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年秋期第四阶段综合素质自测九年级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试卷题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共6页,两大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2.试题卷上不要答题,选择题请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非选择题请用0.5毫米黑色签字水笔直接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3.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的学校、姓名、考场、考号、座号填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第一部分选择题(20题,20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填在答题卡相应位置。1.陈毅1963年访问埃及时写诗赞扬道:“高塔巍巍数千寻,二百万方石砌成。艺术光垂戮千载,雄哉伟哉古文明”。陈毅赞扬的是()A.秦始皇陵兵马俑 B.帕特农神庙C.万神庙 D.金字塔【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埃及”“高塔巍巍数千寻,二百万方石砌成。艺术光垂戮千载,雄哉伟哉古文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诗篇赞的古代文明历史遗产是古代埃及金字塔。金字塔是非洲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的标志,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是权力的象征,也是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D项正确;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国的文明成果,排除A项;帕特农神庙是古希腊的文明成果,排除B项;万神庙是古罗马建筑的代表作,排除C项。故选D项。2.此著作通过故事集的方式反映了阿拉伯境内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和风俗习惯,显示了阿拉伯人民高度的智慧和丰富的想象力,是阿拉伯人民留给世界人民的一份珍贵的文学遗产。这部著作是指()A.《掷铁饼者》 B.《医学集成》 C.《天方夜谭》 D.《医典》【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脍炙人口的《天方夜谭》,构思奇妙,情节曲折,语言优美,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C项正确;《掷铁饼者》是希腊雕塑艺术中的杰作,排除A项;阿拉伯人著的《医学集成》和《医典》两部书,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医学领域的经典,排除B、D项。故选C项。3.哲学家苏格拉底因宣传不合时宜的思想,在公元前399年被公民投票,判处死刑。这说明,古希腊()A.人们没有思想自由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民主可能会沦为暴民政治 D.民主政治发展达到高峰【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古希腊实行直接民主,因宣传不合时宜的思想就被公民投票判处死刑,这是民主的滥觞,这说明,民主已经沦为暴民政治,C项正确;古希腊人们有思想自由,排除A项;材料是在说古希腊民主的弊端,不是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民主政治发展达到高峰,排除BD两项。选C项。4.18世纪后半期,英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殖民国家,获得了巨大的海外市场,在此过程中英国打败的竞争对手有()①西班牙②德国③荷兰④法国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以后,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接着是英国和法国等国都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17世纪以后,英国走上殖民争夺的道路,它相继打败竞争对手西班牙、荷兰和法国,到18世纪后半期,英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国家,在世界各大洲建立了殖民地,号称“日不落帝国”,C项正确;ABD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C项。5.下面是一位同学自编剧本中的一段∶一位商人慕名来到了①文艺复兴的发源地英国,拜会了②文艺复兴的先驱莎士比亚,探讨了③彼特拉克的《神曲》,他们还欣赏了④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你认为剧本中应该修改的地方有()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是意大利,但丁著有《神曲》,是文艺复兴的先驱,达.芬奇的是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著有《蒙娜丽莎》,故剧本①②③需要修改,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6.比较评价历史人物是历史学科能力要求之一。对下面历史人物评价最恰当的是()A.都建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B.都实现了民族国家的独立和解放C.都建立了资产阶级军事独裁统治D.都为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做出了贡献【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克伦威尔、华盛顿都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做出贡献。故D符合题意;美国没有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故A不符合题意;华盛顿领导美国人民实现了民族国家的独立和解放,故B不符合题意;华盛顿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统治。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7.“它提供了治理和利用热能,为机械供给动力的手段。因而,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这是对哪一发明的描述()A.织布机B.纺纱机C.电动机D.蒸汽机【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题干“它提供了治理和利用热能,为机械供给动力的手段”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825年,瓦特改良了蒸汽机,这是以燃烧煤炭产生蒸汽为动力的动力机器,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的发明不是动力机器,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8.18世纪中期的英国土地贵族和富裕商人垄断了奢侈品的享受;而到了19世纪中期,一向被认为是奢侈品的茶、糖、咖啡等的消费量大增,“工人和商人总是争着模仿贵族,修马路的工人居然在喝茶,甚至连他们的妻子都要喝茶”。这一现象的出现表明工业革命()A.冲击英国固有的等级观念 B.加速了英国的海外殖民扩张C.使工人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D.推动生产关系出现根本调整【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工业革命前茶、糖、咖啡等奢侈品为贵族和富裕商人等社会上层等的消费品;而工业革命后工人们模仿贵族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工业革命带来的变化,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工业化带来了社会等级和观念的变化,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英国的海外殖民扩张,排除B项;工业革命使人们的生活水平相应的提高,但工人的实际收入增长有限,排除A项;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局部调整,排除D项。故选A项。9.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革能否成功将影响一个国家的命运。日本在7世纪中叶和19世纪中叶分别进行的两场改革都促进了国家发展。这两场改革的相同点是()A.通过削弱幕府统治加强了天皇权力B.学习他国先进经验加速了社会转型C.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残余D.立足本国国情大力地发展外向型经济【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在7世纪中叶和19世纪中叶分别进行的两场改革是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大化改新学习中国唐朝的典章制度,明治维新学习西方,由此可知,二者的相同点是学习他国先进经验加速了社会转型,B项正确;ACD三项的内容不是二者的相同点,不符合题意,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10.1816年,德国普鲁士共有20345所小学,配备教师21766人。220万适龄儿童中有116.7万人入学,入学率约占60%。到1846年,各类小学达到24044所,教师增至27770人,入学学生达243.3万人,相应增长率为18%、40%和108%。以上变化目的是()A.提高人口增长率 B.满足工业发展需要 C.适应城市化发展 D.增加劳动就业率【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材料反映了19世纪上半叶,德国大力推广大众教育,学校、教师及学生数量均大幅增长。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正值工业革命扩展阶段,德国工业革命深入发展,对劳动者的知识与技能要求提出了更好要求,推广大众教育是为了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B项正确;推广大众教育并不能提高人口增长率,排除A项;德国推广大众教育主要是为了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而不是推动城市化或增加就业率,排除CD两项。故选B项。11.某学者在论述一个历史事件的意义时,认为“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该历史事件是()A.彼得一世改革 B.二月革命 C.十月革命 D.苏联成立【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沙俄在十月革命以后称苏俄,十月革命是第一次成功的社会主义革命,它开创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代,引领了世界潮流,C项正确;彼得一世改革是向西方学习,排除A项;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是受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排除B项;苏俄、苏联是政体形式的变化,不是政权性质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C项。12.下图是苏联前两个五年计划时期工农业产值增长示意图。这反映了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特点是()A.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B.优先发展重工业C.重视经济结构的平衡发展 D.实施新经济政策【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材料图片信息可知,苏联重工业发展迅速,说明苏联此期间工业化建设成绩突出,优先发展重工业,B项正确;A项在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C项表述错误,排除C项;D项是1921年列宁时期实行的政策,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3.“这次行动按其计划的周密、规模的宏大和行动的技巧来说,在战争史上还从来没有过类似的先河。它迫使希特勒德国在两个战场上同时作战。”“这次行动”是指()A.闪击波兰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偷袭珍珠港 D.诺曼底登陆【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4年6月6日,美英等同盟国军队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苏军也在东线对德军发动更加猛烈的进攻,盟军开始两面夹击德军,使德军面临两线作战,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所以材料中的“这次行动”是指诺曼底登陆,D项正确;ABC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项。14.下表为罗斯福新政期间的一些措施。这些措施实施的直接目的是()时间机构名称主要任务参与人数1933年民间资源保护队种树、建水坝、森林防护等约200万1933年田纳西管理局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约350万1936年工程振兴局兴建公路、体育馆、美术馆、医院等公共设施约300万A.以工代赈,提供就业机会 B.建立救济机构,提供社会保障C.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D.改变资本主义本质,根除经济危机【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表格“参与人数”可知,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得大量的民众找到了工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兴建大量公共工程,已实现“以工代赈”,提供就业机会,故A正确;建立救济机构,提供社会保障与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在题干中没有提及,故B、C错误;罗斯福新政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统治,新政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本质,根除经济危机,故D错误。综上故选A。15.对下图漫画解读正确的是()A.英国积极推行绥靖政策 B.美国是欧洲反法西斯的重要力量C.世界进步力量联合打击法西斯势力 D.反映出作者支持非正义的法西斯思想【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漫画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中美英苏组成的利刃刺穿了德意日等法西斯骨架,所以反映了世界进步力量对法西斯势力的联合打击,说明作者反对法西斯思想,故选C,排除D;漫画中不仅仅只有英国和美国,AB项与漫画内容不符,排除AB。16.“冷战时期美苏关系的终极性质是超级大国竞争。数十年的核军备竞赛以其恶性循环加剧了冷战,但也控制了冷战,因为它确立和维持了‘恐怖平衡’……仅就此而言,冷战时代确实是个‘漫长的和平’时代。”据此可知冷战()A.加剧了整个世界局势的紧张 B.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C.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D.美苏争霸最后导致了苏联解体【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其恶性循环加剧了冷战,但也控制了冷战,因为它确立和维持了‘恐怖平衡’”可知冷战在客观上维持了世界和平,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故选C,排除A;“一超多强”的局面出现于冷战结束以后,排除B;导致苏联解体的是苏联本国体制的弊端,不是由于美苏争霸,排除D。17.下面是联合国成员国数量统计表。其成员国数量增长趋势达到峰值的主要原因是()联合国成员国19491958196719761984数量(个)5982123147159A.东欧剧变,国家分裂独立B.单极化趋势,美国称霸世界C.集团化趋势,欧洲走向联合D.20世纪六七十年代非洲民族独立高潮的出现【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联合国成员国数量统计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拉美人民捍卫民族主权的斗争发展迅速。1959年,古巴通过武装斗争,推翻亲美政权,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1999年底巴拿马人民从美国手中收回运河主权。二战后,非洲独立运动兴起,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非洲先后有三十多个国家取得独立。其中,仅1960年一年就出现17个独立国家,因此这一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二战后,亚洲印度再次出现民族独立运动高潮,领导人是尼赫鲁;独立后的亚非拉国家纷纷加入了联合国。因此,联合国成员国的数量由1949年的59个发展到1984年的159个的原因就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非洲民族独立高潮的出现,独立国家众多,D项正确;东欧剧变于1989年开始,排除A项;材料时间是在冷战期间,是两极格局,排除B项;“集团化趋势,欧洲走向联合”与联合国成员国数量增长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8.“以开放、平等、互惠的原则,逐步调降各会员国关税与非关税贸易障碍,并消除各会员国在国际贸易上的歧视待遇。”这反映了世界贸易组织的()A.宗旨 B.作用 C.职能 D.要求【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5年1月1日,在关贸总协定的基础上,成立了世界贸易组织,总部设在瑞士的日内瓦,宗旨是以非歧视性、开放、公平为原则,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保证就业、收入与需求的增长,提高人类生活水平;主要职能是制定和规范多边贸易协定、组织贸易谈判、解决贸易争端等,它的成立推动了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有利于世界各国贸易优势的发挥,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推动了世界经济发展。“以开放、平等、互惠的原则,逐步调降各会员国关税与非关税贸易障碍,并消除各会员国在国际贸易上的歧视待遇。”这反映了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A项正确;BCD项与题意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项。【点睛】19.网络时代的到来让处在青春期的一些中学生越来越“宅”,部分学生回家后把大量时间用在刷一些流行短视频和打游戏上,宅在家中封闭自己、拒绝交往成为“宅男宅女”们的生活常态。这种状态可能造成的结果是()①沉迷于虚拟世界,会导致性格变得孤僻②会使自己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能力变差③有利于发挥自身的潜能,有助于完善自我④会使自己陷入孤立,与现实世界相脱离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网络时代的到来让处在青春期的一些中学生越来越“宅”,部分学生回家后把大量时间用在刷一些流行短视频和打游戏上,宅在家中封闭自己、拒绝交往成为“宅男宅女”们的生活常态,它危害极大,会沉迷于虚拟世界,会导致性格变得孤僻,会使自己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能力变差,会使自己陷入孤立,与现实世界相脱离,B项正确;积极参加户外活动、社团活动有利于发挥自身的潜能,有助于完善自我,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20.2021年3月23日,苏伊士运河发生了塞船事件,导致运河双向断航。一些业内人士表示,此次“塞船”事件严重影响这一期间全球市场石油、天然气、铜的供应,甚至可能威胁到卫生纸的生产。这表明,当前的世界经济()A.贸易保护日益明显 B.相互依存程度加深C.资源配置愈加科学 D.发达国家无力主导【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依据题干材料“苏伊士运河发生了塞船事件,严重影响这一期间全球市场石油、天然气、铜的供应,甚至可能威胁到卫生纸的生产”可知,该材料说明世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经济相互依存程度加深,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贸易保护问题,排除;C项苏伊士运河发生的塞船事件,严重影响到全球市场石油、天然气、铜的供应,不能体现资源配置的科学性,排除;D项题干材料无法体现,且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选B。第二部分非选择题(5小题,30分)21.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是一个文明传承与交流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写出图中“埃及文字”及“神秘宗教”的名称。材料二:希腊文化不仅对东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由于和东方文化的交流,希腊本身的特性和文化也发生了本质的改变。比如亚历山大也开始穿起了细软的衣服,同时他要求进贡者吻他脚下的尘土,这些只是东方专制君王采用的方式。——[美]海斯等著《人类简史:从远古到二十一世纪》(2)材料二阐述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材料三: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扬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各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中世纪阿拉伯人对哲学和科学的贡献》(3)阿拉伯人创立了什么宗教?据材料分析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所起的作用。(4)根据上述材料,你如何评价东西方文明交流?【答案】(1)象形文字;佛教。(2)东西方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影响。(3)伊斯兰教;阿拉伯人成为沟通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起到桥梁的作用)。(4)东西方文明交流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解析】【小问1详解】埃及文字,根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5000多年前,古埃及出现了象形文字,埃及文字是最古老的文字,因此埃及的文字是象形文字。宗教,根据图片信息可知,图片体现了佛像,因此“神秘的宗教”的图片体现了佛教。

【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希腊文化不仅对东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由于和东方文化的交流,希腊本身的特性和文化也发生了本质的改变”可知,材料认为希腊文化对东方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且在与东方文化交流过程中,希腊文化也产生了变化,因此材料内容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现象。【小问3详解】宗教,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伊斯兰教由公元7世纪麦加人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上首先兴起,因此阿拉伯人创立了伊斯兰教。作用,根据材料“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可知,中国文化通过阿拉伯人传入西欧,说明阿拉伯人成为沟通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小问4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西方文明不是相互隔绝、孤立的,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相互交流,相互影响,这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促进东西方文明的发展,也促进了社会生活的发展。22.历史长河中,船可能承载着一个故事,一段历史,甚至是一个民族的兴衰荣辱。【友谊之船】(1)乘坐遣唐使船的使者回国后,带回的“财富”在国内掀起一场意义深远的运动,写出该运动的名称及历史意义。【探索之船】材料一:实际上,严格的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进行远航探索才开始。在这以前,只有各民族相对平等的历史,而没有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全球通史》(2)根据材料归纳“远航探索”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创新之船】材料二:动力的革命解放人的手,运输的革命又使人类远距离的生产与销售成为可能,这便是在英国兴起的广泛而深刻的工业革命。正是这场工业革命使英国由农业——乡村为主体的经济体制转变为工业——城市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即开始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刘宗旭《世界近代史》(3)“运输革命”在工业革命中除了有图三的出现,还有何具体表现,试举出一例。据材料分析,工业革命对英国的社会转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该如何驾驶好自己的“复兴之船”。【答案】(1)运动:大化改新意义:使日本发展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2)意义: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3)表现:蒸汽机车;影响:开始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4)方法:围绕对外开放、和平发展、科技创新等回答,言之有理即可。【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遣唐使船模型”及所学知识可得,这个历史运动是大化改新;大化改新给日本带来深远的影响,使日本发展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2)根据材料“实际上,严格的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进行远航探索才开始。在这以前,只有各民族相对平等的历史,而没有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及所学知识可得,“远航探索”这一事件产生深远的影响,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3)根据材料“动力的革命解放人的手,运输的革命又使人类远距离的生产与销售成为可能,这便是在英国兴起的广泛而深刻的工业革命。正是这场工业革命使英国由农业——乡村为主体的经济体制转变为工业——城市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即开始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及所学知识可得,其具体表现是蒸汽机车;工业革命对英国产生深远的影响,开始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4)本小题相对较为开放,言之有理即可。围绕对外开放、和平发展、科技创新等回答,言之有理即可。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学完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世界格局的历史,某校九(6)班学生进行了如下探讨:同学A: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如果不是这场危机德国和日本就不会建立法西斯政权,二战就不会爆发。同学B:两次世界大战性质不同。一战是帝国主义战争,二战是正义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同学C:美国真了不起,二战期间,美国在日本投下了两颗原子弹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同学D:二战后形成了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同学E:两次世界大战都不同程度对欧洲造成沉重打击,都削弱或瓦解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为此我们要珍爱和平反对战争。材料二:此条约签订之前,各国对抗法西斯的行为是不协调的,都为了本国利益各自为战,尽管他们互相帮助但各怀鬼胎…直到此条约签订后各国才在约定统一的行动下……(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判断以上同学们的说法哪些是错误的?(只答字母)(2)请对材料一中C同学的说法进行评析。(3)请问材料二中“此条约”指的是哪一条约?它的签订有什么意义?对我们今天世界抗击疫情有何借鉴作用?【答案】(1)错误:AC。(2)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3)《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各国应团结协作,互相帮助和支援,共同抗击疫情等。【解析】【小问1详解】错误:根据所学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大危机只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之一,同学A说法错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是中国人民的全民族抗战,美国在日本投下了两颗原子弹,加速了日本的投降,并非决定因素,同学C说法错误。【小问2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中国人民团结抗战、坚持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决定性因素。【小问3详解】1942年1月,美、中、英等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各国在约定统一的行动下开展反法西斯战争,加速了二战胜利的进程;借鉴:根据所学,可从各国应团结协作,互相帮助和支援,共同抗击疫情等角度进行总结。24.大国关系影响着世界局势的发展,世界格局总是在世界主要政治力量的博弈中演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在可见的未来,美国政府不能和苏联政权保持政治上的密切关系。在政治舞台上应继续将苏联视作竞争对手而非伙伴……美国人民应该感谢上帝,他让美国人感受这种无法改变的挑战,从而使美国的安全依赖于他们的团结,以及接受历史希望他们承担的道义和政治领导责任。——乔治·凯南《苏联行为的根源》(1947年)材料二:1972年2月21日上午……两位领导人紧紧握手达一分钟之久,周恩来诚恳地说:“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宋连生、巩小华《中外首脑外交实录》材料三: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威胁,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极大增加了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新发展格局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