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课前预习学案_第1页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课前预习学案_第2页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课前预习学案_第3页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课前预习学案_第4页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课前预习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年级数学上册预习学案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例1)

1、10个一是(),10个十是(),十个百是(

),

10个千是()。

2、数数:

1)从689一个一个的数到712。

2)从420—十一十的数到540

3)从910—十一十的数到1000

4)从200—十一十的数到1000

3、个、十、百、千、万,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o

4、搜集有关大数的信息。

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例2)

1、读出下面的数

305读作:

300读作:

53500读作:

2879读作:

2、万级包括的数位是(X(X(X(b

3、个级的记数单位有(X(X(X();万

级的记数单位有(x(x(X(b

4、123456789是一个()位数,4在()位上,表示4

个(卜

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例4)

1.填空。

101010是()位数,最高位是()位;356000左起第二

位是()位,表示()个(卜

2.在。里填上“〈”或“二”。

999010106010564687。678

3.我会说“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例5、6)

1、万级的计数单位有(\(X(X(b

2、3个万是()万,()个万是20万。

3、阅读教材14、15页内容。

课题:数的产生

1、我知道古时候人们记数方法有()、(入刻道

记数。后来,人们逐渐发明了一些记数符号,这就是(卜

2、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

12..........都是(卜

3、一个物体也没有,用()表示。0也是自然数。最小的

自然数是(),()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

的。

课题:亿以上数的认识

1、90023600是个含有()级的数,9在()位上,表示(),

这个数读作(),省略万位后面的位数略是

(卜

2、写数

三百三十万九千写作:三千零五十万零八百写作:

3、在数位顺序表中,右起第九位是()位,它属于()

级,亿级都包括()位、()位、()位、()位。

课题:计算工具的认识

看教材23-25页并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计算工具的历史及使用。

1、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古代中国人发明的算筹是界

上最早的计算工具。大约14世纪,中国人发明了更为方便的

(),并一直沿用至今。

2、常见的算盘是两颗算珠在横梁上,一颗代表();五颗在

横梁下,每颗代表(\计算时按规定的方法拨动算盘子儿而

得出计算结果。

3、在拨数时要先定好(),规定哪档是个位,然后再拨数。(规

定从右往左数第三档为个位)

4、算盘在计数时算珠要靠(卜

5、17世纪初()人发明了计算尺,开创了模拟计算的先

河。直到20世纪中叶,计算尺才逐渐被袖珍计算器取代。

6、认识计算器各种按键的名称和作用。

课题:用计算器计算

1、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和功能。

2、用计算器计算。

(1)386+179=

我是按照这样的步骤计算:先输入数字键(),再输入运算符

号键(),又输入数字键(),最后输入()就显示出

了结果(b

(2X26x39=312-8=

3\36+228-179=26x39-349=

第二单元角的度量

课题:直线、射线和角

1、认识射线、直线和线段

(1x生活中射线的例子

(手电筒、汽车灯、太阳射出的光线b

注意射线的端点、方向,长度

(2\直线(电视画面上向远方无限延伸的铁轨)

注意直线的端点、方向,长度

(31要求学生画一条射线和一条直线。

(4)、线段(注意线段的端点、方向,长度)

课题:角的度量

1、认识量角器

(1).认识角的计量单位。

思考:量角器是什么形状的?(是个半圆),从0开始到180

为止。这个半圆被平均分成了多少份?

说明: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叫做1

度的角。也就是说,计量角的单位是“度”。写'度”可以用一个小

圆圈“。”来表示,此为“1度”,

(2).认识量角器的结构。

a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是1°)O

b请观察,量角器上小圆点叫做量角器的中心。再仔细观察,

量角器上有几圈刻度?外圈的刻度0。-180。是按怎样排列的?内

圈呢?

c外圈的刻度线,从左边0。刻度线起?组内找出10。、30。、

90°、120°、180°,从左边起找出外圈50°的刻度线,找出90°

的刻度线?找出外圈125。的刻度线?

d从右边起,内圈的刻度怎样找呢?表示出内圈0°的刻度

线?45°80°?90°

2.角的大小变化有什么规律?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只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两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课题:角的分类和画法

1、画出3个角,比较得出角是有大有小的。

2、认识直角的度数。

(1)说一说见过的哪些角是直角吗?

(2)指一指三角尺上的直角。

直角是多少度呢?请用量角器量一量三角尺上的直角。

3、认识平角。

画法:先点一个点,再用直尺,从这点出发向相反的方向画两

条射线。

指一指,这个角的顶点在哪里,两条边在哪里?

你能想出一个平角的度数等于几个直角的度数吗?

1平角等于几个直角?(1平角=2直角)

4、认识锐角和钝角。

5.认识周角。

指着图说明:一条射线绕着端点旋转一周所成的这个角,是周

角。(画图)

说明:周角是360。

6、自学p42页角的画法

课题:口算乘法

自主学习p46页例1及相应练习

1、口算下面各题,说出划线两题的算法。

30x4=700x8=6x50=5x800=25

x4=

7x300=80^6=12^3=60^40=

130x30=

2、请同学们看书P45页六种交通工具的时速,理解用复合

名数表示的数学术语“速度”的含义。

3、对比16x3=和160x3=,从16和160的关系中,总

结出几百几十与一位数相乘的口算方法。

课题:笔算乘法

1、自学p49例1

2、请估一估145x12的大致范围。

3、尝试算出145x12的结果,并对照估算的情况,算一

算估算值与准确值的误差是否合乎实际。

4、用不同的方法检验自己运算的结果。

课题:笔算乘法的练习

复习

1、笔算题:

134x16246x34

2、口算:

14x725x3160x523x100

60x7021x30018x50

课题:因数中间或末尾数有0的乘法

1、问题: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

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

它们30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2、根据题意,独立写出解题算式,独立进行计算

4、①、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

②、怎样确定积的末尾零的个数

课题: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一、自主学习

1、特快列车每小时行的路程是40千米,也可以这样

写:特快列车的速度是40千米/时

2、观察:哪种方法简便?怎样用复合单位来表示速

度?

3、总结:可以用所走的路程/时间单位来表示速度。

4、练习:试着写出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

课题:积的变化规律

1、口算p47练习六第4题

2、综合练习

1、完成第5题。

你说出口算的过程吗?

2、观察这道题你发现了什么特点?

友情提示: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也

扩大相同的倍数。

课题:乘法估算

1、知识准备:

19x18=32x53=41x30之

42x21-28x40=12x9-

2、自学p60页例5

(1)列式:49x104=

(2)自己写出估算方法

课题:练习课

1、课文第62页的第7题。

2、课文第63页的第8题。

(1)独立笔算。

(2)

如:708640

X25x12

3540128

141664

177007680

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垂直与平行

课题一:垂直与平行的概念

1、找一找,想一想你的身边有哪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垂直的,哪

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平行的?

2、自己说一说,互相平行、互相垂直、垂线和垂足的概念。

3、在不看课本的情况下填空。

(1)在()内,()的两

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如果两条直线相交,产生()时,这两条直线互相

垂直,这时两条直线的()叫垂足。

课题二:垂线的画法

回忆垂直的含义

什么叫垂直?两条线垂直时,会产生什么角?

探究垂线的画法:

1、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自己学习课本66页第(1)

(1)利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过直线上的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

线(图1)

(图1)

课题三:平行线的画法

1、自己读一遍平行线的概念,课本65页。

2自己说一说平行线的概念。

3、在()内()的两条直线

叫做平行线。

4、自学课本67页平行线的画法。

2、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课题一: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自学71页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并从概念中找出平行

四边的特征。

2、平行四边形,有()组对边平行,而梯形则只有

()组对边平行,它们都是()形。

3、长方形和正方形各画1个后观察它们分别都有哪些边平行?

(1)独立画图后,找出各自平行的对边。

(3)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否具备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它们是否属

于平行四边形。

(4)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形。

课题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各部分的名称

1、认识平行四边、梯形的底和高。

(1)自己在预习的基础上再次读课本72页,底和高的内容。

(2)自己指出你了解到的平行四边形,各部分的名称和梯形各

部分的名称。

2、画出高

(1)独立完成课本72页“做一做第2题

(2)独立完成课本第73页,第1题。

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课题口算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的树(商一位

数)1课时

1.3x8=24+8=12x8=96+8=

2.阅读教材主题图,理解图意

看看图中有哪些人物,他们在干什么?能不能用自己的理解来列

式并写出来。

3.自主探究并写出计算方法.

4.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能不能得出整十数除整十数口算方法.试着

写一写。

5.,独立练习看你最少能用多少时间,把时间记录下来并把方法

理解。

60-20=90+30=80-40=

6.知识延伸

试算:83+20=80+19=

你是怎样算的,你的方法是

7.知识运用

62・20120-20=85+34=93+30之

课题用整十除几百几十(口算除法)2课时

180-40=60-30=50x30=80x2=

79+20=9-31=70+9=59+22之

2.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有120面彩旗,每班30面,每班分得几面?列

式:()

说一说你是怎样口算的,

想:方法一方法二

3.试说整十数除几百几十的数口算方法

4.知识应用

150+30=900-100=480+60=

5自我挑战

122-30=240+37工120-28=

课题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商是一位数)3课时

1.下面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30x()<9460x()<41830x()<200

40x()<27050x()<26050x()<240

2.计算

200-4120-935・8290-7

除数是一位数的计算法则是

()

课题除数接近整十数的除法(商是一位数)4课时

1.你是怎样计算的

7076302Q2-43-9“800

2写出下面各数接近的整十数

214763843591

问:你是根据()法写出接近的整十数。

课题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除法(商是一位数)5课时

1.除数用几十试商较为合适

127+36457+49278・92781-81

()()()()

139+73283+64921+38942+47

()()()()

2用竖式计算

157-29538・72482・83

课题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是二位数)6课时

1.不用计算直接把正确的商写在()里。

505+52()256・26()165-27()

412+49()432+54()789+85()

2.用竖式计算

64+32493・8270-9

3.回答: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是

()

课题商变化的规律7课时

(-)1.先填表再回答问题

40

观察左边表格上可以发现()数不变()

数发生了变化,从上到下除数(),商(),从

下到上除数(),商()°

观察右边表格上可以发现()数不变()

数发生了变化,从上到下除数(),商(),从

下到上除数(),商()°

第六单元统计

课题: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课本99-101页)

1、观察99页例1,根据复式统计表,制作某地城镇和乡村人

口的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

2、根据这两个条形统计图你能够发现哪些信息?

1995年城镇人口有();乡村人口有20万的是()年

1990年城镇人口多还是乡村人口多?怎样办可以一目了然?

如果要在一个统计图中描述这些信息怎么办?

在学习复式统计表时是怎样把两个单式统计表进行合并的?

(我们在学习复式统计表时就经常把两种人物或事务进行对

比,例如:男生和女生,一班和二班等)

课题: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课本105.106页)

1、例2

类7

轿车面包车大客车货车

一期/辆、

甲停车场281264

乙停车场241073

a、回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