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4页/共14页中考模拟检测卷(一)试题历史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1.有史学家认为:“孔子的学说在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公元前2世纪,孔子的学说被宣布为国家的官方教义或官方信仰。”这一改变开始于()A.秦始皇 B.汉武帝 C.光武帝 D.汉景帝【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公元前2世纪,孔子的学说被宣布为国家的官方教义或官方信仰。”公元前2世纪是中国的汉朝前期。汉武帝采取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孔子的学说才获得国家的官方教义或官方信仰的地位。B项正确;秦始皇采用的法家思想,焚书坑儒,拒绝儒家思想,排除B项;光武帝公元25年,光武帝建立东汉。公元25年属于公元1世纪,排除C项;汉景帝没有把“孔子学说”宣布为国家的官方教义,排除D项。故选B项。
2.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直接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哪副示意图反映了三国鼎立的形势()A. B.C. D.【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图示展示的是魏蜀吴三国方位,魏国都城在洛阳,蜀国都城在成都,吴国都城在建康,即南京。所以相对来说,魏国在北方,蜀国在西南,吴国在东南方向,D项正确;其他选项均不符合史实,排除ABC项。故选D项。3.在非洲帕泰岛的西游村有“杏林“世家,家族祖传医术是从郑和船队携带的海医学到的;当地居民从先前中国人那里学习中医,再结合当地本土的医术,创造出非洲式拔火罐。这主要表明郑和下西洋()A.吸收了非洲文化 B.丰富了中医内容C.传播了中国文化 D.宣扬了明朝国威【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在非洲帕泰岛的西游村……是从郑和船队携带的海医学到的;当地居民从先前中国人那里学习中医,再结合当地本土的医术,创造出非洲式拔火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主要表明郑和下西洋传播了中国文化。选项C符合题意;是非洲人吸收了中国文化,A排除;丰富了中医内容,与题干内容不符,B排除;宣扬了明朝国威,在题干内容中没有体现,D排除。故选C。4.1861年法国巴特雷上尉写信给雨果,要雨果歌颂他们。他认为,“这次远征行动是干得体面而漂亮,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材料中所谓的“荣耀”,表现为()A.割占香港岛 B.火烧圆明园 C.掀起瓜分狂潮 D.索银4.5亿两【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题干“1861年”“这次远征行动是干得体面而漂亮,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可知是这次远征是法国和英国共同进行的,发生在1860年之前。结合课本所学,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其他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英、法两国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对北京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B正确;鸦片战争失败后,1842年清政府签订的《南京条约》,割占了香港岛,A排除;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1895年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C排除;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D排除;故选B。5.著名的史学家戴逸根据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这里强调了戊戌变法()A.目的是挽救民族危亡 B.目的是实现富国强兵C.结果是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D.结果是建立了民主政治【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可以看出,戊戌变法使人们从封建闭塞中解放出来了,头脑清醒了,所以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C项正确;戊戌变法运动的目的是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在题干中没有提及,排除A项;实现富国强兵是洋务运动的目的,排除B项;戊戌变法运动是因触犯顽固派利益而失败,建立了民主政治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6.如下表是中国1914-1919年各项数据变化情况,导致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是()项目时间数据项目时间数据农户1914-1918年减少1500多万户陆军1914-1919年增加92万多人耕地1914-1918年减少2600多万亩军费1916-1918年增加5000多万元A.北洋军阀割据混战 B.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C.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D.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答案】A【解析】【详解】据所学知,1914-1919年下处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北洋军阀割据混战,造成军队人数增加,农户和耕地减少,A项正确;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是1931年到1945年,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在1911年结束,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在1927年开始,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7.五四运动从罢课到形成“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高潮,斗争如燎原之势蔓延全国各界。这反映了五四运动时期A.学生是斗争领导力量 B.商人成为运动主力 C.传播新思想是主要任务 D.人民大众广泛觉醒【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学生,工人等人民群众参与到了五四运动中,这说明人民大众的民族意识觉醒,故D符合题意;学生是斗争领导力量与史实不符,故A不符合题意;五四运动后期的主力是工人而非商人,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传播新思想,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8.魏巍在《地球上的红飘带》中说:“地球上曾经有过一条红飘带,一头连着黄土高原,一头连在瑞金城外。”书中描写的这一事件A.首创了人民军队 B.实现了战略转移 C.创新了革命道路 D.开始了全面抗战【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头连着黄土高原,一头连着瑞金城外”涉及的信息可以理解为“一头连在陕北,一头连在江西”,这与长征有关,长征实现了战略转移,B符合题意;南昌起义首创了人民军队,A排除;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创新了革命道路,C排除;七七事变后开始了全面抗战,D排除。故选择B。9.它“实行无后方作战和围魏救赵战法,直捣国民党军战略纵深大别山……配合陕北、山东战场粉碎了重点进攻。”材料中的“它”A.拉开了战略决战的帷幕 B.标志着全面内战的爆发C.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D.覆灭了国民政府的统治【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直捣国民党军战略纵深大别山地区”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迫使国民党进攻陕北和山东的部队回援,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C符合题意;辽沈战役拉开了战略决战的帷幕,A排除;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标志着全面内战的爆发,B排除;渡江战役覆灭了国民政府的统治,D排除。故选择C。10.2021年5月,电影《长津湖》杀青,该电影再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与美军在长津湖地区激烈交战的场景。据此推测,长津湖位于()A.朝鲜半岛 B.辽东半岛 C.中南半岛 D.巴尔干半岛【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由此推测,中国人民志愿军与美军在长津湖地区激烈交战的长津湖位于朝鲜半岛,故A符合题意;辽东半岛、中南半岛、巴尔干半岛与抗美援朝战争地点不符,排除BCD。故选A。11.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列史实与推论对应正确的是()A.淞沪会战——抗战以来正面战场上的一次重大胜利B.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中国开始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C.西欧庄园建立——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形成D.新航路开辟——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以后,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变为一个整体,世界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D项正确;台儿庄战役抗战以来正面战场上的一次重大胜利,排除A项;一五计划中国开始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排除B项;手工工场的出现标志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形成,排除C项。故选D项。12.“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成功地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提出发电机的理论基础……法国人皮克希应用电磁感应原理制成了最初的发电机。”这说明()A.科学理论助推技术发明 B.科学家引领世界发展C.工业革命推动科技发展 D.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成功地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提出发电机的理论基础……法国人皮克希应用电磁感应原理制成了最初的发电机。”可知,材料体现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电力的发明与应用,强调的是科学理论对技术发展的推动作用,A项正确;由此可知,题干材料说明科学理论助推技术发明,因此,题干材料不能说明科学家引领世界发展和工业革命推动科技发展,排除BC项;工业革命完成后,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与题干“电力(第二次工业革命)”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3.1921年,美国青年阿曼德•哈默成为第一个获得苏俄石棉矿特许经营权的外国人,他获此经营权源于苏俄的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1936年新宪法 D.农业集体化【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苏俄在列宁的领导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中小型企业,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所以,阿曼德•哈默成为第一个获得苏俄石棉矿特许经营权得益于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都没有涉及“特许经营权”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选B。14.威廉・本内特在《美国通史》中写道:“数千年轻的男人临时居住在窝棚里,从事诸如修建……长途铁路这样的工程……虽然挣得不多,但他们的健康能够得到保证,重要的是,有一种成就感。”罗斯福新政中与之相关的举措是A.调整工业 B.整顿金融业 C.缩减农业 D.兴办公共工程【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实施期间兴建了许多公共工程,其主要作用是以工代赈,既减少了失业,又能刺激消费,从而缓解就业压力,修建长途铁路的工程属于公共工程,D符合题意;ABC和题干材料关系不大,不符合题意;故选D。15.小明在百度搜索框中输入“用一个声音说话”“一体化程度最高”“使用统一的货币”等文字,他要查找的国际组织的旗帜是()A. B.C. D.【答案】B【解析】【详解】分析图片可知,A为联合国。B为欧盟。C为2010上海世博会。D为亚太经合组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7年成立的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欧共体成员国加强经济合作,并努力用一个声音在国际舞台上说话,这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1993年,在欧共体的基础上组成了欧洲联盟,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使用欧元作为统一货币,B项正确;联合国是全球政府间的国际组织,没有统一的货币,也与一体化、用一个声音说话无关,排除A项;世博会不属于国际组织,排除C项;亚太经合组织没有统一货币,排除D项。故选B项。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0分)16.反对国家分裂、维护国家统一是世界各国的共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在中国漫长的专制社会中,皇帝或政权的首领有最高权力,有权支配自己统治范围内的一切人力和物力,所以统一的范围越广,能够集中的人力和物力也就越多。相比之下,分裂或分治政权可以支配的人力和物力要小得多。大型的或全国性的项目则由于涉及范围广、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只有在统一政权或较大政权才有可能完成。——摘编自葛剑雄《统一与分裂》材料二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即来索,则地当归我,珍瑶不急之物,悉听而归。——(清)《台湾通志》
图1郑成功致荷兰总督信中的一段话图2港珠澳大桥示意图材料三:19世纪中期的美国面临着两大问题。当时,北方需要大批便宜的“自由”劳动力和工业原料,主张解放奴隶,而南方却占用了大批的劳动力,而且南方要求把奴隶制扩展到美国西部新增土地上……1860年,林肯参加总统竞选时的主题是:“Theunionmustandshallbepreserved(联邦必须而且将会得到保留)。”材料四:苏联部长会议原主席尼•伊雷目科夫说,苏联解体“给俄罗斯造成巨大损失——涉及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威信和作用”,“涉及经济,从1991年苏联解体到20世纪末,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比1990年下降50%,而1941-1945年的卫国战争期间下降仅仅22%”——《苏联解体是俄罗斯的灾难还是进步?》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国家统一的益处。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中国古代一例由“统一政权”建设的“大型的或全国性的项目”。(2)根据材料二中图1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成功说“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的历史依据。写出新中国成立后解决图2中港澳问题的基本方针。(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当时美国面临的两大问题。美国是怎样解决的?(4)根据材料四,分析苏联解体给俄罗斯造成哪些损失?(5)根据以上材料,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答案】(1)能够集中大量的人力物力建设大型的或全国性的项目;万里长城。(2)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台湾正式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3)南北方在奴隶制存废问题上矛盾不可调和,国家面临分裂;通过南北战争。(4)使俄罗斯经济衰退,消弱了俄罗斯的国际社会的威信和作用。(5)国家统一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前提,要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皇帝或政权的首领有最高权力,有权支配自己统治范围内的一切人力和物力,所以统一的范围越广,能够集中的人力和物力也就越多。”可知,国家统一的益处是能够集中大量的人力物力建设大型的或全国性的项目。秦始皇在位时,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修筑了举世闻名的长城。【小问2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为了加强对台湾的管辖,设置澎湖巡检司,台湾正式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中国成立后解决港澳问题,提出了“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小问3详解】根据材料“当时,北方需要大批便宜的‘自由’劳动力和工业原料,主张解放奴隶,而南方却占用了大批的劳动力,而且南方要求把奴隶制扩展到美国西部新增土地上”可知,美国面临的两大问题是南北方在奴隶制存废问题上矛盾不可调和和国家面临分裂。经过南北战争,废除了黑人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小问4详解】根据材料“给俄罗斯造成巨大损失——涉及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威信和作用”涉及经济,从1991年苏联解体到20世纪末,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比1990年下降50%,而1941-1945年的卫国战争期间下降仅仅22%”可知,苏联解体使俄罗斯经济衰退,消弱了俄罗斯的国际社会的威信和作用。【小问5详解】根据上述材料和问题的探究可知,国家统一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前提,要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17.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关系密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正是中国古代文明,即那些传教士花费毕生精力,在努力教化中国人的过程中传播过去的文明,曾经成为打碎欧洲中世纪文明的有力武器。——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材料二:工业革命下的世界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使用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武器:1915年,德军在西线的伊普尔战役中首次使用了毒气,造成对方重大损失;在此之后,英、法也使用了化学武器;坦克首次被用于战场……战争加速了飞行器的发展,飞机被用于对地摄影侦察、指挥炮火射击;德国人使用飞艇轰炸英国;潜水艇则是这次战争中最具破坏力的新式武器,德军的潜水艇在海战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虽然德国军事技术比较先进,但协约国的整体科技实力强于同盟国……1918年11月11日清晨,德国签署停战协定,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摘编自刘芃、朱汉国主编《历史学习精要》等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在宋元时期传入欧洲的两项科技文明成果,从这些文明成果中任选一例,简要说明它在“打碎欧洲中世纪文明”过程中发挥了什么作用?(2)根据材料二,概括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3)根据材料三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胜利的原因。简析战争与科学技术发展之间的关系。(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辩证地谈谈对科学技术的看法。【答案】(1)指南针、活字印刷术等;活字印刷术加快了文艺复兴进程。(2)改进了生产工具,提高生产力水平,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但也造成了环境污染,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国家加紧殖民扩张等。(3)协约国阵营的不断扩大,尤其是美国参加协约国阵营;英法等协约国综合国力强于盟国;协约国军事科技强于同盟国;战争在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对打赢战争具有重要作用。(4)首先要重视发展科学技术,这对于国家和民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只有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才能用好这把剑,更好地为人类造福。【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后来传入了欧洲,加快了文艺复兴的进程。宋朝发明了罗盘技术。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开始使用指南针。后来传到了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小问2详解】根据图一可知,工业革命的发生改进了生产工具,提高生产力水平。根据图二可知,工业革命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根据图三可知,工业革命造成了环境污染。根据图四可知,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国家加紧殖民扩张。【小问3详解】根据材料“915年,德军在西线的伊普尔战役中首次使用了毒气,造成对方重大损失;在此之后,英、法也使用了化学武器;坦克首次被用于战场……战争加速了飞行器的发展,飞机被用于对地摄影侦察、指挥炮火射击;德国人使用飞艇轰炸英国;潜水艇则是这次战争中最具破坏力的新式武器,德军的潜水艇在海战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虽然德国军事技术比较先进,但协约国的整体科技实力强于同盟国”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胜利的原因是协约国阵营的不断扩大,尤其是美国参加协约国阵营;英法等协约国综合国力强于盟国;协约国军事科技强于同盟国。根据材料“协约国的整体科技实力强于同盟国……1918年11月11日清晨,德国签署停战协定,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可知,战争在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对打赢战争具有重要作用。【小问4详解】根据上述材料和问题的探究可知,重视发展科学技术,这对于国家和民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只有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才能用好这把剑,更好地为人类造福。18.某校九年级(5)班的历史兴趣小组围绕“人民群众”这一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一起参与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相关任务。【人民•政策】材料一: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喂)腹,饱腹而身毙……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贞观政要》(卷一)《君道》(1)材料一中的皇帝是谁?依据材料一概括该皇帝的“为君之道”及其相应的措施。【人民•胜利】材料二:这次革命如暴风,如骤雨,迅猛异常,摧枯拉朽。革命开始以后,经过了深入和高潮阶段,到雅各宾派专政时期,完成了摧毁和根除封建制度、扫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羁绊的任务,使这次革命成为一次比较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在革命的三个阶段里,人民群众都积极参与,而且一再从危急中把革命挽救过来,进一步推动它向前发展。——摘自李纯武主编《简明世界通史》(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这次革命”的名称,并根据材料二归纳它的特点。【人民•变革】材料三: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的年份,给我们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1978年冬,小岗生产大队的18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在包产到户的“生死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实施了“大包干”。一场改变中国亿万农民命运的实践,正由他们拉开序幕。——摘编自《小岗人家四十年》解说词(3)根据材料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小岗村的经验在全国范围得以推广的原因。(4)根据上述材料,请你围绕“人民”这一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进行论述。(要求:围绕主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答案】(1)唐太宗;以民为本;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2)法国大革命;是一次比较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推动法国大革命不断向前发展。(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使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有很大提高。(4)人民群众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近代以来,农民阶级先后发动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侵略者,推动历史发展。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这样,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第一年秋,粮食产量比上年增长6倍多。这种建立生产责任制的做法得到中央的肯定。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因而说人民群众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一“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贞观政要》”可知,这就是唐太宗;为此,他的措施是,以民为本,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小问2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二“革命开始以后,经过了深入和高潮阶段,到雅各宾派专政时期,完成了摧毁和根除封建制度、扫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羁绊的任务,使这次革命成为一次比较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在革命的三个阶段里,人民群众都积极参与,而且一再从危急中把革命挽救过来,进一步推动它向前发展”可知,是就是法国大革命;这体现的它的特点是,一次比较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推动法国大革命不断向前发展。【小问3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三“在包产到户的“生死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实施了“大包干”。一场改变中国亿万农民命运的实践,正由他们拉开序幕”可知,这就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小岗村的经验在全国范围得以推广的原因是,它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使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有很大提高。【小问4详解】此问相对开放,回答符合下列要点即可,如,观点必须正确,论述时,史实准确,能支持观点,如,观点:人民群众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论述:近代以来,农民阶级先后发动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侵略者,推动历史发展。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中考模拟检测卷(二)试题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3个小题,1—19小题每题2分,20—23小题每题3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图反映的两场侵华战争的相同之处是()A.都占领了中国的首都 B.都体现了西方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C.都与鸦片贸易直接相关 D.都加剧着中国的民族危机【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材料中开放的通商口岸可得出分别是鸦片战争与甲午中日战争,结合所学,二者都加剧着中国的民族危机,D项正确;二者并没有占领首都,排除A项;B项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排除B项;C项与甲午中日战争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2.直到受了英法联军及太平天国的痛苦,中国才有了同治初年的“自强运动”。这个运动就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应付大变局的救国救民方案。“这个运动”的代表人物是()A. B.C. D.【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这个运动就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应付大变局的救国救民方案。”可得出这是洋务运动,根据所学,代表人物有,中央→奕䜣;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A项正确;BCD项分别与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有关,排除BCD项。故选A项。3.1936年,美国著名记者发表对时局的评论说:“□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而告终,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A.使南京国民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B.使国共两党停止对立,走向合作C.彻底结束了国共内战局面D.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而告终,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可得出是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蒋介石被迫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B项正确;A项是东北易帜,排除A项;C项太绝对,排除C项;D项是在1937年,排除D项。故选B项。4.1940年,美国合众社驻北平的记者曾发出以下电讯:“自华军部队在河北开始大规模进击之后,北平四周之华军,亦实行响应,甚为活跃。现北平日军极为震动,平津铁路,昨日不通。”这段电讯描述的军事行动()A.是中国抗战以来的第一次胜利B.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C.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的战役D.标志着中国军队进入战略反攻阶段【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自华军部队在河北开始大规模进击之后,北平四周之华军,亦实行响应,甚为活跃。现北平日军极为震动,平津铁路,昨日不通。”可得出是百团大战,根据所学,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总部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了100多个团,在华北广阔的地域,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史称“百团大战”。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的战役,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C项正确;A项是平型关大捷,排除A项;B项是淞沪会战,排除B项;1944年1月解放区战场局部反攻是反攻的标志,排除D项。故选C项。5.下表信息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公布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部分)。表中信息能共同印证的史实是()姓名身份牺牲时间牺牲原因张自忠国民革命军陆军第33集团军总司令1940年枣宜会战左权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副参谋长1942年反“扫荡”戴安澜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五军200师师长1942年赴缅参战A.正面战场的抗战 B.中国实行了全民族抗战C.敌后战场的抗战 D.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答案】B【解析】【详解】从《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中可得出,既有中国共产党方面的,也有国民党方面的,说明当时中国实行了全民族抗战,B项正确;AC项都不全面,排除AC项;材料没有体现对立,排除D项。故选B项。6.下图新闻报道中的事件发生在()
A.抗日战争期间 B.淮海战役期间C.平津战役期间 D.渡江战役期间【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古都北平”可得出在平津战役中北平和平解放,C项正确;ABD项都没有和平解放北平,排除ABD项。故选C项。7.对下面年代尺解读最全面、最准确的是A.欧洲资产阶级革命 B.拿破仑对外战争C.殖民扩张与反殖民斗争 D.西方国家民主化进程【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所给时间分析可知,1689年,英国颁布了《权利法案》;1787年,美国颁布了《1787年宪法》;1789年,法国颁布了《人权宣言》;1804年,拿破仑颁布了《法典》,这些事件都推动了西方国家民主化进程,D项正确;美国属于美洲,不是欧洲,排除A项;材料所给时间没有涉及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排除B项;材料中只有美国进行了反殖民斗争,其他国家都不是,排除C项。故选D项。8.“约有75%的零售业以及大量的小型手工业经营权重新回到私人手中,农民终于可以自由买卖他们有余的谷物。但是政府依然控制着经济‘制高点’:重工业、批发商业、银行业与运输业。”导致俄国当时出现这一现象的政策因素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题干“约有75%的零售业以及大量的小型手工业经营权重新回到私人手中,农民终于可以自由买卖他们有余的谷物。但是政府依然控制着经济‘制高点’:重工业、批发商业、银行业与运输业。”,可知与新经济政策有关,1921年列宁在俄国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在无产阶级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以固定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允许中小企业由私人资本家经营,承认商品流通和自由买卖,B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否认商品流通,实行全部企业国有化,不符合题意,A排除;列宁去世后的斯大林执政时期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经济,排斥商品市场,CD排除。故选B。9.下图反映了1920-1929年美国工资指数和生产指数的变动情况。此图可用来探究()A.经济大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B.经济大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C.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D.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直接原因【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的数据可得出,美国当时工资指数远低于生产指数,说明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间的矛盾尖锐,贫富分化严重,因此可用于研究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A项正确;直接原因是生产与销售的矛盾,材料不能体现,排除B项;材料与二战无关,排除CD项。故选A项。
10.1947年苏联在东柏林首先开设“文化会堂”,展示苏联成就。随后美国也在西柏林开设“美国会堂”,放映电影,举办音乐会、报告会和艺术展览,美国还动用了马歇尔计划2亿美元资金资助欧洲的科技文化。上述现象的实质是A.战后各国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发B.美苏在文化领域进行激烈的竞C.美苏关系从战时同盟转向了冷战对峙D.美苏开展文化方面的交流与台【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推行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这就是冷战政策。美苏关系从战时同盟转向了冷战对峙。故C正确。A与题意不符,故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对峙,不是竞争,故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对峙,不是交流与合作,故排除D项。故选C。11.下表为“西方主要国家(组织)国内生产总值的比较”,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组织)美国欧共体(欧盟)日本1965年所占世界的比例(%)34.8815.854.561993年所占世界的比例(%)27.0827.1718.23A.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衰退 B.世界多极化格局已形成C.欧洲和日本的实力在增强 D.欧盟的经济实力超过美国【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西方主要国家(组织)国内生产总值的比较”可得出美国、欧盟、日本的生产总值差距在不断缩小,说明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衰退,而欧洲和日本的实力在增强,从欧盟的数据可得出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衰退世界多极化格局已形成欧洲和日本的实力在增强欧盟的经济实力超过美国。但却不能说明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多极化是一种趋势,在不断变化,B项错误,符合题意;AC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5个小题,24题9分,25题10分,26题9分,27题12分,28题30分,共70分)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27年国共分裂以后……毛泽东在远离国民党控制的地方组织农民力量及发展苏维埃地区。毛泽东所采取的“非正统做法”,使他最终取得了共产党采用的所有策略中最大的成功。——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二: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白色恐怖笼罩中国大地。毛泽东赴汉口参加中业八七会议,他在发言中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论断。会后,毛泽东以中特派员身份到湖南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在起义部队进攻城市失利后,毛泽东当机立断果断主张放弃进攻长沙,转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十月,毛泽东率,秋收起义剩余部队开进湘赣交界的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摘自《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材料一表明毛泽东采取了怎样的革命策略?(2)据材料二,概括毛泽东践行这一策略的主要历程。(3)上述材料、问题体现的主题是什么?【答案】(1)工农武装割据。(2)开展武装斗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3)革命道路的探索。【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十月,毛泽东率,秋收起义剩余部队开进湘赣交界的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可得出是工农武装割据。【小问2详解】根据“十月,毛泽东率,秋收起义剩余部队开进湘赣交界的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和所学可得出主要是开展武装斗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小问3详解】结合材料和所学可得出是革命道路的探索。13.探究问题。材料一:总结起来说,我们面对着一个政治力量,它狂热地坚信,它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的妥协的办法……如何对付这个力量的问题,无疑是我国外交所面临的最巨大的任务。这个问题我们有能力解决,且不必通过一场全面的军事冲突来解决。——美国乔治•凯南致国务院电报(1949年2月)材料二:……这期间,虽然双方有着巨大的分歧和敌对立场,但是都尽量避免发生大规模军事冲突,防止“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发生,取而代之的是军备竞赛、科技竞赛、太空竞赛、外交竞争等“冷”的竞争方式,双方相互遏制,并不动武……并且随着这种竞争,两大阵营对科技的研究和探索不断深入,间接地促进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在这一时期高速发展……随着两大阵营对抗的加剧,为了彰显其正义性,获得更多的盟友,双方在亚非拉推动“去殖民化”运动,帮助“第三世界”独立和发展……然而,收获最多的还是美国……军事方面,美国在欧洲建立了“北约”来与之对抗。经济方面,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控制欧洲经济,通过美元汇率来控制石油,逐渐实现美元霸权。(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美国面对的“政治力量”主要指哪个国家。并据材料一指出美国对付“这个力量”的方式。(2)据材料二,探究上述方式带给世界的影响。【答案】(1)苏联。冷战。(2)避免了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促进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推动科技的发展);促进了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美国成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中心。【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信息,“总结起来说,我们面对着一个政治力量,它狂热地坚信,它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的妥协的办法”并结合所学知识,二战后,美国实现冷战政策,对以苏联为首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武装进攻以外一切手段敌对行为,以遏制共产主义。可知材料一中美国面对“政治力量”主要是指苏联。美国对付苏联的办法是冷战政策。【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二“这期间,虽然双方有着巨大的分歧和敌对立场,但是都尽量避免发生大规模军事冲突,防止“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发生,取而代之的是军备竞赛、科技竞赛、太空竞赛、外交竞争等“冷”的竞争方式,双方相互遏制,并不动武”可知,避免了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促进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随着两大阵营对抗的加剧,为了彰显其正义性,获得更多的盟友,双方在亚非拉推动“去殖民化”运动,帮助“第三世界”独立和发展”可知促进了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控制欧洲经济,通过美元汇率来控制石油,逐渐实现美元霸权”可知,美国成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中心。14.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材料:名人名言假如没有中国他们可以直冲向中东,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夹攻,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起来,呑并埃及,斩断通往地中海的切交通线……——罗斯福过去那种西方侵略者只要在东方的一个海岸上,架起几架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彭德怀(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和彭德怀分别论述了中国近、现代史上哪一重大事件。并概括这两个重大事件发生的各自国际背景及其对美国各起的作用。(2)据材料和问题(1),归纳上述事件对中国的共同意义是什么?【答案】(1)事件:抗日战争;抗美援朝。国际背景:1929--1933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东西方两大阵营对立。对美国的作用: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坚持抗战,牵制和削弱了日本大部分兵力,减轻了日军在太平洋战场对美国的压力,在战略上有力地配合和援助了美国的反法西斯战争。抗美援朝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沉重打击了美国的侵略扩张政策,粉碎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野心。(2)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解析】【小问1详解】事件:根据“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夹攻,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起来,呑并埃及,斩断通往地中海的切交通线……”可得出与反法西斯有关,是中国的抗日战争;根据“过去那种西方侵略者只要在东方的一个海岸上,架起几架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可得出是抗美援朝。国际背景:结合二战的背景可得出1929--1933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东西方两大阵营对立。根据所学可得出对美国的作用: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坚持抗战,牵制和削弱了日本大部分兵力,减轻了日军在太平洋战场对美国的压力,在战略上有力地配合和援助了美国的反法西斯战争。根据所学可得出,抗美援朝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沉重打击了美国的侵略扩张政策,粉碎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野心。【小问2详解】结合所学可得出,二者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中考模拟检测卷(三)试题历史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2分,20、21题每题3分,满分24分)1.阅读下表,分析各省区上奏捐输的银两主要用于各省区捐输情况表(部分)(注:道光帝1820—1850年在位)地区上奏人上奏时间(道光)银(两)福建保昌二十年十二月十七日20000浙江刘韵珂二十一年十月初四日1200000广东奕山二十二年十月十九日1800000A.虎门销烟的开支B.鸦片战争的军费开支与战争赔款C.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军费开支D.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军费开支与战争赔款【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信息“道光帝1820—1850年在位”并结合所学可知,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清政府失败后被迫签订《南京条约》,规定中国赔偿英国2100万银元,自1842年至1845年分四年还清。故各省区捐输的银两主要用鸦片战争的军费开支与战争赔款,B正确;虎门销烟是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并未有大量军费支出,故A错误;太平天国运动发生于1851年—1864年,故C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从1856年10月到1860年11月结束,故D错误。综上故选B。2.武汉会战开始后,共产党中央通过武汉长江局各负责人,提醒国民政府避免再次出现采取单纯防御的作战部署导致损失过大的教训。负责指挥武汉会战的白崇禧向蒋介石介绍毛泽东刚刚发表的《论持久战》,认为这是克敌制胜的最高战略方针,并将《论持久战》的精神归纳成“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获得了蒋介石的认同,并作为抗日战争中的战略指导思想,在战略上保证了武汉会战最终实现作战目标。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武汉会战期间,国共两党亲密无间B.在国共两党的共同指挥下,最终取得武汉会战的胜利C.武汉会战期间,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D.武汉会战期间,国共两党密切合作,最终粉碎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共产党中央通过武汉长江局各负责人,提醒国民政府避免再次出现采取单纯防御的作战部署导致损失过大的教训。负责指挥武汉会战的白崇禧向蒋介石介绍毛泽东刚刚发表的《论持久战》……获得了蒋介石的认同,并作为抗日战争中的战略指导思想,在战略上保证了武汉会战最终实现作战目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武汉会战期间,国共两党密切合作,最终粉碎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D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武汉会战期间,国共两党亲密无间,排除A项;武汉会战失败了,排除B项;七七事变后,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排除C项。故选D项。3.北洋水师学堂毕业的学生很多成为北洋水师的骨干,在甲午海战中贡献了力量,京师大学堂声讨沙俄侵略东北的集会,推动了全国抗俄运动的发展;北京大学等学校的学生成为五四运动的先锋。以上史实可以印证A.近代教育兴起于戊戌时期 B.发展教育是近代化探索的核心内容C.近代教育推动了国防事业和中国革命的发展 D.教育宗旨随时代不同而变化【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可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洋水师学堂、京师大学堂等都是近代出现的新式学堂,在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利益、推动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等方面作出了贡献,C项正确;北洋水师学堂创办于洋务运动期间,京师大学堂(后更名为北京大学)是在戊戌变法时创办的,排除A项;发展教育是近代化探索的内容之一,但不是核心内容,排除B项;“教育宗旨随时代不同而变化”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4.下面列举的是《庆祝建党100周年23个中央一号文件背后》系列文章中其中一篇的小标题,由此判断这篇文章涉及的史实应纳入的主城是否则思变:农民自发“大包干”迈出改革第一步思想激荡:首个涉农“一号文件”在争论中酝酿一锤定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合法性”正式确立坚守初心:“以人民为中心”续写改革发展新篇章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B.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D.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材料中的内容都与农业生产和农业体制变革有关,这些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独创性的变革,因此应该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C项正确;“大包干”改革应该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是在20世纪50年代前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在1956年,排除AB项;材料内容和国防建设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5.1971年7月9日至11日,美国总统特使基辛格秘密访问北京。7月16日,中美双方同时发表公告宣布:尼克松将于1972年5月以前的适当时间访问中国。这一公告发表震惊了全世界。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由此可见,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原因之一是A.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B.亚非拉国家的支持C.中美关系的转变 D.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决议【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1971年7月9日至11日,美国总统特使基辛格秘密访问北京。7月16日,中美双方同时发表公告宣布:尼克松将于1972年5月以前的适当时间访问中国。这一公告发表震惊了全世界……”可知,材料反映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原因之一是中美关系的转变,C项正确;ABD项都是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原因之一,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ABD项。故选C项。6.人类历史上出现了展大的一次洲际人口大迁移……欧洲人沿着新航线接踵而至,他们的足迹很快踏上了美洲,以古巴、海地为基地,向美洲大陆开展了全面探险、移民的开拓活动,加速了新旧世界各民族问的冲突和融合。这种情况开始于A.哥伦布“发现”美洲 B.迪亚士到达好型角C.达伽马到达印度西海岸 D.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欧洲人沿着新航线接踵而至,……向美洲大陆开展了全面探险、移民的开拓活动”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欧洲人最早涉足美洲开始于哥伦布“发现”美洲,A项正确;好望角位于非洲最南端,排除B项;印度西海岸位于亚洲,排除C项;麦哲伦船队抵达美洲是在哥伦布之后,排除D项。故选A项。7.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工厂体系的建立,大批的人涌入新的工业中心。巨大的新的城市人口因为能从世界各地获得粮食而得到供养。技术和医学上的进步——使城市生活变得较可忍受、较合意。这些进步中较重要的包括:充分供应洁净的水、改善集中式排水系统和垃圾处理系统、保证充足的摄食供应以及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材料体现了工业革命A.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B.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C.加剧了贫富分化 D.促进了近代城市的兴起【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工厂体系的建立,大批的人涌入新的工业中心。……技术和医学上的进步……使城市生活变得较可忍受、较合意。这些进步中较重要的包括:充分供应洁净的水、改善集中式排水系统和垃圾处理系统、保证充足的摄食供应以及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出现了大批的工业城市,近代城市兴起,D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工业革命的开展,出现了新的工业中心,而非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工业革命的开展,出现了新的工业中心,而非涉及世界各地联系的密切,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贫富分化,排除C项。故选D项。8.如图为1929-1937年间,美苏德英法等国在世界制造业总产量所占份额的比重对比状况(%)。由此可见,当时苏联A.农业集体化程度不断提升 B.计划经济优势显现C.重工业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D.率先摆脱经济危机【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29-1937年间,美苏德英法等国在世界制造业总产量所占份额的比重对比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年一1937年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经济大危机和大萧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制造业所占比重略有起伏,总体比重没有大的变化。而采用计划经济模式的苏联制造业比重却不断上升,由此体现了计划经济的优势,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制造业的比重,不是农业集体化程度,排除A项;材料中除美国外,其他国家的制造业比重都比较低,无法体现“重工业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排除C项;材料不能反映苏联率先摆脱经济危机,且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9.如图为冷战时期苏联一幅名为“HHCBO10nMi0By”的漫画,中文译为“搞到了自己的头上”,围绕绳子的文字为“对苏联的制裁”,该漫画的主要意图是
A.指出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B.讽刺对苏联的制裁只会恶化自身发展C.揭示苏联打破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 D.团结社会主义国家一致应对西方封锁【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漫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漫画是对西方国家对苏联制裁的讽刺,说明苏联在此告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苏联作为超级大国,其经济自成体系,如果西方国家发动针对苏联的经济制裁,最终只会恶化自身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多极化,排除A项;材料不能反映苏联打破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团结社会主义国家一致应对西方封锁,排除D项。故选B项。10.在国际经贸合作中,新兴国家积极参与,为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大量能源和原材料等资源;新兴国家为各国提供了物美价廉的工业制成品:通过进口大量商品和服务,新兴国家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市场和动力.这说明新兴国家的发展A.消除了霸权主义 B.推动了世界经济发展C.引发了第三次科技革命 D.促进了多极化趋势【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新兴国家”“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市场和动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二战后,新兴国家不断发展,不断融入世界,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B项正确;新兴国家的发展并没有消除世界上的霸权主义,排除A项;材料没有叙述有关科技革命的内容,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内容是新兴国家的发展推动世界经济发展,未体现出多极化趋势,排除D项。故选B项。11.尼克松访华的根本目的是借助中国力量抗衡苏联。中国接受尼克松访华也是从斗争策略考虑,通过与美国改善关系减轻苏联对中国的军事压力。这是两个意识形态完全对立的国家在特定国际形势下结成的战略同盟。由此可见,尼克松访华得以实现的主要原因是A.美苏冷战中美国暂时处于守势B.尼克松访华符合中美双方利益C.中苏关系破裂中国需美国支持D.美国希望与中国结成军事同盟【答案】B【解析】【详解】题干体现了尼克松访华的目的地美国借助中国抗衡苏联,中国接受尼克松访华是为了减轻苏联对中国的军事压力,可知,尼克松访华得以实现的主要原因是符合中美双方的利益,B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美苏冷战中美国处于守势、中苏关系破裂中国需要美国支持、美国希望与中国结成军事同盟的信息,排除AC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36分)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50年6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公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总结了党过去领导土地改革的经验和收训,又适应新中国成立后的新形势确定了新政策,成为指导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基本法律依据。到1952年底,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土地改革的完成,从根本上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以及农村文化教育的发展,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了道路。——摘编自《新版中国共产党简史》材料二从1953年开始全国围绕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开展全面的工业化建设。156项工程全部是重工业,尤其是国防工业……”“一五”期间建立的工矿企业达到了1万个以上……这些新兴项目的先后投产,使中国原有工业结构巨变,也使原有工业布局明显变化,一定程度改变了旧中国偏重沿海、沿江地区、内地稀少的现状。——摘编自陈学平、兰日旭《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教程》(1)据材料一,指出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2)据材料二,概括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发展的特征.(3)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党和国家提出进行土地改革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共同目的。【答案】(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2)在苏联帮助下进行建设;重点发展重工业,尤其是国防工业。(3)推动中国工业化建设的发展。【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1950年6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公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总结了党过去领导土地改革的经验和收训,又适应新中国成立后的新形势确定了新政策,成为指导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基本法律依据。”可知,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从1953年开始全国围绕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开展全面的工业化建设”“156项工程全部是重工业,尤其是国防工业”,概括可知,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发展的特征有:在苏联帮助下进行建设;重点发展重工业,尤其是国防工业。【小问3详解】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党和国家提出进行土地改革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共同目的是推动中国工业化建设的发展。13.阅读材料,探究问题。材料一: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爆发,把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苏联和美国拖入了战争,把东、西方反法西斯战场连成一片,战争局势开始向有利于反法西斯国家的方向转变。一场联合打击日本法西斯和德国法西斯的血战在东、西方战场同时展开。——《世界史》材料二:冷战的出现,使得国际关系在直接或间接间受到巨大的影响。从20世纪40年代末到1953年3月斯大林的去世,美苏两国都是处于最紧张最激烈的对抗中。斯大林去世后,美苏关系走向缓和。但随后柏林危机等事件的爆发,美苏关系重新紧张。古巴导弹危机后,国际关系趋于缓和。但从70年代后期开始,美苏之间重新走向了对抗。1985年戈尔巴乔夫担任苏联最高领导人后,美国加强了对苏联的“和平演变”,因而美苏之间又趋向了缓和。1991年苏联最终走向了解体,为美苏冷战划上了句号。但是美苏在亚洲的关系并非能与欧洲所比拟。亚洲在冷战中一直以热战的形式出现着。195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做围墙合同范例
- 印刷底合同范例
- 多个人合租合同范例
- 流动资金合同范例
- 法人土地出租合同范例
- 出租野餐用具合同范例
- 2025珠海市劳动合同标准版
- 人才转让合同范例范例
- 国家债务合同范例
- 完整版100以内加减法混合运算4000道149
- 2024年护校队安全工作制度(3篇)
- 安全生产知识负责人复习题库(附参考答案)
- 2024年安徽省广播电视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有线广播电视机线员)考试题库(含答案)
- 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三校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 糖尿病酮酸症中毒
- Unit 6 Food Lesson 1(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精通版(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东北师大附属中学2025届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HSE(健康、安全与环境)计划书
- GB/T 44570-2024塑料制品聚碳酸酯板材
- 雨的形成课件教学课件
- 金蛇纳瑞2025年公司年会通知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