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代替DL/T5117—2000水下不分散混凝土试验规程国家能源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水下不分散混凝土试验规程主编机构: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批准部门:国家能源局2021年第3号WindPowerProjects》等19项能源行业标准外文版(附件2),现附件:1.行业标准目录2.行业标准外文版目录附件1: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代替标准采标号出版机构批准日期实施日期水下不分散混凝土试验规程中国电力出版社…I本规程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16年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能科技〔2016〕238号)要求,对《水下不分散混凝土试验规程》DL/T5117—2000进行修订。本规程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拌和物、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等。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删除了原规程第4章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原材料试验方法。——删除了各章节试验报告的内容。——删除了原规程中流动性试验的扩展度试验,将原规程中的坍扩度试验更改为扩展度试验。——完善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拌和物成型的制作与试验方法。——完善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水下成型试件的制作与养护试验方法。——在水下不分散混凝土试件的成型与养护中,增加了当浇筑现场水下水温低于10℃时的养护规定。DL/T5117—20211总则 12术语 23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拌和物 33.1室内拌和与现场取样 33.2抗分散性试验 53.3坍落度试验 83.4扩展度试验 93.5表观密度试验 3.6含气量试验 3.7泌水性试验 3.8凝结时间试验 4水下不分散混凝土 4.1试件成型与养护 4.2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 4.3劈裂抗拉强度试验 4.4黏结劈裂抗拉强度试验 4.5抗弯强度试验 4.6抗渗性试验 4.7干缩湿胀试验 本标准用词说明 附:条文说明 23Anti-washoutun 3 3 5 83.4Fluidityflowtest 93.5Densitytest 4Anti-washoutunderwaterconcrete 4.1Methodsformakingandcuringconcretespecime 4.2Compressivestrengthtestofconcretecubes 4.4Bondsplittingtensil 4.7Dryshrinkage( 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tandard Listofquotedstandards 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 V1.0.2本规程适用于水电水利工程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室内、现场试验检测。1.0.3除特别规定外,试验室的温度宜保持在20℃±5℃、相对湿度不宜小于50%。所用材料、试验设备等宜与试验室温度保持一致,需要模拟施工条件下所用的混凝土时,试验室和原材料的温度宜与施工现场温度相同。1.0.4水下不分散混凝土试验检测除应执行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1在水中施工时,能增加混凝土拌和物黏聚性,减少水泥浆体和骨料分离的外加剂。掺加絮凝剂后具有抗分散性的水下施工混凝土。水下施工混凝土抵抗浆体流失、抑制离析的能力。当混凝土拌和物自坍落度筒中全部流出且坍落时间达120s时,混凝土拌和物坍落的高度。2.0.5扩展度和1h扩展度fluidityflowand1hfluidityflow坍落度试验时,当混凝土拌和物自坍落度筒中全部流出且扩散时间达到120s时的直径;混凝土拌和物静置1h后的扩展度,为1h扩展度。水下施工混凝土时,从浇灌口排出的混凝土到达浇灌点所经历的水中下落距离。同一批次混凝土拌和物水下成型的混凝土与空气中成型的混凝土抗压强度之比。233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拌和物场取样方法,为室内试验提供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拌和物。2)强制式,容量为60L~100L,转速45r/min~48r/min。2手持振捣器:振动电动机为50型1.1kW的圆头或方头电3钢板:平面尺寸不小于1500mm×2000mm,厚5mm4磅秤:称量50kg~100kg,感量不大于50g。5台秤:称量10kg,感量不大于5g。6天平:称量1kg,感量不大于0.5g。7其他:盛料容器和铁铲等。1试验室的温度宜保持在20℃±5℃、相对湿度不宜小于50%。所用材料、试验设备等与试验室温度保持一致,需要模拟施工条件下所用的混凝土时,试验室和原材料的温度应与施工现于±0.3%,粗、细骨料不应大于±0.5%。3水泥应密闭于防潮容器中,水泥如有结块而又必须使用4时,过0.9mm方孔筛,拌匀备用;粗、细骨料用量均以饱和面干状态下的质量为准。4机械拌和应符合下列要求:1)机械拌和在搅拌机中进行,拌和前应将搅拌机内冲洗干净,并预拌少量同种混凝土拌和物或水灰比相同的砂浆,使搅拌机内壁挂浆后,将剩余料卸出,倒在钢板上,用混凝土拌和物或砂浆润湿钢板。2)絮凝剂为粉体时,将水泥、砂、石、絮凝剂等一次投入搅拌机,干拌10s~15s,再加入预先溶入其他.外加剂的拌和水,一起搅拌3min;絮凝剂为液体时,将水泥、砂、石等一次投入搅拌机,干拌均匀,再加入掺有絮凝剂及其他外加剂的拌和水一起搅拌3)将拌和好的混凝土拌和物卸至钢板上,略微刮去黏结在搅拌机上的拌和物,人工翻拌2次~3次,使之4)机械拌和一次拌和量不宜少于搅拌机容量的20%,且不宜大于搅拌机容量的80%;拌和物总量不应少于所需量的1.2倍。5确需人工拌和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人工拌和在钢板上进行,拌和前应将钢板及铁铲清洗干净,并保持表面润湿,但无明水。2)絮凝剂为粉体时,将称好的水泥、絮凝剂、细骨料等倒在钢板上,用铁铲翻拌至颜色均匀,再放入称好的粗骨料与之拌和,至少翻拌3次,然后堆成锥形,将中间扒成凹坑,加入预先溶入其他外加剂的拌和用水,小心拌和,至少翻拌6次。再用手持振捣器插入拌和物中,使振捣器与拌和物充分接触,边振捣边翻拌,拌和从加水完毕算起,应在10min内完成。振5捣结束后再翻拌2次~3次使之均匀。絮凝剂为液体时,将其与其他外加剂共同溶入拌和水中进行人工3.1.4现场取样应符合下列要求:1同一组混凝土拌和物应从同一盘混凝土或同一车混凝土中取样,取样量应大于试验所需量的1.5倍,且宜不小于20L。盘混凝土或同一车混凝土中的约1/4处、1/2处和3/4处分别取样,从第一次取样到最后一次取样不宜超过15min,然后人工拌3宜在取样后5min内开始各项性能试验。4现场试验时,应避免混凝土拌和物试样受到风、雨、雪及3.2.1目的及适用范围:用水泥流失量、悬浊物含量和pH值测定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抗分散性。1称重法测水泥流失量。1)铁皮桶:高550mm,直径400mm,壁厚1mm~2)天平:称量3000g,感量为0.01g。3)容器:容积1500mL的广口容器。2悬浊物含量和pH值的测定。3)恒温干燥鼓风电热箱;5)表面皿:φ70;67)烧杯:外径110mm,高150mm,容积1000mL;8)天平:1000g~2000g,感量0.1g;100g~200g,9)滤纸:玻璃纤维滤纸,孔径1μm、φ25~φ50;10)吸滤瓶:1000mL;11)真空泵、布氏漏斗、玻璃吸管、镊子、手铲等。3.2.3试验步骤应符合下列要求:1称重法测水泥流失量。在桶底部放一容积1500mL的容器,桶内装水至高度500mm。取拌制好的水下不分散混凝土2000g,从水面自由落下倒入水中的容器内,使之全部进入水下容器,不得洒漏,静置2悬浊物含量和pH值。1)样品制备:a)从刚拌好的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拌和物取出2000g的代表试样。b)在1000mL的烧杯中加入20℃±2℃的蒸馏水或去离子水800mL。c)称取500g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并分成10等份,然后用手铲把每一份水下不分散混凝土从水面缓慢自由落下,该操作在20s~30s内完成,静置d)用玻璃吸管在1min内从烧杯水面轻轻吸取600mL的水(吸水时不能搅动),注意不要吸入浇入的混凝土。从水中取出200mL供作测定pH值的试样,其余的供作测定悬浊物含量的试样。2)悬浊物含量测定:a)用镊子夹取滤纸于事先恒量的表面皿上,移入烘7箱中于105℃~110℃下烘干1h后,取出置于c)用量筒量取充分混匀的试样300mL~400mL,此时量取的容积记为V,加入漏斗进行真空抽d)用镊子小心的将滤纸从漏斗上取下放入原恒量的表面皿上,移入烘箱中于105℃~110℃下烘3)pH值的测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水质pH值的测式中:L——流失量,%;重复试验3次,取平均值,精确到0.1%。8DL/T5117—20211坍落度筒:用2mm~3mm厚铁皮制成的截头圆锥筒,桶内壁应光滑,其上下端面应与轴线垂直。在距筒口约100mm2捣棒:直径16mm±0.2mm,长度650mm±5mm,由圆钢制成的捣棒,表面应光滑,端部为半球状。3钢直尺:300mm、1000mm,最小刻度1mm。4其他:装料漏斗、镘刀、小铁铲、温度计、秒表等。1按照本规程第3.1节规定拌制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拌和物。2将坍落度筒、捣棒及钢板冲洗干净无明水,并保持湿润,然后将坍落度筒放在钢板上,双脚踏紧踏板。3将混凝土拌和物用小铁铲通过装料漏斗分三层装入筒内,每层高度大致相等。每装一层,用捣棒在筒内从边缘到中心按螺旋形插捣25次;在筒边插捣时捣棒稍有倾斜。顶层装料时,应使拌和物高于筒口,插捣过程中,若试样沉落到低于筒口,则应随中、上层应分别插进其下层10mm~20mm。4取下装料漏斗,用抹刀将混凝土拌和物沿筒口抹平,并清除筒外周围的混凝土。5将坍落度筒徐徐地垂直提起,轻放于试样旁边,整个提离过程应控制在5s~10s内完成。当试样自坍落度筒中全部流出且坍落时间达120s时,用钢尺量出试样顶部中心点与坍落度筒的高度之差,即为坍落度值,准确至1mm。6坍落度试验从开始装料到提坍落度筒的整个过程应连续不间断地进行,并应在5min内完成。7测量并记录试验时混凝土拌和物的温度。混凝土拌和物坍落度以mm计,结果修约至5mm。3.4.1目的及适用范围:测定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扩展度,以评定其流动性,测定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1h扩展度,以评定其可9施工性。3.4.2仪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要求:1钢直尺:1000mm,最小刻度1mm。2钢板:平面尺寸不小于800mm×800mm,厚度不宜小于3其他:应符合本规程第3.3.2条的规定。1按照本规程第3.1节规定拌制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拌和物。2按照本规程第3.3.3条第2款~4款进行试验操作。当混凝土拌和物坍落度大于210mm时,拌和物宜均匀一次填入坍落度筒内。3将坍落度筒徐徐地垂直提起,拌和物在自重作用下逐渐扩展,当拌和物扩展时间达到120s时,用钢直尺在最大直径以及其垂直方向取拌和物扩散后的直径,准确至1mm。4扩展度试验从开始装料到测得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扩展度值的整个过程应连续进行,并应在5min内完成。5将剩余全部混凝土拌和物试样装入塑料桶或不被水泥浆腐蚀的金属桶内,用桶盖或塑料薄膜密封静置;自搅拌加水开始计时,静置1h,将桶内混凝土拌和物试样全部倒入搅拌机内,搅拌20s,测量其1h扩展度。3.4.4试验结果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混凝土拌和物的扩展度及1h扩展度取扩展后的最大直径以及其垂直方向直径的平均值,当两直径之差小于50mm时,应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修约至5mm。当两直径之差大于或等于50mm时,需从同一盘混凝土中另取试样重新试验。3.5.1目的及适用范围:测定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拌和物单位体积的质量,为设计配合比计算材料用量提供依据。1容量筒:金属制圆筒,筒壁应有足够刚度,筒外壁应有提手。骨料最大公称粒径不大于40mm.的混凝土拌和物宜采用容积不小于5L容量筒,容量筒内径与高均大于骨料最大公称粒径的4倍,筒壁厚不应小于3mm。容量筒的上沿及内壁应光滑平整,顶面与底面应平行并应与圆柱体轴垂直。2捣棒:直径16mm±0.2mm,长度650mm±5mm,由圆钢制成的捣棒,表面应光滑,端部为半球状。3电子天平:最大量程50kg,感量不应大于10g。4其他:玻璃板(尺寸稍大于容量筒直径),金属直尺等。3.5.3试验步骤应符合下列要求:1按本规程第3.1节的规定拌制混凝土。2测定容量筒容积:将干净的容量筒与玻璃板一起称其质量,再将容量筒装满水,仔细用玻璃板从筒口的一边推到另一边,使筒内满水及玻璃板下无气泡。擦干筒、盖的外表面,再次称其质量。两次质量相减即为水的质量,除以该温度下水的密度,即得容量筒容积V。在正常情况下,水温影响可忽略不计,水的密度可取为1kg/L。3擦净空容量筒,称其质量记为m,精确至10g。4将混凝土拌和物装入容量筒内,进行插捣,应根据容量筒的大小决定分层与插捣次数。用5L容量筒时,混凝土拌和物应分两层装入,每层插捣次数应为25次;用大于5L的容量筒时,每层混凝土高度不应大于100mm。每层插捣次数应按每10000mm²截面不小于12次计算。各次插捣应由边缘向中心均匀插捣,插捣底层时捣棒应贯穿整个深度,插捣第二层时捣棒应插透本层至下一层的表面;每一层插完后用橡皮锤沿容量筒外壁敲击5次~10次,进行振实,直至混凝土拌和物表面插捣孔消失并5用金属尺沿筒口刮掉多余的料,抹平表面,擦净容量筒外DL/T5117—2021部,称其质量记为mz,精确至10g。3.6.1目的及适用范围:测定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拌和物中的含2捣棒:直径16mm±0.2mm,长度650mm±5mm,由圆钢制成的捣棒,表面应光滑,端部为半球状。3电子天平:最大量程50kg,感量不应大于10g。4天平:称量1kg或2kg,感量不大于1g。5打气筒、木槌、水桶、镘刀、刮尺和尺寸约300mm×300mm的玻璃板等。1率定含气量测定仪。对采用气压表作为读数仪表的测定仪,其试验步骤如下:1)率定量钵的容积:用电子天平称取量钵和玻璃板的总质量,将量钵加满水,用玻璃板沿钵顶徐徐平推将钵口盖住,使量钵内盛满水而玻璃板下面无气泡。擦干外部并称其质量。两次质量之差即为量钵所装水的质量,除以该温度下水的密度即得量钵的容积V₀。一般可取水的密度为1kg/L。2)率定含气量为0时的起点线:在上述步骤之后,去掉玻璃板并保持量钵满水。拧紧盖上的阀门,加橡皮垫圈,盖严钵盖。用水平仪检查仪器是否水平。打开进水阀,松开排气阀,用注水器从进水阀处加水,直至排气阀出水口冒水为止。然后关闭进水阀和排气阀,此时钵盖和钵体之间的空隙被水充满。打开操作阀,往气箱内打气加压,使压强稍大于0.1MPa,然后微调至0.1MPa。松开操作阀,使气室的压缩气体进入量钵内,测读压力表读数,准确至0.01MPa。此时指针所指之处相当于含气量为0的起点线。3)率定含气量与压力表读数的关系曲线:起点线标定后,开启排气阀,压力表显示值归零。关闭操作阀、排气阀,开启进水阀,借助标定管用量筒接水,用气泵缓缓往气室内打气,当量筒中的水为量钵容积的1%时,关闭进水阀。打开排气阀放气,使量钵内的压力与大气压平衡,关闭排气阀。打开操作阀,往气箱内打气加压,使压强稍大于0.1MPa,然后微调至0.1MPa。松开操作阀,使气室的压缩气体进入量钵内,测读压力表读数,准确至0.01MPa。此时指针所指之处相当于含气量为1%的起点线。重复上述步骤9次,每次取出量钵容积1%的水,则压力表上读数分别对应于含气量2%、3%、4%、5%、…、10%。以压力表读数为纵坐标、含气量为横坐标,绘制含气量-压力表读数关系读数仪表上直接显示含气量的测定仪,宜参考上述规定,按照仪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率定。2应用湿布擦净混凝土含气量测定仪容器内壁和盖的内表面,装入混凝土拌和物试样。混凝土拌和物宜用捣棒插捣密实。插捣时,混凝土拌和物应分3层装入,每层捣实后高度约为1/3容器高度;每层装料后由边缘向中心均匀地插捣25次,捣棒应插透本层至下一层的表面;每一层捣完后用橡皮锤沿容器外壁敲击5次~10次,进行振实,直至拌和物表面插捣孔消失。3刮去表面多余的混凝土拌和物,用刮尺抹平,并使表面光滑无气泡。4擦净量钵边缘,垫好橡皮圈,盖严钵盖,保持不漏气。5关好操作阀,打开排气阀和进水阀,用注水器从进水阀处往量钵中注水,直至水从排气阀出水口流出,关闭进水阀和排6对气压式测定仪,用打气筒往气箱中打气加压至稍大于0.1MPa,然后微调压力表至0.1MPa。松开操作阀,待压力表指针稳定后,测读压力表读数,与率定得到的含气量与压力表读数的关系曲线对照,得到对应的含气量测值A₁。对读数仪表上直接显示含气量的测定仪,宜参考上述规定,按照仪器说明书的要求DL/T5117—20217测定骨料校正因素(C):骨料校正因素随骨料种类而1)按式(3.6.3-1)和式(3.6.3-2)计算装入量钵中的砂由式(3.6.3-1)和式(3.6.3-2)计算出的砂、石用量以饱和2)量钵中先盛1/3高度的水,将称取的砂石料混合并逐皮圈,盖紧钵盖,使密封不透气。按测定混凝土拌素C。含气量按式(3.6.4)计算,计算结果保留至0.1%:A=A-C…………(3.6.4)C——骨料校正因素,%。以两次测值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如两次含气量测值相差0.5%以上时,应找出原因,重做试验。3.7.1目的及适用范围:测定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拌和物的泌水量。1容量筒:容积为5L金属圆筒,其内径及高度均为186mm,壁厚3mm,内壁光滑干净,无锈蚀,配有盖子。2电子天平:称量20kg,感量不应大于1g。3带塞量筒:100mL,分度值1mL。4捣棒:直径16mm±0.2mm,长度650mm±5mm,由圆钢制成的捣棒,表面应光滑,端部为半球状。6天平:感量不大于0.1g,7电热板:小型电热板或其他热源。8其他:吸管、镘刀、铁铲等。3.7.3试验步骤应符合下列要求:1按本规程第3.1节的规定拌制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拌和物。2将容量筒内用湿布润湿,称容量筒质量。3将混凝土拌和物分两层装入容量筒,每层从边缘至中心螺旋形均匀插捣25次,插捣底层时捣棒应贯穿整个深度,插捣第二层时捣棒插入下层表面10mm~20mm处,每一层插捣完后应使用橡皮锤沿容量筒外壁敲击5次~10次,进行振实,直至混凝土拌和物表面插捣孔消失并不见大气泡为止。试样顶面比筒口低40mm左右,每组两个试样。用镘刀抹平,将筒口及外表面擦净,立刻记录时间并称出容量筒及混凝土试样的总质量,静置于无振动的地方,盖好筒盖避免泌水蒸发,除了吸水时整个试验中都要DL/T5117—2021式中:B——泌水率,%;3.8.1目的及适用范围:测定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拌和物的初凝时1贯入阻力仪:量程1000N,读数精度10N。测针长100mm,在距贯入端25mm处有明显的标记,测针的承压面积有100mm²、50mm²、20mm²三种。可采用手动或自动式的贯入2砂浆筒:用钢板制成,上口内径160mm,下口内径150mm,净高150mm,也可用边长150mm不漏浆的立方体试模。3筛:孔径5mm。4其他:捣棒、吸液管、温度计、钟表等。3.8.3试验步骤应符合下列要求:1按本规程第3.1节的规定拌制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拌和物。加水完毕时开始计时。用5mm筛从拌和物中筛取砂浆,并拌和均匀。将砂浆分别装入3只砂浆筒中,沿螺旋方向由外向中心插捣25次,然后用橡皮锤敲击筒壁,直至表面插捣孔消失为止。插捣后,砂浆表面应低于筒口约10mm。编号后置于温度为20℃±2℃的环境中,加盖玻璃板或湿麻袋。在其他较为恒定的温度、湿度环境中进行试验时,应在试验结果中加以说明。2从混凝土拌和加水完毕时起,经2h后开始贯入阻力测试。在测试前5min将砂浆筒底一侧垫高约20mm,使筒倾斜,用吸液管吸去表面泌水。3测试时,将测针端部与砂浆表面接触,经10s使测针贯入砂浆深度25mm,读记显示的最大阻力值,准确至0.1MPa,每只砂浆筒每次测1个~2个点。4测试过程中按贯入阻力大小,以测针承压面积从大到小的DL/T5117—20215此后隔1h测试一次,或根据需要规定测试的间隔时间,贯入阻力0~3.53.5~2020~28测针面积1贯入阻力按式(3.8.4)计算,计算结果保留至0.1MPa: 以3个测值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2以贯入阻力为纵坐标,测试时间为横坐标,绘制贯入阻4水下不分散混凝土4.1试件成型与养护4.1.1目的及适用范围:室内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抗压强度试件的制作和养护。4.1.2仪器设备应符合以下要求:1试模:试模为150mm×150mm×150mm的立方体,模板拼接要牢固,不漏浆,振捣时不得变形。尺寸精度要求:试模内部尺寸误差不应大于公称尺寸的0.2%,且不大于1mm;夹角度误差不应大于0.2°;平面度公差不应超过边长的0.05%。2养护室:标准养护室温度应控制在20℃±3℃;相对湿度应在95%以上。3养护水箱:水箱高度450mm,长、宽尺寸以能够容纳试验所需数量的试模为宜,水温保持在20℃±3℃,水下不分散混凝土试件养护时,内装不流动的饱和Ca(OH)₂溶液。4其他:木锤、抹刀。4.1.3试验步骤应符合下列要求:4.1.3.1水下成型试件的制作与养护应符合下列要求:1将试模开口向上置于水箱中,向水箱中注入适量的水,使水面距离试模顶端150mm处。2将倒置的坍落度筒小口端用盖板盖严,将拌制好的混凝土拌和物装入倒置的坍落度筒的2/3高度,然后将坍落度筒移至水面上,小口端对准水中试模,拉开坍落度筒小口端盖板,使混凝土拌和物灌入试模中至试模口上端形成小山形,每只试模在60s3将装满混凝土拌和物的试模缓慢从水中取出,放入空气中静置10min~15min,用橡皮锤轻敲试模的四个顶角各6次~8次,以促进排水,然后把表面抹平、压光。4将抹光后的试模放入标准养护室,1d脱模,脱模后的试件放入水中进行养护。试件之间应保持一定距离,每一龄期以3个试件为一组(特殊规定除外)。5当浇筑现场水下水温低于10℃时,宜采用现场同条件的水下温度在水中进行养护。6在达到规定龄期时,从水中将试件取出,进行测试。水下浇注方法如图4.1.3所示。(a)浇筑试件示意图(b)浇筑后试件示意图(c)抹平压光后试件示意图图4.1.3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浇筑方法(单位:mm)空气中成型试件的制作和养护除不将试模放入水中,而是放入空气中成型外,其他均应符合4.1.3.1的规定。4.2.1目的及适用范围:测定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立方体试件的抗压强度。1压力机或万能试验机:压力机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液压式万能试验机》GB/T3159及《试验机通用技术要求》GB/T2611中的技术要求,且其测量精度应为±1%,试件的预计破坏荷载宜在试验机全量程的20%~80%之内。应具有加荷速度指示装置或加荷速度控制装置,并应能均匀、连续地加荷。2钢制垫板:钢垫板的平面尺寸不应小于试件的承压面积,厚度不应小于25mm。钢垫板应采用机械加工,承压面的平面度公差为0.04mm;表面硬度不应小于55HRC;硬化层厚度宜为5mm。当压力试验机上下压板符合钢垫板的厚度、硬度和平面度要求时,可不需要钢垫板。3试模:150mm×150mm×150mm的立方体试模。4球座:球座钢质坚硬,面部平整度要求在100mm距离内高低差值不超过0.05mm,球面及球窝粗糙度Ra=0.32μm,研磨、转动灵活。不应在大球座上做小试件破型。当试件均匀受力后,一般不宜再敲动球座。5网罩:混凝土抗压强度不低于60MPa时,试件周围应设1按本规程第3.1节和第4.1节的规定制作试件。2到达试验龄期时,从水中或养护室中取出试件,并尽快试验。试验前需用湿布覆盖试件,保持试件的潮湿状态。3试验前将试件与上下承压板面擦拭干净。测量试件尺寸并检查其外观,当试件有严重缺陷时,应废弃。试件尺寸测量准确至1mm,并据此计算试件的承压面积。如实测尺寸与公称尺寸DL/T5117—2021之差不超过1mm,可按公称尺寸进行计算。试件承压面的不平整度误差不得超过边长的0.05%,承压面与相邻面的不垂直度不应4以成型时试件的侧面为上下受压面,试件中心应与试验5在试验过程中连续、均匀地加荷,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C30时,加荷速度取(0.3~0.5)MPa/s;混凝土强度等级大于或等于C30且小于C60时,取(0.5~0.8)MPa/s;混凝土强度等级大于或等于C60时,取(0.8~1.0)MPa/s。至试件接近破坏而开1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按式(4.2.4-1)计算2以3个试件测值的平均值作为该组试件的抗压强度试验结果。当3个试件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之一与中间值之差超过中间值的15%时,取中间值。当3个试件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均超过中间值的15%时,该组试验结果无效。3水陆强度比应按式(4.2.4-2)计算,计算结果保留至1%: fw——水下成型的受检混凝土的抗压强度,MPa;fA——空气中成型的受检混凝土的抗压强度,MPa。4.3.1目的及适用范围:测定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立方体试件的劈裂抗拉强度。1试验机:应符合本规程第4.2.2条的规定。2试模:边长为150mm×150mm×150mm的立方体试模。3垫块:半径为75mm的钢制弧形垫块,其截面尺寸如图4.3.2所示。垫块的长度应与试件相同,且要求平直。4垫条:用于垫块和试件之间,由木质三合板或硬质纤维板制成,宽15mm~20mm,厚3mm~4mm,长度不应小于试件边长,垫条不得重复使用。1按本规程第3.1节和第4.1节的规定制作试件。2到达龄期时,从水中取出试件,并尽快试验。试验前需用湿布覆盖试件,保持试件的潮湿状态。3试验前将试件表面与上下承压板面擦拭干净,检查外观,并在试件成型时的顶面和底面中部画出相互平行的直线,准确定出劈裂面的位置。量测劈裂面尺寸,精度应符合本规程第4.2.3条第3款的规定。4将试件放在压力试验机下压板的中心位置。在上下压板与试件之间垫以弧形垫块,垫块与试件之间垫以木质垫条。垫块、DL/T5117—2021垫条方向应与成型时的顶面垂直(图4.3.3)。为保证上下弧形垫开动试验机,当垫块与试件接近时,调整球座,使接触均衡。1—垫块;2—垫条;3—支架5加荷应连续、均匀,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C30时,加荷速度取(0.02~0.05)MPa/s;混凝土强度等级大于或等于C30且小于C60时,取(0.05~0.08)MPa/s;混凝土强度等级大于或等于C60时,取(0.08~0.10)MPa/s。至试件接近破坏时,停止调1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按式(4.3.4)计算,计算A——试件劈裂面面积,mm²。2以3个试件测值的平均值作为该组试件的劈裂抗拉强度过中间值的15%时,取中间值。当3个试件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层捣实,每层插捣13次,新拌混凝土的最大骨料粒径不得超过2在6块试件测值中,剔除最大、最小值各1个,以其余4个测值的平均值作为该组试件的黏结劈裂抗拉强度试验结果。4.5.1目的及适用范围:用简支梁三分点加荷法测定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抗弯强度。1试验机:万能试验机或带有弯曲试验架的压力试验机,其要求与本规程第4.2节有关规定相同。2试验加荷装置:双点加荷的钢制加压头,其要求应使两个相等的荷载同时作用在小梁的两个三分点处,与试件接触的两个支座头和两个加压头应具有半径约15mm的弧形端面,加压头的长度比试件的宽度大约10mm,其中的一个支座头及两个加压头宜做成使之既能滚动又能前后倾斜。需保证荷载通过加压头能垂直传递到荷载表面。抗弯强度试验示意图如图4.5.2所示。图4.5.2抗弯强度试验示意图(单位:mm)3试模:应采用150mm×150mm×550mm(或600mm)试模制作标准试件;必要时可采用100mm×100mm×400mm(或在长度方向中部1/3区段内不得有表面直径超过5mm、深度超5施加荷载应保持均匀、连续。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C301混凝土抗弯强度按式(4.5.4)计算,计算结果保留至0.01MPa:l——支座间距(即跨度),l=3h,mm;2抗弯强度以三个试件测值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当3若3个试件中有一个断裂面位于加荷点外侧,则混凝土抗弯强度按另外2个试件测值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若有2个试件的下边缘断裂位置位于2个集中荷载作用线之外,则该组试验结断裂位置在试件断块短边一侧的底面中轴线上量得。试验结果需乘以换算系数0.85。当混凝土强度等级大于或等于4.6.1目的及适用范围:测定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抗渗等级。1混凝土抗渗仪: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抗渗仪》JG/T249的规定,并应能使水压按规定的制度稳定地作用在试件上。抗渗仪施加水压范围应为(0.1~2.0)MPa。高150mm的圆台体。3密封材料:宜用石蜡加松香或水泥加黄油等材料,也可采用橡胶套等其他密封材料。4钢尺的分度值应为1mm;钟表的分度值应为1min。5其他辅助设备:螺旋加压器、烘箱、电炉、浅盘、铁锅、6安装试件的加压设备可为螺旋加压或其他加压形式,其压力应能保证将试件压入试件套内。4.6.3试验步骤应符合下列要求:1按本规程第4.1节的规定制作和养护试件。6个试件为1组。2试件拆模后,用钢丝刷刷去两端面的水泥浆膜,编号后立即放入水中养护至规定龄期。3到达试验龄期的前一天,将试件从水中取出,擦拭干净。待表面晾干后,进行试件密封。用石蜡密封时,在试件侧面滚涂一层熔化的石蜡(内加少量松香),然后用螺旋加压器将试件压入经过烘箱或电炉预热过的试模中(试模预热温度,以石蜡接触试模,即缓慢熔化但不流淌为宜),使试件与试模底平齐。试模变冷4用水泥加黄油密封时,其用量比宜为(2.5~4.0):1。试件晾干后,用三角刀将密封材料均匀地刮涂在试件侧面上,厚1mm~2mm。套上试模并将试件压入,使试件与试模底齐平。5试件密封也可以采用其他更可靠的密封方式。6试件准备好后,启动抗渗仪,并开通6个试位下的阀门,使水从6个孔中渗出,水应充满试位坑,关闭抗渗仪。在关闭6个试位下阀门后应将密封好的试件安装在抗渗仪上。7试验时,水压应从0.1MPa开始,以后每隔8h增加0.1MPa水压,并随时观察试件端面渗水情况。当6个试件中出现表面渗水的试件超过2个时,应停止试验,并记下此时的水压力。或加至规定压力(设计抗渗等级)在8h内6个试件中表面渗水试件不超过2个时,即可停止试验,并记下此时的水压力。在试验过程中,当发现水从试件周边渗出时,应重新按第3条~5条的规定重新进行密封。1若在所加水压下,8h内6个试件中表面渗水试件超过2个,则混凝土的抗渗等级按式(4.6.4)计算,并加前缀W表示混凝土抗渗等级。H——6个试件中渗水试件超过2个时的最小水压力数2若压力加至规定水压,在8h内6个试件中表面渗水试件不超过2个,则该组试件的抗渗等级不低于设计抗渗等级。4.7.1目的及适用范围:测定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在无外荷载和恒温条件下,在空气中和水中由于干、湿引起的轴向长度变形。4.7.2仪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要求:1试模:规格为100mm×100mm×515mm的棱柱体试模,2量测仪器:可用弓形螺旋测微计、比长仪、千分表、位移传感器、混凝土干缩仪等,其测量精度不低于0.001mm。3恒温恒湿室:室内温度应控制在20℃±2℃,相对湿度为60%±5%。4恒温水槽:内装20℃±2℃的饱和Ca(OH)₂溶液。1按本规程第3.1节和第4.1节的有关规定制作试件。以三个试件为一组,金属测头应埋设牢靠,位置准确。2空气中浇注的试件,成型后放在标准养护室中养护,水中浇注成型的试件在恒温水槽中养护,48h后拆模、编号。3试件拆模后,从养护室或恒温水槽取出,并立即送至恒温恒湿室逐个测定其基准长度。人工测长时最少重复2次,取差值在仪器精度范围内的两个读数的平均值作为基准长度测定值。图4.7.2金属测头尺寸和形状(单位:mm)4测定基准长度后,将空气中成型试件宜底面架空置于不吸水的硬质垫板上,连同垫板放在干缩室试件架上,试件间距不应小于30mm。水中成型试件置于20℃±2℃恒温水槽内,底面架空,试件间距不应小于30mm,到龄期后取出,擦去表面水进行测试,测后仍放回原处。5试件的干缩龄期以测定基准长度后算起,干缩龄期为3d、7d、14d、28d、60d、90d、180d或指定的干缩龄期。每个龄期测长时,复测2次,取平均值,然后立刻将每个试件的读数与上个龄期读数对比,发现数据异常时,立刻重新测试。测长的方法和测长的方向应与测基准长度时相同。若用比长仪测量,从测基准长度时起,每次测长前均需测定标准棒长度。6为防止测头生锈,每次测长后可在测头端部涂一薄层黄油,下次测长时应仔细擦净。DL/T5117—2021…………(4.7.4)本导则用词说明1为了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2016《水质pH值的测定玻璃电极法》GB6920代替DL/T5117—2000《水下不分散混凝土试验规程》,经国家能源局2021年04月26日发布,2021年10月26日实施。本规程是在《水下不分散混凝土试验规程》DL/T5117—2000(以下简称“原规程”)的基础修订而成,上一版的主编单位是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主要起草人是买淑芳、吴怀国、汪毅。本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删除了原规程第4章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原材料试验方法。(2)删除了各章节试验报告的内容。(3)删除了原规程中流动性试验的扩展度试验,将原规程中的坍扩度试验更改为扩展度试验。(4)完善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拌和物成型的制作与试验方法。(5)完善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水下成型试件的制作与养护试验方法。(6)在水下不分散混凝土试件的成型与养护中,增加了当浇筑现场水下水温低于10℃时的养护规定。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规定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水下不分散混凝土试验规程》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规定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要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标准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标准规定的参考。1总则 2术语 3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拌和物 3.1室内拌和与现场取样 3.2抗分散性试验 3.4扩展度试验 3.5表观密度试验 3.6含气量试验 3.8凝结时间试验 4水下不分散混凝土 4.1试件成型与养护 4.2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 4.3劈裂抗拉强度试验 4.4黏结劈裂抗拉强度试验 4.5抗弯强度试验 4.6抗渗性试验 4.7干缩湿胀试验 原规程仅仅规定了适用范围。本次修订将章节标题由“范围”改为“总则”,并按照《关于印发〈工程建设标准编写规定〉的通知》(建标〔2008〕182号)的要求重新编写。1.0.3试验室环境条件参照《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DL/T5150—2017中1.0.3规定为:宜保持在20℃±5℃、相对湿度不宜小于50%。同时增加了模拟施工条件下试验室和原材料温度宜与施工现场温度相同的规定。根据规范中术语的使用情况进行了更新和补充。其中参照《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絮凝剂技术要求》(GB/T37990—2019),将原规程抗分散剂改为絮凝剂,并完善了絮凝剂的定义;根据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术语描述需求,增加了抗分散性、1h扩展度、水陆由于水下不分散混凝土较为黏稠,重新定义其坍落度、扩展度的测定时间,并根据其可施工性的评定需求,定义了1h扩展度。因文中对符号均有明确的解释和定义,删除了原规范术语与符号中的符号。3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拌和物3.1室内拌和与现场取样对混凝土搅拌机的参数要求进行了补充:自落式,容量为50L~100L,转速为18r/min~22r/min;强制式,容量为60L~100L,转速为45r/min~48r/min。根据手持振捣器振动棒(不含软管)的常见长度,将手持振3.1.3试验室环境条件参照《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DL/T5150—2017中1.0.3中规定为:宜保持在20℃±5℃、相对湿度不宜小于50%,同时增加了模拟施工条件下试验室和原材料温度的规定,与本规程中总则部分相统一。参照《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DL/T5150—2017中3.1.3增加了粗、细骨料用量均以饱和面干状态下的质量为准的要求。参照《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絮凝剂技术要求》GB/T37990—2019中7.3补充了絮凝剂为粉体、液体时的不同搅拌方式。絮凝剂为粉体时,将水泥、砂、石、絮凝剂等一次投入搅拌机,干拌10s~15s,再加入预先溶入其他外加剂的拌和水,一起搅拌3min;絮凝剂为液体时,将水泥、砂、石等一次投入搅拌机,干拌均匀,再加入掺有絮凝剂及其他外加剂的拌和水一起搅拌3min。同时对人工拌和做出相应的调整。3.1.4参照《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DL/T5150—2017规定了取样方法和取样量:同一组混凝土拌和物应从同一盘混凝土或同一车混凝土中取样,取样量应大于试验所需量的1.5倍,且宜不小于20L。取样应具有代表性,宜采用多次采样的方法,一般在同一盘混凝土或同一车混凝土中的约1/4处、1/2处和3/4处分别取样,从第一次取样到最后一次取样不宜超过15min,然后人工拌参照《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2016中3.2.3,增加了宜在取样后5min内开始各项性能试验的规定。3.2.2参照《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絮凝剂技术要求》GB/T37990—2019中附录A.3,对悬浮物、pH值的仪器设备:酸度计、甘汞电极和玻璃电极、恒温干燥鼓风电热箱、干燥器表面皿、量筒、烧杯、天平、滤纸、吸滤瓶、真空泵、布氏漏斗、玻璃吸管、镊子、手铲等进行了补充。3.2.3参照《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絮凝剂技术要求》GB/T37990—2019中附录A.4,规定了样品制备过程中蒸馏水或去离子水的水温20℃±2℃,并对悬浊物含量测定的过程进行了详细说明。规范了水泥流失量的计算公式,将其定义为L,参照《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絮凝剂技术要求》GB/T37990—2019中A.5,补充了悬浊物含量的计算公式及悬浊物含量、pH值的数据处理3.3.2为保持规范的可操作性,参照《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DL/T5150—2017中3.2.2对坍落度筒附图进行了补充。3.3.3结合本规程中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坍落度的定义及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特点,取消了原规程中坍落度30s的测试时间,并根据水下不分散混凝土120s的坍落时间,适当增加了坍落度试验的总时长应小于或等于5min。综合考虑试验的操作难易程度及本规程与其他规程规范的一致性,取消了原规程中的扩展度试验,将原规程中的坍扩度试验更改为扩展度试验。增加了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1h扩展度,以评定其可施工性。3.4.3考虑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坍落度较大,参照《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DL/T5150—2017中第3.4.3条第4款,增加了当混凝土拌和物坍落度大于210mm时,拌和物宜均匀一次填入坍落度筒内的成型方法要求。结合本规程中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坍落度的定义及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特点,取消了原规程中坍扩度30s的测试时间,并根据水下不分散混凝土120s的扩展时间,适当增加了扩展度试验的总时长应小于或等于5min。参照《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2016中5.2.3,规定了水下不分散混凝土1h扩展度的检测方法为:将剩余全部混凝土拌和物试样装入塑料桶或不被水泥浆腐蚀的金属桶内,用桶盖或塑料薄膜密封静置;自搅拌加水开始计时,静置1h,将桶内混凝土拌和物试样全部倒入搅拌机内,搅拌20s,测量其1h扩展度。也可根据实际工程需要测定其他不同时长的扩展度,以用于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工作性的评定。3.4.4参照《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DL/T5150—2017.中3.4.4,增加了混凝土拌和物的扩展度及1h扩展度取扩展后的最大直径以及其垂直方向直径的平均值,当两直径之差小于50mm时,应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修约至5mm。当两直径之差大于或等于50mm时,需从同一盘混凝土中另取试样重新试验的结果处理要求。参照《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DL/T5150—2017、《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2016等,将原规程中第8.3节容重试验(重量法)更改名称为表观密度试验。3.5.2根据水下不分散混凝土骨料最大公称粒径不大于20mm的规定,参照《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2016中第14.0.2条第1款,规定了骨料最大公称粒径不大于40mm的混凝土拌和物宜采用容积不小于5L容量筒,容量筒内径与高均大于骨料最大公称粒径的4倍,筒壁厚不应小于3mm。对容量筒尺寸。根据容量筒尺寸的变化,同时规定了电子天平量程最大量程50kg,感量不应大于10g。3.5.3本规程对容量筒容积进行了重新规定,因此取消了原规程中表8.3.3捣棒插捣次数的相应规定。由于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坍落度大于常态混凝土,因此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拌和物表观密度试验的成型方法,参照《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2016中坍落度大于90mm混凝土拌和物的成型方法开展,本条解释同样适用于本规程第3.6节~3.8节。为提高规范的可操作性,参照《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DL/T5150—2017对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含气量试验进行了补充。3.7.2根据水下不分散混凝土骨料最大公称粒径不大于20mm的规定,参照《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2016中第12.0.2节第1款,规定了泌水性试验的容量筒尺寸:容积为5L,其内径及高度均为186mm,壁厚为3mm,内壁光滑干净,无锈蚀,配有盖子。根据容量筒尺寸的变化,同时规定了电子天平称量20kg,感量不应大于1g。3.8.2参照《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DL/T5150—2017中第3.9.2条,补充了贯入阻力仪:量程1000N,读数精度10N。测针长100mm,在距贯入端25mm处有明显的标记,测针的承压面积有100mm²、50mm²、20mm²三种。砂浆筒:用钢板制成,上口内径160mm,下口内径150mm,净高150mm,也可用边长150mm不漏浆的立方体试模。捣棒、吸液管、温度计、钟表等。参照《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絮凝剂技术要求》GB/T37990—2019中第7.6.5条、《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2016中第11.0.2条第3款及《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DL/T5150—2017中第3.9.2节第3款、《水运工程混凝土试验检测技术规范》JTS/T236—2019,凝结时间试验所采用为5mm;根据实际试验操作,由于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拌和物坍落度、扩展度均较大,因此拌和物不是很黏稠,综合考虑,将筛孔尺寸由10mm更改为5mm。3.8.3试验步骤应符合下列要求:参照《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DL/T5150—2017中第3.9.2条第1款,将环境温度更改为20℃±2℃。4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土拌和物的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考试试卷
- 售后服务部年终总结
- 一年级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集锦
- 二年级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1000题汇编
- 《数学物理方法》第1章测试题
- 母鸡孵蛋课件教学课件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传感器与检测技术》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土木工程制图》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商务礼仪》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淮河新城二期##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肝衰竭肝功能衰竭
- 油站使用说明书
- 小学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ppt
- 如何识别真假币(共34张PPT)
- 2023届高考数学复习微难点7 三角函数中ω的范围问题(共11张PPT)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自评报告(共64页)
- 工程建设情况汇报PPT课件
- GB∕T 39116-2020 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
- 小学五年级数学《小数除法》ppt课件
- 什么是结晶PPT
- 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