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上海市杨浦区中考历史考试模拟冲刺卷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上海市杨浦区中考历史考试模拟冲刺卷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上海市杨浦区中考历史考试模拟冲刺卷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上海市杨浦区中考历史考试模拟冲刺卷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上海市杨浦区中考历史考试模拟冲刺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上海市杨浦区中考历史考试模拟冲刺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1933年,罗斯福总统收到经济学家凯恩斯的来信:“您已经成为各国力求在现行制度范围内运用明智试验以纠正我们社会弊病的人们的委托人。”罗斯福试验的“明智”之处在于()A.放任经济自由发展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C.引导资本主义企业自由竞争D.充分利用市场调节2.读书是通往梦想的一个途径,读一本好书,让我们得以明净如水,开阔视野,丰富阅历,益于人生。暑假小华想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有关情况,他可以选择下列哪些书()①《偷袭珍珠港》—利奥波德·罗森伯格②《62号哨所--回忆1944年6月6日的奥马哈海滩》—塞弗罗③《西线无战事》—雷马克.1928年出版④《铁道游击队》—刘知侠.1958年出版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3.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开始联系成一个整体。B.雇佣关系的出现,标志着西欧资本主义的萌芽。C.“三角贸易”为西欧、美洲和非洲都带来巨额的财富D.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4.下列示意图有助于我们了解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B.国民大革命的主要进程C.抗日战争的主要发展过程D.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5.武昌有“首义之城”的美誉,是因为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黄花岗起义6.哈特的《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一百人》,排列了世界上对人类文明发展和日常生活影响最大的历史人物,查士丁尼入选其中。你认为查士丁尼入选的理由是①他是拜占庭帝国最强有力的皇帝②他建立了拜占庭帝国③他组织编纂了《查士丁尼法典》④他率军多次打退了“十字军”的东征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7.观察《春秋争霸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你会发现有一个曾称霸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在战国形势图上找不到,该诸侯国是()A.晋 B.齐 C.楚 D.秦8.下面是为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发行的部分邮票中的画面,其中,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事件是A.胜利会师B.遵义会议C.四渡赤水D.过雪山草地9.有人评论当今国际局势说:“当今世界,巨人林立,日本是独角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美国是萎缩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这一评论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A.美国独霸世界的格局B.多极化局面完全形成C.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D.美、日、欧盟的三极格局10.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认为,争取权力的最佳方式“不是对罪恶的消极的不抵抗”,而是“对罪恶的积极的非暴力抵抗”。与他有类似主张并付诸实施的是A.甘地B.玻利瓦尔C.列宁D.扎格鲁尔11.历史学家费正清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标志是()A.开国大典 B.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C.香港回归 D.加入亚太经合组织12.20世纪90年代以前,世界仅有联合国大会、七十七国集团会议等少数多边峰会。今天,各种多边峰会已纷纷涌现,如APEC峰会、G20峰会、“金砖国家”峰会等。多边峰会的大量涌现主要得益于A.世贸组织的推动B.发达国家的倡导C.经济全球化的发展D.科学技术的推动二、简答题(共3小题,满分26分)13.“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是由谁提出来的?二十世纪末,我国哪两块领土的回归,有力证明这一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14.请写出20世纪中国的三大历史性巨变。15.请根据提示信息写出相对应的国际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一一签署《凡尔赛条约》一一成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一一决定成立联合国一一

参考答案一、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3年罗斯福上台实行新政其目的是在资本主义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因此罗斯福手段的特点即试验的“明智”之处在于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故选B。2、C【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珍珠港海战发生在第二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二战的起止时间是1939-1945年,因此《62号哨所--回忆1944年6月6日的奥马哈海滩》记述的二战的史实;《铁道游击队》发生在咱们中国的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部分。故C.①②④发生在二战期间,C正确;《西线无战事》是一战期间,③错误,故排除ABD项。故选C。3、C【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16世纪开始的"三角贸易"即奴隶贸易,欧洲奴隶贩子从本国出发装载盐、布匹、朗姆酒等,在非洲换成奴隶沿着所谓的"中央航路"通过大西洋,在美洲换成糖、烟草和稻米等种植园产品以及金银和工业原料返航,它为欧洲带来的财富,为非洲带来了灾难,故C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ABD说法均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C。4、D【解析】根据图示和所学知识可知,转战陕北,挺进中原,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这些事件都是解放战争期间的重大事件。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是从五四运动开始到新中国成立。国民大革命的主要进程是消灭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主力,抗日战争的主要发展过程是从七七事变到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故选D。5、C【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第二天清晨,起义军完全占领武昌城。12日,起义军完全控制武汉三镇。史称“武昌起义”。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在武昌起义影响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武昌起义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故武昌起义是推翻清王朝并导致民国建立的“辛亥首义”。故选C。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与武昌起义无关,故排除AB项。黄花岗起义发生在广州地区,故排除D项。【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武昌起义意义的掌握。6、C【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查士丁尼是拜占庭帝国最强有力的皇帝,在位期间多次发动对外战争,光复了许多曾经属于罗马的土地,使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故①符合题意;《查士丁尼法典》是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下令编纂的一部汇编式法典,是罗马法的集大成者,故③符合题意,故C符合题意;君士坦丁一世建立了拜占庭帝国,“十字军”的东征在1096---1291年,而查士丁尼生卒年为公元483—565年,故④不合题意。故含有②④的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7、A【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前438年,晋哀公死,晋幽公即位,韩、赵、魏瓜分晋国剩余土地,只有绛与曲沃两地留给晋幽公,从此韩、赵、魏称为三晋。三家联合灭掉了同为晋国四卿的智氏。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封三家为侯国,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8、B【解析】

据所学知,1935年,在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9、C【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材料中“当今世界,巨人林立”表明当今世界出现了美国、俄罗斯、欧盟、中国和日本五大力量中心。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试图建立以自己为中心的单极世界,但遭到了其他几大力量中心的反对,在几大力量中心的共同推动之下,世界政治格局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多极化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现在还没有最终形成,所以C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均表述不正确,排除,故选C。10、A【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不是对罪恶的消极的不抵抗”,而是“对罪恶的积极的非暴力抵抗”可知,马丁·路德·金认为争取权力的最佳方式是采取不抵抗运动。印度的甘地就提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故A符合题意;玻利瓦尔、列宁、扎格鲁尔都是采用暴力方式进行革命,故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11、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的准确识记。结合材料、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故选A。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开国大典12、C【解析】

材料中众多双边峰会的大量涌现说明了当今世界各国联系的加强和密切,其本质是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依赖程度加深。ABD项与题意不符,C项符合题意,故选C。二、简答题(共3小题,满分26分)13、邓小平香港、澳门【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国两制”是邓小平为了实现中国统一的目标而创造的方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问题上的主要方针,也为香港、澳门回归开辟了途径。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问题都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证明了“一国两制”的正确性。14、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改革开放【解析】

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中国历史上发生的三次巨变分别是指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毛泽东领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以及邓小平时期实行的改革开放。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我国开始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过渡并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1978年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重大战略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从此走上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而引导中国人民“富起来”。这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三次历史性巨变。【点睛】三次历史巨变要跟中国近代以来三次社会性质发生变化进行区分,三次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的事件指的是鸦片战争、新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