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3页/共23页高考模拟检测卷(一)试题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学在社会中承担何种职能?它的功能和意义如何?这些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恰恰意味着文学的功能是随着历史的变化而变化的。为了便于讨论,我们不妨将广义的文学缩小到叙事文学的范围内来专门加以观察。小说在西方18、19世纪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仅仅是个文学史特例,它并非历来如此。事实上,从《荷马史诗》一直到18世纪初的社会生活中,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学或小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重要性。与音乐和绘画一样,文学长期以来一直蛰伏于宗教和权贵的巨大阴影之下。同时,文学的社会性内容也受到一定的压抑,对世俗生活的记录或对个人经验的描述尚未成为文学的重要使命。不论是埃斯库罗斯,还是索福克勒斯,他们作品中个人经验的呈现和表述都是在神话的结构下展开的,同时与集体和社会的经验难以区分。悲剧的发生总是与不可知的命运、必然性以及上帝的存在纠缠在一起。在中世纪,薄伽丘和乔叟的写作表明悲剧中的上帝形象开始向世俗显贵人物转移。按照雷蒙·威廉斯的描述,悲剧的重点已经从亚里士多德的“幸福与苦难”转向世俗社会的“成功与失败”,而“命运越来越多地指涉世俗的成就”。但从总体上看,对上帝的信仰仍然主宰着悲剧的最终和解。而到了文艺复兴之后,文学对于世俗经验的描述的比重进一步加强,悲剧发生的动力从命运的逻辑和上帝的意志变成了个人选择性的行动,特别是这种行动在道德上的过失和瑕疵。从文学的功能方面来看,它与宗教一样,都是超越现实的伟大的激情。对现实生活的认识的局限性,使人们在欲望受到挫折时,在遭遇生活中的巨大不幸或失败时,希望能从文学中找到解释和安慰,因此文学中就有了超越现实的创作。只不过,这种超越往往是象征性的,是作为一种代偿的机制而出现的,不可能获得理性的证明。和宗教活动一样,超越的途径是一种想象性的和解与欲望的满足,具有一定的仪式性。在西方悲剧常见的形式中,威胁的解除和欲望的满足都由于最后上帝的出现或暴力政权的更迭而获得解决。在阿拉伯著名的《一千零一夜》中,我们也可以清晰地看到文学代偿性安慰机制的重要性。在假托谢赫拉扎德讲述的故事中,不管主人公的经历和遭遇如何充满凶险,曾经出现过怎样的挫折、失败和幻灭,到最后,绝大部分结尾总是以和解结束。在中国古代的叙事作品中,这样的例子也比比皆是,夸父逐日的结果显然是悲剧性的,但夸父被烧死之前所投出的手杖却变成了一个森林,因此这种失败未尝不可以被描述为一次胜利。问世于17世纪的《聊斋志异》为我们考察这种超越机制提供了一个范本。为什么《聊斋志异》会出现在中国的北方,而非江南,特别是经济发达的江浙一带?陈寅恪的解释是:《聊斋志异》的出现是社会环境压抑的结果,从而假托于狐女灵怪,对自身的经验和欲望进行宣泄、超越。而在晚明时期的江浙地区,由于地方丝织品经济所造成的社会繁荣,特别是当时社会名流生活风习的政治性空间已有了相当自由度,文人雅士已经可以在世俗社会中与那些“狐女”(比如柳如是等人)自由往来,不必像蒲松龄那样假托于梦幻了。18世纪末,现代意义上的文学概念开始在欧洲诞生,由于宗教的衰弱和资产阶级的日益强大,为了化解日益粗鄙化、程序化的功利主义意识形态危机,文学开始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出现,其功能在两个方面被加以强调:作为一种宗教替代品的价值系统,作为社会认同的一个重要安慰剂和黏合剂。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启蒙运动的深入,文学从一种神秘的经验开始转变为一个“科学化”的、可以被我们充分认知的知识领域。发轫于18世纪末的欧洲文学变革,与其说是对文学功能的重新发现,还不如说是对文学的强行“征用”。而中国近现代小说革命和文学革命则毫无疑问受到这一变革的影响,尽管两者之间的出发点、具体进程和后果都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对文学作用的过分强调。小说这样一个形式,从“街谈巷议”的微末小技,一跃而成为关乎民族、国家存亡的关键。(摘编自格非《文学的邀约》)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同时代的文学,其功能和意义从来都是不一样的,这恰恰意味着它是随着历史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B.在中世纪,悲剧中上帝的形象开始向世俗显贵人物转移,但总体上对上帝的信仰仍然主宰着悲剧的最终和解。C.18世纪末欧洲现代意义上的文学概念的诞生,既是社会发展进程的需要,也是文学神秘性消解的结果。D.无论是发轫于18世纪末的欧洲文学革命,还是中国近现代文学革命,二者都过分强调了文学的社会作用。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现实生活认识的局限性,会使人们在欲望受挫及遭遇不幸或失败时,想寻求一种解释和安慰,文学和宗教往往能满足人们这种需求。B.中西方文学中都有很多作为代偿机制出现的超越现实的创作,这表明很多时候文学其实无国界,其中都有人类共同的情感需求。C.《聊斋志异》没有出现在江浙的原因,可能是当时江浙的社会环境相对宽松,文人雅士可与“狐女”相往来,不必假托于梦幻。D.小说在18、19世纪取得重要的社会地位,成为关乎民族、国家存亡的关键,是社会发展到一个历史阶段的必然结果。3.下列古代叙事作品没有体现文学的“代偿性安慰机制”的一项是()A.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结尾,梁祝双双化蝶B.《孔雀东南飞》结尾,兰芝与仲卿化为相向而鸣的鸳鸯C.关汉卿的《窦娥冤》中,窦娥三桩誓愿都应验D.蒲松龄的《狼》(其二)中,屠户最后杀死了两只狼4.请结合文本,简要概述文学的功能和意义在18世纪前后有何不同。5.诞生于文艺复兴后期的《哈姆莱特》与诞生于19世纪中叶的《玩偶之家》两部戏剧中,主人公悲剧发生的动力有何异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1.A2.D3.D4.①从《荷马史诗》一直到18世纪初,文学没有体现出特别的重要性,只是通过想象性的和解与欲望的满足,提供一种代偿机制给人以安慰;②18世纪末,文学作为一种宗教替代品的价值系统,作为社会认同的一个重要安慰剂和黏合剂,在社会发展进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5.①相同点:二人悲剧发生的动力都有个人选择性行动的因素:哈姆莱特优柔寡断,迟迟不采取行动;娜拉玩偶般地先后屈从于父亲、丈夫。②不同点:哈姆莱特悲剧发生的主要动力源于时代、社会和命运安排的必然性;而安娜的悲剧更多是缘于自身认知没有觉醒而做出的错误选择。【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A.原文是说“没有固定的答案”而非“从来都是不一样的”;“意味着”的表达亦与原文表述不一致,原文是“这些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恰恰意味着文学的功能是随着历史的变化而变化的”。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D.“必然结果”表达绝对,原文第二段明确说“小说在西方18、19世纪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仅仅是个文学史特例,它并非历来如此”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D.蒲松龄的《狼》的情节是现实中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因此并非代偿机制。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文章第二段说“从《荷马史诗》一直到18世纪初的社会生活中,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学或小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重要性”,第四段说“对现实生活的认识的局限性,使人们在欲望受到挫折时,在遭遇生活中的巨大不幸或失败时,希望能从文学中找到解释和安慰,因此文学中就有了超越现实的创作。只不过,这种超越往往是象征性的,是作为一种代偿的机制而出现的,不可能获得理性的证明。和宗教活动一样,超越的途径是一种想象性的和解与欲望的满足,具有一定的仪式性”。由此概括出:从《荷马史诗》一直到18世纪初,文学没有体现出特别的重要性,只是通过想象性的和解与欲望的满足,提供一种代偿机制给人以安慰;文章第七段说“18世纪末,现代意义上的文学概念开始在欧洲诞生……其功能在两个方面被加以强调:作为一种宗教替代品的价值系统,作为社会认同的一个重要安慰剂和黏合剂。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启蒙运动的深入,文学从一种神秘的经验开始转变为一个‘科学化’的、可以被我们充分认知的知识领域”。由此概括出:18世纪末,文学作为一种宗教替代品的价值系统,作为社会认同的一个重要安慰剂和黏合剂,在社会发展进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相同点:文章第三段分析悲剧发生的动力时说,“到了文艺复兴之后,文学对于世俗经验的描述的比重进一步加强,悲剧发生的动力从命运的逻辑和上帝的意志变成了个人选择性的行动,特别是这种行动在道德上的过失和瑕疵”。作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哈姆莱特》和《玩偶之家》的悲剧发生的动力都有个人选择性行动的因素:哈姆莱特优柔寡断,迟迟不采取行动。得知父亲死讯的哈姆莱特开始变得尖锐敏感,沉郁低落,多疑内向,耽溺于冥想之中。在这种心理下,他变得优柔寡断,喜怒无常,思虑繁重却缺乏果敢的实践能力。他这种双重的性格使他在机会面前犹豫不决,在责任面前痛苦逃避,这导致了他无法果敢的进行掉复仇这个要求极高的行为,以至于发生最后的悲剧。而娜拉的父亲与丈夫都剥夺了她表达自己思想的权利,她只能选择忍耐。早在娜拉与父亲生活时,她就从来不敢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告诉父亲。玩偶般地先后屈从于父亲、丈夫。不同点:哈姆莱特悲剧发生的主要动力源于时代、社会和命运安排的必然性。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兴起,神学的影响力下降,人们开始尊重生命,观念具有普世意义,但同时封建思想仍然桎梏着一些人的思想。从当时的客观情况来看,丹麦是一个处于封建末期的王国,哈姆雷特则是一个外出留学的“进步青年”,一个早期的人文主义思想者,学者。由于初期的人文主义者的思想是不成熟的,具有一定的软弱性,所以必然无法同腐朽但是依旧强大的封建势力进行斗争。于是哈姆雷特的复仇不是立即发生的,而是由于客观条件对他的压迫使他的复仇一步步的推后,最后造成了他悲剧的人生。而安娜的悲剧更多是缘于自身认知没有觉醒而做出的错误选择。拉娜小时候是父亲的玩偶,结婚了却又成了丈夫的玩偶,她从来不曾真正在社会上独立过。在这样一个大男子主盛行的时代,娜拉的所谓觉醒,不过是假象,她想要走出去,可是她又能又去哪呢?依靠什么让自己过上好的生活呢?娜拉最后的命运:不是堕落,就是回来。(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篱下萧乾环哥路上蹦着闹着,小耳朵就没听到那辛酸的:“咱日子这下可苦了。你放规矩点儿就算心疼妈啦!”把带来的那份小行李安插在才腾出的一间厢房后,妈就开始呜咽着跟姨说了起来。姨口口声声地说:“离了倒好!”姨父用极客气、极有礼貌的样子劝妈放心,说:“地方有的是,都是一家人。”对这和善的男人,妈仿佛倒要哭了出来。姨家的什么都讲究。环哥躺在木床上,晃着小脑袋,想着姨家堂屋条案上那玻璃盆景,花花绿绿的。簟瓶里还插有大大荷叶托着的纸莲花。他翻过身来问:“妈,妈,姨家八仙桌上答答答响着的是什么呀?”妈推了他一掌:“小鬼,睡吧。”天一亮,环哥要看那肥胖的龙睛鱼去。他要起来。“给我睡下,小鬼。”“干么,平常这时我不已经该去拾粪了吗?”“这是城里。人家还没起呢,你不能胡闹!”环哥一定要爬起来。妈死命地捺住他,直到他答应起来不出房门。吃过早粥。环哥问妈“有啥活儿做呵”,可是,连妈想找事做还没有头绪呢。就说:“小兔崽子,你给我乖乖儿地在房里呆着就是做活儿了。”这,环哥哪儿成,一个爬惯了树钻惯了高粱地的孩子!一转眼,他就丢下纳鞋底子的妈,溜出房去了。一出房门,就见到梳了鲜红红、圆滚滚瓣子的表妹蹲下两条小腿,低着腰,在花丛里拾花籽,环哥就也帮起手来。不一会儿表妹就和他熟起来。他就说:“该叫我掐两朵花给我妈了!”环哥居心逗表妹,就索性把顶大的一朵掐了下来。登时,小姑娘就忘掉了适才的友谊,呜咽着“这是我们的家,这是我们的家”地走进厢房来,噘着小嘴告状。妈听了多扎心哪。她只好拍拍外甥女抽缩着的小肩膀,再在亲生的肉上拧两下。环哥一向对付身体上折磨的办法是一阵巨大而无泪的嚎啕。于是,午饭的时候,姨父好心地劝妈还是别打孩子。没有了同伴,环哥意识着寂寞了。他想着家里那条体己的黄狗。他想着黄昏的高粱怎样一仰一俯地向他点首。他想起杜家的猫又快要生养了,还答应给环哥一只黑白花的呢。他想起这场雨秋瓜要完了。梁家园的枣快熟了吧,该约谁扛了小竹竿去偷呢。想到枣,环哥对着那由屋脊背后伸出来的枣出神。看到那挂满了红绿果实的树枝,他下意识地感到家乡味来。表弟下学了。环哥两只粗手抓着表弟文弱的肩膀问:“你会爬树吗?”“不会。”“来。”环哥牵了表弟的袖头往后院走。“我爬给你看。”表弟羞怯怯地倚在院门。这不是他常来的地方。“你呆在底下。我去打,你捡。”环哥盘了双臂熟练地嘱咐着。“不,不。我爸爸不准动这树。他留八月节雇人打下来,送衙门上司的礼。”“干么雇人打呢,真是饭桶!来吧。瞧——”环哥吹了口拳头,便把一只脚蹬定那枣树的一块疤痕,双手一抱,就离开地皮了,吓得立在地面上的同伴直嚷留神。“算什么!这白玩儿!”说着,环哥敏捷地掉换了三脚两脚,小小身子已隐在果实累累的树枝上去了。随着,运用了小身躯所有的气力在那树枝上蹦跳,立时树叶如暴雨似地刷刷地摩擦了起来。长圆的枣,满红的,半红的,甚而青青的,都如雹似的必剥必剥地坠到墙根下,坠到熟菊花茎下,坠到表弟脖子上了。立时,羞怯的孩子也为这阵枣雨兴奋起来,乐着屈下了腰,选红的向腰间揽。环哥骄傲地说:“这,这不算什么!我们家里的树比这两棵还壮。结的圆枣有这么大——”说着环哥用两个手指圈成一个大大的圆环。“你爸让你上树吗?”表弟关切环哥在家中的自由。“我爸有半年多不在家了,”环哥夸耀地说,“我爸在北平有了阔事情。北平是顶大顶大的地方。比这儿还阔多了。什么都有——”“别瞎吹,你没有爸爸的。”“你敢说!你才没有呢!”“别急,我昨儿晚上听我妈和我爸说——”“说什么?”“说你爸不要你们了!”“放屁!”环哥挽起袖子来了。“你瞎说我揍你!”环哥一把就抓着表弟的领子,啪的一声,环哥的手掌落在那细嫩的皮肉上,随着是表弟的哭声。环哥丢下表弟扯开线绽的领口,丢下那些“臭”枣,撞了慌忙奔来的姨母个满怀,就一直逃回厢房去。看了环哥身上的泥渍,妈着急起来了。“又做什么孽了,小鬼!”“妈,”环哥噙着热热的泪扑到妈怀里去,“爸是不要咱们了吗?”妈由窗口看着飘在暮色里的炊烟,茫然地摇头。晚上,姨到房里和妈说呀说呀说到半夜。环哥蜷在床里酣睡了。朦胧中,他只听姨说了许多声:“姐姐,只怨我拿不了你妹夫的主。”等环哥醒来,那只柳条箱又已捆好立在门口了。姨父微笑地走进来,摸着下颏,用极温善有礼貌的样子说:“地方有的是。都是自家人。干么这么仓促?”环哥用赞同的眼色瞅着妈,但妈却用勉强的微笑对这温善的人摇头。一九三四年九月(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天一亮环哥就吵着要起床出去干活,吃过早粥他又要去找活儿做,说明环哥是个勤劳能干的孩子。B.环哥能与表妹表弟一起玩,但最终又都闹出不愉快,主要是因为他们从小生活环境及所受教育的不同。C.表弟“羞怯怯地倚在院门”,又关切环哥在家的自由,暗示了表弟在“什么都讲究”的自家其实是有很多拘束的。D.小说中,姨父每次出现都是“极客气”“极有礼貌的”“好心地”“极温善”,这都表明姨父是一个热情、善良的人。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年幼的环哥在去投奔姨母家的路上,没听到妈妈那句辛酸的话,这为后文的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B.“茫然地摇头”“勉强的微笑”等对母亲的动作和神态的细节描写,突出了母亲内心的复杂与无奈。C.小说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刻画了一个活泼好动、对一切充满好奇、不谙人情世故的乡下男孩的形象。D.小说中母亲与环哥、环哥与表弟、姨母与姨父这几组人物形象之间形成某种对比,凸显了小说悲凉的主题。8.文中画线句写出了环哥的一系列心理活动,请分析这样写的作用。9.萧乾在小说中选取了几个平凡的人物,叙述了一些琐碎的小事,但他在作品中不断变换叙述视角的写法,却让故事的呈现别有滋味。请结合文本分析这样写的好处。【答案】6.C7.D8.①美好的回忆,体现了环哥对从前乡村生活深深的怀念,也侧面表现了环哥活泼好动的性格特征;②美好的回忆,与环哥此时的处境形成反差,突出了环哥当下的“寂寞孤单”;③最后一句想到梁家园的枣,为后文环哥带着表弟打枣作了铺垫。9.①小说以第三人称视角讲述主要情节,便于客观、冷静地描写现实世界,尤其是儿童的世界;②小说穿插运用儿童视角,使儿童眼中的世界与现实世界构成强烈的反差;③两种视角来回切换,有利于刻画不同人物,多角度、多层次地揭示主题。【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吵着要起床出去干活”“说明环哥是个勤劳能干的孩子”错。“天一亮”环哥并非真要“起床出去干活”,而是要去看鱼,“要看那肥胖的龙睛鱼去”;当然也并非展现环哥“勤劳能干”,而是要表现他的好奇与贪玩。B.“主要是因为他们从小生活环境及所受教育的不同”原因表述绝对化。环哥与表妹的矛盾,主要是因为他的恶作剧;而与表弟的矛盾,主要是因为表弟说他和妈妈被抛弃的话刺激了他。D.“这都表明姨父是一个热情、善良的人”错。作者刻意地强调,运用的是反语,表现了姨夫的虚伪。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D.姨母与姨父之间不构成任何对比,姨母说“姐姐,只怨我拿不了你妹夫的主”也只是托辞而已,他们都不愿意再收留环哥母子。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人物形象及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画线句是环哥对从前乡村生活的回忆,连续三个“他想着……”以及一个“他想起……”,表达了环哥对从前乡村生活的深深怀念;他怀念的对象有黄狗、高粱、猫和枣,可以想见他在家时与那条体己的黄狗奔跑,在黄昏的田野看高粱,与杜家的猫玩耍,还有约了同伴扛了小竹竿去偷枣,这些描写也侧面表现了环哥活泼好动的性格特征;对家乡黄狗、高粱、猫、秋瓜等美好的回忆与现在“没有了同伴,环哥意识着寂寞了”形成对比,突出了此时环哥的寂寞无聊。
最后一句“梁家园的枣快熟了吧,该约谁扛了小竹竿去偷呢”,照应了后文打枣的情节,为后文环哥带着表弟打枣作了铺垫。【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写作技巧的能力。小说以第三人称视角讲述主要情节,如开头写环哥和母亲投靠姨母家,“把带来的那份小行李安插在才腾出的一间厢房后,妈就开始呜咽着跟姨说了起来。姨口口声声地说……姨父用极客气、极有礼貌的样子劝妈放心……”;写第二天早起环哥要出去看鱼,而妈怕打扰姨母一家不让他出门,“环哥一定要爬起来。妈死命地捺住他,直到他答应起来不出房门”;写环哥逗表妹掐花、带着表弟打枣等。采用第三人称便于客观、冷静地描写现实世界,尤其是儿童的世界;小说穿插运用儿童视角,如初到姨母家的环哥对什么都好奇,“环哥躺在木床上,晃着小脑袋,想着姨家堂屋条案上那玻璃盆景,花花绿绿的。簟瓶里还插有大大荷叶托着的纸莲花”;写环哥想家了,“他想着家里那条体己的黄狗……他想起这场雨秋瓜要完了。梁家园的枣快熟了吧,该约谁扛了小竹竿去偷呢。想到枣,环哥对着那由屋脊背后伸出来的枣出神。看到那挂满了红绿果实的树枝,他下意识地感到家乡味来”。中间通过转换儿童视角,使儿童眼中的世界与现实世界构成强烈的反差;两种视角来回切换,有利于刻画不同人物,既写出母亲的悲苦和寄人篱下的谨小慎微,也写出环哥的活泼好动,与表妹表弟这些城里孩子的不同,姨夫和姨母的自私虚伪等;视角转换多角度、多层次地揭示主题,如乡村与城市的差别,亲情的淡漠等。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神爵元年三月,诸降羌及归义羌侯杨玉①,背畔犯塞,攻城邑,杀长吏。时赵充国年七十余,上老之,使丙吉问:“谁可将者?”充国对曰:“无逾于老臣者矣。”上遣问焉:“将军度羌虏何如?当用几人?”充国曰:“兵难遥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愿陛下以属老臣,勿以为忧。”上笑曰:“诺。”乃大发兵诣金城。遣充国将之,以击西羌。充国常以远斥候为务,行必为战备,止必坚营壁,尤能持重,爱士卒,先计而后战。遂西至西部都尉府,日飨军士,士皆欲为用。虏数挑战,充国坚守。捕得生口,言羌豪相数责曰:“语汝无反。今天子遣赵将军来,善为兵,今请欲壹斗而死,可得邪?”初,开豪②靡当儿使弟雕库来告都尉曰:“先零欲反。”后数日,果反。雕库种人颇在先零中,都尉即留雕库为质。充国以为无罪乃遣归告种豪大兵诛有罪者明白自别毋取并灭天子告诸羌人犯法者能相捕斩除罪仍以功大小赐钱有差充国计欲以威信招降罕、开及劫略者,解散虏谋,徼其疲剧,乃击之。充国上奏。既而,玺书报,从充国计焉。充国乃引兵至先零在所。虏久屯聚,懈弛,望见大军,弃车重,欲渡湟水,道阨陿,充国徐行驱之。或曰:“逐利行迟。”充国曰:“此穷寇,不可迫也。缓之则走不顾,急之则还致死。”诸校皆曰:“善。”虏赴水溺死者数百,降及斩首五百余人。兵至罕地,令军毋燔聚落,刍牧田中。罕羌闻之,喜曰:“汉果不击我矣。”豪靡忘来自归,充国赐饮食,遣还。后罕竟不烦兵而下。二年夏五月,充国振旅而还。秋,羌若零、儿库共斩先零大豪杨玉首。汉封若零、弟泽二人为帅众王,置金城属国,以处降羌。(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赵充国破羌》)[注]①杨玉,西汉时先零羌首领,初附汉,被封为归义羌侯。②开(jiān)豪,开羌部落的首领:“开”与下文的“罕”都是羌人部落。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充国以为无罪/乃遣归/告种豪大兵/诛有罪者/明白自别/毋取并灭/天子告诸羌人犯法者/能相捕斩/除罪/仍以功大小赐钱有差/B.充国以为无罪/乃遣归告种豪/大兵诛有罪者/明白自别/毋取并灭/天子告诸羌人/犯法者能相捕斩/除罪/仍以功大小赐钱有差/C.充国以为无罪/乃遣归告种豪/大兵诛有罪者明/白自别/毋取并灭/天子告诸羌人犯法者/能相捕斩/除罪/仍以功大小赐钱有差/D.充国以为无罪/乃遣归/告种豪大兵/诛有罪者明/白自别/毋取并灭/天子告诸羌人/犯法者能相捕斩/除罪/仍以功大小赐钱有差/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陛是古代王宫、祠庙门前两边的高建筑物;后世用“陛下”表示对帝王的尊称。B.羌是我国古代的少数民族之一,因其居地在西部,故在汉朝时,泛称为“西羌”。C.质,即人质,指被扣留或劫持的、用以迫使对方履行诺言或接受某些条件的人。D.玺是印章,秦汉以后为皇帝专用,用玺封记的文书则称为玺书,后亦称为诏书。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七十多岁的老将赵充国不顾自己年事已高,当仁不让,主动请缨,领兵出击背叛汉朝、攻打城邑、杀害长吏的羌族叛乱者。B.赵充国领兵作战,行止有方,先计后战;他威名远播,动摇了羌族内部的军心,使其首领间互相指责,甚至后悔发动叛乱。C.赵充国设计,想凭借威信招降罕、开及被挟持的羌人部落,瓦解羌人部落之间的联合,并在叛军疲惫不堪时发动军事攻击。D.赵充国率军徐行追击先零羌,他认为穷寇不宜逼迫太急;缓慢追击,他们逃跑不会回头;逼迫太急,还可能导致己方死亡。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兵难遥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2)遂西至西部都尉府,日飨军士,士皆欲为用。14.请简要概括罕羌主动归降的原因。【答案】10.B11.A12.D13.(1)行兵打仗之事难以在远方预测,我愿赶到金城县,绘成地图呈上作战方略。(2)于是他率军向西来到西部都尉府,每天都用酒食慰劳将士,将士都愿意为他所用。14.(1)赵充国打败叛乱的先零羌,对罕羌有震慑作用;(2)汉军言而有信,纪律严明,没有侵扰罕羌。【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赵充国认为他没有罪,便将雕库放回去,让他转告羌人的部落首领说:“汉朝的大部队前来是杀有罪的人,你们要清楚地区别开,不要与有罪的人混在一起去死。天子转告各部羌人,犯法者如果能主动捕杀同伙,就免除罪刑,仍按功劳大小赐给金钱。”“大兵”指汉朝的大部队,是“诛有罪者”的主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D。“天子告诸羌人”主谓宾俱全,“羌人”是“告”的宾语,宾语后断开,且“犯法者”是“能相捕斩”的主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C。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陛是古代王宫、祠庙门前两边的高建筑物”错误,“陛”原意是台阶,后特指帝王宫殿的台阶。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D.“还可能导致己方死亡”错误,原文“急之则还致死”的意思是“逼迫太急,会回头死战”。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遥”,在远方;“度”,预测;“驰至”,快马赶到;“方略”,作战方略。(2)“遂”,于是;“日”,每天;“飨”,犒劳,慰劳;“为用”,为他所用。【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由上文来看,赵充国带兵攻打叛乱的先零羌,“虏赴水溺死者数百,降及斩首五百余人”,大败先零羌,这对罕羌起到震慑作用。由大汉军队道道罕地的表现来看,“兵至罕地,令军毋燔聚落,刍牧田中”,赵充国命令军队不得焚烧羌人的部落,不得在田地里牧马,罕羌得知后非常高兴,认为“汉果不击我矣”,之后“豪靡忘来自归……后罕竟不烦兵而下”。参考译文:神爵元年三月,那些归顺的羌人以及归义羌侯杨玉等人,一起背叛汉朝,侵犯边塞,攻打城镇,杀死地方官吏。当时赵充国年已七十多岁,皇上认为他老了,派御史大夫去问他:“谁可担任平定羌人的将领?”赵充国回答说:“没有比老臣更合适的了。”汉宣帝又派人去问他,说:“你估计羌人会怎样?应当派多少人?”赵充国说:“行兵打仗之事难以在远方预测,我愿赶到金城县,绘成地图呈上作战方略。请陛下交给老臣来办,不必担忧。”汉宣帝笑着说:“可以。”于是便调发大军前往金城。派赵充国率领金城部队,去攻打西羌。赵充国经常注意派侦察兵到远处巡察,行军时一定做好战斗准备,扎营时一定使营垒坚固,他特别老成持重,爱护士卒,必先制定好作战计划,然后再进行战斗。于是他率军向西来到西部都尉府,每天都用酒食慰劳将士,将士都愿意为他所用。羌敌屡次挑战,赵充国坚守不出。汉军从抓住的俘虏口中得知,羌人的部落首领相互指责说:“告诉你不要反叛。现在天子派赵将军来了,他善于用兵,如今我们想一战而死,办得到吗?”最初,开羌的部落首领靡当儿派他的弟弟雕库前来报告西部都尉说:“先零羌想反叛。”过了几天后,果然反叛了。雕库同族的许多人在先零羌中,西部都尉就扣留雕库为人质。赵充国认为他没有罪,便将雕库放回去,让他转告羌人的部落首领说:“汉朝的大部队前来是杀有罪的人,你们要清楚地区别开,不要与有罪的人混在一起去死。天子转告各部羌人:犯法者如果能主动捕杀同伙,就免除罪刑,仍按功劳太小赐给金钱。”赵充国的计划是想用威信招降罕、开以及其他被先零羌劫持胁迫的羌人部落,瓦解羌人联合叛汉的阴谋,等到他们疲惫不堪时,再去攻打他们。赵充国奏报朝廷。不久,皇帝颁赐诏书,采纳了赵充国的计策。赵充国便率军到了先零羌所在的地区。先零羌屯驻已久,防备松懈,突然见到汉军到来,丢弃车辆辎重,企图渡过湟水,道路狭窄,赵充国率军慢慢驱赶羌军。有人说:“追遥战利,行动迟缓不行。”赵充国说:“这是走投无路的穷寇,不可逼迫太急。缓慢追击,他们只逃跑不回头;逼迫太急,则会回头死战。”诸校官都说:“有道理。”羌敌争相渡水,掉入水中淹死的数百人,投降和被斩首的五百多人。汉军到了罕羌的领地,赵充国命令军队不得焚烧羌人的村落、不得在田地里牧马。罕羌听说后,高兴地说:“汉军果然不攻击我们。”罕羌的首领靡忘亲自前来归降,赵充国设宴招待他,并让他回去了。后来罕羌终于不用兵就平定下来。汉宣帝神爵二年,夏季,五月,赵充国整顿队伍班师回朝。秋季,羌人若零、儿库等部落首领共同将先零羌的首领杨玉斩杀。汉宣帝封若零、弟泽二人为帅众王,设置金城属国,用来安置归降的羌人。(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酬淮南廖参谋秋夕见过之作刘禹锡扬州从事[注]夜相寻,无限新诗月下吟。初服已惊玄发长,高情犹向碧云深。语馀时举一杯酒,坐久方闻四处砧。不逐繁华访闲散,知君摆落俗人心。[注]扬州,唐代淮南节度使治所;从事,是唐代参谋等幕职的泛称。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在察觉自己的过错之后,写作此诗来赠答淮南廖参谋,表达自己的歉意。B.“高情”句与诗人“便引诗情到碧霄”句,皆将想象驰于碧空,有旷远之感。C.诗人与廖参谋月下吟诗对饮,闻砧声四起方觉时间之久,可见彼此相谈甚欢。D.作为酬赠之作,本诗在质朴无华、自然流畅的语言中蕴含了作者真挚的情感。16.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15.A16.(1)表达了对好友的感激与赞赏之情。“不逐繁华”“摆落俗人心”是对好友不慕权贵来访问自己的感激,更是对好友不流于世俗的行为的赞赏。(2)隐含了自身仕途不顺的感伤之情。“闲散”一语突出诗人此时境况,落寞抑郁之情蕴含其中。【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A.“察觉自己的过错”“歉意”错误,这是对诗歌标题的曲解,标题“酬淮南廖参谋秋夕见过之作”中“见”相当于“我”,“过”是“拜访”之意,“见过”即为“拜访我”,这是对淮南廖参谋来拜访自己的酬答之作,含感激之意。故选A。【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先理解尾联的意思,然后结合全篇分析作者的情感。“不逐繁华访闲散,知君摆落俗人心”意思是“你不追逐权贵之人却来拜访我这个闲散之人,我知道您是摆脱了世俗之人的行为”。由诗歌标题“酬淮南廖参谋秋夕见过之作”可知,淮南廖参谋在秋夕之时来拜访诗人,所以尾联中的“不逐繁华访闲散”“摆落俗人心”的是廖参谋,而“闲散”则是指诗人自己;廖参谋没有像那些“俗人”一样去“逐繁华”,而是来访我这个“闲散”之人,这既是对友人不慕权贵的赞赏,也是对友人来访问自己这个闲散之人的感激;诗人说自己是“闲散”之人,既有自嘲的成分,也暗含感伤之意,可知此时的诗人是闲置之身,未受重用,所以自嘲之中是含仕途不顺的感伤落寞。(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学而》中孔子认为“好学”的表现有三条:一是就物质生活而言,即“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二是就言行实践而言,即“____________”;三是就学习态度而言,即“__________”。(2)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中说:“比类虽繁,以切至为贵。”《谏太宗十思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木与根”为喻表明为政者积德义的重要性,便是极其“切”合。(3)古人常借酒兴作诗,于是盛酒的“樽(尊)”作为意象,开始出现在很多诗文中,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敏于事而慎于言②.就有道而正焉③.求木之长者④.必固其根本⑤.驾一叶之扁舟⑥.举匏樽以相属【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敏”“慎”“固”“匏”“樽”。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2021年我国快递业务量突破1000亿件,也就是平均一天近3亿件。快递不送上门的现象普遍存在,而由此产生的纠纷也是①数不胜数(不胜枚举)的。届时,监管机制如何去应对这种局面,相关部门应该②未雨绸缪(未风先雨)。从媒体的调查中可以看到,快递不送上门并非快递员“不敬业”这么简单。()况且消费者家里无人几乎就是常态,快递柜的存在亦有其合理性。现在的问题是,快递不送货上门,会不会成为常态?我们现有的对“快递不送上门”的批判,都是建立在送货上门“③天经地义(名正言顺)”的基础上的。然而随着快递量和相应成本的变化,这个④“情理之中(理所当然)”的基础,还会一直稳固吗?以现有的快递体量和消费者对送货时长的预估,快递必须送上门,就必然要付出巨大的成本。这可能体现为快递单价上涨、送货时间延长,甚至是监管力量的极大投入。因此,对“快递不送上门”的现象,不宜停留在情绪化的批判层面,而应该直面背后的现实和规律。对于快递企业,应该充分地提供情况告知与多重选择,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不能擅自变动运输合同条款。而对于消费者来说,也不妨预先做好心理建设,当选项增多、价格浮动,自己的接受区间到底在哪个层次。18.文中画横线的成语,应该用括号里的成语替换的一项是()A.① B.② C.③ D.④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但是放快递柜,扣的都是快递员自己的钱,而“不放快递柜根本送不完”。B.因为“不放快递柜根本送不完”,而放快递柜,扣的都是快递员自己的钱。C.因为放快递柜,扣的都是快递员自己的钱,而“不放快递柜根本送不完”。D.但是“不放快递柜根本送不完”,而放快递柜,扣的都是快递员自己的钱。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对于快递企业来说,应该充分地提供情况告知与多重选择,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不能擅自变动运输合同条款。B.对于快递企业,应该提供充分的情况告知与多重选择,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不能擅自变动运输合同条款。C.对于快递企业,应该充分地提供情况告知与多重选择,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不能擅自变动运输合同条款。D.对于快递企业来说,应该提供充分的情况告知与多重选择,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不能擅自变动运输合同条款。【答案】18.D19.B20.D【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A.数不胜数:形容数量极多,很难计算。不胜枚举:无法一个一个全部列举出来。形容同一类的人或事物很多。语境强调纠纷数量多,使用正确。B.未雨绸缪:比喻事先做好准备。未风先雨:比喻未见事实先下结论。语境强调事先做准备,使用正确。C.天经地义:指非常正确不容置疑的道理。名正言顺:做事理由正当而充分,理直气壮。语境强调正确性,使用正确。D.情理之中:事情在该发生的情况下发生,没有意外成分,都是在人们的预料之中。理所当然:发生的事情本身合乎道理(非情理),不容怀疑。语境指非情理的情况,应改为“理所当然”。
故选D。
【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的能力。
前文是说结论“快递不送上门并非快递员‘不敬业’这么简单”,后文解释原因,前后文之间是因果关系,句首应该用因果连词,排除AD;与上文“快递不送上门”相衔接,下句应先解释“不放快递柜根本送不完”的情况,据此排除C。
故选B。
【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语病有:主客颠倒,“对于快递企业”应改为“对于快递企业来说”。语序不当,“充分”应该作定语,修饰“情况告知”;按照事理逻辑,“情况告知”在前,“多重选择”在后。成分残缺,“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缺谓语动词,在前面加上“保障”。修改正确的只有D项。
故选D。(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棉花糖实验是美国斯坦福大学沃特米歇尔博士于1966年在幼儿园进行的著名心理学实验,他将“延迟满足”和“自控力”“更好的未来”进行了紧密绑定,并指出“延迟满足”能力是可以训练的。①,自身延迟满足能力的确会帮助人有效地应对眼前诱惑,克服当下困难,忍耐缓慢进程,接受一次次失败,一直坚持到目标的达成。正确的延迟能力训练是一剂良药,②?有些孩子对“正确性”极为敏感,本身就是自控力的典范,当他们提出要求时,多半已经完成了判断自身需求是否合理的过程。③,反而很可能会让他们越来越偏离自己人格结构中本该拥有的优势和天赋。还有的孩子本来就是爱心小天使,凡事为他人着想,他们习惯压抑甚至忽略自己的要求,如果再遇到把“延迟满足”教育奉若神明的父母,他们该多么无助!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22.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要求使用包含转折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45个字。【答案】21.(1)当一个人为理想的目标而努力时
(2)但是它是否适合每个孩子
(3)对这样的孩子盲目采用“延迟满足”教育22.示例一:“延迟满足训练”虽是养成自控力的好方法,但若用错对象,就可能产生教育的伤害。
示例二:“延迟满足训练”虽然是养成自控力的好方法,但不是所有孩子都适合这种训练方法。【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语境是说在哪一种情况下延迟满足能力有效,结合后文“一直坚持到目标的达成”可知,此处针对的是有理想有目标的人,据此应填:当一个人为理想的目标而努力时。第二空,这是一个问句,前文强调“正确的延迟能力训练是一剂良药”,后文指出有些孩子适合,还有的孩子不适合,据此应填:但是它是否适合每个孩子。第三空,根据“反而很可能会让他们越来越偏离自己人格结构中本该拥有的优势和天赋”可知,语境是说不适合采用“延迟满足”教育的情况,据此应填:对这样的孩子盲目采用“延迟满足”教育。
【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段压缩概括的能力。语段共分两层。第一层包括前两句话,“身延迟满足能力的确会帮助人有效地应对眼前诱惑,克服当下困难,忍耐缓慢进程,接受一次次失败,一直坚持到目标的达成”概括出:“延迟满足训练”是养成自控力的好方法。第二层,第三句是一个过渡句,下文“有些孩子”“还有的孩子”区分了孩子的不同情况,指出“不是所有孩子都适合这种训练方法”,或“若用错对象,就可能产生教育的伤害”。根据以上信息,用一个转折复句概括表述即可。
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破圈”是近几年网络流行的一个热词。“圈”是什么?通常认为,圈就是认知的集合,就是生活的轨迹与范畴。有人说,了解一个人,看他交往什么样的人、在什么“圈”里以及在所处的圈里的影响力即可。现在请你以一名大学新生的身份,给你高中时的好友写一封信,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及看法。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勇于“破圈”的人生更精彩人生世间,难免与他人与社会发生关系。价值观相同、爱好相似、地域文化相近的人往往会抱团同行,建立“圈层”,谋求利益较大化。坚守“圈层”,固然能守望相助,风雨与共,人生稳妥安定,但囿于一“圈”,终究未能领略世间万千美。心底无“圈”天地宽,勇于“破圈”的人生更精彩。勇于“破圈”的人生经历更丰富。“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用这样的方式来丰富人生经历,各个“圈层”的人都能做到。“破圈”则不然,是要从自己原先隶属的“圈层”里走出来,用不同的价值观、喜好等来经历别样的人生。朱元璋从乞丐、放牛娃的“圈层”到了帝王“圈层”,他的一生跨越了多个“圈层”,人生经历之丰富不可殆言。倘若他有曹雪芹这样的文学才华,同样可以写成一部伟大的小说。曹雪芹的“破圈”经历与朱元璋同样波诡云谲,只是方向刚好相反。“破圈”丰富了他们一生的内容,他们经历的人事活动,有的人可能活上好几辈子也难以经历。这是他们精彩人生的基础。丰富的经历促成勇于“破圈”的人的思想趋于成熟。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勇于“破圈”的人,不断从“东山”这样的“圈层”走向“泰山”,视界越广远,见解就越深刻,人生也就更精彩。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张莉教授认为,“破圈”指的是破除传统的舒适圈”。也就是说,一个人要走出自己熟悉的小圈子,去接触、关注陌生的更大的圈子。这其间,一个人的肉体、精神甚至灵魂都能得到历练、升华。勇于“破圈”,需要勇气、意志和智慧,一旦蛹化为蝶,人生就会精彩纷呈。“庐陵事业起夷陵”,这句话是前人对欧阳修勇于“破圈”成就沉稳人格从而臻及人生精彩的一生的概括。正是抓住了那次贬官夷陵的契机,欧阳修勇敢地破除了自己的“舒适圈”,投入到陌生的更广阔的北宋社会普遍关注的大圈里去。原先那个在洛阳留守府里吟风弄月的清客才子,终于褪却清涩,走向成熟。一个很快就要成为北宋文坛领袖的读书人在偏僻宁静的夷陵,其思想趋于成熟,性格也变得成稳。倘若欧阳修怯于“破圈”,习于守在“舒适圈”,即便遭贬三次五次,也只会逆来顺受、苟且偷生而已。苏辙在《上枢密韩太尉书》一文中,把人生的演进与生活空间的拓展联系在一起,很形象地告诉我们,人生的演进,就是不断地从一个小“圈层”跃进到一个大“圈层”。怯于“破圈”,就意味着人生的停滞。换言之,只有勇于“破圈”的人,其人生才会不断演进。随生活内容的不断丰富、思想认识的不断成熟,其人生风景也日益精彩。【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材料由“破圈”引出“圈”这个词,其实相当于给出了一个话题。然后对“圈”给出了解释,并引出相应的观点,那就是了解一个人,看他的“圈”就可以了。写作任务是以大学新生的身份给高中时的好友写信,并谈个人对上面观点的理解。也就是说,看一个“圈”,了解一个人;还是说,并不能看一个“圈”,了解一个人呢?俗语讲“什么人找什么人”,也就是说,农民的朋友是农民,司机的朋友是司机,善良人的朋友都善良。但是,总有一些特殊情况,比如说平民也可以有高官朋友,农民也可以有富商朋友,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破圈”。因此,在写作的时候,你可以认可材料中所给的观点,也可以从反面来看,总之,选择哪个观点都可以。在写作时,如果你认可材料中的观点,你可以这样开头: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但是,我们要努力打破,选择更优秀的人做朋友,让自己更优秀。然后再选择一些素材加以分析,并由此可以拓展出,环境或外物对人的影响非常大。确立这一观点并分析之后,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与优秀的人交朋友,提升自己,改变自己。在这里也可以举一些例子,尤其是一些受到正面影响的人的例子。最后指出,我们要扩大社交圈,敢于突破,使自己更优秀。写作时一定要注意,不要受现在常见话题“破圈”的影响,一味去写文化“破圈”,从而偏离试题要求。立意:1.物以类取,人以群分。2.敢于突破,让自己更优秀。3.潜移默化,努力提升自己。
高考模拟检测卷(二)试题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作为社会治理的基本支点,社区的和谐是构成国家与社会和谐稳定的基本要素,是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的前提和保证。社区的和谐有赖于居民自身的和谐、家庭的和谐、邻里关系的和谐等。关注自我身心和谐。和谐社区首先是个人的自身身心和谐。实现自身和谐,必须做好修身养性。每个个体的人都是身体与心灵的统一体。“心”是指人的思想、灵魂、精神、心理。除了要满足身体、生理上的需求和欲望外,还应该有精神上的追求。但在现代社会,市场经济利益的驱动机制极大地刺激了人的物质欲望,常常会带来人内心的纷乱、空虚、失衡,甚至导致各种心理问题和精神疾患。在现代社会,平衡人的身心,必须控制欲望、达到身心中正平和。其一,调整自己的需求与动机,修养心灵,达到身心平衡,使精神升华。其二,学会管理情绪,掌握“中庸”之道。所谓“中庸”就是要求人们处世分寸适宜,恰到好处,基于常理,合乎常情,像孔子一样凡事“叩其两端而执其中(《论语·子罕》)”,反对过犹不及。不违背情理、适时适度、切合场合,这样就达到了“和”的境界。其三,培养正确的财富观。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必须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但必须学会“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富可以润屋,德更可以润身。仁德重于财富,学习孔子弟子颜渊的乐道重道。颜渊箪食瓢饮,居陋巷,却乐在其中。我们应该使自己的身心和谐、内外和谐。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人不仅具有自然属性,还有社会属性。社区和谐有赖于人际和谐。社区人际关系的和谐包括两个方面:家庭的和谐和邻里关系的和谐。以恪守孝道为核心的和谐家庭建设。家庭是社区的基本组织,是维系父母与子女关系的重要场所。家庭和谐是构建和谐社区的基础。目前,很多的家庭矛盾集中在父母与孩子、尤其是年老的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上。俗话说,“一家敬老则一家安,一乡敬老则一乡安”。社区的和谐有赖于家庭,家庭的和谐必须重拾传统孝道,并做到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诗经·小雅》云:“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赡养年老的父母是人之情,是天之经、地之义。行孝要及时。一方面天增岁月,为他们长寿时子女能承欢膝下而高兴,一方面又为他们衰老、来日无多而恐惧。在父母俱在、椿萱并茂时,尽心尽力报答父母之恩情。用恭敬之心来行孝。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对父母有恭敬之心的子女,与父母相处时必然有愉悦的脸色,平和的声音。对父母,尤其是年老生病的父母,好的脸色、恭敬的态度堪比美食华服,胜过千金良药。孝顺老人,以“敬”为前提,还要以“顺”为基础。父母有自己特定的喜好、个性、习惯。孝顺父母必须破除以自己为中心的价值观,以父母认为合适的方式去尽孝,其主旨是以尊重长辈的意愿,顺从长辈自愿的生活方式为基本原则。当然,“孝”非盲从。父母与子女有血缘上不解于心的天然关系,但彼此又是独立的个体,具有独立的人格和精神自由。尽管亲子关系是世间最珍贵的血缘关系,但不能因为这种关系就去剥夺个体之间的平等与独立。就父母而言,父母不能以“孝”的名义,对孩子进行道德绑架。构建和谐的邻里关系。“远亲不如近邻”。基于地缘而形成的人际关系是社区最基本的关系。邻里间的良性互动、人际关系融洽、互相间的保护和支持,是社区和谐最直观的表现。开展各种活动,建立居民之间的情感网络。注重社区文化建设,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发展居民相同的兴趣爱好。如开办国学班、梨园课堂、茶道、花道课堂等,满足社区居民不同的文化需求,提升社区居民对传统文化的感悟力,增强居民之间的文化认同和情感联络;利用传统节日开展一些活动,如端午节举办包粽子比赛等,将社区居民联结成为一个共同体,消除城市生活的封闭性带来的隔离感,把社区结构下的“生人社会”变为“熟人社区”,对不文明行为也能起到很好的约束作用,对构建和谐社区意义重大。——摘编自张玉春《文化传承视角下的和谐社区建设》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社区的和谐事关人民幸福、社会稳定和国家利益,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B.个人的修身养性直达个人身心和谐,个人的身心和谐是社区和谐的前提之一。C.现代人已经无需考虑诸如温饱之类的生理问题,因而更应该关注心灵问题。D.将社区打造成一个熟人共同体,需要进行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打破封闭。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在强调个人身心和谐发展的段落中,基于现实的考虑着重强调了“心”的健康。B.文章引用经典,不仅使论证更加充分可靠,也使其多了一份文化意蕴,文气充沛。C.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总说社区和谐的重要性,然后分说具体做法,最后总结全文。D.文章在论证孝道的重要性时,采用了辩证思维,不至使其落入封建道德的框架之内。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颜渊的例子很好地说明了儒家的财富观——注重心灵的和谐发展,而不注重物质财富。B.作者在论证孝敬父母的段落中,强调了对父母的精神关怀,与孔子“色难”的体悟如出一辙。C.邻里关系和谐是社区和谐的直观表现,在社会层面上说,它比家庭内部的和谐关系更为重要。D.文中指出可以利用一切传统节日举行社区活动,这样做既可以联络感情,更可以弘扬文化。【答案】1.C2.C3.A【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已经无需考虑……生理问题”过于绝对,依据原文“除了要满足身体、生理上的需求和欲望外,还应该有精神上的追求”可知,“生理问题”是必须考虑的而不是无需考虑。“因而更应该关注心灵问题”说法错误,依据第二段“但在现代社会,市场经济利益的驱动机制极大地刺激了人的物质欲望,常常会带来人内心的纷乱、空虚、失衡,甚至导致各种心理问题和精神疾患”和第三段“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必须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但必须学会“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两者分别从问题现状和价值意义两个角度指出了关注心灵问题的重要性,而并非选项中说的是因为无需考虑温饱生理问题才更关注心灵问题。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梳理行文思路的能力。C.“总分总的结构”错误。原文第一段是总起,首先提出社区和谐的重要性,然后以“社区的和谐有赖于居民自身的和谐、家庭的和谐、邻里关系的和谐等”这句话总述下文内容。第二、三段逐层深入地探讨了“关注自我身心和谐”的重要性,第二段第一句是这一分论点的总起句。第四段从关注自我过渡到处理好人际关系,“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这一分论点的总起句,在此基础上,第四段末尾直截了当地指出人际关系的两个不同方面。第五段——第七段以“以恪守孝道为核心的和谐家庭建设”为总起句,辩证说明了保持家庭和谐的重要性。第八段以“构建和谐的邻里关系”为总起句,论述了维持和谐邻里关系的重要性。全文至此结束,并无总结句或总结段,因此不是“总分总的结构”。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B.“如出一辙”说法有误。孔子“色难”指侍奉父母要一直保持和颜悦色是很难的。很多人的孝道,一直止于物质层面,困在“色难”上。但孔子眼里的孝顺,不仅仅是在物质方面满足父母的需求,更要在内心去关注,内心孝,言语就顺。孔子主要是从儿女角度去讲的,而文中作者在此基础上,还针对新时代新特点,指出父母“不能因为这种关系就去剥夺个体之间的平等与独立”,对父母也提出了要求。C.“它比家庭内部的和谐关系更为重要”说法有误。原文并未比较家庭关系和谐与社区关系和谐重要性的区别。“远亲不如近邻”中的“远亲”并非指家庭关系,且这句话只是为了说明基于地缘而形成的社区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而并非是为了比较邻里关系和家庭内部关系。D.“一切传统节日”有误。原文只是说“注重社区文化建设,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发展居民相同的兴趣爱好”“利用传统节日开展一些活动,如端午节举办包粽子比赛等”,并没有说明是“一切”。故选A。(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近段时间以来,“流量明星”成为公众热议话题。“流量明星”作为从事演艺工作的个体,本应通过诚实努力的劳动,为社会带来健康积极的精神价值。但是,一些“流量明星”盲目尊崇“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甚至推行极端的“个人主义”,在个人思想和精神价值上逐渐走入歧途。一段时期以来,很多艺人或以羸弱形象示人,或追求“蚂蚁腰”“瓜子脸”等所谓的“高颜值”,扭曲了健康的审美观,而这种畸形的审美居然在“饭圈”粉丝的追捧中成了一种“时尚”。无论是从传统文化的传承还是从新时代的社会需求来看,这种病态审美观都不符合时代需求,会将青年一代的审美观引入歧途。很多“流量明星”自以为有了名气和流量,受到了“饭圈”追捧和资本追逐,就频繁奔赴在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以及各类活动的现场。他们大多没有经过严格、专业的艺术训练,也缺乏深入生活的体验,难以塑造出扎实厚重且富于生命力的艺术角色和艺术形象。(摘编自2021年9月3日《光明日报》——《别让“高流量”带偏正能量》)材料二:作为大众文化的产物,明星的生成有一定的文化价值,明星效应也会对作品的社会传播起到一定作用。但如果以牺牲文化艺术品质为代价来追求明星效应,就是舍本逐末了。一段时间以来,业界有时对流量明星存在着过度依赖与过度追捧,体现为影视剧集为其量身定制、综艺晚会为其打造秀场、网络平台为其热搜霸榜,滋生出“作品服务于个人”的错误倾向,将导致创作背弃文化艺术逻辑和规律,脱离正确轨道。事实上,优秀的文艺作品,不是吸纳明星、炒作明星,而是能够在真正意义。上制造明星。以电视剧为例,《闯关东》《士兵突击》《潜伏》等“现象级”作品的诞生,让其中一些演员的知名度随之提升,证明了演员“出圈”靠的是用心、用情、用功的创作态度和不断磨练以至娴熟的高超演技。透过“流量明星”现象,我们更加认识到强化年轻演员艺德修养的重要性。所谓“台上演戏,台下做人”,文艺作品是为人民群众提供精神营养与思想启迪的,演员的名气越大责任也越大,光环越多磨练也越多。作为演员,只有自觉按照示范者和引领者的高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才能以良好的公众形象和社会口碑提升演艺事业上的生命力与影响力。(摘自2021年9月10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文艺创作必须破除“唯流量论”》)材料三:流量本无罪,在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市场的选择和观众的认可,未来我们更需要从数据安全的高度重视文艺作品的流量统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于2021年9月1日正式施行,这充分彰显了国家对数据安全的高度重视。不过在人们的一般认识中,文艺作品的流量似乎并不被认为是核心数据。其实不然,流量是文化数据的一种结算方式,涉及人心向背、价值取向、审美趣味、国民心理、舆论导向、社会稳定等,对国家的文化安全和综合国力竞争具有重要的影响力,流量也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以往,流量的统计往往被播出平台和商业公司所支配,流量被不合理的算法所规制,容易造假、篡改和被利用,缺乏必要的监管。对此,不能仅仅依赖企业和娱乐资本的自觉,而应该从维护数据安全的高度重视流量的统计,根据法律进行严格的规范和管理,斩断文艺领域内规模庞大的流量黑灰产业链,对刷单炒作、炮制网络“爆文”、“养号”控评、刷分控评、批量转评赞、非法引流等行为进行依法惩处,提高数据造假的违法成本,严打假收视率、假流量、假评分的操作模式。中国文艺产品需要更多类似“中国视听大数据”这样可靠的“国家队数据”。不过,由于中国的文艺产品的体量太大,要迎接收视数据“透明时代”的到来,让中国视听传播环境与业态呈现出长久的清朗状态,只依靠一两支国家队是不够的,需要建设更多类型、更多维度、更高频次的数据库,需要有更多的具有社会公信力的团队加入流量统计的队伍,应该鼓励、扶持第三方学术研究团队、智库团队参与到数据库建设中,健全完善基于大数据的评价方式,加强网络算法研究和引导,维护文化数据安全,加强文艺评论阵地管理,建立有公信力和生命力的文艺评价体系,为文艺作品的销售、评估、评价、评奖等奠定良好的基础。(摘自2021年10月13日《文艺报》——《后流量时代的文艺评论当议》)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流量明星”作为从事演艺工作的个体,他们的生成有一定的文化价值,也会对作品的社会传播起到一定作用。B.“流量明星”成为公众热议话题,主要是一些“流量明星”价值观错误、审美观扭曲、演艺观走偏。C.“流量明星”本应通过诚实努力的劳动,为社会带来健康积极的精神价值,但是他们却难以做到艺德双馨。D.由于业界有时对流量明星存在着过度依赖与过度追捧,滋生出了“作品服务于个人”的不正确倾向。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由于不吸纳明星、炒作明星,所以《闯关东》《士兵突击》《潜伏》等“现象级”作品得以诞生,并制造了明星。B.文艺作品是为人民群众提供精神营养与思想启迪的,切不可以性文化艺术品质为代价来追求明星效应。C.作为公共产品的流量对国家的文化安全和综合国力竞争具有重要的影响力,但一般不被认为是核心数据。D.对于流量造假,不能依赖企业和娱乐资本的自觉,而要根据法律进行规范和管理,提高数据造假的违法成本。6.怎样才能让流量真正发挥作用?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答案】4.C5.B6.①破除“唯流量论”,强化年轻演员艺德修养,使其自觉按照示范者和引领者的高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②从维护数据安全的高度重视流量的统计,根据法律进行严格的规范和管理,提高数据造假的违法成本;③建设更多类型、更多维度、更高频次的数据库,充实流量统计的队伍,健全完善基于大数据的评价方式,建立有公信力和生命力的文艺评价体系。【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C.“他们却难以做到艺德双馨”错,以偏概全。根据材料一“一些‘流量明星’盲目尊崇金主义’‘享乐主义’,甚至推行极端的‘个人主义’,在个人思想和精神价值上逐渐走入歧途”,可见,是部分“流量明星”艺德存在问题。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A.“由于不吸纳明星、炒作明星,所以《闯关东》《士兵突击》《潜伏》等‘现象级’作品得以诞生,并制造了明星”错,强加因果。根据材料二“《闯关东》《士兵突击》《潜伏》等‘现象级’作品的诞生,让其中一些演员的知名度随之提升,证明了演员‘出圈’的是用心、用情、用功的创作态度和不断磨练以至娴熟的高超演技”可知,举“《闯关东》《士兵突击》《潜伏》等‘现象级’作品”的例子是为了阐明优秀作品可以制造明星,不存在因果关系。C.“一般不被认为是核心数据”错,曲解文意。根据材料三中“不过在人们的一般认识中,文艺作品的流量似乎并不被认为是核心数据”可知,流量不被认为是核心数据是一种认识的偏差。D.“不能依赖企业和娱乐资本的自觉”错。根据材料三“不能仅仅依赖企业和娱乐资本的自觉”可知,选项表述绝对化。故选B。【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三则材料都涉及“流量”,但是内容的侧重点各不相同。材料一列举了一些“流量明星”存在的问题,材料二主要侧重阐明明星的作用和责任。根据材料一“一些‘流量明星’盲目尊崇金主义’‘享乐主义’,甚至推行极端的‘个人主义’,在个人思想和精神价值上逐渐走入歧途”“一段时期以来,很多艺人或以羸弱形象示人,或追求‘蚂蚁腰’“瓜子脸’等所谓的‘高颜值’,扭曲了健康的审美观”,和材料二“作为演员,只有自觉按照示范者和引领者的高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才能以良好的公众形象和社会口碑提升演艺事业上的生命力与影响力”概括为:破除“唯流量论”,强化年轻演员艺德修养,使其自觉按照示范者和引领者的高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材料三主要侧重阐明如何监管和评价流量问题。根据“未来我们更需要从数据安全的高度重视文艺作品的流量统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于2021年9月1日正式施行,这充分彰显了国家对数据安全的高度重视”概括为:从维护数据安全的高度重视流量的统计,根据法律进行严格的规范和管理,提高数据造假的违法成本。根据“让中国视听传播环境与业态呈现出长久的清朗状态,只依靠一两支国家队是不够的,需要建设更多类型、更多维度、更高频次的数据库,需要有更多的具有社会公信力的团队加入流量统计的队伍,应该鼓励、扶持第三方学术研究团队、智库团队参与到数据库建设中,健全完善基于大数据的评价方式,加强网络算法研究和引导,维护文化数据安全,加强文艺评论阵地管理,建立有公信力和生命力的文艺评价体系”概括为:建设更多类型、更多维度、更高频次的数据库,充实流量统计的队伍,健全完善基于大数据的评价方式,建立有公信力和生命力的文艺评价体系。(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孑身和其他让-克·提克西耶疫情爆发后的日子与此前没太大区别。可能迫切感更明显了,但还不至于引起震荡。筐里的土豆多装了一点,生菜少放了一点。平日爱迟到的访客亦纷纷早起。我收好货款,帮客人把商品塞进已满满当当的后备箱,里面的卫生卷纸与大包小包的面粉、面条摩肩擦背。莫名的焦虑,可耻的脆弱,当这些通常会被谨慎埋藏、小心掩饰着的东西暴露出来时,我竟觉得心有所动。等车开走后,我关上谷仓大门,喂狗,检查羊圈,再到温室转一圈。太阳也落山了。第二天,气氛已然不同。焦躁、苛求、非难、刻薄。从十几公斤土豆,到二十几公斤土豆。当有人开口要五十公斤土豆时,我的指关节都绷开了。那人喃喃地找了个什么借口,回到车上,飞飙而去,扬起的砂砾在拖拉机车棚的瓦楞铁门上撞出不和谐的乐音,撞出最后的挑衅、最后的响动。我喂了狗,检查了羊圈,去温室里转一圈。完事后,我卷好一支烟点上,西向而望。一只母鹿越过田沟,停在树林边缘。听到狗吠,它立即跑开。我闭上眼,仰头,又睁开眼,面朝宇宙的浩瀚。只见天上亮起第一个星点,转瞬又冒出了其他闪光。早上,我把能摘的都摘了,然后装进筐,再竖几块小板,标上每公斤或每捆的价格。可不见来人。不论是那天还是之后的日子。我继续摘生菜、挖胡萝卜、挖土豆、割韭菜以及第一个小红萝卜。我又编了些筐,把价签贴在上面。要想改掉三十四年的陈规旧习是不容易的。我给几日前的菜筐换上刚摘下的菜,把不新鲜的搬到推车上,去林子边的田沟里倒掉。一连几日重复同样的步骤。摘菜、装筐、倒光。我疲惫地关上大门,用铁链上锁。后来,有几位访客兼买家在我这儿吃了闭门羹后纷纷折返。有一人还按了喇叭,一连三次,其中一次按得特别执着。当然,他还是同其他人一样离开了。谣言漫天飞也好,至少能让人打发无聊。我给狗解开链子,它不解地望向我,还一路跟在我身后,捕捉着我的每一个手势。在温室里,我给自己腾出一个角落,围好短木桩和栅栏。然后我打开羊圈,放它们自由进出。狗盯梢久了,就累了。它跑去林子里,过了好几个小时才回来。空气里不再弥漫柴油的气味。空中不再残留飞机的尾痕。附近路上不再响起发动机的轰鸣。在那些坑坑洼洼的林中小路上,不再忽闻摩托车或四轮车的爆音,不再见到一个猎人,不再听到一声小孩的尖叫。只有越过越长的日子,徐徐升落的太阳,叶芽,花蕾,找寻细枝和羊毛的飞鸟,以及越来越不着家的狗。终于在某天,屋外反成了最生气蓬勃的地方。我没有再回屋吃饭睡觉。外面的世界就是我的家。至少有一部分属于我。有鸟,各种的鸟,越聚越多。还有鸭子不时经过。白鹬也过来溜达,啄食着前天晚上刚被一群野猪翻过的地面。我看到了野兔,也瞥见了狐狸。还有我的山羊,他们已经认不出我了,一副傲慢的自在模样。蜗牛和蛞蝓回来了,象虫也是。我们相互对视,套着近乎。虫子喂饱了小鸡和刺猬。小型啮齿动物最后都进了猫头鹰和蛇的肚子。不等黎明的曙光,我就在唧唧喳喳、咿咿呀呀的鸟叫中醒来。一只动物征服了另一只动物。虞美人舒展开片片花瓣。到处都长满了杂草。我的胡须和头发也是。无论东西,亦无所谓南北。只有一条地平线和太阳无尽的运动路线。没有了小时或分秒,没有了日子或星期,只是时间在流逝。我开始梦到从未见过的风景,它们不用像人类绘制的地图那般轮廓清晰。我想象大自然无休无止的生长;任何农药都没法令它消停。嫩芽顶开一条条切割自然地貌的沥青公路,愈合着每一处修路遗留的创口。藤蔓攀上柱石,勒断了以坚不可摧著称的水泥;一座座由钢筋混凝土浇筑、由彩绘大玻璃锻造的大教堂;曾供奉着人类为信仰永生而召唤的各路神圣,如今亦纷纷折腰。有时,巨大的撞击声打破了平静。有什么倒了,一座塔还是一座桥。总之是些为传世而造之物。传一世之时,这速朽的一世。然而这个世界,只要一粒种子就能长成一棵树,而一棵树又能播种下新树,其浓荫又泽被其他动植物。植物野兽和昆虫不再现身于任何课堂,因为没人再以了解它们的名义而去识别、登记或解剖它们。每只小虫子节欲知足,吃得不多也不少。某天清早,飞机在空中拉出一道尾迹,汽车的杂音盖过大自然的低语。风为我带来了远处某支管弦乐队的回响。我把自己不大的地盘周围的木桩和围墙拆了,呼叫还没回来的狗,接着点上一根烟。我回屋将百叶窗一一关上,临了检查一下是否已锁好了入口大门。庆典,借着重获自由的名义。去放纵,以驱散累积数周的颓丧。去躁动,以营造生活恢复如初的幻梦。又要开始捣乱了。但不必有我。7.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篇小说以第一人称限制视角叙述,写出疫情中“我”的所见、所感,具有真实感。而细节描写则使读者产生代入感。B.小说中有一些主观评价性语言,比如评价客人“莫名的焦虑,可耻的脆弱”,这表现出“我”是一个内心有优越感的人。C.小说写到“我”与狗的关系变化——“喂狗—放狗—狗不着家—呼叫狗回来”,这也表现疫情之下“我”的生活的变化。D.小说最后说“但不必有我”,是因为“我”在疫情期间发现了真正的自由、自在,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不愿意再破坏。8.小说中画线段是表现人物心理的文段,与其他文段较为克制的语言风格不同。请简要分析此段的语言风格。9.小说中“我”清晰地感知他人在疫情中的生活变化。请结合文本分析,除“我”之外的一般人在疫情中生活和心理经历了哪些变化。【答案】7.B8.①此段写“我”的梦和想象,整体风格具有奇幻特点。②句式整散结合,有气势,又流畅自然,富有感染力。③使用拟人修辞手法,赋予生物以灵性,表现自然的蓬勃的生命力。9.①疫情开始阶段,人们开始抢购耐储存的食物,暴露平时掩藏的焦虑、脆弱;因疫情陡然恶化,人们愈发焦躁不安。②疫情恶化后,人们开始隔离,很少走动,谣言四起,生活无聊。③疫情渐渐好转后,交通恢复,人们感觉生活恢复如初,开始庆祝,生活放纵。【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和鉴赏艺术特色的能力。B.“这表现出‘我’是一个内心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有机蔬菜配送合同范本3篇
- 2024商洛秦岭核桃资源整合与产业链构建合同3篇
- 2024年度宿舍楼装修泥工承包合同3篇
- 2024年度反担保动产质押智能仓储管理系统合同3篇
- 2024年度汽车租赁与车辆租赁广告推广合同3篇
- 2024年二零二四年度面料产品环保认证采购合同年度发布2篇
- 2024版个性化包装箱设计制作采购合同范本
- 2024年度山东省企业员工招聘与选拔合同2篇
- 2024版B101、B201品牌服装销售代理合同2篇
- 2024年度农产品供应合同新鲜度保证2篇
- 幼儿园大班春季周计划表(整学期)
- 直燃机机组维护保养规程
- 《走遍法国》Reflets课文
- 【标准格式】有限空间告知牌(罐区储罐)
- 中国,全图及各省,地图透明,模版
- 2023吉首大学EDA试题
- 课程设计液溴储罐的设计
- 某车间梁模板扣件钢管高支撑架计算
- 年度先进个人、先进生产工作者申报表
- 三年级上册英语教案-Module 8 Unit 2 Wheres the cat 外研三起
- YY/T 0471.4-2004接触性创面敷料试验方法 第4部分:舒适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