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讲义)-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解析版)_第1页
第3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讲义)-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解析版)_第2页
第3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讲义)-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解析版)_第3页
第3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讲义)-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解析版)_第4页
第3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讲义)-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03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

考纲要求: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5.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溶液和胶体的区别。

**可夯基点一夯实基础争上一本

1.元素、微粒及物质间的关系图

)

宏观角度微观角度

(1)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

①游离态:元素以里延形式存在的状态。

②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2.同素异形体

~►定义: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

素一形成方式:①原子个数不同②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体一性质差异:主要体现在物理性质上

一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3.混合物和纯净物

(1)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2)混合物:由儿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4.简单分类法—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

(1)交叉分类法的应用示例

依据金属阳离f根据是否含有酸式

进行分类酸根离子进行分类

NaCl|

钠盐酸式盐

CaC()3

NaIICO3

碳酸盐含氧酸盐

Na2c。3

KHCO

依据酸根阴离子3依据酸根离子是否

进行分类含有氧进行分类

(2)常见无机化合物的树状分类

〃氢化物:HCLH2S>H2O、NH3等

「不成盐氧化物:CO、NO等

[碱性氧化物:NazO、CaO等

氧化物《成盐氧化物<酸性氧化物:CO2、物。5等

〔两性氧化物:AI2O3等

、过氧化物:NazO2、a。2等

一元酸:HC1、HNCh等

按电离出的H+数・二元酸:H2SO4、H2s等

三元酸:H3P04等

无氧酸:HC1、H2s等

按酸根是否含氧

酸<含氧酸:HCIO4、H2s04等

无机化合物<强酸:HC1、H2so4、HNO3等

按酸性强弱

弱酸:CH3coOH、HF等

挥发性酸:HNCh、HC1等

按有无挥发性

难挥发性酸:H2SO4、H3P04等

([可溶性碱:NaOH、KOH、BaOH2等

按水溶性!

[难溶性碱:MgOHz、CuOH?等

碱〈3

(强碱:NaOH、BaOH2、KOH等

按碱性强弱而石W

<[弱碱:NH3H2O等

,正盐:BaS04、KNO3、NaCl等

酸式盐:NaHCCh、KHSO4等

盐<=

碱式盐:CiuOH2co3等

、复盐:KAISO42I2H2O等

5.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方法

【易错警示】:

物质变化的辨析

(1)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为化学变化,如03与02间的转化。

(2)不同原子间的转化不属于化学变化,其对应的反应也不属于化学反应,如锣U―>舞

Th+^He。

(3)化学变化中一定存在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但存在化学键断裂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

变化,如金属熔化、HCI溶于水、NaCl熔化均属于物理变化。

(4)化学变化不仅有物质的变化,同时还伴随有能量的变化。

(5)化学变化中--定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一定没有化学变化。

有新元素生成

(6)非化学变化

有新原子生成

(7)煤的气体、液化属于化学变化。

煤的气化是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的过程,主要反应是碳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水煤气等。

圜基础通关练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需要通电才可进行的有:电解、电离、电镀、电化学腐蚀

B.C02、S02、N02都能和碱溶液发生反应,因此它们都属于酸性氧化物

C.苛性钾、次氯酸、氯气按顺序分类依次为: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D.冰水混合物,干冰、酒精、水银均为纯净物

【答案】D

【解析】A.电解质的电离和电化学腐蚀都不需要通电,A错误;

B.NO2与碱反应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NO?不属于酸性氧化物,CO?、SO?属于酸性氧

化物,B错误;

C.苛性钾是强碱,属于强电解质,次氯酸是弱酸属于弱电解质,氮气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

也不是非电解质,C错误:

D.冰水混合物,干冰、酒精、水银都只含有一种物质,故均为纯净物,D正确;

故答案为:D。

2.分类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

A.根据氧化物的组成元素将氧化物分成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等

B.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

C.根据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化合物

D.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答案】C

【解析】A.根据氧化物的组成元素将氧化物分成非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等,根据氧化

物性质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等,故A不符合题意;

B.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是根据酸分子中电离出氢离子个数,故B不符合题意;

C.根据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化合物,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单质,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化合物,故C符合题意;

D.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不定都是酸性氧化物,比如CO是不成盐

氧化物,故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C。

3.下列各组物质,按化合物、单质、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A.盐酸、氮气、胆矶B.金刚石、液氯、碘酒

C.干冰、铁、水煤气D.Jo、白磷、熟石灰

【答案】C

【解析】A.盐酸是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的混合物,氮气是氮元素的单质,胆倒是五水合硫酸

铜,是化合物,因此不符合化合物、单质、混合物顺序排列,故A错误;

B.金刚石是由碳元素构成的单质,液氯是由氯元素组成为单质,碘酒是由碘和酒组成的混

合物,因此不符合化合物、单质、混合物顺序排列,故B错误;

C.干冰是由碳、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铁是由铁元素形成的单质,水煤气是由C0、氏组

成的化合物,因此符合化合物、单质、混合物顺序排列,故C正确;

D.Coo是由碳构成的单质,白磷是由磷元素组成的单质,熟石灰是由钙、氢、氧三种元素

组成的化合物,因此不符合化合物、单质、混合物顺序排列,故D错误;

故选C。

4.下列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选项碱性氧化物酸碱盐纯净物

A氧化镁硫酸氢氧化钾氯化铁乙醇

B过氧化钠氢硫酸烧碱碳酸钙胆矶

C氧化镁次氯酸氢氧化铜熟石灰氯水

D三氧化硫硝酸纯碱生石灰碱式碳酸铜

【答案】A

【解析】A.氧化镁属于碱性氧化物,硫酸属于酸,氢氧化钾为碱,氯化铁为盐,乙醇是化

合物,属于纯净物,A正确;

B.过氧化钠属于过氧化物,不是碱性氧化物,氢硫酸为酸,烧碱为氢氧化钠为碱,碳酸钙

为盐,胆机为纯净物,B错误;

C.熟石灰为氢氧化钙为碱,氯水是氯气的水溶液,是混合物,C错误;

D.三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硝酸为酸,纯碱为碳酸钠为盐,生石灰为氧化钙为氧化物,碱

式碳酸铜为纯净物,D错误;

答案选A。

5.垃圾分类有利于资源回收利用。下列垃圾分类不合理的是

选项ABc

垃圾废易拉罐残羹剩渣废塑料瓶

△叁A

分类

标志

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其他垃圾

Recyclable

ResidualWaste

【答案】c

【解析】A.废易拉罐主要材料是铝质,属于可回收垃圾,A正确;

B.残羹冷炙属于厨余垃圾,B正确;

C.废塑料瓶主要是聚乙烯和聚丙烯制成,也可回收利用,属于可回收垃圾,C错误;

D.废旧电池中含有重金属离子,将污染土壤、地下水等,属于有害垃圾,D正确;

故答案为:C»

扫盲点一一查缺补漏奋进双一流

一、物质分类的4大误区

误区1由相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1)若某物质是由一种元素的单质混合而成,如。2、03组成的混合气体就是混合物,由12c

和”C组成的石墨则是纯净物。

(2)分子式相同的化合物可能存在同分异构体,最简式相同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同一物质。如

C4H10的结构有正丁烷和异丁烷,二者组成混合物;C2H4与C3H6最简式相同,但前者为乙

烯,后者为丙烯或环丙烷。

误区2溶液呈酸性的物质一定是酸,溶液呈碱性的物质一定是碱

(DNaHSCh、CuSCU、NH4CI溶液呈酸性,这些物质均属盐。

(2)Na2co3、NaHCCh溶液呈碱性,这些物质均属盐。

误区3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相对应

(1)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

CO、NOo

(2)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AI2O3属于两性氧

化物。

(3)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FesCU不属于碱性氧化物。

误区4⑴溶于水上成酸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N02;

(2)溶于水生成碱的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Na2O2»

二、物质间转化的5个常见易错点

1.S燃烧不能直接生成S03而是生成SO2。

2.AI2O3、Si02>Fe2O3与H2O不反应,不能直接转化为Al(0H)3、H2SiO3>Fe(OH)3o

3.NH3催化氧化不能直接生成NO2。

4.Fe与Cl2反应不能直接生成FeCb。

5.Fe与H+、CU2+>S、L反应不能直接生成Fe?卡。

查缺补漏练

1.下列与化学有关的文献,理解不正确的是

A.《咏石灰》(明•于谦)中“烈火焚烧若等闲,要留清白在人间”,其中"清白”是指氢氧化钙

B.《咏煤炭》(明•于谦)中“凿开混沌得乌金,不辞辛苦出山林”,其中“乌金”的主要成分是煤

C.《天工开物》中有“至于研现五色之形,硫为群石之将,皆变化于烈火”,其中的矶一般

指时是金属硫酸盐

D.《天工开物》中有如下描述:“世间丝、麻、裘、褐皆具素质”,文中的“裘”主要成分是蛋

白质

【答案】A

【解析】A.要留清白在人间”,其中“清白”是指碳酸钙,A错误;

B.“乌金”的主要成分是煤炭,B正确;

C.矶一般指的是金属硫酸盐,C正确;

D.“裘”主要成分是蛋白质,D正确;

故选Ao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酸性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与碱发生反应

②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碱性氧化物,但碱性氧化物一定都是金属氧化物

③蔗糖和水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和电解质

④硫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

⑤因为胶粒比溶液中溶质粒子大,所以胶体可以用过滤的方法把胶粒分离出来

⑥氢氧化铁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胶粒直径介于Inm到lOOnm之间

A.3个B.4个C.5个D.6个

【答案】A

【解析】①酸性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与碱发生反应,①正确;

②Na2O2是金属氧化物而不是碱性氧化物,但是碱性氧化物一定都是金属氧化物,②正确;

③蔗糖和水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和弱电解质,③正确;

④纯碱的化学式是Na2co3,是盐而不是碱,④错误;

⑤虽然胶粒比溶液中溶质粒子大,胶粒不能透过半透膜,但是能透过滤纸,所以胶体不能用

过滤的方法把胶粒分离出来,⑤错误;

⑥氢氧化铁胶体粒子带正电荷,相互之间存在排斥现象,这是氢氧化铁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

原因,⑥错误;

①、②、③三个说法正确,④、⑤、⑥三个说法错误:

答案选A。

3.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NH3——~>NO2%。>HN03

B.BS嚼—>S02——~>BaSCh

C.粗Si-^JsiHCbTir^纯Si

D.S>SO3H;o>H2SO4

【答案】C

【解析】A.NH3和氧气反应生成NO和水,NO被氧气氧化为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和水反

应生成HNCh,故A不符合题意

B.H2s和过量氧气反应生成SO2,SO2和氯化钢溶液不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C.粗Si中Si和HC1反应生成SiHCL,SiHCh和氢气反应生成纯Si,故C符合题意

D.S和氧气燃烧生成SOz,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4.下列正确的叙述有

①CO?、SO2、P2O5均为酸性氧化物

②Ca(HCCh)2、Fe(OH)3、FeCL均可由化合反应制得

③碘晶体分散到酒精中、淀粉溶于水中所形成的分散系分别为:溶液、胶体

④灼热的炭与CO2的反应、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均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

热反应

⑤需要通电才可进行的有:电离、电解、电泳、电镀、电化学腐蚀

©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能透过滤纸,加热蒸干、灼烧后都有氧

化铁生成

⑦按照纯净物、混合物、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顺序排列的是CUSO#5H2。、盐

酸、苛性钾、次氯酸、氨气

⑧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A.3个B.4个C.5个D.6个

【答案】D

【解析】①和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酸性氧化物,它们都有对应的水化物,

也叫作酸酢,C02>SCh、P2O5均为酸性氧化物,它们对应的酸依次为:H2co3、H2so3、

H3Po4,①正确;

②Ca(HCCh)2、Fe(0H)3、FeCh均可由化合反应制得:CaCO,+CO2+H2O=Ca(HCO,)2,

4Fe(OH)2+O2+2H2O=4Fe(OH)3,Fe+2FeCl3=3FeCl2,②正确;

③碘晶体分散到酒精形成碘酒溶液、淀粉溶于水中可以形成胶体,③正确;

@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不涉及化合价的变化

(Ba(OH)2.8H,O+2NH4CI=BaCl2+2NH,+10H2O),所以该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而是复

分解反应,④错误;

⑤电离指电解质或者非电解质在水中释放出离子的过程,该过程不需要通电;电化学腐蚀的

原理是原电池,其能量转化过程是由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电化学腐蚀不需要通电:其他的

过程需要通电;⑤错误;

⑥FeCb溶液受热,F3+的水解程度会增大(水解为吸热过程),且生成的HC1会受热脱离溶

液,使得平衡不断向右移动,使得水解逐渐完全,最终变成Fe(0HX,经灼烧后变为FezCh;

氢氧化铁胶体的胶粒可以透过滤纸,受热会聚沉形成Fe(OH)3沉淀,经灼烧后变为FezCh;

⑥正确;

⑦能用化学式表示的物质,都是纯净物,所以CUSO>5H2O;盐酸是HC1的水溶液,所以盐

酸是混合物;苛性钾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在熔融状态下也能倒点,苛性钾为强电解质;次氯

酸是弱酸,在水中部分电离,其为弱电解质;氨气溶于水之后,溶液之所以能够导电是因为

NH:和OH•的缘故,所以氨气是非电解质;⑦正确;

⑧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比如AIC13,该物质为分子化

合物,⑧正确;

故合理选项为D。

[番|攻重点—规律方法征战985

1.常见的气体混合物

水煤气爆鸣气天然气焦炉气高炉煤气石油气裂解气

、、、丙烷、烷煌、

H2CH4COCO2H2

主要成分co、H、

2H2O2CH4

等N2等等H2等

2.常见的液体混合物

水福尔

氨水氯水王水硬水汽油

X玻璃马林

含Ca2\

盐酸、

N%、02、NaSiO>甲醛、C5~CH

主要成分Mg2+较23

HOHO硝酸H0HO的崎

22多的水22

3.常见的固体混合物

碱石灰漂白粉玻璃水泥铝热剂

3CaOSiO>

2AR金属

CaO>Ca(ClO)2>Na2OCaO-

主要成分2CaOSiO^

2氧化物

NaOHCaCh6SiO2

3CaOAl2O3

4.常见化学术语的变化类型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三储”蒸储、分储干馆

,,四色,,焰色反应显色反应、颜色反应、指示剂变色反应

“五解”潮解分解、裂解、水解、电解

氧化、氧化、水化、风化、钝化、皂化、

熔化、汽化、

“十八化”炭化、催化、硫化、酯化、硝化、裂化、

液化、酸化

卤化、油脂硬化

能力提升练

例氧化物化合物纯净物

士卜

A硫酸铜nrt纯净物

B置换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

C碱性氧化物氧化物化合物

D胶体分散系混合物

【答案】B

【解析】A.盐是指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硫酸铜是由硫酸根离子和铜离子

构成的盐,盐是化合物,是纯净物,A正确;

B.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但氧化还原反应不一定属于离子反应,如氢气还原氧化

铜是置换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但不是离子反应,B错误;

C.氧化物依据组成元素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依据性质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

氧化物、两性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过氧化物等,则碱性氧化物属于氧化物,氧化物是指

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所以氧化物是化合物,c正确;

D.分散系包括溶液、胶体、浊液三种,胶体属于分散系,而分散系都是由两种以上的物质

组成,因此分散系属于混合物,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B。

2.下列关于纯净物、混合物、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正确组合是()

纯净物混合物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

A盐酸水煤气硫酸醋酸干冰

B冰醋酸铝热剂硫酸领亚硫酸二氧化硫

C纯碱天然气苛性钾氢硫酸碳酸钙

D玻璃盐酸氯化钠次氯酸氯气

【答案】B

【解析】A.盐酸是HC1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

B.冰醋酸是纯净物,铝热剂是金属铝和氧化铁的混合物,硫酸铁是强电解质,亚硫酸是弱

酸,属于弱电解质,二氧化硫是非电解质,故B正确;

c.碳酸钙是盐,属于强电解质,不是非电解质,故c错误:

D.玻璃是混合物,氯气是单质,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D错误:

答案为B。

3.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①混合物:氯水、氨水、水玻璃、水银、福尔马林、淀粉

②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③CO2、N02、P2O5均为酸性氧化物,Na?。、NazO?均为碱性氧化物

④同位素:旧+、2H2、3H

⑤同素异形体:C60、C80、金刚石、石墨

⑥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它们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⑦同分异构体:乙二酸二乙酯、乙二酸乙二酯

⑧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强

⑨在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

⑩有单质参加的反应或有单质产生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A.全部正确B.①②⑤⑦⑨C.②⑤⑥⑦⑨⑩D.⑤⑨

【答案】D

【解析】①水银是金属汞,属于纯净物,故错误:②只含两种元素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

物叫氧化物,故错误;③NCh不属于酸性氧化物,NazO是碱性氧化物,NazCh不是碱性氧

化物,故错误;④同位素是指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故错误;⑤C60、C80、金刚石、石墨都

是碳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属于同素异形体,故正确;⑥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单糖不能

水解,故错误;⑦乙二酸二乙酯的结构筒式:CH3CH2OOCCOOCH2CH3,乙二酸乙二酯就

是个乙二酸(HOOCCOOH)和一个乙二醇(HOCH2cH20H)形成的环酯,分子式不同,不是

同分异构体,故错误;⑧强电解质的稀溶液由于离子浓度小,导电能力很弱,故错误;⑨共

价化合物在熔化状态下不导电,在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故正确;⑩有

单质参加的反应或有单质产生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同素异形体间的转化是非氧

化还原反应,故错误:故答案为D。

4.X、Y、Z、M是含同一元素不同价态的四种物质,相互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其

中X是单质,M是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那么X、Y、Z、M分别对应的物质可能的

组合是

M

O,/\

X-^*Y―

选项XYzM

ACCOco2H2cO3

BN2NONO2HNO3

CsS02SO3H2SO3

Dpp。PQsH3PO3

【答案】B

【解析】A.C与O2发应生成CO,CO与氧气反应生成CO2,CCh与水反应生成H2co3,

但H2cO3不能生成CO,A错误;

B.N2与02反应生成NO,NO与氧气反应生成NO2,N02与水反应生成HNCh,HNO3与

Cu反应可以得到NO,B正确;

C.S与02反应得到SCh,S02与02反应得到S03,S03与水反应得到H2so4,此时表格中

M为H2so3,不是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C错误;

D.P与02反应得到P2O3,P2O3与。2反应生成P2O5,P2O5与水反应生成H3Po4,表格中所

给H3P03不是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D错误;

故选B。

考点二分散系胶体

一,31夯基点一夯实基础争上一本

一、分散系

1.概念: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分散剂)中所得到的体系。

2.分类

①按照分散质粒子直径

I溶液I胶体]浊液

I11-'分散质

01nm100nm粒子直径

②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

分散质:(气液固

去9种分散系

分散剂:(气厂^、(液尸固

如:烟属于9固分散系;雾属于'「液分散系;悬浊液属于固遒分散系;合金属于同冏分散系。

二、胶体

1.Fe(OH)3胶体的制备

向沸水中逐滴加入饱和FeCb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制得Fe(OH)?

胶体。化学方程式为

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I逐滴加入

§饱和FeCl,溶液

【易错警示】:

(1)不能用自来水制备Fe(OH)3胶体,因为自来水中有电解质会使胶体发生聚沉,应用蒸镭水。

(2)不能过度加热,否则Fe(0H)3胶体会聚沉生成Fe(0H)3沉淀。

(3)书写制备胶体的化学方程式时,生成的胶体不加沉淀符号“广,应注明“胶体”二字。

(4)Fe(OH)3胶体粒子是多个“Fe(0H)3”的集合体,因此,1mol+完全水解得到Fe(OH)3胶

体粒子数小于心。

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丁达尔现象(或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侧面可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的现象

丁达尔效应)应用:鉴别溶液和胶体

胶体粒子聚集成较大颗粒,形成沉淀从分散剂里析出的过程

使胶体聚沉的方法:①加入电解质;②加入与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

聚沉

③加热或搅拌

应用:三角洲的形成;明矶、铁盐溶液净水;盐卤制豆腐

在电场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中作定向移动的现象。如带正电荷的

电泳Fe(OH)3胶体粒子向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的一极移动

应用:工厂静电除尘

【易错警示】:

:1.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快速鉴别溶液与胶体,但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

:体粒子的直径介于1〜100nm之间,而不是丁达尔效应。

:2.胶体不带电荷,胶体粒子(分散质)带电荷,但淀粉胶体的胶体粒子也不带电荷。

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置基础通关练

1.关于溶液、浊液、胶体说法正确的是

A.都属于分散系B.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

C.都有丁达尔效应D.都是无色透明的

【答案】A

【解析】A.由•种物质的微粒分布在另种物质中而形成的混合物是分散系,溶液、浊液、

胶体都属于分散系,故A符合题意;

B.溶液、浊液、胶体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不同,溶液的粒子直径<1小〃,

胶体中粒子直径在之间,浊液中粒子直径>100〃,〃,故B不符合题意;

C.溶液、浊液、胶体中只有胶体有丁达尔效应,溶液和浊液没有,故C不符合题意;

D.溶液不一定是无色透明的,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浊液不是无色透明的;胶体不一定

是无色透明的,例如氢氧化铁胶体是红褐色,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A。

2.磁流体是电子材料的新秀,它既具有固体的磁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制备某种磁流

体时,将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FeSO/容液和Fe2(SO,3溶液混合,再滴入稍过量的

NaOH溶液,随后加入硫酸钠溶液,即可制得粒子直径为5.5~36nm的黑色磁流体,该粒子

带负电,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可向阳极定向移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得分散系不能透过滤纸

B.所得分散系中的分散质为Fe(OH)2、Fe(OH),和Na2SO4组成的混合物

C.所得分散系带电

D.当一束光通过该分散系时,会出现光亮的“通路”

【答案】D

【解析】A.所得分散系属于胶体,故能透过滤纸,A错误;

B.所得分散系中的分散质为带负电的胶粒,B错误;

C.所得分散系不带电,胶粒带负电,C错误;

D.所得分散系属于胶体,故有丁达尔效应:当一束光通过该分散系时,会出现光亮的“通路”,

D正确:

答案选D。

3.下列关于胶体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关于FeCb溶液和Fe(0H)3胶体都是无色透明、均一、稳定的分散系

B.将外加直流电源通过Fe(OH)3胶体,阴极处颜色变深,则说明Fe(0H)3胶体带正电荷

C.向Fe(0H)3胶体中加入大量盐酸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D.向豆浆中加入硫酸钙制豆腐,是利用了胶体的聚沉性质

【答案】D

【解析】A.FeCb溶液和Fe(0H)3胶体都是均一、透明、稳定的分散系,但FeCb溶液呈淡

黄色,氢氧化铁胶体呈红褐色,选项A错误;

B.该胶体微粒带正电荷,而不是“该胶体带正电荷“,选项B错误;

C.向Fe(0H)3胶体中加入大量盐酸溶液,则最终会生成氯化铁溶液,选项C错误;

D.胶体具有介稳性,但当胶体受热后、加入电解质溶液和加入带相反电荷胶粒的胶体后将

产生沉淀,该现象叫做聚沉,硫酸钙是盐属于电解质,故向豆浆中加入硫酸钙制豆腐,是利

用了胶体的聚沉性质,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4.下列分散系最不稳定的是

A.向NaOH溶液中通入CC>2得到的无色溶液

B.向CuSO4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得到的分散系

C.向沸水中滴入饱和的FeCl?溶液得到的红褐色液体

D.向碘水溶液中滴加四氯化碳充分振荡后,静置后的下层液体

【答案】B

【解析】向NaOH溶液中通入CO?得到碳酸钠溶液,碳酸钠溶是稳定体系:向CuSC>4溶液

中加入NaOH溶液,反应生成Cu(OH)2沉淀,得到的是Cu(OH)2悬浊液,浊液分散系不稳

定;向沸水中滴入饱和的FeCh溶液得到Fe(OH)3胶体,胶体分散系介稳定;向碘水溶液中

滴加四氯化碳充分振荡后,静置后的下层液体是碘的四氯化碳溶液,碘的四氯化碳溶液是稳

定体系,因此最不稳定的是向CuSO4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得到的分散系,故选B;

答案选Bt,

,;R打盲点——查球补漏奋进双一流

一、“七条”轻松破解胶体知识

⑴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100nm(HP10》〜皤^皿)之间,

而不是丁达尔现象。

(2)丁达尔现象是物理变化而不是化学变化。

(3)胶体不带电,胶体中的胶粒能够吸附体系中的带电粒子而使胶粒带电荷,但整个分散系

仍呈电中性。

(4)胶体具有介稳性的主要原因是胶体粒子可以通过吸附带电粒子而带有电荷,且同种电荷

相互排斥,不易聚集成较大的颗粒。

(5)胶体粒子的直径决定了胶体的性质,因胶体粒子较大不能透过半透膜,可用渗析法提纯

胶体。

(6)胶体粒子一般是离子、分子的聚集体,但有些高分子化合物,如淀粉、蛋白质,因其分

子非常大,一个分子就是一个胶体粒子,它们的溶液是胶体,而且胶体粒子不带电荷。

(7)Fe(OH)3胶体粒子是分子的集合体,因此,1molFe?+完全水解得到Fe(OH)3胶体粒子数小

于NA。

二、胶体知识易错“4”提醒

(1)丁达尔效应属于物理变化,而非化学变化;区分胶体和其他分散系的方法是丁达尔效应。

(2)在Fe(OH)3胶体中,Fe(OH)3胶体粒子的数目要远远小于原FeCI3溶液中Fe3+的数目。

(3)胶体的电泳现象并不是因为胶体本身带电,而是其中的胶体粒子带电,事实上胶体呈电

中性;胶体中的胶粒因吸附体系中的带电粒子而显电性。

(4)明矶是常用的净水剂,不能作漂白剂;其净水原理是:AF+发生水解反应生成A1(OH)3

胶体,A1(OH)3胶体吸附水中的小颗粒悬浮物,使其聚集成大颗粒而沉降。

:查缺补漏练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纳米铜颗粒(粒子直径为50~100nm)是一种胶体

B.向NaOH溶液中滴加饱和FeCh溶液可制取Fe(OH)3胶体

C.直径在80nm左右的新冠病毒颗粒是由蛋白质构成的,在空气中不能形成气溶胶

D.将含0.1molFeCh的饱和溶液逐滴滴入到沸水中充分反应,得到的Fe(OH)3胶体微粒一

定小于0.1mol

【答案】D

【解析】A.胶体是混合物,而纳米铜仅由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不是胶体,故A错误;

B.向稀NaOH溶液中滴加饱和FeCb溶液,生成Fe(OH)3沉淀,得不到Fe(OH)3胶体,故B

错误;

C.胶粒的直径在1〜100nm之间,新冠病毒蛋白质分子直径为80nm左右,在空气中能形

成气溶胶,故C错误;

D.一个氢氧化铁胶粒是多个氢氧化铁的聚集体,将含O.lmolFeCh的饱和溶液逐滴滴入到

沸水中充分反应,得到的Fe(0H)3胶体微粒一定小于O.lmol,故D正确;

答案选D。

2.2021年11月,南非发现了新冠变异毒株"Omicron”,它是新冠病毒的变异种。新型冠状

病毒可通过咳嗽、打喷嚏、说话等形成的飞沫传播,飞沫直径在1-lOOnm之间,进入到空

气中形成的分散系属于气溶胶,口罩可以预防和降低感染的风险性。对此说法,下列叙述正

确的是

A.胶体的本质特征是具有丁达尔效应

B.依据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与浊液

C.向饱和FeCh溶液中滴加过量的NaOH溶液可以制备Fe(OH)s胶体

D.酒精用于消毒时,浓度越高,消毒效果越好

【答案】B

【解析】A.胶体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具有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特征性质,故

A错误;

B.依据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可将分散系分类:分散质微粒直径小于Inm形成的分散系为

溶液,分散质微粒直径l-100nm形成的分散系为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大于100nm形成的

分散系为浊液,故B正确;

C.向饱和FeCh溶液中滴加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向沸水中滴加饱和

氯化铁溶液加热到红褐色得到氢氧化铁胶体,故C错误;

D.家庭消毒选用75%的酒精,酒精浓度过大,会在病毒表面产生一层保护膜,这样会阻止

酒精进入病毒内部,从而不能够有效的杀死病毒,故D错误;

故选B«

3.如图是一种“纳米药物分子运输车”,该技术可提高肿瘤的治疗效果。说法错误的是

有机物外充

二氧化硅

四氧化三铁

药物

A.该“纳米药物分子运输车”分散于水中所得的分散系属于胶体

B.葡萄糖、酒精等这类含碳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C.“纳米药物分子运输车”属于混合物

D.“纳米药物分子运输车”中的四氧化三铁不属于碱性氧化物

【答案】A

【解析】A.该“纳米药物分子运输车”的直径为200nm,分散于水中所得的分散系属于浊液,

故A错误;

B.葡萄糖、酒精属于有机物,故B正确;

C.“纳米药物分子运输车”含有二氧化硅、四氧化三铁、药物等,属于混合物,故C正确;

D.四氧化三铁中铁元素显+2、+3价,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氯化亚铁两种盐,不属于

碱性氧化物,故D正确;

选Ao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可以利用丁达尔效应区分胶体和溶液

B.胶体中分散质微粒直径通常大于lOOnm

C.根据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D.向沸水中逐滴加入几滴饱和FeCl、溶液,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制得Fe(OH)3胶体

【答案】B

【解析】A.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而溶液没有此现象,因此可以利用丁达尔效应区分胶体

和溶液,故A正确;

B.胶体中分散质微粒直径通常在Inm〜lOOnm之间,故B错误;

C.根据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分散质微粒直径小于Inm

的为溶液,分散质微粒直径Inm〜lOOnm之间的为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大于lOOnm的为

浊液,故C正确;

D.向沸水中逐滴加入几滴饱和FeCl’溶液,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制得Fe(OH)3

胶体,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B。

&玄成重点——规律方法征战985

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

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vl_nm1〜100_nm>100nm

高分子化合物或分子

分散质粒子成分离子或小分子大量分子集合体

集合体

不均匀、

外观特征均匀、透明均匀、透明或半透明

不透明

不稳定,静置有沉淀

稳定性稳定,静置无沉淀较稳定

或分层

分散质能否透过滤纸熊熊不能

分散质能否透过半透膜能不能不能

饱和溶液、不饱和固溶胶、液溶胶、气

分类悬浊液、乳浊液

溶液溶胶

实例食盐水、蔗糖溶液Fe(OH)3胶体泥水

能力提升练

i.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将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热水中,至溶液呈深黄色而制得氢氧化铁胶体

B.制备Fe(0H)3胶体,通常是将Fe(0H)3固体溶于热水中

C.不用任何其他试剂就可以鉴别NaOH溶液和A12(SO4)3溶液

D.某溶液加入盐酸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该溶液一定含有大量COT

【答案】C

【解析】A.将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热水中,至溶液呈红褐色而制得氢氧化铁胶体,A错误;

B.制备Fe(OH)3胶体,将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热水中,至溶液呈红褐色,B错误;

C.NaOH溶液滴加入A12(SO』)3溶液中,开始生成沉淀后沉淀溶解;Ah(SO4)3溶液滴加入

NaOH溶液中,开始没有生成沉淀后来生成沉淀;故不用任何其他试剂就可以鉴别NaOH溶

液和A12(SO4)3溶液,C正确:

D.某溶液加入盐酸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该溶液不一定含有大量CO:,

也可能含有碳酸氢根离子等,D错误;

故选Co

2.某种胶体在电泳时,它的胶粒向阳极移动。在这胶体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①乙醇溶液、

②氯化钠溶液、③硅酸胶体、④氢氧化铁胶体,不会发生聚沉的是()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A

【解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