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一世界 一叶一千年_第1页
一花一世界 一叶一千年_第2页
一花一世界 一叶一千年_第3页
一花一世界 一叶一千年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一花一世界 一叶一千年.docx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千年秋日,驱车来泰和到县庐陵文化古村—江畔村,寻找历史长河中的“道法”,感悟生活中的“顿悟”,体味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千年。一花--花石潭江畔村后有座石礁山,石山临江一面成悬崖峭壁,山下是著名的花石潭。据《光绪泰和县志》记载:“花石潭在县东北三十里,潭侧有大小石,日出则五色灿烂如花,故名。”花石潭是古代赣江上的一个著名驿站,设有巡检司和便民仓。《明英宗实录》记载:“花石潭舟船停泊,多被盗贼劫掠,不可无巡检防捕,故命设之。”明代御史泰和人曾于拱记:“花石潭巡检司,明永乐初建,便民仓在花石潭巡司内,东西廊为仓。”明代兵部尚书泰和人尹直多次回乡,来到花石潭巡检司视察,对江畔旖旎风光留下了美好印象,赋诗轻唱……《江畔花石潭》去县东逾舍,巡司扼两河。盐沙堆白渚,花石蘸清波。风动金鳞跃,星驰采鷁过。几回经宿处,击节和渔歌。泰和学者刘崧在在花石潭边送别王巡检,感谢其任职五年,水陆畅通,治所平安。临别之际,感慨相见恨晚,劝君更尽一杯酒…《送王巡检宗道还卓口》都府青春白面郎,边城快马紫游缰。五年乘障山无盗,千里通津水有航。野驿晓晴芳树合,石潭春雨落花香。祇怜江上相逢晚,不尽东风酒满觞。一世界—赣商仁义精神世界江畔村兴盛于明清时期。江畔人临水而居,亦耕亦读亦商,善于经营,纷纷走出山村,在湖南常德等地开铺经商,成为“江右商帮”中的一支劲旅。在清朝道光、咸丰年间,更是出现了孙明、孙淓等一代赣商。他们先后捐献军饷报效国家,修建会馆士馆、学院书院,修筑吉安白鹭洲堤岸和桥梁道路,一门三代三修吉安府试院,善举遍布北京、南昌、吉安、泰和,享誉省内外,书写了《孙氏义田记》《开设谷当告示》《孙明捐置义田详牍》《乡试宾兴会记》《南宫宾兴会记》和《澄江书院记》等史志,在府史、县史上留下了厚重墨彩。江畔人发达致富后,先后建立义学、义田、义仓、义公会和义屋,江畔村成为远近闻名的“五义之村”。他们积极投身教育科举等公益慈善事业,先后捐修了京都会馆、南昌试馆、吉安白鹭洲书院和澄江书院等教育设施,刻印了《金元明八大家文选》,捐助泰和会试乡试学子…生动地诠释了赣商仁义精神。一叶--千年古樟江畔村古樟盛多,村口四周和房前屋后,被密密麻麻地拥簇,或单独一棵,华盖而立,独立成林;或一丛丛,连缀成林,成为江畔一道道美丽风景。古樟有伞樟、迎客樟、笔架樟和连理樟……位于村口古桥边草甸上,有一棵冠盖如云的大樟树,它胸径2米多,高30多米,樟枝叶在蓝天中摇曳,树冠荫蔽一亩多的地面。它挥展双臂,好似热情欢迎来往客人,因此也称为“迎客樟”。迎客樟为千年古樟,村庄历史同长,被称为镇村之宝。江畔村前有一条美丽的小河,名为“曲水”,如玉带般绕村而过,向东北注入赣江,实现江河交汇。跨河有一座三孔古石桥,称为南无桥为红米石砌置而成,青石桥墩上阴刻“光绪元年洪秋吉日建”和“南无阿弥佗佛”。传说,古时候有一天,天刚蒙蒙亮,文曲星早早来到凡间,考察天下读书人用功情况。他一路顺着赣江巡视过来,看见一群花石潭书院学子勤奋早读,决定给这个村庄增加文运,提笔在村庄前面虚点几笔,写了个草字“文”,于是,村庄前面出现了一条四转五折的小河,当年,村庄科举考试大中。村民为了感谢文曲星,把这条小河称作“曲水”,村民又在曲水河上架起了一座石桥,为了纪念文曲星,也称之为状元桥。一千年--千年庐陵文化江畔村,肇始于北宋,历经千年,为千年庐陵文化古村。江畔村保存有连片庐陵赣派风格民居。这些民居一律青砖条石黛瓦,飞檐翘角马头墙。马头墙高低错落,一般为两叠式、三叠式。马头墙的叠数可多至五叠或六叠式,其中五叠式俗称"五岳朝天"。古民居大多是清朝的,有独栋豪宅,也有由多栋组成的院落式连体大宅,其中最为阔气、最为气派的几栋位于村中心。村中心有两口古塘,一大一小,一方一长。大的正方池塘前为村中最为著名的豪宅--江畔别墅,名称源于外墙上的两个大字"别墅"。"别墅"门庭宽大,厚墙高屋,门外铺就一整块大红石,门墩、门楣均为青条石,门楣上方为木雕鳌头飞凤,整座别墅相当于3--4栋普通房屋的面积。长方形池塘正面为排屋,前后两排,每排3栋,共6栋组成一个深宅大院,门前为宽大红石台阶、红石门楣。按中国风水,水主财运,村中心两池塘前豪宅大院,都为当年富甲一方豪商所建。江畔村后赣江边有一高耸雄峙古塔,称为“魁星塔”。石塔由砖石砌置,六面五级,葫芦顶,高15米,塔身上下分别嵌有石刻“魁星阁”、“惜字”。“魁星”是赐科试第一的神灵,被人们尊称为文运之神,在科举考试中,取得高第称作“夺魁”,“魁首”,魁星塔是江畔村崇文重教的象征。在民间传说中,古石塔也是镇河妖之塔,免除大水频发,保一方平安。在江畔村后魁星塔旁,有颗数百年大樟树,分4-5枝大树杈,枝繁叶茂,有如笔架。从远处看,石塔就象一支如椽大笔,斜架在“笔架”上,因此,这棵大樟树被称为“笔架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