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22年中考历史总复习评估检测卷(一) 中国古代史_第1页
江西省2022年中考历史总复习评估检测卷(一) 中国古代史_第2页
江西省2022年中考历史总复习评估检测卷(一) 中国古代史_第3页
江西省2022年中考历史总复习评估检测卷(一) 中国古代史_第4页
江西省2022年中考历史总复习评估检测卷(一) 中国古代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评估检测卷(一)中国古代史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统治者为稳定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封成王弟叔虞于晋,封功臣姜尚于齐,封殷商后代微子于宋。上述材料中的现象出现于()A.夏朝 B.西周C.隋朝 D.宋朝解析:根据题干“封成王弟叔虞于晋,封功臣姜尚于齐,封殷商后代微子于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周朝疆域广阔,为了巩固西周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分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统治,开发了边疆,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B项符合题意;分封制出现在西周,A、C、D三项不符合题意。答案:B2.《史记·周本纪》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一方诸侯之长)。”下列对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A.周王室的统治力量大大加强B.各诸侯国势力逐渐衰弱C.诸侯之间经常进行争霸战争D.秦国最终完成国家统一解析:题干“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说明周王室的统治力量走向衰落,故A项不符合题意;“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一方诸侯之长)”说明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命令,强大的诸侯国吞并其他小国,故B项不符合题意;“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一方诸侯之长)”说明强大的诸侯国吞并其他小国,诸侯之间经常进行争霸战争,反映了分封制逐渐走向瓦解,故C项符合题意;题干没有体现秦国完成统一的信息,故D项不符合题意。答案:C3.中国几千年文明历史凝结有许多成语故事,其中不少闪烁着睿智的光芒,成为传统文化的瑰宝。“围魏救赵”的故事发生在下列哪一历史时期()A.西周 B.春秋C.战国 D.秦汉解析:“围魏救赵”出自桂陵之战。战国时期,各国之间战乱频繁,桂陵之战就发生在这一时期,故选C项。答案:C4.我国古代儒家主张“仁”“信”、墨家主张“兼爱”、法家主张以“法”治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和谐”“诚信”“友善”“法治”等内容。这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A.照搬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B.是现代中国建设的经验总结C.植根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D.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解析:根据材料“我国古代儒家主张‘仁’‘信’、墨家主张‘兼爱’、法家主张以‘法’治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和谐’‘诚信’‘友善’‘法治’等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故C项正确;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答案:C5.西汉以来,在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通道上,五彩的丝绸、精美的瓷器和名贵的香料络绎不绝。这条通道为古代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它穿越了今天我国境内下列哪一地区()A.西藏 B.新疆C.湖北 D.广西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这条通道是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往西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通向西亚和欧洲,故本题选B项。答案:B6.公元前112年汉武帝颁布《罢郡国铸钱令》,命令销毁原各郡国的私铸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汉武帝这一措施()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抑制了农业生产发展C.彻底解决了封国问题D.实现了思想的大一统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了标准货币五铢钱,抑制了大商人牟取暴利,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项表述错误;C项错误,汉武帝采用了“推恩令”的方式,彻底解决了封国问题;D项错误,汉武帝采用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方式,实现了思想的大一统;汉武帝将铸币权收归中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A项符合题意,故选A项。答案:A7.“汉帝国崩解后,中国陷入一段黯淡无望的长期动乱时代。豪强兼并所引起的社会不安仍未解决;甚至在一连串政治斗争激化下,战事连绵不断,胡人入侵,使社会秩序彻底瓦解。”这一段“长期动乱时代”是指()A.春秋战国时期 B.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C.秦汉时期 D.夏商周时期解析:根据材料“汉帝国崩解后,中国陷入一段黯淡无望的长期动乱时代”可知,这段“长期动乱时代”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东汉灭亡后,中国历史进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这期间各政权之间的纷争导致战事连绵不断,胡人入侵,使社会秩序彻底瓦解,B项符合题意。答案:B8.以下示意图反映出()A.东汉末年军阀割据B.三国鼎立局面形成C.统一趋势不断加强D.魏晋时期政权并立解析: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以后,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这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是局部的统一,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过渡阶段,后来西晋实现了短暂统一。题干图片反映了统一趋势不断加强,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答案:C9.中国历史悠久,朝代众多。下列几组朝代中基本并存的一组是()A.西周与东周 B.西晋与东晋C.南朝与北朝 D.北宋与南宋解析:解答本题可采用排除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东周建立。316年,西晋灭亡;317年,东晋建立。1127年,北宋灭亡;同年,南宋建立。由此可以排除A、B、D三项,本题选C项。答案:C10.《史记》记载江南地区在汉中期以前“地广人稀……无积聚而多贫”,《晋书》记载江南“谷帛殷阜……家给人足矣”。江南地区变化的原因是()A.先进技术的传入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C.国家统一的实现D.江南优越的自然条件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江南由“无积聚而多贫”到“家给人足矣”可知,与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方战乱,人口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A项符合题意;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南宋;国家统一的实现、江南优越的自然条件,是经济得以开发的条件,但不是主要原因,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答案:A11.隋朝于公元6世纪末高调登场,却又匆忙谢幕,在历史的长河中书写了一段宛若昙花绽放般短暂的辉煌。《昙花王朝——隋帝国的短暂与辉煌》一书(如右图)详细介绍了这一段历史。书中不应出现的内容是()A.三省六部制B.科举制的创设C.“开元盛世”D.大运河的开凿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统治前期励精图治,任用贤能,发展经济,提倡文教,出现政局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力富强的局面,这是唐朝极盛的时期。人们把唐玄宗统治的这一时期称为“开元盛世”,故不符合题干中的隋朝的短暂与辉煌的特点,答案选C项。答案:C12.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举考试却惊人地大公无私。每当国势鼎盛、科举制度有效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A.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平竞争的精神B.科举制度背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C.科举制度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D.科举考试中作弊现象十分严重解析: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中国的科举考试却惊人地大公无私”“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不重家世门第,一律取决于成绩,体现了公平竞争的精神,所以A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答案:A13.以下四幅图示,反映了中国古代不同朝代的政府机构设置情况。其中,属于北宋的是()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发展了唐代的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分割相权,设有财政、行政、军事等权力部门,军事上设枢密院,故C项符合题意。答案:C14.著名学者孙伟祥认为:“宋辽之间的澶渊之战,站在今天的立场上看,不过是两个兄弟之间的纠纷,况且50万‘岁币’只是北宋两个县的收入,伤不了筋骨……不仅换来了近百年的边境和平,还打开了辽国的市场,向辽国倾销自己的文化和商品……”该学者认为澶渊之盟()①为宋朝赢得了和平的环境②促进了宋辽经济的发展交流③岁币加重了宋朝的负担④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交融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依据材料“宋辽之间的澶渊之战……不仅换来了近百年的边境和平,还打开了辽国的市场,向辽国倾销自己的文化和商品……”可知,澶渊之盟为宋朝赢得了近百年和平的环境,打开了辽国市场,促进了宋辽经济的发展交流,加速了民族文化的交融。①②④正确,故C项符合题意;“③岁币加重了宋朝的负担”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含③的A、B、D三项,故选C项。答案:C15.学生甲:“堂堂中原王朝,在没有战败的情况下与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妥协议和,不仅称兄道弟,还给岁币绢帛,这难道不是一种耻辱?”学生乙:“客观上说,这次议和取得了通过战争没有取得的成果。之后的一百多年里,双方之间再无大规模战事,礼尚往来、榷场贸易、互通有无,不也造福百姓?”据此可知,两位同学谈论的“议和”出现在下列哪两个政权之间()A.宋、辽 B.宋、夏C.宋、金 D.辽、夏解析:由题干中关键信息“在没有战败的情况下”“给岁币绢帛”“榷场贸易、互通有无”等,回归教材可知,在宰相寇准的力劝下,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开放边境贸易市场(即榷场),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故选A项。答案:A16.做笔记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有效方法。下面是一位同学的历史笔记。根据内容判断这位加强君权的皇帝是()项目加强君权的措施1废除行中书省,地方设三司2废除丞相,权分六部3设锦衣卫特务机构A.秦始皇 B.汉武帝C.唐太宗 D.明太祖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君权,明太祖朱元璋废除行中书省,地方设三司;废除丞相,权分六部;设锦衣卫特务机构。D项符合题意,故选D项。答案:D17.谭纶,明朝江西宜黄人,在浙江、福建等地任职期间,曾多次打败倭寇。以下历史人物中可能与谭纶并肩巩固海防的是()A.郑成功 B.戚继光C.郑和 D.岳飞解析:依据题干关键信息“明朝”“在浙江、福建等地任职”“曾多次打败倭寇”可知,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倭寇”。在倭寇最猖獗的时候,明王朝派年轻将领戚继光抗倭,故B项符合题意;郑成功抗击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排除A项;郑和下西洋,属于中外友好交往,排除C项;岳飞是南宋抗金将领,排除D项。答案:B18.中国古代民分四等,士农工商。据(清)沈垚书中记载“古者士之子恒为士,后世商之子方能为士。此宋、元、明以来变迁之大较也”。材料指出宋元明时期成为士的途径是()A.靠门第 B.读书C.经商 D.立战功解析:根据材料“后世商之子方能为士”可知,宋元明时期成为士的途径是经商,C项正确。答案:C19.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下列事件能够体现这一愿望的有()①郑和下西洋②郑成功收复台湾③设置驻藏大臣④平定大、小和卓叛乱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解答本题可采用排除法。郑和下西洋是中外友好交往中的壮举,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联系,但它与“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无关,排除含有①的选项,故本题选D项。答案:D20.“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主要特点就是对外抗击外敌入侵,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两者密切结合。”下列史实能体现“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的是()A.戚继光抗倭B.郑成功收复台湾C.平定大、小和卓叛乱D.雅克萨之战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乾隆时期,回部上层贵族大、小和卓发动叛乱,形成割据势力。乾隆皇帝下令调兵讨伐,在维吾尔等族人民的支持下,清军经过两年战斗,平定了这场分裂祖国的叛乱,所以史实能体现“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的是平定大、小和卓叛乱,C项符合题意。答案:C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40分)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材料类别内容①董哲:《李世民:从玄武门到天下长安》,人民日报出版社2007年;②邓广铭:《岳飞传》,人民出扳社1983年;③杨建新、马曼丽:《成吉思汗忽必烈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④《契丹人引马图》;⑤《清明上河图》;⑥《步辇图》;⑦《送子天王图》(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全表中“类别”一栏。(2分)(2)将表格中“类别”换成历史时期,重新制作一张新表。(6分)答案:(1)人物传记;历史名画。(2)类别隋唐时期辽宋夏金元时期内容①董哲:《李世民:从玄武门到天下长安》,人民日报出版社2007年;⑥《步辇图》;⑦《送子天王图》②邓广铭:《岳飞传》,人民出版社1983年;③杨建新、马曼丽:《成吉思汗忽必烈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④《契丹人引马图》;⑤《清明上河图》22.宋元时期,我国多民族国家继续发展,经济繁荣,文化灿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材料一《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材料二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材料三(1)材料一图中政权①是什么?从图中可以看出两宋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什么?(2分)(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列举两宋时期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列举三条即可)(4分)(3)材料三中交子最早出现于北宋哪一地区?假如进行研究性学习,这三幅图片最恰当的研究主题是什么?(2分)答案:(1)①:北宋;时代特征:民族政权并立。(2)变化:经济重心南移;原因:①南方自然条件优越;②北人南迁带去劳动力和技术;③南方战乱少,社会稳定;④南方政府重视发展生产。(3)交子:四川地区;主题:宋代商业的繁荣。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1分)材料一清朝立国后,多次采取有力的军事行动,致力于恢复和捍卫疆土的安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清朝统治者还与内外蒙古上层长期联姻,积极传播佛教,利用上层联络和文化影响的作用,促进了内外蒙古与内地的相互了解,解决了长期以来中原王朝受游牧势力南下威胁的问题。自贝加尔湖以东、外兴安岭以南的黑龙江流域,也归入清朝版图。——方铁《试论历代王朝的疆域与边疆》(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朝立国后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采取了哪些民族政策。(6分)材料二经过康熙、雍正、乾隆、嘉庆祖孙四代的开拓,中国疆域达到了内在发展的极致……在此条件下,清朝于北方遏制了沙俄继续南下,且运用外交手段划定了边界;于南方,运用朝贡贸易体制把欧洲列强的权利锁定在规程所允许范围内……这使得前中期的清朝对其疆域的最终奠定,能够从容地从学理与法理上自我确认。——于逢春《论中国疆域最终奠定的时空坐标》(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运用了怎样的“外交手段”。(5分)答案:(1)武力平叛、满汉联姻、文化影响。(2)1689年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24.中华民族在过去五千多年的岁月中,生生不息,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制度篇】材料一谭嗣同在其著作《仁学》中指出:中国两千年之政,秦政也。毛泽东也强调:百代皆行秦政制。(1)材料一中的“秦政”的理论基础是什么?秦的“政制”指的是什么?(2分)材料二隋唐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