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解析版)
一、积累运用(20分)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在世界格局与世界文化激荡联袂()共生的今天,中华文明讲仁爱、重民本、崇正
义、求大同……这种刚健敦厚的精神特质和发展形态,是中国道路行稳致远的文化底蕴。中
国坚持以天下为己任,展现了一个xi6()手世界走向人类美好明天的中国。
(1)联袂(2)xie手
2.依次填入下列空格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2分)
今年我们的“研学行”活动兼顾“五育融合”,选择范围可大了。可以去隐
居的智者贤士,学习他们严谨的治学精神以及豁达的人生态度;可以去神奇的自然
现象,在欣赏美丽风景的同时积淀丰富的科学知识;可以邀约爱好者们去未知或已
知的动物植物,在舒爽身体、一饱眼福的同时,大自然的奥秘……。
A.探访探险探究探幽
B.探访探秘探寻探索
C.探望探秘探究探索
D.探望探险探寻探幽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与西医相比,中医具有独特的优势:中药副作用小,医疗成本低,诊治个性化,成书
于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已系统地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基础。
B.在这个硕果累累的秋天,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也迎来了祖国母亲的生日
--国庆节。
C.我不知道这条路谁能走通?但我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的这两句诗常用来比喻在困境中出现希望
和转机。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近年来,一系列公益事件的发生,引发了全民对“正能量”的关注和讨论。“正能量”
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只有多创造多传递“正能
量”,这辆列车才能安全地驶向远方。
①每个人的身上有“正能量”,自然也有“负能量”
②才能增加人体的正能量
③“负能量”如同劣质的汽油,会对社会这辆疾驰的列车造成严重的伤害
④一个人只有减少不该有的欲望,保持心态的平和,喜乐地生活
A.①③④②B.④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④②①③
5.填空。(5分)
(1)借月抒怀。天南地北,别时容易见时难。兄弟分离的苏轼只能遥寄①
“,"(《水调歌头》)的祝愿;困于战火的杜甫只能空发②
“,"(《月夜忆舍弟》)的设想。
(2)用典言志。用典巧妙,可使诗词意蕴丰富。李白的③
“,"(《行路难》),暗用姜太公得遇文王和伊尹得遇商
汤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和想要施展抱负的强烈愿望;刘禹锡的④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人借向秀《思
旧赋》和“王质烂柯”的典故表现了对故人已逝的悲痛及自己遭贬后物是人非的凄凉之
感。
(3)直抒胸臆。国难当头,艾青的⑤",”是
那个时代的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发出的最真挚的告白。
6.《水浒传》为“造反者”树碑立传,渲染他们豪侠仗义、除暴安良的英雄壮举。这些“造
反者”的反抗行动,既有个人的反抗,也有集体反抗。请各举一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其内容。(2分)
7.综合性学习。(5分)
在我国,“孝”文化意蕴丰厚,深入人心。请你参加“'孝’文化的魅力”综合性学习。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的问题。
材料一:
“孝”,小篆写作蜀71用小孩扶侍老人的形象来表达'‘孝"的原意。
材料二:
“百善孝为先”,中国传统节日中多有推崇孝、实践孝的内容。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孝
不仅仅是对父母的尽心奉养。“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才是完整的孝。
“祭之以礼”主要在传统节日进行,清明节、中元节等均以祭祖悼亡为核心,春节、冬至、
重阳节也不乏祭祖的内容。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祭祖悼亡,基于血缘关系,但又不限于血缘关系,而会延展至对族
群、国家、社会作出重要贡献的人文祖先和历代先贤。清明节对黄帝炎帝、革命烈士的祭祀,
端午节对屈原的祭祀等,不仅使个人虽死犹生,还具有激励后人的力量。
(1)读根据材料一,我们可知“孝”会意字;从老,从子,像一个孩子扶持老人之状。
其中,“孝,善事父母者。一一《说文》”中的“孝”即用其本义:。“夫
孝,德之本也,天之经也,民之行也”中的“孝”则引申为:o
(1分)
(2)研读材料二,写出你的发现。(2分)
(3)尽孝道与距离远近有关吗?结合下面两幅漫画的内容,说说你的理解。(2分)
图1(注:妈妈和小孩各拿一部手机)图2(注:爸爸拿着手机)
二、阅读欣赏(50分)
8.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的题目。(4分)
【甲】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间,一片冰心在玉壶。
【乙】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下列对两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2分)
A【甲】诗首句从昨夜写起,以景起句,描绘出一幅迷蒙的吴江夜雨图,渲染出离别的黯
淡气氛,也直接抒发了诗人凄凉的心情。
B【甲】诗中一、二句的“寒”与”孤”都运用了移情手法,表面上写雨寒、山孤,实际
上是写诗人内心的凄凉与孤寂。
C【乙】诗中"凉”字一语双关,既写出了江风吹雨,使人感到阵阵凉意的江上环境,同
时也是凄凉氛围、情感的反映,该字将情景融合在一起,耐人寻味。
D【乙】诗”忆君遥在潇湘月”中的”遥”字,既写出与友人相隔的距离之远,又暗示分
别后相见之难,将依依惜别之情传达得委婉动人。
(2)同是送别诗,【甲】[乙】两诗的后两句在表现手法与情感上各有特色,请简要赏析。
(2分)
9.阅读文言文,完成问题。(8分)
【甲】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ffi
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
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项;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
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
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
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嗯!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
武王问于太公曰:“治国之道若何?”太公对曰:“治国之道,爱民而已。”曰:“爱民若
何?”曰:“利之而勿害,成之勿败,生之勿杀,与之勿夺,乐之勿苦,喜之勿怒,此治国
之道。……故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
(节选自刘向《说苑•政理》)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①厚暮冥冥
②或异二者之为
③利之而勿害
④见其劳苦为之晋
(2)概括两文阐发的一种共同的主张并分别说明。(2分)
(3)概括两文在写法上的不同之处。(2分)
10.阅读短文,完成问题。(8分)
【甲】
①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②……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猗尽力的刺去,
那猗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③……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
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
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
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④便拖出躲在背后的孩子来,这正是一个廿年前的闰土,只是黄瘦些,颈子上没有银圈
罢了。
【乙】
①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
熟识了。
②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
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
话。
③宏儿和我靠着船窗,同看外面模糊的风景,他忽然问道:
“大伯!我们什么时候回来?”
“回来?你怎么还没有走就想回来了。”
“可是,水生约我到他家玩去咧……”他睁着大的黑眼睛,痴痴的想。
(1)探究小说叙写的“变化”内容的匠心所在,写出你发现的结果。(4分)
(2)从人物表现的角度就选文所运用的一种艺术手法作赏析。(4分)
11.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14分)
雅趣说“镜。镜鉴千秋
①镜子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照面饰容的用具。从最初的以水当镜到打制石器时代
的石镜,再到四千多年前齐家文化第一面铜镜的诞生,镜子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寄予了
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②中国有着悠久的用镜历史。《说文》有载:“监可取水于明月,因见其可以照行,故用
以为镜。”上古的镜就是大盆的意思,被称为“监”。商代初期开始铸造铜鉴,此时的“监”
字才有了“金”字旁,作“鉴”。“监”“鉴”的本意都是镜子。
③古代的一些思想家、政治家常常以镜鉴引喻一些人和事。《庄子》中说:“至人之用心
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意为有修养之人应当像一面镜子,来者即
照、去者不留,应合事物本身而不去刻意掩藏,就能始终保持心境平和。成语“前车之鉴”
“前车可鉴”,则意为前面车子翻倒,可以作为后面车子的鉴戒,鉴为镜子,引申为教训,
此成语源于《荀子成相》:“前车已覆,后未知更,何觉时?”
④当镜的功能与鉴的苜电相互碰撞融合,这件实用器物便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人文内
涵,从此成为悠远精深中华文化中璀璨的人文意象。
⑤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铜镜的国家之一。商周铜镜大多为圆形,镜或微凸,镜身较薄,
镜钮有弓形、半环形、长方形多种,可分为素镜、重环镜、鸟兽纹镜三类。春秋战国时期在
中国古代铜镜发展史中是一个成熟和大发展的时期,无论是铸造工艺,还是铸造数量,都大
大超过了以前,是中国古代铜镜由稚朴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也是铜镜铸造中心由北开始向
南迁移的重要时期,当时楚国为战国时期最重要的铜镜产地。到了汉代,汉镜出土数量最多,
在制作形式和艺术表现手法上相较战国时期有了很大发展。
⑥铜镜的流行在唐代达到鼎盛,唐人“咏镜”之风盛行。恢宏气象的大唐,社会各个阶
层均对镜偏爱有加,文人雅士更将其融入于情思之采、炉炼于艺术创造,形成一种“超以象
外、得其环中”的艺术境界。从一些诗词文赋中可以看出,此时期不少文人目光集于“镜”
这一物象,它的映衬、比拟、寄寓,都蕴含着读书人普遍的生存状貌。“写月无芳桂,照日
有花菱。不持光谢水,翻将影学冰。”“咏镜”便成为他们心照不宣的默契。
⑦随着镜文化在唐代空前发展,加之制镜工艺改良进步,加入大量锡的铜镜更加明亮,
其造型也更显华丽。唐镜在造型上突破了传统圆形的特征,不仅出现了各种样式的花式镜,
更有人开始制造有把柄的手镜,除了日常功能外,更增添了把玩观赏的稚趣。唐代镜最大特
点之一是艺术样式的多样化,铜镜艺术也呈现出浓郁的“盛唐气象”。有代表性的镜子图案
大致可分为四种:一是宝相花图案镜,包括写生图案、佛教宝相图案等;二是珍禽奇普花草
图案镜:三是串枝葡萄鸟兽蝴蝶镜:四是故事传说镜,包括人物、社会生活、神话传说等。
⑧时至今日,随着时代发展,玻璃镜早已取代了铜镜,但方寸铜镜凝聚着的浓郁文化气
息却将变换着形式继续长远流传。古时,藩邦之间、百姓之间互相赠送铜镜的礼俗依然延续
至今,比如,镜子常用作爱情婚姻的信物,寓圆满、团圆、吉祥之意,象征婚姻美满。再如,
历史这面镜子永远无法取代,“铜镜正衣冠”寓意影响深远,作为自醒自警的方式早已融入
华夏儿女的血脉。
(作者:韩文)
(1)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全文看,镜子经历了“水镜”“石头镜”“铜镜”和“玻璃镜”四个阶段。
B.根据第③段内容,第④段加点词语“鉴的哲思”指的是“吸取教训”。
C.中国早在四千多年前的齐家文化时就有了铜镜,是最早使用铜镜的国家之一。
D.第⑦段画线句使用了分类别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唐镜造型华丽、样式多样。
(2)请简要概括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2分)
(3)以文章第③④段为例,说明本文运用的一种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3分)
(4)唐人“咏镜”之风盛行,请探究原因。(3分)
(5)阅读下面的物品简介,根据文章内容推断其所属朝代,并简述理由。(3分)
物品简介:嫦娥玉兔菱花镜,直径19.1厘米。镜为八瓣菱花形,伏兽钮。铜镜背面是
宫图。钮右上方饰一株桂树,枝繁叶茂;嫦娥身姿飘逸,一手托盘,一手托幅,上有“大吉”
二字。镜钮下方有一潭池水,左侧玉兔正持杵捣药,池水右边为一跳跃的蟾蛛。镜边缘花朵
及云纹。整个纹饰突出了月宫的主题,且构图十分新颖。(3分)
12.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晨曦里的莫高窟
李宝堂
①记得第一次到莫高窟,是在上世纪70年代初,我在甘肃师范大学学习的时候。从那
以后,莫高窟成了我魂牵梦萦的地方,几十年间不分春夏秋冬,数十次到访。或参观洞窟,
或临摹壁画,或现场写生,或学术交流,每次都有新的感悟和收获。
②在莫高窟,我瞻仰过雄伟壮观的弥勒大佛,临摹过美丽善良的九色鹿、慈眉善目的菩
萨和神采飞扬的飞天,描绘过姿态万千的“反弹琵琶”,欣赏过张议潮统军出行收复河西的
雄强之气……正是在这“东方民族之文艺渊海”,我寻到了中国美术的古老渊源,确立了“心
随敦煌”的艺术追求。
③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几代人的精心保护和整理,莫高窟成
为全世界瞩目、光彩熠熠的古代美术“博物馆”。作为甘肃的本土画家,我们有责任用画笔
表达对于敦煌艺术的崇敬与理解。
④我们阅读了有关史料与书籍,领略了敦煌艺术的伟大与神奇,深为常书鸿、段文杰、
樊锦诗先生的艺术人生和“夜夜敦煌入梦来”“一一画入眼中,万事离心头”“我心归处是敦
煌”的炽热情怀所感动。经过反复探讨,我们确定创作一幅以莫高窟为主体形象的绝版套色
木刻版画。为增强现场体验,在动笔之前,我又一次走进莫高窟,感受金秋时节莫高日出的
壮美。
⑤大约清晨七点钟,我在朋友的陪同下来到莫高窟,登上莫高窟对面的三危山。站在山
顶,微风吹拂,山色朦胧。三危山巅有个牌坊叫南天门,由此俯瞰群山,逶迤连绵,莽莽苍
苍,一派雄风。而鸣沙山和莫高窟则静静地沉浸在黎明的晨曦里。
⑥很快,天边泛起了红色,群山渐渐亮了起来。我知道太阳就要出来了,连忙来到正对
莫高窟九层楼的宕泉河畔,在当年常书鸿先生写生过的地方,等待莫高日出的动人时刻。
⑦八点二十几分,太阳出来了,最先沐浴到阳光的是鸣沙山主峰。高峻厚重的山体,连
绵起伏的沙丘,自然流畅的流沙线条,温暖厚重的赭红色彩和涌动着的大漠气息,在明亮的
晨光里呈现出勃勃生机。这时,就像一块大幕缓缓拉开,阳光渐渐下移,刹那间照在了依崖
而建的九层楼上。只见宏伟的九层楼渐次变得清晰,高耸的攒尖宝顶、错落的彩绘窟檐、挺
拔的红色立柱和高深莫测的红门,在阳光下光彩熠熠,亮丽夺目。陡峭的崖壁和一个个洞窟
也瞬间显现,凹凸有致,光影斑驳,如梦如幻。
⑧很快,阳光倾泻于莫高窟前繁茂蓊郁的树丛上,亮黄色的树叶在明媚的晨光里如金子
般闪耀,飞鸟凭空翱翔,天地一片辉煌,呈现出史诗般壮丽的图景。
⑨看着眼前的美景,我激动地挥动画笔,记录下这醉人的绝美瞬间。
⑩回到兰州,带着激情,我和朋友投入了创作。我们商量后决定这样描绘:一位画家伫
立在莫高窟前,画架已经支起,画布尚是空白,他在起笔之际深情谖望九层楼,激情涌动,
一切尽待挥洒。
⑪画面上的人物形象不是很大,但姿态优美,非常醒目。和煦的阳光把九层楼、石窟、
崖壁和秋树染得绚丽灿烂,人物与环境自然融合,形成优美的情调和意境。
⑫经过半年多紧张创作,作品终于完成了。展出后画界朋友评论,主题鲜明,形象生动,
色彩强烈,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使人在美的享受中产生无限遐想。
酬对于我来说,这不仅仅是完成了一幅画作,更是把莫高窟的秋天、把敦煌之美,永
远镌刻在了心中。
(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5月24日)
(1)文章以“晨曦里的莫高窟”为题有哪些作用?请说说你的看法。(3分)
(2)请根据文章内容,将下列表格填充完整。(3分)
文章脉络“我”的情感态度
自从求学时期第一次到莫高窟至以后几十①
年间到访
②“我”想用画笔表达对敦煌艺术的崇敬与理
解
回到兰州完成与莫高窟相关的画作③
(3)任选一题,按照要求作答。(3分)
①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⑧段画线句子。
亮黄色的树叶在明媚的晨光里如金子般闪耀,飞鸟凭空翱翔,天地一片辉煌,呈现出史
诗般壮丽的图景。
②读第⑩段画线的句子,赏析加点词语的妙处。
一位画家伫立在莫高窟前,画架已经支起,画布尚是空白,他在起笔之际深情避望九层
楼,激情涌动,一切尽待挥洒。
(4)文章结尾作者写道。“把敦煌之美,永远镌刻在了心中。”请说作者镌刻在心中的美
指哪些美?(3分)
(5)自选角度(叙事、语言、写法等方面),对这篇散文的艺术特色做简要赏析。(4分)
三、作文(50分)
13.根据要求作文。(50分)
鲁迅在课桌上刻一个“早”字,用来警诫常常迟到的自己。如果让你送给现在的自
己一个字,这个字会是什么呢?
请以“送给自己一个字”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真情实感。
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③不得抄袭。
④不少于600字。(如写作诗歌不要少于20行)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运用(20分)
1.(2分)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在世界格局与世界文化激荡联袂()共生的今天,中华文明讲仁爱、重民本、崇正
义、求大同……这种刚健敦厚的精神特质和发展形态,是中国道路行稳致远的文化底蕴。中
国坚持以天下为己任,展现了一个xi6()手世界走向人类美好明天的中国。
(1)联袂m®i
(2)xie携手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
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解答】答案:
(1)mei
(2)携
【点评】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
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学习中对字音
与字形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2.(2分)依次填入下列空格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今年我们的“研学行”活动兼顾“五育融合”,选择范围可大了。可以去隐
居的智者贤士,学习他们严谨的治学精神以及豁达的人生态度;可以去神奇的自然
现象,在欣赏美丽风景的同时积淀丰富的科学知识;可以邀约爱好者们去未知或已
知的动物植物,在舒爽身体、一饱眼福的同时,大自然的奥秘……。
A.探访探险探究探幽
B.探访探秘探寻探索
C.探望探秘探究探索
D.探望探险探寻探幽
【分析】本题考查词语辨析。
【解答】第一空:探访:意思是打听,侦察;探望:张望或看望,多指远道。“探望”重
在看望,“探访”重在拜访;根据后面“隐居的智者贤士”“学习他们严谨的治学精神以
及豁达的人生态度”,可知去的目的在于“访”,故选“探访”;
第二空:探险:指到没有人去过或环境恶劣的地方去考察;探秘:重于“秘”,强调探的
对象的自然性、神秘性,多是前人所不知道的事物或情况。结合后面”神奇的自然现象”
可知应该是去发现它的神秘性,故选“探秘”;
第三空:探究:意思是探索追究或研究;探寻:意思是指探寻,指勘探、找寻;寻求。
结合后面”未知或已知的动物植物”可知是去探寻其中的奥秘,故选“探寻”;
第四空:探幽:探寻幽深奇异的景物,多用于描画优雅精致的景色探寻。也表达词人品
味优雅,多有孤芳自赏的含义;探索:指研究未知事物的精神,或指对事物进行搜查的
行为,或指多方寻求答案的过程。结合后面“大自然的奥秘”可知应用“探索”。
故选:Bo
【点评】分辨一组近义词,并把它们分别填进不同的句子里面。这样的题目先做有把握
的,然后再区分剩下的词语和句子,把词语填进句子里面多读几遍,看看到底怎么填才
合适。
3.(2分)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与西医相比,中医具有独特的优势:中药副作用小,医疗成本低,诊治个性化,成书
于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已系统地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基础。
B.在这个硕果累累的秋天,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也迎来了祖国母亲的生日
--国庆节。
C.我不知道这条路谁能走通?但我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的这两句诗常用来比喻在困境中出现希望
和转机。
【分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使用正误的辨析。平时学习中,我们要掌握标点符号的用法,
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解答】A.有误,中医的优势主要是“中药副作用小,医疗成本低,诊治个性化”三点,
后面一句是对《黄帝内经》内容的介绍,所以“个性化”后面应用句号。
B.正确。
C.有误,句子为陈述句,不表示疑问,所以问号应改为逗号。
D.有误,诗句为完全引用,独立作句子成分,句末的句号应在引号的里面。
故选:Bo
【点评】解答此题,注意熟记分号、冒号、引号、括号、叹号、问号的用法,重点注意
句子中分层时逗号、顿号、分号的综合运用,以及引号和冒号的综合应用。还要根据语
句关系判断标点运用是否正确。
4.(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近年来,一系列公益事件的发生,引发了全民对“正能量”的关注和讨论。“正能量”
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o只有多创造多传递“正能
量”,这辆列车才能安全地驶向远方。
①每个人的身上有“正能量”,自然也有“负能量”
②才能增加人体的正能量
③“负能量”如同劣质的汽油,会对社会这辆疾驰的列车造成严重的伤害
④一个人只有减少不该有的欲望,保持心态的平和,喜乐地生活
A.①③④②B.④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④②①③
【分析】本题考查语序的排列。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
基础上,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
【解答】此句段可理解为从正、反两方面论证正能量。正能量是中心词,句④和句②运
用了关联词语构成一句通顺的话,依然论述的是正能量,承接前文;句①为过渡句,而
后转入“负能量”论述。可作为第三句;句③对句①的进一步解释,是第四句。所以排
序为:④②①③。
故选:D。
【点评】语序排列答题技巧:寻头断尾,确定首尾句;把握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
顺序;把握关联词的搭配;把握话题衔接尤其是重复出现的词语。
5.(5分)填空。
(1)借月抒怀。天南地北,别时容易见时难。兄弟分离的苏轼只能遥寄①“但愿人长
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的祝愿;困于战火的杜甫只能空发②“露从今
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的设想。
(2)用典言志。用典巧妙,可使诗词意蕴丰富。李白的③“闲来垂钓碧溪上,忽
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暗用姜太公得遇文王和伊尹得遇商汤的典故表达了自己
对从政仍有所期待和想要施展抱负的强烈愿望;刘禹锡的⑷“怀旧空吟闻笛赋,到
乡翻似烂柯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人借向秀《思旧赋》和“王质烂柯”
的典故表现了对故人已逝的悲痛及自己遭贬后物是人非的凄凉之感。
(3)直抒胸臆。国难当头,艾青的⑤“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
地爱得深沉”是那个时代的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发出的最真挚的告白。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
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
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
①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注意“婵”的书写)
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③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④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⑤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
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6.(2分)《水浒传》为“造反者”树碑立传,渲染他们豪侠仗义、除暴安良的英雄壮举。
这些“造反者”的反抗行动,既有个人的反抗,也有集体反抗。请各举一例,用简洁的
语言概括其内容。
【分析】《水浒传》是元末明初施耐庵所写的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
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投降朝廷以及投降朝廷后镇压田虎、
王庆、方腊等各路反抗宋朝政府的政治势力,最终走向悲惨失败的宏大故事,艺术地反
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
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
在历史原因。
【解答】本题考查名著情节单位把握。如个人反抗的有:高衙内调戏林冲的妻子,林冲
却忍气吞声,以求平安无事;高太尉设计诱骗林冲进入白虎堂,以致林冲蒙受冤屈,可
他却因畏惧权势不敢反抗,接受了刺配沧州的现实;在野猪林险些被害致死,脱离险境
后,他却不想杀死谋害他的两个公差,仍然幻想着回东京;在草料场遭陆谦等人谋害,
险些丢了性命,得知真相的林冲,再也无法忍耐,终于怒杀了陆谦等人,此时的林冲已
走投无路,被迫雪夜上梁山。
集体反抗:智取生辰纲是《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第一次有计划的集体反抗朝廷的行动。
答案:
个人反抗示例:林冲从最初的委曲求全、逆来顺受,到最后的忍无可忍、奋起反抗。
集体反抗示例:智取生辰纲
【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
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
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7.(5分)综合性学习。
在我国,“孝”文化意蕴丰厚,深入人心。请你参加“'孝’文化的魅力”综合性学习。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的问题。
材料一:
“孝”,小篆写作鬟用小孩扶侍老人的形象来表达“孝”的原意。
材料二:
“百善孝为先”,中国传统节日中多有推崇孝、实践孝的内容。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孝
不仅仅是对父母的尽心奉养。“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才是完整的孝。
“祭之以礼”主要在传统节日进行,清明节、中元节等均以祭祖悼亡为核心,春节、冬至、
重阳节也不乏祭祖的内容。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祭祖悼亡,基于血缘关系,但又不限于血缘关系,而会延展至对族
群、国家、社会作出重要贡献的人文祖先和历代先贤。清明节对黄帝炎帝、革命烈士的祭祀,
端午节对屈原的祭祀等,不仅使个人虽死犹生,还具有激励后人的力量。
(1)读根据材料一,我们可知“孝”会意字;从老,从子,像一个孩子扶持老人之状。
其中,“孝,善事父母者。一一《说文》”中的“孝”即用其本义:尽心奉养和服从父
母。“夫孝,德之本也,天之经也,民之行也”中的“孝”则引申为:对父母的顺从、
尊敬、关爱;守孝道。
(2)研读材料二,写出你的发现。
(3)尽孝道与距离远近有关吗?结合下面两幅漫画的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图1(注:妈妈和小孩各拿一部手机)图2(注:爸爸拿着手机)
【分析】(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根据提示“'孝'会意字;从老,从子,像一个孩子扶持老人之状”可知,“孝”的本义
是尽心奉养和服从父母;“夫孝,德之本也,天之经也,民之行也”中的“孝”指的是对
父母的顺从、尊敬、关爱;守孝道。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根据“中国传统节日中多有推崇孝、实践孝的内容”“孝不仅仅是对父母的尽心奉养。'生,
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才是完整的孝”“祭祖悼亡,基于血缘关系,但
又不限于血缘关系,而会延展至对族群、国家、社会作出重要贡献的人文祖先和历代先
贤。清明节对黄帝炎帝、革命烈士的祭祀,端午节对屈原的祭祀等,不仅使个人虽死犹
生,还具有激励后人的力量”,可概括为:中国人通过传统节日推崇孝、实践孝。祭祖悼
亡,基于血缘关系,又延展至对族群、国家、社会作出重要贡献的人文祖先和历代先贤。
(3)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表达能力。
学生需根据图画的内容分析作答。图1中,妈妈、孩子虽与家中老人共处一室,咫尺距
离,但各自沉迷手机,让老人做家务,并没有尽孝道;图2中,一家三口通过视频与老
人祝酒言欢,让老人得到幸福的陪伴,虽天各一方,但其孝心溢于言表。据此,可得出
结论:在互联网技术、交通方式发达的今天,尽孝道与距离远近无关。
【解答】答案:
(1)尽心奉养和服从父母对父母的顺从、尊敬、关爱;守孝道
(2)中国人通过传统节日推崇孝、实践孝。祭祖悼亡,基于血缘关系,又延展至对族群、
国家、社会作出重要贡献的人文祖先和历代先贤。
(3)我认为在互联网技术、交通方式发达的今天,尽孝道与距离远近无关。图1中,妈
妈、孩子虽与家中老人共处一室,咫尺距离,但各自沉迷手机,让老人做家务,并没有
尽孝道;图2中,一家三口通过视频与老人祝酒言欢,让老人得到幸福的陪伴,虽天各
一方,但其孝心溢于言表。
【点评】解答综合性学习问题,关键在于平时重视语文知识的学习,善于发现生活中的
语文知识,养成从生活中随时随地学习语文的习惯,在语言的运用中努力提高自己的语
文素养。
二、阅读欣赏(50分)
8.(4分)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甲】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乙】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下列对两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
A【甲】诗首句从昨夜写起,以景起句,描绘出一幅迷蒙的吴江夜雨图,渲染出离别的黯
淡气氛,也直接抒发了诗人凄凉的心情。
B【甲】诗中一、二句的“寒”与"孤”都运用了移情手法,表面上写雨寒、山孤,实际
上是写诗人内心的凄凉与孤寂。
C【乙】诗中"凉”字一语双关,既写出了江风吹雨,使人感到阵阵凉意的江上环境,同
时也是凄凉氛围、情感的反映,该字将情景融合在一起,耐人寻味。
D【乙】诗“忆君遥在潇湘月“中的“遥”字,既写出与友人相隔的距离之远,又暗示分
别后相见之难,将依依惜别之情传达得委婉动人。
(2)同是送别诗,【甲】[乙】两诗的后两句在表现手法与情感上各有特色,请简要赏析。
【分析】【甲】诗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以冰心、玉壶来自比,表现了诗人不会因贬谪而改
变高洁的情操,表达了诗人高尚纯洁、坚强乐观的精神。【乙】诗运用了想象的手法,通
过想象魏二到达后在梦中听到猿啼难以入眠的情景,抒发了诗人送别朋友时孤寂与悲苦
的心情,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A.有误,“直接抒发了诗人凄凉的心情”理解有误。“寒雨连江夜入吴”写迷蒙的烟雨笼
罩着吴地江天,织成了无边无际的愁网。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了离别的黯
淡气氛。“平明送客楚山孤”写清晨,天色已明,辛渐即将登舟北归。诗人遥望江北的远
山,想到友人不久便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然而生。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
间接抒发了凄凉、孤寂之情。
BCD.正确。
故选:Ao
(2)本题考查对表现手法和情感的分析能力。【甲】诗的“洛阳亲友如相间,一片冰心
在玉壶”中,“冰心”和“玉壶”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诗人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
自喻,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体现了诗
人坚守高洁、清白品格的志向。【乙】诗中“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运用
了想象的手法,以“忆”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场景,月夜泊舟已是幻景,
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借助想象,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更具朦胧之美,
深化了主旨。
答案:
(1)A
(2)【甲】诗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以冰心、玉壶来自比,表现了诗人不会因贬谪而改变
高洁的情操,表达了诗人高尚纯洁、坚强乐观的精神。【乙】诗运用了想象的手法,通过
想象魏二到达后在梦中听到猿啼难以入眠的情景,抒发了诗人送别朋友时孤寂与悲苦的
心情,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译文:
【甲】秋冬时节的冷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天亮的时候送别好友只留下楚山的孤影。
到了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未受功名利禄
等世情的玷污。
【乙】在橘柚飘香的江楼上醉饮话别,江风把那细雨吹进小舟,顿感丝丝寒凉。
想象你独自远行在潇湘明月下,满怀愁绪在梦里静听猿啼悠长。
【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
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
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9.(8分)阅读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橘
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
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项;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
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
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
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嗯!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
武王问于太公曰:“治国之道若何?”太公对曰:“治国之道,爱民而已。”日:“爱民若
何?”曰:“利之而勿害,成之勿败,生之勿杀,与之勿夺,乐之勿苦,喜之勿怒,此治国
之道。……故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
(节选自刘向《说苑•政理》)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厚暮冥冥迫近
②更异二者之为或许,也许
③利之而勿害给……好处
④见其劳苦为之晋感到悲伤
(2)概括两文阐发的一种共同的主张并分别说明。
(3)概括两文在写法上的不同之处。
【分析】参考译文:
【甲】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
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
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
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
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
青器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
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
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
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
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
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
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
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乙】周武王问姜太公:“治理国家的方法是什么?”姜太公回答说:“治理国家的方法,
就是怎么去爱子民罢了。”周武王说:“怎么样爱子民?”姜太公说:“给子民利益不加害他
们,让他们成功而非失败,让他们活下去而不要杀害他们,给予他们而不是抢夺他们的东西,
给予他们快乐而不是痛苦,对他们和颜悦色而不要怒目相向。这就是治理国家的方法。……
所以善于治国的人对待民众,就像父母对待自己的孩子、兄长爱护自己的兄弟一样,听到他
们遭受饥寒,为之感到哀伤;见到他们劳苦的状态,为之感到伤悲。”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
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
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①句意:傍晚天色昏暗。薄:迫近。
②句意: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或:或许,也许。
③句意:给子民利益不加害他们。利:给……好处。
④句意:见到他们劳苦的状态,为之感到伤悲。悲:感到悲伤。
(2)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结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可知甲文体现了在天下人
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的以民为本的思想。乙文中姜太公认为要给百姓利益、
让百姓成功、让百姓活下去、给予百姓快乐,治国者对待百姓要像父母对待孩子、兄长
爱护兄弟一样,对百姓遭遇感同身受,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
(3)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结合“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可见甲文采用了对
比,表现自己的豁达乐观、忧国忧民、先忧后乐的情怀。结合对乙文的翻译,可知乙文
主要采用人物对话,阐明了治国的主张。
答案:
(1)①迫近。
②或许,也许。
③给……好处。
④感到悲伤。
(2)民为本的思想。甲文体现了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的以民为本
的思想。乙文中姜太公认为要给百姓利益、让百姓成功、让百姓活下去、给予百姓快乐,
治国者对待百姓要像父母对待孩子、兄长爱护兄弟一样,对百姓遭遇感同身受,体现了
以民为本的思想。
(3)甲,对比,表现自己的豁达乐观、忧国忧民、先忧后乐的情怀。乙,人物对话,阐
明了治国的主张。
【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
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10.(8分)阅读短文,完成问题。
【甲】
①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②……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猿尽力的刺去,
那猗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③……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
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
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
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④便拖出躲在背后的孩子来,这正是一个廿年前的闰土,只是黄瘦些,颈子上没有银圈
罢了。
【乙】
①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
熟识了。
②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
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
话。
③宏儿和我靠着船窗,同看外面模糊的风景,他忽然问道:
“大伯!我们什么时候回来?”
“回来?你怎么还没有走就想回来了。”
“可是,水生约我到他家玩去咧……”他睁着大的黑眼睛,痴痴的想。
(1)探究小说叙写的“变化”内容的匠心所在,写出你发现的结果。
(2)从人物表现的角度就选文所运用的一种艺术手法作赏析。
【分析】甲乙两文均选自鲁迅的《故乡》,主要记叙了“我”回故乡见到多年未见的少年
好友闰土的经过。文章揭示了旧中国农村经济的日益衰败,农民生活日益贫困,表达了
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和决心。
【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此题答案不唯一。示例一:通过写人物外貌、言
行等变化,表现了人物的生活处境和精神状态。如中年闰土的生活艰难以及精神扭曲。
示例二:通过写人物外貌、言行等变化,揭示了小说主题,深化了小说思想意义。如小
说反映当时农民生活的痛苦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隔膜;还有作者对人与人之间平等、
和谐关系的希望。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赏析。就选文所运用的一种艺术手法作赏析即可。示例:运用外
貌、语言、神态描写。突显少年闰土的热情活泼、机智勇敢的特点;中年闰土的生活艰
难、谦恭卑微、迟钝麻木的特点。
答案:
(1)示例:通过写人物外貌、言行等变化,凸显了人物形象。如“闰土”由热情活泼、
机智勇敢的“小英雄”,到谦恭卑微、迟钝麻木的“木偶人”的变化。
(2)示例:运用对比。如抓住闰土的身材、脸色、眼睛、衣着、手的变化,表现中年闰
土穷苦窘迫的生活。还如“迅哥”到“老爷”的称呼变化、说话的断断续续,凸显了中
年闰土的谦恭卑微、迟钝麻木的特点。还有“我”与中年闰土的关系与水生和宏儿关系
的对比。
【点评】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
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
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
主要讲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11.(14分)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雅趣说“镜”,镜鉴千秋
①镜子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照面饰容的用具。从最初的以水当镜到打制石器时代
的石镜,再到四千多年前齐家文化第一面铜镜的诞生,镜子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寄予了
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②中国有着悠久的用镜历史。《说文》有载:“监可取水于明月,因见其可以照行,故用
以为镜。”上古的镜就是大盆的意思,被称为“监”。商代初期开始铸造铜鉴,此时的“监”
字才有了“金”字旁,作“鉴“监”“鉴”的本意都是镜子。
③古代的一些思想家、政治家常常以镜鉴引喻一些人和事。《庄子》中说:“至人之用心
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意为有修养之人应当像一面镜子,来者即
照、去者不留,应合事物本身而不去刻意掩藏,就能始终保持心境平和。成语“前车之鉴”
“前车可鉴”,则意为前面车子翻倒,可以作为后面车子的鉴戒,鉴为镜子,引申为教训,
此成语源于《荀子成相》:“前车已覆,后未知更,何觉时?”
④当镜的功能与鉴的百电相互碰撞融合,这件实用器物便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人文内
涵,从此成为悠远精深中华文化中璀璨的人文意象。
⑤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铜镜的国家之一。商周铜镜大多为圆形,镜或微凸,镜身较薄,
镜钮有弓形、半环形、长方形多种,可分为素镜、重环镜、鸟兽纹镜三类。春秋战国时期在
中国古代铜镜发展史中是一个成熟和大发展的时期,无论是铸造工艺,还是铸造数量,都大
大超过了以前,是中国古代铜镜由稚朴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也是铜镜铸造中心由北开始向
南迁移的重要时期,当时楚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端午节日记模板5篇
- 学期工作计划模板锦集6篇
- 社团活动计划模板锦集7篇
- 繁星春水读后感
- 2024年度防水材料研发与施工劳务合作合同2篇
- 2024版广告代理合同范本2篇
- 2024年二套房交易合同格式2篇
- 【名校区域大联考】专题04.阅读理解D篇(说明文或议论文为主)(原题版)
- 2024版户外活动场地租赁合同样本3篇
- 2024全新汽修厂员工培训与职业晋升服务协议3篇
- 愚公移山英文 -中国故事英文版课件
- 国开经济学(本)1-14章练习试题及答案
- 商业综合体(购物中心)商业运营管理内容及管理手册
- 公路工程决算表格(范本)
- 《口腔修复学》实验教学大纲
- 安全生产费用使用总计划创新
- 实验室内审员资格测验题及答案
- 工程量清单项目编码完整版
- 高三数学考试情况分析及复习建议
- 光学设计与光学工艺
- 项目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