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知识大全_第1页
小学科学知识大全_第2页
小学科学知识大全_第3页
小学科学知识大全_第4页
小学科学知识大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小学科学知识大全

篇一:小学科学知识点归纳

三~六年级科学知识归类

《冷与热》

1、水受热时体积会膨胀,水受冷时体积会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热胀冷缩。

2、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

3、我知道的温度计有水温计、室温计、体温计、高温计、数字温度计。测量人体温度的温度计叫体温计,它的测量范围一般在35℃-42℃之间,因为人体正常体温是37℃。4、水烧开时的温度大致是100℃;水结冰时的温度是0℃。

《溶解》

1、溶解在水中的物质微粒是均匀地分散的,不能用过滤或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2、有些物质能够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则不行。因此我们可把它们分为可溶物质和不可溶物质。

3、我们常用的加快溶解的方法有:切碎、加热以及搅拌等。

4、用蒸发的方法可以分离出溶解在水中的盐,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5、溶解现象不仅发生在液体与固体之间,还发生在液体与液体以及液体与气体等多种状态的物质之间。

6、水里的动物和植物呼吸的就是溶解在水里的空气。

《电》

1、发电厂发出通过电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致人死亡的电)5500V以上是高压电,不要靠近高压电线,铁塔、变电所。这些地方的电更危险。5500V以上的高压电,能越过一段距离电击,使人触电死亡。

2、我们将电分为没有触电危险和有触电危险的两大类,直流电一般比较安全,交流电一般比较危险,不安全。

3、由电池、电线、灯泡组成的电流动的环路叫电路。在点亮小灯泡的电路中,电从电池的一端流出,通过电线、小灯泡流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形成一个完整的环路,灯泡就会发光。

4、一节电池的电压是1.5V,两节电池串联起来的电压就是3v。所以小灯泡特别亮。两节电池并联起来,电压还是1.5V。所以小灯泡不太亮。

5、干电池的一端是铜帽,另一端是锌壳。当电池的这两端被电线直接连接在一起时,就会发生短路。短路时,电池和电线会在一瞬间发热变烫,不仅灯泡不能发光,电池也会很快坏掉。所以一般在电线中间安一个开关。

6、像铜丝那样可以通过电流的物质叫导体;像电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不能通过电流的物质叫绝缘体。例如金属是导体,铜、铁、铝、锌、大地等是导体;丝绸、陶瓷、塑料、橡胶、干木材、空气是绝缘体。)

7、在户外遇到雷雨时,不要躲在树下。因为大树容易遭雷击。

《在阳光下》

1、太阳的光线以每秒约30万千米的速度传播,阳光传播到地球大约需要8分多钟,没有任何东西比光线传播得更快了。光能让我们看到周围的东西,太阳是光的主要来源。不要用眼睛直接看太阳。

2、太阳光在没有碰到物体之前是沿直线传播的。

3、太阳、物体、影子的相互关系。如果太阳在物体的左边,影子就在物体的右边。太阳、物体和影子三者的位置始终都在一条直线上。

4、能够反光,镜面的这一性质叫反射。

5、阳光穿过透明的棱镜时,光的路线会发生改变,被分解为多种颜色的光,形成太阳光谱。没有三棱镜,我们也能用水和小镜子分解阳光。

6、太阳光谱的七种颜色为:红、橙、黄、绿、蓝、靛、紫。太阳光是一种混合光。7、18世纪初,科学家牛顿利用“牛顿盘”把分解成的各色光混合成白光。其实利用“红、黄、蓝”这三原色可以得到白色的效果。

8、阳光下物体反射光的本领与物体的哪些特性有关呢?(与颜色差异、表面光滑程度的差异、透明程度的差异)

9、当阳光照射到一个不透明的物体上时,光会被物体反射和吸收。我们看到的物体的颜色就是被反射的光,而其他颜色的光被物体吸收了。

10、太阳是一种自然光源,它在发出光的同时也产生热。太阳每时每刻都在以光和热的形式释放着能量。

11、太阳光是沿直线传播的,遇到障碍物后就形成阴影;阴影的方向及长短与太阳的位置密切相关。

12、物体对太阳光的反射和吸收与物体的材料性质有关,粗糙的反光弱,光滑的反光强。13、强光携带的热量多,弱光携带的热量少。

14、深色反光能力弱、吸收热的能力强,浅色反射光强、吸收热的能力弱。

15、物体反射光强的,吸收的光就少,吸收的热也少;物体反射光弱的,吸收的光就多,吸收的热也多;物体在吸收光的同时也吸收了光携带的热量。

16、太阳能热水器的构造:主要由集热器、保温水箱、反射板等组成。

17、地球上的能量绝大部分来源于太阳。在一天当中,地球所接受到的太阳能足够全世界的人们用上40年。

18、世界上第一座太阳能发电站,它于1969年建于法国。

《运动和力》

1、把一个文具盒放在手上后,会感到文具盒对手有一个向下的压力,这个力就是重力。物体都有一个向下的力,这就是重力。

2、橡筋被拉长时产生的力叫弹力。橡筋拉得越长,弹力越大。

3、由于摩擦,物体运动会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运动方式(滚动还是滑动)、物体的重量(对地面的压力)等因素有关。增大摩擦力的例子有(鞋底花纹)、(下雪天汽车轮胎上缠铁链)等,减小摩擦力的例子有(给车轴涂上润滑油)、(滑冰鞋)。

4、像气球这样推动小车的力叫反冲力。小车是靠气球里空气的反冲力运动的。

5、拉力一定,小车的载重量越大,小车的行驶速度就越慢;反之,小车的载重量越小,

小车的行驶速度就越快。

《生物与环境》

1、以植物为食物的动物叫植食动物,以动物为食物的动物叫肉食动物,两种食物都吃

的动物叫杂食动物。

2、蔷薇花丛和栖息在它周围的各种动物、植物、地下的微生物一起形成一个群落。群

落里的各种生物和非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我们把它们叫做生态系统。

3、生物之间这样一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称为食物链。人们根据食物链中不同生

物的食物来源,把能自己制造食物的叫做生产者,把吃别人制造的食物的叫做消费者。4、浮游生物对环境条件的变化十分敏感。当水质受到污染,一些浮游生物就会大量繁

殖,消耗水中的氧气。

5、鹰、兔、草之间的食物链关系:鹰←兔←草。

6、为了保护野生动、植物和它们的栖息地,国家建立了许多自然保护区,还专门颁布

了《野生动物保护法》。在自然保护区内,不准狩猎和采伐,不准破坏当地的自然环境。7、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是一和谐的整体,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形成,如果其中一个环节受

到了破坏,生态系统就失去平衡。

8、月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的,月相是在月球围绕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形成

的。

9、请按距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写出它的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

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10、关于植物生长的顺序是:种子、发芽、幼苗、花。

11、生活垃圾可以分为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其它垃圾类。

12、酸雨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等原因造成的。

13、焚烧处理垃圾的优点是1、回收热能2、垃圾减量最彻底。缺点是较易产生局部大

气污染。

14、矿产的开采有不同的方法:①露天开采,②地下开采。

15、石油的开采:①海上开采,②陆地开采。

六年级上

第一单元:机械和工具

1、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做机械。像螺丝刀、钉锤、剪子这些机械

构造很简单,又叫做简单机械。

2、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

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上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3、杠杆省力的秘密:当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省力;当支点

到用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费力;当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等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不省力也不费力。

4、省力杠杆:钳子、剪刀、撬棍、开瓶器等;费力杠杆:筷子、镊子、钓鱼竿等。不

省力也不费力杠杆:天平、扁担、跷跷板。5、杆秤由秤杆、秤盘、秤砣、提绳几部分组成。它也是一种杠杆类的工具。6、制作杆秤:首先找到秤杆上的三点,定好位置。接着拴好阻力点和支点的细绳,挂好秤盘,系上秤砣。再用挂钩码的方法,在秤杆上画出重量刻度。7、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螺丝刀的刀柄总是比刀杆要粗一些,因此,刀柄是轮,刀杆是轴。8、轮轴的作用:在轮上用力省力,在轴上用力费力;当轴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9、生活中的轮轴:汽车方向盘、水龙头开关、起子、扳手、门锁把手。10、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11、定滑轮能改变用力方向,但不省力;动滑轮不能改变用力方向,但能省力;滑轮组既能改变用力方向,又能省力;滑轮组的组数越多越省力;12、生活中的滑轮:①定滑轮:旗杆顶部的轮子、窗帘上的轮子;②动滑轮:工地上提重物的轮子、井口上提水的轮子;③滑轮组:起重机、升降衣架。13、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斜面。14、斜面的作用:①在斜面上拉重物比直接提起重物省力;②斜面越平缓越省力。15、生活中的斜面:刀口、楼梯、盘山公路、引桥、螺丝钉、钉子的钉尖。16、自行车的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速度变快,小齿轮带动大齿轮,转动速度变慢。(转速快,用力大;转速慢,用力小。)17、想一想我们曾经研究过的自行车,它应用了哪些机械原理,并完成表格。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

1、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的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增加大大增加抗弯曲的能

力。

2、把薄板形材料弯折成“V”“L”“U”“T”或“工”字等形状,实际上都是减少了材

料的宽度而增加了材料的厚度。减少材料宽度虽然降低了一些抗弯曲能力,但增加了厚度,就大大增强了材料的抗弯曲能力。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3、拱形承载重量时,能把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各部分相互挤压结

合得更加紧密。拱形受压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抵住了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4、圆顶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组合,它有拱形承载压力大的优点,而且不产生向外的推力。5、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可以看成拱形,这使得它比任何形状都要坚固。

6、生活中的拱形:龟壳,贝壳,蛋壳,人的头骨、肋骨、足拱、管状的手臂骨、腿骨,

植物的杆、茎、果实,拱门,拱窗,拱桥。

7、用框架结构可以建起很高的建筑而花费的材料却很少,框架结构以三角形为基本构

造。

8、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的特点。利用三角形框架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9、框架铁塔结构特点:上小下大、上轻下重、抗风能力强。

10、桥面在拱下方的拱桥,桥板可以拉住拱足,抵消拱向外的推力。桥面被水平方向的

力拉紧,还增加了桥面的抗弯曲能力。

11、钢缆能能承受巨大的拉力,人们用它们建造的钢索桥,大大增加了桥的跨越能力。12、钢索桥的结构:由钢缆、桥塔、桥面组成。钢缆是桥承重的主要构件,桥塔是支承

钢缆的主要构件,桥塔是支承钢缆的主要构件。从结构上看是吊桥,即桥面被钢缆吊起来。钢索桥的功能:跨度很大。

13、我知道的钢索桥:江阴大桥,夷陵长江大桥,美国跨海峡大桥。

14、设计桥要考虑:①纸这种材料的特性;②纸的承受力有什么时候特点;③选择形状

和结构。④用什么方法增强纸的抗弯曲能力。

第三单元:能量

1、电磁铁只有通电时才具有磁性。

2、电磁铁有南北极。电磁铁的磁极与电流方向和线圈绕向有关,当电磁铁的电流方向

改变时,它的磁极也会改变;当电磁铁的线圈绕向改变时,它的磁极也会改变。

3、电磁铁的磁力大小是可以改变的,磁力的大小与串联电池的数量、线圈的圈数、铁

芯的大小、导线的粗细等有关。线圈圈数多,磁力大,电池数量多,磁力大;反之,则磁力小。

4、小电动机包括外壳、转子、后盖三部分。外壳内有一对永久磁铁,转子上有铁芯、

线圈、换向器,后盖上有电刷。

5、换向器的作用是接通电流并转换电流的方向。小电动机在转动的过程中,电刷依次

接触换向器的三个金属环,通过转子线圈的电流方向就会自动改变。

6、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电动机是用电产生动力的机器。虽然大小悬殊、用途各异,但

电动机工作的基本原理相同: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相互作用转动。

7、能量有电能、热能、光能、声能等不同的形式。和运动有关的物体也有能量,叫机

械能。能量还储存在燃料、食物和化学物质中,收化学能。

8、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如果没有能量,自然界就不会有运动和变化,也不会有

生命了。

9、所有的用电器都是一个电能的转化器,能够把输入的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10、各种各样的电池:干电池(普通电池和钮扣电池)——化学能转化成电能;太阳能

电池——太阳能转化成电能,不能储存电能,只能即时使用;蓄电池——放电时把化学能变成电能,充电时把电能转化成化学能。用化学能的形式把电能储存起来。

11、煤的形成:2亿-3亿年前,地球上气候温暖潮湿,植物生长茂盛。在湖泊和海边

有大量的植物堆积,并被沉积的泥沙覆盖起来;时间久了,泥沙越积越厚,植物越埋越深。这些植物在地下与空气隔绝,同时受到高温和高压的作用,经过亿万年,变成了煤。12、石油、天然气是几亿年前大量的低等生物经过复杂变化形成的。

13、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的能源,用一点就会少一点。

篇二:小学科学知识系统总结

小学科学知识系统总结小学科学知识系统总结一、植物(一)根(二)茎(一)鱼类(二)两栖动物(三)爬行动物六、地球、宇宙(一)河外星系(二)银河系(三)叶(四)花(五)果实(六)种子(七)制作植物标本的方法二、人(一)人体(二)消化系统(三)呼吸系统(四)神经系统(五)血液循环器官(六)人的生长发育——青春期三、动物(四)鸟类(五)哺乳动物(六)昆虫(七)软体动物(八)生物环境(九)生物科学四、物理(一)声(二)光(三)热(四)电(五)磁(六)力(七)机械五、水和空气(三)太阳(四)月球(五)地球(六)星座(七)人类探索(八)地层(九)岩石(十)卵石(十一)矿产(十二)金属(十三)土壤(十四)火山(十五)地震一、植物(一)根1、根的形状⑴直根(松、柏、油菜、大豆、蒲公英等)⑵须根(水稻、小麦、玉米、葱、蒜等)⑶贮藏根①肉质直根(萝卜、胡萝卜、甜菜等)②块根(甘薯、麦冬、山药、甘草等)2、根的作用⑴固定植物⑵吸收水分和养料。3、根的繁殖⑴直、须根繁殖⑵块根繁殖。(二)茎1、茎的形态⑴地上茎①直立茎(松、柏、竹等)②缠绕茎(牵牛、菜豆等)③攀援茎(黄瓜等)④匍匐茎(甘薯、草莓等)⑵地下茎①根状茎(莲等)②块茎(马铃薯等)③球茎(芋头、荸荠等)④鳞茎(百合、水仙等)2、茎的共同特征——植物的茎上都有节,有节是茎的共同特征3、茎的作用⑴支持作用(支持叶、花、果实等器官)⑵运输作用(将水分和养料运往各处)⑶储藏作用(如蒜、莲等茎能储存养料)4、茎的繁殖⑴地上茎:①扦插;②嫁接;③压条⑵地下茎:①能储存养料;②能生芽繁殖(三)叶1、叶的形态:心形、卵形、掌形、带形、针形、扇形2、叶的组成:叶柄;叶片——叶脉3、叶的作用:气孔——供气体出入;叶绿体——叶绿素⑴蒸腾作用①使植物体降温②促根吸收水分养料③让周围空气湿润⑵光合作用(放出氧气,合成养料)①吸收水分(从根来的)②吸收二氧化碳(从气孔来的)③吸收日光能量(四)花1、花的形状:十字形、蝶形、唇形2、花的构造⑴完全花①萼片②花瓣③雄蕊—花药—花粉④雌蕊——柱头;子房⑵不完全花——缺少其中的一部分、两部分或三部分(五)果实1、分类(按用途分):水果类、蔬菜类2、共同特征⑴果皮①干果(果皮干燥的果,如花生、牵牛)②肉果(果皮肥厚多肉的果,如柿子、桃)⑵种子①颜色②形状③大小3、果实形成⑴雌蕊①柱头②花柱③子房:胚珠——种子;子房壁——果实⑵雄蕊——花药——花粉(六)种子1、种子构造⑴菜豆①种皮②胚(子叶、胚根、胚芽)⑵玉米①种皮②胚乳③胚(子叶、胚根、胚芽)2、萌发条件⑴适宜温度⑵水分足够⑶空气充足(七)制作植物标本的方法1、采集(选择完好的植物)2、压制(将植物压在纸层中)3、上台纸(植物放在台纸上整形)4、固定(用线或胶带固定在台纸上)5、贴标签(把标签粘在台纸上的右下角)二、人(一)人体1、部分名称⑴头(头骨)⑵颈⑶躯干①胸骨、胸大肌②脊柱③肋骨⑷四肢①上肢、上肢骨Ⅰ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Ⅱ肱二头肌、肱三头肌②下肢、下肢骨Ⅰ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Ⅱ腓肠肌2、骨骼作用⑴保护⑵支撑⑶运动3、肌肉特点⑴有弹性⑵能收缩⑶能舒张(二)消化系统1、食物营养成分⑴构成人体材料:蛋白质、水、盐⑵构成人体能源:淀粉、脂肪⑶促生长发育维生素⑷强身抗病2、器官功能⑴口腔(唾液):初步消化①牙(切磨食物)②舌(搅拌、辨别味道)⑵食道:食物通道⑶胃(胃液):全面进行食物消化⑷肝(胰液、胆汁):是最大消化液⑸小肠(肠液):消化吸收在此完成;残渣推进大肠⑹大肠:吸收水分,排除残渣3、饮食卫生⑴饭前(洗手,心情平稳)⑵饭中(定量,细嚼慢咽)⑶饭后(不做剧烈运动)(三)呼吸系统1、名称功能⑴气体通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⑵肺——气体交换的场所2、保健⑴锻炼身体⑵讲究呼吸卫生(四)神经系统1、脑⑴大脑:管理感觉器官⑵小脑:维持身体平衡⑶脑干(掌管生命中枢)2、脊髓——调节⑴躯干活动⑵四肢3、神经⑴传入⑵传出4、用脑卫生⑴劳逸结合;⑵合理作息(五)血液循环器官1、心脏⑴构造⑵位置(胸腔中间偏左)⑶形状(像个桃子)2、血管⑴动脉血管⑵静脉血管⑶毛细血管3、保健⑴适宜的体育锻炼;⑵青少年不吸烟不喝酒(六)人的生长发育——青春期1、年龄(10岁——12岁)2、增长快(体重、身高)3、保健⑴增加营养⑵保证睡眠⑶参加锻炼三、动物(一)鱼类1、金鱼⑴身体:头、躯干、尾⑵品种:鹤顶红、狮子头、龙睛、绒球、水泡眼2、鱼的共同特征⑴身体表面有鳞⑵头部有鳃⑶靠鳍运动⑷用卵繁殖⑸终生在水里生活(二)两栖动物1、青蛙和蟾蜍⑴身体:头(三角形)、躯干、四肢⑵食物:蝗虫、蝼蛄、螟蛾2、共同特征⑴身体表面裸露⑵用卵繁殖后代⑶发育经过变态⑷幼时生活在水里⑸长大生活在陆地(三)爬行动物1、壁虎、蛇、乌龟⑴生活环境⑵身体形状⑶运动方式2、共同特征⑴身体表面有鳞片或甲⑵爬行⑶用卵繁殖(四)鸟类1、鸽和鹰⑴身体①头②颈③躯干④四肢:翅(正羽、绒羽);腿⑤尾⑵食性①鸽:种子②鹰:鼠、小鸟2、共同特征⑴身体表面有羽毛;⑵卵生3、保护鸟类(鸟类是人类的朋友)(五)哺乳动物1、猫和兔⑴身体:头(特征)、颈、躯干、四肢(特征)、尾⑵运动①四肢交替:左前右后、右前左后②跳跃奔跑:四脚离地⑶食性①猫:老鼠、鱼②兔:青菜、青草2、共同特征⑴身体表面有毛⑵胎生⑶哺乳(六)昆虫1、蚂蚁⑴外形特征;⑵生活环境;⑶运动方式2、共同特征——身体⑴头(有一对触角)⑵胸(有三对足)⑶腹3、变态⑴完全变态:经过四个阶段(卵、幼虫、蛹、成虫)⑵不完全变态:经过三个阶段(卵、若虫、成虫)4、分类⑴益虫(对人类有益);⑵害虫(对人类有害)(七)软体动物1、蜗牛⑴外部特征⑵食性2、主要特征⑴运动方式(腹面扁平形成腹足)⑵身体柔软⑶有一个贝壳(八)生物环境1、基本环境⑴蚯蚓(适合阴暗潮湿)⑵绿豆(有阳光,水量适宜)⑶条件(光、温度、水等)2、动植物之间⑴食物链(动、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⑵食物网(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成为网状)3、珍稀动植物⑴动物:大熊猫(特有)、朱鹮、扬子鳄⑵植物:水杉(特有)、银杉、银杏、人参4、保持水土⑴关系:水、土、植物是相互依存的⑵方法:植树种草,绿化荒山5、动物的驯化⑴家禽:鸡、鸭、鹅;⑵家畜:马、牛、羊6、遵守法律法规(九)生物科学1、细胞⑴不同:①大小;②形状;③作用;④部分⑵相同①生物体由细胞构成;②有生命、会生长③也会衰老和死亡;④能繁殖、能变化2、生物启示⑴古代发明①桨(鱼)②船(树干)③锯(茅草)⑵现代仿生①薄壳屋顶(蛋壳)②筒形叶桥(叶形)③照相机(蝇眼)④机器人(人体器官)⑤飞机(鸟)四、物理(一)声1、声音的产生: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⑴能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⑵方式:以声波方式⑶方向:四面八方3、声音的种类:⑴乐音;⑵噪音4、声音的性质⑴强弱:音量的大小⑵高低:声调的尖粗5、耳⑴构造①外耳Ⅰ耳廓:收集声波Ⅱ外耳道:外界声波传入中耳的通道②中耳Ⅰ鼓膜:椭圆形薄膜Ⅱ听小骨:传导声波③内耳——耳蜗:与听神经相连⑵听觉形成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大脑⑶耳的卫生①不用坚硬的东西挖耳朵②要防病菌侵入中耳引起中耳炎(二)光1、光源:发光的物体2、光的传播⑴光沿直线传播⑵小孔成像3、光的反射:不同颜色的物体反射的光颜色不同4、光的折射5、光的色散⑴分散成七种色光⑵彩虹形成⑶太阳光由七种色光组成6、平面镜⑴特点:表面是平的⑵成像:都与物体左右相反⑶原理:光的反射⑷应用7、凸透镜⑴特点:中间厚,边缘薄,透明镜片⑵原理:光的折射⑶作用①放大作用②聚光作用③成像作用Ⅰ形成倒像Ⅱ放大倒像Ⅲ缩小倒像⑷用途8、眼睛⑴眼球构造:瞳孔、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⑵视觉形成——光线→瞳孔→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大脑⑶保护:预防近视;防止外伤(三)热1、温度⑴温度计①构成:玻璃泡、刻度、液柱②依据:液体热胀冷缩性质③使用方法⑵含义:物体的冷热程度2、传递方式:传导、对流、辐射3、应用:保温、散热(四)电1、摩擦起电⑴电有两种:正电、负电⑵性质⑶特点2、简单电路⑴组成:电源、导线、开关、灯泡⑵连接方法:串联电路、并联电路⑶电源3、材料:导体、绝缘体4、电流:电热、电热器5、放电:含义、雷电、防雷击6、安全用电(五)磁1、电磁铁⑴性质:通电有磁性,断电无磁性⑵磁极①电池正负极改变②线圈缠绕方向改变⑶磁力①串联电池多②线圈匝数多⑷制作电磁铁2、磁铁⑴形状:多种多样⑵性质①有磁性②有两极③指南北⑶指南针①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②测定当时方向③用途:军事、航海、航空(六)力1、重心:上轻下重的物体比较稳2、纸桥:形状不同,承受的力不同3、弹性⑴弹力;⑵应用;⑶正确使用测力计4、摩擦力⑴两个物体的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⑵两个物体的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⑶被拉物体重,摩擦力大⑷被拉物体轻,摩擦力小5、反冲⑴当气球内的空气向某方向喷出时,气球会向相反方向运动⑵喷气式飞机和火箭是利用反冲原理飞行的⑶我国是制造火箭最早的国家,多次把人造卫星送上太空6、大气压力⑴地球周围厚厚的空气,有压力⑵大气压力来自四面八方⑶应用:方便挂钩、虹吸管、拔火罐7、浮力⑴各种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水的浮力;⑵应用:竹筏、船、浮桥等8、地球引力⑴地球引力的方向是向着地心的⑵地面上和地球周围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引力9、平衡⑴左右距离一样长,挂的一样多;⑵左右挂的一样多,距离一样长(七)机械1、杠杆⑴作用①省力②费力③不省力不费力⑵应用:钳子、剪子2、滑轮⑴定滑轮特点⑵动滑轮特点⑶滑轮组特点3、轮轴:作用、应用4、斜面:作用、应用5、机器⑴含义:更复杂的机械,如:车(车的发展、车的用途)⑵组成①工作部分;②动力部分;③传动部分(皮带传动、齿轮传动、链条传动);④操纵部分五、水和空气(一)水1、性质:无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的液体2、用途⑴生活用水⑵生产用水⑶节约用水贵在平时3、水轮:⑴流力有力量;⑵水轮转得快4、蒸发⑴常温下慢慢变成水蒸气⑵水蒸气是无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的气体⑶温度高⑷蒸发面积大加快蒸发⑸有风5、沸腾⑴水受热(100沸腾水蒸气;⑵会使用酒精灯6、凝结:水蒸气受冷水7、冰晶:水蒸气受冷0℃以下冰晶8、三态变化水蒸气(气体状态)受热水受冷受热冰、冰晶(液体状态)(固体状态)9、水循环⑴露形成⑵霜形成⑶雾和云⑷雨和雪⑸水在海洋、天空和陆地之间10、溶解⑴能溶解一些物质⑵搅拌⑶加热水⑷研成末11、水源保护⑴人为污染:生活废水、生产废水⑵遵守环境保护法⑶自觉保护自然水域12、净化:沉淀、过滤、消毒(二)空气1、热空气⑴特点(会上升):①空气受热;②体积膨胀;③重量减轻。⑵应用:①古代孔明灯;②现代热气球2、风⑴成因(流动成风)①冷空气重→热空气轻;②压力大→压力小;加快溶解③冷地方→热地方。⑵要素:①风向(风吹来的方向);②风力(指风的大小)。⑶实践:风向、风力观测法3、成分⑴氧气①支持燃烧,供动植物、人呼吸;②无色、透明的气体。⑵二氧化碳①不支持燃烧,能灭火;②比空气重;③使清石灰水变浑浊。⑶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9%。4、火⑴燃烧(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③一定温度。⑵灭火:①基本方法;②报警“119”。⑶安全用火:①守法守规;②防隐患;③不玩火。5、占据空间⑴占据一定空间;⑵空气可被压缩;⑶压缩空气有弹性。6、特征:无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的气体7、气象⑴经常见到的天气变化⑵观测记录一周天气情况⑶天气变化与人的关系8、环境保护⑴污染源①工厂的烟尘、废气;②交通工具排放的废气;③居民区排出的烟尘。⑵伤害①动植物的生命受到威胁;②人体受到危害;③建筑物被腐蚀。⑶保护措施①遵守有关环保的法律、法规;②绿化造林;③从我做起,保护地球。六、地球、宇宙(一)河外星系:银河系以外的星系,已观测到的约10亿个,如:仙女座星系、猎户座星系等。(二)银河系1、概况⑴直径:约10万光年⑵集团:约有1000亿—2000亿颗恒星⑶铁饼形2、太阳系⑴恒星:自己发光的星⑵行星:八大行星自己不发光,围绕恒星转动⑶卫星(围绕行星转动)月球⑷彗星(围绕太阳转动)由慧核、慧发、慧尾组成⑸流星体:漫游在太阳系空间的石块闯入大气层;石块与大气层摩擦燃烧发光。(三)太阳1、概况⑴表面温度:约6000℃⑵内部温度:约1500万℃⑶体积大:约有130万个地球大小⑷距离远:离地球约1.5亿千米2、太阳能⑴供给动植物、人类所需的光和热;⑵人民生活中;⑶工业生产上。3、太阳高度⑴含义:用人看太阳的视线与人的水平视线之间的夹角⑵测量方法①量影作图法②仪器测量法⑶与影子的关系:影子长,角度小;影子短,角度大⑷利用影子移动规律①日晷:晷面(石制、圆形、有刻度);晷针(铁制,垂直于晷面中心);计时仪器②圭表:圭(平卧于正南正北,有刻度);表(垂直于圭正南端);测定季节和年的仪器4、日食⑴过程①日偏食—全食—偏食三个阶段②初亏—食既—生光—复圆四个阶段⑵形成:太阳—月球—地球,成一条直线⑶种类:日全食、日环食、偏食三种(四)月球1、月相⑴成因:①公转(绕地球);②方向(自西向东)。⑵含义:月球圆缺的各种形状⑶2、概况⑴表面:有平原和环形山⑵温度:温差大⑶大小:是地球的1/49⑷引力小:是地球的1/6⑸无生物:无氧气、水,没有动、植物⑹无光:反射太阳光⑺距地球38.4万千米,是地球的卫星3、探索⑴古代:幻想嫦娥奔月;⑵现代:程宇宙飞船登月4、月食⑴形成:太阳—地球—月球,成一条直线⑵过程①月偏食—全食—偏食三个阶段②初亏—食既—生光—复圆四个食相(五)地球1、自转:方式(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周期(约24小时)2、公转:方式(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周期(约1年)(六)星座1、春季⑴位置:北天(大熊座)⑵标志:北斗七星(勺形)2、夏季——银河系⑴位置:银河东岸(天鹰座)银河西岸(天琴座)⑵标志:扁担形(牛郎星)梭子形(织女星)3、秋季⑴位置:北天(仙后座);⑵标志:五颗亮星构成M形或W形4、冬季⑴位置:南天(猎户座);⑵标志:亮星组成四边形,腰部三颗星排成一排5、含义:把星空划分许多区域(七)人类探索1、资料⑴光速:每秒约30万千米⑵光年:1光年等于光1年所走的距离,约9.5万亿千米2、科学家⑴哥白尼:波兰天文学家,提出“日心学说”⑵伽利略:意大利科学家,证明发展哥白尼学说⑶开普勒:德国科学家,证明行星运动规律⑷牛顿:英国科学家,证明“万有引力的作用”3、发明⑴望远镜:观察遥远的天体⑵人造卫星:近距离了解地球以外天体⑶宇宙飞船:送人到其它星球,亲自了解天体(八)地层1、沉积层⑴沉积:沉积物多,胶结一起,形成岩石⑵岩层:记录地层的概况,相当于“书页”2、化石⑴含义:地层中古生物的遗体或遗迹⑵形成:生物体被埋后经千万年变化⑶作用:记录地层的历史,相当于文字3、沈括:北宋时期科学家,著有《梦溪笔谈》(九)岩石1、常见岩石:龙岗岩、砂岩、页岩、石灰岩、大理岩2、识别方法:观颜色、形状,看结构,摸表面(光滑、粗糙),试软硬,滴盐酸(十)卵石1、形成:⑴风化:气温、水、植物等对岩石的破坏⑵搬运:山洪河水的冲击⑶磨圆:相互摩擦碰撞2、特征:形状、大小(十一)矿产1、分类⑴燃料矿产:煤(固体)、石油(液体)、天然气(气体)⑵金属矿产:赤铁矿石,黄铜矿石2、保护矿产资源3、李四光:地质学家,湖北黄冈人,创立地质力学理论(十二)金属1、铜铁铝⑴相同:有金属光泽;⑵不同:软硬;⑶用途:广泛2、共同特征有金属光泽;能传热;能导电;有延展性(十三)土壤1、含义:地面上能够生长植物的土2、成分⑴砂:颗粒大,无黏性;⑵黏土:颗粒小,有黏性;⑶水⑷空气:缝隙存有空气⑸腐殖质:死亡的动、植物残体(十四)火山1、地球内部构成⑴半径6000多千米⑵表面到地心:地壳、地幔、地核2、喷发原因⑴地壳:由一层层岩石构成⑵深处:压力大、温度高、有岩浆⑶岩浆:沿裂缝上升冲出地面3、类型⑴活火山:每隔一段时间喷发一次⑵死火山:喷发之后不再喷发(十五)地震1、成因⑴岩层:受到巨大挤压⑵发生:褶皱或断裂⑶释放:巨大能量2、测报方法⑴精密仪器预测⑵动物惊慌不安⑶地下水突起(井水冒泡)3、张衡⑴天文学家,东汉时期⑵发明:候风地动仪

篇三:小学科学知识大全

一、电基础知识:

1、发电厂发出的、通过电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电。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致人死亡的电。高压电有5500V以上。干电池的电压是1.5V。

2、电可以分为没有触电危险的和有触电危险的两大类。

3、在户外遇到雷雨时,不要躲在树下,更不要躲在孤零零的一棵树下。大树容易遭到雷击。不要靠近高压电线、铁塔、变电所。这些地方的电更危险。5500V以上的高压电,能越过一段距离电击,使人触电死亡。学校和家里的电线、插座的电都是很危险的220V的电。不要用这些电线、插座的电做实验。

4、电流过灯丝的时候,灯泡才发光。

5、干电池的一端是铜帽,另一端是锌壳。当电池的这两端被电线直接连接在一起时,就会发生短路。短路时,电线和电池会在一瞬间发热变烫,不仅灯泡不能发光,电线也会很快坏掉。

6、电从电池的一端流出,通过灯泡,回到这个电池的另一端,形成一个完整的环路,灯泡就会发光。小灯泡不亮,说明灯泡中没有电流通过。由电池、电线、灯泡组成的电流动的环路叫电路。

7、不能用我们实验室的电路检测器检测家用220V的电器电路。

8、电路故障了,我们可以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出哪里出了问题。我们也可以用替换法来排除故障,使灯泡亮起来。

9、像铜丝那样可以通过电流的物质,我们称它们为导体。

像电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不能通过电流的物质,我们称它们为绝缘体。

10、我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我们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希望有电

的地方。

11、不要用湿布擦,也不能用湿手触摸电器和开关。

12、我们要好好保护绝缘体。

13、开关是控制电流通断的。

14、电路连接的方法有串联和并联两种。我们家里的家用电器一般都是并联的。一节电池的电压是1.5V,两节电池串联起来的电压就是3V。所以把电池串联起来小灯泡会更亮些。两节电池并联起来,电压还是1.5V。所以小灯泡不会太亮。

15、电路中的电压超过了小灯泡上标的1.5V,灯泡太亮会烧坏灯泡的。

二、新的生命

1、油菜和凤仙花一样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组成。

2、油菜的花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

3、油菜是十字花科,有4个花瓣。

4、大多数植物的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的,四部分完全具备的花叫做完全花。也有四部分不完全具备的花,这些缺失一部分或几部分的花就叫做不完全花。

5、只有雄蕊,没有雄蕊的花是雄花。只有雌蕊,没有雄蕊的花是雌花。既有雄蕊,又有雌蕊的花是两性花。

6、开花、结果,果实里面长有种子。植物的花承担着生产种子、繁殖新生命的任务。

7、雄蕊一般由2部分组成,上面是花药,下面是花丝。花药里藏着许多花粉。雌蕊一般由3部分组成。上面是柱头,中间是花柱,最下面是子房。柱头有粘性,能粘住花粉。

8、植物的花蕊分雄蕊和雌蕊。雄蕊产生的花粉传播到雌蕊的柱头上,会使雌蕊子房里的胚珠受精。胚珠受精以后,果实和种子开始成长,花朵开始凋谢。

9、像油菜花那样由蜜蜂等虫子传播花粉的叫做虫媒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