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安徽省A10联盟高三(下)开学历史试卷
1.与商周不同,在春秋战国时期最费重的优质闪玉被用来制作贵族生前的装饰品、用品和
陈设器;质地普通的玉石则被用于祭祀,甚至卫国国君夫人墓使用了石质的“玉器作为随葬
品。这一变化表明春秋战国时期()
A.工商食官制破坏B.人文意识的觉醒C.儒家文化的遇冷D.宗法制度的崩溃
2.如图为东汉时期中枢机构尚书台官制示意图。据此可知,尚书台的设置()
秘书令
——I--
IIII-II
左法££
nnnnA?i
«•令♦•令傅令।•令华令傅令
魅史峰史
A.加强了中央集权B.提高了国家治理效率
C.削弱了外朝权力D.孕育了分权制衡理念
3.隋朝基本延续了西周时期的“先蚕礼”:皇后穿色如桑叶的鞠衣,乘车,率三夫人、九
嫔、内外命妇,祀蚕神。礼毕,皇后就采桑位采桑三条,命妇依次采桑五条、九条。交给蚕
母切碎后喂蚕、礼毕皇后回宫。这反映出隋朝意在(()
A.劝课农桑B.提高女性经济地位C.复兴周礼D.发展官营
的丝织业
4.阅读表:“清道光年间,滇西南地区汉族与当地土著各族人口比例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据此分析,这一变化()
宁洱县思茅厅成远厅他郎厅
土著4901户1016户3602户30410户
屯民3036户2556户5171户30171户
客籍3434户3105户432户650户
(注:“屯民”“客倍”皆为新进入的汉族人户)
A.推动了云南行省的设立B.奠定了改土归流的基础
C.促进了农耕文明的传播D.抵制了俄国的殖民侵略
5.道咸之际,之前臣服于“汉学(注重训诂考证)专制”的“一切诸学”从边缘走向中心,
成为所谓的“新学”,清初学者经世致用的关怀得以发扬。但这一局面并未持久,之后的“西
学”便占据了“新学”之名。晚清学术的演变体现出()
A.清廷的统治危机日益加深B.传统文化无法回应新挑战
C.西学逐渐获得了国人认同D.学者研究工作脱离了现实
6.民国初年的《景德镇陶业纪事》称:“人民喜购外货,如中狂迷。即如瓷器一宗,凡京
津沪汉以及各繁盛商埠,无不为东洋瓷之尾闾。……以致穷乡僻壤,贩卖小商,无不陈列灿
烂之舶来瓷,可知其普及已至日常用品”。这表明当时()
A.开口通商便于列强资本输出B.欧洲的制瓷业后来居上
C.民众与世界市场的联系加深D.自然经济结构逐渐解体
7.1922年,中共中央局书记陈独秀指出:“在中国……共产党、无政府党底势力都还做弱;
其他政党,只有国民党对于劳动运动表示同情、而且颇有力量”。因此,各党派“应该互相
提携,结成一个联合战线……才能够指导劳动界作有力的战斗”。这说明陈独秀认为中国共
产党应致力于()
A.传播三民主义B.扩大党的组织基础C.发展政党政治D.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8.下表为1976-1990年全国中小学教师人数及学历合格率。该表反映这一时期的中国()
小学普通初中
教职工总数学历合格率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
1976年万人/万人/
1985年/60.6%/25.3%
1990年624万人73.99%247万人46.5%
A.基础教育发展潜能增强B.教师师德素养得以普遍提高
C.高等教育实现了大众化D.教育成为文化传承的主渠道
9.公元前4世纪,古印度诗大迦梨陀娑的史诗《鸠摩罗出世》提到了中国丝绸做的皇家旗
帜飘扬在金色的大门上,当时印度东北部阿萨姆地区也已经出现了中国成都出产的丝绸。该
材料可用于探究()
A.辉煌灿烂的古印度文化B.丝绸之路的兴起
C.不同文明间的早期联系D.印度教传播路线
10.长久以来,拉丁文作为欧洲共同语言的地位无法撼动。18世纪,欧洲国家出版的文化工
具书纷纷使用了本国的语言,如俄国出版的《俄语诗简明新作法》等,颇受时人欢迎。这体
现出当时()
A.拉丁文化影响力下降B.近代民族意识的兴起勃发
C.俄罗斯文化受到推崇D.印刷术革新推动思想解放
11.1889年,第一次泛美会议召开。在接连抛出“和平共处”与“谋求友好贸易”的诱饵后,
美国在会议上实现了预期的目的,即“达成解决成员国纷争的仲栽协定,同意修建一条连接
南北美洲的铁路;建立了泛美联盟的雏形”。这表明泛美会议的召开()
A.维护了拉美的独立B.消弭了美洲国家间的分歧
C.彰显了美国的意志D.推动了世界贸易有序发展
12.20世纪60、70年代,西方国家的文官队伍人数明显上升,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大
幅增长,如日本中央政府的50余万文官中,至少90%的文官接受过高等数有,这一现象的出
现主要是因为()
A.社会就业形势的严峻B.政党政治的发展
C.文官队伍老龄化严重D.政府职能的变化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00年实施的《德国民法典》,有“民法教科书”的美誉。1777年,法学家西罗塞
尔最早提出在德国编纂一部统一的民法典的倡议,随后,德国学界围绕民法典的制定,陆续
展开了研究与争鸣。1814年,法学家蒂堡认为“只有所有的德意志政府团结一政,努力完成
排除单个政府的恣意而适用全德意志的法典的编纂,德意志人在市民关系上才有幸福可言”。
德国民法典借鉴了《民法大全》中关于体系、方法、技巧、术语的智慧。法典第903条规定
“物的所有人,在不违反法律和第三人权利范围内,得自由处分其物”,第145条规定“向
他方要约成立契约者,因要约而受约束”,非经当事人同意,要约不得修改或废除,第823
条规定,“因故意或过失不法侵害他人生命、身体……,对他们负因此所生损害的义务”。
一据哈斯巴根《中国民法典民族性的型塑》等整理
材料二清末以降,“师夷变法”已成为清廷之必需.1911年,修订法律馆编成《大清民律
草案》。“修订法律馆所需的一切,主要是从日本借来的……当时日本已经以德国法律为主
要样本,写成了自己的民法和商法”。……在亲属篇中,规定“家政统一家长”,“对于家
长即生服从之义务”。在婚姻方面,基本接引《大清律例》的规定。如规定“同宗者不得结
婚”,“婚姻须由父母允许”,妻子“不属于日常家事之行为须经夫允许”。
——摘编自费孔会《晚清民法近代化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民法典》的主要内容并指出其颁行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清民律草案》与《德国民法典》在内容上的不
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表
时期著述宗旨著作
西汉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史记》(司马迁)
东汉究其终始强弱之变,明监戒焉《汉书》(班固)
史之为用,其利甚博,乃生人之急务,为国家之要
唐朝《史通》(刘知己)
道。有国有家者,其可缺之哉?
所贵乎史者,述往以为来者师也。为史者,记载
明末请
徒繁,而经世之大略不著,后人欲得其得失之枢机《读通鉴论》(王夫之)
初
以效法之无由也,则恶用史为?
晚清学问是拿来致用的,不单是为学问而学问而已。《中国历史研究法》(梁启超)
一据金毓^《中国史学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相关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
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64年,党中夹鉴于当时的形式,做出了加强战备、调整工业布局进行三线建设的益
略决策。上海热烈响应,从1965年开始在皖南建立了小三线。1980年止国家共投资6亿余元,
在安徽建成80家企事业单位,其中有工厂54个,共有职工万余人,家属万余人。小三线的
职工中从上海去的约万余人,占84%,其中由上海老厂动员去的老职工约万余人。上海的小
三线企事业单位在安徽自成一个社会体系,不仅有工厂还有为生产服务配套的行业,如:交
通运输、电力供应、通信设施、物资仓库、学校、幼儿园、公安、法院、专线班车、生活供
应等。1985年1月28日,安徽省政府和上海市政府答订相关协议,确定上海将皖南小三线的
80家企事业单位的资产无偿移交给安徽。小三线耶工回上海后都安排了工作、分配了房子,
得到较好的安置,历时20多年的上海小三线建设画上了句号。
——摘编自张秀莉《皖南上海小三线职工的民生问题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安徽小三线建设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安徽小三线建设的意义。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A.,材料反映的是玉器使用方面的变化,反映等级制度方面的变化,与工商食官制度无
关,故A选项错误;
B.材料反映的是等级制度上使用的玉器的变化,与人文意识无关,故B选项错误;
C.材料与儒家思想无关,故C选项错误;
D.根据材料可知,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也使用高等玉器,普通玉器用于祭祀,甚至出现了将玉
器作为陪葬品的现象,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度的奔溃,故D选项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了宗法制,解答本题需结合宗法制的概念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了宗法制,考查了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
2.【答案】C
【解析】A.尚书台是中央官制设置的变动,并不能直接加强中央集权,故A错误;
B.尚书台的设立增加了官职数量,客观上反而不利于国家治理效率的提高,故B错误;
C.东汉时期,尚书台的权力很大,等同于当时宰相的权力,同时还具有纠察百官之权,这有利于
削弱外朝权力,故C正确;
D.尚书台的设立并未体现分权制衡的原则,加强君主专制才是官制改革的目的,故D错误。
故选:Co
本题考查尚书台,需要考生掌握尚书台的由来、特点及影响。
本题考查尚书台,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3.【答案】A
【解析】先蚕礼是中国古代由皇后主持的最高国家祀典,祭祀人和被祭祀人物均为女性。每年季
春(阴历三月)的吉巳日,由皇后亲祭或遣人祭祀蚕神。蚕桑与农耕并称,是中国古代社会赖以
生存与发展的最主要的生产活动。亲蚕大典自古就与亲耕之礼并重,所谓“天子亲耕以供粢盛,
后亲蚕以供祭服”,隋朝延续前代的“先蚕礼”,意在劝课农桑,A项正确;
中国古代是农业社会,封建统治者举行亲蚕大典自古和亲耕之礼是重视农业的表现,BCD项解读
错误,排除。
故选:Ao
本题主要考查隋朝的统治,需要考生掌握“先蚕礼”的内涵并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现象的本质。
本题主要考查隋朝的统治,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4.【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屯民”“客倍”皆为新进入的汉族人户,结合图表可知,滇西南部分
地区的“屯民”“客倍”加起来要比土著居民多得多,这就为当地带去了大量劳动力,并传播了
汉族先进的耕作经验,有利于这些地区农耕文明的发展,C正确;
早在雍正时期,云南就完成改土归流,建立行省,排除AB;
俄国没有侵略云南,且结合所学可知,近代俄国侵吞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D项"抵制
了”的说法并不符合史实,排除。
故选:Co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小农经济,要求学生结合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小农经济,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5.【答案】B
【解析】A.清未“西学”取代“汉学”而兴起,主要受外部因素也即西方入侵和西学东渐的影响,
与国内封建统治危机和阶级矛盾发展关系不大,故A错误;
B.道咸之际,注重训话考证的“汉学”兴盛,但随着鸦片战争后西方侵略的加剧,学习西方越来
越成为学术潮流,“西学”取代“汉学”而兴起,这种变化是因为传统文化无法应对西方侵略的
新挑战,故B正确;
C.清末“西学”兴起主要是由于挽救民族危机、学习西方的现实需要,而非因为西学更受国人认
可,故C错误;
D.清末“西学”兴起是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学习西方的现实需要,不能体现学术研究脱离现实,
故D错误。
故选:Bo
本题考查了西学东渐,解答本题根据材料主旨结合晚清统治危机的背景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了西学东渐,考查了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
6.【答案】C
【解析】A.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资本输出合法化,故A项错误;
B.材料的主旨信息是民众与世界市场联系加深,并非强调欧洲制瓷业的发展,故B项错误;
C.根据材料信息“人民喜购外货,如中狂迷。即如瓷器一宗,凡京津沪汉以及各繁盛商埠,无不
为东洋瓷之尾闾。……以致穷乡僻壤,贩卖小商,无不陈列灿烂之舶来瓷,可知其普及已至日常
用品。”可知外货受到人民的欢迎,洋货大量涌入中国的市场,可知民众与世界市场的联系加深,
故C项正确;
D.自然经济解体的表现是耕织分离、纺织分离和农副产品商品化,材料未涉及自然经济解体的内
容,故D项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了民国社会经济的变化,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以民国社会经济的变化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
能力。
7.【答案】D
【解析】题干“在中国……共产党、无政府党底势力都还做弱;其他政党,只有国民党对于劳动
运动表示同情、而且颇有力量”“应该互相提携,结成一个联合战线……才能够指导劳动界作有
力的战斗”等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中国共产党应致力于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主张,故D正确;
共产党信仰的是马克思主义,故排除A;
B题干不能体现,故排除B;
C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中共革命思想演变情况,依据材料“应该互相提携,结成一个联合战线……才能够指导
劳动界作有力的战斗”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革命思想演变的相关知识,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难度适中。
8.【答案】A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中小学基础教育中教师学历符合要求的比例逐渐增高,这有利于基础教育
的发展,从而增强其潜能,A正确;
B项“普遍提高”的说法过于绝对,且学历合格不等于素养提高,排除B;
材料强调的是小学和初中,和高等教育无关,排除C;
材料没有比较,不能得出教育成为文化传承主渠道,排除D。
故选:Ao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
力。
9.【答案】C
【解析】材料“《鸠摩罗出世》提到了中国丝绸做的皇家旗帜飘扬在金色的大门上,当时印度东
北部阿萨姆地区也已经出现了中国成都出产的丝绸”体现了不同文明间的早期联系,C正确;
材料强调印度和中国有联系,并非强调印度文化辉煌灿烂,排除A;
丝绸之路兴起于西汉,当时丝绸之路还没有兴起,排除B;
材料没有提到印度宗教的传播,排除D。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古印度文明,要求学生结合古印度文明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古印度文明,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10.【答案】B
【解析】从材料“18世纪,欧洲国家出版的文化工具书纷纷使用了本国的语言”可以看出,用民
族文字来印刷书籍体现出民族意识的觉醒,B正确;
ACD选项不符合题干的特征,排除。
故选:Bo
本题考查西方民族国家的发展,需要结合西方民族国家发展的特征来解答。
本题考查西方民族国家的发展,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1.【答案】C
【解析】从材料“美国在会议上实现了预期的目的”可以看出,这次会议主要体现了美国的利益
要求,c正确;
ABD选项都是对材料片面的理解,排除。
故选:Co
本题考查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需要结合美国霸权主义政策的特征来解答。
本题考查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2.【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20世纪60、70年代,西方国家文官队伍人数增长,其中受过高等教育
的人数大幅增长。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西方国家奉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加强政府的宏观
调整,对文官制度进行调整,因此出现大量高素质的文官,即政府职能的变化,故D项正确;
西方文官制度是西方政府官员,与社会就业形势严峻无关,故A项错误;
西方文官制度在政治上坚持中立态度,不参与政党政治,故B项错误;
材料涉及的是大量高素质文官的出现,与老龄化严重无关,故C项错误。
故选:D。
本题考查西方文官制度,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时间,解读材料信息,结合二战后国家干预
经济政策对文官制度的影响分析。
本题考查西方文官制度的相关知识,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中国隐私窗膜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国内瑶柱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前景与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 色素性毛表皮痣的临床护理
- 嗅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护理
- 基底细胞腺瘤的临床护理
- 2025至2031年中国无水高氯酸钠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铸造电压互感器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新质生产力旅游
- 面瘫的临床护理
- 人教版一年级上《哪座房子最漂亮》教学设计
- 实习生顶岗实习安全教育
- 网络灾难恢复计划试题及答案
- 物业五一节前安全教育
- 海员的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浙江预赛)试题含参考答案
- 人教PEP版(2024)三年级下册英语Unit5 Old toys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共6课时)
- 微训练 一文多考 备考高效之散文《在泥土中诞生》张焕军 教师版
- 食材供应项目整体服务方案
- 针刺伤预防与处理(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
- 两联供基础知识
- 《有趣的房子》幼儿园班本课程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