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阅读
四川省乐山市2024届第一次调查研究考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崔祐甫,字贻孙,太子宾客孝公沔之子也。世以礼法为闻家。第进士,调寿安尉。自起
居舍人累迁中书舍人。性刚直,遇事不回。时侍郎阚,祐甫摄省事,数与宰相常衮争议不平。
衮怒,使知吏部选,每拟官,衮辄驳异,祐甫不为下。会朱泄军中猫鼠同乳,表其瑞,诏示
衮,衮率群臣贺,祐甫独曰:“可吊不可贺。”诏使问状,对曰:“臣闻《礼》:'迎猫,为其
食田鼠。'以其为人去害,虽细必录。今猫受畜于人,不能食鼠而反乳之,无乃失其性邪?
猫职不修,其应若日法吏有不触邪,疆吏有不捍敌。臣愚以为当命有可察贪吏,诫边候,勤
微巡,则猫能致功,鼠不为害。”代宗异其言,衮益不喜。
帝新即位,拜祐甫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俄改中书侍郎。自至德、乾元以来,
天下战讨,官赏缪紊。永泰后,稍稍平定,而元载用事,非贿谢不与官,划塞公路,纲纪大
坏。载诛,杨第相,未几卒。衮当国,惩其敝,凡奏请一杜绝之,惟文辞入第乃得进,然无
所甄异,贤愚同滞焉。及祐甫,则荐举惟其人,不自疑畏,推至公以行,未逾年,除吏几八
百员,莫不谐允。帝尝谓曰:“人言卿拟官多亲旧,何邪?”对曰:“陛下令臣进拟麻官夫进
拟者必悉其才行如不与闻知何由得其实?.”帝以为然。淄青李正己畏帝威断,表献钱三十万
缗,以观朝廷。帝意其诈,未能答。祐甫曰:“正己诚诈,陛下不如因遣使劳其军,以所献
就赐将士。若正己奉承诏书,是陛下恩洽士心;若不用,彼自敛怨,军且乱。又使诸藩不以
朝廷为重贿。”帝曰:“善。”正己惭服。时议者魅其谟谋,谓可复贞观、开元之治。
是岁被疾,诏肩舆至中书,卧而承旨,若还第,即遣使咨决。薨,年六十,赠太傅,谥
曰文贞。
(节选自《新唐书》)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陛下令时臣进拟同庶官百夫进拟者问必悉其才自行目如不与回闻知用何由得其实?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3分)()
A.阙,指缺失、过失,与《出师表》中“必能裨补阙漏”的“阙”用法相同。
B.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泛指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C.除,指任命、授予官职,与《苏武传》中“扶辇下除”的“除”字意思不同。
D.被,指遭受,本义是被子,引申出遭受、蒙受之意,如成语“被泽蒙麻”中的“被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崔祐甫性格刚强耿直,多次和宰相常衮争议,当常衮率百官向皇帝道贺猫鼠同乳的时候,
唯有崔祐甫对此提出反对意见。
B.历经战乱之后,全国官制奖赏混乱,常衮当权,改革弊政,只要考中科举就能任官,结
果造成愚人和贤才一样得到任用。
C.崔祐甫执掌朝政时,举荐凭公心行事,熟悉人才的才能和品行,不到一年就任命官员近
八百人,这些人全都是称职的。
D.崔祐甫谋略过人,李正己害怕皇上威严,献上三十万贯钱,以观朝廷态度,皇上采纳了
崔祐甫的建议使李正己惭愧顺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猫受畜于人,不能食鼠而反乳之,无乃失其性邪?(5分)
(2)正己诚诈,陛下不如因遣使劳其军,以所献就赐将士。(5分)
四川省成都2024届高三上学期12月一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武安君曰:“伊阙之战,韩孤顾魏,不欲先用其众。魏恃韩之锐,欲推以为锋。二军
争便之力不同,是以臣得设疑兵,以待韩阵,专军并锐,触魏之不意。魏军既败,韩军自
溃,乘胜逐北,以是之故能立功。今秦破赵军于长平,不遂以时乘其振惧而灭之,畏而释之,
使得耕稼以益蓄积,养孤长幼以益其众,缮治兵甲以益其强,增城浚池以益其固。主折节
以下其臣,臣推礼以下死士。至于平愿君之属,皆令妻妾补缝于行伍之间。臣人一心,上
下同力,犹勾践困于会稽之时也。以合伐之,赵必固守;挑其军战,必不肯出;围其国
都,必不可克;攻其列城,必未可携;掠其郊野,必无所得。兵出无功,诸侯生心,外
救必至。臣见其害,未睹其利。又病,未能行。”应侯惭而退,以言于王。王日:“微
白起,吾不能灭赵乎?”复益发军,更使王龊代王陵伐赵。围邯郸八九月,死伤者众,而
弗下。赵王出轻锐以寇其后,秦数不利。武安君曰:“不听臣计,今果如何?”王闻之
怒,因见武安君,强起之,曰:“君虽病,强为寡人卧而将之。有功,寡人之愿,
将加重于君。如君不行,寡人恨君。”武安君甄苜曰:“臣知行虽无功,得免于罪。虽
不行无罪,不免于诛。然惟愿大王览臣愚计,释赵养民,以诸侯之变。抚其恐惧,伐其骄
慢,诛灭无道,以令诸侯,天下可定,何必以赵为先乎?此所谓为一臣屈而胜天下也。大王
若不察臣愚计必欲快心于赵以致臣罪此亦所谓胜二臣而为天下屈者也。夫胜一臣之严焉,孰
若胜天下之威大耶?臣闲明主爱其国,忠臣爱其名。破国不可复完,死卒不可复生。臣宁
伏受重诛而死,不忍为辱军之将。愿大王察之。”王不答而去。
(节选自《战国策・中山策》)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
黑。(3分)
大王若不察A臣B愚计C必欲快D心于赵E以致F臣罪G此亦H所谓胜一臣而为天下
屈者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平原君,指赵胜,他与孟尝君田文、春申君黄歇、信陵君魏无忌合称“战国四公子”。
B.“必未可拔”与“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两句中的“拔”字含义相
同。
C.顿首,古代跪拜礼,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也可用于书信、表奏的首尾。文中指前
者。
D.“然惟愿大王览臣愚计”与“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两句中的
“览”字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武安君认为,秦军在长平大败赵军,却没有趁着赵国震惊恐惧的时候一举灭掉它,已
是失了时机,现在再出兵灭赵必定不会成功。
B.武安君认为,如今赵国君主礼待大臣,大臣礼待士卒,臣民一心,上下协力,这种状
况就像当年越王勾践在会稽山上励精图治一样。
C.秦王不认同武安君的局势分析,他增派军队,让王龄代替王陵攻打赵国,却并未攻下
邯郸,且被赵国轻装精锐的部队袭击了后方。
D.面对秦王的逼迫,武安君认为既然自己出征或者不出征都会获罪,那么他宁愿遭受极
刑而死,也不愿意做蒙受耻辱的军队的将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养孤长幼以益其众,缮治兵甲以益其强,增城浚池以益其固。(5分)
答:△△△.
(2)应侯惭而退,以言于王。王曰:“微白起,吾不能灭赵乎?"(5分)
答:AAAo
四川省内江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0^13小题。
晋车骑将军羊祜率师向江陵,诸将咸以抗不宜上,抗曰:"江陵城固兵是,无所忧患。
假令敌没江陵,必不能守,所损者小。如使西陵槃靖则南山群夷皆当扰动则所忧虑难可而竟
言也。吾宁弃江陵而赴西陵,况江陵牢固乎!”
初,江陵平衍,道路通利,抗敕江陵督张咸作大堰遏水,以绝寇叛。祜欲因所遏水,浮
船运粮,扬声将破堰以通步军。抗闻,使咸亟破之。诸将皆惑,屡谏不听。祜至当阳,闻堰
败,乃改船以车运,大费损功力。晋巴东监军徐胤率水军诣建平,荆州刺史杨肇至西陵。抗
身率三军,凭围对肇。吴国将军朱乔、营都督俞赞亡诣肇。抗日:“赞军中旧吏,知吾虚实
者,吾常虑夷兵素不简练,若敌攻围,必先此处。”即夜易夷民,皆以旧将充之。明日,肇
果攻故夷兵处,抗命旋军击之,矢石雨下,肇众伤死者相属。肇至经月,计屈夜遁。抗欲追
之,而虑阐畜力项领,伺视回隙,兵不足分,于是但鸣鼓戒众,若将追者。肇众凶惧,悉解
甲挺走,抗使轻兵蹑之,肇大破败,祜等皆引军还。抗遂陷西陵城,诛夷阐族及其大将吏,
自此以下,所请赦者数万口。修治城围,东还乐乡,貌无矜色,谦冲如常,故得将士欢心。
《汉晋春秋》曰:羊祜既归,增修德信,以怀吴人。陆抗每告其边戍曰:“彼专为德,
我专为暴,是不战而自服也。各保分界,无求细益而已。”于是吴、晋之间,余粮栖亩而不
犯,牛马逸而入境,可宣告而取也。抗尝疾,求药于祜,祜与之,曰:“此上药也,近始自
作,未及服,以君疾急,故相致。”抗得而服之,诸将或谏,抗不答。孙皓闻二境交和,以
诘于抗,抗日:“夫一邑一乡,不可以无信义之人,而况大国乎?臣不如是,正足以彰其德
耳,于祜无伤也。”或以祜、抗为失臣节,两讥之。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使西陵A槃结B则南山群夷C皆当D扰动E则所忧虑F难G可H而竟言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陵城固兵足”与“兵甲已足”(《出师表》)两句中“足”的意思相同。
B.“假令敌没江陵”与“乃悟前狼假寐”(《狼》)两句中“假”的意思不同。
C.“伺视间隙”与“又何间焉”(《曹刿论战》)两句中“间”的意思相同。
D.“增修德信”与“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忌讽齐王纳谏》)两句中“修”的意思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车骑将军羊祜率军挺进江陵,诸将都认为陆抗不宜率军西上。陆抗则认为敌人攻下
江陵也防守不住,所以放弃了江陵。
B.江陵地势平旷,交通便利,陆抗下令江陵督张咸修造一道大堰拦水,借以阻碍敌人进
攻和内部叛乱。
C.羊祜到了当阳,得知大堰已毁,就改船运为车运,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晋国徐
胤率水军赶到建平,杨肇已前往西陵。
D.陆抗预料俞赞叛逃后会将自己的虚实底细告诉杨肇,而夷兵向来不够精练,如果敌人
围攻,必定先从夷兵防守处下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抗闻,使咸亟破之。诸将皆惑,屡谏不听。(5分)
(2)貌无矜色,谦冲如常,故得将士欢心。(5分)
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实外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一诊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周室之季,天下分裂为战国,游谈之士出于其间。各挟术以干时君。视其喜怒悲惧而挥
圃之,微名射利,固无足道者。
予读《蔺相如传》,未尝不壮其为人,而惜其如此也。夫秦精累世之资,肆虎狼之暴,
搏噬天下,有并吞诸侯之心,非可与礼义接而论曲直也。相如区区掉三寸舌,入眦眶不测之
秦,卒能以完璧归,亦足壮哉!然当其捧璧睨柱,示以必死,盖亦摩虎牙矣。夫死非难,死
不失义、不伤勇,君子所难也。且秦赵之不敌,盖雄雌之国也。身之存亡,非特一壁之重;
而社稷安危之机,亦不在夫璧之存亡也。然则赵之有璧,存可也,亡可也。初,相如捧璧入
秦,赵之君臣计议,非直亲秦之心,特迫其威强耳。夫以小事大,古之人有以皮币木巧珠玉
而不得免者,至弃国而逃,况一璧乎?虽与之可也。相如计不出此,乃以孤单之使逞螳怒之
威抗臂秦庭当车辙之势其危如一发引千钧,岂不殆哉?当是时,使秦知赵璧终不可得,则欲
侥幸不死难矣。若是则尚安得为不失义、不伤勇乎?不三数年,赵卒有覆军陷城之厄者,徒
以璧为之祟也。然则全璧归赵何益哉?
至于海池之会,则其危又甚矣。方赵王之西也,廉颇约以一月不返则立太子,以绝秦望,
则是行也非有万全之计矣,虽无往可也。传曰:“智者虑,义者行,仁者守,然后可以会。”
三者一阙焉,则危事矣。挟万乘之君蹈危事,非得计也。相如为赵卿相,其智勇不足重赵,
使秦不敢惴焉,乃欲以颈血溅之,岂孔子所谓暴虎凭河、死而无悔者欤?
(节选自杨时《蔺相如论》)
10.文中画波浪线的地方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
填涂。(3分)
乃A以B孤C单D之E使F逞G螳H怒I之J威K抗L臂M秦N庭0当P车Q辙R之S势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裨阖,文中指分化或联合,与成语“纵横摔阖”中的“摔阖”意思相同。
B.壮,文中指赞赏,与《苏武传》中“单于壮其节”的“壮”意思相同。
C.籍,文中指凭借,与《鸿门宴》中“籍吏民,封府库”的“籍”意思相同。
D.犬马,文中指玩好之物,与《陈情表》中“犬马怖惧之情”的“犬马”意思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时认为秦国凭借历代祖先累积的资本,有侵吞天下之心,这与《过秦论》中贾谊的看法
不一致。
B.杨时认为蔺相如面对强横的秦国,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能够全身而退,完璧归赵,这是值
得肯定的。
C.杨时认为秦赵两国实力不对等,具有强弱之分,而随相如展示出必死之心,做到了不失义,
不伤勇。
D.本文是论说文,杨时在读了《蔺相如传》后有感而发,基于秦赵交锋的史实,辩证地评价
蔺相如的功过。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游谈之士出于其间,各挟术以干时君。
(2)赵之君臣计议,非有亲秦之心,特迫其威强耳。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某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模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T3题。
材料一
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公孙闰谓邹忌曰:“公何不为王谋伐魏?胜,则
是君之谋也,君可以有功;战丕胜坦忌丕进战而不死曲楹而诛。”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
田忌伐魏。田忌三战三胜,邹忌以告公孙闰,公孙闰乃使人操十金而往卜于市,曰:“我田
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天下,欲为大事,亦吉否?”卜者出,因令人捕为人卜者,
亦验其于王前。田忌遂走。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材料二:
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事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易》曰:“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又
曰:“以贵下贱,大得民也。”夫明王之施德而下下也,将怀远而致近也。
田忌去齐奔楚,楚王郊迎至舍,问曰:“楚万乘之国也,齐亦万乘之国也,常欲相并,
为之奈何?”对日:“易知耳,齐使申孺将,则楚发五万人,使上将军将之,至禽将军首而
反耳。齐使田居将,则楚发二十万人,使上将军将之,分别而相去也。齐使眄子将,则楚悉
发四封之内,王自出将而忌从,相国、上将军为左右司马,如是则王仅得存耳。”于是齐使
申孺将,楚发五万人,使上将军至,擒将军首反。于是齐王忿然,乃更使眄子将,楚悉发四
封之内,王自出将,田忌从,相国、上将军为左右司马,益王车属九乘,仅得免耳。至舍,
王北面正领齐祛,问曰:“先生何知之早也?"田忌曰:“申孺为人,侮贤者而轻不肖者,贤、
不肖者俱不为用,是以亡也;田居为人,尊贤者而蟆不肖者,贤者负任,不肖者退,是以分
别而相去也;眄子之为人也,尊贤者而爱不肖者,贤、不肖俱负任,是以王仅得存耳。”
(节选自《说苑•尊贤》)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战A不B胜C田D忌E不F进G战H而I不J死K曲L槎M而N诛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忌为将,不相说”与“士之耽兮,犹可说也”(《氓》)中的“说”字含义不相同。
B.“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与“四角垂香囊”(《孔雀东南飞》)的“垂”字含义不相同。
C.”楚悉发四封之内”与“又欲肆其西封”(《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封”字含义相同。
D.“尊贤者而贱不肖者”与“今臣亡国贱俘”《陈情表》句中的“贱”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忌与邹忌共为齐国将相,但感情并不融洽。邹忌设计让田忌讨伐魏国,田忌却屡战屡
胜,邹忌又指使公孙闰成功陷害田忌,最终导致田忌出逃。
B.田忌离开齐国,逃亡楚国。楚王不仅亲自到郊外迎接他,并将其送至馆舍,充分显示出
对他的尊重,后来得到了田忌的帮助。
C.田忌对齐国王位大将为人行事的特点有着充分的了解,当楚王询问他应如何应对齐国的
进攻时,他准确地预见到了在不同情况下齐楚交兵的结果。
D.君王若想实现太平之治,成就大业,就需要懂得尊重贤人、礼贤下士的道理,这样才能
大获人心,既能安抚远方的人,又能吸引邻近的百姓来亲附。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齐使申孺将,楚发五万人,使上将军至,擒将军首反。(5分)
(2)尊贤者而爱不肖者,贤、不肖俱负任,是以王仅得存耳。(5分)
四川省成都八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晏子使于鲁,比其返也,景公使国人起大台之役,岁寒不已,冻馁之者乡有焉。国人望
晏子。晏子至,已复事,公延坐,饮酒乐。晏子曰:“君若赐臣,臣请歌之。”歌日:“庶
民之言曰:'冻水洗我,若之何!太上靡散我,若之何!’”歌终,喟然叹而流涕。公就止
之曰:“夫子曷为至此?殆为大台之役夫!寡人将速罢之。"晏子再拜,出而不言,遂如大
台,执朴鞭其不务者,曰:“吾细人也,皆有盖庐,以避燥湿,君为一台而不速成,何为?”
国人皆曰:“晏子助天为虐。”晏子归未至而君出令趣罢役车驰而人趋。仲尼闻之,喟然叹
日:“古之善为人臣者,声名归之君,祸灾归之身,入则切磋其君之不善,出则高誉其君之
德义,是以虽事惰君,能使垂衣裳,朝诸侯,不敢伐其功。当此道者,其晏子是耶!
公外傲诸侯,内轻百姓,好勇力,崇乐以从嗜欲,诸侯不说,百姓不亲。公患之,
问于晏子曰:“古之圣王,其行若何?”晏子对曰:“其行公正而无邪,故谗人不得入;不
阿党,不私色,故群徒之卒不得容。德行教训加于诸侯,慈爱利泽加于百姓,故海内归之
若流水。”公曰:“然则何若?”对曰:“请卑辞重币以说于诸侯,轻罪省功以谢于百姓,
其可乎?”公曰:“诺。”
梁丘据死,景公召晏子而告之,曰:“据忠且爱我,我欲丰厚其葬,高大其垄。"晏子
曰:“敢问据之忠与爱于君者,可得闻乎?”公曰:“吾有喜于玩好,有司未能我具也,则
据以其所有共我,是以知其忠也;每有风雨,暮夜求之必存,是以知其爱也。"晏子曰:“今
四封之民,皆君之臣也,而维据尽力以爱君,何爱者之少邪?四封之货,皆君之有也,而维
据也以其私财忠于君,何忠者之寡邪?据之防塞群臣,拥蔽君,无乃甚乎?”公曰:“善哉!
微子,寡人不知据之至于是也。”遂罢为垄之役,废厚葬之令。
(节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晏子A归B未至C而君出D令E趣F罢役G车驰H而人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已复事”与“克己复礼为仁”(《〈论语〉十二章》)两句中的“复”字含义不同。
B.“遂如大台”与“纵一苇之所如”(《赤壁赋》)两句中的“如”字含义相同。
C.“不敢伐其功”与成语“矜功自伐”中的“伐”字含义相同。
D.“以其所有共我”与“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共”字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景公让百姓为自己建造大台,百姓痛苦不堪,受冻挨饿的人每个乡都有,他们将劝谏的
希望寄托到晏子身上。
B.齐景公问古代圣明君王的品行,晏子说他们公正、不偏私;对诸侯采取施恩和打压两种策
略,而对百姓有恩惠。
C.要改变齐国不利的局面,晏子认为需要齐景公放下身段,用丰厚的财物,取悦诸侯;减轻
刑罚、减省劳役,来向百姓致歉。
D.齐景公以忠爱君主为由要厚葬梁丘据,但晏子认为,只有一个梁丘据忠爱君主是有问题的,
劝止了不合理的厚葬。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外傲诸侯,内轻百姓,好勇力,崇乐以从嗜欲。
(2)不阿党,不私色,故群徒之卒不得容。
(14)晏子死后,孔子给予了他很高的评价:“救民大众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
君子也。”晏子的君子品格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文言文阅读
四川省乐山市2024届第一次调查研究考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崔祐甫,字贻孙,太子宾客孝公沔之子也。世以礼法为闻家。第进士,调寿安尉。自起
居舍人累迁中书舍人。性刚直,遇事不回。时侍郎网,祐甫摄省事,数与宰相常衮争议不平。
衮怒,使知吏部选,每拟官,衮辄驳异,祐甫不为下。会朱泄军中猫鼠同乳,表其瑞,诏示
衮,衮率群臣贺,祐甫独曰:“可吊不可贺。”诏使问状,对曰:“臣闻《礼》:’迎猫,为其
食田鼠。'以其为人去害,虽细必录。今猫受畜于人,不能食鼠而反乳之,无乃失其性邪?
猫职不修,其应若日法吏有不触邪,疆吏有不捍敌。臣愚以为当命有可察贪吏,诫边候,勤
微巡,则猫能致功,鼠不为害。”代宗异其言,衮益不喜。
帝新即位,拜祐甫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俄改中书侍郎。自至德、乾元以来,
天下战讨,官赏缪紊。永泰后,稍稍平定,而元载用事,非贿谢不与官,划塞公路,纲纪大
坏。载诛,杨缗相,未几卒。衮当国,惩其敝,凡奏请一杜绝之,惟文辞入第乃得进,然无
所甄异,贤愚同滞焉。及祐甫,则荐举惟其人,不自疑畏,推至公以行,未逾年,除吏几八
百员,莫不谐允。帝尝谓曰:“人言卿拟官多亲旧,何邪?”对曰:“陛下令臣进拟庶官夫进
拟者必悉其才行如不与闻知何由得其实?”帝以为然。淄青李正己畏帝威断,表献钱三十万
缗,以观朝廷。帝意其诈,未能答。祐甫曰:“正己诚诈,陛下不如因遣使劳其军,以所献
就赐将士。若正己奉承诏书,是陛下恩洽士心;若不用,彼自敛怨,军且乱。又使诸藩不以
朝廷为重贿。"帝曰:“善。”正己惭服。时议者魅其谟谋,谓可复贞观、开元之治。
是岁谡疾,诏肩舆至中书,卧而承旨,若还第,即遣使咨决。薨,年六十,赠太傅,谥
曰文贞。
(节选自《新唐书》)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陛下令©臣进拟回庶官日夫进拟者何必悉其才自行目如不与国闻知©何由得其实?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3分)()
A.阙,指缺失、过失,与《出师表》中“必能裨补阙漏”的“阙”用法相同。
B.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泛指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C.除,指任命、授予官职,与《苏武传》中“扶辇下除”的“除”字意思不同。
D.被,指遭受,本义是被子,引申出遭受、蒙受之意,如成语“被泽蒙铢”中的“被”。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崔祐甫性格刚强耿直,多次和宰相常衮争议,当常衮率百官向皇帝道贺猫鼠同乳的时候,
唯有崔祐甫对此提出反对意见。
B.历经战乱之后,全国官制奖赏混乱,常衮当权,改革弊政,只要考中科举就能任官,结
果造成愚人和贤才一样得到任用。
C.崔祐甫执掌朝政时,举荐凭公心行事,熟悉人才的才能和品行,不到一年就任命官员近
八百人,这些人全都是称职的。
D.崔祐甫谋略过人,李正己害怕皇上威严,献上三十万贯钱,以观朝廷态度,皇上采纳了
崔祐甫的建议使李正己惭愧顺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猫受畜于人,不能食鼠而反乳之,无乃失其性邪?(5分)
(2)正己诚诈,陛下不如因遣使劳其军,以所献就赐将士。(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10.CFH(陛下令臣进拟庶官/夫进拟者必悉其才行/如不与闻知/何由得其实?)
【评分说明】每处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11.A(“阙”意为“空缺着,没有“,是动词,《出师表》中“必能裨补阙漏”的“阙”字意
为''缺点”是名词,意义和用法不同。)
12.B(原文意为“只有考中科举才能任官,结果造成贤才和愚人一样得不到推荐任用”。)
13.(1)现在猫被人喂养,不吃老鼠反而给它喂奶,难道不是丧失了它的本性吗?(畜,喂
养;孚L,喂奶;无乃,难道不是。)
(2)李正己如果是假意,皇上不如乘机派使者慰劳他的军队,将他说要献的钱赏给他的军
队。(诚,如果/果真;因,乘机;劳,慰劳、犒劳。)
【评分说明】每小题5分,关键词正确1处给1分,整体句意正确给2分。
附参考译文
崔祐甫,字贻孙,是太子宾客、孝公崔沔的儿子。他家世代以守礼制有名。他考中了进
士,被封为寿安县县尉。从起居舍人多次升官后任中书舍人。他性格刚强梗直,遇事不肯回
头。当时中书侍郎空缺,崔祐甫代管中书省事务,多次和宰相常衮争议而不妥协、。常衮很生
气,派他主管吏部选官事务,每次崔祐甫拟定选派官员,常衮就驳斥打回去,崔祐甫却不肯
低头。适逢朱沈军中发现有猫给小老鼠喂奶,上表称此为吉兆,常衮率百官道贺。崔祐甫却
说:“这事应警觉而不应祝贺。”送诏书的问他原因,他说:“我看到《礼记》上说:‘迎猫神,
因为猫能吃田鼠。'猫能为人除害,所以事情虽小但也必定记录。现在猫被人喂养,不吃老
鼠反而给它喂奶,难道不是丧失了它的本性吗?猫不从事自己的职责,这预兆的应验好像是
执法的官吏有不敢触犯邪恶的,边境将领有不敢抵御敌人的。我认为应命令有关部门调查贪
赃的官吏,督查边境的守卫,多多巡逻,那么猫就能效力,老鼠就不能为害了。”唐代宗对
他的话感到惊异,常衮更不高兴了。
皇上刚即位,授任崔祐甫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不久改任中书侍郎。自从乾
元、至德年以来,全国战乱,官制奖赏混乱。永泰年以后,略为安定了。但元载当权,不送
礼贿赂就不封官,堵塞了正当升官的途径,法制大乱。元载被杀死后,杨维任宰相,不久就
去世了。常衮当权,鉴于元载的弊政,凡是推荐全部不用,只有因文辞考中科举才能任官,
但没有办法鉴别他们的实际能力,因此贤才和愚人一样得不到推荐任用。到崔祐甫任宰相,
推荐的只要是人才,就毫不犹豫畏惧,凭公心行事。不到一年,任命官员近八百人,其中没
有不称职的。皇帝曾对他说:“人们说你任命官员多用亲戚熟人,为什么这样呢?"他回答
说:“皇上命我推荐官员,推荐必定要熟悉他的才能和品行,如果不熟悉了解,怎么知道他
的真实情况呢?”皇帝认为他说得对。淄青节度使李正己害怕皇帝的威严和果断,上奏献上
三十万贯钱,来试探皇帝,皇帝估计他是假意,没办法答复他。崔祐甫说:“李正己如果是
假意,皇上不如乘机派使者慰劳他的军队,将他说要献的钱赏给他的军队。如果李正己按诏
令办了,这就使皇上的恩德深入到兵将心里;如果他不照办,他将自招怨恨,军队就会反对
他。又能使各藩镇不认为朝廷看重钱财。”皇帝说:“好。”李正己为此感到惭愧而且佩服。
当时议论的人赞美他的谋略,认为可以恢复贞观、开元年的盛世。
这年他害病了,有诏让他乘轿子到中书省,躺着接受诏令,如果他回家去了,就派使者
去他家中请他谋划或决断。他去世时,享年六十岁,赠官为太傅,赐谥号文贞。
四川省成都2024届高三上学期12月一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武安君日:“伊阙之战,韩孤顾魏,不欲先用其众。魏恃韩之锐,欲推以为锋。二军
争便之力不同,是以臣得设疑兵,以待韩阵,专军并锐,触魏之不意。魏军既败,韩军自
溃,乘胜逐北,以是之故能立功。今秦破赵军于长平,不遂以时乘其振惧而灭之,畏而释之,
使得耕稼以益蓄积,养孤长幼以益其众,缮治兵甲以益其强,增城浚池以益其固。主折节
以下其臣,臣推礼以下死士。至于平愿君之属,皆令妻妾补缝于行伍之间。臣人一心,上
下同力,犹勾践困于会稽之时也。以合伐之,赵必固守;挑其军战,必不肯出;围其国
都,必不可克;攻其列城,必未可故;掠其郊野,必无所得。兵出无功,诸侯生心,外
救必至。臣见其害,未睹其利。又病,未能行。”应侯惭而退,以言于王。王日:“微
白起,吾不能灭赵乎?”复益发军,更使王世代王陵伐赵。围邯郸八九月,死伤者众,而
弗下。赵王出轻锐以寇其后,秦数不利。武安君曰:“不听臣计,今果如何?”王闻之
怒,因见武安君,强起之,曰:“君虽病,强为寡人卧而将之。有功,寡人之愿,
将加重于君。如君不行,寡人恨君。”武安君甄苜日:“臣知行虽无功,得免于罪。虽
不行无罪,不免于诛。然惟愿大王览臣愚计,释赵养民,以诸侯之变。抚其恐惧,伐其骄
慢,诛灭无道,以令诸侯,天下可定,何必以赵为先乎?此所谓为一臣屈而胜天下也。大王
若不察臣愚计必欲快心于赵以致臣罪此亦所谓胜一臣而为天下屈者也。夫胜一臣之严焉,孰
若胜天下之威大耶?臣闲明主爱其国,忠臣爱其名。破国不可复完,死卒不可复生。臣宁
伏受重诛而死,不忍为辱军之将。愿大王察之。”王不答而去。
(节选自《战国策・中山策》)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
黑。(3分)
大王若不察A臣B愚计C必欲快D心于赵E以致F臣罪G此亦H所谓胜一臣而为天下
屈者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平原君,指赵胜,他与孟尝君田文、春申君黄歇、信陵君魏无忌合称“战国四公子”。
B.“必未可拔”与“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两句中的“拔”字含义相
同。
C.顿首,古代跪拜礼,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也可用于书信、表奏的首尾。文中指前
者。
D.“然惟愿大王览臣愚计”与“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两句中的
“览”字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武安君认为,秦军在长平大败赵军,却没有趁着赵国震惊恐惧的时候一举灭掉它,己
是失了时机,现在再出兵灭赵必定不会成功。
B.武安君认为,如今赵国君主礼待大臣,大臣礼待士卒,臣民一心,上下协力,这种状
况就像当年越王勾践在会稽山上励精图治一样。
C.秦王不认同武安君的局势分析,他增派军队,让王龄代替王陵攻打赵国,却并未攻下
邯郸,且被赵国轻装精锐的部队袭击了后方。
D.面对秦王的逼迫,武安君认为既然自己出征或者不出征都会获罪,那么他宁愿遭受极
刑而死,也不愿意做蒙受耻辱的军队的将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养孤长幼以益其众,缮治兵甲以益其强,增城浚池以益其固。(5分)
答:△△△.
(2)应侯惭而退,以言于王。王曰:“微白起,吾不能灭赵乎?”(5分)
答:AAAo
10.CEG(“大王若不察臣愚计”,“臣愚计”作“察”的宾语,其后停顿,即C处断开;“必
欲快心于赵”,“于赵”作“快心”的后置状语,其后停顿,即E处断开;“此亦所谓胜一
臣而为天下屈者也”,“此……也”判断句,其前停顿,即G处断开。故在CEG三处断开。)
11.B(攻取;选拔。句意:一定不能攻取。/所以先帝(刘备)把他们选留给陛下使用。)
12.D("武安君认为既然自己出征或者不出征都会获罪”错误,从原文“臣知行虽无功,得
免于罪”可知,只要武安君出征,即使没有战功,也可免于获罪。)
13.(1)抚养年幼的孤儿来增加人口,整理修补兵器甲胄来增强战斗力,加高城墙、疏通护城
河来使城邑更加坚固。(“长”,动词,抚养;“益”,增加;“缮”,整理;“浚”,疏通。)
(2)应侯(范雎)惭愧地退了出去,把武安君的话告诉了秦王。秦王说:“没有白起,我就不
能灭掉赵国了吗?”(“惭”,惭愧地;“以言于王”,省略句、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以(之)
于王言”;“微”,没有。)
参考译文:
武安君(白起)说:“在伊阙之战中,韩国势力孤单考虑(求援)魏国,不想首先动用自己
的军队。魏国依赖韩军精锐,想推韩军作为先锋部队。韩、魏两军争利,不能同心协力,所
以我才能设置迷惑敌人的部队,来对付韩国的军队,并集中精锐,组织劲旅,出其不意冲击
魏军。魏国军队已经战败,韩国军队自然溃散,乘胜追剿败军,因为这些缘故我才能建立战
功。如今秦军在长平击败赵军,不抓紧时机前进趁赵国震惊恐惧而灭掉它,(反而)有所疑虑
而放弃灭赵,使(赵国)能够耕种庄稼来增加储备,抚养年幼的孤儿来增加人口,整理修补兵
器甲胄来增强战斗力,加高城墙、疏通护城河来使城邑更加坚固。国君降低自己的身份来谦
恭对待大臣,大臣推行礼制来谦恭对待效死的士兵。至于平原君(赵胜)这类人,都让自己的
妻妾到军队中(为将士们)缝补衣服。臣民一心,上下共同努力,如同勾践被困在会稽山上的
时候(卧薪尝胆、励精图治)一样。现在去联合攻打赵国,赵国一定会固守城邑;向赵军挑战,
赵军一定不肯出城;包围赵国国都,一定不能攻下;攻打赵国其他的城邑,一定不能攻取;
掠夺赵国的郊野,一定会一无所获。出兵不能获得战功,诸侯就会产生异心,
赵国的救兵一定会来到。我只看到攻打赵国的危害,没有看到攻打赵国的好处。我现在又有
病,不能前往(出征)。”应侯(范雎)惭愧地退了出去,把武安君的话告诉了秦王。秦王说:
“没有白起,我就不能灭掉赵国了吗?”又增派军队,另派王航代替王陵攻打赵国。(秦军)
包围邯郸八九个月,死伤的人数很多,却没有攻下(邯郸)。赵王派出轻装精锐的部队来袭击
秦军的后方,秦军多次出战不利。武安君说:“不接受我的计策,现在结果怎么样呢?”秦
王听说武安君的话后大怒,于是去见武安君,强迫他起床,说:“您虽然生病,也要勉强自
己卧着为我带兵。有了战功,这是我的愿望,将会重赏您。如果您不去,我就会怨恨您。”
武安君叩头说:“我知道出征即使没有战功,也可以免于获罪。不出征即使没有罪过,也免
不了被杀。然而我只希望大王能采纳我的不高明的计策,放弃(攻打)赵国,让百姓得到休养
生息,以应对诸侯之间出现的变故。安抚担惊受怕的,攻打骄傲轻慢的,诛杀昏庸无道的,
以此来号令诸侯,天下就可以平定,为什么一定要把赵国作为首先进攻的对象呢?这就是所
说的被一个大臣屈服却战胜天下人的做法。大王如果不明察我的不高明的计策,一定要在赵
国得到心理上的满足,来致使我获罪,这也就是所说的战胜一个大臣却被天下人屈服的做法。
战胜一个大臣的威严,怎么比得上战胜天下人的威严大呢?我听说贤明的君王爱惜他的国家,
忠诚的大臣爱惜他的名誉。已灭亡的国家不可能重获完整,已死去的人不可能重获生命。我
宁愿遭受极刑而死,不愿意做蒙受耻辱的军队的将领。希望大王明察这些情况。”秦王没有
回答就离开了。
四川省内江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0~13小题。
晋车骑将军羊祜率师向江陵,诸将咸以抗不宜上,抗日:"江陵城固兵是,无所忧患。
假令敌没江陵,必不能守,所损者小。如使西陵槃结则南山群夷皆当扰动则所忧虑难可而竟
言也。吾宁弃江陵而赴西陵,况江陵牢固乎!”
初,江陵平衍,道路通利,抗敕江陵督张咸作大堰遏水,以绝寇叛。祜欲因所遏水,浮
船运粮,扬声将破堰以通步军。抗闻,使咸亟破之。诸将皆惑,屡谏不听。祜至当阳,闻堰
败,乃改船以车运,大费损功力。晋巴东监军徐胤率水军诣建平,荆州刺史杨肇至西陵。抗
身率三军,凭围对肇。吴国将军朱乔、营都督俞赞亡诣肇。抗日:“赞军中旧吏,知吾虚实
者,吾常虑夷兵素不简练,若敌攻围,必先此处。”即夜易夷民,皆以旧将充之。明日,肇
果攻故夷兵处,抗命旋军击之,矢石雨下,肇众伤死者相属。肇至经月,计屈夜遁。抗欲追
之,而虑阐畜力项领,伺视闻隙,兵不足分,于是但鸣鼓戒众,若将追者。肇众凶惧,悉解
甲挺走,抗使轻兵蹑之,肇大破败,祜等皆引军还。抗遂陷西陵城,诛夷阐族及其大将吏,
自此以下,所请赦者数万口。修治城围,东还乐乡,貌无矜色,谦冲如常,故得将士欢心。
《汉晋春秋》曰:羊祜既归,增修德信,以怀吴人。陆抗每告其边戍曰:“彼专为德,
我专为暴,是不战而自服也。各保分界,无求细益而已。”于是吴、晋之间,余粮栖亩而不
犯,牛马逸而入境,可宣告而取也。抗尝疾,求药于祜,祜与之,曰:“此上药也,近始自
作,未及服,以君疾急,故相致。”抗得而服之,诸将或谏,抗不答。孙皓闻二境交和,以
诘于抗,抗日:“夫一邑一乡,不可以无信义之人,而况大国乎?臣不如是,正足以彰其德
耳,于祜无伤也。”或以祜、抗为失臣节,两讥之。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使西陵A槃结B则南山群夷C皆当D扰动E则所忧虑F难G可H而竟言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陵城固兵足”与“兵甲已足”(《出师表》)两句中“足”的意思相同。
B.“假令敌没江陵”与“乃悟前狼假寐”(《狼》)两句中“假”的意思不同。
C.“伺视间隙”与“又何间焉”(《曹刿论战》)两句中“间”的意思相同。
D.“增修德信”与“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忌讽齐王纳谏》)两句中“修”的意思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车骑将军羊祜率军挺进江陵,诸将都认为陆抗不宜率军西上。陆抗则认为敌人攻下
江陵也防守不住,所以放弃了江陵。
B.江陵地势平旷,交通便利,陆抗下令江陵督张咸修造一道大堰拦水,借以阻碍敌人进
攻和内部叛乱。
C.羊祜到了当阳,得知大堰已毁,就改船运为车运,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晋国徐
胤率水军赶到建平,杨肇已前往西陵。
D.陆抗预料俞赞叛逃后会将自己的虚实底细告诉杨肇,而夷兵向来不够精练,如果敌人
围攻,必定先从夷兵防守处下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抗闻,使咸亟破之。诸将皆惑,屡谏不听。(5分)
(2)貌无矜色,谦冲如常,故得将士欢心。(5分)
10.BEF11.C12.A
13.(1)陆抗听说,让张咸立即毁掉大堰。众将领都感到困惑,多次劝谏,陆抗不听。
(2)脸上没有骄横的神色,像平常一样谦逊,因此深得将士衷心拥戴。
参考译文:
晋车骑将军羊祜率军挺进江陵,诸将都认为陆抗不宜率军西上,陆抗说:''江陵城池坚
固兵力充足,没有什么担忧的。倘若敌人攻下江陵,也一定防守不住,我们所受损失很小。
但如果让西陵与敌人联结起来,则南山诸族夷人都将骚动扰乱,那我忧虑的事情,就不是能
说得清楚的。我宁愿放弃江陵而奔赴西陵,何况江陵十分牢固!”
当初,江陵地势平旷,交通便利,陆抗下令江陵督张咸修造一道大堰拦水,借以阻碍敌
人进攻和内部叛乱。羊祜想利用大堰蓄的水域,浮船运粮,宣称要毁掉大堰来让步兵通行。
陆抗听说,让张咸立即毁掉大堰。众将领都感到困惑,多次劝谏,陆抗不听。羊祜到了当阳,
得知大堰已毁,就改船运为车运,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晋国巴东监军徐胤率水军赶到
建平,荆州刺史杨肇前至西陵。陆抗亲自统率三军,凭借军营围墙抵御杨肇。吴国将军朱齐、
营都督俞赞逃跑到杨肇处投降。陆抗说:“俞赞是我军中的老办事人员,知道我方虚实底细
的人,我常担心夷兵一向不精练,如果敌人围攻,必定先从夷兵防守处下手。”当夜就撤换
夷兵,全用吴军老将替代防守。第二天,杨肇果然攻打原先夷兵的防守处,陆抗下令守军反
击,箭石如雨下,杨肇部队接连有死伤士兵。杨肇到达西陵后一个多月,无计可施之下趁夜
逃走。陆抗打算追击他,又担心步阐在要害之地积蓄力量,等候时机攻打吴军,部队不够分
配,在此情况下只是击鼓告诫将士,作出要追击的样子。杨肇的军队都很惊恐,全都抛盔弃
甲四散奔走,陆抗派轻兵在后追击,杨肇被打得大败,羊祜等都率军返回。陆抗就攻下了西
陵城,诛杀步阐全家及其部下首要的将吏,自将军以下,请求赦免的人有几万。陆抗修整西
陵城墙和防御工事,回师东归乐乡,脸上没有骄横的神色,像平常一样谦逊,因此深得将士
衷心拥戴。
《汉晋春秋》说:羊祜已经归附,更加注重修行美德信誉,以安抚边远的吴人。陆抗总
是告诫戍边将士:''晋国专门做仁德的事,我国却专门做残暴的事,晋国是希望我们不战自
降啊。各保边界安全,不追求小利益罢了。”于是吴、晋之间,留存在田间地头的粮食相互
之间不侵犯,牲畜逃走越界,可以宣布告知就拿走。陆抗曾经得病,向羊祜求取药物,羊祜
给了他,说:“这是好药,最近我制作的,还没来得及服用,因为你的病比较严重,所以先
送你。”陆抗得到药吃了,诸位将领有的不赞成,陆抗没有回答。孙皓听闻边境交好,质问
陆抗,陆抗说:“小城乡的人,不可以成为无信义的人,何况一个国家?我不这样做,正好
彰显了对方的德行,对羊祜也无所伤害。”有人认为羊祜和陆抗为不合格的臣子,二人以之
为笑谈。
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实外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一诊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周室之季,天下分裂为战国,游谈之士出于其间。各挟术以干时君。视其喜怒悲惧而不
阑之,微名射利,固无足道者。
予读《蔺相如传》,未尝不代其为人,而惜其如此也。夫秦稽累世之资,肆虎狼之暴,
搏噬天下,有并吞诸侯之心,非可与礼义接而论曲直也。相如区区掉三寸舌,入眦眶不测之
秦,卒能以完璧归,亦足壮哉!然当其捧璧睨柱,示以必死,盖亦摩虎牙矣。夫死非难,死
不失义、不伤勇,君子所难也。且秦赵之不敌,盖雄雌之国也。身之存亡,非特一壁之重;
而社稷安危之机,亦不在夫璧之存亡也。然则赵之有璧,存可也,亡可也。初,相如捧璧入
秦,赵之君臣计议,非直亲秦之心,特迫其威强耳。夫以小事大,古之人有以皮币犬甘珠玉
而不得免者,至弃国而逃,况一璧乎?虽与之可也。相如计不出此,乃以孤单之使逞螳怒之
威抗臂秦庭当车辙之势其危如一发引千钧,岂不殆哉?当是时,使秦知赵璧终不可得,则欲
侥幸不死难矣。若是则尚安得为不失义、不伤勇乎?不三数年,赵卒有覆军陷城之厄者,徒
以璧为之祟也。然则全璧归赵何益哉?
至于港池之会,则其危又甚矣。方赵王之西也,廉颇约以一月不返则立太子,以绝秦望,
则是行也非有万全之计矣,虽无往可也。传曰:“智者虑,义者行,仁者守,然后可以会。”
三者一阙焉,则危事矣。挟万乘之君蹈危事,非得计也。相如为赵卿相,其智勇不足重赵,
使秦不敢惴焉,乃欲以颈血溅之,岂孔子所谓暴虎凭河、死而无悔者欤?
(节选自杨时《蔺相如论》)
10.文中画波浪线的地方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
填涂。(3分)
乃A以B孤C单D之E使F逞G螳H怒I之J威长抗1臂M秦N庭0当P车Q辙R之S势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裨阖,文中指分化或联合,与成语“纵横裨阖”中的“摔阖”意思相同。
B.壮,文中指赞赏,与《苏武传》中“单于壮其节”的“壮”意思相同。
C.籍,文中指凭借,与《鸿门宴》中“籍吏民,封府库”的“籍”意思相同。
D.犬马,文中指玩好之物,与《陈情表》中“犬马怖惧之情”的“犬马”意思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时认为秦国凭借历代祖先累积的资本,有侵吞天下之心,这与《过秦论》中贾谊的看法
不一致。
B.杨时认为蔺相如面对强横的秦国,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能够全身而退,完璧归赵,这是值
得肯定的。
C.杨时认为秦赵两国实力不对等,具有强弱之分,而随相如展示出必死之心,做到了不失义,
不伤勇。
D.本文是论说文,杨时在读了《蔺相如传》后有感而发,基于秦赵交锋的史实,辩证地评价
蔺相如的功过。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游谈之士出于其间,各挟术以干时君。
(2)赵之君臣计议,非有亲秦之心,特迫其威强耳。
【答案】10.FK012.A11.C
13.(1)纵横家在这时出现,各怀术法来向各国君王请见。(2)赵国君臣商议对策,赵国并
没有亲附秦国的想法,只是迫于秦国威势强大罢了。
【解析】
【10题详解】
句意:却孤身一人出使,逞螳螂发怒的威势,在秦庭之上对抗阻挡车轮前进的趋势。
“孤单之使”做“以”的宾语,后面断开;
“逞螳怒之威”是动宾结构,后面断开;
“抗臂秦庭”是“抗臂(于)秦庭”的省略句,“秦庭”是后置状语,后面断开。
【11题详解】
A.正确。都是指分化或联合。句意:观察君王的喜怒悲惧的神色从而拉拢联合他们。/指在
政治、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联合或分化。
B.正确。都是赞赏、认为……豪壮。句意:没有不赞美他的为人。/单于赞美苏武的气节。
C.错误。“籍吏民,封府库”的“箱”意思是“登记”,与本文之意不同。句意:案国凭借历
代祖先的资本。/登记官吏和百姓姓名,封闭了府库。
D.正确。玩好之物;像犬马一样。句意:古代有的人用皮币、玩好之物、珠玉去待奉大国却
不能免祸。/像犬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这与《过秦论》中贾谊的看法不一致”错,《过秦论》“秦孝公据幡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可见两人看
法一致。故选Ao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出于其间”,状语后置句;“挟”,怀着;“干”,求请。
(2)“亲”,亲附;“特”,只不过;“威强”,威势强大。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某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模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T3题。
材料一
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公孙闰谓邹忌曰:“公何不为王谋伐魏?胜,则
是君之谋也,君可以有功;战不胜.田忌不进.战而不死由槎而诛。”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
田忌伐魏。田忌三战三胜,邹忌以告公孙闰,公孙闰乃使人操十金而往卜于市,曰:“我田
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天下,欲为大事,亦吉否?”卜者出,因令人捕为人卜者,
亦验其于王前。田忌遂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国际金融理财师考试秘籍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银行从业考试重要时间节点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网络编辑师社会趋势观察试题及答案
- 小语种证书考试答题技巧大揭秘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国际金融理财师考试人际关系的处理技巧试题及答案
- 全方位解析特许金融分析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理财师备考工具的选择与使用技巧试题及答案
- 理财师的客户需求分析及响应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特许金融分析师考试的背景知识试题及答案
- 网络编辑师信息处理技巧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山东潍坊市再担保集团股份限公司社会招聘11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新劳动合同范本
- 2021译林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四Unit-1课文翻译
- 中医方剂学测试题(含答案)
- 【课件】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
- 【MOOC】中医与辨证-暨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2023年秋江苏开放大学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综合大作业
- 宁夏银川一中下学期202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数学试卷含解析
- 《实验革兰氏染色法》课件
- 《地下储气库储存》课件
- 加减消元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名师公开课获奖课件百校联赛一等奖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