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免疫功能》授课课件_第1页
《人体的免疫功能》授课课件_第2页
《人体的免疫功能》授课课件_第3页
《人体的免疫功能》授课课件_第4页
《人体的免疫功能》授课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人体的免疫功能

每年春季和秋季是流感高发期,不少同学患感冒,但也有同学没有得病,这是为什么?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2.举例说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3.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问题:①为什么涂在清洁皮肤上的病菌会很快死亡?科学家们曾经做过这样一个试验,把一种有毒的链球菌涂在健康人的手上,3分钟后检查,这种病菌有3000万个;经过60分钟后检查,只有170万个;120分钟后检查,就仅剩3000个了。②这个现象说明皮肤具有什么样的功能?资料分析资料分析皮肤有角质层,可以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皮肤的分泌物有杀菌作用气管壁黏膜上的纤毛呼吸道粘膜上有许多纤毛,具有清扫病菌等异物的作用。皮肤和粘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他们不仅能够阻挡大多数病原体入侵人体,它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呼吸道粘膜上的纤毛具有清扫异物的作用。第一道防线能固若金汤地阻挡病原体侵害人的身体吗?体液中的杀菌物质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吞噬细胞溶菌酶,能够破坏许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吞噬细胞——吞噬、消灭病原体免疫的类型组成作用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皮肤和黏膜非特异性免疫: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使病菌溶解、吞噬病菌阻挡病原体的侵入归纳总结腮腺炎病毒侵入人体的过程腮腺炎病毒人体刺激淋巴细胞抵抗该病毒的物质侵入产生消灭(病原体)抗原抗体(特殊蛋白质)

腮腺炎病毒抗原和抗体抗体:身体免疫系统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一类蛋白质,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腮腺炎毒等病原体)。当腮腺炎病毒流行时,曾患过腮腺炎的人不会感染此病。老人们也常说:“出过腮腺炎的人不会再出腮腺炎了。”这种说法有道理吗?得过腮腺炎的人,再次被腮腺炎病毒感染时,不会再得腮腺炎,这是因为第一次被腮腺炎病毒感染时,体内产生了抗体。抗体在消灭腮腺炎病毒后,仍然存留在体内,再次遇到腮腺炎病毒时,相应抗体会再次发挥作用。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组成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作用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胸腺脾淋巴免疫细胞巨噬细胞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第三道防线与第一、二道防线有何不同呢?第三道防线是人在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此我们称它为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范围特性

形成作用

对体内外异物都可以发生免疫反应仅对某一异物(抗原)产生免疫反应非专一性专一性生来就有的后天逐渐形成的弱强

免疫是人体的一种防御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内的外来侵害物质,以及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护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免疫的意义

计划免疫医护人员为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水痘疫苗计划免疫: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有关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给儿童和青少年接种,从而达到控制、消灭传染病的目的。“四苗”常规预防接种疫苗预防的传染病卡介苗结核病百白破联合疫苗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脊髓灰质炎疫苗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麻疹疫苗麻疹“四苗”常规接种1.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作用是()A.杀菌作用B.清扫异物C.吞噬病菌D.保护作用B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A.唾液的杀菌作用B.接种百白破疫苗C.白细胞吞噬病菌D.皮肤的屏障作用B3.下列有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