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窄带物联网(NB-IoT)原理与技术》课件第9章_第1页
《窄带物联网(NB-IoT)原理与技术》课件第9章_第2页
《窄带物联网(NB-IoT)原理与技术》课件第9章_第3页
《窄带物联网(NB-IoT)原理与技术》课件第9章_第4页
《窄带物联网(NB-IoT)原理与技术》课件第9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9章EPC核心网规划9.1EPC核心网网络规划9.2EPC核心网容量规划9.3EPC核心网组网规划

9.1EPC核心网网络规划

9.1.1EPC网元设置目前国内三大运营商的NB-IoT业务在EPC核心网主要采用CP优化传输,即由移动性管理设备(MME)、服务网关(SGW)、分组数据网关(PGW)及存储用户签约信息的HSS、策略控制单元(PCRF)等组成。与LTE相似,SGW和PGW逻辑上分设,物理上可以合设,也可以分设,PCRF物理上是与PGW合设。

在电力、水务等一些小型专网中采用融合核心网(C-SGN)和HSS组成EPC,在前面也提过,融合核心网C-SGN等价于MME、SGW、PGW三者逻辑功能,物理实体就在一块板子上,这样就节约了设备利用空间。当需要实现NB-IoT接入的基本功能时,EPC核心网需要部署的网元包括MME、SGW、PGW及HSS,NB-IoT接入的系统架构如图9-1所示。图9-1NB-IoTCP模式网络架构

在运营商网络中这几种设备一般是如何部署的呢?

首先看MME,MME主要负责控制层面信息的处理,与LTE不同,NB-IoT中MME可通过NAS层传输用户的小包数据,对传输带宽要求较小。MME与eNodeB之间采用IP方式连接,不存在传输带宽瓶颈和传输电路调度困难的问题。另外MME与eNodeB之间本身就是采用“星型”组网模式。

HSS负责存储用户数据、鉴权管理等功能,宜采用以省为单位集中设置的方式。

SGW在NB-IoT中主要通过S11接口连接MME,原LTE中SGW与MME的S1-U接口在CP优化传输中不采用,但在UP优化传输中采用。

PGW主要负责连接外部数据网,以及用户IP地址管理、内容计费,在PCRF的控制下完成策略控制。从媒体流处理上看,SGW、PGW负责用户媒体流的疏通,业务承载方案是:

(1) CP优化传输采用“eNodeB-MME-SGW-PGW”方式;

(2) UP优化传输与LTE相同,仍采用“eNodeB-SGW-PGW”方式,不存在“SGW- SGW”“eNodeB-eNodeB”的业务承载。

S/PGW设置与媒体流的流量和流向相关,应根据业务量及业务类型,选择集中或分散的方式。因NB-IoT业务量较小且不需提供语音类点对点业务,主要数据业务类型为“点到服务器”类型时,S/PGW连接的互联网出口一般为集中设置,因此S/PGW可采用集中设置的方式。当某些本地网业务量较大或需提供点对点业务时,可将S/PGW下移至本地网,尽量靠近用户,减少路由迂回。建网初期,互联网出口一般以集中设置为主,点对点业务量不大,因此建议采用集中设置的方式。EPC网元部署如图9-2所示。图9-2NB-IoTEPC网元部署

SAE-GW的设置方式可以分为SGW和PGW的合并设置和分开设置,分析见表9-1。

9.1.2 EPC主要接口的组网方案

1. MME与eNodeB间的互通

NB-IoT沿用LTE组网方案,eNodeB将直接与核心网互联,简化了无线系统的结构,但由于EPC采用控制与承载分离的架构,因此在业务处理过程中,eNodeB需通过S1接口分别与MME、SGW互通。eNodeB与MME间采用S1接口主要互通控制信令信息,其间的网络组织有两种方案:归属方式和全连接方式。

方案一:归属方式,即每个eNodeB固定由一个MME为之服务,点对点互联,如图9-3所示。图9-3归属方式

方案二:全连接方式,即每个eNodeB的业务由一组MME来处理,点对多点互连,如图9-4所示。图9-4全连接方式

2. SGW与eNodeB间的互通

eNodeB与SGW间采用S1-U接口,主要传送用户媒体流。当采用控制面优化传输方案(CP优化传输)时,不采用S1-U接口;当采用用户面优化传输方案(UP优化传输)时,S1-U接口保留使用。所以实际现网中可保留S1-U的路由配置,但MME决定是否采用S1-U接口。eNodeB与SGW间的组网方式也有两种:

方式一:eNodeB与某个(或两个)SGW配置归属关系并经IP承载网互联,其发起的业务由MME直接选择其归属的SGW来疏通,如图9-5所示。

图9-5组网方式一

方式二:eNodeB与所属区域内的多个SGW均经IP承载网互联,无归属关系,其业务由一组SGW负荷分担地疏通,如图9-6所示。图9-6组网方式二

方式一的优点是易于规划eNodeB与SGW间的IP电路及配置接口带宽,局数据设置相对简单,对MME功能要求较低。其缺点是网络可靠性较低,当某一SGW出现故障时,其服务的所有eNodeB接入的业务均将受到影响;不同eNodeB覆盖范围内业务量不均衡时,其归属的SGW的负荷也将出现不均衡的现象,不能有效利用资源;另外,当用户在不同eNodeB覆盖范围内进行业务切换时,需切换到其他SGW为之服务,增加了信令处理需求。

方式二的优点是网络可靠性高,通过DNS和MME的数据配置,可以实现SGW的冗余备份;当用户在一组SGW服务区域内发生跨eNodeB业务切换时,仍由原SGW服务,可相对减少信令交互;一组SGW采用负荷分担方式工作,可避免服务区域内不同eNodeB接入业务量不均衡带来的问题,资源利用率高。其缺点是不易于规划eNodeB与SGW间的IP传输电路,接口带宽配置核算相对较难;对MME的功能要求较高,需要具备负荷分担选择SGW的功能。

综合上述分析,方式二优势较明显,建议采用。

3. MME间及MME与S/PGW的互通

NB-IoT中用户附着时是否建立默认承载是可选的,当采用用户面优化方案(UP优化传输)时,必须激活默认承载,此时与LTE类似,在用户进行网络附着时,EPC网络即为用户建立用户⇔eNodeB⇔SGW⇔PGW的默认承载,MME需为用户选择PGW和SGW。MME收到用户附着请求或PDN连接请求消息后,MME从该用户在HSS中的签约信息中获取APN,向DNS获取该APN对应的SGW和PGW地址列表,再根据配置的策略选择最优的SGW和PGW组合,为用户建立默认承载。

从上述过程来看,MME选择S/PGW需根据DNS解析的结果来实现,同样MME间的选择也需通过DNS解析的结果来实现,因此在实际组网时不需特别规划其间的组网方式,只需在MME、DNS等节点配置相关数据。网元间经IP承载网直接互联。

(1) SGW选择,用户建立PDN连接时,MME根据TAI信息通过DNS进行选择,如图9-7所示。图9-7SGW的选择

(2) PGW选择,用户建立PDN连接时,MME根据APN信息通过DNS来选择,如图9-8所示。图9-8PGW的选择

4. MME与HSS的互通

EPC核心网中MME与HSS间采用Diameter协议互通,底层基于SCTP承载,需要静态配置信令连接,上层使用IMSI进行路由。为了支持漫游业务,全网大量网元之间需要存在信令全连接关系。同一本地网内的MME与HSS间可采用静态配置数据方式,直接经IP承载网互联;跨本地网及跨省的MME与HSS的互通一般采用Diameter中继代理方式。

方案一:如图9-9所示,MME静态配置HSS地址数据,需MME配置外的所有HSS的地址(与LTEIMSI号码段有对应关系)。对于方案一,MME与HSS间可直接互通信令,信令传送时延较小,服务质量较高,但该方案适合MME与HSS数量较少,网络规模较小的情况。图9-9方案一

方案二:如图9-10所示,由DRA负责解析相应节点的地址并反馈给MME。MME的数据配置相对简单,且MME直接与HSS进行信令消息的交互,但在跨省寻址时,需要经多个DRA进行解析,特别是需经多级DNS解析地址,信令传送时延较长。图9-10方案二

方案三:如图9-11所示,Diameter代理中继类似于七号信令网中的STP,转接MME与HSS间的Diameter信令,MME的数据配置也相对简单,HSS、MME拓扑对外隐藏,安全性高。但Diameter信令需经多个节点转接,传送时延将较长,且需考虑Diameter代理中继的设置和组网问题,在网络规模较小时,设置独立的Diameter代理中继服务器不太经济。图9-11方案三

9.1.3双平面组网设计

EPC的网元,如MME的接口板具备千兆电口/光口,如MME接口同时连接两个交换机的两个接口实现链路备份,交换机启用层三功能,MME的下一跳IP配置在交换机上。

交换机到EPC的网元的前向路由提供OSPF路由和静态路由两种方式,同样交换机和各网元之间启动BFD检测,配合OSPF路由或静态路由一起实现PDSN和交换机之间的前向路由备份。

交换机和承载网的路由器或PTN之间根据运营商的要求配置静态路由或动态路由实现互通。

单平面组网示意图如图9-12所示,双平面组网示意图如图9-13所示。图9-12单平面组网示意图图9-13双平面组网示意图

9.2EPC核心网容量规划

9.2.1MME容量规划影响MME设备选型的因素有很多,如用户容量、系统吞吐量、交换能力、特殊业务等。下面对两个主要因素,即用户容量与系统吞吐量进行估算。

在系统中,SAU代表用户容量。SAU即为附着用户数,总用户数是SAU数与分离用户数之和。一般由于MME内存限制,支持的用户总数为A,在线用户比例为a,那么MME控制面处理模块支持的SAU就是A × a。由于NB-IoT终端采用PSM和eDRX两种省电技术,多数时间处于睡眠状态,基站无法寻呼到终端,因此将终端睡眠与关机统称为离线状态,将正常业务状态称为在线状态。

MME为EPC系统中的控制网元。NB-IoT中采用CP优化传输时,可通过NAS信令携带用户数据,但携带信息量大小限制在200 KB以内;采用UP优化传输时,MME只传送信令,因此影响MME系统吞吐量的只有信令流量。而MME处理的吞吐量即为各接口信令流量之和,MME信令接口包括S1-MME接口、S11-C接口及S6a接口。

各接口流量包括各种流程的信令消息的总流量,例如经过S1-MME接口的信令消息,包括附着、去附着、激活承载上下文、去激活承载上下文、修改承载上下文等信令消息,在现网对各接口的控制面吞吐量进行精密计算,计算公式为

其中各流程的每秒并发数参照MME话务模型,如表9-2所示。

如图9-14所示,根据外场测算经验值给出S1-MME接口、S11-C接口及S6a接口的每用户忙时单方向的平均信令流量的最大值。

图9-14简化的MME话务模型

基于以上经验值,对各接口的信令流量进行估算,方法如下:

MME处理的吞吐量即为各接口信令流量之和,MME信令接口包括S1-MME接口、S11-C接口及S6a接口。因此,结合式(9-1)、式(9-2)、式(9-3),可通过(9-4)式计算出系统信令吞吐量:

9.2.2 SGW容量规划

SGW的数据接口包括S11-U接口和S5接口。考虑S11-U接口和S5接口均采用GTP封装,开销长度为62Byte,典型包大小为500Byte,可以认为S11-U上行接口流量等同于S5上行接口流量,同理S11-U下行接口流量等同于S5下行接口流量。因此,SGW接口进/出流量 = 1/2(S11-U接口流量 + S5接口流量)。

接下来进行S11-U接口流量的估算。S11-U接口采用GTP协议进行封装,考虑到S11-U的包头长度为62 Byte,如表9-3所示。

9.2.3 PGW容量规划

PGW的数据接口包括S5和SGi。SGi接口一般考虑以太网接口封装,包头开销为26 Byte。经统计计算PGW进流量约等于出流量,因此可按如下方法计算。

9.3 EPC核心网组网规划

9.3.1 EPC网元硬件概述在“IUV-NB-IoT全网规划部署与应用软件”的设备配置模块中,需要对机房进行硬件配置。软件要求需部署MME、SGW、PGW及HSS四种设备类型。主流厂商设备的硬件架构为机架—机框—单板,如图9-15所示。图9-15EPC的主要设备硬件架构

目前主流厂商的硬件产品通常都支持以下硬件特性:

(1)所有的硬件板卡均能实现1∶1的冗余。

(2)所有硬件组件均可以实现热插拔。

(3)业务面和底层的处理分离,由不同的专用硬件板卡实现。

(4)支持网管接口。

9.3.2 MME物理连接及地址规划

在“IUV-NB-IoT全网规划部署与应用软件”软件中,为了方便理解,我们以最小的硬件配置为例进行介绍。如图9-16所示,比如为了使MME能够进行正常的工作,一个MME可能会配置多个机框,机框可能会包含多种类型的板卡,在软件中笼统分成了物理接口板卡以及业务处理板卡。不同厂商可能还会有交换板、操作维护板、业务处理板等。图9-16MME板位示例图

如图9-17所示,MME的接口板提供一对或多对物理接口,在实际现网环境中,为便于维护和业务逻辑清晰,S1-MME和S6a采用物理分离方式组网,S10/S11-C/S11-U合用两个GE口。图9-17MME物理连接示意图

(1)接口地址分配原则:MME的接口地址不能在相同网段,不同物理接口和VLAN子接口必须分配不同网段的接口地址。

(2)接口工作方式原则:MME支持接口负荷分担和主备,优选接口负荷分担方式。在接口负荷分担方式下,各业务接口最好对应启用OSPF,也可启用静态路由。在接口主备方式下,通常启用静态路由。

MME的IP地址分成两类:

(1) MME接口地址。

(2) MME业务地址。

地址规划如表9-4所示。

9.3.3 SGW物理连接及地址规划

在现网环境中,SGW是用户面处理网元。S5/S8流量较大,建议规划在单独的物理端口上。S1-U是面向eNodeB的业务,当MME设置采用UP模式时,使用S1-U接口,当MME设置采用CP模式时,不使用S1-U接口。同时,为了提高数据的安全性,会将不同的业务划分到不同的VRF中实现业务隔离。

SGW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