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伯乐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伯乐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伯乐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伯乐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伯乐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山东省荷泽市成武县伯乐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

期末试卷含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民网北京2月20日电北京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

《媒体融合蓝皮书:中国媒体融合发展报告(2019)》。

蓝皮书认为,2017〜2018年,堪称我国媒体融合由相“加”迈向相“融”的转折点,

由单体融合、各自融合迈向区域融合、整体融合的关键点,由企业云建设迈向媒体云建设

的新起点。我国媒体融合已由形式融合、内容融合一跃而升级至以体制机制融合为主要特

征的融合3.0时代。蓝皮书指出,最近一年我国媒体融合呈现如下几个鲜明的新特征。

一是从被动融合到主动作为。向移动端的转移甚至倾斜不是随波逐流,不是偶或为

之,而是刻意推进,是奋发有为的具体表现。

二是从做新如新到做旧如新。最初的媒体融合探索,主要是做新媒体,做增量。在升

级的过程中,从增量到存量,改革向深层次突破。

三是从点线带动到全面突破。经过数年的努力,我国媒体融合由量的积累到质的变

化,从点线突破到面的推进,对我国媒体行业整体而言既是一次剧烈的转型,也将是一次

成功的跨越。

四是从借船出海到造船出海。媒体一方面积极扩大影响力,借道各大商业平台进行信

息分发;另一方面更为重视客户端、云平台和全媒体指挥调度中心建设并取得成效,进一

步掌握了主动权,提升了传播力。

(摘编自人民网)

材料二:

2014年8月,媒体融合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此后,我国媒体融合持续推进,从推广

“中心厨房”到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一体化”平台建设如火如荼,主流媒体的传播阵

地不断拓展,传播效力明显提升。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主导下,“中心厨房”成为推进媒体融合的龙头工程。以人民日

报中央厨房、新华社全媒体报道平台、央视融媒体编辑部等为代表,全国已有55家地市

级以上媒体完成中心厨房建设。在上层政策的引领下,随着融合水平的提升,媒体融合逐

渐从中央向地方延伸。目前,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建设县级融媒体中

心能有力推进国家主流媒体体系的发展融合,打通媒体融合的最后一公里。

在用户的消费能力不断升级、使用习惯趋向移动化的背景下,多家媒体不约而同发力

移动端,在可视化内容方面下功夫。人民日报社在2018年两会期间推出的《两会夜归

人》《晨美丽两会聊天指南》系列短视频引爆全网,成为现象级产品。各大媒体以技术为

驱动,将创意与价值相融,主动回应用户诉求,在形式内容和参与体验上下功夫,打造出

了新生代的融媒体产品,激发了媒体融合的“化学反应”。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

材料三:

在国家政策扶持下,媒体融合进程加快,虽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其中的问题也不容

忽视。特别是目前媒体融合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深度融通还面临着重重挑战。

近年来,“两微一端”已成为传统媒体标配。2018年,开通微信公众号、建设自有客

户端的党报超过七成,有68.7%的党报开通了官方微博账号。不过,做好移动传播并非简

单做一个或几个客户端以及微博、微信等,而是要注意如何运用其背后连接着的采编资

源,在实践中提高信息服务能力,增强用户黏性。

目前,媒体融合已挺进深水区,但仍然有媒体尚未充分理解“媒体融合”的本质内

涵,在融合过程中仅做到了“物理相加”,创新思维受到限制,在资源配置以及运行模式

上缺乏开拓性,融合同质化严重。近年来,媒体融合在平台建设方面持续发力,通过自建

平台、合作入驻等方式,主流媒体的传播阵地不断拓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也有媒体存在一

味追求融合形式、不顾实际盲目投建等问题。

媒体融合发展到现在,报纸、广播、电视等不同传统媒体的融媒体业务已经从增量发

展转变到存量改革。体制改革已经成为影响内容生产与传播、技术应用等诸多融合方面的

重要因素。打通媒体部门界限,构建适应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推进一体化发展和整体转

型成为迫切需求。目前,虽然有不少传媒集团为适应市场化进行体制改革,但也有一些媒

体只在生产机制方面整改,尚未完全适应市场化竞争。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7〜2018年是我国媒体融合发展史上一个转折点,是我国媒体进入融合3.0时代的

开端。

B.现阶段,我国媒体融合从被动融合变成主动作为,从主要做新媒体、做增量升级为做

存量。

C.自成为国家战略后,我国媒体融合发展迅猛,开始大规模建设“中心厨房"和''一体

化”平台。

D.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对于推进国家主流媒体体系发展融合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已取得

一定成果。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最近一年我国媒体融合从点线带动到全面突破,从借船出海到造船出海,实现了媒体

行业的成功跨越。

B.近年来,在相关政策的指引下,我国推进媒体融合以“中心厨房”为龙头工程,逐渐

从中央到地方延伸。

C.《晨美丽两会聊天指南》等系列短视频引爆全网,是人民日报社发力移动端,精心打

造可视化内容的结果。

D.当前我国媒体融合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成果与问题并存,特别是在深度融通方

面还面临着重重挑战。

6.根据材料三,谈谈如何更好地推动我国媒体融合发展。

参考答案:

4.C5.A

6.①恰当运用采编资源,提高信息服务能力,增强用户黏性。②强化创新思维,开拓资

源配置及运行模式,避免融合同质化和盲目投建。③进行体制改革,构建适应融合发展的

新体制机制,推进一体化发展和整体转型。

【4题详解】

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在整体感知与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

根据选项的设置,从内容、观点等角度来分析。根据选项内容,在原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

信息源,要把所有的信息源全部找到;其次要把选项与原文材料进行比较,找到两者表达

的信息是否完全一致,核实选项是否完整准确地传达了原文的信息。对于有多个信息源的

选项,要辨别选项是否全部概括了所有信息。C项,”开始大规模建设‘中心厨房’和

‘一体化'平台”的理解错误有二:一是“推广”“中心厨房”而不是“开始大规模建

设”;二是“中心厨房”就是一种“一体化”平台,两者不能并列。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

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A项,“实现了

媒体行业的成功跨越”不正确。原文为“对我国媒体行业整体而言……将是一次成功的跨

越”。故选A。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这类题答题时有两个方向,分别

为向内挖掘和向外扩展,向内挖掘解释用文章中的内容答题,向外扩展要结合现实,如没

有明确的要求不做向外扩展式答题。向内挖掘又有两种:第一就某一点作深入的探究,另

一种方式多个角度列举,适用于文中叙述的较宽泛,但每点都不深入。根据材料三,我们

知道,做好移动传播并非简单做一个或几个客户端以及微博、微信等,而是要注意如何运

用其背后连接着的采编资源,在实践中提高信息服务能力,增强用户黏性。强化创新思

维,在资源配置以及运行模式上要增强开拓性,避免融合同质化。打通媒体部门界限,构

建适应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推进一体化发展和整体转型,适应市场化竞争。

【点睛】实用类文本阅读,”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答题要点:

首先大致介绍将要探究的问题存有哪些“疑"哪些“难",其次用简洁的语言表明对该问

题进行探究的意义,再次提出自己对该问题的大致看法或观点并以简练的语言说明自己探

究的路径和凭据,最后在展示探究过程时努力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存并尽可能地从多个角度

多个层面地与现在探究的问题建立联系,然后按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浅人深的顺序逐

条展示对探究对象进行认识的过程,从而证明自己探究的看法或观点,最后用一个:简练

的结束语再一次申明自己的见解或认识。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小题。(25分)

孝顺女儿

【俄罗斯】米哈依尔•扎多尔诺夫

你看,这雨下得多带劲!越下越大,简直就像洒水车洒的似的。我就喜欢下雨。要是

现在能喝上一口酒就更好了!暖和暖和。可我大儿子不让,我大儿子是医生。大儿子可是

我的骄傲!他从小就想当医生,后来真就当上了!而且还是个非常了不起的医生,现在只

应邀出国出诊。但他从来没忘了我这个父亲。我记得去年他从匈牙利回来的时候,给我带

回来了那么多有意思的纪念品!一个布达佩斯的城徽纪念章,一套非常罕见的明信片。我

儿子说非常漂亮,但怎么个漂亮法我还不知道,因为他一直没时间给我送来。但不管怎么

说,他没忘记我这个父亲。这不,不久前他刚从意大利回来,马上就给我打了电话。“爸

爸,你身体怎么样?把听筒贴到胸部,我给你听听心脏。”我知道,儿子是教授,通过电

话就能诊断。“爸爸,”我儿子听完后说,“你心衰,以后别喝酒,别吸烟……最重要的

是要经常出去散散步,呼吸呼吸新鲜空气……”所以我这不是出来散步了吗?

今天我还去了我小儿子那儿。我小儿子今天过生日。小儿子也是我的骄傲!他小时候

不爱学习,现在却是哲学博士。他没想到今天我会去,看见我时高兴得不得了!“爸

爸,"我小儿子说,“你来了,真是太好了!我特意没请你,是怕打扰你。既然你来了,

咱们就去厨房坐一会吧。[A]我给你倒一杯你从来没喝过的格鲁吉亚葡萄酒,我妻子再

给你从客厅的桌子上端点你以前从来没尝过的小菜来。”我和儿子一起把酒喝了。

我兴奋地回忆起了小儿子小时候有一次俄语考试得了2分的趣事。这时,他立刻起身

把门掩上了:“这些回忆非常温馨,所以咱们还是留着下一次慢慢回忆吧。现在你还是回

家吧,今天来的客人都是著名学者,他们谈论的那些话题你肯定也不感兴趣,而且他们烟

抽得很凶,你心衰,最好还是回家休息吧。今天有足球赛,是斯巴达克队比赛。你记不记

得我小时候,咱们总是一起给他们助威?差点忘了,你把这雨伞带上,外面雨越下越大

了,你用不着急着还给我们,反正这把伞也破了。我们还有新的。”

就在我往门口走的时候,客厅里有个客人说:“同事们,现在按照传统,该为主人父

母的健康干杯了。祝他们健康长寿!”【B]唉!我老伴儿死得太早了,那么有名的学者

对我们的祝福她都没听到,太遗憾了!

我喜欢看下雨,等雨停了,我就回家,打开壁炉,坐下来看电视。也许我女儿还会给

我打电话来呢。女儿也是我的骄傲!她是一所学校的教务主任,但她也向他那两个哥哥一

样,没忘了我这个父亲,经常给我打电话。上周听她哥哥说我病了,马上就给我打来了电

话!“爸爸,你的病严重吗?用不用我去看看你?要不我派几个学生去看看你吧?顺便让

他们把你那儿的旧报纸拿回来……”两天前,我女儿又来电话了:“爸爸,你要是感到特

别不舒服的话,就不用到我这儿来了。但我知道,你太要强,所以你要来的话,下了地

铁,你就沿着那个街心花园步行来吧,顺路还能在小铺里买点葡萄酒,喝点葡萄酒对你的

身体有好处。顺便也给我们买两瓶。我们这个门洞的电梯坏了,所以你就不用上五楼了,

你到楼下的时候按门铃,我下去拿,咱们见个面……”你看我女儿想得多周到!

女儿为了我,换了三年的房子,那容易吗?“爸爸,我们家人多,已经两个孩子了,

第三个也快出生了,又吵又闹……而且我丈夫还抽烟。可你需要安静,你心衰,所以得单

独给你弄一个住处。”房子真就换成了!她用我们原来的那套房子给自己换了一套两室

的,还给我在一座公寓楼里换来了一个房间。邻居是跟我同龄的一个老头儿,他也为自己

的儿子也骄傲。他的儿子也住在本市。不久前给他写了一封信,老头给我读了好几遍。在

公园里,他给那些老头老太太们都读了。所以我想说,孩子们啊,你们要是给你们的父母

写信的话,一定要用结实点儿的纸写,因为你们的父母说不定要读多少遍呢!

我的两条腿都湿透了,我得回家喝杯热茶暖和暖和去了。也许我女儿又来电话了呢。

足球赛开播前我先看看报纸。但愿今天斯巴达克队别输,要不我儿子该失望了……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中的老人一共有三个孩子,他们都很优秀,虽然他们的工作都很繁忙,但他

们从没有忘记孝顺自己的父亲,比如文中多次提到他们给父亲买礼物、打电话等。

B.本文在语言方面朴实生动,采用对话形式推进情节,富有生活气息;在人物塑造

方面,注重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人物形象生动、立体。

C.这篇小说主要讲的是老人和其子女的故事,但在小说最后却又写到邻居老人的

事,这就告诉读者在当时的社会中,老人的际遇不是偶然的、个别的,而是普遍存在的,

由此升华了小说的主题。

D.老人曲看望小儿子,想起儿子小时候俄语考试得2分的趣事,他儿子立刻起身把

门掩上,是因为这是他和老人之间的秘密,他想以后单独和父亲在一起回忆。

E.小说作者米哈依尔•扎多尔诺夫是俄罗斯当代小小说的代表性作家,他的小说语

言讽刺性强,主题表达有深度,作品中常带有一种“感伤的幽默”。

(2)文中“雨”多次出现,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作用。(6分)

(3)阅读文中两处画线句子,按照要求,回答下面问题。(6分)

①画线【A】中的两个“从来”能否删除?请作简要分析。(3分)

②请指出画线【B】中所用的描写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4)老人在文中多次感叹儿女们“是我的骄傲”,请结合文本探究老人感叹时的复杂心

理。(8分)

参考答案:

(1)选E得3分,选C得2分,选B得1分,选AD不得分。

解析:A老人的儿女并不孝顺自己的父亲,如大儿子买了礼物却没给父亲送去,其他两

个孩子,明知父亲身体不好,却很少去看望父亲。B.本文并不是采用对话形式推进情

节,而是老人的内心独白。D.儿子把门掩上,是怕老人说的话被朋友和同事们听到。

(2)①提供人物活动背景。父亲就是在越下越大的雨中去看望小儿子并最终独自回

家的。②凸显人物性格。雨越下越大,父亲双腿湿透,却依然为子女考虑,更能体现父亲

的善良和子女的冷漠不孝。③象征(暗示)人物处境。“雨”一直在下,始终没停,父亲

最终双腿湿透回家,都暗示着父亲生活的寂寞与凄凉。(每点2分,共6分)

(3)①不能删除。两个“从来”具有强调作用,一方面是小儿子强调酒和小菜的稀

罕,要突出自己对父亲的孝顺体贴;另一方面强调父亲从来没有得到过小儿子的真正关

心。(3分)

②心理描写。“老伴儿死得太早”点明父亲晚年孤寡的处境,“太遗憾”说明父亲自

己此刻感觉很幸福,与父亲凄凉的现实处境形成鲜明对比,加深了小说的讽刺意味。(3

分)

(4)示例①为自己能拥有这样优秀的子女而感到由衷的骄傲。从职业来看,文中

父亲的儿女都是社会上的优秀人才,父亲想到自己的子女时会油然产生骄傲之情。(4

分)

②是一种自我欺骗与宽慰。父亲得不到子女关爱,内心是失落的,但又不愿承认现

实,不断地说自己儿女很优秀,只是刻意的自我宽慰。(4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

可)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分)

提琴[美国]保?琼斯

我父亲是一位面包师傅,在爱塞克斯大街新开辟的铺面是他从事的一桩最大的冒险事

业。下面打算作为面包房,背面将辟为冷饮室,里面的桌子都是大理石贴面。当父亲头一

次告诉母亲这个计划时,他心里异常兴奋。

“我告诉你,玛丽,根本不会有危险,”看见母亲脸色不对头,父亲说道,"你只要在这

份三千美元的借贷申请书上签个名就行了。”

“可如果是抵押贷款,”她呜咽地说道,"他们可以把我们一家子撵到街上,我们要成为叫

花子的,卡尔。”

"我想稍微讲几句。"舅舅迈克说。他站起来从陈列柜顶上取下他那把小提琴,"我从报

上读过,一把斯特拉?第瓦里制造的小提琴卖了五千元。这把琴是我父亲给我的,追根溯

源,琴是一位先辈从意大利带来的,透过琴面的f形音孔可以看到里面褪了色的标记。这

是一把出自名匠的古琴,把它拿去卖了,卡尔。"

"哦,迈克!"母亲很吃惊。

“我可不愿那么做,迈克。“父亲说道。

“如果你赶快的话,”迈克舅舅告诉他,"你可以在老埃雷特关店之前赶到他那里。"他

的双手微微颤抖,可他的语调却异常平静。于是我父亲腋下夹着提琴盒出门了。

过了一阵子父亲从前门进来,他吹着口哨,脚步轻捷,可是仍然夹着那只提琴盒。他

做的头一件事便是将琴盒放回到陈列柜顶上的老地方。

"我都已经走到埃雷特那家店的门口了,可我心里突然起了个念头,"父亲解释道,"我

们干吗要卖它?就放在老地方不挺好的吗?这就像我们有了一只保险箱,里面放着崭新的

五十张一百元面额的票子。有了这笔钱,我们就用不着为那笔三千元的贷款担惊受怕了。

你说是吗,玛丽?如果我们要还的话,只消穿过三条马路到埃雷特那家店去就行了。”

母亲显出欣喜的表情:"我很高兴,卡尔。"

"一个很明智的主意,”迈克舅舅裁决道,"另外,我自愿把这把琴留给小玛丽,供她在大

学里念书的费用。〃

豆我即需上大学的那年夏天,迈克舅舅溢然长逝,于是他的小提琴便传给了我。

在我离家的头一天,父母都在店里忙着,我提着这把琴来到埃雷特的乐器店。这位老

人从后房走出来,眼睛像猫头鹰般一眨一眨。

我打开琴盒:"它值多少钱?"

他拿起琴来:"卖二十五元,也许能卖到五十元,这就要看谁愿意要它了。"

“可这是一把斯特拉?第瓦里制造的小提琴呀。"我说。

"不错,这上面确实有他的标记,”他彬彬有礼地说道,"许多小提琴上都有这种标记,

可并不是真的,这也绝不会是真的。"他好奇地凝视着我,"我以前见过这件乐器,你是不

是卡尔?恩格勒的女儿?"

"是的。"我简短地回答道。当然,这把琴我没有卖掉,我把它带回家,放到楼上自己

的房间去了。

在我离家前最后那次晚餐席上,母亲偶然朝陈列柜顶上瞟了一眼。"琴呢?"她问道,

一面把手贴在自己胸口,"你们把它卖了?"

父亲显得很忧虑,直到我摇摇头。"在楼上我的衣箱里,"我告诉她,"我想把它放到学

校我的房间里,平时看到它就使我想到自己的家。此外,"我继续说道,"那样的话,如果

发生了什么事我需要钱用,你们就用不着为我担心了。这就像我拥有了一个装得满满的钱

匣子,是这样吗,爸爸?"

"是这样,玛丽,是这样的。"父亲一面回答,一面避开了我的目光。

①小说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分析。(6分)

②情感有时是小说结构的动力。试分析“爱”是怎样推动《提琴》的情节发展的。(6分)

参考答案:

、⑴答案:①勇于开拓,贷款开辟铺面。②心地善良,怕亲人失望担心,得知琴是鹰品

却并不说破。③乐观机智,巧妙掩盖真相。(本题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⑵答案:①"爱”让舅舅迈克决定卖掉提琴,以帮助我们渡过难关;②"爱"让父亲得知提

琴是鹰品却并不说破,反而巧妙掩盖真相;③"爱”让舅舅把心爱的提琴送给了我;

④"爱"让我得知真相也不说破,并帮助父亲圆谎。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世力农。飞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

未弥月,河决内黄,水暴至,母姚抱飞坐瓮中,冲涛及岸得免,人异之。

少负气节,沈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武《兵法》。生有神力,未

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冢。父

义之,曰:“汝为时用,其徇国死义乎!”

宣和四年,真定宣抚刘翰募敢战士,飞应募。遣百人伏山下,自领数十骑逼贼垒。贼

出战,飞阳北,贼来追之,伏兵起,先所遣卒擒俊及进和以归。

从浩解东京围,与敌相持于滑南,领百骑习兵河上。敌猝至,飞麾其徒曰:“敌虽

众,未知吾虚实,当及其未定击之。”乃独驰迎敌。有枭将舞刀而前,飞斩之,敌大败。

迁秉义郎,隶留守宗泽。战开德、曹州皆有功,泽大奇之,曰:“尔勇智才艺,古良将不

能过,然好野战,非万全计。”因授以阵图。飞曰:“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

存乎一心。”泽是其言。

七年,入见,帝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

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

不汗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

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

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弩钝之材也。”帝称善,曰:“卿今议论极进。”拜

太尉,继除宣抚使兼营田大使。

(节选自《宋史•岳飞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

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B.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

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C.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

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D.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

/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氏春秋》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史书,是儒家重要经

典之一。

B.古代男子到成年则会举行加冠礼,叫做“冠”,一般在二十岁,泛指成年。“未冠”

则指未满二十岁,未成年。

C.古人有时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一天的时辰,“酉”时是相当于现在的北京时间17时至19

时。

D.“迁”指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左迁”则为降低官职。“拜”指授与官职;任

命。“除”意思是辞去官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岳飞出生未满一个月,黄河在内黄决堤,母亲姚氏抱着他坐在瓮里逃难,被奔腾的波

涛冲上岸,免遭死祸。

B.岳飞带兵操练,敌人突然出现。岳飞趁他们立足未稳单人匹马飞驰迎战,杀了舞刀上

前的猛将,大败敌人。

C.岳飞认为古人的阵法非常重要,是兵法的常规,运用的巧妙,在于将领本人要把古人

的阵法牢记在心。

D.岳飞指出,平庸低劣的马肚量小,对食水从不挑剔,摄取的食物虽少却容易饱,喜爱

逞强但却外强而中干。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冢。父义之。曰:“汝为时用,其徇国死义乎!”

(2)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参考答案:

10.B11.D12.C

13.(1)周侗死后,岳飞每月初一、十五都到他坟前祭奠。他父亲认为他很重道义,

说:“如果你因时势所需而被重用,一定会为国献身,为正义而死。”

(2)这是因为它们肚量大却不随便取食,精力充沛却不逞一时之勇。它们是跑远路的良

驹啊。

1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首先要细读所给文段,明确了解文意,然后

根据文意进行判断,本段话的大意为:要喝清澈的泉水一斛。若不是干净良好的食料或饮

料就不承受。装上鞍甲,骑着它起跑,初时并不是很快,等到跑上百里,才奔驰奋进。从

中午跑到黄昏,还可以多跑两百里。此时卸下鞍甲,它既不喘气,也不出汗,展现一副若

无其事的样子。其中注意结合文言文行文的习惯,也可借助标志词,如

“然”“初”“比”“自”“犹”。另外,本句中“二百里”是名词,“若无事然”,固

定句子。

11.试题分析: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

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解答此类题目,还可以结合该词语所在的语段及具体语境

分析。D项,“除”,意思是拜受官位。

1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

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定。C项,岳飞认为用兵的巧妙之处不在于将领本人

把古人的阵法牢记在心,而在于将领个人心中的体会、在于将领灵活准确的判断和思考。

1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第一句得分点:“朔望”,农

历每月初一、十五;“朔望设祭于其冢”,状语后置句;“冢”,坟(墓);“于”,介

词,至!j;“义”,认为……重道义;“其”,副词,一定;“死义”,为正义而死。第二

句得分点:“苟取”,随便取食;“力裕”,精力充沛;两个“而”,表转折;“致

远”,跑远路、致力于远大理想。

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

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

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

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

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祖祖辈辈从事农业生产。岳飞出生时,有像天鹅的大

鸟,在他出生的屋上飞鸣,因此得名。岳飞出生未满一个月,黄河在内黄决堤,洪水突然

到来,母亲姚氏抱着岳飞坐于瓮中,被奔腾的波涛冲上岸而免遭于祸,人们都很惊异(这

件事)。

岳飞年轻时有气节,办事沉稳忠厚而少言谈,家中虽然贫困却努力学习,尤其喜好

《左氏春秋》、孙武兵法。天生力大无穷,未成年,能拉开三百斤的弓,八石的弩,(岳

飞)跟周同学射箭,学会了周同的全部技艺,能左右开弓。周侗死后,岳飞每月初一、十

五都到他坟前祭奠。他父亲认为他很重道义,说:“如果你因时势所需而被重用,一定会

为国献身,为正义而死。”

宣和四年,真定宣抚使刘豁招募勇敢的战士,岳飞前去应募。派遣百人埋伏在山下,

自己带领数十骑兵进逼叛贼营垒。贼军出战,岳飞假装失败,引诱敌人追来时,伏兵四

起,先前派遣的士兵抓住了陶俊及贾进和并将它们俘虏了回来。

跟随刘浩解东京之围,与敌人相持在滑南,领一百骑兵在河上操练。敌人突然出现,

岳飞对他的部下说:“敌人虽然众多,但却不知道我们的虚实,应当趁他们还立足未稳而

攻击他们。”于是单人匹马飞驰迎战。敌人有猛将舞刀上前,岳飞杀了他,敌人大败。升

任秉义郎,隶属于留守宗泽。战开德、曹州都有功劳,宗泽非常欣赏他,说:“你的勇敢

智谋才能,即使是古代的良将也不能超过。只是喜好野外作战,不是万全之策。”于是传

授他阵图。岳飞说:“布好阵以后再作战,是兵法的常规,运用的巧妙,在于个人心中的

体会。”宗泽赞同他的说法。

绍兴七年,岳飞面君,宋高宗从容地问:“你是否得到良马?”岳飞答复说:“我本

来有两匹良马。它们每天要吃洁净的小豆数斗,要喝清澈的泉水一斛。若不是干净良好的

食料或饮料,它们宁可挨饿而不承受。装上鞍甲,骑着它起跑,初时并不是很快,等到跑

上百里,才奔驰奋进。从中午跑到黄昏,还可以多跑两百里。此时卸下鞍甲,它既不喘

气,也不出汗,展现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这是因为它们肚量大却不随便取食,精力充沛

却不逞一时之勇。它们是跑远路的良驹啊。可是,不幸的是,它们在历次战役中已相继死

To目前我所骑的马,每天吃的粮食只有数升,对食料从不挑剔,对饮用的水也不作选

择。马鞍尚未套好,就要举蹄奔跑。刚跑完百里路,力气就用完了,汗水也湿透了,好像

就要死去那样。这是因为它肚量小,所以摄取的食物虽少却容易饱,喜爱逞强但却外强而

中干。它只是平庸低劣的马而已!”

宋高宗听完岳飞的一番言论后道:“说得很有道理!”并授予岳飞太尉一职,兼任宣

抚使兼营田大使.跟随皇帝巡视建康时,皇帝对手下人说:你们要像服从我一样服从岳飞。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一13题.

象祠记王守仁

灵、博之山,有象祠①焉.其下诸苗夷之居者,咸神而祠之.宜尉安君,因诸苗夷之请,

新其祠屋,而请记于予.予曰:“毁之乎,其新之也?”曰:“新之“新之也,何居乎?”

日:“斯祠之肇也,盖莫知其原,然吾诸蛮夷之居是者,自吾父、吾祖溯曾高而上,皆尊奉

而径祀焉,举而不敢废也」

予日:“胡然乎?有署②之祀,唐之人盖尝毁之.象之道,以为子则不孝,以为弟则傲;

斥于唐,而犹存于今,坏于有黄,而犹盛于兹土也,胡然乎?“我知之矣!君子之爱若人也,

推及于其屋之乌,而况于圣人之弟乎哉?然则祠者为舜,非为冢也.意象之死,其在干羽既

格③之后乎?不然,古之鹫桀者岂少哉?而象之祠独延于世.吾于是盖有以见舜德之至,入

人之深,而流泽之远且久也.象之不仁,盖其始焉耳,又乌知其终之不见化于舜也?《书》

不云乎:“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奸④”,瞽脾⑤亦允若,则已化而为慈父;象犹不弟,不

可以为谐.进治于善,则不至于恶;不底于奸,则必入于善.信乎,象盖已化于舜矣.《孟子》

曰:“天子使吏治其国.象不得以有为也!”斯盖舜剧之深而虑之详,所以扶持辅导之者之

周也.不然,周公之圣,而管、蔡不免焉.斯可以见象之见化于舜,故能任贤使能,而安于

其位,泽加于其民,既死而人怀之也.诸侯之卿,命于天子,盖《周官》之制,其殆仿于舜

之封象欤?吾于是盖有以信人性之善,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也.然则唐人之毁之也,据象之始

也;今之诸苗之奉之也,承蒙之终也.

斯义也,吾将以表于世.庾知人之不善,虽若象焉,犹可以改;而君子之修德,及其至

也,虽若象之不仁,而犹可以化之也.

注:①冢祠:冢的祠庙.象,人名,传说中虞舜的弟弟.象死后,当地人在有冕为他建

了祠庙.②有鼻:古地名,在今湖南道县境内.相传舜封彖于此.③格:感化.④烝烝

乂,不格奸:烝烝,上进的样子;乂,治理;格,至上不格奸,不至于做坏事.⑤普股(g

0sou):舜父名.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其祠屋新:重修,重新修整

B、意象之死意:猜测,料想

C、事谐以孝克:克制,约束

D、不底于奸底:通“抵”,至!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105.

A,举而不敢废也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By”殆仿于舜之封象欤

I"孰能讥之乎

C、{信乎,象盖已化干舜矣

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

D、所以扶持辅导之者之周也

I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s品德不好的象却受到苗民立祠祭祀,作者认为可能是象后来被舜的品德感化了.

B、唐人之所以毁掉冢祠,是因为唐人认为冢的德性很差:作为儿子却不孝顺,作为弟

弟却很傲慢.

C、作者引用《书》上的话,是为了说明象已经被感化,变得很孝顺、上进、不做坏事

了.

D、本文的主旨是“人性之善,天下无不可化之人”,具有鼓励人改过从善的积极意义.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降成现代汉语

(1)其下诸苗夷之居者,咸神而祠之.

翻译:.

(2)君子之爱若人也,推及于其屋之乌,而况于圣人之弟乎哉?

翻I牛:o

(3)又乌知其终之不见化于舜也?

翻择:.

13、原文说“吾于是盖有以信人性之善,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也”,“是”指什么?请联系上下

文作答.

参考答案:

9、C(克:能够)

10、D(“之”均为取消独立性)

11、C(说的是舜而非象)

12、

(1)(3分,山下住着的许多苗民,都把他当作神来祭祀。)(“神”1分,

“祠”1分,句意1分)

(2)(3分,君子爱这个人,便推广到爱他屋上的乌鸦,更何况是对于圣人的

弟弟呢!)(“爱”1分,“推及”1分,句意1分)

(3)(3分,又怎见得他后来不能被舜感化呢?)(“乌”1分,“见”1分,句

意1分)

13、指象被舜感化

6.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论语•宪问》)

②孟子曰:“位卑而言高,罪也。立乎人之本朝母’而道不行,耻也。”(《孟子•万章

下》)

【注】本朝:朝廷。

(1)孔子和孟子对职权的问题有什么共同的认识?(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你是如何理解孟子所说的“罪”和“耻”的?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他们都认为,在什么职位就要做什么事,不越权。(2分)

⑵①“罪”指“获罪”。地位低下却高谈阔论,评议朝纲政纪,是要获罪的。②“耻”

指“耻辱”,出仕为政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尽到自己的一份责任,不这样做就是

耻辱。(4分)

第(1)题是考查对作者观点的概括。“职”即孔子和孟子语段中所说的“位”,“权”即

孔子说的“谋其政”和孟子所说的“言”“道”。两人对这一问题的共同观点,即“位”

与职权应相当。

第⑵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分析。孟子认为“罪”和“耻”的内容,分别是“位卑而言

高”和“立乎人之本朝而道不行”,用现代汉语来表达,即越权有罪,不履行职责便是耻

辱。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

7.请为下面文段写一个点明中心、统领全段的起始句。

《论语》是语录体散文,所记孔子言论,如“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形

象生动,精练简洁,带有格言意味。《孟子》用语警辟,比喻精当,往往借助形象

议论说理,深入浅出。《庄子》想象丰富,汪洋恣肆,总能为其所说的道理创造出

生动的寓言故事,全书仿佛是由寓言故事连缀而成。其他诸子散文,如《墨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