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跟踪检测•提升卷
-上学期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古诗是古人心声的真实记录,是展现先民人生态度的可靠文本,正如清人叶燮所说:“诗是心声,不可
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故每诗以人见,人又以诗见。”读诗就是读人,阅读那些长篇短什,古人音
容笑貌如在目前,这是我们了解前人心态的最佳途径。清人沈德潜说:“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
第一等真诗。”中国古人评价文学家时有一个优良传统,就是人品与文品并重。经过历代读者集体选择,凡
是公认的大诗人,往往都是具备“第一等襟抱”的人物,其作品必然也是第一等真诗,从中可以感受真实
心跳和脉搏,从而沦肌泱髓地领会传统文化精神。从《诗经》《楚辞》到明清诗词,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
值,如果兼顾作品的经典意义、阅读难度等因素,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
唐诗宋词对于现代读者到底有什么价值?我们先来看唐诗宋词到底写的是什么内容。中国古典诗歌有
一个最古老的纲领,就是“诗言志”。到了西晋,陆机在《文赋》中又提出“诗缘情”。有人认为二者是对
立关系,但是初唐孔颖达在《左传正义》中说得很清楚:“情志一也”。情志就是指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包
括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也包括对万事万物的价值判断。唐诗宋词的内容跟现代人没有距离,因为诗词中
表达的那些内容都是普通人的基本情感、基本人生观和基本价值观。比如喜怒哀乐,比如对真善美的追求,
比如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保家卫国英雄行为的赞美,唐宋人如此,现代人也如此。所以唐诗宋词中
典范作品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思考和价值判断可以传递到今天,启发我们更细致地品味人生意义和美感。
当然,唐诗宋词对于现代人的最大意义,是其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情操、气质和人格境界,
有深远教育作用。且举李、杜、苏、辛为例。李白热情讴歌现实世界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其诗中蕴含强大
精神力量。杜甫诗中充满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和热爱天地万物的仁爱精神,是儒家思想积极因素的艺术表
现,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形象凸现。苏轼在词史上首先打破晚唐以来词专写艳情的局限,他不但大量
写作抒情述志、咏史怀古等题材,使词从音乐歌词向抒情诗转变,在以柔声曼调为主的传统词乐中增添高
昂雄壮的因素。到了南宋,以辛弃疾为首的爱国词人把爱国主义主题变成当时词坛的主旋律,他们继承苏
轼词中始露端倪的豪放词风,并以慷慨激昂和沉郁悲凉两种倾向充实了豪放风格。
总的来说,李、杜、苏、辛的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而且具有提升读者人格境界的熏陶作
用。阅读唐诗宋词的典范作品,可以在审美享受中不知不觉受到人格境界的感染,这个过程就像杜甫所描
写的成都郊外的那场春雨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摘编自莫砺锋《在读诗读人中感受万千气象》)
材料二:
在如何阅读和鉴赏唐宋词的问题上,我很认同清末民初词论家况周颐的一席话:“读词之法,取前人名
句意境绝佳者,将此意境缔构于吾想望中,然后澄思缈虑,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这样,便能臻
于“吾性灵与(词人之性灵)相泱而俱化”的境地(《蕙风词话》卷一)。照我看来,这种读词之法所重视
与强调的,即是读者须与古代词人进行有关人生体验的“交流”与“对话”,如此才能达到两代人之间的精
神沟通和心灵契合。此话如何理解?
首先,从唐宋词人来说,尽管他们早已长眠地下,但其凝聚和贮存在那些不朽词篇中的人生体验却至
今犹保持着顽强的生命活力。美国优秀作家福克纳曾说:“艺术家的宗旨,无非是要用艺术手段把活动——
也即是生活——抓住,使之固定不动;而到一百年之后有陌生人来看时,照样又会活动——既然是生活,
就会活动。”虽然唐宋词人在主观上或许并无此种意愿,但在客观上他们又通过写词而把其生命活动和人生
体验“抓住”并“固定”了下来;而当后之读者重读这些词篇时,词人的歌哭啼笑,词人的音容笑貌,以
及他们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就都会得到复活和浮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古老的唐宋词其实不老,尤其
是它所贮存的丰厚人生意蕴则更保持着''常绿”的状态。故而读词实际就是在人生体验方面向前代词人“讨
教”“求援”的过程,也是在古代先行者中间寻觅精神知音和良师益友的文化活动。这时,读者处于“受众”
的地位,他们必须澄思缈虑,静静地倾听和深深地思索发自唐宋词人的种种心声。
其次,在此同时,读者在阅读和欣赏唐宋词时,却又会依据自身特定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经验对原作的
意蕴做出多种多样的诠释和解读,并将自己的独特感悟融入到对原作之“词境”与“词心”的理解之中,
这就会进而扩展和拓深原词的思想意蕴。读者在读词过程中并不是处于被动的状态,他们可以且肯定会将
其自身的某些人生体验反射给唐宋词篇,缘此就形成了读者与前代词人之间的跨时代“交流”与“对话
而惟有这样的读词之法——读者尽可能地调动自身的人生经脸和艺术想象力,“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
之”——这才能真正把词读深读透。
(摘编自杨海明《唐宋词与人生》)
1.下列对唐宋诗词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宋诗词成为我们首选阅读对象,其阅读价值高于《诗经》《楚辞》和明清诗词。
B.唐宋诗词体现的普通人价值观,多是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保家卫国行为的赞美。
C.李、杜、苏、辛的作品是唐宋诗词中的典范,风格各异但都具有深远的教育作用。
D.唐宋词人为贮存丰厚的人生意蕴,将体验“抓住”并融入诗歌创作中,传递给读者。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其阅读价值高于《诗经》《楚辞》
和明清诗词”错误。结合“从《诗经》《楚辞》到明清诗词,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如果兼顾作品的经典
意义、阅读难度等因素,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分析,原文中并没说“唐诗宋词阅读价值高
于《诗经》《楚辞》和明清诗词“。B."多是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保家卫国行为的赞美"中的“多是”说
法不当。原文中“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保家卫国英雄行为的赞美”是举例证明“诗词中表达的那些
内容都是普通人的”"基本价值观”,不存在范围、数量的判断。D.选项内容颠倒二者关系了。结合“古
老的唐宋词其实不老,尤其是它所贮存的丰厚人生意蕴则更保持着‘常绿'的状态。故而读词实际就是在
人生体验方面向前代词人'讨教''求援’的过程,也是在古代先行者中间寻觅精神知音和良师益友的文化
活动”分析,文中没有说唐宋词人“为贮存丰厚的人生意蕴”而写作,而是创作出的作品“贮存丰厚的人
生意蕴”,颠倒了二者关系。故选C。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凡是能写出第一等真诗的诗人,他必然有第一等襟抱,也必然有第一等学识。
B.孔颖达不认同陆机提出的“诗缘情”是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最古老的纲领的否定。
C.唐诗宋词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启发我们细致地品味古人的价值判断和美感。
D.当代人阅读优秀古典诗歌能够从中汲取精神力量,两则材料对此均有所论及。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唐诗宋词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
说法错误,扩大范围,根据原文材料一"唐诗宋词中典范作品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思考和价值判断可以传
递到今天,启发我们更细致地品味人生意义和美感”应该是唐诗宋词中的“典范作品”,启发我们细致地品
味古人的价值判断和美感。故选C。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要想了解一位诗人的襟怀抱负,最佳途径就是阅读他的诗歌,因为读诗就是读人。
B.古代诗歌之所以具有现实价值,是因为它们表达了古今共有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C.唐宋诗词的内容与现代读者没有距离,在这一点上,两则材料的观点是一致的。
D.李白热爱并讴歌现实中的美好事物,他关注民生,《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是例证。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D.理解错误,《梦游天姥吟留利》并没有
讴歌现实美好的事物,也未关注民生。故选D。
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论证了现代人与古代诗词之间的关系,但论证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不同之
处。(4分)
【答案】①材料一侧重谈唐诗宋词对现代人的价值和意义;
②材料二侧重谈现代人如何读懂古代诗歌。(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①结合
“读诗就是读人,阅读那些长篇短什,古人音容笑貌如在目前,这是我们了解前人心态的最佳途径”“从《诗
经》《楚辞》到明清诗词,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如果兼顾作品的经典意义、阅读难度等因素,唐诗宋词
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唐诗宋词对于现代读者到底有什么价值”"唐诗宋词对于现代人的最大意义,
是其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情操、气质和人格境界,有深远教育作用”等分析,材料一侧重谈唐诗
宋词对现代人的价值和意义。②结合“首先,从唐宋词人来说,尽管他们早已长眠地下,但其凝聚和贮存
在那些不朽词篇中的人生体验却至今犹保持着顽强的生命活力”“其次,在此同时,读者在阅读和欣赏唐宋
词时,却又会依据自身特定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经验对原作的意蕴做出多种多样的诠释和解读,并将自己的
独特感悟融入到对原作之‘词境'与'词心’的理解之中,这就会进而扩展和拓深原词的思想意蕴”等分
析,材料二侧重谈现代人如何读懂古代诗歌。
5.下面材料对王国维读词的评析,体现了况周颐的“读词之法”,请对此简要说明。(6分)
王国维读李璟词时,对《摊破浣溪沙》中“落茗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两句大加赘赏,认为
“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人间词话》)。他不仅读出了萧瑟秋景衬托下女主角哀怨的心境,还因
自己多愁善感的性格,得出了词中深寓忧患意识的结论。
【答案】①况周颐认为读词应“取前人名句意境绝佳者”,王国维选取了李璟词意境绝佳的两句词来鉴赏;
②况周颐主张读词应将意境“缔构于吾想望中”“澄思渺虑”,王国维从李璟词萧瑟秋景的描写中体会到女
主角哀怨的心境;
③况周颐提出读词要“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将自己的主观投入到词作中与诗人对话),王国维
也因自己多愁善感的性格,得出李璟词中深寓忧患意识的结论。(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内容及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①结合“我很认同清末民
初词论家况周颐的一席话:'读词之法,取前人名句意境绝佳者,将此意境缔构于吾想望中,然后澄思渺虑,
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王国维读李璟词时,对《摊破浣溪沙》中‘茜蓄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
绿波间'两句大加赞赏,认为'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人间词话》)。他选择这首词中意境绝佳
的两句进行鉴赏”分析,况周颐认为读词应“取前人名句意境绝佳者”,王国维选取了李璟词意境绝佳的两
句词来鉴赏。②结合“不仅读出了萧瑟秋景衬托下女主角哀怨的心境”"取前人名句意境绝佳者,将此意境
缔构于吾想望中,然后澄思渺虑”分析,况周颐主张读词应将意境“缔构于吾想望中”“澄思渺虑",王国
维从李璟词箫瑟秋景的描写中体会到女主角哀怨的心境。③结合”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因自己
多愁善感的性格,得出了词中深寓忧患意识”分析,况周颐提出读词要“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
王国维也因自己多愁善感的性格,得出李璟词中深寓忧患意识的结论。
(-)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幽人苏家桥
土家野夫
幽人之谓,语出《易经》履卦——履道坦坦,幽人贞吉。孔颖达疏解为“故在幽隐之人,守正得吉
此即谓仅仅是幽居岩户还不能唤作隐士,还必须践履大道、守正不阿才行。
当世江湖林泉俱为国有,隐逸的客观条件已然无存。然则内心像幽人一样生存于此俗世的人,其实尚
未绝迹。以此衡之友侪,苏家桥兄庶几近之。
其人好读书,尤擅于旧学;初时痴迷于魏晋,故言行风度颇类于竹林人物。既有拔剑四顾的自雄,也多
穷途而哭的绝望。然则哭笑歌行之内,却是心底的悲悯和温良恭让。某夜深雪覆盖寂寂小城,除夕将至,
我与他醺然还家,路遇一老丐蜷缩某机关门前。他拉着我上前询问,老丐日当年水灾,其家颗粒无存,只
好年关进城行乞,言毕泣下。老翁勾起我们各自童年颠沛的记忆,顿时三人抱头痛哭于当街;我们倾尽囊中
散银,再三拱手揖别。那是八十年代初的中国,社会恍惚还残存这样一点古风。
那时,他在故乡利川一乡镇中学教书。他的授课别具一格。经常兴致所至,便抛开教科书大谈某些课
文的拙劣。然后从怀中掏出我们诗社的地下油印诗刊,给孩子们开讲其中的佳妙。他的课堂,我称之为“茶
馆式教学经常组织孩子们自由讨论,他只负责启发思路并偶尔参与评判。最初校长颇为忧虑,不免有些
讽谏之词;哪知年年期末会考,他的科目却往往拔得头筹。再后来,则谁也不敢不刮目相视了。
1988年,我再次毕业分到海南。回山辞别,那时他也调到了州府某中专任教。他从利川送我到恩施,
过家门而不入,又陪我坐货车到武汉。想到旅途迢遥,孤乘无趣,他遂陪我坐火车到湛江。还是不忍看我
独行远引,又颠沛到海安;最后干脆一帆渡海,万里相送到了海口,次日才又独自踏上漫长归途。那时我们
都是囊无余钱的人,这样的友道深情,不啻桃花千尺矣。
后来,中文系毕业的苏家桥,竟然成了银行的经济师;终于步入了他日渐安稳的中年。行长曾经是其
父一手栽培的旧部,他的同学也多已成为州里的要员。唯独他坚持不党不群,厕身于经济时代的洪潮浪底,
凭手艺悄无声息地枯澹生活着。
他现在是银行唯一资格最老的科员,独往独来,绝不逢迎于任何上司。单位福利甚好,时常瓜分蔬菜
水果;他总是在一众挑拣离开后才去看看,倘有残余便随兴取一点回家。他完全与世无争,且幽默豁达,与
人为善,自然便成了众人欢喜的怪物。大家戏称其为行长,就是面对真的行长,他也一样朗声模拟官腔应
诺。领导知其向无野心,不以为忤,同事则暗佩其浑无体制之俗。
他若宿酒未暇,午餐兴致好时,会在食堂把领导叫来陪坐。故意问:你们是党员吧?领导茫然点头。他
又问:读过《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吗?领导赧然摇头。他会笑着说:那我来给你们上上党课吧。领导只当他
是嘻哈疯癫之徒,不以为意,也就顺便听他倾倒满腹掌故。他可以口若悬河地从马恩开讲,从国际共运扯
到列宁的国家与革命,老布与托派的区别,斯大林与毛泽东的同异,一直讲到领导瞠目结舌为止。
苏家桥日夕坐拥书城,是鄂西不多的藏书小家之一。他腹笥深厚,笔锋暗藏,乃吾侪之中最先泡网的虾
客。但他从不投稿梓世,更不以本尊现身,以至迄今知其何人者无几。
他亦新旧文体悉能熟练操刀者,散文之淡雅且冷幽默走丰子恺一路。苏家桥的旧诗词功底也非同寻常,
其文白夹杂苦笑冷嘲,则酷似聂缙弩、杨宪益一辈之披风刀法。当年我在槛中时,他曾遥寄《贺新凉》一
词,词目----
别后相思久。点支烟,挑灯枯坐,吃杯烧酒。江上飞寒风且大,未晓冬衣可有。怕只怕,杜郎穷瘦。
一别经年何日见,偶回来欲语兄寻走。思往事,空垂首。
外头过活兄安否?待书来,看它几遍,莫教离手。自是危楼体独倚,怕说吹箫屠狗。但记取,死生师友。
留得故园三分地,俟功名料理归田后。我与汝,再相守。
许多年来,我曾经为他扼腕而惜,总认为以他的才华品性,埋没深山是一种浪费。现在,我开始慢慢领
会他那种生活的自适了。自古读书人多要为“出”与“处”的矛盾而纠结,多半是在出而未果的情形下,再选
择做一个处士。而他却是从青春时代开始,就早早放弃了他在尘世的一切有为,选择了这种不与世俗同流
的生活方式。
东坡词谓: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每念及此,我就想起他那时隐时现在故乡人丛中,无人曾识
的面容。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家桥为行乞的老翁倾尽囊中钱财,体现了他的善良悲悯,而后与老翁“再三拱手揖别”,则展现了他温
良恭俭的君子之风。
B.苏家桥为作者远赴海南一送再送,一直送到目的地再孤身返回。这种看似浪费时间和金钱的痴傻举动,
正是他重情轻财的体现。
C.苏家桥宿酒未醒,强拉领导听他讲党课,直至领导瞠目结舌,说明苏家桥虽平时不争不抢,内心却有英雄无
用武之地的幽愤。
D.对于友人苏家桥的满腹才华和名士风度,作者赞赏有加,但对友人“不求上进”的人生选择,作者曾经难
以理解,也不认同。
【答案】C
【解析】“说明苏家桥虽平时不争不抢,内心却有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幽愤”错。文章写苏家桥宿酒未醒后给
领导上党课一事,主要是生动展现苏家桥的学问才华,苏家桥是无意于名利场的。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引用易经和孔颖达的注疏,点明了“幽人”的含义,为后文读者理解苏家桥的性格特点和人生
选择提供了依据。
B.对于苏家桥的“茶馆式教学”,校长的态度发生了较大转变一一路从忧虑讽谏到刮目相看,从正面突出了
苏家桥的个性与才华。
C.文章完整转录苏家桥写给作者的《贺新凉》一词,不仅直接展现了苏家桥深厚的古诗词功底,也体现了
两人之间深厚的情谊。
D.文章最后引用东坡词,既呼应了开头“幽人”一说,也借“孤鸿”这一形象抒怀,表达了对友人人生选择
和人格品质的赞许。
【答案】B
【解析】"从正面突出了苏家桥的个性与才华”错。这里是对苏家桥形象的侧面衬托。
8.苏家桥被作者称为“幽人”,他“幽人”的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1)苏家桥幽隐的人生选择;淡泊名利,与世无争。在银行工作,不求升迁,不逢迎领导;诗文俱佳,
却从不投稿寻求发表。
(2)苏家桥践履大道、守正不阿。①悲悯善良。对乞丐倾囊相助。②特立独行,幽默豁达。教书方法与众不
同,成绩显著;对于大家的“行长”戏称,欣然接受,且面对真行长也一样模拟官腔应诺。③重情重义。千
里送友,遥寄诗词安慰好友。(6分)
9.土家野夫写文章语言很有特色,曾获“当代汉语贡献奖”。请就本文的语言特色进行赏析。(6分)
【答案】①文白融合,凝练自然,有古风。如文中“友侪”“庶几”“其人”“类于”等都属于文言词汇,作
者把它们大量自如地融进现代汉语中,让语言具有了古朴凝练而又自然的特点。
②语言精练而情感浓烈,读来余韵绵长。如“还是不忍看我独行远引,又颠沛到海安;最后干脆一帆渡海,
万里相送到了海口,次日才乂独自踏上漫长归途。那时我们都是囊无余钱的人,这样的友道深情,不啻桃花
千尺矣”,这段文字简洁凝练,一气读来,铿锵有力,情味绵长。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杭雄,字世威,世为绥德卫总旗。雄木阴,数先登,积首功,六迁至指挥使。正德七年进署都指挥佥
事,剿贼四川,寻守备西宁。用尚书杨一清荐,擢延绥游击将军。从都御史彭泽孥咯哈密,偕副将安国破
敌哥岚,进都督佥事。改参将,擢都督同知,统边兵操于西内。武宗幸宣府、大同,雄扈从,即拜大同总
兵官。嘉靖初,汰传奉官,雄当贬,以方守边,命署都督佥事,镇守如故。小王子万余骑入沙河堡雄战却
之未几复大入不能御求罢不许移延绥召佥书后军都督府。三年秋,土鲁番侵甘肃,诏尚书金献民视师,以
雄佩平虏大将军印,充总兵官,提督陕西、延绥、宁夏、甘肃四镇军务。列侯出征,始佩大将军印,无授
都督者,至是特以命雄。甫至,寇已破走,而雄亦得荫锦衣千户。既坐牙,复出镇宁夏。吉囊大入,总督
王宪檄雄等破之,进都督同知。寇八千堵•乘冰犯宁夏。雄及副总兵赵镇御之,前锋陷伏中,雄等皆败。总
督王琼劾之,夺官闲住。明年卒。雄敢战。尝以数骑行边,敌群至。乃下马积鞍为垒,跪而射之。敌退,
解衣,腋凝血,乃知中飞矢。武宗在大同,见雄毡帷敝甚,日:"老杭穷乃尔。”寇至,帝将亲击。雄叩马
谏日:“主人畜犬,不使吠盗,要用犬为?愿听臣等效力’帝笑而止。少役延绥巡抚行台,既贵,每至台
议事,不敢正席坐,曰:“此当年役所也。“正德、嘉靖间,西北名将,马永而下称雄云。赞日:时平则将
略无由见。或缩符出镇,守疆御侮,着有劳效,以功名终,亦足尚矣。彭清、杭雄之清节,斯又其最优者
欤。
(《明史•列传•杭雄传》,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王子万余骑入沙河堡/雄战却之/未几/复大入/不能御/求罢不许/移延绥/召佥书后军都督府
B.小王子万余骑/入沙河堡/雄战却之未几/复大入/不能御/求罢不许/移延绥/召佥书后军都督府
C.小王子万余骑/入沙河堡/雄战却之未几/复大入/不能御/求罢/不许移延绥/召佥书后军都督府
D.小王子万余骑入沙河堡/雄战却之/未几/复大入/不能御/求罢/不许移延绥/召佥书后军都督府
【答案】A
【解析】“小王子万余骑入沙河堡","入沙河堡”是小王子的具体行为,之间不断开,排除B项;“移
延绥“,前面省略主语,之前断开,排除C、D项。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承荫,指恩荫授官,亦指子弟承荫。《明史•选举志》曰:“文官品至七品,皆得荫一子以世其禄。”
B.经略,经营治理,谋划,也指官名。南北朝时设置经略之职,宋置经略安抚使,掌管民政,明时因需设
置经略之职。
C.班师,还师,调回军队,也指军队凯旋。如明代无名氏的《破天阵》曰:“班师得胜人欢乐,三军踊跃。”
D.赞,即论赞,史书用以表达对人物、事件的褒奖和赞扬,名称不一。如《史记》中的“太史公曰”、《汉
书》中的“赞”。
【答案】D
【解析】“用以表达对人物、事件的褒奖和赞扬”错误,赞,应为“史书的一种体裁,用以阐发作者或大家
对人物、事件的评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杭雄出身武将世家,作战勇敢。他久历战阵,身先士卒,多次冲锋在前,屡立首功,一路拼杀,经六次
迁升而至指挥使之职。
B.杭雄戍守边陲,深受朝廷倚重。他曾佩平虏大将军印,充总兵官,提督陕西、延绥、宁夏、甘肃四镇军
务,开都督佩大将军印之先。
C.杭雄军功显赫,威名远扬。他因战功卓著而招致其他官员嫉妒中伤,被总督王琼弹劾,导致被夺官闲住,
第二年就去世了。
D.杭雄虽战绩辉煌,却谦逊谨慎,恪守本分。他早年曾在延绥巡抚行台供役,后虽身份尊贵,但每至行台
议事时,仍然不敢正席而坐。
【答案】C
【解析】“他因战功卓著而招致其他官员嫉妒中伤,被总督王琼弹劾"错误,原文为“雄及副总兵赵镇御之,
前锋陷伏中,雄等皆败”,是因兵败而被总督王琼弹劾。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主人畜犬,不使吠盗,奚用犬为?愿听臣等效力。(4分)
(2)或结符出镇,守疆御侮,着有劳效,以功名终,亦足尚矣•(4分)
【答案】(1)主人养犬,不让犬吠叫驱赶盗贼,那还养犬做什么呢?希望皇上能让臣等效力。
(2)有的人掌握兵符带兵镇守,守卫疆土抵御外侮,建有功绩,凭借功业名声而身退,也值得推崇了。
【解析】⑴"吠盗",犬吠叫驱赶盗贼;"奚",什么;"听",准许,成全。
⑵“维符",掌握兵符;“着有",建有;“足尚”,值得推崇。
14.联系全文,概括杭雄成为正德、嘉靖间西北名将的原因。(3分)
【答案】①杭雄冲锋陷阵,敢于拼杀;
②皇帝赏识、大臣推荐;
③为官清廉正直,有“清节”之誉。
【解析】“雄承荫,数先登,积首功,六迁至指挥使“,意思是“杭雄承袭这一取务,多次冲锋在前,屡
立首功,经六次迁升而至指挥使“,即杭雄冲锋陷阵,敢于拼杀;”用尚书杨一清荐,擢延绥游击将军”,意
思是“由于尚书杨一清的举荐,杭雄被提升为延绥游击将军”,即皇帝赏识、大臣推荐;“彭清、杭雄之清
节,斯又其最优者欤",意思是“彭清、杭雄清廉的节操,这又是最优秀的吧”,即为官清廉正直,有“清
节”之誉。
【参考译文】
杭雄,字世威,世代担任绥德卫总旗。杭雄承袭这一职务,多次冲锋在前,屡立首功,经六次迁升而
至指挥使。正德七年,杭雄进升为代理都指挥佥事,在四川围剿贼寇,随即守备西宁。由于尚书杨一清的
举荐,杭雄被提升为延绥游击将军。他跟随都御史彭泽经营治理哈密,偕同副将安国在哥岚大败敌军,于
是进升为都督佥事。改任参将,又升为都督同知,统领边兵在西内操练。武宗巡幸宣府、大同时,杭雄是
随从,随即被授为大同总兵官。嘉靖初年,朝廷要淘汰传奉官,杭雄本应降职,因他正在防守边境,便被
任命为代理都督佥事,镇守如故。小王子带领一万余骑兵进入沙河堡,杭雄击退了他们。不久,大军再次
到来,杭雄抵御不住,请求免职而未被允许。他被调往延绥,任后军都督府佥书。嘉靖三年秋,土鲁番侵
犯甘肃,皇上诏令尚书金献民督师,命杭雄佩带平虏大将军印,充任总兵官,提督陕西、延绥、宁夏、甘
肃四镇军务。以往列侯出征,才佩带大将军印,而没有给都督佩带大将军印的先例,现在却特意让杭雄佩
带大将军印。他们刚刚赶到,敌军已经被击退,而杭雄也因此世代作锦衣千户。班师之后,他又出外镇守
宁夏。吉囊大军入侵,总督王宪命杭雄等出兵打败了他们,杭雄进升为都督同知。敌寇八千骑兵乘着水面
结冰进犯宁夏。杭雄及副总兵赵镇率军抵御,前锋深陷埋伏之中,杭雄等都战败。总督王琼弹劾他,他因
而被夺官闲住。第二年去世。杭雄敢拼敢战。他曾率数名骑兵巡边,敌寇成群而至。杭雄筝于是下马积鞍
为垒,跪下射击。敌寇退走,他解开衣服,发现腋下凝血,才知自己被飞箭射中。武宗在大同时,见杭雄
的毡帷十分破旧,说道:“老杭竟贫穷成这样子。”敌寇到来,皇上打算亲自率军迎击。杭雄拉住马劝谏道:
“主人养犬,不让犬吠叫驱赶盗贼,那还养犬做什么呢?希望皇上能让臣等效力。”皇上大笑止步。杭雄年
少时在延绥巡抚行台供职,他升职之后,每当到行台议事时,都不敢正席而坐,并说:“这是我当年供职的
地方「正德、嘉靖年间,西北的名将,马永之下便是杭雄了。评说:时代太平,那么将才的谋略就没有办
法体现。有的人掌握兵符带兵镇守,守卫疆土抵御外侮,建有功绩,凭借功业名声而身退,也值得推崇了。
彭清、杭雄清廉的节操,这又是最优秀的吧。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5〜16题。
天末怀李白㈤
[唐]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触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注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李白因永王李璘案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还至湖南。
戏赠杜甫
[唐]李白
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
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诗颔联中的“鸿雁”代指音信;“江湖”一语双关,既可指路途,又可指充满凶险的社会。
B.杜诗颈联议论精辟,借李白命运多舛、奸邪小人幸灾乐祸,道出了许多才智之士的共同命运。
C.李诗前两句交代了正午之时诗人在饭颗山上与杜甫相遇的情形,为下文自然发问做了铺垫。
D.杜诗沉郁深广,表达感情较为强烈;李诗直白浅易,饱含戏谑意味,有讥笑杜甫瘦苦之意。
【答案】D
【解析】“有讥笑杜甫瘦苦之意”错。李诗结尾两句是诗人以此劝慰朋友杜甫,诗歌当不了饭吃,不要为
了写诗太苦了自己,太瘦了不好,要注意自己的健康。看似玩笑之话,实为肺腑之言,表明了诗人对朋友
的关切,极其感人,因而没有''讥笑”之意。
16.两首诗是如何表达李、杜之间的深厚情谊的?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1)杜诗:①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诗人不言自己的心境,却反问远人“君子意如何”,看似不经
意的寒暄,却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切之情。
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诗人用“脑魅喜人过”比喻李白长流夜郎,遭人诬陷,表达了对李白艰难处境的
同情。
③运用了想象的手法。通过想象朋友遇赦时鸿雁不到,江湖多险,表达了对朋友的无比思念;还通过想象
朋友可能与被谗放逐、自沉汨罗的屈原倾诉内心的愤懑,表达了对朋友不幸命运的同情。
(2)李诗:运用问答的方式。末两句一问一答,新颖别致,给人以亲切之感,似是玩笑之话,实为肺腑之言,
体现了李白与杜甫之间的真挚友谊。
(三)名句名篇(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杜甫在《登高》中发出",”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
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衰弱生命顽强抗争的精神。
(2)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
(3)《琵琶行并序》中表现诗人听到琵琶女演奏的音乐及其身世遭遇之后产生共鸣的诗句是:
【答案】(D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3)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词虽可独立成篇,又可融入通乐唱腔,逐渐成为独立的一种文学样式。但词仍然只.是纯消遣的抒恃文
至,.主要■然表达禹愁别缓、感时伤世黄愦感为主。词的语言大多精致华美,风格柔美婉约,音律,
形式错落有致,适于表达和传递人物内心的幽谧而细微的情怀。但词题材单一,风格绮靡,品位不雅,就
像营养不良的婴儿,成长缓慢,缺乏活力。词也与以儒学雅正为传统的士大夫文学o从晚唐
到五代再到北宋,词一直在非常狭窄的空间里生存。正当词需要来打开自身全新境界之际,苏
东坡出现了,整个唐宋词史也掀开了新的一页。
如果说“一蓑烟雨任平生”是诗人豁达的人生自白,那么《念奴娇・赤壁怀古》则将个人的生活遭遇
融入历史的烟云中,苏东坡用一种长啸的腔调唱出了强者的心声。这首词把中国文人内心深处的激愤表达
得,在沉郁中保持了昂扬的生命力量。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婉转多变迥然不同笔走龙蛇浓墨重彩
B.变化多端南辕北辙如椽巨笔浓墨重彩
C.变化多端南辕北辙笔走龙蛇淋漓尽致
D.婉转多变迥然不同如椽巨笔淋漓尽致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婉转多变:形容声音回旋起伏,抑扬动听。变化多端:形容变化
极多。也指变化很大。本处指词的音律动听,所以选用"婉转多变"。迥然不同:形容相差得远,很明显不
一样。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本处并没有强调行动和目的,只是在说词与传统士大夫文学
有很明显的不同,所以选用"迥然不同"。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如掾巨笔:比喻记录大事的
手笔,也比喻笔力雄健的文词。这里面指的是笔势雄健的词,所以选用“如掾巨笔,浓墨重彩:意思是用
浓重的墨汁和颜色来描绘,形容着力描写。淋漓尽致:形容文章、谈话表达得十分透彻,充分。也形容暴
露得彻底。本处和“表达”相搭配的应是“淋漓尽致”。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词既可融入音乐唱腔,又可独立成篇,逐渐成为独立的一种文学样式。但词仍然只是纯消遣的抒情文学,
主要表达了离愁别绪、感时伤世等情感。
B.词既可融入音乐唱腔,又可独立成篇,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但词仍然只是纯消遣的抒情文学,
以表达离愁别绪、感时伤世等情感为主。
C.词虽可融入音乐唱腔,又可独立成篇,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但词仍然只是纯消遣的抒情文学,
主要以表达离愁别绪、感时伤世等情感为主。
D.词既可融入音乐唱腔,又可独立成篇,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但词仍然只是纯消遣的抒情文学,
主要以表达离愁别绪、感时伤世等情感为主。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本语句有三处语病:"词虽可独立成篇,又可融入音乐唱腔“关
联词语使用不当,应改为“词既可融入音乐唱腔,又可独立成篇”,排除C;“逐渐成为独立的一种文学样
式”语序不当,应改为“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排除A;“主要以表达离愁别绪、感时伤世等情
感为主”句式杂糅,可改为“主以表达了离愁别绪、感时伤世等情感”或“以表达离愁别绪、感时伤世等
情感为主",排除D。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3分)
【答案】①比喻句由本体“词”、喻体“营养不良的婴儿”和比喻词“像”构成。
②比喻手法的运用使表达更生动形象,突出了词成长缓慢、缺乏活力的状态,让人们更好地认识
词的特点和发展困境。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该题要求分析比喻的构成和表达效果,句子中”词题
材单一,风格绮靡,品位不雅,就像营养不良的婴儿,成长缓慢,缺乏活力"。本体为"词",嗡体为“营
养不良的婴儿”,营养不良的婴儿具有成长迟缓,缺乏活力的特点,二者具有相似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词”
"题材单一,风格绮靡,品位不雅”的特点,通过比喻词"像"构成,让人们更好地认识词的特点和发展
困境。
(二)语言文字运用11(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一般动物血液被制作成血豆腐,是理想的补血佳品。鸡血、鸭血和猪血是我们常见的食材,适量食用,
好处多多。
动物血中含铁量最高,每100克鸭血中含有39.6毫克铁,相当于13个100克猪瘦肉中的含铁量。其中
含有血红素铁,易被身体吸收和利用,—①—,防止出现缺铁性贫血。
_®_,每100克鸡血的热量达到205千焦,猪血中含有230千焦,猪瘦肉中含有598千焦热量。由
此可见,血豆腐是减肥瘦身的好食材,不仅能给人们一定的饱腹感,而且也能减少热量摄入。
动物血还是网传的“清肺”偏方。猪血、鸭血中的血浆蛋白能结合侵入机体的有害金属微粒、粉尘等,
从而减少胃肠对它们的吸收,能起到一定的清肠胃作用。但消化道和肺部是互不相通的,―③―。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中国医用无纺布枕套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切刀架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电网风电与储能试题及答案
- 2024年记者证考试评估标准全面分析试题及答案
- 返点销售合同范本
- 上海市黄浦区2025届高三高考二模地理试卷(含答案)
- 2025版商业店铺租赁合同模板
- 合作生产合同范本
- 郊区小院出租合同范本
- 挂靠材料购销合同范本
- 加利福尼亚批判性思维技能测试后测试卷班附有答案
- 机电深化设计BIM应用工作流程
- 医院患者安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 2023年新桥医院岗前培训护理人员考核试题
- 建筑工程屋面及防水工程施工技术培训讲义
- 企业管理与领导力的战略与实践
- 宗亲会活动方案
- 测绘生产成本费用定额2022
- 阴道裂伤的健康宣教
- 某国企2023年度经营管理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
- 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田字格描红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