作好铺垫;对照下文。突出强调;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设置悬念,

吸引读者。在初步分析开头段与下文内容的联系后,判断开头段的作用应属于五种作

用中的哪几种。

结尾段在全文中的作用主要有四种:卒章显志,升华主旨;首尾互应,结构圆合;

总结全文,深化主旨;言尽意余,含蓄隽永。过渡段在全文中主要有两种作用:承上

启下,衔接自然;前后照应,结构严密。

4.全面分析,简明表述。在精读全文的基础上逐段概括出各段意思,进而整体把

握全文思路,然后高屋建制具体分析开头段的作用,最后按"总括语+分析语”的总

分式结构描述分析的结果。总括语就是"统摄全篇、对照下文”等概括开头段作用的

术语;分析语就是简明表述出具体分析结果的语言部分,如果是铺垫作用就以"为下

文写……作铺垫”的语言格式描述出来,如果是对照作用就写"……与……对照”,如

果是渲染气氛就用"为全文渲染……的气氛",等等。

(Ξ)细化分类,抓住规律

根据散文文体特点阅读散文。根据表达方式散文可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

文和议论性散文三种。

(四)辨明手法,反观内容

文学借助艺术手法表现思想内容,阅读散文需要理解艺术手法的运用,加深散文

的主旨理解。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不同的文体应从不同的角度考虑。

从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安排等方面考虑。

即学即练

再也不会有汪曾祺这样的人了

段春娟

因编汪曾祺的书,得以知道读其文、喜欢其人的人甚多。曾有一个刚毕业的同事

对我说,她曾梦见过汪曾祺一一她硕士毕业论文写的就是汪曾祺一一可见用情之深。

然而知道汪曾祺擅画、看过他的画的人,却只在与他有交往的一个小圈子内。据说,

汪曾祺生前就有个愿望:将他的书法、绘画作品整理出版。后来听他女儿汪朝女士说,

汪老去世后,曾用其稿费印过一本大16开画册,很精美,除小部分赠给汪老生前友

人外,大部分捐给了汪老的故乡——江苏高邮。

汪曾祺自己说,他是很愿意画的,从小学到初中,都"以画名",在初二的时候,

就画了一幅墨荷,裱出后挂在成绩展览室里,这是他的画第一次上裱;下放劳动时,

因其擅画,曾被分配去画《中国马铃薯图谱》一一只可惜此图谱已佚失,要不也得在

植物画史上留下一笔。他还擅书,当年京剧院演出,好多字幕都是他用小楷写出,曾

受到前去看戏的人的称赞。后来因种种原因,搁下画笔,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

才又"重操旧业"。先是给好友朱德熙画了幅墨菊,被很爱惜地镶在镜框里挂在墙上,

被人看到了,都来要,遂一发而不可收,"画名"再度远扬。他自己在出国时还画过

很多小幅画作,送给国外友人呢。

汪曾祺的画,属于典型的文人画。他画花鸟,花均是平常看得很熟的草花,鸟则

被其女儿戏称为"长嘴大眼鸟"。然而一花一草,一枝一鸟,多少都有所寄托。用他

自己的话说:所画都是"芳春",表达对生活的喜悦。他很欣赏宋人的诗"四时佳兴

与人同"。于是兴之所至,信手拈来,便有了这一幅幅的画作。比如他给一幅叶茂花

盛的画题名为“雨足",还有"少年不识愁滋味""春城无处不飞花""吴带当风”

"孤雁头上戴霜来”等题名,这些题名结合画作来看,真是飘飘洒洒,生意满眼,意

味深长,看似随意,实则都有含蕴、有意境。

除此之外,本书还选了汪曾祺专门谈书画及谈家事的文章,从中可以看出汪曾祺

能画、擅书也并非偶然,他是有相当功夫和造诣的。他出身于书香之家,祖父很注重

对他的培养,在他十一二岁时,便亲自教他习《论语》,"日课大字一张,小字二十

行"。祖父认为他的字有才分,还为此奖过他一块端砚,鼓励他多看《麻姑仙坛记》、

虞世南的《夫子庙堂碑》、褚遂良的《圣教序》,后来又专门为其请了个先生,教他

读桐城派古文,习字,他自己还爱看汉碑……父亲是个画家,画写意花卉。父亲画画

时,他就站在旁边看,看他怎样布局……他还经常翻阅家中收藏的画册,到街上逛画

店,他还说自己喜欢徐青藤、陈白阳、李复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汪曾

祺之所以成为汪曾祺,是有各种渊源的。后来他上了高中、大学,功课紧,便不再画

画,工作之后,更是久废画笔,即便如此,事隔多年之后,再拿起笔,挥毫泼墨,风

致不减。

汪曾祺自己说写字、画画,都是“业余爱好",是"岔乎岔乎,找点事情消遣消

遣“,他喜用陶弘景的话形容自己的书画:"只可自怡乐,不堪持赠君。"他的文与

画多是随情适性,率意而为,有一幅画他是这样题的:"电影学院一小院中种葫芦甚

多,昨往开会,归来写此。”画面是满眼金黄色、充满生机的葫芦。他还说自己总是

"随遇而安",被分配到农村劳动时,像起猪圈、刨冻粪这样的重活,他都干过,后

来分配他给果树喷药,因为他干得认真、仔细,大部分喷药的活就落到他身上,他成

为喷药的能手,以至白衬衫都被染成了浅蓝色。后来又因他擅画,被分配去画马铃薯

图谱。先是画花,他天天踏着露水,到试验田里摘几丛花,插在玻璃杯里,对着花描

画。他曾经写过一首长诗叙述当时的生活,其中有两句:"坐对一丛花,眸子炯如虎J

后来还要画整个马铃薯,切开画剖面,画完了,再无用处,他便随手埋进牛粪火里,

烤烤,吃掉,还颇为得意地说,像他那样吃过那么多品种的马铃薯的,全国盖无第二

人。这是怎样一种精神境界呢?身处逆境不以为苦,反能苦中找乐,达观随和,自足

安适。他爱生活,会生活,善从生活中找乐……他的"文与画”其实全是对生活的咂

摸。他叙述家事,念及故乡,语气是那样平淡冲和,气定神闲,娓娓道来,却给人一

种磅礴大气的感觉;他写字画画,自娱自乐,却一花一草总关情,飘逸耐看;他著文

写作,目的是“给人间送小温”…曾有人感慨地说:"我们这个时代,再也不会有

像汪曾祺这样的人了。"诚哉斯言!

(节选自《读汪记》,有删改)

1.【考点:理解文章内容】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世纪70年代末,汪曾祺"重操旧业",给好友朱德熙画墨菊,"画名"

再度远扬,出国时送很多小幅画作给国外友人。

B.文章从一个鲜为人知的角度—汪曾祺的书画成就及其在这方面的成长经历、

学习修为一一向世人展示了一个全新的汪曾祺。

C.文章内容充实,选材丰富翔实,有的是陈述汪曾祺的经历,如家庭教育和分

配到农村劳动等,有的是对汪曾祺画作的品赏。

D.文章最后加粗的部分,表达了作者对汪曾祺独特的文艺创作风格的认可和对

汪曾祺的崇敬之情,也表达了对我们这个时代的遗憾。

2.【考点:分析鉴赏文章艺术特色】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

的一项是

A.文章用一同事钟情汪老以说明汪老的文章魅力之大,并反衬汪老的书画被冷

落,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B.文章第二段用汪曾祺的话简述其画画经历,写了几件事,每件事叙述言简意

明,娓娓道来,语气平缓。

C.文章第五段写汪曾祺画马铃薯图谱的事,用简笔勾勒,刻画了汪曾祺身处逆

境不以为苦,反能苦中找乐,达观随和,自足安适的形象。

D.文章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来刻画汪曾祺的形象,全文事例小而多,叙述少而

简,点到为止,要言不烦,所刻画的汪曾祺的形象鲜明突出。

3.【考点: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汪曾祺之所以成为汪曾祺,

是有各种渊源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汪曾祺之所以成为汪曾祺"的"各种渊

源"。

4.【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联系上下文,

谈谈你对“他的‘文与画’其实全是对生活的咂摸”一句的理解。

答案与解析

1.D【解析】D项"也表达了对我们这个时代的遗憾"于文无据,属于过度解读。

这里应表达了作者遗憾于世间没有了汪曾祺这个人。

2.A【解析】A项"并反衬汪老的书画被冷落"无中生有。原文并无反衬之意,

这样写的目的是由其文引出其书画。

3.①家庭教育方面,汪曾祺出身书香之家,祖父很注重对他的培养,使他学习

了大量碑帖;父亲是个画家,汪曾祺自小受到熏陶。②个人爱好方面,汪曾祺愿意画

画,对书画很有兴趣。③生活经历方面,汪曾祺在特殊时代的生活经历使他形成达观

潇洒的个性,对生活有独特的感悟。④写作与书画创作相互影响方面,汪曾祺著文写

作与书画皆为艺术,在创作中相互影响,相得益彰。

【解析】汪曾祺之所以成为汪曾祺的渊源,可以从家庭教育、个人爱好、生活经

历以及写作与书画创作相互影响等几方面来分析。

①家庭教育方面,从第四段"他出身于书香之家,祖父很注重对他的培养,在他

十一二岁时,便亲自教他习《论语》,’日课大字一张,小字二十行......鼓励他多

看《麻姑仙坛记》、虞世南的《夫子庙堂碑》、褚遂良的《圣教序》,后来又专门为

其请了个先生,教他读桐城派古文,习字""父亲是个画家,画写意花卉。父亲画画

时,他就站在旁边看,看他怎样布局"可知,汪曾祺出身书香之家,祖父很注重对他

的培养,使他学习了大量碑帖;父亲是个画家,汪老自小受到熏陶。

②个人爱好方面,从第二、四段"汪曾祺自己说,他是很愿意画的,从小学到初

中,都’以画名......他自己还爱看汉碑”等内容可知,汪曾祺对书画很有兴趣,他

愿意画画。

③生活经历方面,从第五段"后来又因他擅画,被分配去画马铃薯图谱.先是画

花,他天天踏着露水,到试验田里摘几丛花,插在玻璃杯里,对着花描画……后来还

要画整个马铃薯,切开画剖面,画完了,再无用处,他便随手埋进牛粪火里,烤烤,

吃掉,还颇为得意地说,像他那样吃过那么多品种的马铃薯的,全国盖无第二人。这

是怎样一种精神境界呢?身处逆境不以为苦,反能苦中找乐,达观随和,自足安适”

”他叙述家事,念及故乡,语气是那样平淡冲和,气定神闲,娓娓道来”等内容可知,

特殊时代的生活经历使汪曾祺形成达观潇洒的个性,对生活有独特的感悟。

④写作与书画创作的相互影响方面,从第五段"他叙述家事,念及故乡……娓娓

道来,却给人一种磅礴大气的感觉;他写字画画,自娱自乐,却一花一草总关情,飘

逸耐看;他著文写作,目的是‘给人间送小温’"可知,汪曾祺著文写作与书画皆为

艺术,在创作中相互影响,相得益彰。

4.①"咂摸”意为仔细辨别(滋味、意思等),这里指品味与思考。这句话的

意思是“他的‘文与画’其实都渗透着他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与思考"。②汪曾祺有特

殊的生活经历,并对生活有独到的思考,他用"文与画”表达了自己的这种思考。③

特殊的生活体验及思考还对他“文与画”的创作态度和作品风格产生了重要影响。

【解析】①"咂摸"意为仔细辨别(滋味、意思等),借用到此处,是指汪曾祺

的"文与画”所表现出的特点。所以可知他的"文与画”有着强烈的个人特点,其中

都渗透着他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与思考。

②因为汪曾祺生活经历丰富,虽然曾被分配到农村劳动,条件艰苦,但他能够保

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身处逆境不以为苦,反能苦中找乐,达观随和,自足安适。他

爱生活,会生活,善从生活中找乐",所以他的“文与画”表达了因经历产生的对生

活独到的思考。

③汪曾祺经过生活的洗礼,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所以"他叙述家事,念及故乡,

语气是那样平淡冲和,气定神闲,娓娓道来,却给人一种磅礴大气的感觉;他写字画

画启娱自乐,却一花一草总关情,飘逸耐看;他著文写作,目的是‘给人间送小温’",

这是汪曾祺的特殊的生活体验和思考对“文与画”产生的创作态度和风格上的影响。

必背考点

一、散文线索及思路

L行文思路与散文线索的区别

思路是作者在写作时为了深化和表达其思想情感而遵循的思维活动的线路。

回答的是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的问题。线索则是文章前后内容中都有的某个共

同的东西,回答的是围绕什么展开的问题。线索可以是梳理作者思路的一个参考,

但两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2.散文线索的类型

(1)时空连"线"。大多在写人记事及游记类散文中,常有一些表明时空

转换的词语,把这些词联系起来,就能领悟、把握文章的线索。如《桃花源记》:

缘溪行T忽逢桃花林T复前行T便得一山T……从口入T复行数十步T既出……

便扶向路T及郡下T……寻向所志一遂迷不复得路。

(2)因物取"线"。出现于叙事及抒情类的文章,常用一个具体事物或象

征事物贯串全文,作为行文线索,以突出文章主旨。如《记一辆纺车》全文以怀

念在延安时使用过的一辆纺车开头,接着从三方面写怀念纺车的原因:一是纺车

保证了"丰衣",坚持了抗战;二是纺线也是一种很有趣的生活;三是纺线使大

家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深刻变化。最后再以怀念纺车作结点明主旨。

(3)以情导"线"。阅读时要细心分析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厘清感情发

展变化的轨迹,以此导出文章的线索。《荷塘月色》以作者"心情的不宁静一游

荷塘排遣不宁静一喜悦与哀愁一惦着江南更添苦闷一回到现实,仍不宁”的感

情变化为线索。

(4)反复出"线"。阅读时,可以通过文章中反复出现的抒情议论的语句

或富有意味的事物去认识、把握线索。如《白杨礼赞》中“我赞美白杨树""实

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等语句在文中反复出现四五次,可见"赞美白杨树的不平

凡"就是本文的线索。

(5)定"神"看"线"。这种方法适用范围广,就是从中心思想的高度去

审视、把握文章的线索。如《我的老师》记叙事虽多,但都为表现对蔡老师的难

忘:"回忆f恋一思念”便是线索。

二、散文句段的作用

L开头句段作用

(1)开篇点题,往往是总领全文,点明主旨,或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情

感(奠定感情基调)。

(2)开篇不点题,那么,开头句段的作用就是开启(引出)下文,或与下

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作铺垫。

(3)开篇描写景物,那么,首段的作用,从结构上看可能是铺垫;从景物

描写上看,作用是勾勒环境、提供背景、营造(渲染)某种气氛等。

(4)开篇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开篇抒情,引起读者共鸣;抑扬开篇,强

化读者印象。

2.中间句段作用

(1)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前后呼应作用,或照应开头,或照应结尾。

(3)转换作用,是全文内容、思路的转换(由写景转向抒情、由叙述转向

议论、由正面转向反面等)。

(4)为下文……的情节作铺垫,引起下文。

3.结尾句段作用

(1)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深化中心,呼应开头,或兼而有之。

(2)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省。

(3)暗示主题或深化作者感情。

4.引用性材料作用

(1)某一事件:①引出下文的议论或抒情,在结构上往往具有承上启下的

过渡作用;②在内容上具有深化或启迪作用。

(2)传说故事:①增强文章的传奇性、事物的神秘性;②丰富文章内容;

③引起读者兴趣;④含蓄地引出、表明……观点。

(3)"史实":反思历史、以古证今或借古讽今,具有例证的作用。

(4)"诗句":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丰富文章内容;

引起读者兴趣;含蓄地引出、表明……观点。

(5)"名言":论证了……观点、阐明了事理,增强文章说服力;丰富文章

内容。

5.插入材料作用

(1)与上下文构成虚实相映、正反对照、递进烘托、总分印证的关系。

(2)对全文中心起强化、突出作用。

(3)在结构上宕开一笔,形成波澜。

6.反复出现的句子

(1)在内容上有突出内容(主旨)、强化感情等作用。

(2)在结构上有交代线索、前后呼应等作用。

(3)它在表达方式上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有强化或一唱三叹的效果。

∣<≈*p?—•*,-I

解题思路

一、分析散文线索及结构思路

L散文结构(布局谋篇)特点

(1)结构安排。

①相承(承接、递进):由叙事到议论或抒情、由写景到议论或抒情、哲

理散文的层层相递。

②相并(并列、对照):文章材料之间是平行的,它们之间或并列或对照。

③相属(总分、分总):先总说再分说,或者相反。

(2)材料组织(组织方式)。从时间上组织材料;从空间(场面)上组织

材料;以什么物件(观察点)为中心组织材料;以情感(或认识过程)来组织

材料;由实到虚,层层深入,组织材料。

特别提示:组织材料的方式常常是线索本身;有时材料组织形式可以从全文

的表现手法角度考虑,如抑扬、虚实、对比等。

(3)构思篇章。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

过渡铺垫、设置线索、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

曲折有致等。

2.整体把握散文结构思路

(1)明确文体,推知思路。

通过研判标题、浏览全文,大体确定散文的类型,依类型规律推知结构思路。

写景叙事散文多按照时间、空间、中心事件顺序进行,状物抒情散文多按照由物

到情(理)的顺序进行,议论散文多以逻辑认识为序,写人散文多以作者与他人

交往的过程为序等等。

(2)找出线索,梳理思路。

线索的类型及其在具体文章中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文章线索单一,

有的文章线索双重,或虚实结合,或纵横交叉,或一主一次,或平行发展。线索

的"线头”往往在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过渡和段首段尾的关节处,抓住这

个"线头"就能顺利牵出所有线索,从而厘清散文的结构。

(3)圈点勾画,寻找标志。

在行文中,作者总会用一些能够体现其写作思路的词句,抓住这些标志,可

以迅速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重要词语有:顺序词、时间词、指代词、类别词、

过渡词及反复出现的同义或近义词语。重要句子有:领起句、过渡句、呼应句、

反复句等。

(4)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每读一段,都概括段意,可以显露文章内在的脉络。之后分析段落之间的内

在联系,划分文章层次。划分时要重视具有前后衔接、勾连、照应作用的语言标

志。在此基础上综合研判该文的思路结构特点。

3.不同结构思路的分析方法

(1)直接梳理(分析)思路型。

给全文划分层次,归纳层意。根据事件发生发展的各个阶段,梳理出明确的

结构思路,如文中有线索,可以按照线索归纳梳理。答案组织的一般模式:先

写……再写……接着写……最后写……。

(2)间接(变式)梳理思路型。

梳理作者思想感情(心理)变化。以感情为突破口,必须用感情词(心理

词)组织成合理的先后顺序,有的感情词(心理词)可以从原文中提取,有的则

需要自己概括。

(3)分析文章构思特色型。

①全文的线索及作用:组织材料,贯穿全文;结构清晰,情节集中;揭示主

题;使行文富于变化。

②思路特点:看它在写作顺序上有何特点。如先总后分、先实后虚、先抑后

扬等。

③首尾特点:如开头的倒叙,中间的衬托对照,结尾的以景结情等。

④选材特点:如大量引用诗文等。

4.寻找散文线索的方法

(1)了解文章的体裁分类和表现手法。以物喻人的散文一般以作者对"物"

的理解或情感为线索,写景散文一般以游踪或某一景物为线索,叙事写人散文一

般以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或与人物交往的过程为线索,抒情散文往往以感情变

化为线索。阅读时抓住线索;这样有助于把握文章的主旨。

(2)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本身就是线索,或者直接显示线索)。

(3)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还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部

分,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紧扣线索,或者显示线索。

5.散文线索的作用

(1)结构方面:①组织材料,贯穿全文;②结构清晰,情节集中;③使行

文富于变化。

(2)内容方面:呈现某种情景或状态,表达某种情感或思想,揭示主题。

二、分析散文句段作用

(1)内容主题(常规角度):要考虑该内容对人物刻画、情感表达、基调

奠定等方面的作用。主题角度可考虑对主题有强化、深化、突出、揭示等作用。

(2)结构思路(常规角度):要考虑有总领全文、设置悬念、做铺垫、照

应过渡、总结上文等,还要考虑与标题的关系(如点题)。思路角度可考虑暗示、

揭示了什么样的思路等作用。

(3)表达效果(特殊角度):①句段所使用的表现手法、构思写法及其表

达效果,如使用了反问、对比等手法,则要答出表达效果,视具体句段而定。②

读者情感(心理)。通常有加深印象、激发情感、产生共鸣、发人深思、催人想

象等作用。

即学即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萨赫勒荒原

朱山坡

抵达尼日尔首都尼亚美的那天,一个叫萨哈的黑人来接我,他给中国援非医

疗队当司机有三年多了。

按原计划安排,我下个月初才去接替援非满两年的老郭,但老郭突然病倒,

抢救无效去世了。老郭一走,津德尔地区医疗队就缺少拿手术刀的医生了,而那

里等待做手术的病人排起了长队。我只好提前出发。

"穿过萨赫勒大荒原就是我们的驻地。"萨哈开车很专注,话不多。

路边全是荒凉的灌木、荆棘和草甸,并朝着四周蔓延开去。一堆堆,一丛丛,

像是一个个部落。每一棵树、每一只鸟、每一根草,紧挨着搀扶着度过漫长的岁

月和亘古的孤独。

"老郭就是一座最高的山。"萨哈拍了拍方向盘,不容我置疑。

怎么突然说到老郭了呢?我纳闷,说:"我不认识老郭,只知道他是天津市

著名的外科医生。"

"你怎么不认识老郭呢?"萨哈惊讶地质疑我,并朝我投来不满的目光。

“中国有很多跟老郭一样技术高超的医生。"

"我知道。但老郭不仅仅是一个医生……你竟然不认识老郭!"

"要不,我们聊聊老郭?"

萨哈的脸上突然布满了悲伤,连皱纹的缝隙里都堆积着难过。好一会儿也不

吭声,只是喉咙咳了咳,像是被什么卡住了。看到此情景,我也不好再提老郭了。

荒原越来越苍茫,阳光越来越刺眼。尽管车子一路颠簸,我还是迷迷糊糊地

睡着了。

我是被急刹车惊醒的,只见一个身材高瘦的黑人男子,双手张开,拦住了去

路。

我大吃一惊。在尼亚美时就被告知,近年来由于旱灾,尼日尔遭遇了大饥荒,

疾病盛行,饿死、病死的人随处可见,有些地方并不太平。去年法国一支医疗小

分队在穿越萨赫勒荒原时便道遇了悍匪,两个医生和一个司机被枪杀。

萨哈伸头出去质问:"尼可,你要干吗?"

原来认识,我悬着的心顿时放了下来。萨哈耸首肩对我说:"他是我儿子J

"祖母要去津德尔看郭医生。"尼可焦急地说,"郭医生是被魔鬼缠上了,

祖母说要给他驱魔。"

”郭医生去了尼亚美……”

"祖母说了,只要魔鬼还缠着郭医生,即使郭医生回到了中国,她也要去找

至咽"

萨哈凑近我,轻声而严肃地说:"不要告诉他郭医生已经去世了。"

"尼亚美的中国医生很厉害,把他的病治好了。”萨哈说。

我挤出笑容对尼可说:"是真的。郭医生休息几天就回来。"

“太好了,祖母可以放心了。"尼可高兴地手舞足蹈起来。萨哈突然又悲伤

了,转过身来,不让尼可看到他的神色。

我们重新出发,但刚走出十几米,萨哈突然停下车往回跑,原来尼可瘫倒在

路边了,我也直奔过去。

尼可的额头好烫,身子在颤抖,还在流鼻涕。他说:"我在这里等了两天两

夜,没有吃的,连一滴露珠也没有。"

我赶紧取来炼孚区口黑麦面包给他,但被萨哈夺回来还给了我。

"你不能送他任何东西。因为对其他人不公平。真主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J

萨哈好像在给我普及常识。

"能送给我吗?"尼可盯着炼乳羞怯地问,"我想让祖母尝尝,我不会动,

只给她尝。"

我尊重常识,但不顾萨哈的反对,我答应了。尼可似乎一下子恢复了力量。

萨哈看到我态度坚决,愧疚地闭上了嘴。后来,我们继续上路,萨哈主动跟我聊

老郭。

"去年,老郭给尼可祖母做过摘除白内障的手术,使她瞎了十五年的眼睛重

见光明。我的两个儿子患脑膜炎,都快死了,也是老郭治好的。尼可祖母对老郭

感恩戴德,视他为儿子。上个月,她靠吃野果和露珠走过大荒原来见老郭,说他

被专门对最好的好人下手的恶魔缠住了,要替他驱魔。老郭不相信这些,老太太

就蹲在手术室门外哭,哭得很伤心。"

"老郭每天都要做两三台手术,经常连续工作七八个小时,本来他身体就比

较瘦弱,终于扛不住了。那天给一个病人做完手术后,他突然昏倒在手术台前……'

我的视线模糊不清,泪水不知道什么时候溢了出来。

萨哈突然把车停了下来,质问:"你认识老郭,对不对?"

"他是我的博士导师,他有心脏病,很危险,要我替他隐瞒。他说哪怕他死

了,也要替他隐瞒。两年前,本来是我来这里的,但老郭跟我抢。他说他一定要

去援非,这是他最大的心愿。"我没有隐瞒住秘密,有些自责。但把秘密说出来,

让我心里很舒坦。

我突然想起刚才尼可的样子,赶紧说,"停车才卓头。尼可可能患上疟疾了。"

我为刚才自己的疏忽大意感到羞愧,如果老郭在,他肯定又会把我骂得狗血喷头。

萨哈没有听从我的命令,沉默了一会儿说:"我知道。他只是患病而已。"

"你真冷血!老郭在天堂看得一清二楚,他不会原谅我们的。"

"你已经送给他一罐炼乳。这对其他人已经不公平。老郭已经救了我家许多

人,如果我再让你救尼可,村里的人会说我替你们开车是为了谋私利、得好处。

我宁愿死也不能那样做。"萨哈说,"而且日落前我们必须赶到。他们等着药物

救人。"

我如坐针毡,几次要推开车门跳下去,但车速越来越快,车像是要飞起来。

我狠狠地瞪了几眼萨哈,最后一次,竟见他泪流满面,泪水重重砸在方向盘上。

我一下子便瘫软在座椅上。

夜幕降临前,我们终于穿越萨赫勒大荒原。

到了津德尔驻地的第二天,我便接替老郭开展工作。我的手术水平得到了同

事们和病人的认可,说我不愧是老郭的学生。我总是想起尼可和尼可的祖母。

(有删改)

★小说涉及多个人物并形成复线结构,请结合全文简析这种结构的妙处。

案与解;

①明线是萨哈接"我"穿越萨赫勒大荒原去往中国援非医疗队营地。暗线是

老郭的故事。以老郭为情感纽带,将人物串联,小说构思巧妙,多而不乱,繁而

不散。

②明暗交织,丰富人物性格特点,让一个闪着人性光辉和有巨大威望的"老

郭"形象逐渐完整地展现在读者眼前,也展现了萨哈的善良、坚忍,追求公平等

性格。

③明暗交织,丰富主题。既歌颂英勇献身的中国好医生,也展现尼日尔人民

的性格,更体现了中非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本结构的能力。

①根据文中情节"抵达尼日尔首都尼亚美的那天,一个叫萨哈的黑人来接我,

他给中国援非医疗队当司机有三年多了""穿过萨赫勒大荒原就是我们的驻地",

可知本文的明线是萨哈接"我"穿越萨赫勒大荒原去往中国援非医疗队营地。由

"老郭就是一座最高的山""要不,我们聊聊老郭”等内容可知,本文的暗线是

老郭的故事。

"‘祖母要去津德尔看郭医生‘尼可焦急地说,’郭医生是被魔鬼缠上了,

祖母说要给他驭魔.....去年,老郭给尼可祖母做过摘除白内障的手术,使她瞎

了十五年的眼睛重见光明。我的两个儿子患脑膜炎,都快死了,也是老郭治好的"

"他是我的博士导师,他有心脏病,很危险,要我替他隐瞒。他说哪怕他死了,

也要替他隐瞒。两年前,本来是我来这里的,但老郭跟我抢",以老郭为情感纽

带,将人物串联,小说构思巧妙,多而不乱,繁而不散。

②明暗交织,丰富人物性格特点,"老郭每天都要做两三台手术,经常连续

工作七八个小时,本来他身体就比较瘦弱,终于扛不住了。那天给一个病人做完

手术后,他突然昏倒在手术台前……""两年前,本来是我来这里的,但老郭跟

我抢。他说他一定要去援非,这是他最大的心愿",让一个闪着人性光辉和有巨

大威望的"老郭”形象逐渐完整地展现在读者眼前,"你已经送给他一罐炼乳。

这对其他人已经不公平。老郭已经救了我家许多人,如果我再让你救尼可,村里

的人会说我替你们开车是为了谋私利、得好处。我宁愿死也不能那样做""而且

日落前我们必须赶到。他们等着药物救人",也展现了萨哈的善良、坚忍,追求

公平等性格。

③明暗交织,丰富主题。"老郭每天都要做两三台手术,经常连续工作七八

个小时,本来他身体就比较瘦弱,终于扛不住了。那天给一个病人做完手术后,

他突然昏倒在手术台前……",歌颂了英勇献身的中国好医生,"你不能送他任

何东西。因为对其他人不公平。真主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也展现尼日尔人民

的性格,"尼可祖母对老郭感恩戴德,视他为儿子。上个月,她靠吃野果和露珠

走过大荒原来见老郭,说他被专门对最好的好人下手的恶魔缠住了,要替做区魔。

老郭不相信这些,老太太就蹲在手术室门外哭,哭得很伤心",更体现了中非人

民之间的深厚友谊。

∣t≈OT-∙-I

必背考点

本考点对应考纲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着重考查考生把握文

章局部内容和理解整篇中心的能力。本考点涉及的题型较多,考查形式比较灵活,

同时也是考查热点,常与对文中词句的理解结合在起考查。归纳概括是非常重要

的阅读能力。在复习中要掌握归纳、概括的方法,掌握住不同题型的解题规律和

组织答案的技巧。

概括内容要点,就是要求考生能够准确理解文章的每一段的内容要点,并按

照要求用原文或者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主要包括三大题型:层

(段)意概括、特定信息概括、主旨概括。其中特定信息概括是考查重点。对于

内容要点概括而言,要有立足全局的意识,作答时应做到"点要全、语要精",

条理简明。

1.层(段)意概括

层(段)意概括就是对文章某几段或某段的段意进行概括。有两种考法:一

是直接概括某段段意;二是概括多段落的层意。

2.特定信息概括

特定信息指"原因""结果""作用""意义""影响""方式""特点"

"情感"等方面的信息,这类信息的概括是高考散文阅读的常考题型。

3.主旨概括

主旨,就是文章思想内容的核心,也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即作者对人、事、

景、物的认识和态度,以及由此表现出的感情倾向。在散文阅读题中,对主旨的

考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二是分析概括作

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解题思路

一、层(段)意概括解题技法

L提取词句法。

对于直接概括某段段意题,如果有中心句或结论句或关键词,直接提取即可。

2.层意相加法。

没有中心句、结论句、关键词的段落,首先要确定段落叙述或描写的对象,

然后划分层次,概括层意,各层层意相加。对于多段落的层意概括题,既要注意

段内的层次要点,又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如是并列、对照关系的,要把多

个段落的意思有机结合;如是层进、转折关系的,要重在后者,又不能忽略前者;

如是总分(分总)关系的,要抓住总说部分概括。

二、特定信息概括解题技法

L特点类概括。

(1)审清题干,明确方向,明确陈述对象的特点,是人物特点还是景物特

点:然后明确思维趋向。

①概括人物形象特点:A.从记叙的事件中概括特点。B.从描写中概括特点。

对于文中的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特别是细节描写要重点关注,这些描写均

可以提炼出形象的特点。C.从抒情议论中概括特点。文中抒情议论的语句,特别

是对形象的评价性语句,往往直接写明形象特点,概括时不可忽视。

②概括物象特点:①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泽、声音)和环境特点。

②挖掘物象的内在品格(内涵、本质、精神),抓物与志的“契合点”。③塑造

此形象的意义(运用象征或托物言志的手法,体现作者的某种情操或情感,表达

作者的某种向往或追求)。答题要注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2)阅读原文,确定区域。题干中关键词出现的区域往往是答题要点所在

区域。

(3)概括区域内的文字,抓其本质,分类概括、

2.因果探寻类概括。

(1)关注题干提问模式,界定题型。因果探寻类题,题干提问时一般都有

"为什么""什么原因""什么理由"等关键词。

(2)注意思维模式:由果溯因或一果多因。散文中作者多阐发对生活的感

悟或某种道理,这些感悟或道理,就是命题者命题的"果",这些"果"从何而来,

就是文中的叙事、描写等。说到底,散文往往是一个因果复句,故这类题涉及的

范围比较大,答题时要尽量把"因"找全。

(3)遵循就近和分散相结合的原则。凡题干语句出现的地方往往是答案要

点所在的区域,所以一定要"就近"思考答案。此外,往往会有一二要点分散在

离题干句较远的上下文,需要延伸思维,适当扩大搜索范围,把答案找全。

(4)用因果法检查答案是否正确。用"因为......所以"的形式把原因与结

论连接起米读一读,如果因果关系成立,则基本正确:如果生硬,则可能不正确,

或语言组织不到位。

三、主旨概括解题技法

1.主旨概括常用方法

(1)因文面县法「①写人叙事类散文要对人物做出评价或赞美,或揭示、

评价事件的意义,或从人物事件中生发出对人生等问题的感悟和认识。②写景状

物类散文则是借景、物抒发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某种感悟。③哲理性散文的主旨,

往往是作者对人生或社会、生活的揭示或评价。

(2)解读题目法。很多题目直接点明了主旨,是文章中心思想最精练的概

括。有的题目即使没有点明主旨,也往往与中心意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最

佳的思考切入点。

(3)借助背景法。借助注解,了解相关时代背景,由此推断作者的写作意

图。

(4)及近首屋法J很多文章的首尾往往揭示或暗含中心意思,所以一定要

对首尾的语句进行重点品悟,这样往往有助于理解文章的主旨。

(5)分析议论抒情语句法。散文中的议论抒情语句,往往直接反映了作者

的观点态度,抓住了这些语句,就抓住了文章主旨。

2.主旨概括答题格式

概括主旨的一般格式:概述文章内容(本文通过记叙……塑造了……形象)+写作

意图(表达了……抒发了……情感愿望)。

即学即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沙堆里的城隍

梁衡

西方的神话中都是些离人很远的女神、酒神、爱神等,哪怕帮人找对象,也

是派个天使躲在暗处远远地射上一箭。而在中国的神话里,神总是在人的身旁,

如影随形,朝暮不离,无时不在护佑着你。

2021年9月,我到陕北采风,听说靖边县正在出土一座城隍庙,便立马赶

到现场。现在正挖掘的这个堡子名"清平堡",始建于明成化年间,周长不到两

公里,里面也设了个城隍。随着历史的变迁,整个堡子渐为风沙所埋,现沙面上

已固化为耕地、草坡、灌木林,间有大树,城隍爷就埋在下面。

最可看的是北边的正殿城隍爷端坐高台之上,文人而一身戎装,双耳垂肩,

白脸红唇,身威而面慈。他宽袍大袖,右手握拳支膝,左手微张成接物状,目视

前方。廊下的武士则高鼻深目,昂然挺身,一看就是个胡人,作狰狞状以驱恶鬼。

考古人员为防风化正准备以塑料蒙面处理。我们正赶上将蒙未蒙之时,难得一见

的佛光乍现的这一刻。城隍爷和众文武的红袍、黑靴、蓝袖口,甚至金腰带上的

云纹都历历在目。只是犹裹沙土半遮面,有的刚露出一个头,有如埃及的狮身人

面像;有的半边身子钻出土外,目光炯炯,刚从古代穿越而来。

中国土地辽阔,各地风俗信仰不同,但城隍无分南北,是一个普遍之神。他

最大的特点就是按辖区工作,保佑百姓平安。凡神都是人造的,因此习惯上总要

拿一个现实的人来做躯壳,就像写小说要有个原型。比如关公被推举来作财神,

秦琼、尉迟恭被选来作门神。至于城隍的替身,并无统一规定,由当地百姓自己

选举产生。比如杭州曾是南宋都城,它的城隍就是宋代的民族英雄文天祥。那么,

这座长城脚下的明代小城堡,该选谁来任城隍呢?这一带史上最出名的人物要数

范仲淹。

北宋与长城外的西夏长年对峙,屡遭败绩,守边武将已畏敌如虎,皇帝就把

文臣范仲淹派去带兵。范保家卫国真是赤子忠心,他带着自己16岁的长子,亲

自上阵,一夜之间筑起了一座土城。又大刀阔斧地改革兵役制度,重用本土将领,

连打了几个胜仗,终于使边防巩固,人民安居。范长年在这里风餐露宿,枕戈待

旦,有《渔家傲》为证:"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他彻底实践了自己"先忧后乐"的思想。我仔细端详眼前的这尊城隍,还真像史

上留下的范公画像。

我仔细研读出土的碑文,它先交代城隍的设置:"城隍有祠,遍于环宇,非

只大都巨邑而也。虽一村一井,莫不图像而座祀之。"古代的政治家早就明白,

单纯的行政管理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既要依法治国,也要依德治民。康德说有

两种东西,总是让人敬畏,那就是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而在古代中国,遍

布于城乡的城隍,就是这种道德普及的最后一公里。你看那些泥塑人物多么生劝,

600年仍衣带如水,神清目明。城隍不只是劝人行善,还导人审美,亦是一尊美

神。

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这个周长两公里的堡子只是小小的一个

点,但它是长城、塞外、沙漠的交集,代表着一种地貌,一种气候,一段自然生

态的轮回。你只要看看脚下被深埋着的这一座城、一座庙、一个神,就知道这里

曾经是怎样的沙尘肆虐。当地传统说书中有一个代表作《刮大风》:“刮得那个

大山没顶顶,刮得那个小山平又平。千年的大树连根拔,万年的顽石乱翻滚。”

40年前我在这一带工作时,一夜醒来,风刮沙壅都推不开门。可是现在呢?高

处一望,绿满天涯,蓝天如镜。新华社2020年发文,宣布横跨长城内外的毛乌

素沙漠已经消失。因为,这里的治沙人,一代一代数不清有多少。600年啊,城

隍在深深的沙土下做了好长一个梦,直到有一天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