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三第七讲中国古代货币及赋税的发展演变历史2024高考二轮复习长
沙
市
明
达
中
学【基本认识】1、中国古代货币自成体系;2、与小农经济相适应;3、长期采用铜铸币的形式;4、货币材料的变化与商品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应特别掌握每一时期货币变化的原因!战国刀、布、蚁鼻钱等秦半两夏商海贝汉五铢钱唐开元通宝民国银元+法币新中国人民币宋通宝+纸钞元宝钞+铜币明清
铜钱+白银+纸钞(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及特点考点点拨一中国古代的货币从自然到人工从杂乱到统一从纪重到年号从金属到纸币从地方铸币到中央铸币(二)对不同时期货币的认识材料一秦者夷也,为西戎。——《春秋三传》材料二
夫商君……使民内急耕织之业以富国,外重战伐之赏以劝戎士……此所以并诸侯也。——(西汉)刘歆《全汉文》材料三广众心,声闻左右者,赏。将军材以钱若金赏,毋(无)恒数……或盗采人桑叶,臧(脏)不盈一钱,可(何)论?赀繇(徭)三旬。
——云梦睡虎地秦简半两(始铸造于公元前336年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探究】1、半两钱在秦国崛起和统一六国过程中发挥了什么作用?2、认识秦统一货币和汉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的原因及影响1、作用:奖励民众;鼓舞士气;量刑尺度;调动社会资源;宣传天命皇权和统一;2、原因: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影响:五铢钱的长期使用影响商业发展和后来的货币制度。1、秦朝高昌吉利(麴氏高昌国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探究】1、唐朝时期的少数民族货币体现出什么特征,反映出什么心态?2、唐朝铜铸币从重量货币发展为纪年货币,铸造标准进一步规范。试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开元通宝背粟特文“天神”日本和同开珎钱回鹘日月光金钱突厥突骑施钱天神的突骑施可汗钱1、特征:民族交融。心态:仰慕唐朝,认同中华文化2、原因:隋唐大一统国家的重建,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以铜铸币经验的积累。影响:铜铸币的发展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对后世货币制度影响深远。2、唐朝3、宋至明前期材料:宋元时期纸币大量流通,形成纸币和铜钱共同使用的局面。纸币自身无价值而法定价值大,能够适应大宗交易和大额支付需求。但宋朝和元朝政府往往利用滥发纸币搜刮百姓,弥补财政亏空。明朝初年力图恢复纸币制度,但是发行量过大,纸币不断贬值。纸币制度最终名存实亡。【探究】概括宋至明朝前期货币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货币变化:纸币出现并大量流通,与铜钱并用。原因:宋代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商品流通规模的扩大,导致货币需求量剧增。影响:进一步推动商品经济发展,但官府利用大量发行纸币搜刮人民,导致纸币信用丧失。年代通行货币正统朝银35、谷7、绢3景泰朝银27、谷1、绢2天顺朝银31、谷2成化朝银90明代前中期徽州土地大宗交易货币使用情况——自邱永志《明代货币结构的转变及其原因》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明朝中期起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与铜钱兼用。清朝材料一条鞭法者,总括一州县之赋役……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故谓之一条鞭。——(清)张廷玉等《明史·食货志》变化:白银成为普遍使用的货币,银钱并用。4、明清:白银货币化【探究】根据材料指出明清时期货币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原因: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进入新的繁荣期;赋税改革推动了白银货币化;新航路开辟后,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形成,美洲等地的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影响:促进了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也有利于商业资本的集聚;限制了官府对人民的剥削,也增加了中国经济受国外经济形势影响的可能。【思考】中国的纸币为何早产而晚熟?材料一仁宗年间,因对西北用兵,益州交子务在陕西发行无钞本交子69万贯,以充军费……到北宋末徽宗在位时……河、湟的军费全仰发行纸币来解决,发行额达2655余万贯……其数相当于神宗以前的亿倍,一般贬值3/4,有些地方贬值90%……——赵子晗《从我国活货币的历史看通货膨胀》等材料二(元代后期)值海内大乱,军储供给,赏赐犒劳,每日印造,不可数计……既而所在郡县,皆以物货相贸易,公私所积之钞,遂俱不行……
——(明)宋濂等《元史·食货志》材料三
金圆券发行数……为其最初发行限额的41000余倍……1949年5月上海的物价指数为1948年9月的500万倍,9个月的上涨幅度接近于前12年的总和。
——宋杰《中国货币发展史》纸币成为统治者搜刮人民财富的手段统治者对纸币制度认识不足深化认识:1、中国纸币的“早产晚熟”【探究】第五套人民币蕴含了哪些国家治理的信息?国家统一中华民族共同体人民币国际化2、新中国的人民币【典例1】(2020·全国卷)下图为不同时期的部分货币,据图可知,其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是A.铸铁技术的进步 B.商品交易的需要C.审美观念的不同 D.国家统一的推动【典例2】(2020·海南卷)民俗钱币是古钱币的一种,大多由民间私制而成,是民俗文化的载体。如图寓意
A.学以致用的价值取向
B.仁者爱人的思想主张
C.心外无理的哲学思想
D.克己复礼的行为规范真题再现小徐同学参加了以“东西方古代货币的产生与发展”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搜集到如下史料:◆西方货币文化植根于地中海地区,币材多用金、银等贵金属,以适应大宗对外贸易需要;钱币图饰多为人物头像或动物图案,铭文多记国王名字、神像和宗教颂词;形制为圆形无孔,可减少流通中的磨损。——摘编自王永生《货币文化交流史话》◆中国古代货币起源于天然海贝,商代中晚期就开始铸造铜币,秦统一后,用“半两”钱替代了六国货币。中国古代金属货币形态多是由古代农具演变而来,币材多用铜、铁等贱金属;技术上采用范铸或翻砂浇铸制成,圆形方孔,铭文多记币值、年号、地点等。影响覆盖朝鲜、日本、琉球、越南等周边国家和地区。——摘编自王永生《钱币史话》◆“钞始于唐之飞钱、宋之交会、金之交钞”。——摘编自宋濂《元史·食货志》阅读上述史料,以“古代货币”为主题,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素养提升示例观点:中西古代货币差异显著论证:中国古代货币植根于相对封闭、以自给自足为特点的小农经济,故形态多由农具演变而来,且币材采用铜、铁等贱金属;铭文上多记年号体现了君主专制制度;圆形方孔体现了天网地方的宇宙观。西方古代货币植根于商品经济相对繁荣的地中海地区,为了对外贸易的需要,币材多用金、银等贵金属,为减少磨损形制上设计为圆形无孔;铭文上多记国王名字和神像以及宗教颂词,一方面体现出王权与教权的长期并立,另一方面体现出思想领域中宗教的巨大影响力。结论:货币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是随着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兴起而产生的,中西货币文化的显著差异根源于中西文明类型的差异。参考观点:1、中国古代货币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2、中国古代货币变革根源于社会变革。3、(其他观点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考点点拨二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1、先秦夏商周——贡赋制度贡赋是土贡与军赋的合称。臣民和藩属向君主进献的珍贵土特产品称作贡;赋原为军赋,即臣民向君主缴纳的军车、军马等军用物品,君主再给与回赏。是赋税制度的雏形。背景:春秋末期,随铁犁牛耕的使用,贵族驱使奴隶在井田(“公田”)之外开垦“私田”,收获私有,致“井田”日渐荒芜,诸侯国财政锐减。内容:为解决财政困难,齐国管仲实行“相地而衰征”(按照土地不同情况分等征收农业税)、鲁国实行“初税亩”(不论公田、私田,一律按田亩收税)这是我国征收土地税的开始。作用:承认私田合法,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地主阶级的兴起,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转型。
春秋——相地而衰征和初税亩【典例1】(2022·河北张家口三模)春秋时期,齐国管仲认为,“五谷粟米,民之司命也”“务本饬(致力)末则富”,同时实行“相地而衰征”,按土地分等征税,禁止贵族掠夺私产。实行盐铁专卖,铸造货币,调剂物价。据此推知,当时
A.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B.农商并重思想出现
C.币制混乱导致物价上涨D.商品经济成为主流对点训练2、秦汉北魏秦汉——编户齐民内容:把农民编入户籍,实行按编户征收田租(土地税)、算赋(成年人头税)和口赋(儿童人头税)、徭役、兵役的制度。赋税徭役制度正式形成。影响:①汉初轻徭薄赋,迅速恢复了经济;②加剧了土地兼并,激化了阶级矛盾;③少地或无地的农民为逃避赋役,托庇豪门,加强了豪强地主的势力;④大量的编户齐民从政府户籍中消失,加剧了政府财政危机。北魏——租调制内容: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均田制。在均田制下,受田农民每年必须向国家缴纳定量的租(田租,缴纳谷物)、调(户税,纳布或帛),服劳役和兵役。影响:改革加速了北魏的封建化。【典例1】(2022·天津卷)汉武帝时期,“以均输调盐铁助赋”,国家财政收入增加;但武帝常年对外用兵,还前后巡游二十余次,仅一次巡游“所过赏赐,用帛百余万匹,钱金以巨万计”。这一时期国家财政没有得到根本好转,主要是由于
A.朝廷过度干预经济B.国家经济资源枯竭
C.盐铁官营不合时宜D.只重开源未能节流【典例2】占田制是西晋颁行的土地、赋税制度。它明确规定一品官有权占田五十顷,以下每品递减五顷,至九品占田十顷。贵族官僚还可以荫亲属,多者九族,少者三族。一品官到九品官还可以荫佃客十五户到一户,荫衣食客三人到一人。这一规定有利于
A.减轻百姓负担
B.维护士族特权
C.防止官员腐败
D.杜绝土地兼并真题再现3、隋唐时期唐前期——租庸调制隋唐继续北魏的均田制,但赋税发展为租庸调制,始于隋朝,唐朝完善。内容:租是田租(成年男子向官府交纳定量的谷物);调是人头税(交纳定量的绢或布);庸是纳绢代役(服徭役的期内,不去服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影响:①以庸代役,保证了农业生产时间;②有利于社会经济稳定发展;③由租调制到租庸调制的转变,标志着从劳役地租到实物地租转变,是我国古代赋税制度的重大改革。唐中后期——两税法背景:土地兼并严重,破坏均田制,租庸调制无法维持。内容:一年分夏、秋两季征税,每户按资产交纳户税,按田亩交纳地税。影响:①简化征课名目,降低官吏乱摊派的可能;②改变了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惟资产为宗,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③扩大了税源,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相对减轻了农民负担;局限性:①土地兼并不再受限制;②大地主隐瞒财产,转嫁赋税,政府又增加许多苛捐杂税,农民负担更重。【典例1】唐代杜佑的《通典·食货典》中记载:“建中新令,(将所有赋税)并入两税,恒额既立,加益莫(其他杂税没有了存在的理由),浮浪(游民)悉收,规避无所”。由此可推知,两税法的实行
A.利于规范税目和增加税收 B.缓解了农民的赋税负担
C.强化了对农民的人身束缚 D.旨在提高政府征税效率【典例2】表1表明中国古代赋税的演变趋势是
A.人身束缚逐渐减弱
B.农民负担不断减轻
C.土地兼并愈发严重
D.政府赋税剥削沉重真题再现时期赋税制度内容北魏租调徭役户调帛二匹,絮二斤,丝一斤,乘二十石隋至唐中期租庸调制凡丁岁役二句,无事则收其庸唐中后期两税法户无主客,以现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4、宋明北宋——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背景:“不抑兼并”使土地兼并严重,导致财政危机。内容:募役法规定应服役而不去服役者,应交纳免役钱;方田均税法规定清查土地,按土地多少、好坏纳税。结果: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的规定,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反对而被废除。但王安石变法的税制改革继承了两税法以土地和财产为主的征税标准。明后期——一条鞭法背景: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尖锐。内容:赋役合并,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并为一条”,折成银两,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来征收。影响:①上承唐宋两税法,下启清朝“摊丁入亩”,是赋役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②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有利于农业的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③相对减轻了农民负担;④实行不久就被废止,但改用银两收税的办法却保留下来。【典例1】(2020山东卷)王安石变法中“募饥民修水利”,以“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与“煮粥赈灾”“开仓放粮”等赈灾方式相比,王安石此举力图A.
尽量减轻政府的救灾负担B.
稳定灾区的社会秩序C.
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生计问题D.
建立政府抗灾救荒体系【典例2】下图为中国古代某一税收政策的结构框架图。该税收政策
A.废除了传统人头税
B.践行了仁政思想
C.适应商品经济发展
D.抑制了土地兼并真题再现4、清朝清前期——摊丁入亩背景:清前期,经济发展,人口增殖,但人头税使隐蔽人口现象严重,农民负担过重,影响社会安定和国家财政收入。内容:①1712年,康熙规定以1711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数,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废除了新生人口的人头税;②1723年,雍正推行“摊丁入亩”,把固定下来的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不再以人为对象征收丁税。影响:①部分减轻了无地、少地农民的负担,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②废除了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的人头税,封建国家对劳动人民的人身控制松弛了,促进了人口出生率的提高;③劳动者有了较大的人身自由,有利于手工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④赋税规则的简化,有利于政府征收,保证封建国家的财政收入。【典例1】(2022·四川泸州三模)雍正时期开始实行摊丁入亩,乾隆继位后在《大清律例》中增加一款新的“条例”,把地方政府重新清丈田亩和强令农民自行开垦之荒地列入违法行为。该条例
A.有效地抑制了土地兼并B.标志着古代法律体系完善
C.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D.不利于新经济因素的成长【典例2】“这一套复杂的财务政策在康熙朝达到高峰,其主要特征是以白银来估算并征收田赋。地主需要现金来付税,也开始要求以现金来缴交田租,而这让佃农有更强烈的动机转向可换取现金的作物”。这一财务政策
A.限制了海外贸易的发展B.有利于专制皇权的加强
C.沿袭了明朝的一条鞭法D.体现出藏富于民的观念真题再现
“黄宗羲定律”是一个具有超越历史学学科范围影响力的理论。这一论断源自于黄宗羲的文章《明夷待访录·田制三》,即历代封建王朝鉴于农民赋税的不堪重负,为缓解社会矛盾,维护自身的统治地位,有时也采取诸如改费为税之类的政策。这种“并税”改革虽在短期内产生作用,减轻了农民的眼前负担,甚至出现“向来丛弊为之一清”的局面,然而从长远的效果看,往往引发新一轮农民负担的加重。著名历史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屋面防水劳务分包合同
-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项目投资合同书
- 运输承包合同书
- 吸粪车租赁合同
- 买卖中介居间合同
- 民宿预订合同
- 钻机承包合同
- 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运动康复治疗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JavaWeb框架应用开发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永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局部解剖学1》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知识讲稿ppt版(共243)
- 幼儿园实习指导课件
- 幼儿园绘本故事:《昆虫运动会》 课件
- 数学与生活小报
- 挖掘数学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以空间解析几何为例
- 儿科学教学课件肾病综合征
- 2023高中物理步步高大一轮 第四章 专题强化七 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
- delta-台达dvp eh系列plc使用说明书ehs
- Q∕GDW 12152-2021 输变电工程建设施工安全风险管理规程
- 云南省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手册
- 集团权属公司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