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是什么》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初中物理苏科版八上】_第1页
《声音是什么》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初中物理苏科版八上】_第2页
《声音是什么》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初中物理苏科版八上】_第3页
《声音是什么》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初中物理苏科版八上】_第4页
《声音是什么》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初中物理苏科版八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声音是什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提高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并学习初步的研究方法。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3.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4.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5.知道回声现象。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三、教学用具闹钟、真空罩、泡沫、音叉、水槽、铁架台、乒乓球等。四、相关资源视频资源:【情境引入】声现象.mp4、【教学实验】声音的产生.mp4、《【教学实验】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mp4、【教学实验】真空罩中的电铃.mp4、【知识解析】声波.mp4、【教学图片】机械唱片.jpg、【教学图片】磁带.jpg等。五、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播放视频【情境引入】。提出问题:声音对我们再熟悉不过了,你知道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又是如何被我们听到的吗?【新知讲解】(一)声音的产生请同学们做两个小实验并注意观察。1.用两根手指触试喉咙处,轻轻发出“啊—”的声音,体会手指的感觉。2.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盛有水的水槽中,会看到“水花四溅”。请同学回答:1.手指触试喉咙处,轻轻发出“啊—”的声音,手指有什么感觉?2.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盛有水的水槽中,为什么会看到“水花四溅”?学生回答:1.手指感到喉咙处在振动。2.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放在水槽后使水花四溅。提出问题:你观察到物体在发声时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发声物体的共同特征是什么?学生回答:发声的物体在振动。不发声的物体不振动。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教学实验】声音的产生.mp4此处图片是【教学实验】声音的产生.mp4视频截图观看视频,结合演示实验总结声音产生的条件。总结: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接着通过生活中的一些例子让学生回答一些常见的动物和乐器是靠什么振动发声的。(1)出示音叉,引导同学们思考如何判断其发声时是否也在振动?如图所示,利用悬挂的乒乓球被弹开的现象,将音叉的振动放大,这种方法叫做转换法,我们通常用转换法把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间接地表现出来。(2)敲打桌子时,能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学生思考回答:可以在桌子上撒些碎纸屑,敲打桌子,我们会看到碎纸屑在动,说明桌子在振动。【教学图片】机械唱片,【教学图片】磁带如图所示,早期的机械唱片就是利用振动可以发声,使记录的声音重现出来。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还发明了用磁带、激光唱盘和存储卡等记录声音的方法。(二)声音的传播1.探究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想一想:老师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同学们的耳朵中,假如没有空气,我们周围真的是空无一物的“真空”,声音还能传播吗?请提出你的猜想,并简单谈谈你猜想的理由。下面我们做实验:真空罩中的闹钟,实验过程中请同学注意观察聆听。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注意声音的变化。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注意声音的变化。同学回答:逐渐抽出空气的过程中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到最后基本听不见了。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空气。根据播放的视频,结合演示实验。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分析推理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的实验结论。2.声是怎样向外传播的?播放【知识解析】声波.mp4。通过视频我们可以知道,声音向外传播时以声波的形式传播(与水波相似)。3.探究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1)小游戏:老师提供“土电话”,通过比较在声音大小和距离相同的情况下,第一次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答题者听不清说话声,有了土电话后,答题者能够听清。让学生体验固体也能传声。(2)请两位同学,一位在教室里面,用手敲击墙壁,另一位在教室外面,耳朵贴在墙上,能否听到敲击声,当耳朵离开墙以后,还能听见声音吗?比较一下,这两种听音方式的效果是否一样?总结得出:“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的实验结论。4.探究声音能否在液体中传播(1)请有钓鱼体验的同学回答:如果你在发现鱼快要上钩时,有人大声说话,你会做出什么动作?(2)通过这一现象,同学们有怎样的猜想?(3)请学生设计“探究声音是否能在液体中传播”实验方案。得出结论:声音在液体中也能传播。最后总结: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当中都能传播,我们把凡是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称为声的介质。(三)声速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声音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例如15℃的空气中声速是340m/s,25℃的空气中声速是346m/s。教师讲述教材小资料《一些介质中的声速》,让学生对声速有一个具体的了解。介质声速(m·s-1)介质声速(m·s-1)空气(15℃)340海水(25℃)1531空气(25℃)346铜(棒)3750软木(25℃)500大理石3810煤油(25℃)1324铝(棒)5000水(常温)1500铁(棒)5200观看视频【知识解析】声音的传播速度.mp4。教师总结:(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2)声速与介质的温度有关。15℃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1。(3)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在液体中,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最慢。2.回声当我们在空旷的山野中对着高山喊话,会发现什么现象?(听到回声)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就会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对着离人较远的山崖喊能听到回声,对着教室内的墙壁说话,却听不到回声,这是为什么呢?回声产生的条件:回声到达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分开。那回声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回声的应用:回声测距、音乐厅的反射。【典型例题】例1.春节联欢晚会上,山西绛州鼓乐团表演的《鼓韵龙腾》气势磅礴。下面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鼓乐声主要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B.鼓乐声主要是由鼓内空气振动产生的C.鼓乐声是经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朵的D.由于设计师对剧场的混响时间的合理设计,才会使现场观众感觉鼓声的气势磅礴解析:A选项,鼓乐声是鼓面的振动而产生的,A不合题意;B选项,鼓乐声是鼓面的振动而产生的,鼓面振动引起鼓外空气振动再将振动传至人耳,不是由鼓内空气振动产生的,B符合题意;C选项,鼓乐声通过空气传入人耳,C不合题意;D选项,人耳具有双耳效应,剧场的混响时间不同,感觉鼓声的气势磅礴,D不合题意。答案:B。例2.用大头针在两个塑料杯底部扎了个小洞,把细线插进杯中打结制成一个土电话,对其通话过程合理说法为()A.声音只在固体中传播B.声音只在空气中传播C.声音既在空气中传播,也在固体中传播D.通话过程主要说明声音可以反射解析: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能够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用细线和塑料杯制成的土电话,主要依靠固体(细线)传声,并且固体传声效果比空气好。故C正确。答案:C。例3.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真空不能传声B.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C.声音在固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D.喇叭发音时,放在纸盆上的纸屑在上下跳动,说明振动发声解析:A选项,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此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B选项,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此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C选项,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此选项错误,符合题意;D选项,喇叭发音时,看到纸盆上的纸屑在上下跳动,这个现象说明喇叭发声体在振动,引起纸屑的振动而跳舞,此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C六、课堂小结本节学习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知道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声音在15摄氏度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了解人耳听到声音的途径。七、板书设计一、声音是什么(一)声音的产生一切正在发声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