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文论教材:李建中主编:教学要求与标准:专业必修课,周学时2,18周,共计36学时。教学要求:1、学生围绕教材内容,自选一论题,扩展教材外内容,写一篇3000字左右的理论文章,要有一定综合能力和创见。
2、围绕必读书目,做课外阅读笔记2万字。主要参考阅读书目:
1、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一卷本或四卷本2、张少康主编《中国历代文论精品》3、郭绍虞著《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下4、王运熙、顾易生主编《中国文学批评通史》5、李泽厚、刘纲纪《中国美学史》6、李泽厚《中国思想史》7、廖群、仪平策、陈炎、王小舒著《中国审美文化史》四卷8、刘勰《文心雕龙》9、王国维《人间词话》10、老子、孔子、庄子、苏轼、王夫之等人的原著。第一章导
论
在中国古代文论的各种教材中,我们使用的这本新教材,其创新之处在于它是从文论与文化的关系上梳理中国古代文论思想,在儒、道、释传统文化的背景中,阐释古代文论的理论精髓及其当代价值。
一、中国古代文论的文化背景
文化:即以文教化或文治教化。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物质与精神文明;狭义的文化是指精神文明成果。在中国古代的精神思想文明成果中,以儒、道、释三家文化为主干,文论思想也与三家文化紧密相连。
1、儒家文化儒:上古写作需,像人沐浴之形。儒士是术士,教士。孔子青年时也作过这类职业。儒家思想是在春秋战国时代形成的以孔子为宗师的一个学派。后由孟子开展了儒家学说。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儒家文化便成了主流文化,不绝千古。儒家的总体文化精神:是提倡礼乐、仁义、忠恕的中庸之道和仁义之道。在政治上:儒家提倡“德治”、“仁政”、“王道”。在道德上:重群体伦理秩序建构和个体人格自我修炼与完善。在文艺上:重视文艺的伦理教化功能,哀怨讽谏作用和温柔敦厚风格。儒家文化以“六经”为典范:即诗〔《诗经》〕、书〔《尚书》〕、礼〔《礼记》〕、乐〔《乐记》〕、易〔《周易》〕、《春秋》。其中《诗经》属文学作品,但也是儒家以文教化的教科书。儒家之经典都以“道”为中心,圣贤之言均从道中流出,此道即仁义道德。因而落实到现实人生中就是修炼人格以达圣人之境。在此根底上,儒家文论便倡导原道、宗经、征圣。这种“载道论”文论又服从于“教化论”,落实到现实人生的人格修炼上来,所以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儒家文论以现实实用人格主义为旨归。2、道家文化道:本义道路,引申为规那么、方法、技艺、根源等道理。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其《道德经》五千言,以论“道”为中心,对宇宙万物的根源、构成、变化、特征等作出说明,主张“道法自然”、“清静无为”。后由庄子开展了道家学说,提出物我同一论。道家文化作为与儒家对立又互补的文化思想一直影响古代文化开展。道家文化的总体特征是倡导无为超迈的自然之道。在政治上:道家提倡无为而治。在道德上:主张虚静养心,淡化名利,实现人的自然本性。在文艺上:重文艺的言外之意、超拔空灵和自然真美。道家文化典籍是《老子》、《庄子》。道家之道是自然天道,即顺其自然之理。在此文化哲学观根底上,道家论文艺倡导天真自然、素朴无饰,追求超功利人格真美。3、佛家文化佛:本义为悟、觉、知,是古印度人的普遍性观念,后为佛祖释迦牟尼的尊称。并因此得教名。印度佛教于两汉时期传入中国,隋唐时鼎盛,形成天台、华严、唯识、禅宗、密宗等宗派。佛教认为:现实人生是无常、无我、苦;苦因每个人自身的惑〔贪、嗔、痴〕和业〔身、口、意〕导致,造成生死不意之果,根据善恶行为而轮回报应。佛教主张根据经、律、论三藏,修持戒、定、慧三律,以断除烦恼,超脱生死轮回,到达涅槃〔解脱〕的目的而成佛。佛教教义:有“四谛”、“五蕴”、“八正道”、“十二因缘”等。佛教的文化精神总体上是教人如何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在佛教中国化的过程中,佛教文化与儒、道文化融合,成为人生修养之学。特别是禅宗,作为一种简易修炼方法易于传播接受,其佛教思想在唐宋代以后广泛影响文艺思想。佛教对文论的影响主要表达在文学真实论、艺术思维论、审美境界论三个大的方面。佛家的真实是实相,追求身外之真,实证之外的真如。佛教的思维方式是悟,是一种灵感的贯穿。佛教讲悟达某种境界。这一切都对古代文论产生深远影响。二、古代文论的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是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尽管早期人类的思维方式大致是相同的,即诗性思维,但自公元前几个世纪开始,中西文化在思维方式上走上了不同的道路:西方:重分析性、思辨性、逻辑性思维。中国:重诗意性、想象性、体悟性思维。中国古代文论的思维方式也就同样有着区别于欧洲古希腊以来的思维方式。
1、以己度物的类比式思维
以己度物:就是以人自身为衡量标准来推想、类比外物,它是人类早期思考身外之物事的常规方式,延续至今。
从以己度物到取物喻人,都是人类在物与我、天与人之间进行比照思考的方法,这即是类比思维。
中国文化中的儒、道、释都有以己度物的类比式思维。《易传》中早就说明了易的构思方法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引而申之,触类而长之”。孔孟以自然之物来类比君子人格,如《论语·泰伯》中以鸟之将死喻人之将死,《孟子·公孙丑上》中的揠苗助长之喻。老庄取自然之物比说自然大道,如《老子》第11章以自然之物比说道之有无关系,《庄子·养生主》中以庖丁解牛喻道〔教材51、60页〕。禅宗取外境来示喻吾心,如《六祖坛经》第29那么用自然之象喻指人的慧根〔见教材P221〕。这种思维方式在古代文论中亦有深刻表达。如上所引诸多言论就既属文化思想,亦属文论思想。这种以已度物的类比思维导致古代文论整体上表现出生命化和人格化特征。生命化:是指用人的生命有机体的局部或整体来指代命名文艺的局部或整体,并因此形成一套有生命特征的审美术语范畴。如气韵、精神、风神、风骨、形神、血脉、气脉、主脑、浩然之气、澄怀味象等,又凤头、猪肚、豹尾之喻等。人格化:是指以某一类人的人格形象来类比某种文学风格品貌。如司空图的24诗品等。2、物我同一的整体性思维类比思维中就蕴含有物我同一的整体性思维,或者说,物我同一的整体性思维是在以己度物的类比式思维根底上开展形成的。当以己度物和以物比人到达极致的和谐时,物与人便化为一体,我即物,物即我,物我不分,天人合一。如庄周梦蝶,形成一种人与万物合一的整体性思维。这种思维方式亦源于早先人类具有的万物泛生泛情、神人相和的宇宙观。中国文化中的儒、道、释都有物我同一的整体性思维。这是华夏文化与西方传统文化的“主客二分”思维方式的显著差异。儒家的典籍,从《周易》《礼记》《乐记》到孔孟,都有一贯的思想。“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唯天为大,唯尧那么之”。《老子》为首的道家和禅宗为主的佛家都有着天人合一的整体性思维。
这种思维方式在古代文论中亦有深刻表达。即中国古代文艺美学理论都追求和合之美。儒家:讲中和,以求个体自律以到达社会道德之和谐,文艺是促进这种和谐的有力手段。道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为一,文艺亦以此为最高追求,即无技天工之美。佛家:追求人与自身的心性和谐一体,忘俗离欲,文艺即以此淡泊超世为神至。3、直寻妙悟的直觉式思维
直寻妙悟是一种非逻辑推理的思考方式,面对对象直接体悟其本真涵义,或真谛。直寻一语出自钟嵘《诗品》,主张寓目辄书;妙悟一语来自佛经,有惭悟与顿悟之别,以六祖慧能之顿悟影响为广。直觉一词出自西方克罗齐等人。
直觉式思维是指不假逻辑推导而直观把握对象的思考方式。
这种思维方式主要在道、佛文化中广为流行,后涉及儒家,相互影响,形成中国古代文化中普及儒道释三家共同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在古代文论中有广泛的表现。中国古代文论的言说方式和结构形式大都是灵感启悟的点滴精思妙想与语录,虽也有《文心雕龙》式的成体系之巨构,但最多的还是单篇谈艺文章,至钱钟书亦有发扬。不仅在文本形式上有直觉思维的广泛运用,在艺术理论精神上亦主张直寻、感兴、妙悟、活参,使得古文论灵动不滞,具有强烈的诗性智慧,许多文论大师都是才情横溢的语言艺术大师。三、中国古代文论理论形态的诗性特质
文论的理论形态主要表达在语言表述形式上,包括文本样态、言说方式、术语范畴等方面。古代文论的理论形态具有诗性特质,这与它的思维方式有关,在特定的诗性思维的影响下形成了诗性言说的理论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文论文体的文学化
中西文论相比较,文体的文学化是中国古代文论的突出特征。先秦文论散见于诸子著作中,这些著作都有很强的文学性,《老子》是哲理诗,《庄子》是极富想像力和诗性寓言的散文,《论语》《孟子》是对话体散文,这些都是今天仍在学习的经典文学性作品。两汉以来,序跋体、书信体、诗体、赋体、骈文体、点评等文论著作文章不断走向繁盛,在文体上呈现出诗化、散文化倾向。2、言说方式的诗意性
中国古代文论的写作者大都是文人,特别是诗人,这就决定了文论话语的诗性质素,即使是非诗人的文论家,如刘勰等,也都长于诗性语言的言说。古文论言说方式的诗意性主要表达如下方面:
1、比兴方式的运用。比、兴本是中国诗歌的传统表现手法,被文论家用来谈艺,使得文论话语充满诗性。
2、诗语体和骈偶语体的大量运用。论诗诗自杜甫起大兴其道,刘勰的文论大都是4/6字句的骈文。
3、清虚含蕴与奇崛神怪的语言风格。理论文章普遍空灵含蓄、意味隽永,有如诗的表意,不板不滞。
3、文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纯色背景课件教学课件
- 2024年度金融IT系统集成与维护合同
- 2024年商标许可使用合同 规定许可范围与使用期限
- 2024厂区绿化养护合同
- 2024年度氨水行业绿色发展与环保合作协议
- 2024年品牌授权与连锁加盟合同
- 2024年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监控系统建设合同
- 2024年度房地产买卖与租赁合同
- 2024年度委托加工合同标的原料提供与加工质量
- 2024胡柚买卖合同范文
- 建筑消防工程施工操作规程
- GB/T 42461-2023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服务成本度量指南
- (完整word版)扣字词汇124
- 2023届广东省广州市高三一模语文现代文阅读小说《给我一枝枪》讲评课件
- 中职世界历史全一册教案
- 毛栗煤矿 矿业权价款计算结果的报告
- Q-CR 783.1-2021 铁路通信网络安全技术要求 第1部分:总体技术要求
- GB/T 27548-2011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安全规则、检查、维护和操作
- GB/T 15007-2017耐蚀合金牌号
- GB/T 1348-1988球墨铸铁件
- 42-1公共秩序与治安管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