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绥化八中九年级(上)开学化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9小题,共38.0分)
1.物质的用途和性质密切相关。下列用途主要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干冰做制冷剂B.金刚石作装饰品C.氢气作高能燃料D.铜丝作导线
2.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A.氢气、干冰、冰水共存物B.天然气、煤、石油
C.液态氧、二氧化硫、生铁D.稀有气体、酒精、碳酸钙
3.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不符合的是()
A.氢气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有黑色固体生成
C.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D.将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铝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4.“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CO2与CO的知识归纳错误的是()
A组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都能溶于水,水溶液显酸性;都能与石灰水反应;都能燃烧
B性质
等.
C0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化工产品的原料和气体肥料,“干冰”可用于人工降
C用途
雨等;CO可用作气体燃料、冶炼金属的还原剂等.
D危害C0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A.AB.BC.CD.D
5.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和现实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安全.下列有关做法中正确的是()
A.洒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或沙子扑灭
B.夜间发现家中液化石油气泄露,立即开灯查明泄露原因
C.带上手电筒就放心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或深井
D.一氧化碳还原氧化同时应先加热,再通一氧化碳,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环境
6.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下列关于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主要是由于含碳量的不同
B.CO和CO?的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C.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由于构成它们的碳原子不同
D.金属钠和镁的性质不同,是由于钠和镁的原子结构不同
7,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事实解释
A.书写档案规定必须使用碳素墨水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B.石墨能够做电池的电极材料石墨能够导电
C.焦炭可以把铁从它的氧化物矿石里还原出来焦炭具有氧化性
D.制糖工业中用活性炭来脱色制白糖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A.AB.BC.CD.D
8.国家决定推广乙醇汽油的应用,所谓乙醇汽油就是在汽油中加入适量的乙醇混合而成的一
种燃料,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乙醇汽油是一种新型化合物B.用玉米、高粱发酵可以制得乙醇
C.用石油可以制得汽油D.汽车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9.如图所示:2个甲分子反应生成1个丙分子和3个乙分子。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B.参加反应的甲物质属于化合物
C.该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知,1个乙分子中含有2个A原子
10.下列装置中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的是()
C.①③D.②④
11.硅是一种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工业上用碳在高温下还原二氧化硅的方法可制得硅,同时
还有一氧化碳生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工业上制硅的反应方程式为S"),2('>,2(()
②上述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③碳在反应中表现出还原性
④碳在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
A.仅①②B.仅②③C.仅①②③D.①②③④
12.宇宙飞船内用含氢氧化锂过滤网除去宇航员呼出的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口011+(:02=口2(203+*.则*的化学式为()
A.H2B.H2O2C.H2OD.O2
13.现有等质量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生
成
的足量稀硫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甲、氢
气
乙、丙在生成物中化合价均为+2价)。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质
里
A.生成氢气的质量:甲>乙>丙g
B.相对原子质量:乙>丙>甲
C.金属活动性:乙>甲>丙
D.消耗硫酸的质量:甲>乙>丙
14.小雨为妈妈买了一条黄金项链,小雨想通过实验探究这条黄金项链是否为锌铜合金制成
的仿制品,她不能选的试剂是()
A.AlCk溶液B.CU(No3)3溶液C稀硫酸D.AgNo3溶液
15.将20克Co和CO2的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CUO粉末,充分反应后,气体的质量变为28克,
则原混合气体中一氧化碳的质量分数为()
A.30%B.50%C.40%D.70%
16.在互联网上搜索“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时,可搜索到被曝光的事件中一定涉及到
化学变化的是()
A.用淀粉、蔗糖、奶香精等掺和成“假奶粉”
B.用工业石蜡等给瓜子“美容”
C.用硫磺燃烧法熏蒸粉丝
D.用毛发水、酱色、水、盐等兑制成“假酱油”
17.有下列变化过程:CO2→CO,H2→H2O,CO→C02,C→CO2,关于以上变化,正确的
说法是()
A.都可以通过化合反应实现B.都可以通过置换反应实现
C.都可以通过与单质反应实现D.变化过程中都必须加入氧化剂
18.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
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XYZW
反应前的质量(g)211616
反应后的质量(g)12m814
A.物质Y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分解反应
C.反应后生成X的质量为12gD.参加反应的Z与W的质量比为4:1
19.下列除杂的试剂和方法不可行的是()
选项物质(括号内为杂质)除杂试剂和方法
ACO2(CO)通过足量。2点燃
BN2(O2)通过灼热的木炭粉,收集气体
CFeSc)4溶液(CUSoQ加入过量铁粉,过滤
D铜粉(铁粉)加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A.AB.BC.CD.D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
20.只含铜和氧两种元素的固体样品9.0g,测得铜的质量为8.0g.已知铜的氧化物有CUo和
Cu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固体样品可能是Ci!?。
B.固体样品一定是CUO与Cu2O的混合物
C.固体样品的组成只有两种情况
D,若固体样品由两种物质组成,则其中一种质量分数为[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3.0分)
21.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现有以下常见的物质:A.干冰B.稀有气体C.活性炭D.石墨E.酒精
F.钛合金G.一氧化碳,请选择相应物质的字母代号填空:
(1)可用于制造各种电光源的是。
(2)可用于制铅笔芯的是。
(3)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0
(4)可用于制造人造骨的是。
(5)可用于吸附冰箱内的异味的是»
22.学好化学能帮助你走出认识上的许多误区,从感性走向理性,从化学角度看,“干冰不
是冰,是固体二氧化碳”.请你再举2例.
①------②--------
23.某校五楼寝室,学生熄灯就寝后,一同学违规点蜡烛看书,不小心引燃蚊帐,导致火灾.就
此事件回答下列问题:
(1)从物质燃烧的条件看,蚊帐是。
(2)同寝室同学惊醒后,一边拨打“119”,一边采取了下列自救措施,其中正确的是o
A.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B.跳楼逃生
C.藏在桌子底下等待救援D,开门使室内空气形成对流
(3)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喷水将大火扑灭,水灭火的原理是。
24.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煤、和天然气常称为三大化石燃料。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与煤气相比
较,使用天然气具有热值高,安全性能好,环境污染少等优点。煤气的主要成分,
易与人体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中毒,甚至致死。生产煤气需要大量的煤,煤中含有一定
量的,燃烧会有二氧化硫产生,二氧化硫气体是引起的主要原因。
(2)化石燃料燃烧都会产生二氧化碳,会引起温室效应。为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可充分利
用和开发的新能源有(填一种即可)。
(3)低碳经济是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经济发展模式。下列做法中符合“低
碳经济”理念的是(填字母序号)。
A.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B.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
C.优化建筑设计,增强室内自然采光,减少照明用电
D.出行尽量开私家车
E.夏季将制冷空调温度尽量调低
(4)在汽车尾气管上安装净化装置,可使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气体在催化剂的表面发
生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5.古往今来,金属材料和制品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一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每年世界上钢铁的产量很高,钢铁的锈蚀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铁在空气中锈蚀,
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共同作用的结果。
(2)为了防止钢铁锈蚀,人们常采用的方法(任写一种)来达到目的。
(3)19世纪初,铝的发现得益于电解技术的应用。如图为用铝土矿炼制铝的生产流程。
⅛αɪrf∙NaOHCO2脱水电解
知上句→NaAlO2→Al(OH)3→Al2O3→Al
现有含Al2O35i%的铝土矿200t,经上述反应后可制得铝t(假设上述各步反应中,铝
元素一共损失1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4)在CU(No3)2、Mg(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向过滤后的滤渣中滴加盐酸,无明显现象。
①则过滤后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有:
②请写出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0分)
26.用数字和化学符号表示:
①2个镁原子;②2个甲烷分子;③氢离子:④乙醇的化学式;
⑤硫酸中硫元素的化合价.
27.小华利用一瓶稀盐酸和相关的仪器,测定黄铜合金(CU-Zn合金)样品的组成(不考虑黄
铜中的其他杂质)。将30mL稀盐酸分三次加入到IOg黄铜样品粉末中,每次充分反应后,测定
生成氢气的质量,实验数据见下表: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连续加入盐酸的体积∕mL101010
生成氢气的质量/g0.080.080.04
(1)从上表数据分析,小华用IOg合金粉末总共收集到氨气g;
(2)求该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
五、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2.0分)
28.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2)实验室用高镭酸钾固体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
二氧化碳应选用的装置是(填序号),化学方程式为,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时,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观察到,说明瓶中已充满二氧化碳。
(3)取一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将小花的一半用水喷湿,放入装置C中,可观察
到的实验现象是,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小明在查阅资料时发现镁条能在CO?中燃烧,他在装置D中进行实验,发现镁条剧烈燃烧,
发出白光,放热,产生一种白色固体和一种黑色固体。这个实验使你对物质燃烧的条件产生
的新认识是o
(5)如图三种装置:
①实验室若用图1装置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口进入(填“a”或"b”)。
②若要收集一定体积的二氧化碳气体,应选用装置(填“图2或图3")。
(6)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中,首先要选择适当的反应原理。下列三个反应均能产生氨气,
在实验室制取氨气时你会选择反应(填序号),不选择其他反应的理由是
①V"1Π=NH3JHClr
tξ∙XHlHCOi=NHit+W/?+CO2↑
③2、Hn+1CHQ
lCa(OH)2=CaCl1+'2NHΛ
六、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9.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甲烷燃烧的产物产生了兴趣,请你参与:
【提出问题】:甲烷燃烧后生成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含碳元素物质完全燃烧生成CO2,不完全燃烧生成co;无水CUSO4遇水变蓝。
【猜想与假设】:φ.CO2H2O;乙,COH2。;丙.NH3CO2H2O;T-CO2COH2Oo
你认为同学的猜想肯定错误,理由是。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上述猜想,将甲烷在一定量的。2中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下列装置:
甲烷燃烧产物
(1)实验中观察到A中无水CUSo4变蓝,B、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中红色粉末变成了黑色,
由此推断同学猜想成立。
(2)请写出B、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o
【反思与交流】:为避免有毒的CO污染环境,所以含碳元素的物质燃烧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七、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7.0分)
30.同学们一起探究铝、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小刚同学设计了用铜丝、铁丝、铝丝和
稀盐酸,只用一只试管,取一次盐酸的探究方案.请你和他们一起完善下表的探究方案并回
答有关问题.
(1)填表
实验步骤观察到的现象
①在试管中取少量盐酸,插入铁丝,充分作用.—
②在①所得的溶液中,插入______,充分作用.无明显现象
③在②所得的溶液中,插入______,充分作用.—
结论:金属活动性Al>Fe>Cu
(2)将铝丝插入前应进行的操作是;
(3)小华同学认为在小刚设计的方案中,只要补充一个实验,就可得出Al>Fe>H>Cu的结
论.小华要补充的实验是;
(4)小强同学认为要得到Al>Fe>H>Cu的结论,不必做补充实验,只需将小明同学方案中
插入金属的顺序调整即可,你认为调整后插入金属的顺序是.
答案和解析
I.【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辨别、物质的用途和性质的关系,物质的用途决定物质的性
质,物质的性质体现物质的用途。
【解答】
A.干冰做制冷剂,是利用了干冰升华时,吸收周围大量的热,利用的是干冰的物理性质;故错误;
B.金刚石作装饰品,是利用了金刚石是无色透明正八面体状固体,是物理性质;故错误;
C.由于氢气具有可燃性,氢气可作高能燃料,是利用了氢气的化学性质;故正确;
D.由于铜具有导电性,所以可用做导线,是利用了铜的物理性质;故错误;
故选C0
2.【答案】C
【解析】解:A、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氨气符合单质的定义;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
素组成的纯净物,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冰水共存物是水,二者符合化合物的定义,所以错误。
B、混合物是指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天然气主要是由甲烷和其它杂质组成的,煤是无机物与
有机物的混合物,石油是多种燃混合成的,三种物质都是混合物,所以错误。
C、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液氧是单质;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二氧
化硫符合定义,混合物是指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生铁中含有铁和碳,是混合物,所以正确。
D、混合物是指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稀有气体包含多种单质,是混合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
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酒精、碳酸钙符合定义,所以错误。
故选:Co
A、根据单质、化合物的定义判断.
B、根据混合物的定义判断.
C、根据单质、化合物、混合物的定义判断.
D、根据化合物、混合物的定义判断.
物质的分类知识是初中化学的教学难点,也是考查的热点之一,透彻理解有关概念,明确概念间
的相互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3.【答案】B
【解析】解:A、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故A正确;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放出大量的热,故B
错误;
C、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氯化亚铁溶液为浅绿色,所以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
泡,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故C正确;
D、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铝,硫酸铜溶液为蓝色,硫酸铝溶液无色,生成的铜为红
色固体,附着在铝丝表面,所以将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铝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
色变为无色,故D正确。
故选:Bo
A、根据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进行分析;
B、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进行分析;
C、根据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氯化亚铁溶液为浅绿色进行分析;
D、根据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铝,硫酸铜溶液为蓝色,硫酸铝溶液无色,生成的铜
为红色固体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金属的化学性质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
识进行解题。
4.【答案】B
【解析】解:A、从化学式上看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说法正
确。
B、CC)2与CO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但一氧化碳不溶于水,也不和碱溶液反应;二氧化碳不能燃烧,
故此项错误。
C、C()2与Co的性质决定它们有这些用途,此项正确。
D、CC>2是温室气体会造成“温室效应”:CO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煤气中毒。故此项
正确。
故选:Bo
因为CO?与Co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二者具有不同的性质,根据其不同的性质又决定它们有不同
的用途以及造成的危害.
“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通过CO?与Co的组成、性质、用途、危害四个方面归纳
与比较可以非常全面的认识这两种物质,从而培养学生归纳与比较的学习能力.
5.【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与生活的相关知识,了解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和安全知识是学习化学和进
行化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只有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才能安全、准确地进行化学实验。
【解答】
A.洒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扑盖,可以有效的隔绝空气,从而灭火,操作正确,
故A符合题意;
B.液化石油气是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见明火易发生爆炸,故发现家中液化石油气泄露,立即
开灯查明泄露原因可能会发生爆炸,操作错误,故B不符合题意;
C.久未开启的菜窖或深井中易贮存较多的二氧化碳,进入前要点燃蜡烛进行实验,带手电筒进入
错误,故C不符合题意;
D.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时应先通一氧化碳,再加热,防止一氧化碳与空气混合加热发生爆炸,故
先加热,再通一氧化碳操作错误,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o
6.【答案】C
【解析】解:A、生铁和钢的性质不同,是由于含碳量不同,说法正确,故A正确;
B、CO和CO?的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说法正确,故B正确;
C、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由于构成它们的碳原子不同,说法错误,是由于其碳原子排列
组成不同,故C错误;
D、金属钠和镁的性质不同,是由于钠和镁的原子结构不同,说法正确,故D正确。
故选:Co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
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
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7.【答案】C
【解析】解:A、因碳在常温下性质稳定,所以书写档案用碳素墨水,可保存时间长,解释正确,
故A错误。
B、因石墨可导电,所以可作电池的电极材料,解释正确,故B错误。
C、因碳具有还原性,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得到氧,金属氧化物失去氧,C解释错误,故C正确。
D、因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所以可用来吸附色素,解释正确,故D错误。
故选:Co
本题考查碳的单质的性质和用途,可根据碳的不同单质的性质来分析其用途。
应熟悉碳的几种单质的性质,利用性质来解释在生活和生产中碳单质的用途。
8.【答案】A
【解析】解:A、乙醇汽油是在汽油中加入乙醇,属于混合物,故A叙述错误;
B、用高粱、玉米和薯类经过发酵、蒸馆,可得到乙醇,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故B叙述正确;
C、石油分镭可以制得汽油,故C叙述正确;
D、乙醇可以有效改善油品的性能和质量,降低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它不
影响汽车的行驶性能,还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量,是一种改善环境的清洁能源,故D叙述正确。
故选:Ao
乙醇汽油是在汽油中加入乙醇作为汽车燃料,乙醇汽油是一种混合物,可以节省石油资源,燃烧
时能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乙醇可以使用粮食发酵法制得.
本题考查了乙醇汽油的有关知识,使用乙醇汽油不但可以节省石油资源和有效地减少汽车尾气的
污染,还可以促进农业生产.
9.【答案】C
【解析】【解答】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而在这个过程中原子的种类、
数目、质量都是不变的。据图可知,甲、丙的化学式可分别表示为A3B、B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
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都不变,可知3个乙分子中共含有6个A原子,即每个乙分子中含有2
个A原子,则乙的化学式可表示为A?.用化学方程表示这个化学反应为:2A3B=3A2+B2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故说法正确;
B.甲物质中含有两种元素,属于化合物,故说法正确;
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发生变化,故说法错误;
D.根据方程式可知,1个乙分子中含有两个A原子,故说法正确。
故选:Co
10.【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是制取二氧化碳装置的设计,要求能做到“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根据制取二氧化
碳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在常温下反应,要想使反应随时发生或随时停止,只要能随时将两种药品接
触和分离即可∙
【解答】
①将稀盐酸部分压入长颈漏斗,但是稀盐酸总是浸没大理石,所以无法控制反应的停止:
②干燥管只要放入烧杯中,稀盐酸可以随时进入干燥管产生气体,也可以随时提高干燥管使或关
闭止水夹使固、液分离使反应停止,下降干燥管或打开止水夹使稀盐酸进入干燥管使反应发生.故
该装置能够使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
③因为是单孔橡皮塞及导管伸入试管底部,产生的气体不能排出,装置错误,更不能随时控制反
应的发生和停止.
④大理石通过玻璃珠放在U形管的一侧,打开止水夹,U型管的右边压强减小,稀盐酸就会浸没大
理石产生气体;关闭止水夹,压强增大盐酸又被压到U形管的左侧,反应停止,故该装置能够使
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
所以②④都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故选D。
11.【答案】C
【解析】解:①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求:写配注等,写出工业上制硅的反应方程式为:SiO2+
2CJ1-(>•,因此说法正确;
②根据置换反应是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的单质和化合物的化学反应;由此可知该反应属置
换反应;因此说法正确;
③根据含氧化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还原反应;能夺得氧的物质叫做还原剂,具有还原性;由方
程式可知碳在反应中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因此说法正确;
④物质得到氧的反应是氧化反应,碳在反应中得氧,发生氧化反应,因此说法错误;
故选:Co
①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求:写配注等,写出反应方程式;
②根据置换反应是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的单质和化合物的化学反应,进行解答;
③根据含氧化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还原反应;能夺得氧的物质叫做还原剂,具有还原性,进行
解答;
④根据物质得到氧的反应是氧化反应,进行解答。
本题考查学生对置换反应,还原反应的理解与掌握,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并能在解题中灵活应
用的能力。
12.【答案】C
【解析】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2口011+0)2=口2(203+*可知,每个X中含有2个氢原子和1个
氧原子,是水,化学式是H2。。
故选:C.
在化学反应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
在化学反应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总和.
13.【答案】B
【解析】解:A、根据反应生成出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所示,在三种金属完全反应后,放
出H?的质量是甲>乙>丙;
B、三种金属的化合价、金属的质量都相等,完全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成
反比,即产生氢气多的相对原子质量小;根据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所示,在三
种金属完全反应后,放出电的质量是甲>乙>丙;因此可判断相对原子质量是丙>乙〉甲:
C、根据反应生成电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所示,当三种金属都在发生反应时,相同时间内
乙放出氢气的质量大于甲、大于丙,可判断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是乙>甲>丙;
D、金属与酸的反应生成氢气时,氢气来源于酸中的氢元素,所以生成的氢气与消耗的酸的多少
顺序一致,消耗硫酸的质量:甲>乙>丙;
故选:Bo
据相同时间内产生氢气较多(即反应剧烈)的金属活动性较强,结合产生氢气的关系图判断三种金
属活动性;
根据一定质量的金属完全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鹦普喧X金属的质量,结合三种金属的
金J属的相对原子质量
化合价及完全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大小,判断三种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
对于活泼金属,活动性越强的金属与酸反应越剧烈,即反应放出氢气的速度越快;化合价相同的
等质量金属完全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
14.【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
【解答】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
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A.锌、铜与AlCb溶液都不反应,无法证明,故A错误;
B.合金中的锌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铜,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故B正确;
C.合金中的锌能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有气泡冒出,故C正确;
D.锌和铜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故D正确;
故选:Ao
15.【答案】D
【解析】解:设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为X
(()(d)--('lt八气体的质量增加
284444-28=16
X28g-20g=8g
28_16
T=⅞)
x=14g
混合气体中一氧化碳的质量分数为:舞XlOO%=70%
20g
故选:Do
CO和CO2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CO与氧化铜发生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而使气体质
量增加;因此,利用充分反应后气体增加的量,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计算出参加反应的CO的
质量;已知混合气体的总质量,进一步求得原混合气体中一氧化碳的质量分数;
根据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质量变化,利用化学方程式的气体差量进行参加反应气体的计算,可使
复杂的计算得以简化.
16.【答案】C
【解析】解:A、用淀粉、蔗糖、奶香精等掺和成“假奶粉”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
理变化;
B、用工业石蜡等给瓜子“美容”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硫磺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硫,属于化学变化;
D、用毛发水、酱色、水、盐等兑制成“假酱油”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o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
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17.【答案】A
【解析】解:A.二氧化碳与碳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碳与
氧气加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以上反应均为化合反应,故正确;
B.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加热转化为二氧化碳反应,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反应无均为单质,不属
于置换反应;二氧化碳转化为一氧化碳不能通过置换反应实现,故错误;
C.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加热转化为二氧化碳反应,不能通过与单质发生反应实现,故错误;
D.二氧化碳与碳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碳得到氧,发生氧化反应,碳做还原剂,故错误;
故选:Ao
二氧化碳与碳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加
热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碳与氧气加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据以上分析解答。
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及转化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8.【答案】D
【解析】解: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Y的质量为(2+1+16+16)g—(12+m+8+14)=1g,反应后
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减少的是反应物,由表格物质质量的变化可知Z、W是反应物,X是生成物,
Y可能是催化剂,故A错误;
B、由A的分析可知该反应可表示为:Z+W∙→X,符合“多变一”的化合反应特点,属化合反应,
故B错误;
C、反应后生成X的质量为12g-2g=IOg,故C错误;
D、参加反应的Z与W的质量比为(16-8)g:(16-14)g=4:1,故D正确。
故选:Do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先根据反应前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物质的质量总和计算出反
应后Y的质量;然后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反应后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减少的是反应物判断反应的
类型;由表格信息即可推出一些量之间的关系.
做这类题目的关键是反应后质量和反应前进行比较,质量增加了说明是生成物,质量减少了是反
应物,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
19.【答案】B
【解析】解:A、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该选项正确。
B、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除去氧气带入二氧化碳,该选项不正确。
C、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过滤得到硫酸亚铁溶液,该选项正确。
D、稀硫酸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过滤得到铜,该选项正确。
故选:Bo
A、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B、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C、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
D、稀硫酸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
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0.【答案】AD
【解析】解:这道题目只要是给定元素的质量,推测物质的组成,关键在于寻找元素的质量与原
子个数之间的关系。熹嚅方与原子个数之间存在等比例关系。
相对原子的质量
由题意可知,铜元素质量为8g,则固体样品中氧元素质量为1g,则铜、氧原子个数比为∣f:暮=2:
1,即固体样品中铜、氧元素的平均组成为Ct。.可能为纯净物CU2。,也可能是CU和CUO或Cu、CU2。、
CUO,但不可能是CUO与Cu2O两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对于D选项:如果固体样品是由两种物质组成,则为CU和CUO的组合。设固体样品中CU的质量为X,
则CUo的质量为(9g-x),由题意,X+(9g-x)×=8g,x=4g,即CU在固体样品中的质量分
数幅
A、固体样品可能是CU2。,故正确;
B、固体样品一定是CUo与CU2。的混合物,说法错误,因为由铜、氧原子个数比为2:1,则“不
可能是CUo与eg。两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故错误;
C、固体样品的组成只有2种情况,说法错误,因为“可能为纯净物CU2。,也可能是CU和CUO或Cu、
w
Cu2O,CuO,故错误;
D、若固体样品由两种物质组成,则为CU和CUO的组合,而CU在固体样品中的质量分数为1,故D
7
正确。
故选:AD,,
根据题目可知,固体样品中铜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分别为8g和1g,那么固体样品中铜原子和氧原
子的个数比为2:1.所以固体样品可能为CU2。,也可能是Cu、CuO,也可能是Cu、CuO-⅛Cu2O,但
不可能是CUO与CU2。两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这类试题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数据分析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从而培养了各科间的融合能力.
21.【答案】BDAFC
【解析】解:(1)稀有气体通电后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于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2)石墨很软,在纸上划过能留下痕迹,可用于制铅笔芯;
(3)干冰(固体的二氧化碳)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于人工降雨;
(4)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可用于制造人造骨;
(5)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可用于吸附冰箱内的异味。
故答案为:(I)B:
(2)D;
⑶A;
(4)Fi
(5)C,,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石墨很软,干冰用于人工降雨,钛合
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物质具有多种性质,解答时应该理解物质的用途是由物质的哪
种性质决定的。
22.【答案】纯碱不是碱,是盐铅笔芯中没有铅,含有石墨
【解析】解:类似的化学知识有:①纯碱不是碱,是盐;②铅笔芯中没有铅,含有石墨;③水银
不是银,是金属汞.
故答案为:①纯碱不是碱,是盐:②铅笔芯中没有铅,含有石墨.
可以根据物质的名称和实际情况方面的知识回答本题.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物质的名称和物质的实际情况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
确的判断.
23.【答案】(1)可燃物
(2)A
(3)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解析】解:
(1)从物质燃烧的条件看,蚊帐是可燃物,蚊帐燃烧具备了燃烧具备的条件,故答案为:可燃物;
(2)A、为避免烟雾呛鼻和毒气的吸入,所以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故A正确;
B、由于楼层很高,跳楼会造成可能更坏的结果,故B错误;
C、寝室着火后不要慌张,应及时采取自救措施,不能等待救援,故C错误;
D、寝室内着火,如打开门窗,空气流通,会导致火势更猛,故D错误;
故选A;
(3)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喷水将大火扑灭,水能降低温度,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着
火点以下;
故答案为: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本题考查促使燃烧的方法,灭火的原理等,但最关键还是教育学生注意防火,加强安全意识及学
会自救能力,熟悉自救方法,难度较易。
24.【答案】石油甲烷一氧化碳硫酸雨太阳能或地热能或潮汐能或风能等(合理即可
)BC2C0+2NON2+2CO2
【解析】解:(1)煤、石油和天然气常称为三大化石燃料。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煤气的主要
成分一氧化碳,易与人体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中毒,甚至致死;生产煤气需要大量的煤,煤
中含有一定量的硫,燃烧会有二氧化硫产生,二氧化硫气体是引起酸雨的主要原因;
(2)可充分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有太阳能或地热能或潮汐能或风能等(合理即可);
(3)A、大力发展火力发电能够消耗大量的煤,燃烧时能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不符合“低碳经济”
理念;
B、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低碳经济”理念;
C、减少照明用电可以减少用电量,也就减少了因为发电而排放的二氧化碳,符合“低碳经济”
理念;
D、出行尽量开私家车会增加化石燃料的使用,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不符合“低碳经济”理
念;
E、夏季将制冷空调温度尽量调低,会消耗大量的电能,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不符合“低碳经
济”理念;
故选:BC;
(4)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气体在催化剂的表面发生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为:2CO+2NON2+2C02O
故答案为:(1)石油;甲烷;一氧化碳;硫;酸南;
(2)太阳能或地热能或潮汐能或风能等(合理即可);
(3)BC;
(4)2CO+2NON2+2C02O
(1)根据化石燃料的分类进行分析;根据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进行分析;根据煤气中的主要成
分是一氧化碳、含硫的煤燃烧时会生成一种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往往导致酸雨的产生进
行解答;
(2)根据新能源的种类解答;
(3)根据低碳经济理念进行解答;
(4)根据方程式的书写注意事项,写出化学方程式。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石燃料的种类、新能源的种类、低碳经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正确解答
本题的关键。
25.【答案】氧气和水涂油(合理即可)48.6Zn(NO3)2>Mg(NO3)2Zn+Cu(NO3)2=Zn(NO3)2+
Cu
【解析】解:(1)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2)为了防止钢铁锈蚀,人们常采用涂油等,隔绝氧气和水达到防锈的目的;
(3)2OOt铝土矿中氧化铝的质量为20Ot×51%=102t,设理论上可制得铝的质量为x;
2√l∕χ7∣==1.4/1:以
204108
102tX
108__x_
204=102t
解得X=54t
反应后可制得铝的质量为54t×(1-10%)=48.6t;
(4)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镁>锌>氢>铜>银,在CU(NO3)2、Mg(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
入一定质量的锌粉,锌不能和硝酸镁反应,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待硝酸银反应完
全,锌还有剩余,锌会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充分反应后过滤,向过滤后的滤渣中滴加
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滤渣中不含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即滤渣中不含有锌,说明锌反应完全;
①一定发生了锌和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锌,则过滤后的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镁、硝酸锌,不
确定是否含有硝酸银和硝酸铜;
②可能发生的反应为锌和硝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硝酸锌,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CU(NO3)2=
Zn(NO3)2+Cuo
故答案为:(1)氧气和水;
(2)涂油等(合理即可);
(3)48.6t;
(4)①Zn(No3)2、Mg(NO3)2:②Zn+Cu(NO3)2=Zn(NO3)2+Cu»
(1)根据铁生锈的条件分析;
(2)根据防锈措施分析;
(3)根据流程图和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
(4)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金属性质的理解掌握和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数的计算能力。学生需正确书写
出化学方程式,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找出比例关系,列出比例式,并正确分析各物质之间的关系,
才能正确答题。
+
26.【答案】2Mg2CH4HC2H5OH送。4
【解析】解:①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
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镁原子表示为:2Mg.
②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
字,2个甲烷分子可表示为:2CH4.
③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
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氢离子可表示为:H+.
④乙醇的化学式为:C2H5OH.
⑤硫酸中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硫元素显+6价;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
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硫酸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可表示为:H2^S04∙
故答案为:①2Mg;②2C%③H+;(J)C2H5OH;⑤出?0晨
①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
的数字.
②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③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
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④根据常见有机物化学式的书写方法进行书写即可.
⑤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分子符号、化学式、化合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
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7.【答案】0.2
【解析】解:(1)因三次产生的氢气的质量和即为IOg合金粉末总共收集到氢气的质量,贝∣Jθ.O8g+
0.08g+0.04g=0.2g;
(2)设该合金中锌的质量为x,
Zn+2HC1=ZnCl2+H2T
652
X0.2g
65_2
X-0.2g
解得X=6.5g
合金中铜的质量为IOg-6.5g=3.5g
该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XlOo%=35%
故答案为:(1)0.2;(2)答:该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35%。
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可知铜和锌的合金中只有锌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由表格数据可知第三次
加IOmL稀盐酸时,锌已经反应完全,总共收集到氢气为三次之和;再根据化学方程式,利用氢气
的质量求出锌的质量,然后再求出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
本题以信息的方式来考查合金中金属与酸的反应及合金中金属质量分数的计算,学生应能利用表
格进行数据分析和应用,要注意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格式规范。
28.【答案】长颈漏斗2KMn()i-λ,A∕n(Λ..∖l,l(λb(⅜tBCaCO3+2HC1=CaCl2+H2O+
CO2T燃着的木条熄灭小花干燥的一半无变化,湿润的一半变为红色CO2+H2O=H2CO3燃
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b图2③①②反应的生成物中有其他气体,会使制取的氨气不纯净
【解析】解:(1)由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2)高镒酸钾受热分解成钵酸钾、二氧化镒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O—A,.∖hA)lM:.O,,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是固液常温型反
应,则选用的装置是B,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
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1=CaCl2+H2O+CO2t,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故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观察到燃着的木条熄灭,说明瓶中已充
满二氧化碳;
(3)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的干燥小花变红,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的小花变
红,则取一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将小花的一半用水喷湿,放入装置C中,可观察到
的实验现象是小花干燥的一半无变化,湿润的一半变为红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比0=
H2CO3;
(4)镁和二氧化碳反应能生成氧化镁和碳,该反应中没有氧气参加,则这个实验使你对物质燃烧的
条件产生的新认识是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
(5)①实验室若用图1装置收集氧气,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则氧气应从b口进入;
②由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水小,气体应从短管进入,故若要收集一定体积的二氧化碳气
体,应选用图2装置;
(6)制取一种气体的反应一般只能产生这种要制取的气体,不能产生其他气体,则在实验室制取氨
气时你会选择反应③,不选择其他反应的理由是①②反应的生成物中有其他气体,会使制取的氨
气不纯净。
故答案为:(1)长颈漏斗;
2∖2KM>>()iKAInOi■,∖∕r.0j-rAT;B;CaCO3+2HC1=CaCl2+H2O+CO2T;燃着的木
条熄灭;
(3)小花干燥的一半无变化,湿润的一半变为红色;CO2+H2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挖占合同范本
- 建设温馨班级文化的方案计划
- 黄沙碎石合同范本
- 光学玻璃在环境监测中的作用考核试卷
- 个人职业生涯的阶段性总结计划
- 代办贷款合同范本
- 农业科技创新券制度考核试卷
- 电商物流配送的信息化管理策略
- 送货工人合同范本
- 制定有效的绩效指标计划
- DB11T 1035-2013 城市轨道交通能源消耗评价方法
- 2024新能源光伏电站运行规程和检修规程
- 供应室课件大全
- 银行存管三方协议书
- 2024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版)
- 2024年新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全册课件(新版教材)
- 智能体脂秤市场洞察报告
- 教科版 二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6课《不同的季节》同步练习(附答案解析)
- 山东省东营市2024年中考英语真题【附真题答案】
- 2024义务教育英语新课标课程标准2022年版考试真题附答案
- 粤港澳宜居城市建设协同发展策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