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重庆一中高2023届3月月考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根据《周礼•保氏》的记载和历代相关注疏,文字教育首在明解“六书”,即通过六种构形方式和
原理来了解文字形体、读音和义项,明确用法,一一和语言中的''词”对应,也称之为“小学”。文字
教育始于识读,重在应用,应用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按照既定的方法、标准来书写,要进行贯穿小学教育
始终的长期训练,以及持续进行的考核。传统“六艺”中列具“书”的内容,足见其重要性。
书,书写。《说文解字》释云:“著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著”,指文字的具体应用,如
记事记言、属文作、著述等,竹帛指书写材料。“如”,《说文解字》释云“从随也”,意渭书写要恪守
字形结构和书体样式,亦即后世“正字”和“正体”的标准,兼有文字与书法两方面内容。析言之,一
是准确地把握文字的形音义,代表了知识的传承与理解;二是认识和把握书体样式的意义,从观念上、
书写心理上打好基础,如造字本原与文化涵义、象形字与“画成其物,随体诘屈”的书写特征等等;三
是在书写方法、标准的潜移默化下,理解并认同秩序和法度之美,随着书体演进而调整认知,推演新的
书写审美旨趣和技术标准,这就是大篆、小篆、隶、楷诸正体规范的先后确立与书法审美的发展主线。
如果说商代的象形装饰文字和甲骨文所代表的原始书法美出于“集体无意识”的创造,那么由西周金文
建立起来的正体大篆所代表的秩序之美则出于礼乐文化陶冶化育的自觉审美。从商周时代开始,书法即
已深深地打上文化的烙印,实缘乎此。正体的产生及其对铁序之美的崇尚,表明书法作为文化的象征符
号,与日益高涨的人文精神有直接关系。
“著于竹帛”的涵义有四。其一,摒弃不同地域的方言而采用通行的“雅言”,又名“正音”“通
语”。《论语•述而》称“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孔子用雅言讲学,书面语也会自
然而然地用之,以消除方言的隔膜,使之四方通达。其二,记事、记言都有一个把口语转化、润色为书
面语的过程,其修辞能力、经验要通过长期的阅读和训练才能满足于社会需求,以实现较好的知识传承
和社会化交流。其三,根据不同场合、功用的文体需求,采取与之各自对应的修辞和表达方式,总之日
“文言”。其四,纯粹的文学创作与著述,如诗文之作。
在“著于竹帛”的过程中,文言亦即书面语的文学化是其发展主流,也是读书人工诗能文的重要保
障。吴宽《匏翁家藏集》认为“书家例能文辞,不能则望而知其笔画之俗,特一书工而已”,即因此而
发。如果说,“著于竹帛”是文学与书法之双重审美的过程,似亦不嫌为过。《宣和书谱》评薛道衡书法
称“文章、字画同出一道,特源同而派异耳”,又评杜牧书法谓其“与文章相表里”,都是基于这一认
识而做出的理性归纳和总结。
(摘自丛文俊《传统书法批评与文学修辞》)
材料二:
辨析书法的艺术性和实用性要从具体的形式要素切入。比如说点画,点画是笔法的体现,理论上
说,实用的书写虽然也有技法的要求,但这种要求可以是不严格的,它只需要达到可识可读的标准即
可。而实际上,善书的古人往往都经过了严格的技法训练,与此同时,也有''修身"的要求,因此,他
们的书写就具有艺术的某些属性。而对今人而言,实用与艺术已经分离,要检脸是不是艺术性的书写,
就必须从具体的形式要素考察,检验其是否具备作为一门成熟的艺术所要求的技法与形式规范。
古人有在实用中产生的作品,也有为创作而创作的作品,如果我们从书法本体切入,会发现两者之
间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区别,尤其是在可识性和艺术性上。比如,当古人在给某人写信时,可识性肯定要
放在第一位,此类作品几乎字字独立,点画与结体都交代得比较清楚。我们再看那些专门创作的书法作
品,可识性相对困难一些,行列比较模糊,跌宕幅度大,各种夸张手段表现得比较任性。
(摘自胡抗美《书法的实用性与艺术性》)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的文字教育又被称之为“小学”,其主要内容就是通过了解文字的形音义,达到可以识读的水
平。
B.书法之美的发展中,由象形装饰文字和甲骨文到正体大篆有从“集体无意识”创造到自觉审美的过
程。
C.一个拥有良好文言能力的古人,即使面对不同的情境,也能够采取比较固定的表达方式,做到从容应
对。
D.今天书法是一门艺术,但古人的书写实用性和艺术性尚未分离,因此古人的书法创作过程必须兼顾两
者。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要了解造字本原与文化涵义,主要目的是可以更好地进行知识传承与理解。
B.我国幅员辽阔,方言众多,古代使用“雅言”与今天推广普通话有着相似目的。
C.经过学校教育中长期的阅读与训练,我们就能较好实现知识传承和社会化交流。
D.隶楷行草等书体各有特点,书体可辨识性的强弱与其艺术性的高低有直接关联。
3.下列选项中,最不适合体现材料一中正体的审美倾向的一项是()
A.冯班《钝吟书要》:“作字惟有用笔与结字。用笔在使尽笔势,然须收纵有度;结字在得其真态,然
须映带匀美。”
B.刘熙载《艺概》:“行笔不论迟速,期于备法。善书者虽速而法备,不善书者虽迟而法遗。”
C.王《论书剩语》:“须是字外有笔,突然一落,去来无迹,而向背往来,不可得其端倪矣。”
D.蔡邕《九势》:“凡落笔结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势递相映带,无使势背。”
4.请结合材料一谈谈文学和书法两种艺术有哪些相关性?
5.假设你作为博物馆工作人员要向书法夏令营的成员介绍唐代楷书作品《多宝塔碑》,请结合两则材料罗
列解说词的要点。
【答案】1.B2.B3.C
4.①两者源流相同:都以中国文字体系为基本创作要素,都“著于竹帛”。(文章、字画同出一道)
②文学是书法书写的重要内容。(与文章相表里,文学是内容,书法是形式)
③书法家一定要兼通文学。(书家例能文辞)
5.①介绍其文字内容(形音义)。
②介绍楷书这种书体。
③介绍其所代表的秩序之美(或与唐朝人文精神的关系)。
④介绍其点画等形式要素包含的艺术性。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A.“传统的文字教育又被称之为‘小学'”错误,结合“文字教育首在明解‘六书’,即通过六种构形
方式和原理来了解文字形体、读音和义项,明确用法,一一和语言中的'词'对应,也称之为'小
学'。文字教育始于识读,重在应用”可知,“小学”是明解“六书”;文字教育始于识读,重在应
用。
C.“也能够采取比较固定的表达方式”错误,原文为“根据不同场合、功用的文体需求,采取与之各自
对应的修辞和表达方式,总之曰‘文言'",根据不同场合,采取与之各自对应的修辞和表达方式。
D.“必须兼顾”错误,文中相关内容有“古人有在实用中产生的作品,也有为创作而创作的作品”“当
古人在给某人写信时,可识性肯定要放在第一位”,选项表述过于绝对。
故选Bo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主要目的是可以更好地进行知识传承与理解”错误,原文为“认识和把握书体样式的意义,从观念
上、书写心理上打好基础,如造字本原与文化涵义”,主要目的是“认识和把握书体样式的意义,从观
念上、书写心理上打好基础”。
C."……就能……”错误,原文"才能满足于社会需求,以实现较好的知识传承和社会化交流”,是必
要条件。
D.“书体可辨识性的强弱与其艺术性的高低有直接关联”错误,文中相关内容有“要检验是不是艺术性
的书写,就必须从具体的形式要素考察,检验其是否具备作为一门成熟的艺术所要求的技法与形式规
范……那些专门创作的书法作品,可识性相对困难一些,行列比较模糊,跌宕幅度大,各种夸张手段表
现得比较任性”,没有涉及书体可辨识性的强弱与其艺术性的高低的关系,选项于文无据。
故选Bo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C.表现的是书法中的变化之美。
ABD三项都强调法度,符合材料一中正体的审美倾向,即秩序之美。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结合“'著于竹帛'是文学与书法之双重审美的过程”“文章、字画同出一道,特源同而派异耳”可概
括出,两者源流相同:都以中国文字体系为基本创作要素,都“著于竹帛”。
结合“评杜牧书法谓其'与文章相表里’”可概括出,文学是书法书写的重要内容。
结合”吴宽《匏翁家藏集》认为'书家例能文辞,不能则望而知其笔画之俗,特一书工而已’”可概括
出,书法家一定要兼通文学。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结合“一是准确地把握文字的形音义,代表了知识的传承与理解”可知,介绍其文字内容(形音义)。
结合“二是认识和把握书体样式的意义,从观念上、书写心理上打好基础,如造字本原与文化涵义”可
知,介绍楷书这种书体。
结合“三是在书写方法、标准的潜移默化下,理解并认同秩序和法度之美,随着书体演进而调整认知,
推演新的书写审美旨趣和技术标准,这就是大篆、小篆、隶、楷诸正体规范的先后确立与书法审美的发
展主线”可知,介绍其所代表的秩序之美。
结合“辨析书法的艺术性和实用性要从具体的形式要素切入。比如说点画,点画是笔法的体现”可知,
介绍其点画等形式要素包含的艺术性。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原下的日子
陈忠实
新世纪到来的第一个农历春节过后,我买了二十多袋无烟煤和吃食,回到乡村祖居的老屋。站在门
口对着送我回来的妻女挥手告别,看着汽车转过沟口那座塌檐倾壁残颓不堪的关帝庙,折回身走进大门
进入刚刚清扫过隔年落叶的小院,心里竟然有点酸酸的感觉。已经摸六十岁的人了,何苦又回到这个空
寂了近十年的老窝里来。
我的这个屋院,曾经是父亲和两位堂弟三分天下的“三国”,最鼎盛的年月,有祖孙三代十五六口
人进进出出在七八个或宽或窄的门洞里。在我尚属朦胧混沌的生命区段里,看着村人把装着奶奶和被叫
做厦屋爷的黑色棺材,先后抬出这个屋院,沉入挖好的土坑。我后来也沿袭这种大致相同的仪程,亲手
操办我的父亲和母亲从屋院到墓地这个最后驿站的归结过程。现在,我的兄弟姊妹和堂弟堂妹及我的儿
女,相继走出这个屋院,或在天之一方,或在村子的另一个角落,以各自的方式过着自己的日子。眼下
的景象是,这个给我留下拥挤也留下热闹印象的祖居的小院,只有我一个人站在院子里。原坡上漫下来
寒冷的风。从未有过的空旷。从未有过的空落。从未有过的空洞。
我的脚下是祖宗们反复踩踏过的土地。我现在又站在这方小小的留着许多代人脚印的小院里。我听
见架在火炉上的水壶发出噗噗噗的响声。我坐在曾经坐过近二十年的那把镰条已经变灰的藤椅上,耳际
似乎萦绕着见过面乃至根本未见过面的老祖宗们的声音,嗨!你早该回来了。
我竟然泪眼模糊。
傍晚时分,我走上浦河长堤。堤上是经过雨雪浸淫退泡变成黑色的枯蒿枯草。沉落到西原坡顶的蛋
黄似的太阳绵软无力。斜对岸的那片沙地上,有个男子挑着两只装满石头的铁丝笼走出一个偌大的沙
坑,把笼里的石头倒在石头垛子上,又挑起空笼走回那个低陷的沙坑。那儿用三脚架撑着一张钢丝要
筛。他把刨下的沙石一锹一锹抛向萝筛,发出连续不断千篇一律的声响,石头和沙子就在萝筛两边分流
了。
暮霭渐渐四合的沙滩上,那个男子还在沙坑与石头垛子之间来回往返。这个男子以这样的姿态存在
于世界的这个角落。
我突发联想,印成一格一框的稿纸如同那张萝筛。他在他的要筛上筛出的是一粒一粒石子。我在我
的“萝筛”上筛出的是一个一个方块汉字。
此刻,三十公里外的西安城里的霓虹灯,与浦河两岸或大或小村庄里隐现的窗户亮光;豪华或普通
轿车塞的街道,与田间小道上悠悠移动的架子车;全自动或半自动化的生产流水线,与那个在沙坑在萝
筛前挑战贫穷的男子……构成当代社会的大坐标。我知道我不会再回到挖沙筛石这一极中去,却在这个
坐标中找到了心理平衡的支点,也无法从这一极上移开眼睛。
村庄背靠着鹿原北坡。遍布原坡的大大小小的沟梁奇形怪状。在一条阴沟里该是最后一坨尚未化释
的残雪下,有三两株露头的绿色。嫩黄淡绿的茵陈,不在乎那坨既残又脏经年未化的雪,宣示了春天的
气象。
从农历二月二龙抬头迎春花开伊始,直到大雪漫地,村庄、原坡和河川里的花儿便接连开放,各种
奇异的香味便一波迭过一波。且不说那些红的黄的白的紫的各色野草和野花,以及秋来整个原坡都覆盖
着的金黄灿亮的野菊。
五月是最好的时月,这当然是指景致。整个河川和原坡都被麦子的深绿装扮起来,几乎看不到巴掌
大一块裸露的土地。一夜之间,那令人沉迷的绿野变成满眼金黄,如同一只魔掌在翻手之瞬间创造出来
神奇。一年里最红火最繁忙的麦收开始了,把从去年秋末以来的缓慢悠闲的乡村节奏骤然改变了。
我常常在上述这些情景里,由衷地咏叹,我原下的乡村。
四
夜幕迟迟降下来。夜里依然有不泯的天光,也许是繁密的星星散发的。白鹿原刀裁一样的平顶的轮
廓,恰如一张简洁到只有深墨和淡墨的木刻画。我坐在躺椅上,看圆圆的月亮浮到东原头上,然后渐渐
升高,平静地一步一步向我面前移来,幻如一个轻摇莲步的仙女,再一步一步向原坡的西部揶步,直到
消失在西边的屋脊背后。
我在读到一本《历代诗人咏浦桥》的诗集时,大为惊讶,除了人皆共知的“年年柳色,满陵伤别”
所指的浦桥,浦河这条水,白鹿(或濡陵)这道原,竟有数以百计的诗圣诗王诗魁都留了绝唱和独唱。
宠辱忧欢不到情,任他朝市自营营。
独寻秋景城东去,白鹿原头信马行。
这是白居易的一首七绝,是最坦率的一首,也是最通俗易记的一首。一目了然可知白诗人在长安官
场被蝇营狗苟的龌龊惹烦了,闹得腻了,倒胃口了,干脆骑马到白鹿原头逛去。
还有什么龌龊能淹没脏污这个以白鹿命名的原呢?
我在这原下的祖屋生活了两年。每有一个短篇小说或一篇散文写成,那种愉悦,相信比白居易纵马
原上的心境差不了多少。正是原下这两年的日子,是近八年以来写作字数最多的年份,且不说优劣。
我愈加固执一点,在原下进入写作,便进入我生命运动的最佳气场。
(节选自《陈忠实文集》,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作者“心里竟然有点酸酸的感觉”,是因为自己年近六十,与妻女离别,孤身一人回到老
屋。
B.“嗨!你早该回来了”,作者写在想象中仿佛听到祖宗们的呼唤,以此表达对逝去亲人们的深切怀
念。
C.文章第三部分按时空顺序描写原下乡村的景致,写出了万物生命的勃发与张扬,表达了对自然的喜
爱。
D.作者在原下写作专注高产、精神愉悦,进入“生命运动的最佳气场”,白鹿原滋养了“我”的文学生
命。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部分第三段反复用以“我……”开头的句式述说,强调了“我”回到乡村老屋后与祖宗们的
精神联系。
B.作者于浦河长堤看到的男子筛沙过程,与“我”的写作形成类比;男子的生活与西安城里人的生活形
成对比。
C.文章引用诗人白居易咏灌陵的这首七绝诗,不仅增强文化底蕴,也说明作者与诗人在某种程度上具有
情感共鸣。
D.文章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多种表达方式为一体,其中叙述描写细腻生动,抒情真切实在,议论
振聋发馨。
8.结合文章,说明作者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9.费孝通《乡土中国》中提到我们的民族与泥土分不开,“从土里长出过光荣的历史,自然也会受到土
的束缚”,请结合文章第一部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6.D7.D
8.①酸楚:家乡残颓,祖屋空寂,亲人离散。②心理平衡:每个生命体都以自己的姿态存在于世界的角落。
③由衷地咏叹(赞叹):感受到春天的气象,自然万物的勃发。④愉悦:在白居易诗中感受到龌龊世俗中感
受不到的纯净美好;创作的愉悦。
9.①长出过光荣的历史:文中作者追忆家族”最鼎盛的年月”祖孙三代聚居繁衍生息的情况。②受到土的
束缚:作者年近六十回到乡村祖居老屋,体现了对祖宗根脉的眷念回归;奶奶土葬和我沿袭相同仪程操办
亲人葬礼体现了乡土的观念根深蒂固。③整句话表明我和白鹿原的精神联系,我们民族和泥土的联系。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
A."是因为……”错误,根据后文可知作者生于斯长于斯,在这里送走一个个亲人,经历世事,回到这
里看到家乡残颓,祖屋空寂,亲人离散,感慨良多,所以心酸。
B.“以此表达对逝去亲人们的深切怀念”错误,不只是为了表达对逝去的亲人的怀念,更体现了对乡土
和祖宗根脉的眷念回归。
C.“时空顺序”不妥,“农历二月二龙抬头迎春花开伊始,直到大雪漫地”“五月是最好的时月”等处
有时间顺序,文中的空间顺序不明显。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D.“……议论多种表达方式为一体……议论振聋发膜”错误,文中并没有鲜明的议论性的语句,更谈不
上“振聋发牌”。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者情感和写作思路的能力。
“看着汽车转过沟口那座塌檐倾壁残颓不堪的关帝庙,折回身走进大门进入刚刚清扫过隔年落叶的小
院,心里竟然有点酸酸的感觉……我后来也沿袭这种大致相同的仪程,亲手操办我的父亲和母亲从屋院
到墓地这个最后驿站的归结过程”“我的兄弟姊妹和堂弟堂妹及我的儿女,相继走出这个屋院,或在天
之一方,或在村子的另一个角落,以各自的方式过着自己的日子”,作者内心酸楚:家乡残颓,祖屋空
寂,亲人离散。
“暮霭渐渐四合的沙滩上,那个男子还在沙坑与石头垛子之间来回往返。这个男子以这样的姿态存在于
世界的这个角落”“全自动或半自动化的生产流水线,与那个在沙坑在翳筛前挑战贫穷的男子……构成
当代社会的大坐标。我知道我不会再回到挖沙筛石这一极中去,却在这个坐标中找到了心理平衡的支
点,也无法从这一极上移开眼睛”,此时心理平衡:每个生命体都以自己的姿态存在于世界的角落。
“村庄背靠着鹿原北坡。遍布原坡的大大小小的沟梁奇形怪状”“嫩黄淡绿的茵陈,不在乎那坨既残又
脏经年未化的雪,宣示了春天的气象”“村庄、原坡和河川里的花儿便接连开放,各种奇异的香味便一
波迭过一波……我常常在上述这些情景里,由衷地咏叹,我原下的乡村”,由衷地咏叹(赞叹):感受到
春天的气象,自然万物的勃发。
“这是白居易的一首七绝,是最坦率的一首,也是最通俗易记的一首。一目了然可知白诗人在长安官场
被蝇营狗苟的龌龊惹烦了,闹得腻了,倒胃口了,干脆骑马到白鹿原头逛去……我在这原下的祖屋生活
了两年。每有一个短篇小说或一篇散文写成,那种愉悦,相信比白居易纵马原上的心境差不了多少”,
愉悦:在白居易诗中感受到龌龊世俗中感受不到的纯净美好;创作的愉悦。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点句子含义的能力。
长出过光荣的历史:“我的这个屋院,曾经是父亲和两位堂弟三分天下的‘三国',最鼎盛的年月,有
祖孙三代十五六口人进进出出在七八个或宽或窄的门洞里”,文中作者追忆家族“最鼎盛的年月”祖孙
三代聚居繁衍生息的情况。
受到土的束缚:”已经摸六十岁的人了,何苦又回到这个空寂了近十年的老窝里来”“在我尚属朦胧混
沌的生命区段里,看着村人把装着奶奶和被叫做厦屋爷的黑色棺材,先后抬出这个屋院,沉入挖好的土
坑。我后来也沿袭这种大致相同的仪程,亲手操办我的父亲和母亲从屋院到墓地这个最后驿站的归结过
程”,作者年近六十回到乡村祖居老屋,体现了对祖宗根脉的眷念回归;奶奶土葬和我沿袭相同仪程操
办亲人葬礼体现了乡土的观念根深蒂固。
“我们的民族与泥土分不开”,“从土里长出过光荣的历史,自然也会受到土的束缚”,白鹿原就是作
者的土,整句话表明作者和白鹿原的精神联系,我们民族和泥土的联系。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日:“魏地方不至千里,卒不过三十万人。地四平,诸侯四通,条达幅渗,
无有名山大川之阻。守亭障者参列。粟粮康廖,不下十万。魏南与楚而不与齐,则齐攻其东;东与齐而
不与赵,则赵攻其北;不合于韩,则韩攻其西:不亲于楚,则楚攻其南。此所谓四分五裂之道也。
且夫诸侯之为从者,以安社稷、尊主、强兵、显名也。合从者,一天下,约为兄弟。夫亲昆弟,同
父母,尚有争钱财。而欲恃诈伪反覆苏秦之余谋,其不可以成亦明矣。
大王不事秦,秦下兵攻河外,则从道竺。从道绝,则大王之国欲求无危,不可得也。秦挟韩而攻
魏,韩劫于秦,不敢不听。秦、韩为一国,魏之亡可立而须也,此臣之所以为大王患也。为大王计,莫
如事秦,事秦则楚、韩必不敢动;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
且夫秦之所欲弱莫如楚,而能弱楚者莫若魏。楚虽有富大之名,其实空虚;其卒虽众,多言而轻
走,易北,不敢坚战。魏之兵南面而伐,胜楚必矣。夫亏楚而益魏,攻楚而适秦,内嫁祸安国,此善事
也一大王不听臣,秦甲出而东,虽欲事秦而不可得也。”
魏王日:“寡人蠢愚,前计失之。请称东藩,筑帝宫,受冠带,祠春秋,效河外。”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一》)
张仪为秦连横,说韩王日:“韩地险恶山居五谷所生非麦而豆民之所食大抵豆饭釐羹一岁不收民不
厌糟糠地方不满九百里无二岁之所食料大王之卒,悉之不过三十万。秦带甲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
虎挚之士,跣跑科头①,贯颐奋戟者,至不可胜计也。夫秦卒之与山东之卒也,犹孟贲②之与怯夫也;以
重力相压,犹乌获之与婴儿也。诸侯不料兵之弱,食之寡,而听从人之甘言好辞,比周以相饰也,皆言
日:听吾计则可以强霸天下。夫不顾社稷之长利,而听须臾之说,洼误入主者,无过于此者矣。大王不
事秦,则王之国分矣。先事秦则安矣,不事秦则危矣。故为大王计,莫如事秦。秦之所欲莫如弱楚,而
能弱楚者莫如韩。非以韩强于楚也,其地势然也。今王西面而事秦以攻楚,为敝邑,秦王必喜。夫攻楚
而乎其地,转祸而说秦,计无便于此者也。"韩王曰:“客幸而教之,请比郡县,筑帝宫,祠春秋,称
东藩,效宜阳。”
(节选自《战国策•韩策一》)
【注】①跳跑科头:踪跑,跳跃前进;科头,不戴冠帽。②孟贲:与后文乌获都是战国时的勇士。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韩地险恶/山居/五谷所生/非麦而豆/民之所食/大抵豆饭/蕾羹一岁不收/民不厌糟糠地/方不满九百里
/无二岁之所食
B.韩地险恶/山居五谷/所生非麦而豆/民之所食/大抵豆饭蕾羹/一岁不收/民不厌糟糠地/方不满九百里/
无二岁之所食
C.韩地险恶/山居五谷/所生非麦而豆/民之所食/大抵豆饭/蕾羹一岁不收/民不厌糟糠/地方不满九百里/
无二岁之所食
D.韩地险恶/山居/五谷所生/非麦而豆/民之所食/大抵豆饭蕾羹/一岁不收/民不厌糟糠/地方不满九百里
/无二岁之所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辐凑,辐,连接车轮的辐条;凑,水流汇聚。辐凑形容人或物聚集像车辐集中于车毂。
B.漕庾,漕,水运;庾,粮仓。漕庾是古时官府为方便通过河流转运粮食而修建的粮仓。
C.“夫攻楚而私其地”的“私”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臣之妻私臣”的“私”意思相同。
D.“则从道绝”“绝”和《劝学》中“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的“绝”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文本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仪劝说魏王,楚国虽有富足强大之名,但实则空虚,士兵虽多但易向北逃跑,魏向南攻楚必胜。
B.张仪劝说韩王时指出,诸侯兵力弱粮食缺,却听信宣传合纵者的甜言蜜语,只会勾结起来互相吹嘘。
C.张仪告诉韩王,秦国想用韩国来削弱楚国,不是因为韩国比楚国强大,而是因为韩国的地理位置优
越。
D.魏王韩王听到张仪的游说后,甘愿为秦王建造行宫,每年进行祭祀,这显示张仪权谋策略高超。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亏楚而益魏,攻楚而适秦,内嫁祸安国,此善事也。
(2)夫不顾社稷之长利,而听须臾之说,洼误人主者,无过于此者矣.
14.张仪游说魏王、韩王,采用了哪些相同的游说策略?请简要概括。
【答案】10.D11.C12.A
13.(1)让楚国吃亏而魏国得到好处,攻打楚国取悦秦国,把灾祸转嫁给别人,安定国家,这可是件大好
事啊。
(2)不顾及国家的长远利益,而听信一时的谬论,贻误国君,没有比这更严重的了。
14.①军事威胁。②言语离间。③利益诱惑。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韩国地势险恶,生活在山野之中,生长的五谷,不是豆类就是麦子;老百姓食用的,大都是豆做
的饭和豆叶做的汤;一年没有收成,人们连糟糠都吃不饱;韩国土地纵横不到九百里,没有储存两年的
粮食。
“山居”,生活在山野之中,作为谓语单独成句,前后断开,排除BC;
“地方”作“不满九百里”的主语,前面断开,排除A。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含义及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A.正确。
B.正确。
C.错误。占有。/偏爱。句意:攻打楚国并占有它的土地。/我的妻子偏爱我。
D.正确。断绝。/横渡。句意:那么合纵的通道就断绝了。/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
故选Co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向北逃跑”错误,“北”是逃跑败退的意思,士兵容易逃跑败退。
故选Ao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亏”“益”,使动用法,使吃亏,使受益;“适”,取悦;“嫁祸”,转嫁灾祸;“安国”,安
定国家;“此善事也”,判断句。
(2)“长”,长远;“须臾”,一时;“佳误”,贻误;“过”,严重。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结合“大王不事秦,秦下兵攻河外,则从道绝。从道绝,则大王之国欲求无危,不可得……大王不听
臣,秦甲出而东,虽欲事秦而不可得”“秦带甲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虎挚之士,跳跑科头,贯颐
奋戟者,至不可胜计也。夫秦卒之与山东之卒也,犹孟贲之与怯夫也;以重力相压,犹乌获之与婴儿
也”可概括出,军事威胁、
结合“夫亲昆弟,同父母,尚有争钱财。而欲恃诈伪反覆苏秦之余谋,其不可以成亦明”“人之甘言好
辞,比周以相饰也,皆言曰:听吾计则可以强霸天下。夫不顾社稷之长利,而听须臾之说,佳误人主
者,无过于此者矣”可概括出,言语离间。
结合“事秦则楚、韩必不敢动;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先事秦则安矣……今
王西面而事秦以攻楚,为敝邑,秦王必喜。夫攻楚而私其地,转祸而说秦,计无便于此者也”可概括
出,利益诱惑。
参考译文:
张仪为秦国连横之事,游说魏霆王说:“魏国的领土方圆不到一千里,士兵不超过三十万人。四周
地势平坦,与四方诸侯交通便利,犹如车轮辐条都集聚在车轴上一般,更没有高山深川的阻隔。守境的
小亭和屏障接连排列,运粮的河道和储米的粮仓,不少于十万。如果魏国向南亲近楚国而不亲近齐国,
那齐国就会进攻你们的东面;向东亲附齐国而不亲附赵国,那赵国就会由北面来进攻你们;不和韩国嵌
合,那么韩国就会攻打你们西面;不和楚国亲善,那南面就会危险了。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四分五裂的地
理位置。
再说诸侯组织合纵阵线,说是为了使社稷安定,君主尊贵,兵力强大,名声显赫。现在合纵的国家
想要联合诸侯,结为兄弟。然而同一父母所生的亲兄弟,尚且还有争夺钱财的。而您却想依靠欺诈虚
伪、反复无常的苏秦所残留的计策,这明显不可能成功。
如果大王不臣服于秦国,秦国将发兵进攻河外,那么合纵的通道就断绝了。合纵的通道一断,那么
大王的国家再想不危险就不可能了。再有,秦国若是挟制韩国来攻打魏国,韩国迫于泰国的压力,一定
不敢不听从。秦韩结为一体,那魏国灭亡之期就不远了,这就是我为大王担心的原因。我替大王考虑,
不如归顺秦国,归顺了秦国,那么楚韩必定不敢轻举妄动;没了楚韩的侵扰,大王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国家也一定不会有忧患了。
再说,秦国想要削弱的莫过于楚国,而能抑制楚国的又莫过于魏国。楚国虽然有富足强大的名声,
但实际上空虚得很;它的士兵虽然多,但大部分容易逃跑败退,不敢打硬仗;如果出动魏国军队向南讨
伐,必定能战胜楚国。这样看来,让楚国吃亏而魏国得到好处,攻打楚国取悦秦国,把灾祸转嫁给别
人,安定国家,这可是件大好事啊。”大王如果不听我的意见,秦兵出动,即使想归顺也不可能了。
魏王说:“我太愚蠢,以前的策略错了。我愿意做秦国东方的藩臣,给秦王修建行宫,接受秦国的
封赏,春秋两季贡献祭品,并献上河外的土地。”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一》)
张仪替泰国组织连横游说韩王说:“韩国地势险恶,生活在山野之中,生长的五谷,不是豆类就是
麦子;老百姓食用的,大都是豆做的饭和豆叶做的汤;一年没有收成,人们连糟糠都吃不饱;韩国土地
纵横不到九百里,没有储存两年的粮食。估计大王手下的军队,全部加上不足三十万。而秦国穿着盔甲
的军队有一百多万,战车有千辆,战马有万匹,勇猛的士兵,不戴头盔踊跃奔杀,弯弓射敌持戟冲锋
的,多得数不清。秦兵与崂山东面的六国兵士相比,好比勇士孟贲与懦夫相比;用重兵压服六国,就像
大力士乌获对付婴儿一般容易。各国的诸侯们不考虑自己兵力弱、粮食缺乏,却去听信宣传合纵的人的
甜言蜜语,他们勾结在一起相互吹嘘,个个都说:'听了我的主意便可以在天下称强称霸。'不顾及国
家的长远利益,而听信一时的谬论,贻误国君,没有比这更严重的了。大王不侍奉秦国,那么大王的国
士就要被分割了。早侍奉秦国就安全,不侍奉秦国就危险。所以替大王着想,还不如侍奉秦国。秦最大
的希望没有比得上使楚国削弱了,而最能削弱楚国的没有哪一个能比得上韩国。不是因为韩国比楚国强
大,而是由韩国的地势决定的。现在大王面向西侍奉秦国来进攻楚国,做秦国的城邑,秦王必然高兴。
攻打楚国并占有它的土地,转移了祸患还能使秦王高兴,没有比这更好的计策了。”韩王说:“幸亏您
教导我,我们韩国愿做秦国的一个郡县,为秦王筑行宫,春秋供奉祭品,做秦国东边的属国,并且把宜
阳献给秦国。”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苏辙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
州。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
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
忧。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注】①1077年,苏轼任徐州知州,苏辙与之短暂相聚。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七度过中秋”对“一何久”做了说明,凸显了往昔诗人与兄长离别七年,佳节难以团圆的苦闷和无
奈。
B.七年离别,短暂相聚,“岂意”凸显出相聚的欢愉,但遗憾的是兄长即将启程前往凉州,诗歌情感基
调复转悲凉。
C.词中“无赖”指月亮无情,与辛弃疾《清平乐•村居》“最喜小儿无赖”中“无赖”意思不同。
D.王粲滞留荆州才华难施,借《登楼赋》表达眷恋故乡之情和怀才不遇之感,苏辙化用此典故抒发离
情。
16.词中三处写到月亮,请分别赏析。
【答案】15.B16.①第一处回忆之月,去年中秋诗人望着明月,心中愁绪难以承受,抒发思念之情。
②第二处现实之月,用拟人的手法写出圆月无情,渐渐西沉,不肯为人留下。
③第三处未来之月,”依旧照离忧”想象明天分别之后,明月当头,依旧倾泻出两地的别愁。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B.“兄长即将启程前往凉州”错误,“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意思是一起在古汴河上泛舟,忽然
传来凉州曲调,凉州指的是曲子名,并不是苏轼即将去的地方。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景物形象的能力。
“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去年的今天在东武之地,我望着明月,心中愁绪难以承受,抒发思念
之情。
“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写月亮不为人留,表现出作者即将与亲人离别时
的愁苦之情。
词人由西去之月无法挽留,想到“盛筵必散”,今夜热闹一时,明夜却是“孤帆水驿”,各散一方,想
到未来天上明月“依旧照离忧”,依旧倾泻出两地的别愁。其凄凉景况可想而知,其情感稍显低沉。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词人和妻子阴阳相隔,
“”一句写出时间之长,“”
一句又写出相隔距离之远。
(2)《论语•泰伯》中阐明君子必须要心胸宽广,意志坚忍,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的句子是
(3)“芙蓉”这一富有美感的意象常被文人用于传情达意,如“
【答案】①.十年生死两茫茫②.千里孤坟③.士不可以不弘毅④.任重而道远⑤.
涉江采芙蓉⑥.兰泽多芳草(示例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示例三:制芟荷以衣兮,
集芙蓉以为裳)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茫”“弘”“芟”“裳”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过去,老北京有个顺口溜:崇效寺的牡丹,花之寺的海棠,天宁寺的芍药,法源寺的丁香。开春赏
花,不能不去这四座古老的寺庙,那里有京城春花的代表。那时候,到那里赏花,就跟现在年轻人买东
电果到盍卖店黑一样,、港港在国△的进筮。老我国人赏荏讲究的是要“拔出字上带出混”,连带苴我京
自己悠久又独特的历史和文化的味儿来。每一种花要有一座古寺依托,方才剑鞘相合,鞍马相配,—
©_«
崇效寺的牡丹,以种植的面积铺展成片而令人②。当然,那里的绿牡丹更是名噪京城,因为
那时候开绿色花瓣的牡丹,满北京只此一家,别无分店。花之寺的海棠,被五四时期的女作家凌叔华的
笔下有过描述,特意将自己的小说集命名为《花之寺》。天宁寺的芍药,和寺本身的历史一样悠久。不
过,法源寺的丁香,应该更有名一些,清诗形容那里的壮观:“杰阁丁香四照中,绿阴千丈拥琳宫。”
说丁香千丈之长是夸张,但簇拥在法源寺的一片丁香花海,的确是京城③的景观。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0.请赏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语言特色。
【答案】18.①相得益彰
②赏心悦目
③独一无二
19.花之寺的海棠,在五四时期的女作家凌叔华的笔下有过描述,她特意将自己的小说集命名为《花之寺》。
20.运用类比手法,强调老北京人赏花很讲究;“拔出萝卜带出泥”巧用俗语,写出老北京人注重通过赏
花品味北京的历史和文化的味儿;语言朴素平实,生动形象,有地方特色。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语境指花和古寺相互依托映衬,更见效果,可填“相得益彰”。相得益彰:两者互相配合或映衬,双
方的长处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②语境指成片的牡丹让人看了心情美好,可填“赏心悦目”。赏心悦目:指因看到好的事物而心情欢
畅。
③语境指法源寺的丁香花海景观没有一样的,可填“独一无二”。独一无二:没有相同的;没有可以相
比的。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
一是“被……的笔下”搭配不当,把“被”改为“在”;
二是“特意将自己的小说集命名为《花之寺》”偷换主语导致成分残缺,前面加上“她”。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划线句把老北京到四座古寺庙赏花和年轻人买东西要到专卖店进行类比,强调老北京人赏花像年轻人买
东西一样很讲究;
“拔出萝卜带出泥”巧用俗语,写出老北京人赏花的时候还能品味北京悠久又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赏花
本身也带上了文化色彩;
类比和比喻的客体很是生活化,“是老北京人的讲究”等语言朴素平实,生动形象,有地方特色。
(二)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回目,即书的纲目、眉目,是中国拿回体小说独有的艺术形式。徐岱先生在《小说叙事学》中论云
“叙事之于小说犹如旋律之于音乐、、、
,以及意象之于诗歌,是小说之为小说的形态学规定。”而回目其主要功能就是
“叙事”,即“用最精练的语言概括某回书的故事梗概”,基本格式是“人名、地名、事件的相加”。
而明末清初以来,回目愈来愈追求形式美。《红楼梦》其回目因极富修辞美、词句美而成为“叙事基础
上”的“精美”艺术品和章回体小说回目的典范。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22.下面选取了《红楼梦》三个回目,请你从中任选一个,简述其情节并从修辞方面加以赏析。
A.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B.第十六回“贾元春才选凤藻宫秦鲸卿天逝黄泉路”
C.第四十一回“桃翠庵茶品梅花雪怡红院劫遇母蝗虫”
【答案】21.示例:造型之于雕塑、姿态之于舞蹈、线条之于绘画
22.A.情节:拐子把拐来的英莲先卖与冯渊,又偷卖与薛蟠,薛蟠为抢人恃强打死冯渊。贾雨村走马上任应
天府,经门子葫芦僧指点后胡乱判了案,呆霸王得以免除牢狱之祸。
修辞: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了香菱的悲惨命运,运用反复和双关的手法突出了贾雨村的不负责任。
B.情节:元春被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全家喜气洋洋,贾宝玉少年朋友秦钟重病不起,最
终病逝。
修辞:运用对比手法,一边是贾府诸人喜气洋洋,贾政生辰之日,传来元春喜讯,一边是秦鲸卿凄凉逝
世,两相对比中尽显人事无常。
C.情节:刘姥姥和贾母等人在桃翠庵品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考物理总复习专题十二机械振动光学第1讲机械振动、振动图像练习含答案
- 教你写一份合格的上班玩方式保证书
- 《化学方程式》课件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和地貌的观察课件
- 河北省南宫市高中地理 锋面系统与天气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 春高中化学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三节 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 高中数学 第2章 统计 2.2 总体分布的估计 2.2.2 频率分布直方图与折线图教案 苏教版必修3
- 2024-2025学年高中化学 第二章 第三节 分子的性质 第2课时 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氢键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
- 2024年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四单元 让世界更美好 9 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教案 新人教版
- 高中英语 Unit 3 Travel journal Period 1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 2024股权质押合同(工商局范本)
- 2024年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 4.3 多边形和圆的初步认识
- 202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化学实验技术赛项)考试题库-上(单选题)
- 2024年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大单元整体设计教案
- 2024-2025学年七年级英语上册第一学期 期中综合模拟考试卷(沪教版)
- 2024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教案 新人教版
- 2024年全国国家电网招聘之通信类考试历年考试题(详细参考解析)
- 小学高年级课外名著阅读导读《流浪地球》课件
- 足球青训合同范本
- 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对电网安全性的影响
- Starter Unit 3 Section A(Pronunciation)课件人教版2024新教材七年级上册英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